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技术课程报告题目智能电网技术专业电力

时间:2019-05-13 03:0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技术课程报告题目智能电网技术专业电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技术课程报告题目智能电网技术专业电力》。

第一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技术课程报告题目智能电网技术专业电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技术课程报告

题 目 智能电网技术 专 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班 级 研1015 学 生 杨晓玲 学 号 1043010983

2011 年

智能电网技术

--关于15kV SiC IGBT的发展及其对电力应用的影响

摘要: 虽然硅晶体电力设备应用于电力电子工业已经有50多年,但是以硅为基础的技术在功率处理和频率转换方面已受到限制。SiC有着击穿电场特别强,电子饱和漂移速度快,热导率高,耐高温等优势,特别适于制作高频、高速、高压、高功率器件。本文详细介绍了具有高压高频耐高温的SiC IGBT的出现将会对电力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并着重介绍了基于15kV SiC IGBT的固态变压器的优点。

引言

Si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代[1]:

第一代——Si双极晶体管(BJT)、晶闸管(SCR)及其派生器件。

功率晶闸管用来实现大容量的电流控制,在低频相位控制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这类器件的工作频率受到dV/dt、di/dt的限制,目前主要用在栅关断速度要求较低的场合(在kHz范围)。在较高的工作频率,一般采用功率双极结晶体管,但是对以大功率为应用目标的BJT,即使采用达林顿结构,在正向导通和强迫性栅关断过程中,电流增益P值一般也只能做到

第二代——功率MOSFET。

MOSFET具有极高的输入阻抗,因此器件的栅控电流极小(IG—100nA数晕级)。MOSFET是多子器件,因而可以在更高的频率下(100kHz以上)实现开关工作,同时MOSFET具有比双极器件宽得多的安全工作区。正是因为这些优点,使功率MSOFET从80年代初期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已形成大量产品,并在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功率MOSFET的导通电阻以至于跨导gm比双极器件以更快的速率随击穿电压增加而变坏,这使它们在高压工作范围处于劣势。

第三代——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它是一种包括MOSFET以及双极晶体管的复合功率半导体器件,兼有功率MOSFET和双极晶体管的优点。自1982年由美国GE公司提出以来,发展十分迅速。

商用的高压大电流1GBT器件仍在发展中,尽管德国的EUPEC生产的6500V/600A高压大功率IGBT器件已经获得实际应用,但其电压和电流容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高压领域的许多应用中,要求器件的电压达到10kV以上,目前只能通过IGBT串联等技术来实现。

1、SiC IGBT的优势

SiC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 Si和GaAs相比,SiC材料及器件具有以下优势:

(1)SiC的禁带宽度大(是Si的3倍,GaAs的2倍),本征温度高,由此SiC功率 半导体器件的工作温度可以高达600℃。

(2)SiC的击穿场强高(是Si的10倍,GaAs的7倍),SiC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最高工作电压比Si的同类器件高得多;由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导通电阻同材料击穿电场的立方成反比,因此SiC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导通电阻比s i的同类器件的导通电阻低得多,结果其开关损耗便小得多。

(3)SIC的热导率高(是Si的2.5倍,GaAs的8倍),饱和电子漂移速率高(是si及GaAs的2倍),适合于高温高频大功率工作。SiC同Si一样,可以直接采用热氧化工艺在表面生长热Si02,由此可以同Si一样,采用平面工艺制作各种SiC MOS相关的器件,包括各种功率SiC MOSFET及IGBT。与同属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ZnO,GaN等相比,Sic已经实现了大尺寸高质量的商用衬底,以及低缺陷密度的SiC同质或异质结构材料,它们为Sic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上所述,尽管Si功率半导体器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Si材料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它们使Si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首先,Si较低的临界击穿场强Ec,限制了器件的最高工作电压以及导通电阻,受限制的导通电阻使Si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关损耗难以达到理想状态。Si较小的禁带宽度Eg及较低的热导率入,限制了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200℃)及最大功率。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电力电子工业的需求,以及更好地适应节能节电的大政方针,显然需要发展新半导体材料的功率器件。IGBT的新发展方向之一是SiC IGBT【2】。

具有高压高频耐高温的SiC IGBT的出现将会对电力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以前认为不切实际的观念现在已经成为可能,例如,固态变压器(SST)的观点取代了传统的60HZ分布式变压器。固态变压器的不仅是一台变压器,而且故障电流限制器,一个无功补偿器,并凹陷恢复。这些优点使固态变压器非常有希望应用在未来的动力系统中。虽然SST有很多优点,比如重量轻,体积小,整功率因数等,但是现在SST已经没有发展空间,因为硅晶体半导体设备的转换频率已受到限制。随着15KV,5KHZ的转换频率SiC IGBT的发展,SST将会成为事实,就像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开关式电源取代60HZ变压器成为功率转换的标准。固态变压器关键是减小传统变压器的大小和重量。这要通过增加的DCSiC的经验参数,15-kV SiC电压动态雪崩崩溃发生图5所示。SiC IGBT发生动态崩溃点的功率密度约为7 mW/cm2,这比高电压硅器件的理论值超过了20倍。该动态雪崩击穿和关断I-V轨迹曲线在一个正常的运行状态发生的对比表明碳化硅IGBT具有强大的关断功能。结合了开关损耗低,速度快的优势,SiC IGBT强大的关断能力,使他们更适合在高电压电力电子当中应用。

图5 15kV SiC IGBT的静态雪崩击穿,动态雪崩击穿起始线及其典型的关断电流-电压轨迹曲线的比较

3、总结

在未来的发电和配电系统中,很可能涉及更多可再生能源资源和电网的分布。电力发电和存储互连或微电网并网,需通过一个新的能源分配和能源网络。能源互联网将具有双向的能量流的控制能力,使其能够提供重要的即插即用功能和隔离故障的用户端系统。对于具有高电压,高频和高温操作能力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需求是能源互联网所必需的。

SiC IGBT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压牵引电机的驱动和传统配电系统。由于SiC材料的优越性能 作为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后硅器件,能够突破硅材料的理论局限。大量研究表明,15kV SiC IGBT与 Si器件相比,具有功耗低、开关速度快和关断可靠等优点。因此,在未来电力电子应用中,高压SiC IGBT 是一项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

4、名词解释

1、固态变压器

固态变压器又称电力电子变压器(Electronic Power Transformer,EPT),是一种将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和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高频电能变换技术相结合,实现将一种电力特征的电能转变为另一种电力特征的电能的静止电气设备。与常规变压器相比,EPT有很多优点,其突出特点在于可以实现原方电流、副方电压以及功率的灵活控制。EPT应用于电力系统后将会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系统稳定性,实现灵活的输电方式以及电力市场下对功率潮流的实时控制。

2、禁带宽度

禁带宽度(Band gap)是指一个能带宽度(单位是电子伏特(ev)),固体中电子的能量是不可以连续取值的,而是一些不连续的能带,要导电就要有自由电子存在,自由电子存在的能带称为导带(能导电),被束缚的电子要成为自由电子,就必须获得足够能量从而跃迁到导带,这个能量的最小值就是禁带宽度。

3、软开关技术

软开关技术是使功率变换器得以高频化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应用谐振的原理, 使开关器件中的电流(或电压)按正弦或准正弦规律变化。当电流自然过零时, 使器件关断(或电压为零时, 使器件开通), 从而减少开关损耗。它不仅可以解决硬开关变换器中的硬开关损耗问题、容性开通问题、感性关断问题及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 而且还能解决由硬开关引起的EMI 等问题。

当开关频率增大到兆赫兹级范围, 被抑制的或低频时可忽视的开关应力和噪声, 将变得难以接受。谐振变换器虽能为开关提供零电压开关和零电流开关状态, 但工作中会产生较大的循环能量, 使导电损耗增大。为了在不增大循环能量的同时, 建立开关的软开关条件, 发展了许多软开关PWM 技术。它们使用某种形式的谐振软化开关转换过程,开关转换结束后又恢复到常规的PWM 工作方式,但它的谐振电感串联在主电路内, 因此零开关条件与电源电压、负载电流的变化范围有关, 在轻载下有可能失去零开关条件。为了改善零开关条件, 人们将谐振网络并联在主开关管上, 从而发展成零转换PWM 软开关变换器, 它既克服了硬开关PWM技术和谐振软开关技术的缺点, 又综合了它们的优点。目前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将成为实现软开关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直流开关电源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我的见解

SiC电力设备可以处理3倍多的功率,同时转换速度比传统的快几倍。在高频率运行时大量功率的损失导致自身发热,使得运行温度更高(大约在225 C左右),所以功率处理和频率转换能力随之提高。因此具有高压高频耐高温的SiC IGBT的出现将会对电力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

固态变压器具有以下优点:1)体积小,重量轻,无环境污染;2)运行时可保持二次侧输出电压幅值恒定,不随负载变化,且平滑可调;可保证一次侧电压电流和二次侧电压为正弦波形,且一二次功率因数可调;变压器一二次电压、电流和功率均高度可控;兼有断路器的功能,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可瞬时(μs级)关断故障大电流,也无需常规的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虽然固态变压器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因为硅晶体半导体设备的转换频率已受到限制,固态变压器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但是随着15kV,5kHZ的转换频率SiC IGBT的发展,SST将会成为事实。

由于SiC功率半导体器件在电力电子应用领域具有节电节能及减小体积方面的巨大优势和应用前景,所以研究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SiC材料及器件工艺的不断进步,SiC功率器件的价将不断下降,SiC功率器件在电力电子工业 中的推用也将是必然的趋势,因此,SiC功率器件的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及友人的。

参考文献

【1】SiC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优势及发展前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刘忠立 【2】IGBT技术发展综述,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叶小剑,邹勉,杨小慧

【3】Design and investigation of frequency capability of 15kv 4H-SiC IGBT,Woongie Sung,Jun Wang,Alex Q.Huang,B.Jayant Baliga 【4】Smart Grid Technologies,JUN WANG, ALEX Q.HUANG,WOONGJE SUNG, YU LIU, andB.JAYANT BALIGA

第二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报告

前言

作为XX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我于 XX年7月14日——XX年7月23日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生产实习。本次实习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阶段:7月14日至7月18日在学校听专家们的讲座,为理论部分;7月19日乘火车前往xx,7月20日至7月23日期间我们依次前往了xx供电段、xx供电段以及xx变压器厂参观实习,为实践部分。

7月14日,电气工程学院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并由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的相关理论。7月15日,上午我们参观了xx电气公司,对公司的整体布局进行了初步了解;下午由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高压技术的相关知识,并着重给我讲解了关于‘击穿’高压的安全性问题。7月16日,是关于电力系统和分散系统及其在铁路上的应用讲座。7月17日,上午由老师主讲继电保护与综合自动化专题讲座,主要介绍了牵引供电系统中的保护,下午由董昭德老师主讲弓网受流基础讲座,着重给我们介绍了架空接触网的结构与设备,使我们对接触网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

通过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我们基本认识和了解了电力生产的整个过程,明确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丰富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7月19日我们以班级为单位踏上了前往xx的火车,经过近二十小时的车程于7月20日早上到达xx。之后前往xx西供电段,他们为我们提供了食宿。下午两点在xx西供电段学习楼进行了实习动员大会。在大会上,由xx供电段的杨师傅和赵师傅给我们介绍xx供电段的布局,主要功能及发展前景,并对接下来我们的是实习任务做了相关安排。动员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校外实习的正式的开始。

7月21日,在xx供电段的技术人员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xx供电段的陈列室、变电室、期间陈列室和接触网。陈列室中展出的是由于供电段的故障导致的事故。变电室中是正在运行供电的高压设备,其中包括大容量的变压器,自动监控系统,供电备用系统等。器件室中存放的是常用的检修器件和工具。接触网则是铁路上最为壮观的供电设备。

7月22日,我们参观了xx南供电段,该处设备和xx供电段相差不大,这里不再赘述。

7月23日,我们参观了位于xx省xx市的xx变压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xx变压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原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220kv级及以下等级的变压器专业厂家,经过“七五”、“八五”技术改造,已具备最大容量240000kva,最高电压220kv,年产400万kva各种变压器的生产能力。在工人师傅的耐心讲解下,我们了解了电力变压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和基本生产工艺,以及变压器出场试验规程及试验方法,感觉受益匪浅。当天下午,我们在xx供电段举行了实习总结大会,在大会上董老师给我总结了本次实习的不足和优点,并语重心长的给我们讲解了怎样做人的人生哲学。最后大会对在本次实习当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了表彰,正式宣告了本次生产实习的圆满结束。

通过这次暑期实习,我收获颇多。它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全面接触专业、了解专业的机会;可以进一步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丰富自己的平台。这里我非常诚恳的感谢老师,感谢学校提供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第一章 理论篇

第一节 《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的专题知识讲座

1.电气化铁路发展历程

1879年5月31日,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世界贸易博览会上,由西门子和哈尔斯克公司展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目前,世界上共有68个国家和地区修建了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达258566km,约占世界铁路总营业里程(约120万km)的22.5%,承担世界铁路总运量的50%以上。也就是说仅占世界铁路总营业里程不到四分之一的电气化铁路承担着世界铁路总运量的一半以上的运输任务。世纪60~70年代是世界电气化铁路发展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年修建达5000多公里。在此期间,工业发达的西欧、日本、前苏联,以及东欧等国家,运输繁忙的主要铁路干线实现了电气化,而且基本上已经成网。1964年10月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电气化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210km的时速令世人瞩目。1961年8月15日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在新建的宝成线宝鸡~凤州段正式通车。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电气化铁路建设处于停顿状态,直到60年代末,宝成线凤州~成都段才重新上马。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个电气化铁路建设高潮。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国的电气化铁路建设也开始快了起来。我国在“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二十年内,分别建成电气化铁路2507.53km、2787.10 km、3012.21km、和4783.77 km,共计13090.61km。平均每年超过650km。其中“九五”期间平均每年接近1000km。至此,我国的电气化铁路在建设里程和建设速度上都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2.电气化铁路的优势和基本组成相比于传统铁路,电气化铁路有以下优点:

1、牵引功率大,便于实现高速和重载运输;

2、能源利用率高;

3、能综合利用各类能源(水、风、火、核);

4、劳动生产率高;

5、不污染空气;

6、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电气化铁路系统由电力牵引系统、公务系统(土木工程)、电务系统(通信与信号)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电力牵引系统由牵引供电系统和电气列车及其机务系统组成。牵引供电系统又分为牵引变电所和牵引网两大部分。牵引变电所、牵引网、电动列车称作电气化轨道交通的三大元件。

第二节 《高压电技术》的专题知识讲座

1.变压器冲击穿电压的影响因素

变压器在高压电技术中是不可或缺的元器件,其造价是非常昂贵的。所以对于变压器的维护更是不可忽视,变压器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被击穿,这里我们先不讨论变压器内部构造的缺陷问题,主要看一下外部因素。变压器被击穿,原因可能有:雷电引起变压器外部或内部绝缘损坏,严重时变压器被击穿,击穿往往发生在高压线圈端部和中性点;输配电网上发生短路,变压器受10几倍的短路电流的冲击,巨大的电动力使变压器动稳定被破坏。造成匝间、饼间或层间的线匝短路,进一步破坏了线圈的稳定。严重时,线圈崩溃;变压器长期严重过负荷运行,使变压器线圈的最热点温度超过绝缘能承受的限度,是线圈的热稳定被破坏。线圈变形、线匝短路而烧毁变压器;长期过电压运行,线圈绝缘的薄弱部分,产生局放以至于被击穿。

2.变压器冲击传电压的提高方法

首先我们在使用电气设备之前一定要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才能让设备正常启动。其次是在变压器工作时通过判断变压器运行的声音来判断变压器是否工作在正常状态,正常情况下的变压器应是均匀的“嗡嗡”声。如果产生不均匀声音或其它异音,都属不正常的。变压器出现强烈而不均匀的噪声且振动很大,该怎样处理?压器出现强烈而不均匀的噪声且振动加大,是由于铁芯的穿心螺丝夹得不紧,使铁芯松动,造成硅钢片间产生振动。振动能破坏硅钢片间的绝缘层,并引起铁芯局部过热。如果有“吱吱”声,则是由于绕组或引出线对外壳闪络放电,或铁芯接地线断线造成铁芯对外壳感应而产生高电压,发生放电引起。放电的电弧可能会损坏变压器的绝缘,在这种情况下,运行或监护人员应立即汇报,并采取措施。如保护不动作则应立即手动停用变压器,如有备用先投入备用变压器,再停用此台变压器。

3.液体和固体介质的击穿

电气设备对液体介质的要求是电气性能较好,例如绝缘强度高、电阻率高、介质损耗及介电常数小;其次还要求散热度和流动性能好,即粘度低、导热好、物理及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燃、无毒及其他特殊要求。

固态电介质包括晶态电介质和非晶态电介质两大类,后者包括玻璃、树脂和高分子聚合物等,是良好的绝缘材料。影响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有:电场的不均匀程度,作用电压的种类及施加的时间,温度,固体电介质性能、结构,电压作用次数,机械负荷,受潮等。

第三节 《电力系统》专题知识讲座

1.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与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工业指的是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工业部门,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电力生产过程是连续的,发、输、变、配电和用电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因此发电、供电、用电之间必须随时保持平衡需要统一调度和分配。

电力系统是由电压不等的电力线路将一些发电厂和电力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整体。

2.我国电力系统的基本布局

目前,全国(除台湾省外)已形成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联营六大跨省(区)电网,以及山东、福建、四川、海南、新疆和西藏等省(区)独立电网。一个初步现代化的电力工业技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目前,大陆电网除西北采用330kv/750kv电压序列外,其它电网均采用220kv/500kv电压序列。东北、华北和华中实现了同步联网,华中与西北、华东和南方电网通过直流实现联网,形成了北起东北伊敏、南抵四川二滩的链型同步电网。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大陆电网将成为世界上最庞大、复杂和技术最先进的电网,其特征是: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站-三峡电站(最终装机将达2240万千瓦);世界上最大的电源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外送规模将达7000万千瓦左右);拥有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750kv电网;将建设百万伏级交流和±800kv直流输电工程,拥有当今世界上最高运行电压的交直流电网;将构成以特高压交直流为骨干网架的国家电网,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远距离输电(通过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传送的容量可能超过200gw);可能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同步电网(华北-华中-华东同步电网);是世界上直流输电规模最大的国家(容量在1gw以上的直流输电工程有20多个,比世界上此类规模的直流输电工程总和还多);形成国家、大区和省三级电力市场;按国家、大区、省、地(市)、县五级调度。

大陆电力工业的产业政策是:大力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加快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加快发展电网。同时,坚持建设与节约并重,把节约用电放在优先位置,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关键设备制造和供应能力。

3.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智能电网必须更加可靠—智能电网不管用户在何时何地,都能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它对电网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充分的告警,并能忍受大多数的电网扰动而不会断电。它在用户受到断电影响之前就能采取有效的校正措施,以使电网用户免受供电中断的影响。

智能电网的研究还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但我相信“智能”不会是梦。

第四节 《自律分散系统及其在铁路上的应用》的专题知识讲座

1.自律分散系统简介

自律分散系统(autonomous decentralized system,简称ads)是近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系统概念。它突破了原来传统集中式分布式的c/s模型,建立了全新的系统模型。在这一系统中所有的单元(子系统)都是独立平等的,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各个单元都能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而不受其他单元的干预。同时各个单元之间也能协调工作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运行。这就是自律分散系统的两大特性:自律可控性和自律可协调性。

2.自律分散系统的技术

自律分散系统的技术主要包括在线扩展、在线维护和容错技术。

在线扩展指系统在线扩展包括原子节点和系统两个层次上的扩展。对于原子内部软件模块的扩充,它只需在系统内部的内容码表中注册上新的内容码而不需报告给其他原子。因此这种在线修改不会影响到其他原子的运行,并且也不会影响原子内部其他软件模块的执行。对于系统级的扩展,也含有两种类型。同构的系统扩展只需简单将其数据域合并,所有数据信息都在合并后的数据域进行广播。而杂合系统的扩展则需要网关。对于杂合系统a和b的连接扩展,可以将其中任何一个系统和网关视为一整体看作是另一系统原子节点。如此,a可以根据登记在网关中b所需的内容码将相应的信息广播到b的数据域中去。反之b也可将a所需的信息传送给a的数据域。在网关中注册登记内容码不会影响到两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线维护指自律分散系统在运行的同时可进行部分子系统或其内部软件模块的测试。运行的原子节点发出的信息分为两类:在线信息和测试信息。相对应地,运行的原子节点也分为在线和测试两种状态。并且规定:在线节点只接收在线信息,而测试节点两种信息都接收。因而处于测试状况的节点不会干扰在线节点的正常运行,同时它又可以接收在线信息进行单个测试或接收测试信息进行联合测试。

容错指自律分散系统的系统结构及其数据驱动机制使软件模块可以自由地异步执行。实际中,我们根据每一软件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其复制数量。因此可以在系统中的不同子系统中安置多个复制的软件模块,这些所有相同的软件模块都在独立运行并独立接收和发送信息。其中某些模块可能处于故障状态,因此其发送的信息可能是错误信息,而另外一些模块仍在正常运行,发送正确信息。使用这些信息的软件模块如何从所有这些信息中挑选正确的以供自己使用,需要通过两步来完成。一是选取所有复制模块的“同一数据”(时间上同步);另一步是从“同一数据”中选取正确的数据。解决的办法是使用“事件序号机制”和“投票机制”。通过以上的处理途径很好地解决了以往使用备用容错技术出现的问题,即本身切换装置出现故障,无法使用备用。ads系统在处理容错问题时,不存在任何中间切换装置,即故障软件可和正常软件同时运行,运用谁的信息的决定权完全取决于接收者。从这一意义上讲,它实现了真正的容错。

第二章 总结篇

为期十余天的生产实习轰轰烈烈地结束了。虽然实习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对自己却有着不小的震撼。这次实习不仅是一个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也是久居校园象牙塔的我们即将走向单位走进社会的一次尝试和一种过渡。从中我不仅学会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学到了不少的社会经验,现在总结如下:

专业知识方面。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我除了学习到了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各个部分的理论知识外,逐渐形成了对电力系统的总体认识,了解了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类型及特点、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况,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素质。

实践出真知。在学校里学了很多门课程,总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但是到了工作中,真正要用到这方面的东西时,才发现其实什么都不会。使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体验哟。这次生产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将是受益菲浅的。这次生产实习使我更新、更高、更深地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那些理论知识,才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促进自己的进步和全面发展。

注重细节,安全第一。记得在xx西供电段的时候曾经参观过那里的陈列室。那里面展出的是曾经在供电段出现的各种事故案例,其中不乏工作人员的疏忽所酿成的惨剧,除了造成各种严重的经济损失外,他们自身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那里的一个个血的教训,像一面镜子一样检验着员工们的工作态度,同时也给我们实习学生敲响了警钟,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细节、做事要细致入微、牢记安全第一,这样是为自己好,也是为他人好。

端正态度,学会坚持。这是我从实习处带领我们的师傅身上得到的。通过那短短几天的跟随实习,他们身上的这种闪光点,已经深深打动了我们。xx的日照很强烈,很多学生打着伞懈怠地在一旁打酱油,而他们却还是耐心的给我们讲授接触网、供电线路等设备的结构、用途及作用。有一个师傅在下午带完我们之后匆匆的去加班了,其实他本可以休息的,但他担心会拖累其他人的整体进度,这里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动了。在xx南的时候遇到师傅,他羡慕的说现在的大学生很幸福,他说他没有这么高的学历,他从单位的最底层做起,脏活累活,雨天阴天,他就这么一步步的坚持过来了。他的心态,他的坚持,给即将面临择业的我们提供了一种借鉴。既体面有高薪的工作没有那么多的,关键是我们要看得起自己的工作,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即使会遇到困难,要学会坚持,相信付出了总会得到回报的。

当然这次的实习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个人感觉时间上有些仓促,没有留给我们多余的时间去实际动手操作一些东西,感到很遗憾。另外,我自身也存在许多缺点亟需改正,比如缺乏经验,从而导致了很多问题而不能理清思路很好的去解决;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共不能抓住重点。不过,我相信这次实习之后,我会不断反思和感悟,从而不断进步。

总而言之,这次生产实习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有了客观的认识。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三学生,这次实习是我们找打自己定位的平台。非常感谢电气工程学院提供给我们这样的一次机会,非常感谢xx供电站的热情接待和指导,非常感谢带队老师在这次实习中为我们做出饿牺牲和奉献,非常感谢这次实习圆满的结束。

第三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报告

3991001099

祁炜雯电气99-4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巩固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使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感性的认识的基本目的。2002年9月2日至9月15日这两周时间里,我们电自专业的学生分别去了浙江华能长兴电厂和新安江水电站厂实习。出发前老师对我们提了以下几点要求:

1、对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总体概念;

2、初步了解锅炉、汽轮机和整个热力系统的工作状况;

3、熟悉发电厂的主要设备及一次接线,增加对《发电厂电气部分》专业课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4、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的基本知识;

5、收修订本发电厂电气设备一次系统课程设计的有关资料;

6、了解继电保护、自动装置、高电压技术等后续专业课程的有关内容。

根据学院安排,我们于9月2号到达实习的第一站——长兴发电厂。到的第一天下午,我们就进行了按规教育,主讲的师傅介绍完一些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规则之后还专门介绍了一些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其中有北伦电厂1993年3月10日的锅炉爆炸事件和2001年1月23日的重大设备事故……之后是该厂的整体介绍。

浙江华能长兴电厂始建于五十年代末,90年6月,三期扩建工程开工,92年两台125MW机组先后投产发电。现有职工1156人,装机容量250MW,截止1999年底已累计发电115.98亿千瓦时。99年初,该厂通过资产置换,成为是国华能集团公司第一家全资电厂。面对企业体制的改革,长兴电厂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新的工作方针,即: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深化改革,创造效益。长电人又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一场新的考验中!浙江华能长兴电厂的发展史,是建国后浙江电力工业发展的缩影。它的历史,凝聚着三代长电职工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心血和汗水。那些普通而平凡、善良而朴实的长电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用他们一双双沾满泥土和机油、长满老茧的手,托起了今日长电——这颗璀璨的浙北明珠。而华能长兴电厂通过多年来发展,已成为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浙北主力电厂,由于它不断推进机制、体制、科技创新,所以它的安全生产周期、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发电小时等经济指标在全国同类型机组中始终保持领先水平,今年上半年发电量更超过9.3亿千瓦时,创历史同期新高。

3号,我们在了解了火电厂的生产过程之后就去参观了该厂的发电设备。3大主机是锅炉,气轮机和发电机。锅炉部分是考煤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该厂的煤主要是通过水路运输,然后通过运煤皮带到达储煤厂,再根据需要将煤经过碎煤机和磨煤机到达锅炉。该厂采用锤击式碎煤机和低速磨煤机,进行粗细粉分离。循环水经过凝结水泵进入低压加热器,然后再进入除氧器,去掉水中的氧气,防止设备氧化,然后经过给水泵,进入高压加热器,加压加热,再进入省煤器,进行预热,预热后的水经过水冷壁,进入汽包,再汽水分离,蒸汽进入过热器,产生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进入汽轮机,经过高压缸,做功之后再加热至540摄氏度,进入中压缸,再进入两个低压缸,做功之后再进入凝汽器冷却。在燃烧系统中,输

煤皮带将煤粉运入煤斗,然后进入磨煤机。同时外面的空气经过空气预热器,变为热空气,进入磨煤机,通过排粉风机将煤粉吹入炉膛,而一部分热空气直接吹入炉堂,这样煤粉可以充分燃烧。烟尘将热量充分利用以后进入除尘器,细灰落入冲灰沟,而烟经过引风机进入烟囱。由于炉堂里的压力比烟囱中的低,所以要用引风机。灰渣则直接排入冲灰沟。冲灰沟是气冲的,而非用水冲的。

4号上午,我们分别参观了110kv系统和220kv系统。110kv配电装置,采用软母线(即裸母)高型布置,上层为正母、下层为付母,线路侧为旁母。采用双母线带旁母,高专用母联开关和旁路开关的接线方式。该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但检修方式不灵活,它的开关采用110Ⅱ型。该厂110kv系统正常运行方式不考虑与大系统并网,长兴电厂由长广1501线经长兴变通过长长1516线和金广1503线经金陵变通过金长1515线并入长兴电厂110KV系统。110kv旁路开关对旁母充电运行。与之相比较,220kv配电装置采用硬母线(即管母)低型布置,母线闸刀采用剪刀式隔离开关,刀线闸刀采用三柱式隔离开关。采用双母线带旁线,设专用母联开关和旁路开关的接线方式。220kv系统由长湖2279线和兴湖2280线经湖州变及兴雀2446线经白雀变与浙江省电网联网。也是旁路开关对旁母充电运行。另需指出该厂以前是采用少油开关,但由于其对地绝缘不可靠,开断能力较弱,必须进行定期预测,带来很多不便。目前该厂正在逐步将之换成SF6开关。

按照系统能量的传递顺序,发电机出线端连的是进线间隔,压变间隔,之后是母联间隔,旁路间隔,再就是出线间隔。所谓间隔就是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的一系列设备的划分。进线间隔包括进线隔离开关,高压断路器,母线;压变间隔包括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接地闸刀等;母联间隔包括流变,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闸刀等;旁路间隔包括旁路断路器,旁路隔离开关,接地闸刀,流变等;出线间隔包括出线断路器,流变,高频阻波器,压变,隔离开关,接地闸刀等。以下是各设备的作用:

线路侧压变的作用:在入网时观察电网相位与电机相位的对应关系,以使三相相位对应,以便减小损耗。

高频阻波器的作用:载波通信频带内,足够大的阻抗;工频阻抗小,不阻碍电力传输;减小高频电流分流衰耗;改善高频通道运行稳定性;减少通道间串扰,增加同母线不用电力母间跨越衰耗。

结合滤波器:由排流线圈,避雷器,接地闸刀,匹配变压器,调谐元件等组成,主要用来裣耦合电容配合高频滤波器,把电力线载波高频信号耦合到高压线路上,实现最佳耦合,提高载波信号的传输效率。另一方面把通过耦合电容器的工频电流传导入地,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高频电缆:接在结合滤波器与电力载波机之间,或接在高频桥上两个结合滤波器初级之间,以延长高频信号的传输距离。

厂用电是发电厂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电动机拖动机械设备,用以保证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正常运行。该厂的厂用负荷分为三类,一类:给水泵,凝泵,循泵,引风机,送风机。二类:工业水泵,输水泵,灰浆泵,排粉风机,磨煤机。三类:试验室,油处理室。厂用电采用单元制结线,电压等级分为6KV和380V。正常运行时,#4,#5高压厂变分别接于#4,#5主变13.8侧(即发电机出口),并各带两段母线6kv IVA,IVB段及VA,VB段运行。#03高压备变由110KV系统供电,正常运行处于热备用。6KV备用段母线BZT装置投入。

最后我们参观的是正在建设中的长兴二厂,即2*300MW机组。发电机出口电压是20KV,采用分相封闭独立母线,母线电压只有一个等级,即220KV。母线采用正母、付母形式而付母线分为两段,中间用线路连结,以节省空间。

实习的第二站是新安江水电站。水电站与火电站比较具有一次性投入大的特点,但运行成本低,且无污染。

新安江水电站建在浙江建德的新安江上,控制流域面积1048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57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27600秒立米,总库容220亿立米,设计灌溉面积114.3万亩,装机容量66.25万千瓦。主坝坝型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最大坝高105米,坝顶长度465.4米,坝基岩石为砂岩,坝体工程量138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坝顶溢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建设的第一个水电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正是新安江水电站的建立,不仅给我们了风景如画的千岛湖,在当时更缓解了浙江的用电紧张。

从1997年1月起,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算起来也已整整5年,这5年中,虽然**不断,却也硕果累累。1998年8月26日,国家电力总公司向国家经贸委上报了《实行网厂分开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的实施方案框架(试行)》并获得通过后,以国电公司为主导确立的省为实体的改革迅速推进,但由于配套改革未能及时跟进,试点工作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在2000年6月16日国务院的一次会议上,国电公司主导下的电力改革遭致高层否定,会议决定由国家计委牵头,会同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电力体制改革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新的改革方案。就在由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亲自挂帅的协调领导小组开始着手酝酿新的电力改革方案时,12月中旬爆发的美国加州电力危机对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发生了重大影响,人们意识到电力改革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而不仅是打破垄断。至此,中国电力改革陷入一段长时间的沉寂,人们通过对加州危机的反思,也在重新认识中国进行电力改革的必要性、可操作性。2001年4月30日,国家计委将一份综合了各方意见的电力改革方案上报到了国务院,同年6月中旬国务院驳回了该方案,据说主要理由是该方案的反垄断力度不够。直到2002年新年过后,有关国家计委新的电力改革方案已获高层通过的消息在此间传开,最终一直等到4月12日方案正式出台才得以证实。新的改革方案在国家电力公司、五大区电力公司和各省电力公司三个层面展开,方案提出从纵横双向彻底拆分国家电力公司,把五大区网变成独立的子公司,而把各个省网公司逐步变为分公司或区网公司的附属子公司,同时重组国有发电企业。国电公司原来提出来的改革方案是建立在以省为实体的基础上,这样就和地方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容易得到地方的支持。但这一次出台的新的方案是把省市的利益让位于五大区网,实际上削弱了此前各省独立的地位,这会给电力改革带来风险。从各国经验看,电力改革急不得,应该系统规划、分清主次、稳步推进、安全为主。最终改革后电价的形成机制不应该再是由国家计委审批,计委必须放弃行政审批决定电价的权力。最终根据电力产品的特殊性,由电监会制定竞价规则,既要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害,防止因为不公平的竞争和垄断形成消费者不能接受的电价;同时也要保证电力企业本身获得利润,尤其在发电端形成有效的竞争。电监会通过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形成合理的电价,这一点在这次改革方案中并不明确。但从市场发展方向来看,在市场已经形成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今后的电价一定是通过竞价上网形成。

在这次实习,我了解了很多原本在课堂上没有的东西,也对发电厂的生产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如对发电厂电气设备一次系统的主接线,从理性认识上升到了感性认识。也知道课本与实际是有一定距离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所学到的断路器被工人师傅们称为开关,而隔离开关则被称之为闸刀。如果不弄清楚这点,恐怕你会听得不知所云。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了解到电力系统的设计都是按照各个地区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设计的,这不仅需要多看各种设计方案,还需要自己有灵活多变的创新思想,学人之长,为自己所用。总而言之,此行收获非浅。

第四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报告

前言

作为XX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我于 XX年7月14日XX年7月23日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生产实习。本次实习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阶段:7月14日至7月18日在学校听专家们的讲座,为理论部分;7月19日乘火车前往xx,7月20日至7月23日期间我们依次前往了xx供电段、xx供电段以及xx变压器厂参观实习,为实践部分。

7月14日,电气工程学院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并由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的相关理论。7月15日,上午我们参观了xx电气公司,对公司的整体布局进行了初步了解;下午由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高压技术的相关知识,并着重给我讲解了关于‘击穿’高压的安全性问题。7月16日,是关于电力系统和分散系统及其在铁路上的应用讲座。7月17日,上午由老师主讲继电保护与综合自动化专题讲座,主要介绍了牵引供电系统中的保护,下午由董昭德老师主讲弓网受流基础讲座,着重给我们介绍了架空接触网的结构与设备,使我们对接触网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

通过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我们基本认识和了解了电力生产的整个过程,明确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储丰富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7月19日我们以班级为单位踏上了前往xx的火车,经过近二十小时的车程于7月20日早上到达xx。之后前往xx西供电段,他们为我们提供了食宿。下午两点在xx西供电段学习楼进行了实习动员大会。在大会上,由xx供电段的杨师傅和赵师傅给我们介绍xx供电段的布局,主要功能及发展前景,并对接下来我们的是实习任务做了相关安排。动员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校外实习的正式的开始。

7月21日,在xx供电段的技术人员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xx供电段的陈列室、变电室、期间陈列室和接触网。陈列室中展出的是由于供电段的故障导致的事故。变电室中是正在运行供电的高压设备,其中包括大容量的变压器,自动监控系统,供电备用系统等。器件室中存放的是常用的检修器件和工具。接触网则是铁路上最为壮观的供电设备。

7月22日,我们参观了xx南供电段,该处设备和xx供电段相差不大,这里不再赘述。7月23日,我们参观了位于xx省xx市的xx变压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xx变压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原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220kv级及以下等级的变压器专业厂家,经过七五、八五技术改造,已具备最大容量240000kva,最高电压220kv,年产400万kva各种变压器的生产能力。在工人师傅的耐心讲解下,我们了解了电力变压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和基本生产工艺,以及变压器出场试验规程及试验方法,感觉受益匪浅。当天下午,我们在xx供电段举行了实习总结大会,在大会上董老师给我总结了本次实习的不足和优点,并语重心长的给我们讲解了怎样做人的人生哲学。最后大会对在本次实习当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了表彰,正式宣告了本次生产实习的圆满结束。

通过这次暑期实习,我收获颇多。它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全面接触专业、了解专业的机会;可以进一步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丰富自己的平台。这里我非常诚恳的感谢老师,感谢学校提供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第五篇: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报告(本站推荐)

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报告

高考时,因为成绩并不十分理想,所以填志愿时没考虑专业的问题,只比较了各个大学的历年分数线就报了志愿。之后被交大工业工程专业录取时,我自己对专业也没有特别的喜好或其他想法。而通过大一时对专业的接触,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工业工程这种侧重管理的学科,而是对技术型的专业更感兴趣,经过比较,我最终选择了自动化专业。经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有时会觉得自动化的课程太过辛苦费脑,但从没觉得学习是枯燥的。学得累,却并不乏味。这跟大一时的状态完全是相反的。而在转专业之前,出于兴趣,我也曾查找过各种资料,来了解自动化这个专业。

人类使用自动化装置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中国、巴比伦、埃及等出现的自动计时漏壶。公元初世纪相继出现的中国的自动候风地动仪、中国的指南车等。

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是1788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在发明蒸汽机的同时发明的蒸汽离心式调节器。第一次出现被控量的自动调节。第二个里程碑是20世纪20年代电子管反馈放大器的诞生,各种电子式控制器在各种机械与电子装置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机构和系统的自动化工作。第三个里程碑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控制技术诞生,并逐步形成基于数字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的一系列先进自动化模式与理念。70年代以来,随着智能技术和知识工程的普遍应用,现代的自动化装置及系统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交互能力、复杂行为的控制能力、高智能的决策行为。

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自动化技术形成、局部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三个时期:

社会的需要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动力。自动化技术是紧密围绕着生产、军事设备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788年,J.瓦特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提出的蒸汽机的速度控制问题,把离心式调速器与蒸汽机的阀门连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调节系统,使蒸汽机变为既安全又实用的动力装置。瓦特的这项发明开创了自动调节装置的研究和应用。在解决随之出现的自动调节装置的稳定性的过程中,数学家提出了判定系统稳定性的判据,积累了设计和使用自动调节器的经验。

20世纪40年代是自动化技术和理论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批科学家为了解决军事上提出的火炮控制、鱼雷导航、飞机导航等技术问题,逐步形成了以分析和设计单变量控制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经典控制理论与方法。机械、电气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手段。50年代以后,自动控制作为提高生产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始推广应用。它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形成了机械制造自动化;在石油、化工、冶金等连续生产过程中应用,对大规模的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形成了过程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和应用,使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出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大量的工程实践,尤其是航天技术的发展,涉及大量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用经典的控制理论已难于解决,于是产生了以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和状态空间法等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提供了满足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控制手段,保证了其后的若干空间计划(如导弹的制导、航天器的控制)的实施。控制工作者从过去那种只依据传递函数来考虑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过渡到用状态空间法来考虑系统内部结构,是控制工作者对控制系统规律认识的一个飞跃。

6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控制理论在自动化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产生一些新的控制方法和结构。与此同时,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也发展起来,出现了智能机器人和专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和电子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使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向综合最优化发展。

70年代中期,自动化的应用开始面向大规模、复杂的系统,如大型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钢铁联合企业、国民经济系统等,它不仅要求对现有系统进行最优控制和管理,而且还要对未来系统进行最优筹划和设计,运用现代控制理论方法已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于是出现了大系统理论与方法。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管理自动化取得较大进步,出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与此同时,人类开始综合利用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系统控制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医疗自动化、农业自动化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研制出柔性制造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机器人和专家系统等高级自动化系统。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控制方面的应用成为自动化发展的新兴领域,正日益受到重视。智能控制的概念和原理主要是针对被控对象、环境、控制目标或任务的复杂性提出来的。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巧,解决那些目前需要人的智能才能解决的复杂的控制问题。被控对象的复杂性体现在:模型的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分布式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动态突变,多时间标度,复杂的信息模式,庞大的数据量以及严格的特性指标等。环境的不确定性表现为变化的不确定性和难以辨识。

自动化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过去,人们对自动化的理解或者说自动化的功能目标是以机械的动作代替人力操作,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这实质上是自动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的观点。后来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自动化的概念已扩展为用机器不仅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还代替或辅助脑力劳动,以自动地完成特定的作业。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自动化的概念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70年代以后,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开始转变为复杂的系统控制和智能控制,并在国防、科研、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更大规模的自动化得以实现,例如大型企业的综台自动化系统、全国铁路自动调度系统、国家电力网自动调度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城市交通控制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国民经济管理系统等。对于自动化的应用,也正从工程领域逐渐扩展到非工程领域,例如医疗、人口控制、经济管理等领域。自动化将对人的智能进行更大的模仿,在工业生产、宇宙探测、海洋开发等领域机器人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疗诊断、地质勘察等领域专家系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现在自动化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交通。而我们学校本身就拥有交通特色,所以我对交通方面的自动化应用也比较关心。11年的7.23温州动车事故发生时,因为在距温州不远的杭州读高中,所以当时处处可听可闻关于事故的报道、跟踪。那时除了觉得这是一起过于惨烈的意外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感觉。但现在,作为刚刚入门自动化的学生,我再查找当时的资料,却可以发现这绝不是意外这么简单。

自动化在交通上的使用,比如综合运用计算机、通信、检测、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目的是实现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使得交通运输变得更加安全、快捷、舒适、准点和经济。

而在7.23列车追尾事故中,信号系统遭受了怀疑。信号系统中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堪称“高铁运行的中枢神经”。事故中,D301、D3115两趟列车均采用的是CTCS-2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此外,调查认定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国家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在温州南站上道使用。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由于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导致其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为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可以看出,这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而事故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动控制方面的缺陷。计算机或机械自有它的严谨性、准确性,但却缺少了同人一样的应变能力与调节能力,所以要想是机器更加安全可靠,必须要有严密周到的自动控制体系。

作为生活中处处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自动化所肩负的,不止有效率上的提高,更要保障所有流程的安全可靠。这也是我们学习自动化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正中.浅谈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J].西安航空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1).【2】 蔡宏志.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J].价值工程,2011,30(35).【3】 王成红.关于自动化领域中若干基础科学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2,16(4).【4】 徐惠钢.自动化学科概论课程教学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24(12).【5】 马国华.自动化软件平台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应,2010,36(3)

下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技术课程报告题目智能电网技术专业电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技术课程报告题目智能电网技术专业电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动化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自动化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自动化技术专业实习报告1 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

    10自动化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论文题目

    09自动化《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论文题目 请从以下四个题中任选一个完成,以期刊科研论文的格式书写一份报告,题目自拟(应能体现自己设计作品的特点),同时提交仿真或实物作品,......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习报告1 1公司简介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高频开关电源及配套设备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中国最具实力的通信电源......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可行性报告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论证报告 一、背景分析 1、焊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为材料连接的特殊手段,焊接技术历史悠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之一。现......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可行性报告范文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论证报告 一、背景分析 1、焊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为材料连接的特殊手段,焊接技术历史悠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之一。现......

    智能电网到微电网技术,电力革命的大幕被拉开。5篇范文

    智能电网到微电网技术,电力革命的大幕被拉开。 从美国最先提出的智能电网开始,再到现在的微电网技术,电力技术及建设模式正在不断发生改变,电力革命的大幕被拉开。 智能电网 智......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现代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报告[全文5篇]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结束后,我对于与本课程相关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较感兴趣,因而在本课程的报告中将围绕这方面的内容作相应论述。本报告中主要论述电......

    技术报告_智能配电设备自动化检测技术研究20131209

    智能配电设备自动化检测技术 开发与应用 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项目完成单位: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3年12月 1 第一章 智能配电设备自动化检测技术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