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7:0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XX年一场突出其来的sars疫情、近年来多个地区发生的儿童手足口病、世界各地均有蔓延趋势的艾滋病毒、重大灾害所产生的次生灾害以及目前全球正在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给我们的卫生防疫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反思公共卫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刻不容缓的问题。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疫病对人类的危害,维护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有效建立覆盖全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防疫网络等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及为公共卫生提供管理与服务的各界管理者和服务者都应认真做出的科学思考和决策行动。

面对当前公共卫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多年深入调研、试点的基础上,经过5个多月公开征求意见和修订,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7日,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方案》)。而地处西部地区贵州省南缘中部的**县,一个国家新阶段贫困开发重点县,资源匮乏、财力薄弱、灾害频繁、公共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建设投入、新医改政策重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新政策下,我们应如何抢抓机遇,如何去积极准备和科学应对?使国家的重大决策能够真正落实,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能够实现。在认真研读新政策的同时,本人结合所挂职的天津市大港区实际,对两地的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就新医改下西部地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了一些初浅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一、政策解读

《意见》明确提出: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一是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要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3年各级政府共投入8500亿元深化医改,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

《意见》明确提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推行均等化的过程中,重点解决服务质量的差距问题。要从根本上建立新的统筹城乡的卫生筹资和投入模式,做到城乡卫生均衡发展,保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等服务、获得同等补偿。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是:

(一)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二)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2009年,在全国200个左右的县启动试点,完成宫颈癌检查200万人、乳腺癌检查40万人。

(三)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对全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等疾病的发生率。每年计划为1200万名左右的农村妇女补服叶酸。

(四)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利用3年时间,对目前全国现有和当年新发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2009年计划完成2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每名患者平均补助资金800元。

(五)在贵州、云南等6个省实施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扩大地氟病区的改炉改灶覆盖范围。2009年完成87万户的炉灶改造任务,每户按400元标准予以补助,同时加强已完成改炉改灶病区的后期管理和防治效果评价监测。

(六)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项目。3年规划为710万农户进行无害化厕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2009年计划完成411万户,同时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12万份。

《方案》中明确: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方案》并提出了“四项基本”和“一个试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调研对比

天津大港虽属区,建区历史仅有三十年,其人口与贵州**悬殊不大,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功能等的设置及体制几乎一致,服务面差不多,但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实际现状上却与**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第二篇: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场突出其来的sars疫情、近年来多个地区发生的儿童手足口病、世界各地均有蔓延趋势的艾滋病毒、重大灾害所产生的次生灾害以及目前全球正在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给我们的卫生防疫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反思公共卫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刻不容缓的问题。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疫病对人类的危害,维护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有效建立覆盖全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防疫网络等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及为公共卫生提供管理与服务的各界管理者和服务者都应认真做出的科学思考和决策行动。

面对当前公共卫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多年深入调研、试点的基础上,经过5个多月公开征求意见和修订,4月6日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7日,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1年)》(以下简称《方案》)。而地处西部地区贵州省南缘中部的××县,一个国家新阶段贫困开发重点县,资源匮乏、财力薄弱、灾害频繁、公共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建设投入、新医改政策重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新政策下,我们应如何抢抓机遇,如何去积极准备和科学应对?使国家的重大决策能够真正落实,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能够实现。在认真研读新政策的同时,本人结合所挂职的天津市大港区实际,对两地的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就新医改下西部地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了一些初浅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一、政策解读

《意见》明确提出:从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一是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要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3年各级政府共投入8500亿元深化医改,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

《意见》明确提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推行均等化的过程中,重点解决服务质量的差距问题。要从根本上建立新的统筹城乡的卫生筹资和投入模式,做到城乡卫生均衡发展,保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等服务、获得同等补偿。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是:

(一)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1994年至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二)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在全国200个左右的县启动试点,完成宫颈癌检查200万人、乳腺癌检查40万人。

(三)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对全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等疾病的发生率。每年计划为1200万名左右的农村妇女补服叶酸。

(四)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利用3年时间,对目前全国现有和当年新发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计划完(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成2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每名患者平均补助资金800元。

(五)在贵州、云南等6个省实施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扩大地氟病区的改炉改灶覆盖范围。完成87万户的炉灶改造任务,每户按400元标准予以补助,同时加强已完成改炉改灶病区的后期管理和防治效果评价监测。

(六)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项目。3年规划为710万农户进行无害化厕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计划完成411万户,同时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12万份。

《方案》中明确: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方案》并提出了“四项基本”和“一个试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调研对比

津大港虽属区,建区历史仅有三十年,其人口与贵州××悬殊不大,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功能等的设置及体制几乎一致,服务面差不多,但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实际现状上却与××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一)天津市大港区情况:大港区总入口41万,辖区内现有卫生机构27所,其中二级综合医院4所,一级以下综合医院20所,中医院1所,预防保健机构(妇

幼保健院和防病站)2所。共有病床2015张,每千人拥有床位5.3张,卫生人员共3298人,其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66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2人。区内拥有ct、mri(核磁)、dr(数字摄影)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193台件。年诊疗总人次达150余万,其中门诊人次140万、急诊人次7.9万、住院治疗3.6万人次。另外,还有乡村医生322人,个体医生210人。

区属卫生系统在职职工1585人,其中大港医院651人,社区医院302人,卫生局直属单位防病站60人、卫生监督所62人、中医医院77人、妇幼保健院134人、涉农医疗卫生机构299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84人(研究生9人),大专653人,中专学历383人。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280名,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18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83名、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79名;其中医生661人、药剂92人、护理421人、技师106人。

(二)贵州省××县现状:全县31.8万人口,现有19所乡镇卫生院、1所二级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卫生学校、1个合医管理机构。核定编制为498人,病床总床位数编制314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1.02床,不足大港区的20%。底,全县拥有x光机、cr、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11台。

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478人(大港区41万人口拥有卫生系统在职职工1585人),其中行政人员8人,卫生技术人员423人,其他非卫生技术人员47人,空余编制20人。每千人仅有1.3名卫生技术人员,比大港区少5.9人。县卫生局机关核定编制16人,其中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6人。现缺副局长2名、红十字会秘书长1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1名,爱卫办工作人员1名。

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35人,其中医生173人,护士41人,其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人。底,乡镇卫生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217人,中级技术人员均严重缺乏,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中危房面积占14.45%,且设备简陋、落后,均未配齐三大常规检验设备,且仅有5台x光机、10台b超正常运行。,全县医疗卫生支出3841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6.77%。

调研对比来看,天津大港卫生资源富足,机构设置齐全,卫生人员饱和甚至富余,医资学科结构合理,政府及社会力量投入到位,提供了更多的公共卫生保障方面的地方配套及资金。而贵州××公共卫生现状与天津大港相比整体差距至少10年。

三、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8亿以上,且绝大多数居住于地广人稀的山区丘陵地区,看病远、看病难,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东西部地区公共卫生发展差距大,从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历程和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来看,西部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形势还很严峻。

(一)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历程

1.建立期(1949年-1965年):1951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乡设卫生委员,村设卫生员的要求。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县级卫生机构随之逐步建立,公社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保健站)相继成立,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初步形成。公社卫生院兼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及乡村卫生行政管理的功能,成为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基础。

2.发展期(1965年-1979年):1965年,在毛泽东同志“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全国农村短期速成培训了一大批半农半医的农村卫生人员(“赤脚医生”),成为当时重要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队伍。同时,合作医疗也得到较大发展。保健站、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成为当时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

3.变革期(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项卫生医疗体制改革。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受到很大冲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一度极度薄弱甚至空白。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开始探索以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的一系列方针路线,建立了初期的农村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1985年可谓是医改元年,在这一年我国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1998年开始推行“三项改革”,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就“三改并举”进行部署。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四大基本制度,即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卫生医疗领域的“四大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系”的提出不仅系统总结了以前的研究,还为今后的改革构建了崭新的框架。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医药卫生改革正式启动。

第三篇: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XX年一场突出其来的sars疫情、近年来多个地区发生的儿童手足口病、世界各地均有蔓延趋势的艾滋病毒、重大灾害所产生的次生灾害以及目前全球正在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给我们的卫生防疫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反思公共卫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刻不容缓的问题。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疫病对人类的危害,维护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有效建立覆盖全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防疫网络等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及为公共卫生提供管理与服务的各界管理者和服务者都应认真做出的科学思考和决策行动。

面对当前公共卫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多年深入调研、试点的基础上,经过5个多月公开征求意见和修订,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7日,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方案》)。而地处西部地区贵州省南缘中部的**县,一个国家新阶段贫困开发重点县,资源匮乏、财力薄弱、灾害频繁、公共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建设投入、新医改政策重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新政策下,我们应如何抢抓机遇,如何去积极准备和科学应对?使国家的重大决策能够真正落实,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能够实现。在认真研读新政策的同时,本人结合所挂职的天津市大港区实际,对两地的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就新医改下西部地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了一些初浅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一、政策解读

《意见》明确提出: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一是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要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3年各级政府共投入8500亿元深化医改,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意见》明确提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推行均等化的过程中,重点解决服务质量的差距问题。要从根本上建立新的统筹城乡的卫生筹资和投入模式,做到城乡卫生均衡发展,保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等服务、获得同等补偿。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是:

(二)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2009年,在全国200个左右的县启动试点,完成宫颈癌检查200万人、乳腺癌检查40万人。

(三)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对全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等疾病的发生率。每年计划为1200万名左右的农村妇女补服叶酸。

(四)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利用3年时间,对目前全国现有和当年新发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2009年计划完成2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每名患者平均补助资金800元。

(五)在贵州、云南等6个省实施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扩大地氟病区的改炉改灶覆盖范围。2009年完成87万户的炉灶改造任务,每户按400元标准予以补助,同时加强已完成改炉改灶病区的后期管理和防治效果评价监测。

《方案》中明确: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方案》并提出了“四项基本”和“一个试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调研对比

天津大港虽属区,建区历史仅有三十年,其人口与贵州**悬殊不大,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功能等的设置及体制几乎一致,服务面差不多,但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实际现状上却与**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第四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经受了一场淬炼和考验,也暴露出了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短板经过反思“假如疫情在出现,我们该如何应对”这道大考题,既要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又要汲取教训、弥补不足,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大意义认识,建立健全决策支持机制。为进一步促进全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5月底县卫健委先后赴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部分卫生室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听取各医疗机构的情况汇报,县卫健委基本掌握公共卫生体系的情况。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共卫生体系的基本情况

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52个,其中: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110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所,其他18所。卫生机构床位数1067,卫生机构技术人员806人,医师人数412人,注册护士数394人,全科医生数28人。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申报了4个关于提升防疫能力建设项目。

1.县疾控中心大楼

2.县中医医院感染科大楼

3.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大楼

4.县人民医院提升医疗救助能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医疗卫生队伍“招人难、留人难”,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目前,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在总体数量上不足,而且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况。同时,受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等影响,导致不少学历层次较高、综合能力较好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有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主动辞职。具体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地处农村,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因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不利于其发挥专业特长,上升空间有限,致使一些医学高等院校毕业生宁愿在发达地区打工,也不愿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身份”。

2.基层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亟待加强。全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总体上仍然相对落后。在医疗设备配备方面,一是检验和影像方面配备缺乏,一些疾病的确诊必须到大医院做检查。二是已经配备的中小型医疗设备,在精度上不够。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稀缺,导致其医疗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结果是,在县级医院,排长队挂号的现象随处可见,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而乡镇医疗机构则就医人员偏少,医患不平衡现象明显。

三、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规划

(一)多措并举,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做好“招、引、培、留”工作。

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招聘政策上适当放宽条件,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必要补助;构建卫生人才留住机制,加强医疗机构自身建设,在薪酬待遇、平台搭建、职业成长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医学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机制和政府投入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基层人才定向培养工作,重点为基层提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优化人才供给;加强全科医师能力培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工程项目建设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疫能力提升: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是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的枢纽,是担负农村防病治病和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指令性工作的综合性机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现结合的实际,新建防保站14所,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工作用房6-8间,配齐科室办公设备及冷链设备等,每个乡镇建立独立的防保机构,接受县卫健委管理与指导。承担本辖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参与辖区镇村一体化防保工作管理。

2.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大楼改建项目:建设性质内装修改造及防控相关设备购置,改造检验科,建设地点在已开工的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建综合大楼内,项目总建筑面积约约为600㎡,新建医院信息化及远程会诊系统、全县妇幼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污水处理系统,购置CT、DR、彩超、呼吸机、负压救护车及检验科相关设置等。

3.县智慧医疗能力建设:具体建设项目有:1、大数据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务小屋中医版;2、智慧村医健康扶贫乡村振兴工程大数据体验馆;3、慢病预防筛查中心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务小屋中医版;4、中医慢病预防筛查中心系统集成。

4.县(社区)卫生防疫能力建设:按照每个村卫健室配备5万元健康管理和防保设备。

第五篇: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申论模板:农村公共卫生建设

引题: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九亿在农村。这就是国情。

九亿农民最关心的是什么?健康问题。

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关系到中国70%人口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繁荣。

(一)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卫生工作呈现新的面貌。截至2005年底,全国已有678个县(市、区)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2.4亿多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国农业人口的26.6%,参合率达75%。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队伍建设,启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

2、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卫生应急工作明显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基本建立,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高,有效应对和处置了各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4、农村卫生发展仍然滞后。艾滋病、结核病、肝炎、血吸虫病和地方病患者,大部分在农村。农村公共卫生面临传染病、慢性病和意外伤害并存的局面。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强,基础条件差,人员素质不高。部分中西部农村卫生机构房屋破旧,缺乏基本医疗设备,专业人才匮乏。全国乡镇卫生院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8.5%,无专业学历者高达21.6%。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缺乏经费保障,预防保健工作存在隐患。

5、医药卫生体制机制不适应群众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社区卫生资源不足、人才短缺、服务能力不强。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公益性质淡化。药品市场秩序混乱,价格过高。医疗机构全行业监管缺乏有效机制,条块分割和部门所有阻碍了监管措施的落实。医疗保险体系不健全,半数以上城乡居民仍自费看病。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尚未形成。

原因分析

(一)观念淡薄,欠缺规划,卫生环境不容乐观

1、禽流感防控

概况:我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不少农村地区存在的根深蒂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脆弱的农村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仍然为禽流感以及其他疫情的暴发 1 埋下重重隐患。

存在问题:

村容不整,防病防疫一筹莫展 与禽畜共居,健康隐患若隐若现 体系衰败,卫生服务力不从心 意识淡薄,农民不懂防患于未然 解决对策:

搞好村容整洁

搞好村容整洁,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创造搞好村容整洁的物质基础,要搞好规划,建立村庄整洁的管理和约束机制。

生产方式亟待改变

禽流感感染人就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我们现在农村养禽的实际状况是禽与人接触密切,如果存在人畜共患病的情况,就容易形成交叉感染。应该按照规范化养殖要求做到人和饲养的畜禽分离。

卫生机构功能应强化

针对目前农村卫生面临的困境,必须打破束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真正发挥农村卫生院和乡村医生在基层公共卫生事业主力军的作用。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业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卫生对口支援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帮助提升其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概况: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生活垃圾处理不当问题,造成当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工作的开展。有些地区,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也是疾病和传染病蔓延的原因之一。

解决对策:

环卫部门加强在农村地区的环卫宣传,普及农村居民的环卫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政府投资建设垃圾处理厂,将农村垃圾集中回收,集中处理。

政府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加强监督。真正做到对农村卫生的高度重视。加大对农村科技宣传力度,引导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垃圾排放,维护公共卫生。

3、农村卫生设施建设

概况:目前我国的某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的省份,农民普遍使用露天旱厕,设施简陋陈旧,缺少排污系统。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成为一些疾病(如肠道传染疾病、血吸虫等传染性强、容易集中暴发的疾病)的传播源头。这些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不和谐因素。

解决对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此给以足够的重视,投入并落实专项资金,开展以改厕治污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阻断疾病传播,从而彻底改善农村的卫生和生活条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工程的实施将在群众中进一步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推动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水平较低,看病难。

概况: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医疗水平低,农村医疗缺乏制度保障,医疗条件差,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致使放大农村地区医疗水平落后,农民医疗得不到较好的保障。

解决对策:

建立覆盖全国农村县、乡、村三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证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办的卫生院,支持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卫生室;把工作重心放到乡镇卫生院建设上,按照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搞好房屋设备、人员等方面的配套,能改造的不新建,能共享的不分割,尽可能在医疗器材上多投入,使有限的资金产生更大效益。村卫生室建设要从有条件、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推进

地区政府根据情况给予村医一定的工作补贴,为村医一定交纳养老保险等,提高村医的工作积极性。对村医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的培训考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政府出资聘请高学历专业人才,提高地区医疗水平。

建立卫生站医生责任制,在农村居民就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

坚持农村公共卫生建设集体兴办原则,乡镇政府、村委会无偿提供医疗场所 支持应用研究,推广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传统医药作用。严格规范医疗服务和收费行为,努力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加强农村卫生医疗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医假药、虚假广告等各种非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三)经济相对落后,无法承担高价医疗费用

(四)农村医疗保障还不到位

中国卫生部2007年11月2日代表中国政府承诺,全面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要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公共财政支持、居民参与的筹资机制,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针对贫困人群的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救助制度,改善其基本卫生保健问题。到2010年,实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措施

中国承诺,制定国家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并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加大政府对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的投入,政府新增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卫生事业,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切实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和重大传染病防治 3 经费;

要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范围,抓好规范运行,减少运行成本,方便群众办事。努力探索高效地医疗保障方式,如宁夏平罗县推行的“票式”管理模式(“票式”管理,即将政府埋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票卡的形式分解量化,发放到农村服务对象手中,乡村预防保健人员完成服务后收回票卡,并以此为考核依据向主管部门兑现服务补助金。乡镇卫生院安排专人上门免费服务,持卡人也可以到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接受免费服务。)

与此同时,中国卫生部还代表中国政府发出《北京倡议》:明确初级卫生保健是政府的责任;重视发展农村及偏远地区卫生事业,政府应统筹城乡,推进以公平为导向的卫生政策;构筑健全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优先发展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人力;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推广应用卫生适宜技术;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五)制度尚未完善

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责任,改革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坚持公益性质,扭转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倾向,减轻群众负担。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兴办民营医疗机构,多渠道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鼓励公平、有序竞争。

(二)努力方向

改革发展总体目标。

——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国家行列。

——到2010年在全国普遍建立比较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解决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民看病就医问题。

——到2010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有效降低药品价格。

——到2010年基本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卫生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卫生协调发展,统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协调发展,建设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差距,努力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对策、措施

(一)宏观政策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强化政府责任,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采用适宜医疗技术和基本药物,为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善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广适宜医药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安全、低价、有效的药品,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加强监管,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深化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维护公益性质。改革管理体制,打破医院隶属关系,实行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改革医院运行机制和以药补医机制,规范医院收支管理;改革人事制度、奖励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

(二)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

增加政府卫生投入,落实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级政府经费保障责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改变居民医药费用个人支付比例过高的状况。落实和完善政府补助政策,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调整卫生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

1.切实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经费投入。

2.加大政府对农村卫生的支持力度。政府新增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卫生。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助水平。农村卫生机构的建设要根据当地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数量、规模和布局,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所需的基本条件。

3.加强卫生财务监督管理。

(三)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能力。

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明确职能定位,落实责任,完善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立规范、科学、有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推动应急法制化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中西部地区应急和医疗救治能力。

3.完善卫生监督体系。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明确职责任务,健全运行机制,完善保障措施。严格人员准入,强化人员培训,重点加强医疗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监督,全面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和能力。

(四)转变工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

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完善基本卫生保健、重大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医政管理等法律法规。推动初级卫生保健法、精神卫生法、护士条例、放射损伤防治条例的制定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修订,做好卫生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和培训工作。

(五)加强和改善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开创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

1.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把发展卫生事业,增进人民健康作为关心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卫生事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规划的落实。各级政府应成立有关卫生工作的协调机制,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统筹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价格、经费保障和药品购销等有关工作,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卫生工作。

2.动员社会资源发展医疗服务。保持公立医疗机构适当规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办医疗机构,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在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开展公平竞争,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

3.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关心和爱护广大卫生工作者,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推动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共同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而努力。

(二)微观措施

(一)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开展公共卫生、保健和营养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有益的行为方式。

(二)切实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到2010年,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率达到100%,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覆盖率达到80%以上,报告的完整率和及时率达到90%以上。

加大无脊髓灰质炎、乙脑、狂犬病、麻疹、血吸虫病、蠕虫感染等农村高发疾病的防治力度,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针对重点人群,特别是农村人口,加强宣传教育,推广各项有效干预措施。

(三)大力加强城乡卫生适宜人才培养和卫生队伍建设,开展医学科技研究。

加强卫生人才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培养适合农村需要的卫生技术人员,到2010年,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的资格。继续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推动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试点工作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工作。到2010年,实现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加强应用医学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大力推广适宜技术。

(四)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们就医条件 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重视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的建设,保证医疗设备达到安全标准,规范药品的销售和使用,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规模,禁止公立医疗机构利用集资和擅自贷款等手段盲目扩张,限制医疗机构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到2010年,以县为单位的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0%。

明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确保有人承担疾病监测报告、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任务。

(六)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保障水平

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到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国家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和农民缴费标准,提高保障水平。

(七)通过完善相关法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让社会资金得以发挥其在农村公共卫生建设领域的巨大作用。

鼓励社会力量在乡、村两级兴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巩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范文

尽快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

农村公共卫生涵盖农村医疗、防疫、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当前,农村公共卫生发展普遍滞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因此,如何重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已成为当前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被削弱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公共卫生通过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来实现。以“赤脚医生”为卫生员的卫生制度使农村居民能够便捷地获取初级卫生服务,保障了低收入水平的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同时有效地防范了农村公共卫生风险。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医疗卫生领域也逐步走向市场化—大部分村级卫生所私有化,部分乡镇卫生院被个人承包、出售或出租,农村卫生机构成了盈利组织;乡镇卫生院所获财政补助相对减少,农村医疗人员也不再吃“皇粮”,收入依赖于自己的医疗收费。由此,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受到了极大削弱,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也失去了依赖。

农村的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着较城市更为严峻的形势。相比之下,虽然城市人口也面临着社会公共卫生风险,但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卫生投入一直集中在城市,社会医疗和救助制度建设的重点也在城市,城市人口享受着卫生服务的优先权。而在20世纪90年代末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的农民,却只享受了政府对卫生事业总投入的20%。当前,农村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的问题一是缺乏可动员的资源,主要反映在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层公共卫生设施落后以及农村基层公共卫生队伍素质低下等方面;二是农村面临着急性传染性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同时还面临着地方病、寄生虫病等疾病的威胁;三是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加大了传染性疾病控制的难度;四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破损。

建设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探索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不少地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江苏赣榆县破解农村合作医疗推广难问题的“赣榆模式”,因吸引了78万农民参合,参合率为95%,行政村覆盖率达100%而备受瞩目。目前,该县成功经验已被全国20个省区150多个县市推广。

赣榆县卫生局通过调研发现,受益是农民继续参合的直接动力,只有通过大病大受益、小病小受益、无病也受益的模式,才能增加农民的信任度。

于是,一种名叫“滚动筹资”的合作医疗新型收费模式诞生了。滚动筹资的概念是:农民在报销医药费用时,本着知情自愿的原则,用报销所得的费用向所在镇合管办预先缴纳该户次年参合资金的制度。也就是“先受益,后续保”。

赣榆县第一轮用8个月的时间滚筹农民参合资金830.59万元,占次年参合资金的80.9%。第二轮筹集 2006年参合资金743万元,占次年农民应缴资金的80.1%。第三轮筹资截至2006年8月已筹集2007年参合资金891万元,占次年农民应缴资金的76%。合作医疗实行零起 7 点报销,既保大病又保小病,不仅患大病的农民可以得到补偿,患小病的农民也能受益。为体现合作医疗无病也受益的优点,赣榆县又创造性地提出:只要参加了合作医疗,即使在一年中没有得病的农民,也可享受一次免费体检。2005,免费体检人次达到8.28万。

此外,赣榆县还对注射二类疫苗,甲、乙类传染病,参加妇幼保健的产妇正常住院分娩等进行补偿,有效地提高了人群免疫和健康水平,降低了有关免疫针对疾病和寄生虫病、地方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妇幼保健保偿参保率,降低了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和新生儿畸残率。

“赣榆模式”的成功,被归功于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即镇村融为一体,卫生院院长成为村卫生室的实际法人,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药品统一管理。这样,把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这一对潜在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基层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重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四项工作

综合各地的实践和经验,有专家认为重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农村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必须与农村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协调。这是因为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投入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和布局重新调整。而在此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确保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问题。

农村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应理顺管理体制。目前,许多地区的乡镇卫生院正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与管理体制改革。在此背景下,要确保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就必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

农村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核算体系。这样可以减少政府投入的不确定性,避免政府投入不足或产生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

农村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应与重建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体系相结合。借鉴健康管理的理念,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可以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对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体系的压力。(郑丽/中国经济周刊)

浅谈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中国自古就以农业立国。尽管我国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值呈下降趋势,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依然具有影响全局的地位。目前中国十三亿人口,九亿在农村。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关系到全国70%人口的身心健康这一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快速推进,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医护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农村卫生发展仍然滞后。卫生意识淡薄、多种疾病高发、医疗条件缺乏以及医药卫生体制的不完善带来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为广大农民的心头之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增加政府投入,减轻群众个人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等,是当前卫生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

要解决问题,需先对其形成有一定的了解。导致农村公共卫生发展长期滞后有以下原因:

1、农民的卫生观念比较淡薄,对生活习惯不够重视,加之农村建设欠缺规划,卫生环境不容乐观。由此造成一些传染性强、容易集中爆发的疾病的滋生和蔓延。

2、资金不足,医疗卫生建设水平较低,中西部某些省份的农村还缺乏基本医疗条件,农民看病难。

3、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农民无法承担高价的医疗费用,因而不能及时接受必要的医治。同时,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几率也呈上升趋势。

4、医疗保障还不到位,患病的农民得不到足够的帮助和支持。

5、制度尚不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和专项资金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引 8 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规范途径也没得到确立。

有鉴于此,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政府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采取积极有效的行政作为。

一、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产生及传播。一方面要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开展公共卫生、保健和营养知识的宣传,倡导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切实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广泛开展爱国卫生教育。

二、由政府主导,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民的就医条件。既要支持基础设施的配备,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要大力加强适宜人才的培养和卫生队伍的建设,继续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系列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另外,还应积极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加强应用医学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同时,还要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

三、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为农民就医提供有效到位的保障。这既要求政府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国家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和农民缴费标准,提高保障水平;同时也要求政府通过完善相关法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如鼓励社会力量在乡、村两级兴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等,让社会资金得以发挥其在农村公共卫生建设领域的巨大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人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如今成为百姓关注焦点的当属健康问题。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关系到九亿农民的切身利益。新的发展时期里,在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一步!(钟秀云)

下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市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调研

    一般理解公共卫生体系应包括为所有人服务的卫生设施、卫生系统以及卫生人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通常包含几个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

    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并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件大事之一。因......

    公共卫生知识体系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全

    公共卫生体系由卫生检疫与疾病监督体系、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医疗保险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动员与保障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药品与卫生材料生产与供应体系组成。2003年春,传......

    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参考)

    2篇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参考)篇一按照区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在第一阶段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先后深入到政府相关部门及部分区......

    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提纲一、公共卫生建设概况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公共卫生体系发展滞后,缺乏顶层设计2.重治轻防的思想观念阻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3.财政......

    关于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平罗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

    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委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在第一阶段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先后深入到政府相关部门及部分区、乡镇、街村的医疗和防疫保健单位,通过听取汇报......

    关于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平罗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