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毛泽东公文写作特点的几点思考
学习毛泽东公文写作特点的几点思考
我国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在论及文章写作时谈到:“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意思是,写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一项大事业,永不衰朽的兴盛之事。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非常重视文章写作,在他参加和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生涯中,根据实际需要,撰写了一千多篇文章。经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选编,仅收入《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的就有238篇,文章篇目数量之多,内容涉及范围之广,在古今中外的诸多领袖人物中是少见的,堪称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写作大师和语言巨匠。
在毛泽东浩如烟海的文章中,行政公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的238篇文章中,有行政公文80篇,占三分之一还多,写作时间最早的1927年3月撰写的《湖南运动考察报告》,也是文字最长的一篇公丈,计有20725个字;文字最短的是1947年10月10日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仅231个字。这些公文都是一般的行政公文,其他的机关常用公文,诸如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演讲、报告、结论,以及撰写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还不包括在内。所写的行政公文的种类涉及到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三大系列的11个文种。其中,报告2篇、信函16篇、指示38篇、通知6篇、决议3篇、训令1篇、布告2篇、决定5篇、通报2篇、批示一篇、命令3篇。其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这些公文,都是毛泽东亲自起草撰写,并经中共中央或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集体讨论通过的。它既是党政军领导机关和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又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个人所特有的写作风格。
以理统篇材料翔实
所谓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处理公共事务、进行公务往来所使用的应用性文体。公文具有明显的指导性。应用性、政策性。所以,在公文写作中要避免就事论事,从现象到现象,只见事不见人,或只见人下见思想的弊病。
注意增强战斗力、感染力和号召力。毛泽东起草的公文就有这种显著的特征,它在阐述事物的过程中,总是倾注于鲜明的理论指导,把叙事与明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既了解如何办理某些具体事项,又明确为什么要这么办,达到心明眼亮,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增强了公文的战斗性和感染性。例如,《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文,其主要内容是阐明当时的国际形势、军事形势、蒋管区的人民运动、美蒋的反对政策,以及我党为迎接革命高潮而应该采取的军事行动。土改政策、生产安排等,并列举了一系列的具体材料。毛泽东在列述这些材料过程中,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自始至终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去统帅这些材料。文章一开始就写道:“目前各方面情况显示,中国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即是全国范目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到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阶段。现在是它的前夜。”这一论述概括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带有明显的理性认识。通过这一论述,就把各项工作的具体安排提高到顺乎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范畴,预示只要按照这些安排去做,必然能取得胜利,并且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大大激发了人们的信心。同时,为了引导全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在文章的结尾段落,又进一步论述字能够克服困难的必然性。这种理论的阐发就极大地鼓舞了全党的斗志,给人们指出了一条必胜的光辉前途。
在以理统篇方面,毛泽东撰写的公文中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表现手法:
(一)在陈述具体事物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本质,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例如。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人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文章一开始,便举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日的种种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揭示了”上述种种行为”的本质,提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反好除霸斗争的理解,激励人们自觉地投入战斗。
(二)在一定理论观点的指导下,陈述某些具体事物。例如,《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一文,一开始就从理论上阐明了镇压反革命是一场群众性的大规模的阶级斗争。然后,才列举了我们党对实行群众路线的各种具体要求,这种表现手法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三)归纳概括,提出原则性意见。毛泽东公文中,有些篇章并没有谈及大具体的事例,而是针对某项工作提出二些原则性的意见。这些意见讲得贴切实际,通俗易懂,很富有哲理性和说服性。例如,《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一文,通篇都是讲述抗美援朝的道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四)在文章的字旦行间体现出一定的理论指导,使读者领悟到某种道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公文,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全篇仅两段200余字。但从第一段话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军从长期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已经“实行多年”,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不断壮大革命队伍,取得斗争的胜利,人们读了这段活,可以领会到”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深刻道理,这也正是毛泽东同志起草这篇公文的指导思想。
分列陈述突出要点
所谓分列陈述,是指公文在筒章结构上。从始至终,只用几个顺序号排列成若干段落,省却前言和后语。这种写作方式,在毛泽东公文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共有31篇,占他所写公文总数的38%。这种写作方式,在中国公文历史上是极少见的,可以说,分别陈述是毛泽东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他的一种创造。分析这一写作特点,其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层次清楚。读者一接触公文,便从顺序号上就能了解到该公文谈了几个问题。无须经过阅读才能理出什么头绪。这样,就节省了阅读分析的时间,提高了公文效率。例如,在《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中,从始至终用
(一)、(二)、(三)为序号写了三个段落,全篇仅1350字。第(一)段写当前世界形势,其中分析了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战争性质以及对战争的态度,仅用270字。第(二)段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针和我们的对策,仅用600余字。第(三)段写抗日统一战线中存在的危险及我们要做的几项工作,仅用500字,这篇决定从标题上看就感到内容含量很广泛,头绪繁多,但文章中仅用三个序号就把方方面面的问题交待得一清二楚,为读者节省了阅读分析的时间。
二是篇章干练。这种结构方式,使文章显得支干明确,异常精粹。我国清代的大文豪、诗人郑板桥在谈论文章写作时,形象他说过:”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意思是,文章写得必须精粹,不能写得枝叶繁杂,文理不清,要象秋天落叶的树木那样,让人看得清晰明白,要象二月的鲜花敢于标新立异,清心悦目。毛泽东同志采用分条陈述的写作方式,就是标新立异的杰出创造。例如在《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中,全篇用
(一)(二)、(三)
(四)为序号写了四个段落。一是阐述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我党击败后,蒋介石采用的暂时的轻微的缓和策略;二是揭露国民党仍固守大地主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本质;三是号召全党“不要松懈”,一如既往对国民党的政治军事压迫继续坚持抗议运动i四是要求全党提高警惕,继续打退国民党对我抗日根据地的封锁。这四段文字不枝不蔓,井然有序,使
文章篇章显得紧凑干练,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是要点突出。毛泽东同志在分析任何一种事物时,总是善于从繁乱的现象中提炼出若干个问题或要点,然后再对这些问题逐条进行剖析,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达到让人信眼的目的,这充分表现了毛泽东同志惊人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例如,《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一文,全篇只标号写了三个问题。一是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原因;二是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策略;三是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危险和应采取的对策,仅此三点,就把目前复杂的形势和任务讲得槽清楚楚。这三点也是目前形势和任务中的主要问题。
全局着眼局部落笔
任何一篇公文,在整体内容上只能表述一件事情,或者围绕某一件事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述。这就是所说的一文一事。或一事多角度。在一篇公文中,不能同时说几件互不相千的事情。例如,向上缀写“请,示”.一篇请示里只能写一件事,不能同时写两个以上的几件事。这是公文写作的井同要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毛泽东起草的公文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在一篇公文中,如何写好这一件事,或者围绕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不同的作者就有许多不同的写法。
毛泽东公文的写作特点是,他把某一件事情放在与该事相关的整体范围中去处理。站在全局的角度去陈述某一具体事件,简而言之,就是从全局着眼,在局部落笔。、例如。《征询对待富农策略的意见》这篇通知要求南方和西北地区在土改中,要做到”只动地主。不动富农”,这是毛泽东提出的一个具体政策。为了使南方和西北地区的领导同志能够理解这一做法,毛泽东便从全国的形势进行分析,讲述执行这一政策的必要性。通过这些分析,就使人们深刻理解到执行“只动地主,不动富农”这十政策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这一政策关系到全国城乡形势的稳定问题,必须严肃对待,又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从题目到内容,都是讲湖南农民运动的情况,但是,他在讲述过程中,是站在全国农民运动的全局去分析湖南农运情况。在这种全局观念的指导下,把湖南农民运动的具体表现写得绘声绘色,维妙维肖。
这种写作特点有什么好处呢?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一)有利于读者认识和理解公文中某一具体事件的重大意义,提高处理好这一事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人们读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后,不仅对湖南农民运动有了具体了解,而且认识到这是全国农民运动的一个缩影,感受到全国农民运动汹涌澎湃洪流的巨大冲击,从而坚定支持、参加和推动全国农民运动的信心。否则,就要被历史的大浪所淘汰。
(二)有利于作者在公文中全面分析某一具体事件,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增强公文的说服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着,而是与其相关的事物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并且任何一种局部事物都是处于某一全局之中。因此,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才能全面真切地看清某一具体事物。否则,只能看到局部的一点。毛泽东在公文写作中善于站在某一整体利益上,去分析某一具体事件。例如,毛泽东为中原、华东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起草的《敦促杜拿明等投降书)中,他站在全国战场的高度,从杜拿明的友军被歼灭、所处地理环境狭小、伤兵和家属都不想打仗、口面八方都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军人力强大,以及我军对杜聿明投降后的宽大政策等6个不同角度,阐明了杜幸明等”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指出只有投降才是唯一的生路。这篇公文高屋建瓶,对杜聿明等的处境分析得淋漓尽致,因此,从政治上对杜幸明的部队起到了巨大的瓦解作用,致使其不少官
兵主动到我军阵地投降。
开门见山主旨明确
开头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写好文章来说十分重要。开头开得好,就能领起全文,引人入胜,它就象唱歌时定的调子一样,关系着文章结构的全局。文章的开头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公式,一万个人写文章。就有一万个开头的样子。但是从总体上讲,文章的开头一般是开门见山,主旨明确,这是对包括公文在内的一切文章写作的共同要求。古今中外,凡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公文,大都能这样做。毛泽东起草的公文,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我们知道,公文都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要而撰制的,是为现实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实际工作服务的。因此,要求公文写作要快,审核签发公文要快,阅读公文要快,贯彻执行公文也要快,现实生活中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很快,如果用以指导现实工恨的公文写作太慢,就往往会耽误时机,所以,公文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针对公文的这一特点,为了节省公文的写作、审批、阅读和贯彻执行的时间,毛泽东在公文写作中特别强调,文章要开门见山,主旨明确。他特别反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把这种文章称为“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他要求人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他既是这么要求的,自己在写文章中也是这么做的。分析他的公文,在这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手法:
1.直陈其事,开宗明义。毛泽东的公文中,有许多篇章在第一句或者第一段就说明文章的意图,干净利索地切入主题,使读者阅文见义,得其要领。例如《< 共产党人> 发刊词》开头写“中央很早就计划出版一个党内的刊物,现在算是实现了。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刊物是必要的。在当前的时机中,这种必要性更加明显。”这样简短几句话就高度概括了创办该刊物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而引起人们对刊物的重视。
2.提出问题,理出思路,逐一阐释。在社会生活中,从事任何一项事业,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进行社会工作解决存在问题的客观规律。作为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的公文,在写作思路上亦可采取此种方式。毛泽东公文的开头,有许多篇章是首先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然后再依次加以阐释,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或途径。例如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开头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后再分别加以说明。这种开头发人深省,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又如《论持久战》在开头部分提出一系列问题:“战争的过程究竟会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怎样进行持久战?许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然后针对提出来的这一系列问题,再逐一阐释,读后使人耳目一新,疑惑顿消。
3.交待总体旨意,分别加以说明。毛泽东在许多篇公文的开头部分,首先交待本文的基本内容,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个总体印象,然后再将基本内容展开,分别加以说明。这种从全局到局部的结构方式,给人以完整、和谐、匀称的感觉,便于读者从宏观到微观全面领会文章内容。例如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开头写”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然后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必要性、学习方法、态度和制度等。
第二篇:公文写作的特点
公文写作的特点
公文写作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实用性很强的写作活动,是国家机构、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件。它的的主要特点是:
1.由法定作者制发。公文的法定作者,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国家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以下统称为机关),公文必须以这些机关的名义或其法定代表人的名义制发。发文机关必须依照法定权限和职能制发公文,不能越权行文、违法违章行文。
2.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执行效用指信息对有关方面行为的强制性影响。公文直接形成于内容所针对的现实公务活动中,对受文者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行为将产生为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不同程度的强制性影响,如在规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和机构、人员范围内,强制执行内容,强制阅读、办理,强制复文等。
3.具有规范的体式。为了维护公文的权威性、准确性与有效性,方便公文的写作与处理,国家有关机构以法规、标准等形式,对公文的文体、结构、格式进行了统一规范,公文制发者必须认真遵循这些规范。
4.履行法定程序。为保证公文的有效性,国家有关机构规定了各类公文的生成程序,必须履行这些程序,公文才能产生法定效用。
在政府行政机关和企业公文活动中,公文必须要求依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和要求执行。我们主要讲企业公文的运用和特点:
企业公文特别讲究标准性、针对性、适宜性。企业公文格式就是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和要求进行公文活动的。企业公文写作的主要特点是:
1.标准性。企业公文要求标准化,依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实施,标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9704-199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12月27日发布,2000年1月1日实施到现在。
2.针对性。公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所以企业公文特别要注重针对性,主题明确,事由突出。
3.适宜性。结合时代特点和企业自身需要,符合公文对象而进行公文活动及写作。讲究言简意赅、事由精炼、主题明确、观点突出,请示事项一定要明确。
公文是能够逾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效传递公务活动所需信息的重要工具。这一功能主要表现在用于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指令,加强集中领导,维护政令,统一步伐;是下级机关请示、报告工作,反映情况,自下而上沟通纵向联系的基本手段。通过公文,使下情上达,为领导机关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有利于对发生的问题予以及时处理;是发布行政法规与规章的重要工具,做到有规可循,从而规范化;公文是沟通机关之间横向联系的纽带。它比其他信息沟通形式具有更强的精确性、权威性与凭证性。通过公文,机关之间能够相互交流信息、商洽事务,在工作中取得协调与配合。公文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理论性等等。
第三篇:如何学习公文写作
如何学习公文写作
如何学习公文写作,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说。从广义的角度说,它涉及到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素质、理论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等;从狭义的角度说,则是就写作谈写作,重点指提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前者是一个大话题,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研究,本文不拟讨论;后者则相对集中而单纯,本文主要从这个角度谈八种具体方法,目的是帮助初涉写作的人尽快入门。
一、循序渐进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公文写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倘若想一锨掘出口深井,一锤打成把镰刀,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绝不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策略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慢慢积累,逐步实现由不会写到会写的转变。一是可以先从通知、公告、大事记等相对来说内容单
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文体学起,逐步向工作意见、工作规划、工作汇报等相对复杂的文体拓展。在这方面,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幻想一鸣惊人。二是可以先从办法、规定、条例等相对来说规范性较强、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学起,逐步向领导讲话、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等非规范化、模式化的文体拓展。因为前者便于借鉴成例,有较多可以省劲的地方,不像后者那样综合性较强,难以把握。三是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这样可以发挥自己知识和业务方面的优势,避免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要是一开始就涉足陌生的领域,即使搜肠刮肚,也会无话可说,不仅于学习无益,反而可能会动摇学习写作的信心。
二、照猫画虎
所谓照猫画虎,就是套写和模仿。小学生学写毛笔字,一般从临摹字帖开始,初学公文写作的人,也可以找范文来套写和模仿,在模仿中体会奥妙,摸索门道。模仿多了,就会逐步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规律,就可以扔掉拐棍,自己行走了。套写和模仿主要适用于三种情况:一是适用于相对简单和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如起草一个会议通知,往往就可以找一个原有的通知来套写,因为它只要把会议时间、地点、期限、内容和参加人员、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一般没有更多、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内容。二是适用于相同的文体。三是适用于相同或相近内容的文稿。套用和模仿,通常情况下主要着眼于文章的体例和结构,有时也套用文中的一些观点、素材和语言。但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初学者的入门之道或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写作。
三、熟中取巧
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熟能生巧”。这是千百年来的经验之谈,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就公文写作而言,由生而熟、由熟而巧的媒介和桥梁就是多写多练。写作的规律,只有在多写多练中才能不断加深认识;写作的能力,只有在多写多练中才能逐步提高。不通过多写多练的长期积累,写作理论懂得再多也无济于事,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但是,多写多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问题,必须把数量和质量、效益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每写一篇都要有相应的收获和长进。为此,要注意四点:一要有计划地练,不要盲目地练。对先练什么文体、后练什么文体,什么时候练什么文体,要有安排、有路数,不能随心所欲。二要集中地练,不要分散地练。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在一定时期相对集中地练习一两种文体,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突破,然后再转入新的文体,这比同时交叉、分散地练习多种文体效果会好一些。三要思考着练,不要无所用心地练。每篇文章,从立意到结构,从选材到语言,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力求最佳,不能胡乱挥洒,潦草从事。四要有目标地练,不要单纯地为练而练。比如,信息类、经验类、调研类的材料,可以把目标定在供内部刊物选用或向新闻媒体投稿上,这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和动力。文稿一旦被选用,会进一步激发学习写作的热情。这比漫无目的的练习,效果往往会好得多。
四、改中求精
学习公文写作,修改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文章来完美地反映客观事物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谁也不可能做到一稿写下来就什么毛病都没有了。有毛病就得修改,改一次不行,还要改多次。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才能出成品、出上品、出精品。正所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吕叔湘学文杂感》),“不经过改,写的能力不会提高”(谢觉哉《不惑集"写文章的关》)。学习公文写作,必须具有“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的耐性、毅力和行动。
修改,改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构成一篇文章的所有要素都在修改的范围之内。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斟酌主题,看是否正确、深刻和突出;二是研究结构,看前后是否衔接,整体是否协调,层次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分明,照应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三是检查素材,看是否真实、典型、新鲜、生动,是否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主题;四是推敲文字,看每个段落、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点是否得当。一旦发现毛病,无论大小,都要严肃对待,认真修改。修改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静思默改法。就是初稿写成后,自己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让整个文稿从头至尾、从大到小在头脑中过过“电影”,细细品味,从中发现毛病。二是边读边改法。就是对写成的文稿,从头至尾读上一遍甚至几遍,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修
改。这对发现不妥当的词、不通顺的句子极其有效。三是冷却修改法。就是把写成的文稿先放一放,自己则先读一些有关的文章,翻一些相关的资料,开阔一下思路,冷静一下头脑,然后回过头来再对文稿进行思考和修改。这样,即使比较成熟的文稿,也会发现毛病。
五、比较鉴别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知好坏、晓优劣、见长短的有效方法。学习公文写作,也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是拿自己写的初稿同领导修改后或报刊发表后的定稿进行比较,看一看领导和编辑都做了哪些修改,琢磨一下为什么这样修改,修改后的高明之处在哪儿,从中体会出一些门道,以供今后借鉴。二是拿自己的习作同别人起草的大家公认比较成熟的相同内容、相同体裁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人家高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高明,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思考一下怎样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三是找一些不同人起草的内容和体裁相同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各有什么特色和长短,找出哪些是可供自己学习借鉴的,哪些是自己应该注意避免的,以博采众家之长。四是把自己所在单位的文稿同上级单位的同类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上级的文稿在站位上、在角度选择上、在问题的阐述上有什么高明之处,以便从中受益。
六、虚心请教
在学习公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百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或苦苦探索而解不开的疙瘩,这时,如果有人帮助捅破这层窗户纸,就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苦思苦练是重要的,虚心请教也是不可缺少的。中国人历来把虚心视为美德,学习公文写作同样要讲究“三人行,必有我师”。
虚心请教可以有多个层面、多种方式。一是带着问题求解。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想不明白的事情或解决不了的矛盾,要主动向高手请教,也可以请身边的同事一起研究讨论。有的时候,高手的几句话就可以点拨清楚;在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也常会受到深刻的启发。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千万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二是带着文章求改。就是自己写了文章以后,要多请高手帮助修改。有的时候,人家改动几句关键的话,可以使文章上一个档次;提出几条修改意见,可以使你受益匪浅,甚至受益终生。除此以外,也可以向同事们征求修改意见;如果是以基层工作情况为素材的文章,还可以再回到基层,听听一线干部和群众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要特别注意从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抓取有用的信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千万不要忽视向并非写作高手的人们求教。三是向书本求知。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无言的老师。特别是一些有关公文写作的专业性刊物,常常发表充满真知灼见的文章,推介来源于实践的经验和体会,经常读
一读,会大有好处,有些文章甚至会使你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七、勤于总结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公文写作也是如此。无论在语言和素材的运用上,还是在整体结构和格式上,公文明显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不同体裁的公文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讲话与条例、通知与总结、决议与大事记、批复与调查报告,差别很大。因此,不论是公文的总体规律还是不同体裁公文的个体规律,都要努力去掌握。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写起公文来才能得心应手,至少可以做到写什么像什么。而要真正掌握这些规律,就要勤于实践,勤于总结。每写一篇文章要总结,每看一篇文章也要总结,还要经常把一些相同体裁的文章收集起来进行集中研究和总结。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日积月累,孜孜以求,才能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时,也只有这时,才能由公文写作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第四篇:如何学习公文写作
如何学习公文写作范文
(一)如何学习公文写作,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说。从广义的角度说,它涉及到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素质、理论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等;从狭义的角度说,则是就写作谈写作,重点指提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前者是一个大话题,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研究,本文不拟讨论;后者则相对集中而单纯,本文主要从这个角度谈八种具体方法,目的是帮助初涉写作的人尽快入门。
一、循序渐进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公文写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倘若想一锨掘出口深井,一锤打成把镰刀,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绝不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策略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慢慢积累,逐步实现由不会写到会写的转变。一是可以先从通知、公告、大事记等相对来说内容单
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文体学起,逐步向工作意见、工作规划、工作汇报等相对复杂的文体拓展。在这方面,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幻想一鸣惊人。二是可以先从办法、规定、条例等相对来说规范性较强、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学起,逐步向领导讲话、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等非规范化、模式化的文体拓展。因为前者便于借鉴成例,有较多可以省劲的地方,不像后者那样综合性较强,难以把握。三是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这样可以发挥自己知识和业务方面的优势,避免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要是一开始就涉足陌生的领域,即使搜肠刮肚,也会无话可说,不仅于学习无益,反而可能会动摇学习写作的信心。
二、照猫画虎
所谓照猫画虎,就是套写和模仿。小学生学写毛笔字,一般从临摹字帖开始,初学公文写作的人,也可以找范文来套写和模仿,在模仿中体会奥妙,摸索门道。模仿多了,就会逐步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规律,就可以扔掉拐棍,自己行走了。套写和模仿主要适用于三种情况:一是适用于相对简单和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如起草一个会议通知,往往就可以找一个原有的通知来套写,因为它只要把会议时间、地点、期限、内容和参加人员、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一般没有更多、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内容。二是适用于相同的文体。三是适用于相同或相近内容的文稿。套用和模仿,通常情况下主要着眼于文章的体例和结构,有时也套用文中的一些观点、素材和语言。但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初学者的入门之道或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写作。一个立志在公文写作上长出息、有作为的人,必须练就一手锤炼文稿的真本领、硬功夫,千万不能总是套用和模仿。
三、熟中取巧
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熟能生巧”。这是千百年来的经验之谈,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就公文写作而言,由生而熟、由熟而巧的媒介和桥梁就是多写多练。写作的规律,只有在多写多练中才能不断加深认识;写作的能力,只有在多写多练中才能逐步提高。不通过多写多练的长期积累,写作理论懂得再多也无济于事,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多写多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问题,必须把数量和质量、效益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每写一篇都要有相应的收获和长进。为此,要注意四点:一要有计划地练,不要盲目地练。对先练什么文体、后练什么文体,什么时候练什么文体,要有安排、有路数,不能随心所欲。二要集中地练,不要分散地练。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在一定时期相对集中地练习一两种文体,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突破,然后再转入新的文体,这比同时交叉、分散地练习多种文体效果会好一些。三要思考着练,不要无所用心地练。每篇文章,从立意到结构,从选材到语言,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力求最佳,不能胡乱挥洒,潦草从事。四要有目标地练,不要单纯地为练而练。比如,信息类、经验类、调研类的材料,可以把目标定在供内部刊物选用或向新闻媒体投稿上,这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和动力。文稿一旦被选用,会进一步激发学习写作的热情。这比漫无目的的练习,效果往往会好得多。
四、改中求精
学习公文写作,修改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文章来完美地反映客观事物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谁也不可能做到一稿写下来就什么毛病都没有了。有毛病就得修改,改一次不行,还要改多次。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才能出成品、出上品、出精品。正所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吕叔湘学文杂感》),“不经过改,写的能力不会提高”(谢觉哉《不惑集》)。学习公文写作,必须具有“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的耐性、毅力和行动。改,改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构成一篇文章的所有要素都在修改的范围之内。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斟酌主题,看是否正确、深刻和突出;二是研究结构,看前后是否衔接,整体是否协调,层次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分明,照应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三是检查素材,看是否真实、典型、新鲜、生动,是否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主题;四是推敲文字,看每个段落、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点是否得当。一旦发现毛病,无论大小,都要严肃对待,认真修改。修改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静思默改法。就是初稿写成后,自己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让整个文稿从头至尾、从大到小在头脑中过过“电影”,细细品味,从中发现毛病。二是边读边改法。就是对写成的文稿,从头至尾读上一遍甚至几遍,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修改。这对发现不妥当的词、不通顺的句子极其有效。三是冷却修改法。就是把写成的文稿先放一放,自己则先读一些有关的文章,翻一些相关的资料,开阔一下思路,冷静一下头脑,然后回过头来再对文稿进行思考和修改。这样,即使比较成熟的文稿,也会发现毛病。
如何学习公文写作范文
(二)五、比较鉴别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知好坏、晓优劣、见长短的有效方法。学习公文写作,也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是拿自己写的初稿同领导修改后或报刊发表后的定稿进行比较,看一看领导和编辑都做了哪些修改,琢磨一下为什么这样修改,修改后的高明之处在哪儿,从中体会出一些门道,以供今后借鉴。二是拿自己的习作同别人起草的大家公认比较成熟的相同内容、相同体裁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人家高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高明,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思考一下怎样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三是找一些不同人起草的内容和体裁相同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各有什么特色和长短,找出哪些是可供自己学习借鉴的,哪些是自己应该注意避免的,以博采众家之长。四是把自己所在单位的文稿同上级单位的同类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上级的文稿在站位上、在角度选择上、在问题的阐述上有什么高明之处,以便从中受益。
六、虚心请教 在学习公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百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或苦苦探索而解不开的疙瘩,这时,如果有人帮助捅破这层窗户纸,就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苦思苦练是重要的,虚心请教也是不可缺少的。中国ABC人历来把虚心视为美德,学习公文写作同样要讲究“三人行,必有我师”。
虚心请教可以有多个层面、多种方式。一是带着问题求解。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想不明白的事情或解决不了的矛盾,要主动向高手请教,也可以请身边的同事一起研究讨论。有的时候,高手的几句话就可以点拨清楚;在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也常会受到深刻的启发。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千万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二是带着文章求改。就是自己写了文章以后,要多请高手帮助修改。有的时候,人家改动几句关键的话,可以使文章上一个档次;提出几条修改意见,可以使你受益匪浅,甚至受益终生。除此以外,也可以向同事们征求修改意见;如果是以基层工作情况为素材的文章,还可以再回到基层,听听一线干部和群众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要特别注意从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抓取有用的信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千万不要忽视向并非写作高手的人们求教。三是向书本求知。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无言的老师。特别是一些有关公文写作的专业性刊物,常常发表充满真知灼见的文章,推介来源于实践的经验和体会,经常读一读,会大有好处,有些文章甚至会使你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七、参与其中
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时重要的文稿并不只交给一人起草,而是成立一个写作班子来集体起草。如果能够参与其中,则是学习公文写作的极好机会。因为写作班子的人必定是本机关、本单位的写作高手,至少要由高手来领衔,参与其中,便自然成为向高手学习的极好机会。所以,凡有这样的机会,就要积极主动地挤进去,即使不能成为写作班子的正式成员,也要尽可能参与(哪怕是列席或旁听也好)他们的一些集体活动。
一要参与正式起草前的集体讨论。这时的讨论一般侧重于研究写作背景、弄清领导意图、确定文章主题、理顺文章思路、搭起文章框架、选好文章角度。参加这样的讨论,对于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构思文章的能力和水平极有好处。二要参与文章的写作。一般来说,集体讨论中明确了文章的思路和框架以后,写作班子成员就要分块来写,然后由一人主笔,把分写的各部分串联在一起,组合成一篇文章。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可能全程、深入地参与其中。即使不是写作班子的正式成员,不承担正式的写作任务,自己也要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写一写,用以同其他人员起草的文稿相比较,看人家好在哪里,自己差在何处,以便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三要参与集体修改。初稿写成后,往往还要集体讨论修改,有时一个稿子要讨论修改若干次。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它既有助于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丰富知识,又有助于活跃思维,千万不要轻易放过。
八、勤于总结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公文写作也是如此。无论在语言和素材的运用上,还是在整体结构和格式上,公文明显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不同体裁的公文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讲话与条例、通知与总结、决议与大事记、批复与调查报告,差别很大。因此,不论是公文的总体规律还是不同体裁公文的个体规律,都要努力去掌握。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写起公文来才能得心应手,至少可以做到写什么像什么。而要真正掌握这些规律,就要勤于实践,勤于总结。每写一篇文章要总结,每看一篇文章也要总结,还要经常把一些相同体裁的文章收集起来进行集中研究和总结。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日积月累,孜孜以求,才能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时,也只有这时,才能由公文写作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第五篇:公文写作学习
公文规范的基础知识
公文的行文方向
请示是在某单位或个人超出自己的权限做某事时向上级部门发布的公文文种。
下行文:
即上级向下级发送的公文,包括的文种有命令、决定、通知、通报、批复。上行文:
即下级向上级呈报的公文。它包括议案、意见、报告、请示。
平行文:
即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往来的公文。如函。
泛行文:
是指没有固定行文方向的行文,如公告和通告。
公文的文种不能随意发明编造
行政机关的公文有13种:
1.命令 2.议案 3.决定 4.指示 5公告 6通告 7通知 8.通报 9报告 10.请示 11.批复 12.函 13.会议纪要
公司级10类:
1.公司发文
2.情况通报
3.党工团发文
4.公司请示
5.公司通知
6.公司会议通知
7.公司实物收文
8.公司函件
9.公司会议纪要
10.公司公告
部门级5类:
1.2.3.4.5.部门请示 部门通知 部门联系单 部门会议通知 部门实物收文
常用公文的行文原则
公司发文:
向省公司、市政府的请求、报告工作:向全公司布置全面性工作:向全公司转发上级公司重要文件:安排全公司综合性会议、活动等,必须统一为公司发文。
公司函件:
主要用于对外单位行文即向不相隶属机关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
公司请示:
以部门名义向公司作请示,请求公司分管领导给予明确解释或审批意见。
部门通知:
由部门领导签发。部门内部传达上级的指示,下达指示、要求下办理或共同执行的事项;需要部门内部周知的事项,都可以用部门通知。
部门联系单:
公司内各部门间的工作联系,统一用”部门联系单”,由拟稿部门领导签发。
文写作中的热点问题
原则1—以最高签发领导为准
1.公司级公文应由公司领导签发,其代表了公司的意愿。
2.部门级公文应由部门领导签发,代表了部门级的意愿。
原则2—就低不就高
1.必发才发即不发文则不发文,能发普通文种的则不发公司级公文。
2.能低不高。即部门领导就能决定的事就应该由部门领导签发而不必要由公司领导签。
3.一事不发二文。即有请示在前,也就是说领导已经表态过了的公文就没有必要再请示一
次了。
4.全员周知型文件使用公告栏告知;时效性强的文件使用邮件、电话通知。
注意的小细节:
简:内容要简洁凝练,原则上正文不超过1500字。
要: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备:需详细阐述的具体事项安排等应作为附件
注:注意公司的规范简称为“深圳分公司”,不可使用“深圳公司”。
细:发送给所有部门的公文,称谓应为:“各部门、工会、各分公司、客房服务(深圳)中心”。
名:各部门的简称要规范化,并需书写准确。
公文附件要注意到的事项:
1. 需详细阐述的具体事项安排等应作为附件,公文的“附件”是用以辅助说明
文件内容的资料,属于文件组成部分。
2. 正确地标注附件,是公文格式规范化和结构完整的客观要求。
1. 应在公文的正文中写出附件的名称。
2. 附件的文件名应当与正文中所写的名称严格一致。
3. 附件写法的格式:
单个附件的写:附件:XXXXX
多个附件的写法:
附件:
1. XXXXX
2. XXXXX
公文流转注意事项
一、发文件环节:1.要坚持“必发才发”和“相关性”原则。
2.注意主送单位为省公司及省公司各部门的公文,不得同时抄送深圳分公
司内部部门和个人。
二、流转环节:1.要设定合理时限要求,需其他部门办理的,一般应提前3个工作日以上送
达;工作台量较大的,应适当增加时限。
2.会签,必要才会签,会签部门有权否决的相关事项方可提交会签;会签
部门原则上不超过3个;发文部门应主动与会签部门协商,以提高效率。
三、批转环节:1.公文处理。应“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原则上应在收文后1个工作日内
将公文处理完毕。
2.处理方法。需要相关单位或个人输的,批为“待办工作”,只需要相关单
位或个人知悉,批为“待阅文件”。
具体公文文种的写作
公文的组成:
标题:
一般为关于XXXX的通知,关于XXXX的请示,关于XXXX的涵等等
正文:
1.起因。2主体事项。3.结尾。
结尾:
通常也为特此通知,特此请示,特此涵达,与标题相对应。
重要公文——请示
1. 应用领域:
请求上级领导机关指示意见和批准事项。凡超出本单位或本人职权范围以外的事项,都要请示后才能执行。
2. 注意事项:
请示为上行公文,它必须写出在事前,必须在被批准后才能执行相应事项。
3. 具体写法:
(1)它的标题通常为:“关于XX请示“
(2)正文包括请示缘由;请示事项——要求简洁扼要。
(3)结尾通常为:“妥否、请批示”,或“以上意见妥否、请批示”
重要公文——报告
1. 应用领域: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 注意事项
报告为上行公文;在回答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一般均使用报告;只有在上级机关用“涵”的形式询问情况时,下级机关才可以使用“复涵”
3. 具体写法:
(1)它的标题通常为“关于XX的报告”
(2)正文用来概括说明事件的动态、点明事件中发生的总是和倾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报告的内容也要求简洁扼要。
(3)报告的结尾通常为“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
请示与报告团的区别
请示的运用和规定
1. 请示是请求上级答复的;
2. 是向上级请示批准、指示的公文,具有请示性质;
3. 请示必须事前行文,只有上级答复后才可贯彻实施;
4. 请示要求一文一事。
报告的运用和规定
1. 报告则是让上级了解情况,不必答复;
2. 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具有陈述性质;
3. 是事后或事中行文,一般不在事前行文,写报告时,工作已经开展,情况已经发生,总
是已经存在;
4. 报告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