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土资源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国土资源工作情况
调研报告
一、我县国土资源的基本情况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武陵山脉北麓,澧水流域上游,隶属张家界市管辖,全县总面积346427.5公顷:耕地:35498.7公顷、园地:1707.2公顷、林地:251327.8公顷、牧草地:3060.4公顷、其他农用地:20399.0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755.1公顷(建制镇759.1公顷、农村居民点8689.3公顷、独立工矿特殊用地306.7公顷)、交通用地:676.4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77.9公顷、未利用地:23725.0公顷。
桑植县矿产资源以沉积矿产为主,非金属矿产资源次之,全县已发现各类矿产26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黑色金属矿产1种、有色金属矿产4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3种、化工原料矿产2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0种。目前共发现矿产地142处。总的特点是支柱性、基础性矿产资源严重不足,资源构成贫矿多,富矿少,小矿多,大矿少,主要矿种为:煤、铁、铜、铅、锌、硫铁矿、萤石、重晶石矿等。
二、对我县国土工作的主要监管情况
(一)严格履行监督职能,加强矿产资源动态巡查。主要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方式,配合地矿股对全县无证开采点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重大无证开采点,报县非煤矿山领导组后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查处,有效的遏制了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上升势头,切实维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根据土地变更调查提供的遥感监测图斑信息记录表,我县共有监测图斑27个,监测图斑面积376.4亩,其中疑似违法用地图斑(未批先用W)1个,监测图斑面积5.1亩;本年批准本年度建设(B)7个,监测图斑面积137.9亩。
(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大执法巡查力度。按照“民情梳理”活
动所反馈信息,反映我县公路沿线存在众多村民占用耕地建房问题,根据安排部署,制定了详细专项调查清理工作方案。上半年以来,共发现3宗土地违法案件,查办3宗土地违法案件,违法案件查处率100%,结案率100%。
(三)深入群众基层、加强法律宣传。借“4.22世界地球日”和“6.25全国土地日”的契机,通过文艺汇演的、发放宣传材料、媒体报道、设立咨询台等形式,深入到群众,发放到企业,送法下乡,有效的提高了广大群众充分认识保护和管理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依法行政,平安拆迁。严格实施桑植县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补偿安臵及附属物补偿的具体标准,及时公布拆迁信息,向被征地农户宣传政策及标准,引导并逐渐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监督征地拆迁良好氛围。加强拆迁管理,全面提高拆迁工作质量。一是对于拆迁人,除对其进行拆迁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外,在日常管理中督促其严格履行拆迁补偿安臵协议,在规定期限内支付拆迁补偿金。二是对于拆迁实施单位及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吃透政策,熟悉标准,掌握尺度。三是对于补偿资金的监管,所有拆迁项目的补偿资金全部纳入我们与银行共同监管的范围,并实行专款专用。坚持两公告、一调查,一公示的程序,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减少对抗性,增强信赖感,也依托相关部门的协作优势,灵活运用,务求实效。
(四)密切合作、积极主动、不断完善规划土地、矿权市场建设。强化宣传增强土地矿权市场公开、公正、公平意识。逐步实现招标、挂牌、拍卖的出让地块信息通过中国土地市场网、县政府网站、县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以及其他媒体进行公开同步发布。实行“一条龙”窗口式服务,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加强与各股室的沟通与协调。
(五)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坚持把项目建设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依照项目规划设计总要求,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对项目标段进行公开招投标,县发改、纪检监察、监理单位全程参与监督。为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县、乡、村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协调工作班子。安排专人常驻项目工程指挥部,对工程实施建设做到了及时掌握情况,快速协调,果断处理,消除了矛盾和纠纷,净化了工程建设环境。
三、我县国土执法及监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不精,有待加强学习;工作有散漫情绪,要加强工作纪律;内部工作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有消极现象;执法临察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有畏难情绪。
(二)省市人民政府2007年颁布的征地补偿标准,已经5年没有修改,标准偏低,被征地农户意见大,给征地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部分拆迁户期望值过高,拆迁补偿要求脱离实际。有的想拆一还一,少量补差价,甚至不补差价;有的想通过拆迁发财致富,进而漫天要价,无理取闹;有的不仅要求解决住房安臵问题,还要求解决就业、医保、养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等等。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矛盾纠纷多,利益相关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各种理由阻工或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影响工程正常施工。
(四)部门互动不够,关系协调不畅通。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涉及部门众多,相关部门对项目实施理解认识不同,政策不能有效统一。
四、建议和方法
要做好国土资源行政执法和监察工作,不断促进我县国土资源工作的发展,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力度,组织一些学法、用法和专业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以加强和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2、与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土地问题上多沟通、多协调,按程序办事,彻底解决违法占地问题。
3、严格落实拆迁政策规定的补偿标准,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堵”不“避”,不“拖”不“压”,使拆迁户所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妥善处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对漫天要价、无理取闹的拆迁户要依法处理。
二〇一二年九月七日
第二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调研报告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调研报告
守护绿水青山,改善生态环境,一直是国土资源监察部门工作的追求,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促进经济发展由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增长向提质增效的内涵转变的过程中,更强调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新常态大背景下,执法部门在执行监察工作时更要自觉地落实职责定位,尽心尽责地保护、节约和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不断克服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难题。执法监察工作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项复杂且具有难度的工作,需要执法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克服执法监察工作中出现的重重困难。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并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对象具有广泛性,执法、查处存在一定的困难。面对执法案件查处难、执行难等难题,执法部门要从自身出发,根据具体经验强化巡查,争取早发现、早处置;强化查处,确保履职尽责到位;强基固本,全面提升执法水平。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执法监察工作水平,为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做贡献。
一、新形势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面临问题
1.违法案件执行难、查处难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上的局限性,目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违法案件多,执行、查处起来困难。首先,在现行土地法律规定和行政处罚案法的规定下,一般的违法案件查起来至少需要2-3个月甚至一年才能结案,时间的延迟给违法案件的查处执行带来极大难度,尤其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通过立案、调查、会审、派送处决等程序,违法建筑基本上已经建成,申请人民法院强拆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并且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国土资源部门具有对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劝说的权力,却缺乏有效的执行手段,看到现场的违法行为,执法监察人员也只能是进行宣传教育,明确责任并交代后果、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但不能及时采取手段制止其违法行为,在违章建筑形成后再根据法定程序落实处罚措施显,这就显得执法活动十分被动,并使双方进退两难。
2.国土资源法律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群众法律意识的缺乏,目前我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环境并不够优,虽然与过去相比,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提高,但在涉及到自身的违法行为时,常常不配合执法部门的工作,对执法人员工作造成阻碍。在很多农村地区,很多农民的法律观念仍然十分淡薄,而有些领导还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视而不见,形成十分不好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影响下,农民违法占用耕地的案件屡见不鲜,许多农民误认为占用耕地建房的收费减少,就是国土资源在保护耕地的工作上放松,农民占用耕地建房案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还有个别领导干部为了政绩招商引资,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而出现土地规划使用不规范的行为,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近几年在城市市区高房价和征收集体土地高费用的诱惑下,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违法案件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群众的法律意识亟待增強。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立法不足,执法工作被动
按照《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工作规程》,从发现违法线索到追究责任需要一系列的程序,相关环节和程序还有相应的具体规定,在漫长而复杂的等待中,执法部门没有相应的权力制止违法行为。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执法监察人员前脚刚走,违法者继续强建的行为,这种停留在书面形式上的权力给执法监察人员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性。日常动态巡查和事后查处的工作难以从源头上制止和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且在土地妨碍公务时必须由公安部门执行处罚权,若公安部门不配合,土地管理部门难以执行已生效的处罚。
2.联合部门配合不力,执法环境有待改善
当违法行为涉嫌犯罪时,依照法律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甚至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纪律责任,这时需要按照有关规定移向公安、监察、检察或者人民公安机关移送,但查处案件的过程中,国土资源检察部门往往没有形成与城建规划、纪检检察等部门综合配合的格局。移送案件执行难成为了制约土地监察权力行使的重要原因,案件移送的困难也容易导致执法失去威严,形成恶性循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项建设、项目工程对土地的需求逐年增加,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有时不被理解,甚至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这样的大环境是导致执法监察工作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问题的相关对策
1.加强法律宣传
明确群众的法律观念和责任意识是解决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问题的关键,首先应该重点宣传与基层干部群众生活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在提高领导干部执法行政水平的同时增强其处理与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相关的各项工作能力;其次,应当强化法制宣传,重点宣传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大政方针,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干部群众的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于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用多种途径的宣传方式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更深刻地领会《土地管理法》的实质意;最后,要选出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在剖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认清常发生的各种违反国土资源法的行为危害,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
2.建立健全执法机制
执法力度不够会给土地资源管理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在查处办案时应当赋予国土资源更大的执法权,在违法行为的查处上,完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报告机制,在发现当地国土资源有违法态势或违法数据统计分析情况,以及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违法违规问题时,及时向相关上级部门报告,设立向社会共设制度和举报电话、信箱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拓宽违法行为的发现渠道;面对不按照要求及时查处交办案件的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应当通过责令当面汇报或外派工作人员实地督办的方法加大案件督办力度,用完善的国土资源违法公开曝光制度和违法记录通报公示制度保障典型案件曝光定期化、制度化。此外,还可以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部门联动制度来形成合力,加强部门联动和协作监管机制,健全案件查处责任制,把案件查处工作纳入考核内容,作为对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和相关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和依据。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国土资源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部分地方对于扩大增量供应仍有较大的途径依赖,在执法监察部门等行政权力部门对国土资源配置的干涉下,违法行为变得原来越隐蔽。面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相关领导要增强主体责任感,加强对执法监察工作的认识,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执法监察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解决执法监察工作和违法行为之间的矛盾,在维护良好的土地资源管理秩序下实现资源的规范管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2005国土资源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2005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2005年是我县国土资源部门转换管理方式,完善管理体制的一年。在这不平凡的年份,我带领全队上下,积极主动,开拓创新,认真地完成了局里下达的各项任务,并在辖区内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预防和查处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就一年来的工作调研情况阐述如下:
一、工作内容
1、完善执法监察工作制度,规范执法监察程序。今年5月份,国营北关煤矿在矿区西部进行回采过程中,造成杨寨村部分村民耕种土地有塌陷,裂缝现象,村民无法耕种,后经我局以及相关部门出台协调,最终该问题得到了解决落实。
4、私挖乱采在我辖区内得到了有效遏制。自年初以来,我队与各所辖乡镇政府,各中心派出所,中心国土所紧密配合,发动了3次爆破行动,共炸毁坑口70个,使我辖区的私挖乱采在2-6月份有效遏制;另外,我队还着重查处大案要案,今年共立案3起,结案3起,结案率达到了100%。
5、对已关闭矿井,严格执行“回头看”制度。我局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以所为中心,包片到人,包矿到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上报,绝不允许关闭矿井有死灰复燃的事情发生。
二、存在问题
1、在我辖区的违法占地案件主要为旅游建设用地,其中包括:王莽岭景区、凤凰欢乐谷景区、黄围山景区等景区开发用地。这些用地大户占地多,数量大,无相关证件,但有地方政策支持,使我们执法队阻力较大。
2、基层国土中心所在执法监察责任制度方面仍存在不完善,不规范的情况,影响到我局整体执法水平的提高。
3、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国土资源综合办案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四篇:国土资源违法违纪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预防体系建设 的调研报告
省厅:
为了掌握国土资源系统违纪违法案件情况和特点,分析发案原因,探讨遏制和预防违纪违法案件对策,构建反腐倡廉工作体系,根据省厅《关于对国土资源系统违纪违法案件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X国土资电发[2012]7号)要求,我局对全市近年来发生的国土资源系统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辖1区6县,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于2007年体制改革以来,职能从单独的土地管理到土地、矿山综合管理,从保护资源到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成为具有行政审批权、资源分配权、项目管理权、资金拨付权、行政处罚权和人事任免权等权力部门,被社会高度关注。虽然2009年至今,全市被司法机关查处的国土资源违纪违法案件仅有1例,但在土地出让、矿权交易、资源开发利用、地灾防治工程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违法违纪行为的苗头时有发生,个别基层党员干部认识滞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作风纪律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
问题,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依然存在,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工作任重道远。
二、主要特点
据调查分析,近年来国土资源违法违纪行为多发生在基层,与土地审批、交易、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矿产资源开采有直接关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重要岗位问题多。如建设用地项目审报、土地确权发证和采矿证办理、土地整理工程项目承包、土地违法查处等岗位,掌握着审报、管理、处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权力,直接关系到土地的用途和受益,对相关利益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成为不良分子拉拢腐蚀的对象。
(二)手段更加隐蔽多样。一是伪造单据虚报冒领,侵吞公款。二是虚报瞒报工程量,套取截留项目资金,或在工程施工中与施工、监理单位人员串通,偷工减料捞好处。三是在工作中索贿受贿、吃拿卡要,或违反公正原则,为当事人透漏信息,提供便利,从中收取好处费。
(三)权力私化现象突出。单位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别有权的单位负责人或业务骨干,熟悉有关资料、程序、环节,具有一定的建议权、审核权和决定权。在办理各项业务过程中,滥用职权,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四)社会影响恶劣。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的腐败直接导致土地审批的不规范,执法不到位,造成乱占用土地现象蔓
延和国土资源、国有资产流失,这些违纪违法行为侵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败坏了国土资源部门形象。
三、形成原因
(一)体制不完善。国土系统垂直管理后,一些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内部管理机制滞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出现了当地党委政府管不着或不想管,上级部门想管离得远的局面,尤其是对基层国土资源所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给个别单位谋取私利创造可乘之机。
(二)人员缺乏流动。一些重要岗位长期由同一人担任,导致某些违法违纪问题不能及时被纪检监察发现,不能及时得到查处纠正。
(三)思想观念落后。少数同志忽视政治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法制观念淡薄,办事效率低下。这些同志宗旨意识淡薄,价值取向错位,停留于旧的体制和思维上,把市场经济等价有偿规则引入公务活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一切向钱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成为办事信条,存在侥幸心理,唯利是图、追求回报,擅自处理事务,玩忽职守。
(四)责任意识不强。尽管我们明确规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但仍然有少数干部国土资源管理的责任意识依然淡薄,没有很好落实工作责任。
(五)监督不到位。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一定程度的存在,对个别重要环节和部位,“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力,群众
监督不了”,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和手段,形成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六)宣传教育不够。尽管我们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不够深入,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没有形成威慑作用,还没有普遍增强人们国土资源法制观念,动态巡查制止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违法行为未能在开始时就有效制止住,致使工作被动。
四、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干部素质。一是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存在违法违纪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多样化方式,进行社会主义理想道德教育,进行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观念教育,进行法制观念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二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狠抓党规党纪和各种廉政规章制度的落实,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以实际行动克服各种不正之风现象;三是突出教育的重点,强化对领导班子的思想教育、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强化对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通过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大公无私、勇于奉献、勤政廉洁、甘当公仆的思想,克服特权思想和个人私欲,真正做到不为权力所蚀、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声色所迷、不为人情所误,不断增强抵御腐败的免疫力。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有计划、有目标的
研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进一步理顺各级行政管理职责及业务流程,制定办事标准和法定规范文本,使各项行政审报业务法定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克服土地执法的随意性,减少和制约“自由裁量权”,确保政令畅通,依法办事。进一步完善人、财、物管理的有关制度,健全审计核查制度,严格执行集体会审制度、执法过错责任制、票据管理制度,坚持“收支两条线”,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三)开展专项整治,加强作风建设。要经常性地开展机关作风整顿、软环境整治等专项活动,通过活动的学习、自查、整改、提高等各阶段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四)推行公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深化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用人制度和财务制度公开,推动监督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加强对党内、行政事项执行环节的监督。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完善议事程序,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涉及重大行政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审报、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由集体研究决定。二是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要不定期对系统规章制度、财务管理、用人机制等方面开展检查和审计,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发挥社会监督优势,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各项工作处于社会监督之下。
(五)严把选人用人“四关”。一是入口关,无论机关还是基
层,都要按照逢进必考原则。二是选人关,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真正将群众拥护、素质能力高、作风民主、事业心强、遵纪守法、勤政廉洁的人选拔到干部队伍里来。三是考核关,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绩效评价审查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审查机构,并将评查结果与对人员考核晋升、晋级相挂钩。四是用人关,既要大胆地放手使用,又要加强教育和管理;既要让他们有职有权,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又要规范其行为,防止越轨;严禁并杜绝“有病在岗”、“带病上岗”现象。
(六)抓住重点环节岗位,深化源头预防。针对案件易发、多发部位,找准预防工作重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在土地复垦开发项目招标、采矿权出让、土地招拍挂等关键环节,要从完善机制、制度入手,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认真进行行政审报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报环节,加强集体会审,规范审报行为,强化行政审报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建立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对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3年的领导干部以及长期在审批和人、财、物管理等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实行定期轮岗或不定期交流,形成良性用人机制,实现用权有约束、行为有规范,从工作机制上形成不想腐败、不能腐败的法治环境。
(七)加大查办力度,遏制违法违纪行为。在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不断加大对违纪案件的查办力度,着重查办贪污受贿、截留挪用公款、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失职渎职案件,从严查办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招牌挂、土地复垦、采矿权审批违
法案件,抓住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认真排查案件线索,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于那些利用行政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等严重违法违纪者,要坚决、及时予以严肃处理。
(八)建立纪检联席会,拓展预防机制。国土部门与检察机关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和创造预防工作新机制。一是建立领导机制。由市检察院和市国土资源局共同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机构,齐抓共管,定期分析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等职务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落实防范措施。二是建立相互协调机制,双方经常互通信息,研究预防重点,形成互动型预防信息交流机制。三是建立联合预警机制。积极制定联席会议、法制教育、案件查办、情况通报、调研预防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做到“关口前移”,加强事前监督,对一些违纪违法苗头性的问题,早打招呼,及时提醒,让“红灯”亮在“越轨”之前。
第五篇:关于民主评议国土资源局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主评议国土资源局工作的调研报告
根据民主评议市国土资源局工作的总体部署,市政协评议工作组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及外出考察等形式,对市国土资源局三年来履职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三年来,市国土资源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国土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扬州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求,扎实做好规划管控、耕地保护、执法监察、不动产登记等各项重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先后获得了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一)想方设法保供应,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持续给力。
着眼于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执行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围绕“两园”、“两带”和各园区、各镇项目建设,合理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及时保障各类土地供应,先后优化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次,新增建设规划指标近1万亩,有效保障项目及时落地建设。围绕省道353建设、棚改等项目,做好农用地征用的资金筹集和指标调剂工作,为民生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围绕城市建设开展土地收储,收购老校区、旧厂区,为城市建设盘活了资源。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工业“退城进园”、产城融合、产业空间置换以及“城中村”改造等有效举措,减少了建设用地对资源的消耗。通过腾笼换鸟、收回置换、鼓励流转、退二进三等方式,盘活各类存量土地3975亩,完成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753亩、供而未用土地3565亩、低效闲置土地1754亩,有效控制产能落后项目等中低端产业用地;重点保障基本产业、新兴产业用地,对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工程、特色小镇等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用地。三年来,全市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显著提升,建设用地亩均GDP从2014年13.34万元增加到2016年17.44万元;亩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4年1.09万元增加到2016年1.4万元,增长了28.4%,获得“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称号。(二)严守国策保红线,在落实耕地保护任务上尽职尽责。
坚定不移地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耕地保护、监督检查、动态监测和考核制度。层层分解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划定了5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进一步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有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编制高标准农田项目21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4.93万亩,有效提升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积极开展城乡土地开发整理和系统整治工程,分层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等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各类土地整治项目189个,新增耕地6662亩;有序推进土地复垦工作,重点完成枣林湾、月塘、青山等区域1669亩工矿废弃地复垦复绿工作。(三)依法行政保资源,在国土资源执法监管上动真碰硬。
强化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按照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的要求,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制度等,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了国土资源系统上下“联合监管”、部门之间“联动监管”、工作环节“全程监管”的执法监管新格局,建立了市镇两级执法动态巡查网络,有效利用覆盖全市的172个“千里眼”实时监控探头,对全市国土资源利用情况实时监控,确保违法案件发现早、解决快。及时公开曝光,并通过挂牌督办和直接查办等形式,提高违法用地案件查处的威慑力。三年来,严控新增违法用地,依法查处违法用地62宗,依法拆除各类违法项目240.6亩,2016年获得“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市”称号。严厉打击月塘、铜山等区域非法开采行为,查处违法取土11宗、非法采矿13宗,有效遏制违法开采势头。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分类实施砖瓦企业的整改、淘汰,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砂石加工点清理工作,关停、拆除了一批砂石加工点,有力助推了生态文明建设。(四)全力以赴保民生,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上尽心尽力。
深化“放管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扬州地区率先成立不动产登记局,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两证”补办、农民住房不动产权登记工作,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我市率先试点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添了“一把火”;加快推进“一张图”工程建设,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二次提速,全面推进实体经济企业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2016年机构成立以来,共发放各类证书3.3万余本,办理抵押登记1.1万余件,帮助企业、个人融资219.33亿元。规范土地征收行为,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立体化权益维护体系,积极做好征地补偿工作,按照“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原则,三年来共为7701位失地农民办理生活保障,发放补偿费用1.31亿元,维护了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积极推进省政府93号令配套文件制定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仪征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全面做好涉土信访、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切实维护群众涉土合法权益。(五)强基固本保作风,在政风行风建设上常抓不懈。
高度重视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认真学习各级国土资源工作要求、涉土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增强了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出台机关、基层所目标考核办法,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就地服务,面对面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受到了基层的广泛好评。全面落实各级关于作风建设各项规定,建立了党风廉政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在各科室、基层所配备作风联络员、纪检监察员,实现了纪检监察监督系统全覆盖,有力推动了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三年来,多次被评为“扬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先进单位”。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面对全市土地供应的巨大压力,土地使用效率亟待进一步提升
无地可用与土地闲置矛盾凸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2.5732万亩,到2016年末实际建设用地已达33.4297万亩,已突破规划的“天花板”。我市土地开发强度已达24.66%,离省里规定的25%“高压线”相去无几,一旦突破,我市将面临“无地可用”的窘境。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市仍有大批土地在“沉睡”。对部分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以及“僵尸企业”土地,整改不够到位,措施不够得力。至今年,全市还有6526.8亩批而未供、7460.83亩供而未用和3819.24亩低效闲置土地(其中闲置土地1250亩)。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仅开发区一家,就有530亩闲置土地,每一块闲置土地的盘活,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和资金。此外,还有76宗3631亩的政府融资地块有待回收,这部分土地被政府用于融资抵押,在赎回之前既不能用,又要面临上级追责和法律风险。粗放型供地带来的后果是我市土地效益低下。化工园、开发区、汽车园、滨江新城的规划面积17.52万亩,实际建成面积仅6.78万亩;全市建设用地亩均GDP17.44万元,亩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万元,远远落后于扬州市(1.75万元)和全省(2.36万元)平均水平,如果没有大众整车项目拉动,数字还会更低。
(二)面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思路有待进一步拓宽
在设施用地需求方面。随着现代农业和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发展,以及我市推进全域旅游、打造“大旅游”格局的新要求,现行的农业、旅游业设施用地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农业企业的规模化生产需要一定面积的设施用房,上级文件规定可配套1.5%—5%的设施用地,但即便是已批的农业设施用地,也只能修建临时性房屋用于摆放设备,永久性建筑是严格禁止的。但是许多农业企业反映,像烘干设备、粮食仓储等还是需要永久性建筑来安置。企业的需求与相关法规互不兼容,如何合法建设,成为企业的一大难题。旅游景区要想在品牌创建上有所突破,首先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厕所、停车场、游步道等)要符合标准,其次为吸引游客景区内还需设置“亮点”产品,但这些设施用地大部分都不符合政策,一些企业的用地行为面临着发展与“越界”的困惑,这些瓶颈问题亟待国土部门帮助破解。在“263”砖瓦窑治理方面。随着全市小砖窑的关停,短时间内砖瓦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目前许多老百姓要修建房屋只得去安徽天长等地购买砖瓦,既要跑很远拖砖,又要承担价格上涨的压力。在用地审批手续方面。企业拿地要经历项目立项、征地、供地、不动产登记等一系列手续,正常办理就需要半年时间,其间涉及相关领导签字的手续,一旦领导出差,企业就要“板等”,拖延了审批时效,审批程序仍需进一步简化。
(三)面对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发展格局,涉土部门之间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不顺畅。符合城镇规划的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不符合城镇规划,这2个规划的不衔接问题长期存在,造成了全市565亩已征土地无法供地。例如新集镇几年前征了一批土地,由于不在城镇规划范围内,最终无法使用。规划的冲突也导致了未批先建等不规范用地行为出现,如新城镇郁桥村未批先建的三产用房,由于不符合城镇规划,不能获得合法身份,这些情况各镇都不同程度存在。城市坐标系统不统一。企业项目审批办理有困难,由于国土部门与规划部门采用的坐标系统不一致,两者之间存在转换误差,容易造成土地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数据的差异。江扬天乐湖负责人反映,他们的某一个项目在两家坐标不一致,不得不“回头看”、“两头跑”,因为两个局的数据哪怕差一厘米,都不能办理施工许可或项目验收合格证。这一问题许多企业都有反映,企业纷纷表示很麻烦。部门与基层联动性不强。在防违控违、调处群众用地矛盾等方面,乡镇干部认为国土局参与基层工作的联动性还有待加强,一些重点工作国土局也应该全程派员参加,例如关闭砂石矿这样的大动作,有的镇反映国土局仅仅是开会、发文布置工作了事,机关干部基本不上“前线”,而乡镇不仅出人出力,还要面临上级考核压力。农村土地整治未形成合力。我们在去年评议农委时就发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主力部队”农委、国土、农开三家单位各有分工和侧重,但具体操作中存在衔接配合不到位的现象。例如,市农委认为,国土部门在土地整治工作上,没有有机结合农委的地力恢复工作;而在耕地改造项目上与农开局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存在矛盾,有的村实施过农开项目的地块,就不能再申请国土局土地整理项目,这些项目的统筹、整合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面对人民群众共同关切的实际需求,服务民生的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夯实
在征地补偿政策方面。由于各镇园区在以往存在不规范用地行为,造成征地补偿难以执行到位等问题,正规的征地将农民纳入失地保障,支付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和失地农民补助;而“以租代征”、“下征上不征”等不规范用地,只有土地补偿费,没有失地农民补助等,产生许多漏洞。各镇、园区有一些用地项目,就存在几种不同给付标准,群众表示难以理解。此外,我市迟迟没有执行《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省政府93号令),现行的补偿标准只有“93号令”的一半,差距较大,群众意见很大;而“以租代征”、“下征上不征”因为并没有实施征地,农民无法纳入“93号令”保障范围,即便是立刻执行文件,也有许多问题亟待提前研究、妥善处理。在不动产登记方面。1、制度设计仍有缺陷。在进行不动产登记前,群众必须先到城区办理房屋测绘等手续,测绘公司要考虑成本,其做法是等同一个村的申请积累到一定数量才下乡测绘,这一拖往往长达一两个月,中后山区的群众反映,要找到测绘公司在哪就很不容易了,而等人来测绘更加不容易;对结婚证的要求过于僵化,一些老人没有结婚证、或已丧偶的,在办证时拿不出结婚证,无法办证,实际上户口本完全可以证明婚姻状况。2、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一部分农民自建房、集中安置小区存在占地面积超标,而目前市里对各镇房屋产权登记面积上限有规定,其中,中后山区各镇上限为165平米,圩区各镇上限为132平米,农民不愿意用国土部门给出的面积上限来登记自家“超标”房屋,这些房屋的登记目前处于停滞状态。3、“一窗受理”待完善。目前,省里对一窗式办证提出了时限要求,据了解,如皋、泰兴、东台等13家省内兄弟县市已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而目前,我市这项业务虽已初步启动,但部门之间的配合、相关业务的整合和优化程度,距离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时间。4、二手房交易登记“5工作日办结”难实现。省编办发文要求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这项任务在实体经济办证上已经实现,难点在于二手房登记,二手房交易涉及贷款的时间不可控,少则一个多月,更不用说至少要排队3个月的公积金贷款,并且我市大部分银行房贷要在扬州审批,其进度快慢不在我市管辖范围,所以,要实现5个工作日办结,相关环节难度较大。
(五)面对“精细保护、精准保障、精明调控”的责任担当,国土部门服务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涉土政策法规宣传普及不够广泛深入。一方面镇村干部对国土政策、法规不够了解,不仅影响工作的有序开展,甚至会违法违规操作。全市各镇在零散坟地搬迁工作中,许多乡镇成功整理出大量可用土地,但由于对政策了解的不透彻,导致集中安放时违规把公墓安置在农用地块上,受到处罚,对此乡镇表示很困惑也很委屈。另一方面群众对农村土地性质、征用情况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也有主动掌握情况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公开公示,增强国土工作的透明度。铜山办枣林村反映,自己村里哪些地征了、哪些地是什么性质,村委会自己都搞不清楚,村干部表示这种问题“一问就被问住了”,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如果含糊不清,很容易因误会产生矛盾。对违法行为有禁难止。近几年来,非法盗采死灰复燃,虽然国土局加大了执法力度,但由于执法权有限,以往对责任人的处罚只能用没收工具、口头教育的方式,违法成本低、利益诱惑大,即便是移交司法机关,法院执行起来也难以操作,法律震慑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基层所又普遍缺乏执法车,执法监察仅靠电瓶车或自行车,取证时效难以保障,等执法队员到之前违法分子早跑了。此外,受利益驱动,部分企业和少数群众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等现象也屡禁不止。人力资源亟待充实。受人社部门招录限制,不动产登记中心空余十多个编制未用,只得大量聘用编外人员,登记工作的错漏具有滞后性,而编外人员流动性较大,可能几年后才能发现错漏,找不到当事人去追责。基层国土所的人员也同样存在编内编外配比不合理的问题,马集国土所7个人只有2人是编内;基层国土所还存在人员调动频繁的问题,有的人往往干一两年就调走,新人对乡镇又要重新熟悉;时下正是“两园”建设重要阶段,许多工程都与国土资源管理息息相关,然而马集国土所方面只能抽出2名工作人员负责对接两园建设有关工作,人员配置明显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更加凝聚工作合力,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当前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面临着突出矛盾和问题,可供给资源已经逼近“天花板”、“放管服”提出更高要求、基层执法监管手段有限等等,这些都需要国土部门主动争取上级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一方面,要强化协调联动机制。在推进耕地保护、农村土地整治、国土资源行政审批改革、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积极整合国土、农委、农开、税务、财政、房管等部门的各类资源,集中办事力量,形成部门协同大格局,努力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由“一家管、大家用”向“大家管、大家用”转变。此外,还要将有关内容上升到制度层面,以制度来促进落实,以制度来保证实效。另一方面,要落实共同执法责任。在执法监管上解决由国土部门唱“独角戏”的问题,研究建立共同执法机制,对非法盗采、违法建设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公检法、城建城管等方面要及时介入,切实加大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打击力度、震慑力度。在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方面,可学习参考江西婺源县“三级联动”防控的做法,村级负责一级巡查,镇级负责二级巡查,由国土、规划、城建、城管等部门联合成立“三级联动办”负责三级巡查,进一步提升执法效果。
(二)更加突出节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当前,土地利用的矛盾非常明显,“摊大饼”以及单纯依靠用地指标推动发展的路子越来越窄。因此,要把转型发展推到重要位置,抓住土地粗放利用的薄弱环节,在提高效率上下工夫。着力解决土地闲置问题。建议借鉴山东莒南县的经验做法:建立“国土资源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和“土地市场诚信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土地批供情况,及时向社会公示土地市场诚信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倒逼企业依法依规用地;严格执行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制度、履约保证金制度,并设置专人专岗巡回检查土地使用情况;开展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专项行动,对各园区、各镇闲置低效土地列出清单,分解整改任务,并利用遥感影像监控系统,及时将筛选到的空闲土地核查上报。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推动全市域范围内产业规划、城镇规划、生态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融合。要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配套,形成功能区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相互协调、互补互促的规划控制体系,对于国土和规划部门坐标系不一致的问题,积极上争、推动部门协调,争取早日转换和启用统一的坐标系统,并逐步转换已有的规划成果、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系统,努力实现成果互认、数据同步更新。
(三)更加创新工作思路,用活用好涉土政策
积极拓展发展用地空间。结合“十三五”规划和城区总体规划,坚持内部挖潜,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占用耕地的建设用地项目提供报批保障,努力破解建设用地紧张难题。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全市破产、停产企业土地闲置情况调查摸底,积极组织开展复垦工作,将盘活出的建设用地规模统筹至城镇、园区内使用。突出做好项目用地保障。围绕建设“两园”、打造“两带”、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主动深入园区、乡镇企业,掌握重大项目用地进展情况,协调帮助解决瓶颈问题。针对农业、旅游业企业反映的配套设施用地问题,建议国土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各园区、各镇,研究出台项目配套用地可行性方案,并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规范。堵疏结合推进砖瓦窑治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耗能、高污染的砖瓦窑坚决予以淘汰;同时也要根据我市砖瓦产品市场供需实际情况,合理引导相关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档次,生产国家推广的环保节能新型墙材。
(四)更加主动服务民生,多措并举为民谋福利
规范和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好《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省政府93号令),及早出台与我市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实施细则,切实将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到位。同时,针对“以租代征”、“下征上不征”等不规范用地行为,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切实进行整改,解决历史欠账,并充分考虑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物价上涨等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着力提升不动产登记工作效能。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加快审批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进程,提高审批环节的信息化程度,逐步完善并联审批、一窗式受理等程序,进一步提升审批效能;通过在部分乡镇设立临时受理点等形式,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的房屋测绘服务。进一步落实省政府“3550”改革的部署安排,对“不动产登记5工作日办结”涉及的单位特别是银行,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克服办事流程中的瓶颈。进一步改善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环境,探索实行便民灵活的工作制度,开展不间断服务、预约服务、网上服务等,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满足办事需求。同时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异地搬迁工作,努力完善软硬件设施,优化群众办事环境。针对不动产登记中存在的无结婚证问题,建议国土部门会同民政、公安,研究出台相关措施,对事实婚姻的中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明确户口簿的同等有效性。
(五)更加注重自身建设,提高工作保障水平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高度重视和灵活运用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渠道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通过“一月一镇”巡回宣传活动、微信公众号以及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及时更新发布国土工作动态、国土政策法规,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有效扩大国土资源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定期开展面对面宣传,结合“大走访”、“三下乡”等活动,局机关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下乡推广活动,深入基层宣传政策法规,重点宣传不动产登记、耕地保护、农村“两违”整治、打击非法开采、土地征收等政策,提高社会对国土工作的关注度和知晓率,形成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宣传工作实效。充实队伍力量。根据国土工作实际需求,向人社部门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适当增加用人计划,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和基层国土所编内编外人员配比,努力构建优秀而稳定的人才队伍;配齐基层国土执法用车,保障国土执法的机动性和时效性;在“两园”建设的关键阶段,人员配置要加大向“两园”建设的倾斜力度,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增加人员编制,保障必需的工作经费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