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的力量第七集
《公司的力量第七集》观后感
《公司的力量》是一部讨论公司制度起源与发展的大型纪录片。上个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观看了前几集,感触很大。这一次,我又观看了第七集“各领风骚”,同样有上次感觉,宏大而不失思想深度,让我感触良多。
《公司的力量》是立足于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潮流,通过对公司的起源发展和创新改变,结合具体国家,具体公司代表的叙述,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上探讨了公司这一组织形式在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以宏大的篇幅,震撼的视觉效果向我们展示了公司在几百年来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最终通过分析综合,探讨我国公司发展的未来之路。
第七集,纪录片以日本的民族企业崛起与发展,向我们展现了公司的国家和社会影响,在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企业,民族与公司,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
诚如《公司的力量》第一集的篇首所言:“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在逝去的历史洪流中,日本人一直扮演的是一个聪慧的学习者形象,古时学华,近代学欧美,他的发展,与其不断地学习是分不开的。过去的日本的学习是成功的,他的成功,他的过去,我们有目共睹。那么,看到了那么成功的过去,我们是否可以看见那么成功的未来呢?公司的到来是不是能够改变这个古老的国家?近代的公司诞生于欧美,当它以一种不可遏制的状态来到这个东方的小国家之后,深受东方传统文化影响的这个国家,该如何接受?
东方文化遭遇外来公司文化,这其中的冲突与融合是在所难免的,经历了筛选与变革,我们发现,历经文化融合洗礼的日本,于制度外,文化内,创造了一种世界为之瞩目的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能够最大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凝聚起人们的工作热情,激励他们为了公司而奋斗,造就了东西方各领风骚中的东方神话在以公司为代表西方文化的渗透中,第一个成功的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当做融合体来促进国家发展的是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他的思想,见诸与他的著作《论语与算盘》,在他的眼里,只有融合了四种东西,才算是完成了在本土的外来式发展,代表武士道精神的武士刀、代表西洋文化的绅士帽、意指商业活动的算盘、修习伦理道德的《论语》。,这四者的结合,才算找到了日本传统的儒教思想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结合点。”沼泽荣一从东方的儒学传统中为经商找到了高尚的动机:经商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社会,这不仅同理想人格没有矛盾,而且还是实现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径,正所谓公益即私利,私利能生公益。这一解释赋予了商业活动新的意义,进而改变了日本社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改变,并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上的改变,更是一场国家的变革,它所赋予的意义在于,人们可以通过经商这一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于国家的热爱,为国家的未来奋斗,这种思想上的转变,调节了经济与政治的矛盾,巧妙的利用民族心理打出了民族牌,使得西方的公司文化完美的继承在这一片陌生的土地上,获得了不同于西方土地的发展。1916年《论语与算盘》一书出版,每本只卖一日元,人人争相阅读,作为日本企业界的圣经。时间证明了一切,日本社会的重视,民众的参与,国家的支持,公司文化在日本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公司成为日本经济腾飞的主要支柱。
公司的力量,借助文化的东风,因利势导,使得日本独领风骚。同样的,在西方独领风骚的国家是美国,他不同于日本,这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他一直把握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脉搏,探索科技发展的真谛,在现代化的公司发展战略过程中,他一直领先世界。在新世纪里,技术不是仅仅可以拉开经济发展差距的唯一决定条件,两个中途退学的年轻人早就了这一传奇,?他们创造了新的公司神话,白手起家建立了两个帝国——微软与苹果,他们成为了新时代的领袖,带领美国重新登上经济发展的巅峰。全新的公司,全新的理念,这是美国公司发展的武器。正如解说词中所言:“影《微软英雄》)在这部20世纪末的影片中,几个年经人被塑造成英雄,虽然这两个中途弃学的家伙似乎够不上传统意义上的典范,但是谁在乎呢?他们创造了新的公司神话!白手起家建立了两个帝国,微软与苹果成为新时代的领袖。美国也凭借新一代公司之力,重新走上顶峰!
”
正如解说词中所说:“史蒂夫.乔布斯和.盖茨,他们和他们的公司都带着美国文化的深深烙印。自由、独立、鲜明的个性,还有无止境的创新追求”。这种文化的价值,并不仅仅代表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更多的是,这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文化引导的社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将他们的价值追求融合在了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大洪流当中,而微软和苹果,这是美国文化的代表。他们的胜利,让我们看见了美国文化的成功,同时,这也是美国公司的成功,一种之于文化的魅力的成功。但我们细细品来,也可咀嚼出,日本和美国两种公司文化的差异。美国人的文化价值观是追求利益、机会,他们想到的更多的是创新,不同于前人,美国人的字典里充满了自由活力和创造力,能够使个人得到发展,个人的成功带领集体的成功,这是美国的牛仔文化。而反观日本,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集体意识非常强,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的是集体,也就是大家意识,国家,社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分不开的,这与涩泽荣一以来的那种经济与国家挂钩的引导是息息相关的,这也就是日本和美国最大的差异,日本的文化背景,在面对文化渗透与文化交融时的选择,就决定了这种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作用于两国的企业文化,导致公司发展的差异化,虽然两国都是属于公司经济独领风骚的,但细观本质,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不同的。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得出了,公司的发展与其背景文化是分不开的,但最重要的,并不是找出这种不同,而是在自己选择的那条路上走得更远,也就是,无论公司身处何种文化环境,惟有更好地调动起自身文化中能激发潜能的优势,让他最大限度的激发企业精神,最终获得不同于他人的发展。
当我们再次咀嚼松下幸之助开篇时的那句话:“从前我们是以一个日本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如今要以一个世界人的眼光作出判断。作为一个经济的世界人,必须利用本民族文化的优长才能从事世界性的经济活动”。我们才发现,这位日本的经营之神的睿智早在人们能想象之前。影片逐渐推至末尾,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企业文化的内涵,那即是对国家的忠诚和必要时候的自我牺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的继承,这种精神的特点就是绝对的服从,服从上级,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但就是这种看似有些崇高化的思想,这种思想,当它融入现代企业中的时候,这种精神被充分的愚弄到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之中,人们的心理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当我更加卖力的工作的时候,我就是为我们的公司谋求利益,也是为自
己谋求福利。所以那时的员工喜欢以公司的名字为自己命名,称自己为松下人,丰田人等等。正如影片所说的“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逐渐建立了这样的观念,公司不是股东的,也不是经营者的,而是公司职员的”,这就是日本文化的主人公意识,人们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可以与社会,与公司挂钩,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这种参与感是无可替代的,只有拥有了这种情感,公司的经营者才不会担心后院起火,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发展。日本的企业文化既留下已有的东西,同时引进新的东西,在新旧交替的时候,他们的选择并不是要一门弃一门,在保留与舍弃的是非判断之间,日本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正是那一种新旧碰撞带来的螺旋式上升才能带来既不伤筋动骨,又跨越发展的双赢局面。影片末尾点题:“历史再一次表明,惟有更具原创力的文化基因,才能长久地支撑起经济奇迹”,这无疑是对美国和日本,尤其是日本的一种肯定,这种肯定,是基于公司发展层面上的。公司的发展,在一点程度上是文化基因作用的结果,文化的原创性,决定了发展的创新性,只有拥有别人不曾拥有的地方,那会有独特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结果,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将日本称为领了风骚,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第二篇:强军第七集
《强军》 第七集 铁律
这是罗霄山脉深处的一块巨石,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雷打石。相传,因遭受雷击,雷打石从山顶滚落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1927年10月24日清晨,站在这块大石头上毛泽东向奔赴井冈山的队伍宣布了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这就是人民军队三大纪律的起源,山里的百姓,由此认识了一支与旧军队截然不同的武装。
90年过去,从雷打石旁匆匆出发的那支队伍已经迈上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崭新征程,历经沧桑,雷打石巍然屹立,穿越时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一铁的规律成为支撑这支队伍不断走向胜利的基石。
炮声轰鸣,弹道裂空,天上猎鹰盘旋,地面铁甲狂飈,激烈的利空协同火力打击一浪高过一浪,硝烟散去,一台台新型战车整齐列阵。习近平登上809号两栖突击车,这样一组镜头成了习近平第一次亲临演兵场的经典画面。
2012年12月10日上午,习近平视察当时的第42集团军,此时的剧团军,已是多兵种高度合成的部队,而正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的人民军队无疑是一台运行更佳复杂的机器,军队加速转型,呼唤治军方式的转变,习近平鲜明提出,实现强军梦想,要做到三个牢记。
一支军队能不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高级阶段,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能不能沿着法治化轨道稳步发展,习近平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上升到强军之基的高度,反应了军队建设的普遍规律和中国共产党建军治军的一贯要求。
厉行法治,严肃军纪,是固网进来治军带兵的铁律,也是建设强大军队的基本规律。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路走来,今天的人民军队所处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历史性变迁,国家由大向强,军队变革重塑,使命任务拓展,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才能为强军事业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法治保障,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2014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明确要求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问题写入全会决定,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
两个月后京西宾馆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面对出戏回忆的高级领导干部,习近平宣布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当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纳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这是党中央把治党、治国、治军一体推入的战略运筹。习近平说整个国家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军队法治建设不抓紧,到时候就跟不上趟。
2015年2月21日农历大年初三,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步系统规范,全面不是法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它鲜明贯穿了习近平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战略思想的精髓,整体勾画了军队法治建设的蓝图,决定一个突出的亮点是,明确提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知道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法的强制力捍卫军魂不动摇。坚持战斗力标准,把战斗力生成规律用法规固化下来,坚持官兵主体地位,使全军上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与从严统一,严之有据,严之有度,坚持法治建设与思想政治相结合,将法治建立在官兵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决定提出2020年前初步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当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2020年前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这两个相同的时间节点意味着不仅军队要加速走向法治化,而且军队的改革也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所谓“五多”,就是会议多,文电多,工作组多,检查评比多,各类活动多,2014年,一个地处西部边疆的基层连队居然在一个月内收到了上级50多份通知,连长、指导员在27天里参加了26次各种会议,“五多”问题引起了习近平的高度关注,2014年10月31日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五多”问题的危害,他说,部队反应“五多”问题仍然突出,文山很高,会海很深,老“五多”没解决,新“五多”又出来了,对座谈汇报,先行试点,经验交流,讲课演示,考试背题等,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五多”问题,危害在基层,根子在上层,实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崇,深层原因是人治思维在作怪,习近平要求全军上下向“五多”开刀,从军委总部做起,采取硬性措施坚决把“五多”问题压下来。
习近平指出,深入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要求我们的治军方式发生一场深刻变革,努力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本根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与深化改革相同步,从军委机关到战区和军兵种机关加快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知道开展工作。
骄阳,贴着中原腹地的演兵场燃烧,跨越-2015B阶段的实兵对抗进入白热化状态,担负主攻的红方营长付华国带领他的坦克营几度冲进蓝军阵地前沿,最终却功亏一篑。
标准化建设滞后带来的之辉协同不畅,不仅给营长付华国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遗憾,也吧中国军队建设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高的短板凸显出来,标准化、规范化实质上就是法治化的问题,只有以法的形式确立起军队建设,运行的一系列标准,才能形成基于统一标准的体系作战能力,就像一台构造精密的机器,每个零部件严格按标准规格来生产,相互之间才能紧密咬合,既能有效自转,更能协调公转。
战争,就像一部活剧,从来就不缺少跌宕起伏的剧情,战争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对战争准备的精准规范要求就越严格。2014年,当时的第39集团军进行战备建设规范化试点,探索统一陆军各兵种作战协同,后装保障,战备器材标准,这样一次探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部队应急出动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一。习近平深刻指出,要对军队各方面进行严格规范,建立一整套符合现代化军事发展规律体现我军特色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人民军队正在进行战略转型,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是转型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阵痛,贯彻习近平重要指示就是要求治军方式跟上转型发展步伐,实现升级换代,这种升级换代,不是简单的调整改变,它意味着军事法治体系与正在深化改革的人民军队一道,同步进行升级改造。
2016年11月,中央军委颁布《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暂行规定》,这是我军首次对军事训练实战化做出刚性规范,它标志着改革强军新体制下的多军兵种联合训练有了强约束,硬章程。新年伊始,担负联合演习任务的陆、海、空和火箭军部队已经严格按照这一规定,展开基础性训练。
海风怒啸,巨浪滔天,2月17日,由导弹驱逐舰、长沙舰、海口舰和综合补给舰骆马湖舰组成的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穿越卡里马塔海峡驶入印度洋,舰机协同,联合防空,编队突出,精确打击,从三亚起航的日日夜夜,浓浓的硝烟气息伴随着远海航行的每一步,几乎每一个昼夜舰艇编队都在经历实战化考验。
法纪,治军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伴随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军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面展开,一大批改革急需,备战急用的新规新令,雨
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以中国特色军事法规制度体系的再造重塑为标准,人民军队不如全新的法治时间,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的权威性也在于实施。如果说,深化改革正在使军队进一步实现了有良法可依,那么只有当没想法规都被严格遵守,法的威严才会充分彰显,强军行军的动车才能行稳致远。
严才能正纲纪,严才能肃军威,严才能出战斗力,2015年的最后一天,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听说一位集团军军长与两名老部下喝酒,导致一人死亡,有关人员收到了严肃查处,请问如何评论,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指出,这是一起发生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件,依纪依规对有关人员作出处理,体现了从严治军,从严治官的鲜明态度,这样一则新闻,让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看到了我军厉行法治、严肃军纪的坚定决心。
2016年元旦刚过,巴渝大地寒尽春生,习近平新的一年第一次离京视察部队,来到了当时的第13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前身是当年挺近中原的刘邓大军主力之一,伴随着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从中原大地一路转战到大西南,素以治军严明,作战勇猛著称,就是在这次视察中,习近平要求全军深化对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重大意义的认识,定了规矩就要执行,让铁规生威,铁纪发力。2017年1月中央军委办公厅通报28起违反军事训练规定的消息,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人民日报》评论称,这意味着我军下定决心通过严格的训练执纪监督,推动实战化军事训练再上新台阶。
军令如山,军法如刀,违纪必纠,执法从严,早在这些训练问题通报之前,军队的违纪问题的通报处理已经步入常态,制度龙之越编越密,执法执纪越来越严,当铁规禁令在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发力生威,意味着阻碍依法治军最为顽固的堡垒,正在被一一功克。
历史的天空总有相似的星光交相辉映,1929年初冬,刚刚撤离战场的红四军来到新泉进行整训,晚宴的新泉和环绕着这座闽西小镇,看到战士们在河畔西区一路风尘,毛泽东把在井冈山时期制定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又加上了两项注意,洗澡避女人,不掏俘虏腰包,新泉整训一周之后,古田会议决定编制红军法规,毛泽东领导人民军队铺下了第一段法治化轨道。85年后,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军与全面依法治国同步迈上历史新征程,从新的起点起航,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正在一步步植根官兵心中,它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是治军方式由权力主导,向规则主导转变。
冬日的福州透着几分寒意,东部战区陆军机关军事训练考核场上,确实一派火热场景,武器操作,之辉技能,仰卧起坐,长跑,五六十岁的将军与二三十岁的年轻军官一样按训练大纲规定,一项不落参加考核,第二天,所有参考人员的成绩出现在了机关事务公开栏上。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管用而有效的法规从来就不是铭刻在大理石和铜表上,而是镌刻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2014年12月习近平视察愿南京军区时,讲到了这样一段经历,他说我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后来倡导提出建设法治浙江,去年以来,浙江省军区又开展了法治军营建设活动,要继续开展法治军营建设活动,坚持不懈,推而广之,确保取得更大成效。法治军营建设,从浙江省军区部队推广到了全军,法治教育训练纳入了部队教育训练体系,培育法治精神成为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正在变成官兵的自觉行动,当法治的阳光照进军营的每一个角落,官兵身边的变化平静而又深刻!
巨变无声,当法治成为一种坚定信仰,一种思维方式,成为一种工作习惯,一种文化自觉,人民军队的转型也正渐入佳境,在它的前方,是潮平两岸阔的新境界。
第三篇:公司的力量
《公司的力量》解说词完整版(1-10集)
(2010-09-27 23:40:53)
• 《公司的力量》第一集《公司公司》高清视频+解说词
• 《公司的力量》第二集《市场无限》高清视频+解说词
• 《公司的力量》第三集《猎富时代》高清视频+解说词
• 《公司的力量》第四集《进步之痛》高清视频+解说词
• 《公司的力量》第五集《危机时刻》高清视频+解说词
• 《公司的力量》第六集《谁执权杖》高清视频+解说词
• 《公司的力量》第七集《各领风骚》高清视频+解说词
• 《公司的力量》第八集《创新先锋》高清视频+解说词
• 《公司的力量》第九集《本土雄心》高清视频+解说词
• 《公司的力量》第十集《地球无疆》高清视频+解说词
精彩语录
第一集
公司!公司!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公司改写了人与人相处的秩序、国与国竞争的规则。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种种成就,纷纷写下公司之名。
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它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引领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
采访罗伯特•蒙代尔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我认为,从历史上看,企业家至少和政治领袖同样重要。那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让美国变得强大,如今也正在让中国变得强大,他们是和政治领袖一样重要的人物。
公司到底是什么?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公司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一切问题从来都没有唯一和不变的答案。
我们出生之前,公司早已落地生根,我们离开之后,它还将长存于世。它是我们的过去,也是未来。
我们无法错过这个比我们的生命更加古老和年轻的命题。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我们想要再次回望来时路。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第二集
市场无限
斯密认为:“每一个人为改善他的状况而自然地作出的努力,当其具有施展的自由和安全时,就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原则”,他进而指出,不需要借助其他,这种个人的努力就能给社会带来财富和繁荣。
钱乘旦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当工业革命创造了相当的一批小工厂主,小企业主,把这群人推到了工业革命的最前沿的时候,这些人就痛感国家垄断政策,某些大的商业集团,商业公司,对经济的垄断的活动,是挡在了他们所试图走的那个路上,那么这些人就要求结绑,就是松绑。
保罗•肯尼迪
耶鲁大学教授
我们可以继续通过保护主义、对外征服以及独家的垄断地位,来赚取大量金钱,但是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了钱,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
第三集
猎富时代
1776年,美国独立前夜。
一本不到20页的小册子开始流传。小册子名为《常识》,作者托马斯•潘恩用朴素的文字,激励人们反抗暴政和奴役。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常识》一书对民众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
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选用《常识》中的一段话,作为发刊词。此后百余年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杂志扉页上的这段话,却从来没有改变。它被称为“企业家誓言”: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君子不言利”。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这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准则,在其他很多国家,这也是令人赞扬的社会品德。
但富兰克林却告诉大家,挣钱不是贪婪,也不为谋生,而是使命,是精神,是最大限度地使人生绚丽多彩,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好途径。
“时间就是金钱,信用就是金钱”,直到今天,富兰克林的格言仍然闪亮在尘世间。对于跃跃欲试的人们来说,还有什么比思想解放更能释放他们的能量呢!
加斯•塞隆纳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
如果从这样一些方面来考虑,企业家是对公司未来心怀憧憬并能付诸实践的人,企业家的目标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资源重新组合起来。这就是企业家的定义。
张维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在市场经济当中,面临着不确定性,这时候需要有人高瞻远瞩,看清未来,具有这样一种素质的人就是企业家。
张维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如果个人没有自由,法律、文化不鼓励人们冒险,不鼓励人们创新,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企业家。
正如古代雅典人说的那样:承认贫穷并不是可耻之事,不努力去克服贫穷才是堕落。
自由竞争,把全社会最有奋斗热情的人筛选了出来。这些曾经饱受贫寒、生活在特权之外的人获得了自由之后,他们迸发的创造力让世人敬仰。
“和比自己强的人合作,而不是和他们战斗。”这是卡内基一生信奉的“常识”。他还特意撰写了一句话,让人刻在自己的墓碑上:“这里躺着的人,善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
合作是理性的成果。
一个通过自我奋斗获得成功的普通人,没有权利阻止其他的普通人获得成功;一个通过社会赋予的自由而登上舞台的公司,没有权利控制其他公司的自由。
无论是谁,如果成了自由的扼杀者,最终受伤害的,也将包括他自己。
路易斯•高隆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基本上美国强调的是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收入和财富可以不一样多,但是机会必须要平等。
一个没有企业家的国家是贫弱的,一个不能诞生伟大企业家的时代是缺乏创造力的。当企业家的慈善成为一种反哺社会的集体行为时,便事实上地形成了对贪婪的社会平衡。
第四集
进步之痛
公司曾经获得了那个时代最大胆的胜利。人们对公司的狂热曾经就像一次集体朝圣。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使得世界在19世纪一百年中所发生的改变远远超过此前的三千年。然而,正因为如此,世界也不得不同时面对与进步伴生的矛盾、冲突甚至灾难。
马克思则尖锐地指出了资本的贪婪本性:“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
第五集
危机时刻
莲娜•阿赫塔尔
美国金融博物馆档案主管
金融是这样一种机制,需要钱的人可以从想投资的有钱人那里得到钱,不错,银行是这个机制的一部份,股票市场也是。华尔街基本上是一个引擎。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耶鲁大学社会学教授
所有的公司都是为了赚钱。这可能就是公司的原罪,人们做生意就是为了尽可能为自己赚取最大的利润。
凯恩斯的理论被称为经济学的一次“革命”,有人称其影响就像是哥白尼对于天文学、爱因斯坦对于物理学。因为,它改变了此前一百多年中只由市场之手调节经济运行的理念,从此,政府对于经济生活的必要作用被重新估量。
“无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经济危机是市场重新洗牌的过程。每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公司,都会在危机中寻找商机。
第六集
谁执权杖
战后的世界,迎来了一个大公司竞争的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就是效率,管理就是利润。管理是公司创造并自我消费的产品,也是每一个成功组织的必修学问。
究竟谁说了算?决策又如何执行?权力的分配、制衡和传承,对每一个渴望长大、向往永生的公司来说,都是必须跨越的制度门槛。
只有时刻活在生死线上、站在悬崖边上的公司,才会拥有自我更新的主动意识,才会以非盈利组织所不具备的内在冲动,开辟出崭新的管理模式。
正如斯隆所说:“在独裁者的领导下,一个机构是不能发展成为一个成功的组织的。如果独裁者知道所有问题的所有答案,那么独裁制度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但没有独裁者能做到这一点,将来也没有人能做到。”
宁向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以职业经理人出现为标志的。在过去由所有者掌控公司,其实公司的生命和所有者的生命实际上是捆绑在一块的,这样就不利于最优秀的人,最优秀的能力进入公司,而职业经理人进入到公司的管理岗位上边,和所有权实现了分离,这两权分离,就意味着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生命它可以延续下去,它可以从一个最优秀的人手里发扬光大。
职业经理人真正走上大公司的管理舞台。企业的命运从此超越了血缘和运气。
美国学者钱德勒认为:当一个企业中层和高层皆为领取薪水的经理人员所控制的时候,便可适当地称为现代企业。
公司完成自身现代化的这场革命,逐渐影响到世界各国。
罗格•马维蒂
康兰公司首席执行官
下一代人不一定能够和上一代人一样聪明,一个人可能是成功的创业者,但他的继承人,儿子或女儿,却不一定具有同样的天赋。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家族代代都有才人出。公司可以传给子孙,经营公司的秉赋却不一定能遗传。
要想实现“公司无限大”和“公司万年长”这两个梦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显然是更为理性的选择。一个开创了公司的人,能为它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许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离开。
1956年,当职业经理人斯隆先生带着荣耀退休时,通用汽车公司选出了新总裁。斯隆坦然承认:“雀屏中选的不是我想要的人。但是,这个人选我无法反对。”
他坚信那句老话:“别让现任者指定继承人,否则你得到的将只是二等复制品。”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说: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20世纪中期,作为公司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公共学问。
当所有权日渐分散在大小股东手里,习惯了搭便车的股东们关心的是股票价格而不是公司经营;经营权都交到了经理人手里,却没有能够真正制衡经理人的力量,权力和责任的失衡,供养了一批现代帝王。
但是,在重新寻找责任人的时候,可以挑选、可以评判、可以撤换管理者的现代公司制度,依然是迄今为止最可依赖的纠错、校正系统的提供者。
路易斯•高隆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从2007年到现在的大衰退期间,出现了很多对经理人的批判,但取而代之的还是职业经理人。我们不会退回到从前,因为这已经是更好的了。我们需要的是,更好的职业经理人和风险管理者。在任何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中,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企业是这样,政府也是这样。
要想基业常青,制度比人更靠得住。但世界上从来没有尽善尽美或一劳永逸的制度安排,每一种选择都有成本和时效。对任何组织而言,当旧的权力平衡被打破、信任被渐渐折损,唯一的办法是求取新的平衡,建立新的信任。
第七集
各领风骚
面对强大的美国公司,松下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他对属下说:从前是以一个日本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如今要以一个世界人的眼光做出判断。作为一个经济的世界人,必须利用本民族文化的优长,才能从事世界性的经济活动。
人们发现:公司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调动人、激励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率和利润的新来源。
只有那些善于汲取先进文化、并创造出自己独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改变了日本人的时间观念。“迟到”一词,随之出现在近代日语中。
自明治维新以来,主导开放改革的日本精英阶层就意识到,思想解放是国家进步的根本。
堀真清
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只有公民每个人都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人,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立国和使个人独立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尽管有很多方式能够帮助立国,但福泽强调必须重视经济。
日本《公司法》出台的1890年,国会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宪法》强调了天皇的绝对权力,但也赋予了民众一定程度的经济自由,规定:“日本臣民,其所有权不受侵害。”
橘川武郎
一桥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从根本上来说,欧美注重个人主义,股东是一个一个的个人,经营者也只是考虑自己,考虑个人的升迁。而日本人认为,只要公司壮大了自己也会变强。把个人的命运和公司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在一起来,这是最大的不同。我想亚洲其他国家大概也是一样的。
1946年颁布的日本《和平宪法》中,天皇只作为国家象征保留,特权和身份制被彻底废除,平等原则被明确写入,同时写入《宪法》的还有:“财产权不得侵犯”。
丰田汽车的生产线上,有一根特别的拉绳,被称为“安东”绳。任何一名员工只要发现异常,就可以拉动绳索,停止生产,以防止次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拉动安东绳的责任和权利,让工人不再只是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不再是可以任意替换的一个标准化零件。
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情感、被重视的人。
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沿一总结说:日本企业的成功,远不只是公司歌曲和终身雇佣制度,而是在组织中重新发现了人。
归根到底,公司并不是豪华建筑、财政利润、战略分析和五年规划。而要想调动人的因素,文化的力量无形胜有形。
但文化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只有善于学习和开放的文化,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堀真清
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既留下已有的东西,同时引进新的东西。简而言之,就是日本文化的混杂性。日本人很擅长引进新鲜事物,所以能够在自由运用新事物的同时,也不会丢弃已有的东西,而是保留它们原有的形式。新事物和旧事物,在这种并不冲突的状态下演化至今。
艾拉•杰克逊
克莱蒙特大学德鲁克管理学院院长
日本公司首先关注人,他们认为管理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数量为本”,或者“以利润为本”。他们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创新力,他们倾听顾客的声音,不断考量自己的价值,是否有利于股东,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公司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利润增长点。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公司从文化中收获的利益,成为全世界的榜样。企业文化的内涵被迅速而充分地延展。
人们纷纷向各自的文明中去寻找,用美好的价值重组公司,用高贵的精神锻造公司,用超越利益的公共品质包装公司。这一切所取得的成就,是仅仅依靠硬性管理无法到达的高度。
约瑟夫•奈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
每个公司都必须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文化,这些因素吸引着员工努力工作,吸引着消费者忠于品牌。事实上,公司必须注重软实力,注重公司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汇聚到公司所需的资源,销售他们的产品。
斯图尔特•布鲁明
康奈尔大学历史系教授
有一种普遍价值,在美国被大部分人接受,这种文化价值观是,强烈追求利益、机会和创新。
安德烈亚斯•雷默尔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管理学教授
美国的管理文化与日本截然不同。美国有更加自由、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的管理文化,能够使个人得到发展,更注重个体而不是集体。
无论身处何种文化环境,惟有更好地调动起自身文化中激发个人潜能的优势,更好地解读人与组织的关系,才有可能赢得竞争。
作为上个世纪最成功的学习者和追赶者,日本完成了文化的嫁接、融合、新生,日本公司也从公司文化的自觉践行者变成输出者,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它似乎还从未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
一个国家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每一个国民,决定了它在人类进步历程中的位置和高度,而这一点,将深深地镌刻进本国公司的文化中,成为其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历史再一次表明,惟有更具原创力的文化基因,才能长久地支撑起经济奇迹。
第八集
创新先锋
事实上,自从智力和资本走到一起,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呈现出几何级数。自从有了公司,人类很多的新知识、新发明、新创意,都有了明确的创造者和拥有者。
据统计,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被经济学家认为改变了人类生活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都是由公司完成的。
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三分之二的研究开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2006财年,美国政府的研发预算为1320亿美元,而美国公司的研发预算则达到了2000亿美元。
300多年前,英国思想家培根说道:“知识就是力量”。而让知识真正成为力量、让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并不是知识或者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场进行创新的公司组织。因为,在创新活动的诸多要素中,制度大于技术。
自由,是科学研究中最需要被尊重的品质,也是创新者不可或缺的环境。给思想自由的天空,才可能站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万尼瓦尔•布什在1945年发表的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被认为是美国国家科技政策的经典之作。报告要求国家制定政策支持科学事业,同时又强调了在科学研究中保障自由探索精神的必要。
保罗•欧德宁
英特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基本上,硅谷里的公司都只关注未来的发展。没有人会回头看旧的技术或模式。你的下一个产品才是重点,而非上一个。关键是重新发现自我,发掘新的市场、不断地成长。
公司随生随散、分化变形在硅谷逐渐变成惯例,人们通常认为“工作是为了活着”,而硅谷人认为:“活着是为了工作”。在这里,创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失败被视为一种值得彰显的资历,因为那表明你曾经尝试过奋斗。
史蒂夫•布兰克
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教授
在这里,失败并不丢人,反而是荣耀的徽章,你经历的失败越多,人们认为你的经验越丰富。
加斯•塞隆纳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
这就是硅谷的魅力之一,因为即使你的企业失败了,只要你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对得起你的员工和投资者,你就可以起来,拍去灰尘,开始一次新的尝试。
凭借一个新技术、新想法,就能获得投资开创事业,这在硅谷已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有人评价道:正是风险投资,让硅谷“创造了这个星球上有史以来最大量的合法财富。”
史蒂夫•布兰克
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教授
风险投资者的介入,不是因为他们好心,而是因为他们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贪婪的资本家。事实上,正是创新和贪婪的这种交叉,才使得硅谷迅猛发展。
加斯•塞隆纳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
硅谷是一个奇迹,当我们谈论硅谷模式的时候,其实我们真正谈论的是创办新企业的平等制度。
汉斯—皮特•米勒
德国洪堡大学社会学教授
公司往往带着他们的远见和计划闯入一片已经稳定的领域,并且会彻底颠覆这片领域,很多原有的公司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破产。这些新的公司成为市场领导者,这就是毁灭性的创造。但这也是典型的市场经济活力。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要鼓励创新,我想诺斯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什么样的一种制度是最能够刺激、鼓励人们的创新呢,就是他创新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取得的回报,这之间越一致,差距越小,越能够鼓励人们创新。
第九集
本土雄心
专制制度下,商人的利益脆弱得就像一件瓷器,随时会被粉碎。中国历朝历代的商业活动不可谓不繁荣,但众多经营有方、富可敌国的商帮,终未能转变为现代意义的公司。因为,在至高无上的君权之下,自由、平等的契约精神和法律保护下的产权制度都是奢谈。
1910年冬天,旅居日本的梁启超冷眼静观时局,写下了《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一文,指出了当时中国公司存在的四大弊病。梁启超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法治环境。他说:“股份有限公司必在强有力之法治国之下乃能生存,中国则不知法治为何物也。”
第十集
地球无疆
全球公司或许仍将代表公司最好的那一面:提高生产力,并因此而改善各地区、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但它也时时表现出公司最令人忧心的一面:超越了国家的巨型组织更容易远离道德和约束。
哪里成本低,哪里有需求,公司就千方百计去哪里。这是一个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的简单的逻辑。正是这个简单的逻辑,一点点改变了世界的样貌。
大前研一
日本创业者商学院校长
我最先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这个词是我创造的。20年前我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完全没有预料到,竟然会有这么多国际化的大公司出现。
皮埃尔•道克斯
法国里昂第二大学教授
一个封闭的国家注定是失败的,将会被创造力所打败,创造力产生竞争,使人们总是想竞争、想做得更好。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反思。一个过分受到国家保护的经济,是不能得到持续发展的。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公司,历史性的机遇都稍纵即逝,它只属于那些引领潮流的开创者。
约翰•奈斯比特
未来学家
全球竞争对消费者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来自全世界的生产者都在竞争,看看谁能把产品卖给像你和我这样的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变得更好,价格变得更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就是消费者。
这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要在竞技场上长久保持领先者的席位,惟有创新。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技术。
今天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活动的大舞台,大家都可以登台,扮演着某个角色,台词甚至剧目并不雷同,但没有人能演独角戏。
没有人能够断言,处于矛盾、机会、合作、分歧种种复杂境地中的公司,最终将会走向哪里。但我们知道,历史不会回头。
没有人能够预测,在财富、权力、科技、文化等等的合力作用下,公司还有多少可以被激发的潜能。我们只知道,未来总在想象之外。
第四篇:公司的力量——公司!公司!
“公司!公司!观后感 所谓“公司”,从意义上来说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因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在中国,“公司”这个词是算是土生土长的词汇,它最早出自于孔子的《大同》《列词传》中:“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庄子说:“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其含义与现代公司大致相同,即公司是聚多人之财、共同运作之意。
《公司的力量》是我国第一部深刻探讨公司制度的电视纪录片。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的内涵和实质,加深对公司改革发展的认识,增强公司做强做大做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对公司的健康和谐发展无疑是最具重要意义的。《公司的力量》第一节“公司!公司”中提到,当下公司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公司左右着世界经济运行的今天,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从历史上看,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推动创造发明,产生新的社会文化,且公司还能改变社会秩序,影响社会制度建设。但同时,在利弊均衡方面,公司也放大了人类的贪欲,带来了权利失衡和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作为《公司的力量》的开篇,“公司!公司!”给我们呈现了从古罗马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城邦和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到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用一个个穿越历史和现实的公司故事,提出来一些列可供探讨的问题。公司,发展至今已有两个多世纪,是功,是过,是否有改变过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我们拭目以待。犹记得,2007年至2009年期间发生了环球金融危机,这次世界性的世界金融危机引发了次贷危机、信用危机。诸多大型跨国企业宣布破产,著名的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华盛顿互助银行、世界通信公司、通用汽车等。随着这些大集团公司的破产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证明了公司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我们如何贴近实际去发展好协会,把握现实机遇,联系实际,做大做强需要深入思考。
第五篇:公司的力量
《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这是一部十集的纪录片,虽然没有看完,但是也感触很深,学到了很多东西。公司并非自然存在,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曲曲折折,它就如一把双刃剑,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利益,但也由于它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血的教训。不管如何,当今的公司已经根植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随处可见,如呼吸般那样自然。
在公司出现的初期,公司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增加了就业,给社会创造了财富,也让人们尝到了公司所带来的蜜果;但是在这个时期,人类本性的贪婪,过分的逐利,无尽的欲望却被公司释放的淋漓尽致。当然,公司发展的初期并没有规范的法律来约束,而它也紧紧地与国家权力和利益挂钩,各种特许公司的成立,为经济社会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名叫约翰·劳的家伙,他本性中注定了他是一个赌徒,也注定了他最终的悲惨。赌桌上的会面让他被赏识,确实,在那个时候,他是一个了不起的金融家,但是他自认为很伟大的帮助法国政府偿还债务的办法却正是他犯的最愚蠢的错误,他把公司当成了一种国家工具,通过向市场发行股票,同时又允许人们用法国的国债来购买股票,这样在短时间内,也就是最初的三年内,确实让法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他依靠特权无限制地发行货币,保证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疯狂而愚蠢的人们把股份有限公司看成了一棵棵摇钱树,不断购买股票,导致股价飙升,致使产生了股市的大泡沫。英国后来的效仿也使本国陷入了股市泡沫,《泡沫法案》出台后股市泡沫破灭了,很多人因此倾家荡产,流离失所。之后的100多年间,人们便对股份有限公司谈虎色变了。这种靠强制力敛财的特许公司本来就不应该属于经济社会,公司的发展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只有在市场经济中它才能拥有生命力。
后来的英国工业革命打破了这长久的沉寂,出现了很多规模很小的公司,他们大多数都是以合伙制形式存在的,合伙人对公司债务负全责,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与此同时,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批判了国家力量追逐货币财富的重商主义,倡导通过平等契约发展自由贸易。这个时期生产性的公司也更多地取代了传统商业贸易公司,公司在经过了几百年的历练之后浴火重生了。它的再次出现已有相关的法律规范了,英国的《公司法》作为代表成为后来很多国家公司法的蓝本,提出了无限责任的条款。
在之后的进步发展之中,公司经历过光辉的繁荣,也饱尝了进步的痛苦,有过各领风骚的辉煌,也体会过竞争的残酷。在滚滚的时间长河中,它随着时间一直向前走着。公司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的制约,经济社会的进步需要公司之间的契约维护有序的市场机制,也让人们变得更加理性。同时我也理解了学习《经济法》的必要性,它既是对公司的约束,也是每个公司自我保护的一道屏障,更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