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对交通工作要求的调研报告(孙稿)

时间:2019-05-12 17:5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对交通工作要求的调研报告(孙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对交通工作要求的调研报告(孙稿)》。

第一篇:关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对交通工作要求的调研报告(孙稿)

关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对交通工作要求的调 研 报 告

为积极策应全县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战略,加快生态经济示范区健康发展,找准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措施,根据县政协办公室安排,结合我县交通实际,我局从4月中旬开始,对全县道路、客运等情况开展了一次深入调研,就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十二五”规划目标及重点工程项目衔接情况和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对交通工作的要求作了认真调查。现就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县交通发展现状: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经过全县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抢抓历史机遇,超前规划、真抓实干、顽强拼搏,奋力推进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化交通网络,为我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五年,我县共投资22415万元,完成了天合路、高火路、宣骆路、顺新路、高石路罗盐段、高石路巷罗段、张罗路合黎段、六坝黑河大桥、罗城黑河大桥新建、改造工程和元红路、正梧路、团结路、蓼巷路、高石路大中修等42项公路建设项目,新建农村公路525.71公里,其中县际公路63公里,通乡油路215公里,通村油路247.71公里,完成旧油路重铺100.7公里,改造通村道路路基250公里。同时,还投资1360万元新建了南华货运站、运

1输公司综合楼、南关汽车站、道路运输信息站等运输站场,新开通城乡客运班线12条,有力地改善了交通行业的落后面貌。全县客运汽车站达到11个,其中乡镇汽车站8个,营运线路达到71条4968公里,各类汽车达到1972辆,其中班线客车140辆,出租汽车126辆,货运汽车1706辆,三类以上汽车维修企业达到70户,公路年客运周转量达到6590.14万人公里,公路年货运周转量达到5979.7万吨公里,与“十五”期末相比都有明显增长。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一个干支线结合,县内外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乡乡通沥青路,村村通砂砾路,村村通班线车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

当前,交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难发现,我县交通基础设施走过的是一条快速度增长、低水平发展之路,依然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相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总体发展水平较低。通达深度不够,通行能力差,抗灾能力弱,超期服役道路、低等级道路和破损道路较多,交通基础设施不能适应经济加快发展的要求;二是缺乏稳定、充足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渠道。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虽然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修建通村公路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但省市下达的建设计划明显偏少,难以满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需要,建设资金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标准不高。还有相当数量的公路等级与功能不相匹配,路网结构不尽合理,公路有效供给能力相对不足,2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舒适、便捷等服务功能亟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落实不够。路、运、站发展不全面,建、养、管发展不协调,重建、疏养、轻管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乡村公路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失管失养现象,表现在部分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差、爱路护路意识差,还存在占路赶集、摆摊设点等现象,既阻碍公路畅通,又易酿成交通事故;五是客运行业规范化管理监控的力度不大,标准化程度不高,优质服务水平还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查处“黑”出租车还缺乏有效手段,引发客运纠纷的矛盾依然存在;六是超限超载车辆对农村公路造成严重损坏,但治超范围线多路长点多,路政治超人员严重紧缺,且缺乏源头治本的有效措施。

二、“十二五”规划目标及重点项目衔接情况

“十二五”时期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目标是:总投资12.767819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50.325公里,其中主干等级公路529.232公里(新建224公里,改建305.232公里),新建通村公路(沥青路、水泥路)921.1公里,到2015年底通乡公路、通村公路硬化率均达到100%。形成以国道312线、连霍高速公路、通乡等级公路为主干,通乡公路、旅游路、专用路为框架,通村公路为枝节的“五纵五横”、四通八达、晴雨无阻的农村公路网布局,基本满足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对道路交通的需求。运输站场建设的规划目标是:总投资1.11194亿元,新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机动车维修服务中心、道路运输培训服务中心、南关公交汽车站、南华镇等6个乡镇道路运输管理站,全方

3位完善公路运输业服务、管理设施,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步伐,全面提升运输行业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

目前我县已进入省公路局“十二五”规划的农村公路项目共有14个,规划总投资45441万元,建设里程818.54公里,其中主干公路、桥梁13项,规划总投资28161万元,建设里程242.54公里;通村公路(含农林场路)1项,规划投资17280万元,建设里程576公里。重点做好黑河湿地公园六坝桥至大湖湾景区道路公路项目建设工作,切实抓好运输站场项目的争取协调,为加快建设我县“居中四向”的交通通道优势打好基础。

三、加快公路建设,注重生态保护

加强交通工程生态管理,降低交通基础设施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结合交通建设工作实际,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加大交通工程生态管理工作力度。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建设任重道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加快建设步伐,提升管理水平,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结合行业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宣传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重要性,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生态环境意识。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生态与经济发展、生态与技术进步、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提高能源利用效为核心,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主线,进一步强化生

4态意识,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加强行业生态管理,加大生态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快淘汰高能耗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不符合节能规定的车辆投入使用,努力做到增效少增能、增能靠节能,积极推进全县交通运输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实施路网规划,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围绕建设高台县交通运输枢纽的总体战略,坚持以服务旅游发展、工贸物流和城乡统筹发展为重点,构筑与城市空间结构及布局形态相协调,与铁路、城市交通有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坚持科学规划,好字优先,由过去以“量”的增长为主,向以“质”的提高为主、“量”“质”并重转变,不断完善路网布局,在保证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突出生态经济发展,争取一批对现代农业、新兴工业、旅游产业及循环经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瓶颈突破型项目,重点抓好旅游观光路、工矿企业路、产业基地路等“民生保障”工程,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持。继续推进县乡主干道路的精细化管理,构筑安全、通畅、舒适的旅游城市交通环境。加快完成村村通等民生保障型项目工程建设任务,有序推进交通站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构筑功能完善、结构合理、能力充分、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公路交通运输新形象。

(三)坚持依法治路,不断提升公路管理养护水平。进一步加大路政管理的宣传力度,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建路养路护路意识,营造公路建设良好的施工环境。不断创新公路养护管理体制,5确保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建养并举、建养齐抓”的工作方针,把养护管理放到与公路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依靠当地政府、地方组织建好管好护好每一条公路,依法维护好路产路权。

(四)锐意进取,再展公路交通新形象。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新要求,正确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以创建“文明样板路”、“陇原康庄杯” “六十佳”、“客运市场专项百日整治”等活动为抓手,继续深化行业文明创建工作。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抓好公路交通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和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积极争创“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服务型、诚信型、廉政型”行业,切实树立交通行业良好形象,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努力。

高台县交通局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第二篇:着力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

着力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6:16 作者:洛桑·灵智多杰

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脆弱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一条重要途径。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黄河及其主要支流洮河、大夏河的发源地,长江主要支流岷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面积4.4万多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0%;平均海拔高达3000米,是高寒低温、阴湿多雨、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多的大陆性气候地区,也是江河源生态环境脆弱区。州内地广人稀,天然草地、森林、湿地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达47.55万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8%。其生态变化对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产生跨区域的重大影响,事关中华民族的生态安全。其中,黄河在州内玛曲县流经433公里,径流量增加108.1亿立方米,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184.13亿立方米的58.7%,占黄河流域总径流量的1/6,被誉为“黄河蓄水池”。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多和草原过牧超载、乱采滥挖等掠夺式生产,使本来就十分脆弱且极不稳定的生态环境急剧退化。目前,全州已有90%左右的草地不同程度退化,20世纪四五十年代风吹草动、牛羊肥美、没有一点沙化的玛曲县草场平均沙化率达21.8%;森林覆盖率已由解放初的48%下降到目前的19.85%;水土流失面积20世纪80年代初仅为0.8万平方公里,现在已达到1.18万平方公里;黄河干流年平均流量20世纪70年代是472.6立方米每秒,2000年降到303.0立方米每秒。

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加剧了该州高原气候的干旱、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导致近年来黄河在玛曲县的水源补给量减少15%左右、长江上游支流白龙江流量下降20.6%、黄河支流洮河流量下降14.7%、大夏河流量下降31.6%,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草地、森林、湿地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容易引发黄河、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和河口断流。这种严峻的生态状况,已经非常迫切地摆到我们面前。

令人欣慰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将生态保护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促使我们根据甘南州的实际,认真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出路。该州地处藏汉民族交流的前沿地带,具有衔接内地、辐射藏区的特殊区位优势;境内资源丰富,交通又较其他藏区便利;经过建国5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现实经济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都有一定的优势,并且积累了一些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互动发展的经验。因此,我们认为可以把甘南州建成民族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以保护江河源区的生态平衡,对周边其他地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重点。这是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关键。2004年,甘南州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7.83%,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1.64%,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0.54%。很明显,作为传统的畜牧业地区,农牧业贡献率偏低,二、三产业也存在结构不合理、层次水平低、牧业不优、工业不强、特色少和服务滞后等问题。单一的经济结构是支撑不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的,要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态经济的突破口在于发展特色经济,有特色就有优势,就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甘南州各县市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关键是要从全州、全省和临近省份分工体系中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利用当地资源,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及时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常规发展格局和自我平衡的思想模式,使县域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资源优化配置,打造特色产业体系。要立足于草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州情,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畜牧业作为主要任务,努力繁荣农牧区经济,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要向农牧林业生产的深度发展,打好绿色牌、特色牌,积极发展农畜产品的基地化、专业化生产,优化农牧林业布局,全面提升农牧林产品的质量。加快草业发展,建立草地培育体系。通过恢复更新天然草地,培育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建立饲草料储备基地;发展现代化草产品加工业,包括干草加工、草粉、草块、草颗粒加工和青贮及半干贮、秸秆氨化等,实现草业产业化。发展生态畜牧业及其加工业,通过发展养殖大户、专业村和专业乡,集中连片搞育肥,建设牛羊肉、鲜奶、绒毛、育肥等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以牦牛、藏羊、鹿等为主的特色畜牧业,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做大做强特色畜牧业,走以科学饲养、市场化取向、集约化经营为主的舍饲路子,改变靠天养畜、借场放牧的传统做法。改造、兴建和引进一批畜产品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同农牧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基本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牧户的产业化结构。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促进城乡联动、工牧对接,推动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畜种、畜群结构,扩大报酬率高、效益好的优质牲畜品种的养殖,实现牧区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的优势互补与快速发展。实施禁牧、休牧、轮牧等合理利用草地措施,促进草原休养生息,逐步把甘南草原建成我国西部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

要正确处理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牲畜生产能力与调整产业结构的关系,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通过封护、保护现有天然林的生长条件、物种资源,使残次林尽快恢复成林。全力管护、经营好现有的天然林,以天然林资源为核心的甘南原始森林肩负着促进本州可持续发展乃至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双重使命。作为经济有效的营林策略和手段,实施封山育林有助于尽快恢复和扩大本区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能。应积极发展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基地建设,发挥其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积极培植和适度发展以食用山珍、野生药用资源等植物资源为原料的特色林副产业以及森林旅游业。部分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种植条件较好的农业区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粮食、油料、药材、蔬菜和优质牧草的种植比重。切实加强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小型水利工程,加快农牧村人畜引水工程的建设和改造。

甘南州工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靠工业经济的振兴来带动。应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采金业、金银首饰加工业及建材业。黄金开采应加强管理、提高采选的技术含量,以减轻采选业造成环境破坏。对一些效益低而对草原破坏大的采矿业要限制发展。优先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水电、藏医药、农畜产品加工、优势矿产品开发等先导产业。甘南州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1万千瓦,可利用量215万千瓦,目前仅开发利用6.566万千瓦,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优势还不明显,应进行一江三河(白龙江、洮河、大夏河、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电梯级开发,加快水电开发的步伐。利用现代先进的光热、光电转换技术,在边远山区和牧区大力推广太阳房、太阳灶、太阳能光伏电源、太阳能暖棚、太阳能温室,进而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太阳能开发产业。加快中藏药新产品的开发及研制,做大做强藏医药业。大力发展食用菌、红景天、人参果等高原特色资源加工业以及矿泉水、植物保健饮料等具有高原特色的系列饮料产业。加快新技术产品开发,开发血清蛋白等生化制品及食用干酪素等产品,采用多种形式,同境外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联合进行新的生物、生化产品的开发研究。

甘南州宗教文化浓郁、自然风光奇异、民俗风情独特,发展生态旅游业得天独厚,应积极开发民族风情草原风光旅游,以甘南州丰富的牛羊骨角、树根、林区剩余物、洮砚石等为原料,发展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和旅游纪念品;积极引导鼓励不同经济形式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组建旅游开发服务集团公司,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同时,搞好商贸流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各县(市)城以及区位、交通、物产等条件优越的乡镇为重点,分层次建设一批规模不等、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专业化市场和商业网点,鼓励发展适应牧区生活方式的“流动商店”,加强城乡交流和商品交换,盘活牧区商贸流通;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运输业的发展,为城乡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为产业转换、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构建支撑生态经济的骨干体系。甘南州各个县域都有不同的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都有自身的比较优势,要认真加以分析,充分挖掘利用,科学构建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一是构建自然资源梯次转化的支撑点。甘南州具有水力、旅游、矿产、畜牧、山药及山野珍品等五大资源优势,关键是把资源优势经过复合式梯次转化,变成经济优势。二是构建农牧业经济的结构支撑点。农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整个经济发展的走向。要在完善和实施农牧优势互补试点工作基础上,确立龙头企业在农牧业产业化建设中的先导地位,重点扶助华羚、首曲、草原兴发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尽快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的大农业发展体系。三是构建生态型工业经济的结构支撑点。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工业发展了,才能反哺农业,繁荣第三产业,推进经济发展。生态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传统农业主导向新型工业主导转变的过程。要坚持走“夯实基础、扩大规模、增加总量、提升质量”的工业发展之路,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县市,要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传统农牧业比重大的县市,要积极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提高农牧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四是构建生态经济市场体系的支撑点。市场体系不完善是制约甘南州经济发展的又一痼疾。要构筑以县城、建制镇为依托的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重点培育粮食、蔬菜、禽畜、物资的物流市场以及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产权交易的生产要素市场。市场建设要依照与地方产品相结合的原则,发展特色农牧业,增强市场与地方经济的关联度,构建特色市场与特色经济相互促进、联动的产销一体化格局。五是构建生态经济骨干基地支撑点。甘南州经济要实现大的发展,必须有一批龙头集镇和经济强村来引领和拉动。要按照经济关联程度、经济辐射和带动能力大小以及现有产业规模等实际情况,对经济强镇和经济强村进行经济功能规划与定位,予以重点扶植。通过它们带动周边村户,形成某种特色产业规模经济小区,进而形成若干经济发展的骨干基地。

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充分调动民资民力,把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成发展生态经济的增长点。民营经济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类型,民营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引领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之一。要出台鼓励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引导民营经济和民营资本进军当地优势产业,发展科技型、规模化、公司化的水电业、畜牧业和种养业。甘南州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布局散、水平低、质量差、污染重、管理水平和市场意识跟不上等问题。要把扶持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为其发展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建立权威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减少失误。同时,要加强对民营企业主的教育和引导,增强纳税意识和法纪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以鼓励民营经济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要唤醒广大群众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市场主体意识,鼓励个人去寻求就业机会,去办企业,搞实业,创造财富,增加收入。

把牧民定居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牧民定居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途径。要制定牧民定居、生态移民住房、牲畜暖棚建设资金的倾斜政策;建立饲草料基地,解决牧民定居后的生产自给问题;加快牧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结合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牧区的实用增产技术示范推广和普及力度,为舍饲圈养提供技术保障。通过这些措施,把牧民定居、生态移民的产业选择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进牧民定居的进程,建设生态小城镇。

优化发展环境,健全政策和资金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诸系统的协调,同时不断地进行内部与外部的变革,以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和有序。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健全环境与资源、经营与管理、经济发展与市场机制、就业环境与城镇建设、技术与信息、制度与法律等支持系统的政策体系建设;加快能源、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甘南州是欠发达地区,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最大障碍是思想障碍。当地政府部门特别是干部职工,要彻底解放思想,用科技知识武装农牧民,转变当地农牧民的思想观念。群众是发展经济的主体力量,要唤起广大农牧民的主体意识,把建设美好家园和自己健康富裕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公民义务,切实从“靠山吃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中走出来,人人都来保护生态环境,人人都来发展商品经济,做生态保护、市场经济的主人。

(作者:中共甘肃省委常委)

第三篇:加强涉农领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加强涉农领域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张华贤(代表民革宿迁市委)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宿迁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成败在农村。建议:一要持续建设一批宿迁式的特色美丽乡村。全力建好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实施水体治污责任制,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二要深入实施一组系统化的土壤提质工程。建立土壤环境大数据检测系统,持续推进土壤酸化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运用,探索建立可推广的土壤修复工程样本。三要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化的新型农民大军。科学界定职业农民内涵,实施分类式专业化培训,培育一大批生态农业CEO和职业化农民。四要加快打造一批叫得响的生态农业品牌。通过实施创牌辅导、载体帮导、文化助导,创建一批涉农“三名商标”和农副产品商标发展示范园区。五要积极建设一批连片化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坚持规划先行、长期稳定,集中多方力量,聚集要素资源,渐进式推进区域集中连片开发。六要全力建成一批定制式的中央厨房供应基地。通过在京东平台打造“农品宿迁馆”等形式,着力把宿迁建设成为若干大中城市的生态食品基地。七要创新组建一个市场化的新农村建设集团。统筹实施新农村区域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产业化。八要探索设立一个保障性的新农村投资公司。设立

政府引导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规范吸纳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

细化环保责任清单

严守生态环境底线

董振班(代表民进宿迁市委)

为构建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建议:一要全面排查梳理,厘清责任边界。系统梳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江苏地方法规以及市委、市政府制度性文件,厘清有关主体环境责任边界,制定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二要制定地方法规,弥补立法空白。消除责任空档和盲区,为各地各部门履行环保职责提供法律依据。三要细化责任清单,压实环境责任。环境保护是一个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责任清单应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群众生活等诸多污染源的防治,大气、水、土壤、声、电磁等诸多环境要素的治理与保护,将其无一遗漏地分解到各具体部门,实现环境保护责任全部门、全要素的全覆盖。四要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生态环境的良好局面。

构建产业政策指导体系 推动生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周朝明(代表市工商联)

为把宿迁打造成苏北乃至淮海经济区重要的生态经济产业基地,建议:一要管控生态空间,加快主体区域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统一优惠政策,着力建设宿迁生态经济产业园核心区及其拓展区。二要创新管理体系,探索生态发展新路。建立绿色发展考核体系,强化绿色发展导向。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农业、旅游、环保等方面职能。完善园区财税管理体系,吸引绿色高端企业入驻创业。三要提升服务能力,提升生态产业效率。遵循“政府推动,市场引领,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原则,加快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区硬件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协调指导生态产业发展。

抢抓机遇

齐抓共管 做好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大文章

丁晓平(代表沭阳县政协)

为广泛营造发展生态经济的浓厚氛围,齐心协力做好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这篇大文章,建议:一要树立法治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积极性。加快构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集中力量解决影响突出的水、气、土污染问题。二要坚持生态优先,抓好生态规划建设。以宿迁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为统领,分类编制各县区、各乡镇发展规划,突出8个生态经济示范镇的引领带动作用。三要注重特色打造,加快生态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各地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电商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四要完善考核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氛围。进一步完善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考核制度。对所有新引进的项目,实行谁引进、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环境保护责任制,从源头上杜绝污染项目。

发展现代服务业

培育宿迁绿色发展新动力

郑干先(代表泗阳县政协)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建议:一要培育生态旅游特色品牌。坚持“全域旅游”理念,按照“整合提升资源禀赋,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强市”总体目标,大力实施“旅游+”行动,促进农旅融合、工旅融合、三产融合,着力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业体系。二要完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提升智慧产业服务支撑能力,做好现代服务产业配套,积极引进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形成要素齐全、功能齐备、设施完善、服务到位的产业链。三要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依托京东集团优势资源,全面加强与电商企业战略合作,推进网络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网创主体,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江耀武(代表泗洪县政协)

当前,生态旅游面临着结构不合理、配套功能不完善、投入不足、环境保护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议:一要优化生态旅游规划,统筹协调做好环保、城建、产业结构调整等发展规划,努力做到“多规融合”。二要严守环境底线,调整产业结构,综合治理“气、水、土”等突出污染问题,坚决杜绝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三要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完善生态旅游配套功能,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出适应不同群体游客的娱乐项目。四要扩大生态环境的对外宣传,从自然资源、城市风貌、地域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塑造我市生态形象,提升生态宿迁的知名度、影响力。

建设电商名城

打造生态立业新支柱

林(代表宿豫区政协)

为放大电商名城效应,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版块,建议:一是加快项目推进,做强做优电商载体。研究制定电商园区发展3—5年规划,重点加强电商场馆、创业孵化园、无人仓储、配套街区等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二是强化龙头带动,全面提升电商招引质效。依托园区平台,借助“京东”品牌,拉长电商产业链;广开门路,深挖资源,积极促成腾讯与宿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争取1—2年内实现园区入驻电商企业境外上市零的突破。三是融合线上线下,激发网络创业活力。利用园区创业谷的创业孵化功能,构建集网店运营、品牌推广、创客路演、导师指导、投融资等一体化服务模式,不断孵化更多的本地电商企业。四是创新政策驱动,扶持保障电商集聚。建立电商产业专项资金,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创投资金支持力度,促进智慧物流、绿色包装、新能源车辆等绿色高端产业发展。对宿迁电商产业园参照省级开发区管理。搭建资本、信息、人力资源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培育一批互联网小巨人。

聚力生态经济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宿迁

朱振方(代表宿城区政协)

为渲染生态宿迁底色,真正把宿迁建成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议:一要以优质生态为基础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下决心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味“四大战役”,从严把好项目审批关口,切实抓好企业排污整治,持续改善生态质量。二要把加快发展作为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核心要义。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引进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一批生态风情旅游景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发挥地区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激光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注重绿色建材、智能电网等特色产业园建设,彰显特色品牌。三要突出法治引领,筑牢生态屏障。完善环保制度体系,落实生态建设责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让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强化信息支撑

发展生态经济

徐洪清(代表市政协科学技术界)

发展生态经济,做好“互联网+”这篇文章,信息技术是重要支撑,建议:一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守护宿迁的“碧水蓝天”。加大蓝天卫士、国土卫士、水域保护监控平台等信息化应用的部署,丰富监测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为行政执法和环境治理提供事实依据。二是进一步夯实“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大政策支持与投入力度,将信息基础建设纳入各级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水、电、汽、路、城乡建设统筹考虑,加快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三是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一方面深入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推进景区门禁、智能监控、智能导览、景区安防、智能停车场等系统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旅游大数据挖掘应用,通过景区客源、游客群体、游客喜好、景区对比等多维度分析,有效提升景区管控、引导、服务能力。

加强土壤环境信息监测 夯实生态经济现实之基

史余强(代表市政协教育界)

通过监测土壤环境状况,实现优化土壤环境质量,切实构建我市全方位的生态安全体系,建议:一是建立土壤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科学布局土壤环境信息监测点,建立土壤环境信息数据库和土壤取样收集库。二是开展土壤环境信息科学分析。探索将土壤环境分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三类,加强应用分析,形成分类清单,强化精准治理。三是强化对生态产业分类指导。推动土壤环境监测信息共享,为治土企业开展土壤治理和修复提供精准服务。开展土壤环境数据分析,为优化特色农业布局和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健全土壤环境信息监测的政策法规。确保土壤环境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生态经济发展

钱国华(代表市政协经济界)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生态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建议:一是着力加强生态融资项目对接。围绕生态经济发展目标,分别列出支持、限制和淘汰的产业、企业及项目名单目录,并定期发布。加大企业环保信息披露力度,有效发挥金融杠杆在限制“两高一剩”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着力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创新排污权、碳排放权、节能减排收益权等质押融资产品,将信贷资源更多地向绿色产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倾斜。积极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新试点工作,借助“三进三帮”农户新信息,加强与农商行“阳光信贷”系统的对接,有效支持农民发展农村电商、高效农业、生态旅游等致富项目。三是着力加强绿色金融配套机制建设。设立绿色金融发展引导基金,建立绿色金融风险分摊补偿机制。

发展生态高效农业

助推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刘万江(代表市政协农业和农村界)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得天独厚。建议:一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扶持优势主导产业,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支持、鼓励发展旅游、观光、生态等多功能创意农业。二是推进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推广农业清洁化生产,加大“三品一标”创建力度,提高宿迁生态农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规划布局,整合项目资金,扩大投资规模,提高建设标准,进一步夯实生态农业发展基础。四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建立产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协调创新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开发宗教文化资源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仲启双(代表市政协少数民族、宗教界)宗教旅游是重要的旅游品种。宿迁宗教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够深入,宗旅融合有待加强。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宗教文化资源配置,准确定位宗教旅游在宿迁特色生态产业布局中的目标追求和发展战略。二是加强宗教、文化、旅游等部门的协作联动,深入挖掘和整理我市宗教历史名胜、名人,经典故事、传说掌故。三是加强宗教场所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出宗教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开发具有宿迁特色的宗教文化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日用品等,打造宿迁特色宗教文化旅游品牌。四是重点对古运河沿线的皂河龙王庙行宫、极乐律院、真如禅寺、大王庙、洋河古镇、泗阳天后宫等宗教资源进行景点化整合开发,打造古运河沿线宗教历史文化景观带。

用科学规划指导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张宜球

当前,我市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中,还存在着边规划边建设、先建设后规划、规划建设各行其是等问题。建议:一是编制经济示范区规划建设导则,明确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目标、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建设要求、建设时序、保障措施。二是推进“多规合一”,以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为指导,协调融合各类规划,形成一张蓝图。三是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加快推进专项规划编制,协调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矛盾。四是重视项目规划编制,做好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提升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五是重视规划实施,在编制前明确规划目的和编制要求,在编制中采集好基本数据,了解真实民意。规划成果应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组织专家评审,并及时公布。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确保规划严肃性。

以上14篇为大会口头发言,配照片刊发,以下8篇为书面发言。

民盟宿迁市委建议:一是科学立规,完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结合“三进三帮”活动,建立生态经济“大数据”,编制“接地气”的规划。以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为统领,对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全面梳理、深度融合,编制“相融合”的规划。统筹编制凸显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提升、农民脱贫增收等规划。二是优选产业,构建宿迁特色生态产业布局。着力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发展、绿色工业转型升级、活力三产繁荣发展。三是创新机制,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保障体系。探索建立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生态经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经济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创新以市场为核心的投融资、生态补偿和公众参与等机制,实施利于生态经济建设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支持政策。

九三学社宿迁市委建议:一是加强空间布局管控。把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优化区域空间开发的关键抓手,进一步研究调整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实施差别化区域发展政策,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二是制定正负面清单。针对各地重点发展的“2+1”产业、8个先进特色产业,制定正面清单,招引符合产业定位的优质项目;制定负面清单,严控恶臭项目、环保安全高风险项目、高能耗低效益项目进入。三是加强项目落地评估。重点对拟落户项目的产业政策、环境影响、经济效益、规划布局、安全生产、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把好工业项目落地关口。四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苏宿园区和高新区为示范,不断巩固和提升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成果,逐步建立园区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联动机制;以绿色示范企业建设为载体,带动更多企业逐步完成生态化改造。

市政协工青妇、科协界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生态布局。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立足不同主体功能分区,引导分类发展。完善空间治理体系,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二是进一步壮大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业,推动产业向结构“轻”、模式“绿”、质量“优”转变。发展“互联网+”产业,重点依托电商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经济,做大做强保险小镇等新业态。发展“旅游+”产业,加快全域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特色旅游发展,构建“旅游+”产业生态圈。三是进一步加强生态治理。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提升生态承载能力,整治环保突出问题。

市政协台侨联界建议:一是加强生态建设的宣传教育,在全市上下营造浓郁氛围,强化生态思维,形成共识、凝心聚力。二是将生态立市上升到六大发展战略之首位,突出其引领地位和特殊意义,不断强化全民的生态意识,提高加强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三是对现有涉及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在认真疏理的基础上结合宿迁市情,进行完善充实,形成适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法规体系。四是重视、保护和发展我市特殊的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尤其在乡村要留下乡愁、留下印迹、留下历史。

市政协文化艺术界建议:一是大力宣传生态立市第一战略。要从全局上提升生态立市的战略地位,从文化上形成生态立市的科学共识。以生态经济发展为题材,广泛创作歌颂生态立市的时代作品,营造生态立市的浓厚氛围。二是强力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加大原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强力整治环境污染,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三是培育生态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生态特色的农牧渔业,培育一批地方生态农业优势品牌。发掘独具地域特色的休闲游、乡村游项目,走农旅融合之路。四是强化政策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保障。

市政协社会科学界建议: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健全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明确公众参与生态环保的权利义务。把握关键,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生态是核心,确保生态资源逐年增加;转型是关键,推动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环保型转变,推动农业由分散单一品种种植向集中高效经营转变,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是根基,把产业培育和打造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支撑;富民是目标,通过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环境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市政协医药卫生界建议:一是抓观念转变,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水平。加强对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营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抓规划先行,推动生态经济长久发展。进一步完善全市生态建设规划,并把生态的价值追求作为其他各领域规划发展的前置条件。建立第三方专家评审机制,切实加强规划前期评估、过程监督、事后评价。三是抓发展主体,构筑生态经济骨干框架。以谋划推进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为抓手,带动生态经济示范区整体建设。建立落后产能常态化淘汰机制和主动退出激励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县乡三级污染物收集处置能力和新兴能源供给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着力降低医疗污染。

市政协常委郑路建议:一是理清家底,梳理现有产业项目。既找准产业发展短板,发现配套产业服务链的不足,又摸清家底查漏补缺,为下一步产业规划布局提供信息支撑。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各地在发展特色产业时,必须注重打造具有地域标识性的特色优势,做足“生态+特色”的文章,使地域标识深入人心。三是统筹规划,凝聚区域发展合力。组建工作组,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链的建设力度,蕴涵产业发展定力和耐力,力争在形成集群规模后制定产业标准。

第四篇: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调研报告

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调研报告

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任务,近期,区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组分为城市生态组和农村生态组两个小组,深入XX办事处、XX办事处、XX经济开发区对辖区机关、厂矿以及企业林场,采取召开座谈会、深入实地调查了解等形式,对近年来全区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情况如下:

一、生态建设现状

XX区地处XX市中部偏西,位于XX山前的龟头沟、XX沟、XX沟洪积扇上,生态区位属于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驻地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区以提升生态环境、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了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XXXX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据统计,我区土地总面积XX公顷中,林业用地面积有XX公顷,占XX.X%,其中有林地面积XX公顷,占林地面积的XX.X%,疏林地面积XX公顷,占林地面积的X.X%,灌木林面积XX公顷,占林地面积的XX.X%,未成林造林地面积XX公顷,占林地面 积的X.X%,宜林地面积XX公顷,占林地面积的XX.X%,辅助生产林地XX公顷,占林地面积的X.X%,苗圃地面积XX公顷,占林地面积的X.X%;非林业用地面积XX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XX.X%,其中农田XX公顷,占非林地面积的XX.X%,牧草地XX公顷,占非林地面积的X.X%,水域XX公顷,占非林地面积的XX.X%,未利用地XX公顷,占非林地面积的X.X%,建设用地XX公顷,占非林地面积的XX.X%。

生态城市建设情况

X、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目前,我区已经建成了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和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在排水工程项目上先后投资XX亿元,使我区的排水与污水处理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采取集中供热供气,已对XX户居民进行了集中供热。燃气管网基本辐射到XX城区,用户达到XX户。做好水源地限量开采工作,我区现有XX沟水源地、XX第二水源地、XX扶贫开发区水源地和XX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每日XX万方,开采水源井XXX眼,除了XX沟水源地和XX水源地,其他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环境良好,基本保持了原始地貌。在环境污染方面,我区空气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其次为可吸入颗粒。经过监控和测评,XXXX年空气综合指数为X.XX,比上年下降X.X%;全年二级及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为XXX天,占全年检测天数的XX.X%,比去年同期增加X天。

X、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本形成。一是按照城市规划,突出做好“水”、“绿”、“净”、“路”四篇文章。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城乡大环境绿化,天然林保护,星海湖湿地保护和XX山东麓防护林等生态建设项目。二是突出打造“山”、“水”、“林”、“园”四位一体的生态绿化空间格局。以绿地系统为核心,以区域大环境绿化空间为依托,城市中心区的带状、点状、放射状绿地交织成网状系统向外拓展,与外围郊区绿地相融互补,有机结合。三是实施城乡大绿化工程,构建城乡一体化绿色空间体系。城乡路网基本结合,在城乡结合部建设宽幅林网,提倡建设多品种、高密度的生态保护林。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使农村生态文明得到改善。

X、城市绿化和绿地景观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区充分利用城区绿化基础较好的有利条件,坚持“求精、求美、求特、求雅”,努力打造城区绿化品牌。突出抓好城市广场、公园建设,通过填沟建绿、旧城拆迁改造补绿、见空造绿等措施,相继将原城市垃圾场、废水沟建成了东方广场、市政广场、火炬广场、金西域广场等广场绿地,在建设中突出植物造景、以绿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绿化设计理念,使公园绿化植物群落错落有致,自然景观特色鲜明,城市品味得到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增加绿量的同时,大力实施做精做美工程,充分借鉴周边地区城市道路及节点绿 化的成功经验,吸取众家之长,分阶段对世纪大道、黄河街等X街XX路街道绿地及节点进行了绿化美化,建成了合欢一条路、千头椿一条街等由绿树、鲜花、草坪装扮而成的城市主干道,形成了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特色的景观效果,使XX街道两旁树木成行,浓荫布地,小游园、街头绿地星罗棋布,基本达到市民出门平均XXX米有休闲绿地的标准,市民对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生态林业建设情况

我区现辖两个涉农办事处和XX扶贫经济开发区,农业用地XXXX公顷,林地XXXX.X公顷。近年来,各涉农办事处在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目前,种植四旁零星植树XXX万株、经济林XXXX余亩,绿化庄点X个,建设设施林果XX栋,在XX扶贫经济开发区实施了千栋万间日光温室项目,已建成四位一体日光节能温室XXXX座。

XX辖区现有土地XXXXX.XX亩,其中耕地XXXXX.XX亩、经济林XXXX.X亩、防护林XXXX.X亩、其他XXXXX.XX亩。以上土地权属为宁煤集团一矿、二矿、三矿、建安公司农场、水电分公司林场、明水湖农场和安置农场。现有林地建于七八十年代,林木已经形成规模,成为我区北出口的主要绿色屏障。

加大生活垃圾整治力度,对生活垃圾采取集中收集和清 理;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调动和鼓励农民使用可降解农膜;使用低残留农药、采用生物、物理方法来防治病虫害、降低农药施用量,以此来减少农药污染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来降低氮肥的过多投入。

生态工业建设情况

X、认真开展企业节能、降耗、减排工作。重点抓好了节能减排工作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加大资源节约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和环保审批关,构建环保型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开发区产业发展,将一些资源消耗大、污染重、产业链短、市场竞争力差的项目拒之门外。二是狠抓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降低环境污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对开发区煤炭经营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三是加大对辖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监督力度,督促用能单位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加大对XX家年消耗XXXX吨标准煤以上耗能企业进行监控。XXXX年经自治区减排办初步核定,全市消减CODXXXX吨,SOXXXXXX吨,超额完成了自治区的减排目标任务。

X、加大企业厂区绿化建设力度,积极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合理规划,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种花工作,努力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档次,使厂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园区公共地段绿化建设,对已建成的道路 全面进行绿化,形成绿色路网,增强绿色园区的整体效果。做好绿化管护工作,一些企业和开发区专门成立绿化管护队伍,及时做好厂区树木浇水、施肥、剪枝、喷药等管护工作,有效地巩固了绿化成果。贺东庄园是我区最大的一家特色产业公司,现有土地XXXX亩地,种植葡萄XX万株。该公司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经营葡萄酿酒产业,年生产葡萄XXXX万斤,酿制葡萄酒XXX吨,从法国引进的优良品种,提高酿酒葡萄产量,采取林种分区分品种种植,防止各品种间窜种、保证了葡萄的品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产值效益。

生态旅游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区利用现有山、水、寺和古长城遗址、古生物化石、XX山岩画等资源,先后建成了以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星海湖为代表生态旅游景区,形成了以道路、水系、林带为骨架,以林木为主体,以防风林带为屏栏,以灌木和植被为补充,缀以亭台轩榭和园林小品,层次分明,风格独特的塞外园林景观,已成为市民及周边群众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好去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同时,依托果园、林场、养殖等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产业,建成龙泉村、XX一站等农家乐旅游区域XX家,逐步形成了以农家采摘、垂钓、特禽养殖等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家乐品牌。

生态文化教育

随着我区生态建设的逐步深入,生态文化教育受到各界的关注。

X、立足校园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在校园建设上突出植物造景,营造绿色氛围,让学生从直观上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在教学过程中把生态文化教育融进科学教学中,订阅生态教育刊物,开展环保知识专题讲座,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感受其中的乐趣与责任,通过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意识。

X、让生态教育走进社区。在社区开展不同形式的保护环境、爱绿护绿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生态建设,开展庭院绿化、立体绿化,通过发动居民植绿、爱绿、护绿,不断提高市民生态文明意识。

X、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报道我区的生态建设已取得的成绩,提高了生态建设的知晓度。对一些破坏生态建设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与纰漏,呼吁市民保护环境,崇尚生态文明。

X、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对毁林、随意占用林地的依法从严处罚。

二、存在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X、生态城市建设未建立统一的发展规划和各阶段的具体实施目标。目前,我区城市生态建设的目标和发展的理念还不够清晰,没有科学完整的近期、远期发展规划,不能预先对规划绿地进行有效控制,城市生态建设存在盲目性、随意性。

X、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还不到位,参与配合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包括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的全方位的工程,但现在部分单位与部门普遍存在着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园林、环保、城管部门的工作的想法;相关部门在生态建设的整体意识不强,协调配合能力不强。

X、绿化管护后续资金严重匮乏。我区绿化面积每年都在不断增加,而绿化资金主要依靠地方财政的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影响生态建设步伐。尤其是建后管护面积在不断的扩大、经费在不断的增加,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造林成果的巩固和发展。

X、森林防火设备严重不足。目前,我区林区已经形成规模,森林防火工作已经摆在重要位置,但是,现有的森林防火设备已经不能满足防火需求。

X、城市绿线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单位不能完全按照相关部门审批的图纸进行绿地建设,存在擅自挪用绿化用地、随意更改绿地用途的现象。

X、水资源过度开采、保护措施不到位,饮用水安全存在严重威胁。在我区现有的饮用水源地中,XX沟水源地开采严重超标,水源地周围有公厕、私人养殖场和垃圾场;潮湖村蓄水池边缘有一家白灰和粉煤灰拌合站等污染水源的污染场;第二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基本保持原有地貌,没有保护林带;XX扶贫开发区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主要是农田种植,边缘有零星工业企业分布。XX水源地附近现有垃圾填埋场一处,长期下去会影响城市的土壤环境和地下水资源。

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X、林业发展的客观条件差,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我区自然条件差,干旱少雨,盐碱地多,风沙灾害频繁,植树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成本高,制约着林地的发展。农村林业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没有专门的绿化管护经费,管护设施缺乏,使得林木没有得到有效管护,生态效益发挥不大。

X、林业建设和发展不均衡,存在市区内林业发展成效显著、效果好,城市外围特别是农村绿化覆盖率低的现象。

X、由于缺少龙头企业以及品牌的带动,过于零散的林产品经营规模只能使当地林产品成为市场上的“小角色”,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X、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目前X个涉农办事处中只有XX扶贫扶贫开发区有X名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及后备人员 严重不足,使得实用、先进的技术得不到及时引进和推广,影响农村生态建设进程。

X、XX地区现有林地管护和抚育差。XX大部分都是防风林,没有经济效益,每年各林场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林地管护,投入多、收益少,林地所属企业不愿经营或管护现有林地,致使林地因缺水、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而死亡树木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XX地区农场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各农场基础设施如渠道、机井以及农业机械等破旧、老化,影响了农业以及林业生产;XX地区现有果园较多,各林场果园管护和种植水平仍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在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上十分闭塞,致使果树品种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X、林业的经济效益差,特别是在农村存在抓生态林的建设,忽略商品林、经济林的建设,影响了农民造林、管护的积极性,全区林果业发展缓慢。

生态工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X、企业对生态建设重视程度不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重发展、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企业往往把建设的重点放在生产发展、追求利润上,生态建设与企业生产脱节,节能、减排、降耗措施得不到全面的推行和应用。

X、企业绿地率低。部分厂矿企业由于土地征集费用高,将规划绿地用作生产土地,造成厂区绿地达不到XX%。

X、企业自备井较多,破坏地下水资源。一些企业长期 使用自备井,造成地下水资源匮乏,影响整个城市的饮用水安全。农村水源地大多建在农田周围,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

X、资源循环利用差。企业间的联营合作少,能源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由此带来的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X、空气环境需要进一步净化。我区首要空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其次为可吸入颗粒物,需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生态旅游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X、生态旅游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政府对我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的力度不够。

X、生态旅游管理体制不顺,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生态旅游的发展。

X、旅游区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区大部分旅游景点都存在基础设施不到位、不完善的现象,如景区没有公厕、垃圾箱等基础设施,供游人进行餐饮、娱乐等消费的服务项目及设施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游人在“吃、住、行、游、购、娱”上的需求,因此对我区在旅游经济效益上的影响较大。

X、在农家乐旅游项目上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经营项目随意性大,整体特色不明显;经营环境卫生条件差,档 次较低;农家乐项目规模小、项目单一。

生态文化教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X、缺乏生态教育基地。生态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专门的生态教育基地,不能深入实地进行更加生动的教育,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

X、生态道德意识没有普遍形成。很多市民没有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树木、践踏和焚烧草坪的现象普遍存在,生态保护意识尚未根植于居民群众心中。

X、生态忧患意识不够。很多人只看到我区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而忽略了我区由于气候、地质、水源给生态建设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生态忧患意识不强。

三、措施与对策

完善生态建设规划,提高管理水平

X、制定生态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生态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强化政府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规划等手段和产业政策,对全区生态资源的总量、配置及开发方式、规模、强度进行控制,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X、建立完善生态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制度。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将以往资源使用权的分配改作资源收益权的分配,使生态资源 利用率高、效益好的企业和个人优先获得使用权,确保生态资源收益的最大化、配置市场化。要抓紧建立地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将考评结果纳入企业考核体系,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和评优创先环保“一票否决”制,促进我区生态文明协调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作。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原则,加强建设交通、城市管理、园林绿化、卫生环保、供水供电等部门的协作,减少开挖道路的次数,杜绝破坏管网,节约建设资金,做到安全科学施工。

多措并举,促进生态林业大发展

X、大力发展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扩大生态公益林总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经济林,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X、加大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量大,一两年内很难出效果,需要有足够资金来作保障,资金必须到位,专款专用。

X、要始终把科技造林摆在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型科技成果,以科技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效 益为中心,建设一批有科技含量的造林项目区。

X、加强XX地区生态经济林建设和管护,促进XX地区林业发展。XX办事处农田在种粮生产方面没有发挥大的作用,存在大面积的农田作物产量低,没有合理利用的问题,结合实施十七大生态园建设,把XX办事处没有合理利用的农田集中起来作为苗圃栽培基地,发展育苗工作,培育本土树种或引种驯化优质苗木,为下一步的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优质苗木和花草。同时,建议将XX地区土地权属划归政府,由政府统一组织进行葡萄基地建设,加快我区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一是成立林业管护单位,上下协调,提高XX地区林业管护水平,确保林业管护成果;二是加强绿化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林木管护供水系统,配备专业管护工具;三是整合XX农指森林资源,建设万树园,切实加强管理与改造,提升城市品位;四是加强林业技术培训,聘请专家从新技术、新经营思路、模式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经营户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五是转变经营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将土地承包给开发商进行经济林种植经营,或拿现有资本进行入股,分红。

X、学习借鉴外地盐碱地土地绿化造林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我区盐碱地造林绿化工作。XX扶贫经济开发区盐碱地绿化是我区林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借鉴五条适用技术:一是抬高地势,形成落差,便于造林地土壤淋溶洗盐;二是改良土壤通透性,适时追肥,培育土壤肥力;三是铺设暗管排水,防止地下盐分上升,防止土壤二次污染;四是植树坑设置沙砾石、炉渣等隔离层,周围加设塑料薄膜,客土植树;五是树木选择上尽可能选择乡土树种沙枣、红柳、紫穗槐等耐盐碱的树种,保证栽植一株成活一株。

X、市区绿化要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总体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和增绿量、出精品、上水平的原则,注重拆建还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和景观完善造景工作,大力营造街头绿地、广场绿地、小游园,合理布局公园绿地,确保新建公园、广场等各类绿地指标不低于规范要求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开展文化活动和健身活动的需要。

X、外围大环境绿化方面:一是加大对XX山东麓沿线的绿化投资力度,建设一条天然的防风屏障,与此同时进一步增强对XX刺槐林和杨树林的抚育管理。二是应加大对采煤沉陷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以净化美化环境,改善矿区小气候为原则进行绿化。三是继续完善农田防护林建设,特别是对XX扶贫经济开发区、各涉农办事处农田林网进行抚育管理,对林带中空缺位置进行树木补植。

X、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兴办林业。在造林资金短缺的形式下,发展林业需要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发展造林、护林等林业户、林业村,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也可推行股份制,多渠道筹集发展 林业的必需资金,在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努力挖掘全民的潜力,提高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

X、实行森林资源科学管理。建立本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库,实现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在现有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护林防火、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和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等,为林业决策、林业生产和森林资源管理服务。

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园艺

X、优化林业结构。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林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

X、发展经济林和设施园艺,让农民真正从中得到实惠。一是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生长的苹果、枸杞、葡萄、枣等经济林,不断提高经济林的档次和品质,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果农进行修剪、病虫害防治及日常管护技术的指导。创造条件将零散户集中管理,降低管护成本,拓宽销售渠道,使果农得到实惠,增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大设施园艺的投入力度。在靠近城市的周边农业地区,发展设施葡萄、桃、枸杞、枣和反季节果品等,填补由于季节的原因造成的大地果菜市场供应空白,使农民增收落到实 处。

X、加大村庄整治建设力度。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草等卫生死角,种植花草树木,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延伸自来水管网,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确保村民饮用水安全卫生。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一池三改”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X、加强林产品生产环境和林业投入品、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林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行安全林产品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安全林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名牌林产品的创评活动,多创名牌产品,增强林产品市场竞争力。

X、积极开展农业污染治理。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化肥农药使用、废弃地膜处理、秸杆焚烧等问题,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实行秸杆还田,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以农民田间技术指导为主要形式,结合新型农民科技项目实施,开展技术培训和环保知识教育,提高他们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工业

X、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企业技改,依托原有的优势产业,突出抓好循环经济项目,科学引导重点行业加 强合作,将上游生产中的副产品和废弃物作为下游的生产原料,实现废物排放的最小化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推动产业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引导不同产业互补对接,加快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利用。

X、发展新型节能工业。大力发展耗能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在项目引进上,严禁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入驻。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要引导企业进园发展,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在技术改造上,要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

X、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入园企业要严格遵守“入园规范化,污水要净化,废渣无害化,生态要绿化”的要求,把生态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抓。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协调环保部门加强入园项目环境影响监督,实行全程管理,确保建设项目环评率达到XXX%、建设项目“三同时”率达到XXX%,监督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率达到XX%。

X、加大园区内防污染林业建设力度。完善经济开发区道路绿化,对新修道路全面进行绿化;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建设宽幅林带,在层次上将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阻止粉尘噪声污染。鼓励企业选用抗污染力强且能有 效吸收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树种,减少园区环境污染。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生态安全

X、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完善工业区的供水系统,取缔自备井,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在企业生产、餐饮、洗浴等行业积极引用天然气,减少对空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

X、加强水源地保护。坚决清除水源地周围的污染源,对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换土处理,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安全。在水源地栽植水源地界桩、警示牌,实施退耕,避免农药下渗造成水质污染,实施还林,加强水源地的生态保护。

着力保护,开发生态旅游

X、制定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依托XX山、星海湖湿地、沙漠、北武当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结合北武当生态防护林建设、南沙海沙漠风情园、行政新区等生态建设项目,制定我区旅游项目整体开发、保护和管理规划,大力挖掘生态旅游区的特色和亮点,做好做大“山、水、沙”的文章。

X、加大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区各部门资源,集中财力,完善旅游区内的道路、餐饮、供水、供电、交通等配套设施,确保每一座建筑都是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是精品,为景区开发 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X、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编制完善旅游招商项目指南,认真做好旅游招商项目的包装、论证和发布工作,建立有吸引力的旅游招商项目库,坚持内资、外资并重,国资、民资并举,扎实做好旅游招商引资工作。与此同时,要创新经营机制,开拓旅游市场,逐步形成大框架建设、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办旅游的格局,为发展大旅游、培植大产业注入源动力。

X、大力培植农家乐旅游项目。围绕“宣传、指导、管理、提升”的目标,正确引导农民积极开展农家乐项目,通过抓龙头,创品牌,做好农家特色地方风味引导、行业管理和宣传营销等工作;完善农家乐管理制度,对农家乐规划建设、经营进行规范管理;政府配套完善农家乐周围的公厕、垃圾箱等公共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X、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科学设计旅游线路。合理串联,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在各个餐饮、住宿以及城市的宾馆、旅社免费发放旅游指南手册,让广大市民和来往客商了解XX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观光旅游,逐步使各景区热起来、亮起来。

加大生态建设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绿化环境、香化环境的强大舆论。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适度消费、绿色消费,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强化资源忧患意识和生态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建议

X、由市委、政府出台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各县区科学合理开展创建工作。

X、整合XX林木资源,建成万树园,并成立绿化管理所负责XX地区公共林地的管护。

X、将锦云花园南侧——宁煤集团老化果园改造建设成为植物园。

X、成立星光万亩生态园管理所,加大对星光生态园管护力度。

X、增加园林机械设备,提高管护效率和水平。

X、提高园林工人劳动保障措施,为园林工人解决工伤保险问题。

X、成立园林绿化公司。

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提高我区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标准,以争创森林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改善我区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显山、露水、透绿、通畅、和谐”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核心区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加快推进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加快推进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慧

全国两会期间,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慧就南阳市加快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李文慧介绍说,南阳市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和核心水源地,又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既是生态富集区,也是生态高度敏感区。南阳市为此确立了牢固树立生态发展观、环境大局观、绿色政绩观,以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为载体,培育壮大生态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把南阳建设成为水清天蓝、山川秀美、经济发达的生态城市的目标。《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建设黄河中下游、淮河上中游生态安全保障区”,“构建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和太行山山地生态区”。南阳市就位于伏牛山、桐柏山之间,因此,加快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既是南阳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立足生态优势,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的现实选择和需要。南阳市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工作中,主要是做好“加、减”

两篇文章。加,就是增绿。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以“蓝天、碧水、安静、绿色”工程为载体,加快林业生态市建设,突出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鸭河口水库水源地和淮河源头生态保护,搞好伏牛山生态屏障、桐柏淮河源防护体系、平原生态体系“三区”绿化,组织实施山区生态林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等生态工程,把南阳的“氧吧”建好,生态之“肾”养好,让南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减,就是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把南阳建设成为山水与园林相间的生态文化城市,让南阳更加光彩照人,更加美丽动人。“十一五”期间,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减排7.5万吨和9.5万吨,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减排任务。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调水水质要求;白河出境水COD达标率由75%提高到100%,氨氮达标率稳定在89%左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稳定在90%左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市环境质量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李文慧认为,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要创新发展模式,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致力打造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生态战略功能区,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创建南阳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

李文慧介绍说,南阳市拥有110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70%以

上是农民。结合筹备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城市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破解人多地少矛盾、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必由之路。我们决定全面实施城乡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南阳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的决定性力量。近年来,南阳建设工业强市实现了新突破。2011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10亿元,增长21.8%,实现利润180亿元,增长50.4%。14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858亿元,投资总额跃居河南省前列。李文慧表示,要坚持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并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要组建专门推进班子,加速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电力能源、冶金建材、油碱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光电三大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抓好126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力争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服装3个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

李文慧介绍说,去年,南阳粮食总产达118.7亿斤,连续8年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全市确立了林果、畜牧、中药材

等绿色支柱产业。有3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省级认定;20多个农产品获得了全国首批统一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代农业是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更是农民就业、致富的有力支撑。必须珍视和发挥南阳农业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紧围绕“保粮食、调结构、促增收”目标,实行示范带头、项目支撑、科技引领、重点突破,抓好粮食生产,培育壮大畜牧、蔬菜、花卉、茶叶、种苗、中药材等高效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步伐,努力使现代农业为南阳创造更多财富,为农民带来更多实惠,为农村带来更大繁荣。

近年来,南阳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成功申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这是致力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李文慧说,南阳以“生态大市、绿色南阳”为目标,突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淮河源头和鸭河口水库水源地等生态建设,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了山区生态林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通道绿化工程、环城防护林及城郊森林、城镇绿化及林业产业等6大工程,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433.97亩,林地面积由2006年的1110.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443.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4.51%提高到37%,先后获得“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等荣誉称号。

李文慧介绍,要将污染减排作为推进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减排,优化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积极探索环境管理新机制,加大监管能力建设,确保天蓝地绿水清。“十一五”以来,南阳市淘汰规模以上制浆能力20多万吨水泥立窑生产能力,506万吨合成氨生产能力,8.1万吨小火电86兆瓦。对285家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对31家企业进行停产治理,对17家企业进行深度治理。同时,严格项目审批和环境准入关,坚决杜绝新上“两高一资”项目,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李文慧介绍,根据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南阳市目前正在加紧编制完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力争6月份完成编制规划。并以争创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行清洁生产,构建循环经济链。目前光电、水电、抽水蓄能、可再生能源、中医药开发、机械制造、汽车配件、天然碱等一批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污染排放强度小的企业集团逐步发展壮大,全市经济质量和产业结构不断得到提高和优化,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局面初步形成。相信通过推进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一个经济协调科学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南阳必将会更加让世人瞩目,必将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持久清洁的水源。

下载关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对交通工作要求的调研报告(孙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对交通工作要求的调研报告(孙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生态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2003年11月,市第四次党代会作出了创建生态市的重要决策,2004年6月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提出了具体的创建思路,同年1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交通建设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甘政协党组„2010‟8号 签发人:何 涛 中共政协甘孜州委员会党组 关于上报《政协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 关于加快甘孜藏区交通建设的调研报告》的报告 中共甘孜州委: 现将政协......

    垦利县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县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发展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连续列入国家、省“十五”和“十一五”规划。今年4月份......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及下一步打算做一简要汇报。一、2017年主要工作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习总书记对x工......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为全面掌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协根据今年重点工作安排,成立专门调研组,于今年上半年对......

    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市建设思考本文所述生态市指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三方面。自然生态包括城市绿化、环境质量、环境治理等;经济生态包括经济水平、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等;社会生态包......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

    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林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生态功能最全、持续时间最长的生态工程,对保护和改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