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雪救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公路养护)
**同志是**公路分局养护处副处长兼小修队队长,**公路的病害处理、坑槽的挖补都在他的带领下得到整治。他就像一名医生一样,每天都在给公路把脉治病,保证公路的平整、整洁和安全畅通。他虽然是养护处副处长,在办公室却看不到他的身影,每天从早到晚,他都和工友们一道工作劳动在公路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爱岗敬业、敢打硬仗的硬汉…
…。
他从事的虽然是平凡的道路维护的工作,但他懂得确保公路安全畅通的重大意义。公路是国民经济的动脉,能够确保国民经济动脉安全畅通,就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工作。
凡是从事过公路工作的都懂得,公路养护工是一项繁重体力技术工种,他在露天作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夏天天气温度越高,越要工作在路面上;一是天气越寒冷,特别是雨雪天,越要在公路上除冰扫雪。
**同志作为副处长兼小修队长,身先士卒,带领职工夏战三伏,冬战三九。煅炼打造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小修队伍。他在工作中有股拼命三郎精神,天气越热,修补公路坑槽越忙,你就越能在公路上看到他的身影。重活、脏活他带头干,虽然皮肤晒黑了,但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却提高了。
公路养护工是一项高危工种,每天都在和伤亡打交道,汽车在他们身边来往穿过,稍不注意安全,就会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他们从事路面作业,特别强调安全第一,放好安全标志牌、锥,身穿安全服等。07夏天公路作业,一位过路汽车司机处理不当,开进了作业区,向一位道工撞去,**见事不妙,不顾自己的安危,眼疾手快,冲上去一把将工友推开,自己却被撞伤。经医院诊断为石腿骨裂。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他在治疗期间放心不下路面坑槽修补工作,腿绑着石膏,扶着拐杖坚持上路指挥工作。天气虽然炎热,但每有一人叫苦叫累,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他这种以路为业、以路为家的爱岗敬业精神,感动了同志们。
今年新年伊始,皖东大地于1月12、15日降雪以来,从26日至今连续4天普降大到暴雪。降雪厚度达30公分以上。道路雪阻、陡坡急弯处路滑,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降雪就是公路人抗雪灾保畅通的战斗信号。作为抗雪灾保畅通的突击队长**,肩负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重任,面对暴风雪,迎难而上。面对暴风雪带来的灾害,**和他的战友们急灾民之所急,想灾民之所想。**把抢险救灾的重点目标锁定在104国道和312省道滁来段上。因为104国道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国家抗雪灾运送物资的重要通道。滁来路是省、市把救灾物资及时运到**县的重要通道,它们是受灾群众的生命线。同时,也是疏散分流南洛高速受阻车辆和人员的重要通道。如何才能确保104国道25.5公里**段和省道312线滁来段的安全畅通,是对抗雪灾保畅通突击队的一次重大考验。**亲自上阵,科学指挥。一是分批轮换,实行24小时全天候清雪除冰;二是帮助受困车辆排除险情;三是提出了一切为了受阻司乘人员服务的口号,把受阻司乘人员当成自己的亲人,把他们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只要他们有求我们就必应,并作为战时一条硬性纪律来规定执行。
**在抗雪灾保畅通的战斗中,针对不同路段,采用不同的方式除冰铲雪。一是用铲车在104国道上来回连续除冰铲雪,特别是在急弯和危险路段铲雪除冰。二是将工业盐用水融解,装入洒水车,用洒水车喷洒盐水,进行融雪化冰。此举,即节约了盐,又达到了融雪化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达到了环保的要求。三是在急弯和陡坡处抛撒防滑材料,确保车辆的安全通行。四是在大、中型桥梁上彻底清除冰雪,确保桥梁的安全和畅通。
暴雪在不停地下着,**带领着突击队在不停地战斗着。他们挥动着洋镐、铁锹和扫把,在公路线上形成了一道道壮丽的景观。**带领战友们在冰雪覆盖的公路上,除冰扫雪。冰雪被一镐一锹地铲除,黑色路面在一公分一公分地不断延长。4天来**没有回过家,每天在路上战斗16个小时以上。困了,就在保洁车上睡一会;渴了,就喝一口凉开水;饿了,就在雪路上吃一口盒饭。见到受困车辆,他就带领战友帮助车辆排除险情,他们一边清雪除冰,一边抛撒防滑材料,一边帮助推动车辆前行,直到正常行驶。他们也记不得推动过多少次车辆了。他们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感动了南来北往的司乘人员,他们一个个地树起大拇指,感叹地称赞道:“好样的”。
**带领着突击队员们战斗在冰雪严寒的公路上,离远望去,就像一条蠕动的长龙,在银妆素裹中舞动。大地是白色的,但是一条条黑色长廊却永远显现在白色大地上。
在抗雪救灾的过程中,**家的小孩,因天气严寒得了重感冒,高烧不退,正在医院治疗,急需他在小孩身边。但是他一声不响地投身到抗雪灾保畅通的战斗中。他的家属责怪他无情无意。但是,领导和同志们得知此消息后,都称赞他有情有意。他的情是南来北往司乘人员的情;
他的意是南来北往司乘人员的意。
在这场几十年不遇的抗雪灾保畅通战斗中,**带领战友顶风冒雪,衣服潮湿了、脸冻红了,每天战斗了十几个小时,但是没有一个人畏缩不前。因为哪里最艰苦,哪里有共产党员;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发扬了一个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当一辆辆南来北往的车辆从他身边通过时,**和他的战友们
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二篇:公路养护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人到了暮年,就到了好好休息和享受生活的时候,退休的老人中,有的开始颐养天年;也有的专心致志研究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小组的教师从三尺讲台退休下来后,却怎么也闲不住,当起了村里的义务养护员。
村是一个交通很不便利的村子。平时,村子的土路就只有拖拉机还勉强可以通行,但每当下雨,如果没有人给填填土,挖一挖的话,村民的出行
就只能靠步行了。村里的人一提起下雨天出门也感到头疼。1988年,59岁的从教师岗位退休下来后,看着自己住了半辈子的村子,想着村民出行的种种不方便,决定要把出村的3条人畜驿道修理好、维护好。
从那以后,村子里就多了这样一个整天挑着锄头,挑着箩筐、水桶,奔波于网村路上的身影。路的哪里需要垫一垫,哪里需要加宽一些,哪里需要铲平一点,心里都有谱,而且做得都非常认真。为了让村里的道路更加靓丽,他还出资购买了苗木进行绿化,现在大的树已长到2米多高了。在精心的维护和修理下,出村6公里的道路变得更平、更宽、更通畅了。一位村民说:“原来赶牲口都很困难的路,如今已经可以骑摩托车了。”
村民小组出村道路2公里处有一道石门坎,地势险要。长久以来,村民们过石门坎都是连摸带爬,大牲畜行走更是困难。为了改变道路的通行状况,一点点地打开石头,砸碎,搬走,足足花了3年的时间,硬是把石门坎变成了20来米宽的坦途,村民们十分感动,每当走在大道上,都不禁感叹:“杨老师真是现代愚公啊。”
在护路的同时,还心系村里孩子的安全。村子南面有一条小河,是村里孩子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每逢天降大雨,山洪下泄,河水湍急,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家长只得放下手中的农活接送孩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一边争取小组的支持,动员村民备沙备石,一边向亲戚朋友筹款,你50,他100,不够的自己添上,终于凑足了多元钱,购买了钢筋、水泥和其他材料(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经过全体村民和的努力,小河上终于架起了“希望桥”,村民和孩子们都能放放心心地在上面过往了。
我们无法统计为村子义务修路和护路用了多少工时,抬了多少石头,挖了多少土,补了多少处险段。在这些无法统计的数字背后,也没有人知道和体会到被风湿、耳聋等多种疾病折磨的滋味。每当村民问及他为什么会这样坚持时,这位77岁的老人总是语重心长地说:“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一直珍藏着一本雷锋日记,我是在向他学习。只要我不死,为村里修路的事我一定会坚持做。”
第三篇:公路站养路员先进个人事迹
公路站养路员先进个人事迹
初冬时节,我们在XX市平营线店子镇棘子嶂段见到了正在进行公路养护的尹秋芳。朴实憨厚、笑容可掬又不善言辞是尹秋芳留给我们的初步印象。对于养路工作的艰辛,59岁的尹秋芳苦中有乐,她表示干到70岁不是问题,将一直干到不能动为止。
29年坚守在公路上
尹秋芳自1986年担任XX分局大泽山公路站养路工,一直负责着平营路棘子嶂前后 两公里 的公路养护工作。“我们两口子都是农村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外出打工也是不现实的事。”尹秋芳告诉我们,“1986年,我老伴听说这边招养路工,就带着我一起过来报名了。”尹秋芳表示,因为公路养护耗时太长,眼看着家里糊口的7亩地就荒了,老伴只能选择回家种地。
据介绍,每位养路工大致都负责着 两公里 左右的养护范围,包括整边坡、垫路面、清扫路面及边坡除草等一系列的活,这些活干下来一天至少要花上五六个小时,而且越是下雨、下雪、刮风等恶劣天气,养护工作就越重要。为此,养
路工们每天都会花费时间对自己负责的路段进行整修,风雨不误。
“我家住在距离这边大约两公里的李家寨,每天早上七点之前我就骑自行车赶过来,忙的时候带着午饭和一天的水。累的时候,随便找个树荫,吃上几口东西,喝点水,稍作休息就不感觉累了。”尹秋芳笑着说,“既然领导把这两公里路交给我,我就得干好了。看着平整的路面,自己也有成就感。”
“家人支持,我干劲充足”
尹秋芳表示,自己能在这条路上一干这么多年,多亏了家人的支持。“今年,已经是我干的第29个年头了。说实话,养路工这份工作收入并不高,这两年才涨到每月700元,每天耗在这边的时间还很长,家里的活也干不了。”尹秋芳说:“地里的活全部都是老伴在做,家里的老人、孩子,我也只能晚上才照顾上。但是,老伴和孩子都很支持自己,因此,我也干劲充足。”
尹秋芳还告诉我们,孙女今年6岁了,自己照顾她的时间不多,多亏了孙女的姥姥平日照看着。“想想这些,我心里就会不舒服。”尹秋芳有些哽咽,“但一想起全家人都支持自己,我就又来了干劲。再说,自己每月挣点,贴补一下家用,也算给孩子们减轻点负担。”
我们了解到,尹秋芳之所以坚持公路养护29年,除了家人的支持,还源于她苦中作乐的良好心态。“现在这样的生活水平,每月700块的工资确实不算高。可这29年的公
路养护工作让我锻炼了一个好体格。”尹秋芳说,“想想别人健身还要花不少钱,我不但不用花钱,还有钱拿在手里,这不是很划算的事嘛!”
心声: “要一直干到不能动”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的养路工以男性为主,且平均年龄近70岁以上。“尹秋芳是我们站上仅有的两位女养路工之一,也是我们所有养路工中最年轻的一位。”大泽山公路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跟记者说,“因为养路工的工作周期长,待遇又不高,年轻人基本没人愿意干,这些养路工中年纪最大的一位都74岁了。”
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尹秋芳表示,人得有点事干,身体、精神才会更好。“别看我今年59岁了,身体好着呢。远了咱不敢说,干到70岁绝对没有问题。”尹秋芳开玩笑地说,“怎么能说年轻人不爱干这活呢?在我们这帮人中,我不就是年轻人吗?”尹秋芳表示,自己将会一直坚持公路养护,直到干不动为止。
第四篇:公路系统先进个人事迹(改)
在平凡岗位上彰显精彩
----记大通公路段党务干事xxx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xxx,女,汉族,中共党员。该同志自1994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从事公路事业已20余年,在此期间,无论她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广大党员中树立了标杆和楷模。为此,她也多次获得总段、段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称号。
xxx同志是一个上进心极强的职工,她好学上进,勤奋刻苦,像一台永不停转的发动机,不知疲倦的辛勤耕耘着,为把工作干好,她经常给自己“充电”、“洗脑”、“ 加压”,积累知识。此外,她主动参加支部的各种学习,做到不迟到早退,且能联系实际积极发言,在抓紧理论学习的同时,时常钻研与公路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的学习,她知道在知识突飞猛进的今天,只有具备真才实学的本领,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有了正确有思想认识,她在行动上也是努力符诸实施。
在担任大通公路段党务干事期间,她带领全体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发挥了“带头学、牵头做”的表率作用,为全段党员树立了榜样。同时,她坚持从提高个人素质入手,刻苦钻研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技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学习中,她努力做到了三个坚持,即:坚持学理论,坚定思想;坚持学业务,提高技能;坚持学做人,强化修养。工作中,她在系统地钻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同时,坚持学习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学xxx省、市公路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两学一做”。并积极参加“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等主题教育,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以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党章党规及总书记视察青海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积极响应 “手抄党章100天”活动,她在每天抄写党章的过程中逐字逐句研读党章,领会党章内容,自觉遵守党章,增强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结合个人成长、工作经历,随时记录自己学习党章、践行党章的心得体会,撰写了学习心得5篇。在抄写党章的过程中,她深刻领会党章的内涵和意义,对照“两学一做”的活动要求,检查自身,寻找差距与不足,使自己成为了一名合格党员。她第一时间在手机上安装了“夏都学习”APP,利用网络媒体做到随时随地学、自觉主动的学。
xxx同志在我段还经常能给领导当好参谋,对搞好工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想点子、出主意,时时处处,都在为怎样提高工区精神文明知名度着想。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她总是忙碌在各办公室和工区,查资料,补漏洞,了解工区职工的精神状态,把职工的心声带到段领导那里,使我段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职工日常管理工作做的更系统、更规范。
在与同事相处时,她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同事,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她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些许的爱心让贫困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的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xxx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她用自己的言行履行了共产党员职责,为我段的公路养护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以上率下,带动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于学习教育当中。
第五篇:公路养护工人个人事迹
王青云,男,1953年11月出生,东明县刘楼乡邓王庄村人,1978年8月在东明县公路管理局106国道刘楼道班从事公路养护工作至今。30年来,他先后16次被评为菏泽市公路系统先进工作者,6次被评为菏泽市公路系统“十佳养路工”,2006年荣获菏泽市“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交通系统劳动模范,荣获2006年“感动菏泽”十佳人物
评选第一名、首届“感动山东”十佳人物评选第十一名,2007年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甘作铺路石,铁锹写人生。1978年,王青云操起了铁锹,成了106国道东明段刘楼道班的一名养路工。“一张床,一盏灯,一把铁锹四面风”,这就是王青云参加工作后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时的道班只是两间孤零零的灰砖房,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还要自己拉风箱、烧地锅蒸馍做饭。“家有三斗粮,不进道班房”,和他一块参加工作的人慢慢的有的成了“走南闯北”的司机,有的成了“很吃香”的征收员,他的亲戚朋友都认为高中生干养路工这种“修理地球”的差事“太屈才”,劝他活动活动换份工作。可他认为自己守护的是“大动脉”,岗位平凡,责任却重大,不但要干,而且要干好。106国道全部是粉沙土路段,当地紧靠黄河滩区,路沟里长年流淌着黄河水,每逢下雨就会把路基冲出一道道沟,路基养护非常艰难。整路肩,填水毁,备土牛,夏天太阳把人晒出一身痱子,冬天冷风把脸吹得起冻疮,体力劳动把人累得身子象散了架,可酸甜苦辣没有让他觉得委屈,他所管养的路段一次又一次被评为“样板路段”,这让他无比踏实。
工作中他认识到,养护公路绝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其中有不少“学问”。下雨后他总是及时上路,通过路肩上的小片积水或流水痕迹,判断哪个地方需要填土、哪个地方需要整平;为减少路基水毁,他琢磨出了保持纵横坡度、保留边坡“格巴”草、填“鸡爪沟”时必须“拍打”等一整套好的办法;通过填砖渣等方法解决了桥体与路基结合部容易因排水而出现“露骨”和塌方的难题。为解决路基排水问题,他和工友们用石灰土做底,用废弃沥青砼做成了经济、实用的“简易泄水槽”,被东明公路局在三条干线公路推广,与水泥泄水槽相比,每年都可节约几万元的资金。
在工作中,王青云是一个强者,但最近十多年来,命运好像对他太不公平!他的父亲中风卧床,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哥哥又车祸身亡,把3个未成年的孩子撇给了他。瘦小的妻子看到他指望不住,为了生活光景好一些,就自己开起了农用三轮车下田耕作,却不小心摔断了脊椎,穿上了“铜背心”,再也无法弯下腰来干重活。
家里的土地要耕种,老人要护理,孩子们要吃饭,几年下来,他体重拖的还不到一百斤,两眼都失去了光彩。因为忙不过来,他把母亲送到姐姐家里,每到节日,他就像女儿回娘家一样看望生身母亲;为了土地能耕种,他狠下心让亲生的孩子读完初中就不再上学。白天时间不够用,他就在夜间干农活。
然而,只要到工作时间,他就又来到他的公路上。30年中,他被大雨淋病过,被车辆碰倒过,因为不让羊群啃树皮被牧羊人的皮鞭抽打过,因为不让人在路上偷土被人打伤过。到底路重要,还是家重要,很早以前他就无法回答清楚了。
2003年秋天,东明黄河大堤出现险情,他和其他养路工坚持“哪里车辆走不动就赶到哪里平整道路”,在刺骨的风雨中一干就是十多个昼夜。当他完成任务,拖着肿痛的双腿回家时,十几亩秋庄稼全烂在了地里,厨房顶漏出了一个大洞,土墙倒塌成了一堆烂泥,老婆孩子在又潮又湿的房间里哭成一片。父亲听到他回来,艰难地坐起来,老泪纵横地说:“孩啊孩啊,路上危险,你哥不在了,你可千万别再出事啊!”这时的王青云如万箭穿心,浑身哆嗦着说不出话来,只好拉着父亲的手,跪在地上大哭一场。
在王青云的心里,路有感情,会呼吸,有哀乐。他陪伴着路,就像陪着长不大的孩子,他熟悉他的路,就像熟悉自己的身体。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路上忙碌的身影。可是,他却精心养护出东明县最好的路段,整齐的路树,像绿色的长廊,路肩边坡始终都是面平线直,棱角分明,连续完整,像木匠放线一般整齐划一。
时间最无情,时间最公正。30年中,王青云用坏了近百把铁锹,800多把扫帚,骑坏了6辆自行车。可除了给父母看病的几天时间,他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一项完不成、做不好的工作,没有因为家庭困难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一项要求!
这就是王青云,一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养路工人;一个用人格魅力和坚韧顽强的精神让生命展现出异常动人光彩的公路人!
平凡的工作,崇高的精神。30年来,王青云同志顽强地挑战孤独、寂寞,在深知十分危险的工作环境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