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卫生知识体系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全
公共卫生体系由卫生检疫与疾病监督体系、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医疗保险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动员与保障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药品与卫生材料生产与供应体系组成。2003年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爆发和防治,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公共卫生体系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健康概念或生活水平问题,而成为一个关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乃至国家安全的一个战略问题。
一、我市公共卫生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003年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0余个,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5个,专科医院5个,厂(场)医院8个,社会办医和个体诊所108家,乡镇卫生院20所,村卫生所252个,乡镇以上各类卫技人员800人,村卫技人员78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28人,主治医师236人,医师、医士325人,护理师、护士205人。全市医务人员中,本科毕业生44名,专科毕业生160名,中专水平以上占医务人员总数的95%。共有床位1202张。全市每千人中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
近年来,新型传染病频繁出现,传染病在与人类重新争夺地球统治权。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艾滋病以及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如结核、性病、鼠疫、戊型肝炎、庚型肝炎等对人类造成了新的危害,并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艾滋病在我国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根据最新流调结果推算,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居亚洲第二位。性传播比例迅速上升,异性之间和同性之间传播两种途径已经并行,艾滋病已经逼近每一个人。我市近年来传染病发病率虽逐年下降,但形势也不容乐观。截止2004年10月底,我市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600余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055人,涂阳性结核病人608人。结核病已成为青年人死亡的头号杀手,且农村结核病人多,越贫困病人越多,结核病人80%在农村。结核病已成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全市用于卫生事业的绝对费用每年虽有所增加,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比,卫生事业费在全市财政支出中比例越来越少。
2、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县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编制的预防保健人员经济全额保证,对编制内的其它人员经费按不低于工资的60%的标准保证,而我市的财政拨款仅仅占工资的11%左右。
二、加强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个社会的公共卫生体系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公共卫生体系在保护和增进国民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市交通发达、外来人口流动多,相比全区其它县市,在面临类似“非典”这样的传染性疾病时,形势将更加严峻。为此我市应当未雨绸缪,加大全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力度,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卫生强市。
1、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投资力度。“九五”计划以来,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很快,其中有很大一块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基建、交通、通讯等投资回报率高、盈利性强的领域,而对于包括公共卫生在内的科教文卫等非盈利性领域的投资力度明显不足。对此,今后应调整政府投资的方向,应加大对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在内的科教文卫等非盈利性,但同时又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公共物品的投资力度,同时应出台一系列优惠补偿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公共物品。SARS危机虽然催生了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但这种投入仍显不足。例如,在SARS防控期间,我市卫生系统总花费323万元,而市财政仅拨款180万元,剔除红十字会、民政局捐款外,仍有100多万元未回拨,而这100多万元全部由我市卫生系统垫支。又如,国家及省财政加大了对基层疾控部门的基建投入,但这仅解决了基本的办公条件,而仪器设备经费和专业人员培训经费投入仍是空白,建议市财政应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并建立长效机制。
2、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我国公共卫生体制面临一些问题:缺乏应急机制;
将卫生当作一种商品;
有些部门存在“本位主义”,单位之间也有分割。因此,作为“公共产品”的公共卫生体系就难以健全,直接的表现就是每年的卫生经费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虽然略有增加。但相比每年全市财政支出的增幅还是大大落后。今后应逐步增加全市财政支出中的卫生经费的比例,解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财政投资的“缺位”问题。
3、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在我市一些乡村,农民因病致贫的状况尚未根本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给予补助,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的精神,市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卫生工作投资力度,这对于解决我市卫生服务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提高农村卫生工作和农民健康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是由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在区域范围内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组成,这一网络应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社会化网络。
5、媒体应主动投入公共卫生服务领域
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对宣传公共卫生、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卫生部门应是编排公共卫生节目的“主持人”,而媒体则是宣传公共卫生重要性的“主力军”。公共卫生的服务对象是包括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以及处于疾病潜伏期内的全社会人群。公共卫生服务就是公益性服务。所以媒体的参与应是免费的。建议主管宣传的部门要求各媒体定期在黄金时段、显要位置免费安排公益性广告等。
正如吴仪副总理在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时说:“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公共卫生需要加强,但更需要认识的提高。我们希望未来的公共卫生能摆脱这样的困境:公共卫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成功的牺牲品。因为没有任何依据来证实疾病预防或流行被控制后所带来的收益。正常状态下,公共卫生被社会和政府所忽视,认为不会出问题;
但在突发重大灾难后,人们认识到应加强公共卫生;
但疾病带给人们的不安和恐慌从记忆消失后,公共卫生又重新被人们忽视。
第二篇: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场突出其来的sars疫情、近年来多个地区发生的儿童手足口病、世界各地均有蔓延趋势的艾滋病毒、重大灾害所产生的次生灾害以及目前全球正在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给我们的卫生防疫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反思公共卫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刻不容缓的问题。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疫病对人类的危害,维护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有效建立覆盖全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防疫网络等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及为公共卫生提供管理与服务的各界管理者和服务者都应认真做出的科学思考和决策行动。
面对当前公共卫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多年深入调研、试点的基础上,经过5个多月公开征求意见和修订,4月6日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7日,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1年)》(以下简称《方案》)。而地处西部地区贵州省南缘中部的××县,一个国家新阶段贫困开发重点县,资源匮乏、财力薄弱、灾害频繁、公共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建设投入、新医改政策重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新政策下,我们应如何抢抓机遇,如何去积极准备和科学应对?使国家的重大决策能够真正落实,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能够实现。在认真研读新政策的同时,本人结合所挂职的天津市大港区实际,对两地的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就新医改下西部地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了一些初浅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一、政策解读
《意见》明确提出:从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一是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要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3年各级政府共投入8500亿元深化医改,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
《意见》明确提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推行均等化的过程中,重点解决服务质量的差距问题。要从根本上建立新的统筹城乡的卫生筹资和投入模式,做到城乡卫生均衡发展,保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等服务、获得同等补偿。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是:
(一)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1994年至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二)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在全国200个左右的县启动试点,完成宫颈癌检查200万人、乳腺癌检查40万人。
(三)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对全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等疾病的发生率。每年计划为1200万名左右的农村妇女补服叶酸。
(四)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利用3年时间,对目前全国现有和当年新发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计划完(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成2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每名患者平均补助资金800元。
(五)在贵州、云南等6个省实施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扩大地氟病区的改炉改灶覆盖范围。完成87万户的炉灶改造任务,每户按400元标准予以补助,同时加强已完成改炉改灶病区的后期管理和防治效果评价监测。
(六)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项目。3年规划为710万农户进行无害化厕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计划完成411万户,同时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12万份。
《方案》中明确: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方案》并提出了“四项基本”和“一个试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调研对比
天
津大港虽属区,建区历史仅有三十年,其人口与贵州××悬殊不大,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功能等的设置及体制几乎一致,服务面差不多,但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实际现状上却与××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一)天津市大港区情况:大港区总入口41万,辖区内现有卫生机构27所,其中二级综合医院4所,一级以下综合医院20所,中医院1所,预防保健机构(妇
幼保健院和防病站)2所。共有病床2015张,每千人拥有床位5.3张,卫生人员共3298人,其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66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2人。区内拥有ct、mri(核磁)、dr(数字摄影)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193台件。年诊疗总人次达150余万,其中门诊人次140万、急诊人次7.9万、住院治疗3.6万人次。另外,还有乡村医生322人,个体医生210人。
区属卫生系统在职职工1585人,其中大港医院651人,社区医院302人,卫生局直属单位防病站60人、卫生监督所62人、中医医院77人、妇幼保健院134人、涉农医疗卫生机构299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84人(研究生9人),大专653人,中专学历383人。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280名,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18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83名、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779名;其中医生661人、药剂92人、护理421人、技师106人。
(二)贵州省××县现状:全县31.8万人口,现有19所乡镇卫生院、1所二级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卫生学校、1个合医管理机构。核定编制为498人,病床总床位数编制314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1.02床,不足大港区的20%。底,全县拥有x光机、cr、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11台。
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478人(大港区41万人口拥有卫生系统在职职工1585人),其中行政人员8人,卫生技术人员423人,其他非卫生技术人员47人,空余编制20人。每千人仅有1.3名卫生技术人员,比大港区少5.9人。县卫生局机关核定编制16人,其中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6人。现缺副局长2名、红十字会秘书长1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1名,爱卫办工作人员1名。
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35人,其中医生173人,护士41人,其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人。底,乡镇卫生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217人,中级技术人员均严重缺乏,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中危房面积占14.45%,且设备简陋、落后,均未配齐三大常规检验设备,且仅有5台x光机、10台b超正常运行。,全县医疗卫生支出3841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6.77%。
调研对比来看,天津大港卫生资源富足,机构设置齐全,卫生人员饱和甚至富余,医资学科结构合理,政府及社会力量投入到位,提供了更多的公共卫生保障方面的地方配套及资金。而贵州××公共卫生现状与天津大港相比整体差距至少10年。
三、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8亿以上,且绝大多数居住于地广人稀的山区丘陵地区,看病远、看病难,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东西部地区公共卫生发展差距大,从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历程和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来看,西部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形势还很严峻。
(一)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历程
1.建立期(1949年-1965年):1951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乡设卫生委员,村设卫生员的要求。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县级卫生机构随之逐步建立,公社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保健站)相继成立,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初步形成。公社卫生院兼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技术指导及乡村卫生行政管理的功能,成为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基础。
2.发展期(1965年-1979年):1965年,在毛泽东同志“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全国农村短期速成培训了一大批半农半医的农村卫生人员(“赤脚医生”),成为当时重要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队伍。同时,合作医疗也得到较大发展。保健站、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成为当时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
3.变革期(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项卫生医疗体制改革。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受到很大冲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一度极度薄弱甚至空白。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开始探索以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的一系列方针路线,建立了初期的农村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1985年可谓是医改元年,在这一年我国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1998年开始推行“三项改革”,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就“三改并举”进行部署。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四大基本制度,即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卫生医疗领域的“四大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系”的提出不仅系统总结了以前的研究,还为今后的改革构建了崭新的框架。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医药卫生改革正式启动。
第三篇: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XX年一场突出其来的sars疫情、近年来多个地区发生的儿童手足口病、世界各地均有蔓延趋势的艾滋病毒、重大灾害所产生的次生灾害以及目前全球正在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给我们的卫生防疫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反思公共卫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刻不容缓的问题。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疫病对人类的危害,维护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有效建立覆盖全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防疫网络等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及为公共卫生提供管理与服务的各界管理者和服务者都应认真做出的科学思考和决策行动。
面对当前公共卫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多年深入调研、试点的基础上,经过5个多月公开征求意见和修订,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7日,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方案》)。而地处西部地区贵州省南缘中部的**县,一个国家新阶段贫困开发重点县,资源匮乏、财力薄弱、灾害频繁、公共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建设投入、新医改政策重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新政策下,我们应如何抢抓机遇,如何去积极准备和科学应对?使国家的重大决策能够真正落实,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能够实现。在认真研读新政策的同时,本人结合所挂职的天津市大港区实际,对两地的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就新医改下西部地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了一些初浅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一、政策解读
《意见》明确提出: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一是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要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3年各级政府共投入8500亿元深化医改,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
《意见》明确提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推行均等化的过程中,重点解决服务质量的差距问题。要从根本上建立新的统筹城乡的卫生筹资和投入模式,做到城乡卫生均衡发展,保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等服务、获得同等补偿。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是:
(一)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二)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2009年,在全国200个左右的县启动试点,完成宫颈癌检查200万人、乳腺癌检查40万人。
(三)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对全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等疾病的发生率。每年计划为1200万名左右的农村妇女补服叶酸。
(四)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利用3年时间,对目前全国现有和当年新发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2009年计划完成2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每名患者平均补助资金800元。
(五)在贵州、云南等6个省实施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扩大地氟病区的改炉改灶覆盖范围。2009年完成87万户的炉灶改造任务,每户按400元标准予以补助,同时加强已完成改炉改灶病区的后期管理和防治效果评价监测。
(六)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项目。3年规划为710万农户进行无害化厕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2009年计划完成411万户,同时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12万份。
《方案》中明确: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方案》并提出了“四项基本”和“一个试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调研对比
天津大港虽属区,建区历史仅有三十年,其人口与贵州**悬殊不大,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功能等的设置及体制几乎一致,服务面差不多,但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实际现状上却与**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第四篇: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XX年一场突出其来的sars疫情、近年来多个地区发生的儿童手足口病、世界各地均有蔓延趋势的艾滋病毒、重大灾害所产生的次生灾害以及目前全球正在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给我们的卫生防疫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反思公共卫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刻不容缓的问题。应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各种疫病对人类的危害,维护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有效建立覆盖全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防疫网络等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及为公共卫生提供管理与服务的各界管理者和服务者都应认真做出的科学思考和决策行动。
面对当前公共卫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多年深入调研、试点的基础上,经过5个多月公开征求意见和修订,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7日,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方案》)。而地处西部地区贵州省南缘中部的**县,一个国家新阶段贫困开发重点县,资源匮乏、财力薄弱、灾害频繁、公共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建设投入、新医改政策重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新政策下,我们应如何抢抓机遇,如何去积极准备和科学应对?使国家的重大决策能够真正落实,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能够实现。在认真研读新政策的同时,本人结合所挂职的天津市大港区实际,对两地的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就新医改下西部地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了一些初浅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一、政策解读
《意见》明确提出: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一是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要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后3年各级政府共投入8500亿元深化医改,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意见》明确提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推行均等化的过程中,重点解决服务质量的差距问题。要从根本上建立新的统筹城乡的卫生筹资和投入模式,做到城乡卫生均衡发展,保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等服务、获得同等补偿。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是:
(二)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2009年,在全国200个左右的县启动试点,完成宫颈癌检查200万人、乳腺癌检查40万人。
(三)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对全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等疾病的发生率。每年计划为1200万名左右的农村妇女补服叶酸。
(四)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利用3年时间,对目前全国现有和当年新发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2009年计划完成2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每名患者平均补助资金800元。
(五)在贵州、云南等6个省实施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扩大地氟病区的改炉改灶覆盖范围。2009年完成87万户的炉灶改造任务,每户按400元标准予以补助,同时加强已完成改炉改灶病区的后期管理和防治效果评价监测。
《方案》中明确: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方案》并提出了“四项基本”和“一个试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调研对比
天津大港虽属区,建区历史仅有三十年,其人口与贵州**悬殊不大,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功能等的设置及体制几乎一致,服务面差不多,但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实际现状上却与**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第五篇: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促进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均等化,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载体,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十一五”期间,特别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按照保基层、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我国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水平化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效果明显。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省、地方、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共同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目前,100%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8%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87%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各级疾控机构对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监测能力和应对爆发疫情、中毒以及生物生化恐怖等突
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提升。艾滋病防治体系逐步完善,加强了血吸虫病专业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防治水平。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网络基本形成,广泛开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初步建立了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建立;饿精神专科学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及对基层技术指导的机制。
二是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地三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决策指挥系统,组建了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委员会和四大类27支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建立了卫生应急组织协调、决策评估、信息报告、监测预警等工作机制,制定了流感、鼠疫、自然灾害、核与辐射事故等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网络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目前,我国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率100%。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率98%,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网络报告率87%。
三是卫生监督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基本建立了合适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我国现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近1900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行业标准3100余项。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国
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构建了以31个省级和312个县级监测点为基础的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基本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市、县(区),并延伸至农村地区的卫生监督网络通信构架。职业病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市级职业病诊断机构覆盖率到83%,加强了国家引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建设,在31个省(区、市)及兵团建立城市饮用水水质监测点近两万个,保障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强化。
四是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截止2010年,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25个,2005-2010年,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由18.8万人增长至24.5万人,妇产科和儿科职业医师由22.4万人增长至36万人。2011年,投入43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配置基本设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均有赚兼职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基本妇幼保健服务功能逐步加强。加强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培训,推进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可以说,随着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体系不传断加强,我国传染病疫情总体稳定,慢性病防治不断加强,城
乡居民享受到了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国家健康指标继续改善。
参考文献
〔1〕 管仲军,黄恒学.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与原因分析
〔J〕.中国行政管理,2010,25(6):56-60.〔2〕 高峻璞.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及其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
公共卫生,2006,22(7):815
〔3〕 王延中.我国公共卫生制度的问题和出路〔J〕.中国卫生
经济,2004,23(11):35-39
〔4〕 吕筠,李立明.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基本职能及其内涵
〔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8):1022-1024
〔5〕 陈蓓蓓.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差距与均等化探析
〔J〕.西安社会科学,2009,27(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