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山县公厕建设和管理调研报告
独山县公厕建设和管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独山县城建成区为4.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约为6万人,县城公厕共16座,蹲位200个,全部为水冲式公厕,这些公厕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了城市的功能和活力。目前,公厕没有统一管理机构,都由产权单位自行管理。但是,总体来看,我县城区的公厕布局不合理、数量少,存在一定脏、乱、差,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与作为贵州南大门的重要城镇不相适应。
二、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合理:布局不尽人意,越是繁华路段,越是缺乏公厕,特别是中南广场地段、南门头至一小地段,这样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却没有公厕。同时,所有开发商建设的小区中,基本都没有公厕,这不能满足市民和流动人口的需要,特别是人们随地大小便现象时有发生给城市环境带来更加严重的脏、乱、差现象。
2、数量少:按照每2500人需要建1座公厕的国家标准,城区最少需要建24座公厕,目前县城区只有公厕16座。
3、经费短缺,公厕管理维护不到位,市民维护公共财物的意识淡薄。一座公厕一建好就交给个人管理,政府基本没有再拨付维护管理费用,大多数公厕收入微薄,属于自生自灭状态,对于公厕卫生管理和设施维修力不从心,同时市民素质较差,随意破坏公厕设施和随地大小便时有发生。其次,公厕水电属于营业性,水每吨费用4.2元,电费每度0.88元,增加公厕经营成本,所以多数公厕都节约用水,卫生状况很不理想,特别是私人公厕和市场公厕,年久失修,地砖污黑,墙壁发霉,光线昏暗,便池为槽式,这对公厕卫生检查带来很大的弊端。
4、公厕管理处罚权不明确,私人公厕管理难度大。县城区共有公厕16座,由公用局管理的有9个,其中产权属于公用局只有6座,私人有3座,产权属其他单位有7座,公用局与其他单位是平级单位,无权对其进行监督和处罚,私人公厕基本是承包管理,经营成本较大,承包人都不愿花过多人力和物力财力对公厕进行保洁和整脏治乱的治理,加上公厕产权是个人所有,有的公厕承包人不服从管理,增加管理难度。
三、意见和建议
1、高度重视公厕建设和管理,公厕管理的好坏是反映一个城市的城市管理和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县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厕的建设和管理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舆论的关注,希望县政府引起高度重视,把公厕建设和管理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把公厕规划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当中,理顺公厕产权和管理职能,制定公厕建设目标,逐年分批建设,使我县公厕建设和管理走上新的台阶。
2、加大公厕规划建设力度和加快改造步伐。
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重、卫生适用、方便群众、水厕为主、有效运行”的原则,进行公厕建设,以后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当中,公厕建设纳入开发概算,列入规划审查项目之一,由开发商承担建设,对于没有公厕小区,要逐年进行解决,特别是中南广场地段,公厕建设迫在眉睫,对那些设计和使用存在问题的公厕一一进行改造。
3、收购公厕产权和明确公厕管理职能部门,强化公厕管理力度,加大经费投入。
公厕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一个部分,其产权应为国有,并由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对于私人公厕,能收购就收购,不能收购应当签定相关管理协议,交纳一定保证金。其次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条例,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是公厕管理部门,公厕管理权全部由环卫站管理,最后加大公厕管理经费投入,由于多数公厕建设多年,公厕内外应需重新装修和改造,增加一些必要的设施,同时对公厕管理人员统一培训和统一管理,其工资和三险及水电费由县政府统筹解决。根据公厕收入情况保洁情况进行工资补贴,同时和供水部门和供电部门协商降低公厕水电成本,只有公厕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提高,其积极性才会提高,公厕保洁才能得到保证。环卫管理部门要制定公厕卫生检查考评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公厕的收费标准、清洁卫生、设施配备进行监督检查,对于经常卫生达标和管理良好的公厕管理员进行物质奖励,否则就对其进行经济处罚,甚至收回其公厕管理权。
4、大力推进公厕免费制度和24小时开设制度,杜绝人们随地大小便现象。
公厕是市政公共设施一部份,应该让市民免费享用,由于公厕收费,让低收入的市民和进城农民就是找到公厕也不愿掏5毛钱进去,而是在花池、墙角等隐蔽就地解决。这些不文明现象不仅造成环境不雅,人见恶心,而且反映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不高,损坏城市整体形象,其次,公厕到晚上12点钟后,都关门歇业,这造成夜市街周围环境极大污染,应该要求热闹地段和夜市小吃街的公厕24小时开放,公厕免费开放后,其维修管理费、水电费、保洁人工工资、“三险”由政府统筹解决。保洁员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只有这样,公厕管理才走向新台阶。
总之,公厕建设和管理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服务广大群众为宗旨,大力推进公厕建设和管理力度,只有政府高度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只有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公厕建设和管理才会走上新的台阶,更好为人民服务,更好为城市文明建设树立崭新的文明窗口。
独山县公用事业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关于我县城区公厕建设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城区公厕建设管理的调研报告
多年以来,县政协委员多次提出《关于加强城区公厕建设和管理的建议》的提案,但一直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城区“如厕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已引起广大市民、游客的强烈反响。根据县政协2012年工作要点安排,由提案委和政府综合部门政协联络处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和实地查看等多种方式,对城区公厕建设管理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10多年来,城区面积和人口翻了番,而可用公厕减了半,使公厕成为城区紧缺的公共资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公厕数量。我县城区内现有公厕16座,其中:旱厕(老式、无冲水设施)4座,水冲式公厕12座。16座公厕中城北广场、城东广场、凤城广场和司法局旁等4座为近年新建,皇庙岗、东坡井、道观冲等3座公厕已由环卫局改建。还有8座急待整修、改建,1座因义水北路拆迁改造被拆除。十几年内,公厕数量有减无增。
(二)分布情况。15座公厕中有11座主要集中分布在老城区的城北片区,义水河以南仅有4座,表现为北多南少,东有西无。
(三)使用情况。全城在用公厕仅为7座(旱厕3座、水冲式4座)其中:包括原建公厕3座,改建公厕3座,新建公厕1座;其余8座公厕因多方面原因被停用。
(四)管理情况。原建公厕11座归属县环卫局管理运营,新建公厕4座归属县园林局管理。在已开放运营的7座中,有2座为收费制公厕,以委托代管方式进行管理,其余5座为免费制,由各主管部门监管。
二、主要问题
(一)建设滞后、布局失衡。我县城区已建成区面积达3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2万。按我国《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城区内公厕数应在35—40座,而我县城区公厕数仅为国家标准的37.5%。近10年中,因多种原因,在老城区有4座公厕先后被拆除,而整个城区新建公厕仅为4座,与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显得严重滞后。调查显示,有98%的市民认为城区内公厕严重不足,87%的反映在人口密集、商业闹市区和休闲场所找不到公厕,54%的认为在主要街道、公交站点和商居小区内无公厕可用,极不方便。从现有公厕的分布看,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加快,城区整体向东南推进面积较大,公厕布局明显存在“三多三少”的失衡局面。一是老城区公厕多于新城区,比为11:4。二是城北多于城南,比为12:3,三是低标准的旧公厕多于标准化的新公厕,比为11:4。调查中发现,不仅在新建开发区和城南新区都没有公厕,连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老商业区--段家桥也为公厕空白区。因此,导致在一些广场,绿化带,游步道,甚至主街道和现代建筑物旁的旮旯处,经常会发现人类大小便的污渍,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设施简陋,陈旧老化。除4座新建和3座改建公厕,其余8座均为陈旧老化公厕。这些公厕因建设早、标准低,而且多数已被淹没在各类建筑群之中,厕外空间狭小,厕内设施简陋陈旧,通风采光和保洁除臭条件极差,有的因年久失修,夜间无照明,冲水设施坏损,甚至墙体垮塌,成为危厕。调查表明,女性群体对公厕无明显标识和夜间无照明,极为不满。经现场查看,除中心广场公厕外,其它均无醒目标示,“公共厕所”字样几乎在城区消失。
(三)管理困难,环境堪忧。据管理部门反映,为适应新形势,我县公厕运营管理机制正处改革探索阶段。当前,导致公厕运营困难和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和保障资金严重不足,以及来自公民的社会公德素养差异等方面的压力所造成的。因此,全城仅有的15座公厕,有8座处于关闭停用状态,“以停代管”。在开放使用的7座公厕中,有2座是“以店养厕”委托代管,并实行收费制度,以此勉强维持运营和最基本的管理。显然,这种弱化的管理,造成公厕成为半开放状态,甚至改变用途的情形时有发生(如堆放杂物等)。从免费开放的旱厕情况看,环境卫生状况更为不佳,因标准低,无保洁设施,又无专人管理,所以常常是“晴天臭气难闻,雨天望而却步”,成为人们的“避讳”之地。据调查,72%的市民认为公厕气味难闻,厕内乱写乱画严重,手纸烟头满地,污水四处横流,甚至粪便堆积蹲位,根本无法如厕。
三、几点建议
根据我县城区公厕数量少、布局不合理、运营管理困难、服务水平低下的实际,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在理念上遵循城区内“如厕方便、环境整洁、外观协调”的基本原则,通过政府主导,不断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体系,有序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
(一)强化观念,提升认识。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文明进程的标志之一,更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把城市公厕的规划设计、布点用地、建设维修、运营管理、管理经费等系列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组织研究分析城区公厕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把急切需要解决的与远期发展需要逐步落实的问题,进行通盘考虑、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把城市公厕建设管理作为政府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文明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
(二)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公厕小天地,便民大文章。应将城区公厕建设布局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当中,按照我国城市设施设置标准,结合城区实际,尽快编制城区公厕专项规划。对开发未建区域要严把建设规划关,根据用地性质和人口密度,科学布点、预留公厕用地。对已规划在建区域,要强调规划执行力。如大型商业区、商居小区和公共休闲娱乐的建设项目,都应根据规划设计的公厕布局要求和设计标准进行建设,对没有按要求建设公厕的,由有关部门督促强制建设。土地、规划、住建、执法和环卫等职能部门应联合对所有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标准等,按“三同时”原则,进行评审验收,各负其责,严格把关。在老城区改扩建地段,也应根据实际,合理布点建设公厕。尤其是在城区内一河两岸主干道旁,应按城市公厕设置要求布点建设。同时,政府主管公厕建设部门,应根据公厕建设规划,按先急后缓原则,逐年安排建设规划。
(三)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根据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和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考虑加大公厕建设、改造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是按专项规划的近、中、远期建设目标,逐步加大投入。鉴于财力不足,新建公厕标准不宜过高,但应确保外观协调大方,内设安全方便,便于保洁管理。二是落实资金。对亟待改建、整修的现有旧厕、危厕进行全面整修或改建,并尽快恢复启用。三是政府应根据实际,将公厕日常维护经费纳入城市维护费中一并列支,保证公厕正常运转和有效管理。四是出台政策,引入市场和民间力量,鼓励和引导城市公厕的多渠道供给。一方面,商业设施建设要与公厕建设相配套;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划地,引导多元化主体广泛参与公厕营建,让公厕能在顾客、游人最需要的场所和时间出现。既能降低政府公共建设管理的投入成本,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五是公厕建设已经列入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要排出时间和进度表,并在城区公式,接受市民监督,确保按期完成并交付使用。
(四)理顺体制,整合管理。我县公厕现行管理体制,遵循的是谁建谁管的原则,16座公厕(包括已拆除的1座),分由2个部门管理运营。但从我县城市规划和公厕数量上来看,可考虑将城区公厕全部划归县环卫局,根据国家城市公厕管理标准实施管理。一是要求所有被关停的公厕,一律尽快恢复启用,边开放边完善基本设施,并统一配置醒目的公厕标示,方便市民;二是建议取消委托代管和以店养厕收费制管理方式,实行免费开放。从调研情况看,现有两所收费公厕,每年收费总额仅万元,政府拿这点小钱为百姓买个方便是值得的。三是所有公厕,由县环卫局实行监管,指定专人按片区或路段,划分责任,明确任务,定时保洁清扫。并应及时解决夜间照明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政府应考虑拿出一定资金,对运营管理,服务质量好的管理人员给予适当的补贴和奖励。鼓励和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其为公众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五是政府应鼓励引导或强制要求,在人口密集和商业集中区周边,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单位和集体,要对外开放卫生间,为公众提供免费公厕服务,共同减轻城区如厕压力,营造城市文明。
(五)宣传引导,管处并重。一是加大城市公共文明的宣传力度。在公厕周边设置相应的宣传标语牌,形成氛围,提高市民对公厕环境的自觉维护意识。二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市民用厕公约。力求字句简练,字迹醒目,并一律上墙,提醒市民自觉遵守。三是建立公厕督查机制。不定期对公厕运营现状和管理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管理中,对于那些有损环境卫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人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恶意损坏公厕设施、有意破坏公共卫生的人员视情节依法进行处理,使城市公厕管理真正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第三篇:公厕管理规范加强环卫公厕基础设施建设
公厕管理规范加强环卫公厕基础设施建设:
东胜区新闻中心记者张娜报道:
针对东胜城区旱厕居多,水厕数量严重不足、档次不高,国家标准相差甚远的现状,区环卫局立足东胜实际,全面实施了旱厕改水厕工程,并对城区内所有公厕内部设施进行了合理升级,使城市公厕服务功能得到了全面提升。
由于公厕建设用地难、选址难、改造基础条件薄弱,且大多地段无自来水和污水管网以及城市拆迁力度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东胜区环卫局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了“蹲点”式现场办公的方法,现场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从2007年至今,共新建改造水厕近250座,使东胜城区水厕数量达到近300座,同时,设置移动公厕30座,公厕指示牌300个。
据了解,目前东胜区公厕大多已达到二类标准,且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并设有醒目指示牌和标志牌。同时还配有环卫管理休息用房等必要工作场所,有经过培训的专人管理,公厕内座便器、蹲位干净整洁,管道畅通,无明显异味;采光、照明、通风和洗手容器等设备完好,新增加有防蝇、防蚊和除臭等设施。
市民杨娜:“咱们东胜的公益设施在不断地完善中,尤其城区的公厕又干净又整洁,不仅保持了城市的环境卫生,也方便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
第四篇:xx区公厕建设和管理工作汇报
XX区公厕建设和管理工作汇报
一、全区公厕管理现状
我区共有免费开放公厕113座,其中固定式公厕102座,移动式公厕11座,由区环卫处管辖共41座,各办事处管辖共45座,市级直属部门和区级各部门管辖共27座。今年,我区预计投资公厕建设费用600万元,并按照2011年市政府专项问题会议纪要(第30号)精神,从今年6月份开始,在原来免费开放公厕运行经费13.4万元/月的基础上,又新增运行经费4万元/月,达到17.4万元/月,全年共计208.8万元。同时,列资100万元,对设施陈旧、损坏严重的开放公厕进行全面修护,进一步改善如厕环境,提高公厕服务水平。
二、2014年公厕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区公厕建设任务29座,其中新建公厕21座、改建公厕8座,经我区深入调查研究摸底后,分计划分批次实施。截至目前,21座新建公厕中,3座移动公厕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在加紧施工;16座固定公厕已完成图纸设计,正在招投标,预计7月底前开工建设;剩余2座公厕待市级相关部门移交后,立即组织施工。8座改造公厕已开工建设4座,剩余4座正在进行设计,预计8月初开始施工。同时,针对部分公厕存在损坏严重、设施陈旧和规划不到位、布局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我区计划对全区公厕统一进行修护,现已邀请施工单位制定维修方案和工程预算,待完成后立即施工。
三、火车站广场移动式环保公厕基本情况 现在我们所处火车站广场移动式环保公厕为二类公厕,面积约20㎡,蹲位4个,每日开放时间16小时,由区环卫处管理,配备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各1名,发放人员工资1100元,其中200元为绩效工资。日常管理中,对公厕管理中人员机构、经费保障、设施维护、日常保洁、消杀除臭、开放时间等工作内容,全部以目标责任的形式予以落实,解决周边及过往行人约1000人的入厕问题。
下一步,我区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公厕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全面提升公厕管理水平,充实公厕管理人员力量,提高作业标准,实现精细化管理,切实解决广大群众如厕难的问题。
第五篇:公厕管理方案
星级公厕管理方案
一、公厕保洁标准
1、内外墙面、天花板、门窗和隔断板整洁,无积灰、污渍蛛网、刻画,内部地面洁净、无积尿、积水等污物;
2、蹲位整洁,大便器内无积存物,小便器内无水锈、尿垢、污物;沟槽无积粪,无尿垢,纸篓不满溢,暴露站在外的管道经常擦拭;
3、、内外照明灯具、标识标牌、洗手器具、台面、镜面、挂衣钩、烘手器、冲水设备定期擦拭,保证无积灰、积水、污渍污痕;
4、定期消毒、除臭,每天定时打开窗户,保证通风良好,保证公厕内无异味;
5、夏季定期喷洒灭蚊蝇药物,保证无蚊虫滋生;
6、及时清除厕所内外野广告、刻画,野广告清除和刻画修复后,基本保持和原体色泽一致;
7、保洁工具按有序摆放在管理间,保持工具房干净、整洁。
8、清洁中必须摆放提示标志,保持提示牌的整洁与完整性,如遇脱落,及时粘贴;如遇损毁,及时报告主管,通知学院方更换;
9、工作时间:8:00—12:00、下午14:00—16:00巡回保洁;12:—1:4:00——18:00卫生清洁。
二、公厕保洁员行为规范:
1、公示公厕管理员信息,上岗期间佩带工牌,工牌一律戴在工作服左胸;
2、按规定统一着装上岗,穿着整洁、干净,扣好纽扣,不乱卷袖,鞋袜应整齐、干净,不得赤脚穿鞋或穿拖鞋上岗;
3、姿态端庄,精神饱满,动作利索。说话声音要清楚,讲求礼貌,不喧哗,不嬉戏。管理员一般不允许乘电梯上下楼,需乘电梯上下楼工作时,须礼让宾客,不得与宾客同乘电梯;
4、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