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2012春季形成性考核简答题答案

时间:2019-05-12 17:1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司法》2012春季形成性考核简答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司法》2012春季形成性考核简答题答案》。

第一篇:《公司法》2012春季形成性考核简答题答案

《公司法》2012春季形成性考核简答题答案.近代公司发展的主要表现。

答: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经历了自由竞争向垄断发展的过程。公司在适应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资本集中重要手段的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企业组织形态。

2.有限责任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公司形态。

3.一人公司出现并得到发展。

4.公司制度被运用于国有企业。

5.两合公司和无限公司衰落。.确定公司住所有哪些法律意义?

答:

1.确定诉讼管辖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对法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确定诉讼文书收受的处所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文书应直接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时,可邮寄送达。而无论以何种方式送达,对公司而言,均以住所地为诉讼文书收受的处所。

3.确定债务履行地

我国《民法通则》第88条和《合同法》规定,对履行地点不明确的债务,给付货币的,在接受方的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的所在地履行。这里的的所在地,对公司而言即为住所地。

4.确定公司登记管辖

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关于登记管辖的规定,除依法应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册的公司之外,其他公司由所在市、县(区)工商局核准登记。

5.确定涉外诉讼的准据法

除上述之外,在涉外经济及民事诉讼中,当按属人法原则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时,一般按公司的住所确定适用何国法律。.公司章程的法律特征。

答:

公司章程,是指就公司组织及运行规范,对公司性质、宗旨、经营范围、组织机构、活动方式、权利义务分配等内容进行记载的基本文件。

公司章程是公司存在和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公司行为的根本准则。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章程的基本法律特征是:

公司章程是公司成立的行为要件;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具有约束力。公司章程是公司行为的根本准则;公司章程是公司最基本的规范性文件,它规定公司组织与经营的最根本事项,如经营范围、注册成本、组织机构、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利润分配、解散事由及清算办法等。

公司章程是对外的信誉证明;公司章程作为具有法律意义的重要法律文件,经营范围与注册资本是法定的必须记载的事项。该事项对于公司对外进行经营活动,保障交易安全至关重要。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自治规范;公司章程作为公司内部的行为规范,其效力及于公司和相关当事人。

第二篇:电大 2010 春公司法作业答案形成性考核(xiexiebang推荐)

电大 2010 春公司法作业答案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 1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2.C 6.A 7.D 3.D 8.BC 4.D 9.B 5.BC 10.A 11.A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名词解释题 1.有限责任公司 P88 2.股份有限公司 P90 3.国有独资公司 P91 4.上市公司 P93 5.公司的设立 P100 6.募集设立 P107 7.公司设立瑕疵 P115 8.公司设立的法律责任 P133 9.资本充实责任 P135 10.差额填补责任 P136 11.股东出资违约责任 139

三、简答题

(一)简述企业的特征。企业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态,具有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的社会属 性。虽然对企业的法律含义在认识上有一定差异,但其基本特征有作以下 4 方面的概括。1.企业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组织体。2.企业在社会功能上是一种独立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3.企业设立的目的具有营利性。4.企业存在的法律条件是必须依法成立并具备一定的法律形式。完成本题时应注意领会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差异。

(二)如何理解公司财产责任的独立性? 公司财产责任的独立要从多个角度切入,一是公司与股东之产的关系; 二是公司与公司 工作人员的;三是公司与其他公司或法人组织的关系。故,本题要点如下: 1.公司责任与股东责任的独立。2.公司责任与其工作人员责任的独立。3.公司责任与其他公司或法人组织责任的独立。公司财产责任的独立性,保障了投资者的安全,增加了公司吸引资本的“法力”。

(三)如何理解公司的法定性? 公司的法定性特征是公司作为商主体的要求之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国 公司的法定类型。公司的法定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公司类型法定。1 2.公司内容法定。3.公司公示法定。

(四)简述公司法的特性。公司法的特性是指公司法的特征和性质,对这一问题的描述有一定争议。根据教材中的 观点,其特性主要有 6 方面: 1.兼具公法属性的私法。2.兼具商行为法内容的商主体法。3.较强的技术性。4.兼具程序法内容的实体法。5.兼具国际性的国内法。6.发展性与变动性。

(五)简述公司设立的条件。公司设立的条件可从人、物、行为、经营和组织五方面考察。1.人的条件。人的条件,是指公司设立在公司股东与发起人人数以及发起人资格等方 面的要求。2.物的条件。物的条件,是指设立公司所必须具备的必要物质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 资本条件,故亦称资本条件。3.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公司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要求。4.经营条件。经营条件,是指公司设立时应当具备符合法律规定的固定生产经营场所 以及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5.组织条件。组织条件,是指公司作为组织体必须具备符合法律规定的名称、组织机 构等。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条件不同,并且《公司法》修正后与修正前 相比变化较大,需要同学们引起注意。

(六)简述公司设立行为的法律后果。公司设立行为可能会出现公司依法成立;公司设立失败;公司设立存在瑕疵三种状况,这种情形分别对应三种法律后果。1.公司设立完成,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被依法核准登记,获得法律人格。2.公司设立没能最终完成,导致公司设立失败。3.公司设立存在瑕疵,导致被责令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被宣告已成立的公司无效或被 撤销。

(七)简述公司取名必须遵循的规则。公司选定名称必须遵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及其实施办法之规定,取名时遵循的 规则有: 1.公司只准使用一个名称,在登记主管机关辖区内不得与已经登记注册的同行业公司 或企业的名称相同或相近似,如有特殊需要,经省级以上工商业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公司可 以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一个从属名称。2.公司名称的构成包含公司的类型、公司的具体名称,即字号(商号)、行业或经营特 点等。3.在公司的名称中不得含有禁用内容和文字。4.公司名称之选定必须遵守语言文字的统一要求。5.公司设立分支机构时,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名称应符合法定要求。

(八)确定公司住所的法律意义。我国公司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其住所的确定具有法律上的重要意义。2 1.可以据以确定诉讼管辖地。2.确定法律文书及其他文书送达的地点。3.可以据以确定登记、税收等管理机关。4.便于公司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5.在涉外经济及民事诉讼中确定适用何国法律。由此可见,公司住所的确定关系到实体法、程序法的具体适用,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公司在设立时应对这一问题予以充分考虑。

四、论述题

(一)《公司法》修改后内容方面有哪些主要变化? 《公司法》本次修改不是小改、中改,而是大改,修改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基本理念、具体制度和立法技术上都有重大变化。从内容上看主要有 6 方面的变化,教材第 83 页—第 84 页对这一问题有详细归纳。为便于同学们学习,将要点梳理如下: 1.完善了公司设立和公司资本制度方面的规定。修订的内容主要有 6 方面,具体内容 详见教材第 83 页。2.修改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规定。此方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 5 方面,内容 详见教材第 83 页。3.进一步强化了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和职工对公司管理的参与,规定了 1/3 的职工监 事的最低比例和职工董事的自愿设置。4.健全了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此问题涉及 5 方面,具体见教材第 84 页。5.明确规定了“公司直索责任”制度,加强了对交易安全的保护。6.明确规定了中介机构弄虚作假将承担赔偿责任,强化了中介机构的诚信义务与法律 责任。围绕上述要点加以适当展开即可。

(二)公司法的作用。公司法产生后,使公司这一活跃的经济因子得到法律的全方位调整,维护了公司法律制 度,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我国公司法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 4 方面: 1.有力推进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展开时,可结合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作 答。2.为公司的组织及其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新法以解除对 经济发展的制约,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3.维护社会交易安全和经济秩序的稳定。公司的重要作用决定了以其为调整对象的公 司法在维护整个交易安全和经济秩序稳定中的重大作用。4.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公司法相当于一个利益平衡机制,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各方利益予以平等保护,以激发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围绕上述要点并适当展开即可。

(三)公司设立、公司设立登记、公司成立的关系。在回答本题时应先弄清三者的基本含义,再梳理其逻辑联系,以使要点突出,知识点无 遗漏。1.三者的基本含义。公司设立,是指发起人为组建公司,使其取得法人资格,必须采取和完成的多种连续的 准备行为。公司设立登记,是指为了设立公司,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由当事人将登记事项向营业 所所在地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经登记机关审查核准,将登记事项记载于商事登记簿的综合法 3 律行为。公司成立,是指公司经过设立程序,具备了法律规定的条件,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发 给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的一种事实状态。2.二者的关系。从时间上看,公司设立、公司设立登记、公司成立为前后相续的三阶段。公司设立是引 起公司设立登记的原因; 公司设立登记中的申请设立登记行为是公司设立这一连续组合行为 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构成公司设立与核准设立登记(狭义的公司设立登记行为)的连接点; 公司成立则是公司设立登记的直接法律后果与公司设立的最终结果,也是公司设立成功的表 现。即,公司设立导致公司设立登记,而公司设立登记导致公司成立。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三个环节中可能引发的法律责任问题。公司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 更登记和注销登记,公司设立登记仅是其一。作业 2

一、不定项选择题 1.D 2.D 6.ABCD 7.A 3.C 8.ABCD 4.ABCD 9.A 5.ABCD 10.A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名词解释题 1.公司登记 P162 2.公司章程 P181 3.绝对必要记载事项 P196 4.相对必要记载事项 P197 5.任意记载事项 P198 6.公司的权利能力 P202 7.公司的行为能力 P206 8.股东有限责任 P216 9.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P223 10.公司直索责任 P234_235 11.公司资本 P244 12.公司资产 P244 13.补充责任 P272

三、简答题

(一)公司登记的特征。公司登记属于典型的商事登记,相关商事登记的制度与理论基本上都适用于公司登记。我国尚无统一的商事登记机关,有关公司登记的要求散见于《公司法》《公司管理条例》、、《公司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等诸多法律、法规中,显得较为混乱。各国关于公司登记的立法不尽一致,但其主要法律特征可作如下归纳: 1.公司登记是导致公司设立、变更或终止的法律行为。4 2. 公司登记是一种要式法律行为,必须按照法定要求将法定事项在法定主管机关办理,其行为的内容与方式都必须符合法定要求。3.公司登记在本质上是一种带有公法性质的行为。

(二)公司章程的作用。公司章程是以书面性质固定下来的反映全体股东共同意思表示的基本法律文件,其对公 司成立、公司组织与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题要点可作如下归纳: 1.公司章程是公司设立的行为要件。2.公司章程是全面指导公司行为、活动的基本规范。3.公司章程是公司向其成员表明信用并向外表明商誉的证明。4.公司章程构成对政府的书面保证,成为国家对公司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公司章程意味着公司向政府的保证,承诺其将遵守章程规定,故发起人在制定章程时应 慎之又慎。

(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与传统公司及独资企业相比,其特征表现为: 1.股东的唯一性。即,公司股东仅有 1 人,1 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2.资本的单一性。即公司的资本均由单一股东出资形成。3.责任的有限性。即股东仅以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而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 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这一点是与独资企业中出资人的无限责任相区别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有本次公司法修正后新增设的,是重要点的考点之一,需要引起同学 们的高度重视。

(四)公司直索责任的特征。公司直索责任有多个名称,又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刺破公司面纱、揭开公司面纱,在 换一个提法时应知道所考知识点乃是同一个,这点需要同学们注意。1.公司已取得独立法律人格,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2.公司直索责任的法律效力,只适用于个案中的特定法律关系,而不具有普适性。3.公司直索责任是对法人人格被滥用后的一种事后规制。公司直索责任是特定情形下对股东有限责任的修正和维护,是一种利益平衡机制,以实 现公司、股东、债权人间公平。

(五)公司资本三原则。公司资本三原则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创设的精典原则,《公司法》修正后,仍保留了资本 三原则的许多规定。1.资本确定原则。即公司章程必须确定符合法定资本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总额,且应 由发起人全部认足或募足,否则公司不能成立。《公司法》修正后由法定资本制改为折衷资 本制。2.资本维持原则。指公司在其存续过程中,应维持与其资本额相当的实有财产。3.资本不变原则。指公司的资本一经确定,非依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改变。公司资本三原则虽然受到了理论界的批判,但其基本要求在实践中仍保有较强的生命 力。

(六)验资机构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验资机构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入手。本题要点较为简单,可归纳为 4 方面: 1.有损害事实的存在。2.有违法行为的存在。5 3.验资机构对出具虚假验资报告存在过错。4.损害事实与出具不实验资报告的违法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七)公司减少资本应遵循哪些法定程序? 公司注册资本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也直接涉及股东利益,故各国对公 司减资均作了严格的程序限定。本题要点较多,有以下 6 方面的内容: 1.由董事会通过决议,制订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2.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3.召开股东会,对减资方案进行审议并表决。4.通知及公告债权人。5.处理公司债务。6.办理变更登记并公告。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

四、论述题

(一)如何理解公司章程的自治性? 回答本题时可先从公司章程的基本概念入手,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再对公司章程自 治性的内容进行展开。为便于同学们学习,现将本题要点提示如下: 1. 公司章程的概念。公司章程是指公司必备的由公司股东或发起人共同制定并对公司、股东、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的调整公司内部关系和经营行为的自治规则,它是以书 面性质固定下来的反映全体股东共同意思表示的基本法律文件。2.公司章程的自治性主要表现为以下 3 方面:(1)公司章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而是由公司依法自行制定的。(2)公司章程是一种法律以外的行为规范,由公司自行执行,无须国家强制力以保证 实施。出现违反公司章程的行为,只要该行为不违反法律,则概由公司自行解决。(3)公司章程作为公司内部规章,其效力仅及于公司和相关当事人,而不具有普遍的 约束力。由此可见,公司章程的自治性主要从公司章程的制定上、公司章程的执行上、公司章程 的效力上三方面进行理解。

(二)公司直索责任的主要适用情形有哪些? 公司直索责任理论由来已久,但各国在公司直索责任的认定上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着 较大争议,在适用时应谨慎适用。公司直索责任适用的情形主要有: 1.公司资本显著不足。公司资本显著不足,往往是导致公司直索责任的重要因素。但 并非所有资本不足的情况都适用公司直索责任。只有当债权人因股东的欺诈行为而受到损失 时,才适用该制度。2.利用公司独立人格逃避合同义务。3.滥用公司法人格规避法律义务或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4.公司与股东人格混同。主要有财产混同、业务混同、组织机构混同。我国《公司法》肯定了公司直索责任,但没有关于公司直索责任适用的具体规定,在司 法实践中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认定。为此,公司直索责任的立法还需进一步细化。回答时围绕上述要点展开即可。作业3 作业3

一、不定项选择题 1.CD 2.AD 3.A 4.BCD 5.ABCD 6.B 7.ABCD 8.B 9.A 10.C 6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名词解释题

1.股东 P278 2.股东资格的继受取得 P279 3.出资证明书 P313 4.股票 P328 5.普通股 P330 6.设立发行 P336 7.股东会 P348 8.董事会 P364 9.独立董事 P368 10.经理 P374 11.公司债 P391 12.公司合并 P407 13.公司解散 P417

三、简答题

(一)出资证明书的特征。出资证明书,是证明投资人已经依法履行缴付出资义务,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法律 文件,是股东对公司享有权利、承担责任的重要依据。其特点需掌握。本题要点较为简单,归纳如下: 1.出资证明书为非股权证券。2.出资证明书为要式证券。3.出资证明书为有价证券。4.出资证明书为有限责任公司所特有。5.出资证明书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签发的证明股东权益的凭证。需要注意的是,出资证明书在公司盖章后才产生法律效力。

(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特点。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特点是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相比较而言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 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股份的平等性。2.股份的不可分性。3.股份的可转让性。4.股份表现为股票,具有可自由转让性。5.股份具有不可撤回性。股份是股东在公司中的法律地位的象征,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的构成单位,是股东权的 基础和计量单位。

(三)股票的特点。7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是股份的表现形式。其特点表 现为: 1.股票是证明股东权的证权证券。2.股票是有价证券。3.股票是流通证券。4.股票是要式证券。5.股票是风险证券。

(四)哪些情形下公司可以收购本公司的股份。《公司法》修改前后有变化,同学们应引起注意。修改后的《公司法》将公司可以收购 本公司股份的情形扩大为 4 种: 1.减少公司注册资本。2.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3.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4.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五)公司债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本题较为简单,要点如下: 1.公司债是以发行有价证券即公司债券而成立的债的关系。2.公司债的发行对象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对购买公司债券的对象没有身份和资格限 制。3.公司债可随公司债券的转让、质押而流转。要注意将公司债与股份和其他一般债务相区别。

(六)公司债与一般债务的区别。本题要点较多,为便于同学们答题,将主要内容梳理如下: 1.产生原因不同。2.主体不同。3.标的不同。4.清偿方式不同。5.债权凭证不同。

(七)简述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法律特征。要掌握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法律特征只要熟记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概念,并将其折分即 可。外国公司分支机构,是指外国公司依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经我国政府批准,在我 国境内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从上述表现中可以看出,外 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法律特征表现为: 1.隶属于外国公司。2.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3.从事生产经营活动。4.不具有法人资格。在理解其他法律概念的基本特征时也可从这一思路入手,以增强并减少记忆量。

四、论述题

(一)如何理解我国《公司法》所确立的股东会决议的无效和撤销制度。回答论述题应有一定的归纳,并要求围绕要点展开。股东会决议的无效和撤销制度是 《公 司法》修正后的新增内容。为帮助同学们学习,提供本题的答题思路如下,供大家参考。1.股东会决议的无效。股东会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章程,即属无效决议。8 此种无效为自始无效,当然无效,自成立之时即确定无效。2.股东会决议的撤销制度。股东会的召集程序或决议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章程 时,股东在一定期限内,有权请求法院判决撤销因此形成的决议。3.对我国股东会决议的无效和撤销制度可从以下方面予以理解:(1)我国《公司法》修正后将股东会决议瑕疵与董事会决议瑕疵作一并规定,并赋予 完全相同的法律效力与救济措施。(2)我国《公司法》修正后以决议瑕疵的性质确定为无效与可撤销的不同法律效力。(3)我国《公司法》修正后将提起股东会决议的无效和撤销诉讼的主体限定为股东。(4)我国《公司法》修正后末对股东会决议无效诉权的行使作特别限制,也不设置提 起诉权的期限,但对股东会决议撤销请求权设置一定的限制。我国 《公司法》 所确立的股东会决议的无效和撤销制度有无利弊,同学们可进一步思考。

(二)论述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本题内容较多,回答时应作适当归纳,以使要点突出,内容齐全。为便于大家学习,特 将解题思路梳理如下: 1.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是指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负有忠诚尽力、殚精竭虑,当自身利益与公司的利益存在冲突时,须以公司的最佳利益为重,不得将自身利 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的义务。2.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是源于英美法系一项制度,但次渐为越来越多的国 家重视。我国《公司法》亦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公司 所有”。3.各国关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的规定虽不尽相同,但主要可归纳为:(1)不得利用职权获取非法利益。(2)不得收受贿赂、某种利益或所允诺的其他利益。(3)竞业禁止。(4)不得与公司从事自我交易。(5)不得泄露公司秘密。(6)篡夺公司机会禁止之义务。与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相对还有一项义务,即勤勉义务,对此,《公 我国 司法》中仅作了原则性规定。作业4 作业4

一、不定项选择题 1.CD 2.AD 3.A 6.B 7.ABCD 8.B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二.名词解释题 1.母公司 P79 2.分公司 P80 3.跨国公司 P81 4.公司设立 P100 5.公司成立 P101 6.公司名称专用权 P151 7.公司章程的公开性 P184 8.公司的民事责任能力 P207 9.资本确定原则 P255 4.BCD 9.A

5.ABCD 10.C 9 10.优先股 P330 11.累积投票制 P357 12.公司分立 P410 13.外国公司分支机构 P430

三、简答题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特征。我国 《公司法》 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特征表现为: 1.股东责任的有限性。2.股东出资的非股份性。3.公司资本的封闭性。4.股东人数的限制性。5.公司组织的简便性。6.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合因素。完成本题后同学们也可进一步思考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特征,以加深这两种在我国广泛 存在的公司形态的认识。

(二)公司章程的法定性如何体现? 公司章程的法定性与自治性应结合起来理解,二者并不矛盾,统一于公司章程之中。本 题要点如下: 1.法律地位的法定性。即立法要求设立公司必须制定公司章程。2.内容的法定性。章程内容设置十分严格、规范,多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3.章程形式的法定性。各国一般要求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履行法定备案或审批手续才 生效。4.修改程序的法定性。修改章程必须遵照公司法的明确规定进行。5.效力的法定性。公司章程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公司章程的法定性与自治性是公法干预和私法自治的调和结果,体现了公司法对各方利 益的平衡和对公司意志的遵守,在理解时不可偏废。

(三)股东会的特征。股东会是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组织机构,其特征可归纳为: 1.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2.股东会是公司的意思形成机构和最高权力机构。3.股东会是公司法定必备但非常设机构。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会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必设机构,但允许外商 投资类公司不设股东会,而由董事会行使相应的职权。但总体上讲,股东会是公司的必设机 构。

(四)董事会的特征。

本题较为简单,要点如下: 1.董事会由股东会选举产生,向股东会负责,贯彻执行股东会的决议。2.董事会是公司的核心领导机关。3.董事会是集体执行公司事务的机关。4.董事会是公司的必设和常设机关。

(五)我国公司经理的法律地位。经理制度是我国《公司法》的特色之一,公司经理被赋予了广泛的职权,其法律地位主 要体现为三方面: 1.公司的代理人,享有《公司法》规定的法定代理权限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委托代理权 10 限。2.公司高级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履行合同义务,并受《劳动法》保护。3.公司日常经理管理事务的总负责人,经公司章程规定,还可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董事会成员或董事长的公司经理,在实践中享有更多的职权。

(六)公司债与公司股份的区别。公司债与公司股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融资手段,均为公司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 的手段,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流通性,在特定情况下公司债还可以转化为公司股 份。本题要点如下: 1.权利的性质不同。公司债的债权人享有的是债权;股东享有股东自益权和共益权,有权参与公司经营管理。2.权利的内容不同。公司债的利益事先确定,一般固定不变,公司债的债权人对公司 有利息请求权;股份的股息和红利分配要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只有在公司盈余时,才能 分配。3.风险的负担不同。公司债较之股份安全,公司股东的回报率则可能更高。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债与其他一般债务的不同之处。

(七)公司强制解散的事由有哪些? 强制解散是指因主管机关决定或法院判决而导致公司解散,其主要事由有: 1.命令解散。指公司成立后,因违法行为,登记主管机关命令其解散,吊销其营业执 照。2.判决解散。当出现特定情形时,由法院判决公司解散。3.宣告破产。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予以解散。

四、论述题

(一)如何评价有限责任公司? 本题为扩展型题,没有标准答案,回答出来后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为帮助同学们 学习,这里仅提供一种解题的思路供同学们参考,并非唯一正确答案。1. 有限责任公司产生的背景。即为什么会出现有限责任公司?(可参见教材第 47 页--48 页。)2.有限责任公司出现后解决了哪些社会问题、法律问题?(这是第 1 点的深入拓展,需要同学们进行归纳。)3. 有限责任公司的局限性或者说我国现行立法的不足。(可将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 公司相对比回答。如设立方式、组织机构等方面。)4.简单评说一下国有独资公司的情况。(其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种形式,发挥了哪些 作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优缺点。本题与上题一样,为扩展型题,没有标准答案,内容和语言需要同学们自行组织。根据 上题的解题思路,本题可作如下归纳: 1. 股份有限公司产生的背景。即为什么会出现股份有限公司?(可参见教材第 41 页--47 页。)2.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后解决了哪些社会问题、法律问题?(这是第 1 点的深入拓展,需要同学们进行归纳。)3.股份有限公司的局限性。(可将股份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类型相对比回答。如 设立方式、组织机构等方面。)11

第三篇:统计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第1题: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第2题: 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B 比较相对指标)。

第3题: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必须是重叠的)。第4题: 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组织形式是(A简单随即抽样)第5题: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半,则抽样平均误差(A缩小为原来的81.6%)。第6题: 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C平均流通费用……..)。

第7题: 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ABE)A全部成年人…..B….统计指标E…..标志表现 第8题: 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AB)A频率频数B标志值的大小 第9题: 简单随机抽样(ACDE)B总体标志变异较大

第10题: 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AC)A耕地总面积C图书出版量 第11题: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错)

第12题: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错)

第13题: 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错)第14题: 相关系数为+l时,说明两变量完全相关;相关系数为。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对)第15题: 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对)第16题: 从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单位成本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错)第17题: 将某班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是时点数列。(错)

第18题: 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错)第19题: 样本单位数的多少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成反比,与抽样极限误差范围的大小成正比。(错)第20题: 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对)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总效用各边际效用的关系是(AC)A总效用最大C总效用递减 消费者残剩是指(CD)C需求下价格下D最多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BD)B负斜率D不能相交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BCD)A是正的

第25题: 预算线的位置各斜率取决于(AD)A收入D价格

第26题: 整个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其原因是(B)需求减少

第27题: 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减少 第28题: 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C食盐)

第29题: 商品的边际效用随者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B递减)第30题: 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A无差异…相切点)第31题: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C递增)

第32题: 等产量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表明的是(B产量减少)

第33题: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D边际收益……最长的)第34题: 下列项目中属于可变成本的是(D生产工人的工资)

第35题: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是(D平均成本曲线)

第36题: 如果一种商品的替代效应为负数,收入效应为正数,但两种效应的总效应为负数,说明(B)。最长 第37题: 某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其互补品的(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第38题: 供给规律说明(D价格上升 供给量增加)。第39题: 下面哪一种情况将导致供给的减少(B技术水平提高)。第40题: 赤字增加的时期是(A经济衰退时期)

第41题: 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C储蓄减少)第42题: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C减少

利率上升)第43题: 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B利率水平)

第44题: 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B不存在贸易逆差和顺差)第45题: 第46题: 第47题: 第48题: 资源配置要解决的问题是(ABC)D充分就业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ABCD)

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有(AC)A使用更先进技术C综合利用 通货膨胀理论包括(ABCD)

第49题: 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是(ABCD)

第50题: 当一个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AD)A平均产量达到最大D平均总成本达到最低 第51题: 市场失灵是指(ABCD)第52题: 如果某企业对其他经济单位造成不利的外部影响,则(BC)B低于C征税 第53题: 按照边际效用理论,效用最大化的消费选择应当使(BC)B…=px/py C Mux/px= 第54题: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造成(BD)B对商品需求量增加D对替代品需求减少 第55题: 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品类有(ABD)C

1》ES》0 第56题: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ABC)D商品价格

第57题: 以下涉及需求价格弹性的论述,正确的是(BC)答案最多的2个

第58题: 以下涉及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论述中,正确的是(BD)B富有弹性D单位弹性 第59题: 以下涉及收入弹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CD)B最少的 正值

第60题: 销售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下,可根据不同潜在顾客的需求和购买动机,及时调整自己的销售策略,解答顾客的疑问,满足顾客的需要,这体现了人员销售(A灵活性)的特点。

第61题: 销售人员可以选择那些具有较大购买可能的顾客进行拜访,并可事先对潜在顾客作一番研究,拟定具体的销售方案,因而销售的成功率较高,无效劳动较少,这体现了人员销售(C选择性)的特点。

第62题: 销售人员从寻找顾客开始,到接触、磋商,最后达成交易,独立承担了整个销售阶段的任务,这体现了人员销售(B完整性)的特点。

第63题: 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可以使买卖双方超越纯粹的商品货币关系,建立起一种友谊协作关系,这种亲密的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销售工作的开展,这体现了人员销售(D长远性)的特点。

第64题: 一个销售人员每次亲自与一个现实顾客或潜在顾客谈话,进行一对一的销售活动,这是销售人员与顾客进行接触的(A单个对单个)方式。

第65题: 一个销售人员面对一个采购小组,向他们推荐一种或几种产品,这是销售人员与顾客进行接触的(B每个对一组)方式。

第66题: 销售小组通常由企业有关部门的主管人员、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他们面对一个采购委员会推荐产品,这是销售人员与顾客进行接触的(C销售小组对一组)方式。

第67题: 销售人员会同本企业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以业务洽谈会的形式向买主销售产品,这是销售人员与顾客进行接触的(D销售会议)方式。

第68题: 以批发商为核心的自愿连锁销售网络属于(D契约式)分销系统。

第69题: 以零售商为中心自愿合作组成的销售网络属于(D契约式)分销系统。

第70题: 下列关于细分市场选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最大和增长最快的……)。

第71题: 企业在评估各种不同的细分市场的时候,必须考虑(D以上都是)。

第72题: 最简单的一种目标市场选择的模式是(A密集单一市场)。

第73题: 宝洁公司在洗发水市场上的产品就有海飞丝、飘柔、沙宣等,这种目标市场选择模式是(D产品专业化)。

第74题: 划分销售区域的好处不包括(A拓宽目标市场)。

第75题: 由于每一个销售区域都有指定的营销员负责,可以避免不同营销员对客户的重复访问。这是(B划分销售区域)方法带来的好处。

第76题: 销售区域划分的首要原则是(A公平性)。

第77题: 销售区域的目标应尽量数字化、明确、容易理解。销售区域目标一定要明确,销售经理一定要使营

销员确切地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尽量把目标数字化。这是销售区域划分的()原则。D具体化 第78题: 销售区域划分的流程是(C12345)。

①确定客户的位置;②选择控制单元;③分配销售区域;④调整初步设计;⑤合成销售区域

第79题: 新闻界关系指企业或组织与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关系,又称为()A媒介关系 第80题: 下列关于控制单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控制单元应该尽量大一点 第81题: 下列不属于划分控制单元的标准的是()。A实际销售额 第82题: 要协调各个区域的销售量首先要做()。A工作量分析

第83题: 调整初步设计方案的方法除了改变不同区域的客户访问频率,还有()。

D试错法

第84题: 汽车制造公司通过自己的销售网络销售本公司汽车,这种战略叫做()。

D前向一体化 第85题: “三株”、“沈阳飞龙”等都依靠自建网络。这种渠道关系是()。B公司型渠道 第86题: 日本的“综合商社”、美国的“西尔斯”都属于()渠道关系。B公司型渠道

第87题: 网络企业通过依托传统产业强大的配送能力及渠道的渗透力,才使电子商务成为一种可操作性的行业。这属于共生型渠道关系的好处的一方面:()。

A最多的实现优势互补 第88题: 在共生型渠道关系中,吸引对方参与的关键是()。

A最多的优势

第89题: 下列选项中不能够加强与渠道成员的合作的有()。A尽量牺牲自己的利益

保护公共利益

第90题: 厂家对于按照约定日期以现金付款的经销商,在原定基础上给予一定比例的折扣优惠,回款时间越早,折扣力度越大。这属于价格折扣中的()。

A现金折扣 第91题: 给经销商一个市场报销的额度,用于调动经销商在各个环节的能动性。这种激励中间商的方式是()。

C提供市场基金

第92题: 下列选项中,()是较为长远的激励措施,是中间商最希望得到的。

D开拓市场 第93题: 对中间商来说,最实在的激励措施是()。

B产品及技术支持

第94题: 关于流程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流程管理以一种固定的分析渠道

最少的

第95题: 促销活动开始时,中间商清点存货量,再加上进货量,减去促销活动结束时的剩余库存量,其差额即厂家需给予补贴的实际销货量,再乘以一定的补贴费。这种补贴叫做()。C点存货补贴

第96题: 点存货补贴结束后,如果经销商将库存再恢复到过去的最高水平,厂家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时的补贴叫做()。D恢复库存补贴

第97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服务投诉主要包括售前

售中 售后.第98题: 既是促销的手段,又充当着“无声”宣传员的服务方式是()。

A售前服务 第99题: 售后服务的内容十分丰富,下列属于售后服务的是()。

D送货上门

第四篇: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第1——3章)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BABBDCACCCACBC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BCABD ABBCDABCDBDABCDABDABCDABC

ABCDABDABDABCABCD

三、判断改错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的表述,每小题2分,共10分)

1、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不纳入国家公务员行列,而另列为地方公务员系列

正确

2、混合体地方政府是由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

错误当地居民选举

3、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成员政府属于地方政府。

错误联邦成员政府下设的地域性政府

4、我国的地区行政公署、区公司、街道办事处都是地方政府

错误不是地方政府,而是一级地方政府(省、县、市辖区)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

5、在中国,地方政权与地方政府的含义是相同的。

错误地方政权是指由同级地方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在县以上地方各级政权中,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地方政府则是指由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组成的一个政府单位。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

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

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

2、影响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有哪些?p43-45

参考答案:

地方制度安排

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

五、论述题(25分)

1、行政体地方政府与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异同。

参考答案要点:

(一)从产生方式看,(9分)

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是作为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下级机关的行政机关;行政体地方政府的首长及其主要部属是由中央或上级政府任命;

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不是国家的地

方行政机关,与中央和上级政府之间不存在命令指挥与服从的关系。

混合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与中央和上级政府之间存在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议决机关由居民选举产生,再由地方权力机关选举产生执行机关人民政府。

(二)从权限范围大小看,(9分)

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限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意愿或授予。

自治体地方政府在处理法定自治事务时,拥有法定的独立处置权力;

混合体地方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上一级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下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由居民选举产生,彼此之间不存在相互隶属和须对其负责的关系。

(三)实质:(8分)

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只是一个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自治体地方政府是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的负责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其权力来源于公共权力在政治层面上的纵向分权。

混合体地方政府是兼具行政体、自治体政府特点的新型政府。地方政府既是国家在地方的行政机关,又是代表地方利益的自治机关。

形成性考核作业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ADAC6-10AAAAA11-15 ABBB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3.ABC4.ABD5.ABC6.ABCD7.ABC8.ABC9.ABCD10.ABC

11.ABCD12.ABD13.ABC14.ABCD15.ABCD

三、判断改错题

1.(被动型)

2.地方分权的模式中,总要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控制。(正确)

3.在议行分立型地方政府中,地方政府对自己内设组织机构管理权限较大,具有较大自主权。(需要依据相关法律严格执行,基本没有自由裁量权。)

4.(不能成为地方议会常设机构的组成人员)

5.(存在差异)

四、简答题:

1.造成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循环”局面的原因有哪些?p141

2.地方政府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p148

3.如何正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权限?p134

4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哪些?p161-162

五、1.联邦制与单一制国家地方财政体制有哪些异同?p172-17

5形成性考核三(第10-12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5BDCAB6-10 DACAA11-15 BAAD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BC2.BCD3.ABC4.AB5.ABCD6.ABC7.ABCD8.ABCD9.ABCD

10.ABC11.ABCD12.ABC13.ABD14.ABCD15.BCD

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古代的选拔,也是由人民自下而上进行选择统治者的过程。(是统治者自上而下选择代理人的过程。)

错误

2.民主政治就是选举政治。

正确

3.大陆法系模式国家的自治程度相对低一些,中央政府对于自治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

正确

4.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地方自治就是由公民选举产生市议会和市行政首长。错误实际是地方精英或乡绅享有特权

5.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地方政府内部体制与机制。

同中央政府的关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地方选举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p192-193

2.地方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p218-221

3.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动力有哪些?P249-251

4.阐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P241-2

43五、论述题(25分)

1.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途径有哪些?p252-259

第五篇:2011春季城市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作业1 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弊端及如何改革。

一、(一)“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

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治理城市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做到:

1、树立规划权威,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2、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

3、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增绿扩绿工程。

4、加强污染治理,构建城市生态经济。

5、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国有土地市场机制,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从源头上治理规划管理失控问题。

(二)联系实际例子

在城市中,“马路拉链”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我国城市地下管网有给水、污水、雨水、弱电、供电、供热、供气等七种管线,这些管线所在单位的经济状况、时间要求和管线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受城市发展条件限制,能同时规划、同步施工,而且管线所属单位按各自所需,分阶段、分路段挖路施工,使得城市道路经常“开膛破肚”,既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又浪费大量资金。

(三)小组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许多城市火柴盒般的高大建筑密集,宛若“混凝土森林”。城市不断变大、变新、变洋,一批批低矮破旧的房屋被拆除,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广场、宽马路、豪华办公楼、欧化建筑席卷全国,但一些中小城市不结合本地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制定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结合自己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因素搞规划,小城市模仿大城市,内陆城市模仿沿海城市,重在外在建设,而功能设施却往往配套不全。形成现有“城市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规划滞后于建设。

2、城市建设标准低,城市生态环境差。

3、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

4、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特色。

由此可见“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造成的,其后果是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治理城市病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A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

1、经济管理职能广泛而突出;

2、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

3、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

4、独立性的职权较少;

5、职权与职责相脱节。B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弊端:

从市政职能的主体来看,体制上过度集权。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长期以来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管得过多、过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城市政府自然也不例外;从纵向关系来看,中央集权过多,上级政府集权过多,城市政府缺少独立自主权。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这种状况逐渐有所好转,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市政职能的范围和重心来看,职能界定不合理、不科学。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职能范围过大,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事,如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一些该管的事务则未管好或没有管,如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从纵向关系看,城市政府与上级政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事权即职能范围缺乏科学、合理的划分。从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来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以多层次行政系统的“条块”和指令性的计划来管理城市事务,管理企业经营,而不是采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行政的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C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弊端的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的转轨性改革,要求市政职能要有相应的巨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经过了由直接向间接、由微观向宏观、由计划向市场的职能转变之后,进一步地把间接管理具体化,宏观职能与微观职能相结合,市场规制职能与城市服务职能相融合,仍然是市政管理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注重管制职能而忽视服务职能,现在应当重视服务职能而较少地运用管制职能。具体的转变任务和步骤主要是:

(一)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市政职能进行具体分解,划分出哪些职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通过职能分解,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行政运行机制以及任职资格和条件,将职能具体化,理顺内部和外部的工作关系,从而为落实人员与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是实现市政职能转变的第一步。

(二)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为此,必须首先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对机构的设立、机构编制都要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在依法的基础上,做到政务公开,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使各种违法事件都能受到法律制裁。逐渐形成以法治政、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市政职能运行状态。

(三)科学配臵市政职能职位,在对市政管理职能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要科学配臵市政职能职位:(1)同一类业务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减少中间交叉扯皮的情况,提高办事效率;(2)必须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业务要分清主辅关系,明确业务接口;(3)进行综合管理,对一些长期扯皮、难以划清的业务归并到一个部门,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性。

(四)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能岗位人员必须符合市政工作要求。市政管理人事部门要经常考核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对不合格者及时撤换,以保证市政工作的效率性,优良地实现市政公共服务的各项基本职能。

(五)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在法律前提下,使用稳健和灵活的公共政策,往往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加强公共政策的设计工作和其实施的管理艺术,是现代市政管理手段建设和我国市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业2

一、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所谓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和本质

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城市管理的全部内容,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兴办市场。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城市管理工作坚持的根本原则。

2、加强城市管理,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人文工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加速器和助力剂,它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城市管理要跟进,城市经济要发展,必须走综合执法之路,这样才能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收费,才能彻底改善城市经济环境

3、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经济社会是物质基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城区格局、行政区划分、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需要来综合平衡,不能凭脱离当前实际,乱审批、乱规划、滥圈地,造成城市配套不合理,城市建设无规模,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

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实际的工作,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掌握城管工作的精髓和实质,才能实现城管工作质的飞跃。

二、在城市管理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准确定位城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一方经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走依法管理与亲民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

1、树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1)要坚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

(2)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疏导,在疏导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管理。

(3)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由于各地城市的功能定位、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人口情况等因素不同,这就决定城市管理绝不能照抄照搬,搞一个模式,必须要立足实际,顺应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滕州市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城区人口较多,市民成分复杂,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集聚城区,随之带来的人流物流量也集聚增大,不可避免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迫切需要适时适地的在管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以及人员配臵上进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绝不能脱离地区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搞“效

2、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1)正确处理市容与繁荣的关系顿力度,使市容更好地为繁荣服务。(2)正确处理刚性管理与柔性执法的关系。

(3)正确处理少数市民利益与绝大多数市民利益的关系。(4)正确处理短期行为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3、实现几个管理理念的转变

(1)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变。情况下,予以照顾和帮扶,在加强宣传和服务中管理城市。(2)实现由面上管理向立体管理的能力转变。(3)实现由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的机制转变。

(4)实现由传统城管向现代城管的形象转变。有所疑,我有所释,用实际行动充分展示现代城管的良好形象。

作业3 突发事件管理理论学习体会。体会一:城市社区自治理论学习体会

《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一书,从社会学和行政学,管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一下城市社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了解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通过对我国社区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社区改革经验的总结,从理论上对社区管理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区自治管理,确实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社区发展对于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国家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管理水平,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民主化进程,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也必须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同时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社区管理理论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社区建设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也不断加快。从而,要搞好城市管理,就必须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让社区在城市管理方面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再次,在我国城市管理中,传统的“街道模式”正在逐步向现代“社区模式”转变。尤其是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影响社会稳定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而要及时有效地将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也必须增强社区的功能和责任,强化社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对于中国城市社区的管理,我认为要转变观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扶持方法,推动社区管理向实体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区管理体制,促进社区管理的社会化和网络化。要加强社区管理的建设,促进社区管理的合理化和专业化,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管理体系,促进社区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要建章立制,健全法规,促进社区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总之,搞好城市社区自治管理,既需要领导重视,加强宣传引导,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扩大服务队伍,更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法制建设。

体会二: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学习《现代城市管理学基础教程》,我收益良多,其中的循环经济理论一章对我的 启发最大。

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我觉得,要搞好市政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立足于整个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大生态、大循环理念,精心构筑形成“三个循环经济圈”,探索出了一条市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企业生产“减量化”形成小循环圈。减量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环节,是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发展中,我县引导企业树立“资源有限、节能无限”的观念,要求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在企业内部形成资源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小循环经济圈。具体做法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模具、文具、汽车配件、灯具、五金机械、电子电器六大特色行业,在重点行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切实提升产业层次,减少企业生产对资源的需求,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利益。

园区产业“组合化”形成中循环圈。产业组合化是促进循环经济最终实现的有效形式,园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组合”的理想载体。在现有产业结构与园区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市要按照生态学的原理,针对产业链缺损部分,积极引进关键“补链”项目,延长生产链条,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我们以国华铜鼓电厂为龙头,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华电厂从立项起就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环保投入经费,运用了封闭式罐存储、高效除尘、烟气脱硫、脱硝等国内最先进的环保技术,成为全国生态环保项目的样板。发挥电厂的优势,在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积极引进水泥、新型墙材、石膏板等下游企业,利用电厂产生的废弃物,构建煤-电-粉煤灰-水泥、煤-电-粉煤灰-新型墙材、煤-电-脱硫石膏-石膏板三条循环产业链,实现企业间的共生耦合。同时着力建设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重点,以沼气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为纽带,形成了“种养饲加”循环产业链,区内60%以上农产品通过优质加工实现转化,出口创汇,90%以上的农作物废弃物有效转化利用。

生态环境“资源化”形成大循环圈。发展循环经济不是目的,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最终是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市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资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相统一,努力在市域打造大的循环经济圈。具体做法是: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投足量资金,相继建成一批生态基础设施。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分期分批对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治理,搬迁和关闭工业企业污染源,有效控制了工业污染。积极倡导节能绿色消费理念,大力开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活动,近年来全市关闭了一批粘土砖瓦企业,发展新型墙材企业,推广应用新型墙材,节约、保护土地很多亩。

第2题目:城乡一体化理论学习体会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此时的城乡系统是资源配臵合理,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自然—空间—人类”系统。城乡一体化亦表示达到这一状态城乡关系日益优化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高表征。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经验,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基本上固定在城市里,农村远离城市文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趋势;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可能达到70%左右;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接近或达到10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资金,只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了,才能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条件,才能为反哺农业、带动农村提供经济基础。因此我们仍然必须强调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共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是长期并存的任务。

在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

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随着二元结构的转换,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商品交换就构成了城乡间最重要的联系机制。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城市。城市和乡村本为“一家”,只是随着社会分工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逐渐从空间上分离,并由此产生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别。在城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都要求其他系统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城乡间的顺利贯通。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人口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臵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财富,又是城乡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全部涌入城市,也不可能全部滞留农村。要保持城乡这一复杂巨系统的高效率运转,必须要强调和重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外部系统间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题,必须要从城乡两方面统筹考虑,重在疏导和分流。

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内涵。它要求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与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产业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通过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和空间布局一体化,促进农村的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通过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管理民主、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样,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可以在城乡一体化的形式上,逐步建立起以工补农、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要点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完全消灭城乡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两大系统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生态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战略目标。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臵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从人本主义角度讲,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其自身各方面需要服务的,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自我发展。

作业4

一、填空

1、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2、财政补贴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种形式。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阻绝传染,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

5、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二、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D

4、D

5、D

6、D

7、B

8、AB

9、A

10、ABCD

三、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2、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题

1、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市建制体制;

2、市政府构成体制;

3、市行政管理体制;

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2、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3、形成城中村的原因是什么?

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五、论述题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城市战略管理的重点。答: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

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

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数字城市即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遥测、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数字城市具备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

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

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的涵义是: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这种发展战略观对于我国现状资源和能源短缺十分突出的大多数城市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下载《公司法》2012春季形成性考核简答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司法》2012春季形成性考核简答题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答案5则范文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作业 部分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三、辨析题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 错。阶级社会才有。 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

    2012年秋季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简答题答案

    四、简答题 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含义? 答:统计有三种理解: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三者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

    2011年春季经济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经济法学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1 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 甲、乙、丙、丁、戊五方欲共同组建一个有限责任性质的服装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公司拟不设董事会,由甲方担任执行董事......

    高等数学B形成性考核答案

    高等数学(B)(1)作业1 初等数学知识 一、名词解释: 邻域——设 是两个实数,且 ,满足不等式 的实数 的全体,称为点 的 邻域。 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 的点到原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数 的......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4 心理学作业 1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 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

    2015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组织中所表现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个人所具备的心理现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认知、情绪、情感与动机、能力与人......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4)教育学第一次作业 一、辨析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错) 2、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

    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