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01-01公务员局
国家公务员局组建基本完成新增多项职能
新华网北京(2008年)8月4日电(记者谭浩)国家公务员局日前召开成立大会,这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局组建基本完成,工作开始正式运行。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兼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杨士秋介绍,该局为副部级单位,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内设5个机构,分别是综合司、职位管理司、考试录用司、考核奖励司、培训与监督司。工作人员由原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和原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部分人员组成,人员编制从原来的31人增加到60人,目前已全部到位。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公务员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家公务员局是按照统筹公务员事务管理的要求设定的,从职位管理、考试录用、考核奖励到培训与监督,覆盖公务员事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新组建的国家公务员局进一步强化了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统筹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职责:在原有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职能定位上,加强了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职能;在原有负责拟订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基础上,加强了公务员分类管理职能,即拟订公务员职位分类标准和管理办法;在原有公务员培训职能的基础上,加强了培训管理等职能。
此外,按照公务员法的新规定和近几年公务员管理工作实际承担的新职责,国家公务员局还对原有职责作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拓展了新的工作领域:
――增加了拟订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管理办法的职责。
――增加了拟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考试录用工作的职责。
――增加了拟订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完善聘任制公务员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保障聘任制公务员合法权益的职责。
――增加了拟订国家荣誉制度的职责,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国家荣誉制度草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公务员荣誉称号的授予。
――增加了拟订公务员日常登记管理办法、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登记工作的职责。
第二篇:公务员局工作总结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贯彻实施《福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狠抓海西引智试验区建设,推进闽都人才集聚工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人事人才各项全面落实,成效明显,为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为全市安定有序、和谐稳定的大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海西引智试验区和闽都人才集聚区建设,推进市场化和公共化人才服务,人才工作不断推进
1、海西引智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一是形成组织领导体系。出台《关于建设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验区的意见》,提出三大目标任务、八大主要举措、三项工作保障,成为试验区建设纲领性文件。成立海西引智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统一负责试验区建设、规划工作。成立全国首家外国人工作管理局(福州市台港澳专家管理办公室),统一归口管理来榕工作外国人,综合管理台港澳智力引进和台港澳专家工作;制定《台港澳专家证的认定办法及待遇》。二是完善引智工作平台。申报获批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福州)基地,筹建中国国际人才市场福州分市场,筹备第十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完成1.6万平方米的福州国际人才项目孵化器、福州留学人员创业园(闽侯园)主体建设,确定首批27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留创园。三是开展重大人才项目活动。启动实施试验区“外专百人计划”等五项高端外国专家引智计划。开展外国专家福州行活动,邀请21名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来榕讲座、技术指导;组织海外人才福建创业周活动,邀请122位海外博士来榕对接洽谈,68家企事业单位与46位博士达成对接意向;举行海外大师海西行、海外博士海西行“海洋经济人才与项目”对接洽谈会、福州市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座谈会、国际猎头公司及境外人才机构座谈会等。全年来榕参加活动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超过500人次,达成合作意向超100项。四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团赴北美、南京、深圳等地开展引智试验区政策推介工作,制作《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验区》、《福州市高层次人才政策汇编》等宣传材料,不断扩大引智试验区影响。
2、闽都人才集聚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优化人才政策和环境。出台《福州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服务办法》、《福州市关于鼓励引荐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进一步优化人才智力引进的政策环境。出台《福州市博士后工作管理服务办法》,举办博士后工作座谈会,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工作,新增加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家。在闽清、罗源、永泰等县成立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二是开展人才选拔和表彰。奖励第二批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团队)23人、1个团队730万元,配套奖励2012年获得省里表彰的20位海西高地领军人才、海西创业英才460万元。开展第三批引进高层次人才评审工作,确定表彰候选人22人。开展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人选等高端人才推荐活动,2013年全市有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0人、9个团队入选省“百人计划”。三是加强人才培训和教育。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访学进修活动,确定首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赴国内外访学进修人员37人;组织5个团组81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员赴境外培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培训4400余人,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60期培训8600人次;批准各基地继续教育办班128期,培训14800余人次;开展专技人员继续教育证书验证工作,审验近6万人。四是深化人才合作和共建。与省公务员局联合组织海外博士海西行、海外大师海西行、海外人才福建创业周等重大人才活动。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三所签约高校合作分别举办农业、经济、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参训人员150余人。组织21家用人单位赴三明参加闽东北协作区第三届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推进闽东北五市一区人事人才交流合作。规范专技人员下基层工作,全市累计有238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55名对口协作县专技人员到市属单位交流培训。
3、人事人才服务市场化和公共化运作迈出新步伐。一是组建福州人才市场。挂牌成立福州人才市场,招聘人员,建立制度,搭建企业运行框架。开展人才招聘、人才交流推荐、人才租赁、毕业生就业服务等业务,迈出人事人才服务市场化步伐。今年以来,与海峡人才市场联合举办海峡西岸招聘会97场,进场招聘企业6800余家次、提供岗位19.6万余个,进场求职者近23万人次。二是深化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组织各类公益招聘活动,包括举办高校毕业生系列公益性招聘会、高层次紧缺人才暨毕业研究生招聘会、福州市民营企业招聘周、第五届女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开展赴省内外高校招聘活动,参加人社部组织的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1.8万余个。做好人事代理工作,全年累计办理档案调入7000多份、调出近2450余份,办理毕业生报批1626人,新增人事代理单位11家,为重点企业上门提供人事代理服务。举办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干部业务培训班2期,培训人事干部160余名。推动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范围,提出试点意见上报市政府;支持驻榕央企人才队伍建设,与10家市直单位多次协商,酝酿出台实施细则。三是完善人事人才服务设施。基本完成市人才储备中心大楼整修及扩建工程,通过完善大楼设施和功能,提高了储备高层次人才能力。完成市人事考试中心保密室改造和市人事人才公共中心档案室扩容装修,升级改版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网站。
二、狠抓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考和管理,加强人事监管和创新,人事工作不断提升
1、公务员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一是严格公务员考录。全省公务员统一招考首次由一年两次改为一年一次,有近5万人报名在榕参加2013年公务员招考笔试,约占全省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做好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各个环节工作,继续实行公务员招考面试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开放,考录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全市政府系统可录用526人,办理录用522人。组织近五年来我市首次公务员专项招考——地铁公安招考,计划招录200人,年内办理录用87人。做好公务员和参公人员日常登记工作,全年共登记749人。二是深化公务员考核。开展公务员岗位考核情况调研,督促指导各单位完善考核工作方案,强化结果应用。调查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情况,督促相关单位按照规定处理有关人事问题。初步建成公务员岗位考核信息平台并在12家单位试运行,根据各单位实际,做好平台使用推广工作。三是筹划公务员遴选。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暂行办法》,明确了遴选的适用范围、资格条件、主要程序等,以进一步提升市直机关调配工作质量。做好准备工作,适时开展公务员遴选工作。四是开展公务员表彰。推荐的晋安区公安局副局长林新被国家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奖励在省市、重点项目和市五大战役中的有功人员,给连续三年考核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的186位公务员记三等功;给予市消防支队三坊七巷中队等三家单位记集体二等功或授予荣誉称号。推荐上报国家、省级系统先进单位 46 家、先进个人 113 人。五是完善公务员任用。办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科级职数审核及任职资格审查367人,审核通过市建委、市公安局等6个单位40个职位的竞争上岗方案。六是加强公务员培训。与市法制办、市司法局联合全市市干部法律知识学习,3.1万余人参加网上学习与考试。在市直机关公务员中开展“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课程培训。组织公务员初任培训班两期,培训2012新录用公务员352名。
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入。一是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全年全市各类事业单位计划招聘6068名工作人员,其中普通岗位招聘1764人、教育卫生系统招聘4304人。已办理聘用手续3659人(市属572人),其中高层次、紧缺人才348人(市属107人)。重点加强招考方案审批把关,审核49家市直、县(市)区单位的综合招考方案和32家市属单位的面试方案,重点审核岗位条件设置,试卷出卷方式、考官选派、考场安排、监督部门参与等。举办教育系统专业考官培训班,培训考官1000余人,进一步提高面试考官素质。二是切实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落实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要求,批准1000余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变更方案,完成教育系统及其他208家单位完成第二轮岗位聘任,开展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推行情况总结评估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备案制度,督促各单位按规定处理在编不在岗、超假等人员。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升级考核的报名、培训、考试等工作,组织1500余人报名参加今年工勤人员等级考核,9400多人进行网络继续教育培训。三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完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各项政策,探索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完成福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工作,调整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9家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市属其他事业单位2012年绩效工资总量。
3、职称制度改革领域持续拓展。一是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实行评聘结合、按岗推荐,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高级、一级、二级、三级等5个教师等级,在职称评定中更加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业绩、一线实践经历。完成全市760家中小学校重新核岗,有8人首批获得中小学正高级职称,分别有272人、1041新获得中小学高级、中级职称。二是实行高校职称自主评聘。落实我省将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下放给高校、实行评聘合一的部署,推进高校自主评聘,指导闽江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州教育学院等三所市属高校制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案,由高校自主评审、自主聘任、按岗推荐、自主发证,人事部门加强监督。三是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制度。改革药监系统职称评定,由评审改为考试,全市有685人参加药监职称考试。首次由市里组织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审,评审采取技能展示、论文答辩、现场考核的办法进行,10人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任职资格。完善职称工作公示制度,继续实行职称答辩办法,落实提交我市评委会评审的中、高级参评对象淘汰率原则上不低于15%—20%等要求。全年共委托省里评审502人,市里组织评审4074人,有623人新获得高级职称、1577人获得中级职称。继续开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新增4人通过特殊评审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加强评审组织建设,组织高级工艺师评委库,全市累计成立54个评委库,入库人员达4350人。向省里推荐体育系列高级评委专家8人。
4、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更加严格。一是核发福州人才市场等4 家新增人才中介机构许可证,准予变更营业项目5家,全市人才中介机构已达27家。二是加强人才中介机构日常巡查,与人社、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对重点检查的4家人才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督促落实整改。三是开展人才中介机构年检工作,应参加2012年年检的22家人才中介机构,通过年检21家,注销许可证1家。
5、人事考试环境更加净化。一是与公安、教育、工商等六部门联合开展福州市人事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围绕打击团伙作弊,加强网络监管、查处作弊器材生产销售,治理考试培训市场,开展诚信教育等环节开展综合整治,净化人事考试工作环境。二是认真组织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及卫生资格、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各类人事考试,参考考生约7.7万人次。做好经济师、会计师、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统计师等资格考试报名审核工作,通过2.7万人次。
第三篇:公务员局年终工作总结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人事部门的直接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事人才工作全局,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推进载体建设,人才工作有新突破
成立了xxxx县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引进了5名省内知名专家,分别与县宏电电瓷电器有限公司、洁源城市生活
垃圾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以及我县两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对接,取得了初步成效。成立了我县白樟镇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将重点突出农业技术推广员、生产能手、经营能手和能工巧匠四支队伍建设,纳入全县各乡(镇)、村的农村实用人才公共服务网络。积极向市公务员局上报2013-2014我县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目前涉及3个领域,11个专业。
(二)健全机制,公务员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公务员考录工作有序推进。2013年招考政府系统公务员12名,及时对试用期满的23名新录用公务员进行考核、任职定级和登记。二是严格考核,激励先进。圆满完成2012政府系统副科级以下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完成对2012考核优秀等次的49名公务员和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等次的16名公务员给予嘉奖和记三等功的奖励工作。三是加强面试考官队伍建设。选派3名干部参加公务员面试考官初任资格培训,充实我县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队伍。四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及时组织政府系统新录用的33名公务员参加市公务员初任培训;选派我局5名干部参加市“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干部业务培训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稳妥有序,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
一是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及人事调配工作。2013年委托市公务员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人;组织公开招聘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1人,有效缓解卫技人员紧缺现状;采取考试的方式,选聘2名服务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和4名2013退役士官充实到我县事业单位;采取考试和考核的方式,完成对县环境监察大队等六家单位自收自支人员转为全额拨款选聘工作,较好解决了因机构改革遗留的历史问题。办理各类人员调动手续57人,其中调往县外6人,从县外调入9人,进一步优化了人才结构,推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圆满完成了2012考核合格的政府系统机关工作人员年终一次性奖金、退休人员过节费、机关工作人员绩效管理奖等以及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追加绩效总量审核工作;做好工资变动审批等日常管理工作,指导政府口机关事业单位对人事软件的运用。
三是强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2013年累计开出委托评审函20份,委托省、市各职称系列评审委员会为我县专技人员评审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115人;确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4名;严格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审核管理,累计为我县878名专技人员办理岗位聘任手续。组织工勤人员353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223人参加公修课继续教育培训,工勤人员参加岗位技术等级考核66人。
(四)改革创新,人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继续落实完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跟踪服务和管理工作,为我县服务期内的5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统一办理社会保险,对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根据相关政策,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议拿出一定比例岗位考试招聘;积极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今年共申报了xxxx县医院等4家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58个,为我县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培训和实践渠道;积极为在我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新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截至目前,共办理人事代理781人次,新增人事代理协议133人次。
二是提高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水平。严格到龄即退制度,2013年审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及企业干部退休221人;及时落实退休干部生活待遇,审批病故人员遗属抚恤金85人;调整遗属定期定额生活困难补贴502人,高龄补贴205人;年初组织走访慰问退休人员202人,拨出慰问金6.26万元;积极筹措资金2.8万元为乡镇退休干部活动室改善活动场所和条件。
三是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圆满完成了今年军转干部指令性安置1人的任务;4月份组织召开了由市、县相关部门领导、驻梅部队和县军转干部代表近50人参加的座谈会,有效促进交流;及时落实我县36名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调整生活补贴标准。
四是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认真做好信仿、督办等工作。今年共受理“12345”市民诉求件34件、群众来信来访10件、办理人大建议3件、政协提案8件、领导批办件99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人事部门子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工作,公开政府信息26条,各类动态信
息128条;结合“四个万家”活动,认真做好白樟镇园头村和金沙溪头村两个挂钩村帮扶工作;积极协调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引进福建华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实到资3480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16%。
二、2014年工作思路
(一)积极推进引才引智工作。会同县委组织部完善我县的人才政策体系,推进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和农村
实用人才服务站两个引才载体建设,摸清掌握农村实用人才状况,建立相应服务人才、用好人才以及留住人才的机制。利用市人才交流平台,推进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创新培优工程。
(二)强化公务员管理工作。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推进绩效考核工作;健全公务员培训体系,积极与县委党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县继续教育基地)等教育机构探讨创新公务员培训的方式和方法;继续完善公务员考录机制,2014年计划招收11名公务员和21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公务员信息系统建设,加大公务员法宣传力度,积极探讨公务员遴选办法。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更加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2014年计划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7人(其中卫技人员47人),计划选聘2014服务期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2人;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加快职称制度改革进度。
(四)促进人事人才服务工作。继续做好军转干部安置、服务、管理及相应工作和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排扰解难、安定稳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登记系统,推动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全面发展,加强加强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提高政务公开、信息舆论建设、信访工作水平,提高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全面实施知识更新工程,继续做好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和落实工作。
第四篇:案例:公务员考核
某市教育局在2007年年底进行了考核。它的具体做法是:先建立了由局长、副局长和局办公室主任三人组成的考核小组,再在全局考核工作会议上作了考核的动员与部署,然后由每个公务员(包括局长、副局长)对照考核要求进行述职与评议,接着由考核小组根据每人的述职与评议情况,相应确定了等次后,就将考核材料放入了每个公务员个人的档案里。后来上级人事部门在检查该局公务员考核制度的落实情况时认为这次考核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请问:此次考核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提示:
考核主体的问题。
考核内容的问题。
考核程序的问题。
机关在考核时可以设立考核委员会。考核委员会由本机关领导成员、公务员管理及其他有关部门人员和公务员代表组成。
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和公务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情况和个人总结,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建议和改进提高的要求。
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
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公务员,并由公务员本人签署意见。
第五篇:公务员案例编写
公务员考试第一名因“身高差4毫米”被拒录
The first prize was refused to admit in the Civil Servant Exam
due to the “4 mm’s shortage in height ”
研究问题:
1.公务员录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公务员的录用程序是什么?
3.招录公务员应该限定身高标准吗?
Question:1.What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ivil servants’ employment?
2.What is the program of civil servants’ employment?
3.Is it necessary to limit the height of civil servants’ employment?
案例正文:
一、事情经过
29岁的女青年韩某于2009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之后一直在甘肃省兰州市某公司从事行政工作,她一直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公务员。2011年2月,韩某得知,兰州市城关区政府将于2011年3月公开招录20名公务员,考试时间定于同年7月。在3月报完名以后一直到七月考试期间,韩某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韩某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考试和面试,最终在兰州市城关区的公务员考试中,从500多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综合能力第一名的好成绩。由于其考试成绩突出,给考官留下了深刻印象。在7月26日面试过后,韩某被告知自己是综合能力考试的第一名。韩某本以为自己这次胜券在握了,但是在8月6日的身体检查时,却因身高一项与规定的1.60米相差4毫米,而被政府拒之门外,不予录取。这使原本信心满满的韩某犹如掉入了万丈深渊。之后,韩某向有关机关几经问询,但得到的回答都是“身高少1毫米也不予录取”。万般无奈之下,韩某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将兰州市城关区政府人事部门告上法庭。
二、当事人的反应
生于1986年的韩某于2009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校期间,她一直品学兼优,还是学校的文艺骨干、校学生会成员,大学四年的学费全部是由她自己勤工俭学和奖学金支付的。毕业后,她回到自己的家乡兰州市找工作,并顺利就职于一家公司从事行政工作。她对自己的收入和工作环境都比较满意,但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是能够进入政府成为一名公务员,2011年2月,她得知兰州市城关区政将于同年3月公开招录公务员,便欣然报名参加考试。她说,当时还非常认真地看了用人条件,要求“女性身高达到1.60米以上”。据韩某说,她每次测量身高基本上都是1.60米,所以当时也没有在意身高这一条。在报名后一直到考试的这5个多月期间,她一边工作,一边积极的备战考试,几乎都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7月26日面试之后,被告知自己是综合能力考试的第一名,她终于长吁了一口气,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但是,在8月6日的身体检查时,测量身高的是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她说“测量完全是手动的,没有机器。”“当时就觉得标尺卡的头有些疼。”之后,她就被告知自己的身高是1.596米。她当时就觉得,自己的综合能力成绩是第一名,身高只差4毫米,应该会通融一下,所以当时也就没太在意。而且,规定上说的身高在1.60米一以上包括1.60米,至于6毫米就应该四舍五入。过了几天,韩某咨询有关负责人,但负责人表示录取名单里并没有韩某的名字,韩某才得知自己落榜了。韩某询问不予录取的原因,负责人表示由于韩某的身高没有达到要求的1.60米,所以不能予以录取。在得知自己仅仅是因为4毫米的差距落榜了以后,韩某感到非常痛苦和迷茫,感到自己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她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综合能力第一的成绩竟然还比不上四毫米的差距,政府究竟是“唯才是用”还是“以貌取人”?韩某觉得,这一定是政府里有人在暗箱操作,找一个不算是理由的理由把自己赶走。韩某表示,自己不是一个胡搅蛮缠、蛮不讲理的人,她的愿望很简单,仅仅是想为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讨回公道。
三、管理机构的理由
兰州市城关区人事部门相关领导张某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公务员的身高标准是甘肃省人事厅、卫生厅联合制定的,女性必须达到1.60米。根据这一标准,这次城关区招考的公务员因身高不达标被淘汰的入围者还有七八人,韩某只是其中之一。虽然韩某的身高是1.596米,但是上级文件规定中并没有四舍五入的要求。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只相差4毫米也不能破格录取。”
兰州市城关区人事部门的上级单位甘肃省人事厅公务员管理处处长李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务员管理条例》确实对身高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今年甘肃根据省卫生厅专家的意见制定了一般公务员男性身高1.65米、女性身高
1.60米,主要是考虑到提升公务员的形象。”
城关区民政部门领导王某曾参与了韩某等人的面试,她对韩某的综合能力十分满意,但她表示:“人事部门已经通知第三名和第五名到我单位实习了,我们也不好平说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用人权嘛。”王某对韩某的遭遇也表示同情:“根据《公务员管理条例》,我认为应该看重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其实,政府部门对录用工作人员的身高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是可以灵活处理的,比如说只要比1.59米多出一点,就可以视作有1.60米。至于韩某的1.596米,完全就可以四舍五入。招考公务员不是在选模特,就算是残疾人也要安排工作,何况是一个健全的人呢?尤其是像韩某这样优秀的人,就更应该择优录取了。对于韩某的遭遇,我们表示遗憾!”
四、争议的焦点
韩某因身高与规定相差4毫米而不被录取,对于此事,各方观点争论不休。争论主要围绕两个焦点展开:一种观点认为,选拔公务员不是在选身材,而是在选人才,因为4毫米就让综合能力考试第一名的韩某淘汰出局,这实在是与“唯才是举”“择优录取”的用人原则相悖甚远。韩某作为综合能力考试第一名,虽然身高与规定相差4毫米,但是人才始终是人才,不能因为一点点的身高差距就不予录取。另一种观点认为:规矩就是规矩,制定了规矩就一定要严格的遵守,如果不能达到要求,就算再优秀的人也应该要淘汰出局,这样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即使韩某是综合能力考试的第一名,但其身高不达标准,就不能予以录取,城关区人事部门这样做是公正的体现。
五、案件的结果
韩某将城关区人事部门告上法庭,判决结果出来后,法院判定人事部门拒绝录用韩某没有依据。但是,法院拒绝她提出的补偿要求,她依然不能被录用。法院认为,法院方面无法介入公务员录用程序。
引起思考的问题:
1.政府部门招录公务员应该设定身高标准吗?
2.在公务员录用中,到底是“唯才是举”重要,还是公平公正更重要?
3.在公务员招录过程中,经常出现歧视现象,如性别、学历、年龄以
及身高等,应该如何看待公务员招录过程中的歧视现象。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章录用
《公务员录用规定》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
案例分析:
我们都知道,公务员是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代表着国家的形象。现在很多政府部门在招录工作人员时都会有明确的身高标准要求,使很多想要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因身高不达标而就此放弃。虽然公务员的个人形象很重要,但我认为公民的权利更重要。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权利,就业平等权力,以及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在招聘时限制身高也是一种侵权行为。选拔政府公职人员不是在选拔模特,设定身高标准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像是外交部这样和外界打交道多的政府机构,对身高和体形有严格的要求。还有中国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要为外国客人进行表演,因此他们的身高一致、体形相似。这些国家机关对身高有严格要求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做法现在却被各地效仿,即使是一些偏远的城市也不例外。而且《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第14条第1款对体检标准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即“身体健康”,也就是说,我国有关于公务员录用的法律并没有对身高进行限制。因此,案例中兰州市城关区招录公务员对身高进行限制完全是地方政府自己制定的标准。如果从维护公民的权利角度看,政府部门招录公务员限定身高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对于“唯才是举”与“公平公正”哪个更重要,我认为,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唯才是举”更重要。在现代这个各方面都高速发展的社会上,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人才的话,社会发展会受到阻碍。无论是什么样的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政府机关这样为人民、社会服务的机构,就更加需要有能力的人。但是现在,真正有能力的人却因为身高与规定的标准仅仅相差4毫米就被政府拒之门外,政府部门还美其名曰这样做是在“维护公平与公正”。难道维护公平公正就一定要体现在这种事情上吗?我们都知道,身高的测量会因为机器或人为的原因而而出现变化,4毫米的差距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14条第2款规定“经录用主管机关批准,可适当放宽限制”。国家在公务员录用的体检标准上体现了适当放宽的精神,其目的是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各省、市的规定是依据国家规定制定的,其标准不应高于国家标准由此可见。由此可见,“身高”并不是一个死标准,尤其是像4毫米这样的差距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四舍五入的。如果政府部门仅仅是
要维护公平与公正,就拒绝录取综合能力考试第一名,但身高与标准相差4毫米的韩某,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政府机关是真的要维护所谓的“公平公正”,还是其背后另有隐情?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人都将目光瞄准了考试成本较低和录用程序相对公正的公务员考试上,我国公务员报考呈现“热门”现象。公务员录用是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公开、公平、公正是公务员录用制度的精神实质。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公务员招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歧视问题,比如说性别歧视、学历歧视、年龄歧视、以及身体机能歧视。身高歧视就是身体机能歧视中的一种。中国现行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明确禁止基于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残疾、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农村进城务工劳工者的歧视。《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因此,公务员招考中出现的各种歧视现象,是对公民平等权的公然侵犯。很多有能力,但却因为受到种种歧视而与公务员职位失之交臂,这是一种新的社会不公,一定要被严令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