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特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公安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保卫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的斗争实践表明,公安工作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工作,公安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忠于职守、勇于奉献、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但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影响我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加。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复杂尖锐。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显现,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危害严重,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上影响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在新世纪新阶段,公安机关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各级公安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履行职责,在应对新情况上要有新思路,在解决新问题上要有新对策,在攻克难点、热点问题上要有新突破,不断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为利用好、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发挥公安机关人民民主专政工具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
二、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维护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政权意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极端复杂性、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艰巨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统筹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全力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公安机关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总任务。各级公安机关要高度警惕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动向,加强情报、侦察、控制工作和网上斗争,增强预见性、敏感性,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讲究政策策略,提高斗争艺术。要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活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破坏活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绝不允许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人员形成组织,绝不允许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活动形成气候。
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要认真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从源头上缓解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对抗,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坚持依法办事,坚持按政策办事,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要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对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要立足于疏导,不能随意动用警力和强制手段,不能把群众推到对立面去;对插手群体性事件的敌对势力,对策划、组织、指挥闹事的敌对分子,对借机打砸抢的犯罪分子,要选择适当时机,依法严厉打击。
抓紧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对于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恐怖事件,保持正常的社
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公安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借鉴国外经验,努力建立起一套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三、切实加强社会治安工作。
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是我国现阶段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要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提高打击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时效性。要把集中统一行动与日常打击犯罪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体现严打精神,加强侦查破案工作,注重打击质量,增强打击实效。及时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毒品犯罪,绝不能任其蔓延发展。严密防范、严厉打击盗窃、抢夺、抢劫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和爆炸、投毒、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坚决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证券犯罪、走私犯罪、偷税犯罪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坚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秩序。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健全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预警机制、综合防控机制和办案协作机制,提高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整体水平。
社会治安问题是各种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在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上下功夫。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治安工作,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四、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到公安队伍,落实到公安工作,就是要坚持执法为民。各级公安机关要把执法为民思想根植于每一个警种、每一个民警,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中。
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工作的总要求。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进程,坚持对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完善法律体系,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质量。要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从最基本的环节、最细微的地方做起,切实做到在所有的公安工作和执法行为上充分体现公平和正义。
人民警察来自人民。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是做好一切公安工作的基础。要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入手,深入开展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的教育,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在各项执法工作中,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满腔热情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事情着手,继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改进户籍管理、出入境管理、边防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等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切实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
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我国公安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正确处理好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各级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要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学会做群众工作,同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贴心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做好公安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把公安工作深深地扎根于人
民群众之中,打牢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支持公安机关的工作。
五、大力加强公安基层工作。
公安基层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面向基层的思想,从政策、体制、机制上,从待遇、经费、装备等方面,确保警力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努力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迈上新台阶。各级公安机关要精简机构,减少层次,合理配置警力,使警力向一线实战部门倾斜。通过明责、减负,增强基层的实力、激发基层的活力、提高基层的效率,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单位,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派出所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群关系、警民关系。要把派出所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的位置,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大力推进派出所的规范化建设。要进一步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把派出所真正建成综合性的战斗实体。要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机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要大力加强刑警队、巡警队、交警队等基层所队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执法水平。
六、积极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和保证。各级公安机关要按照建设过硬班子、纯洁公安队伍、树立良好警风、提高执法水平的基本思路,坚持从严治警,抓好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要根据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依据《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在公安机关的组织机构、勤务机制、管理方式、教育训练、监督制约、警务保障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程序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使公安机关指挥畅通、内务规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公安队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公安民警的头脑,使全体公安民警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公安队伍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双重管理制度,健全双重管理的程序性规定,明确主管、协管的职责权限。任免公安机关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事先要征得上一级公安部门党委同意。完善领导干部任职资格制度,选好配强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工作。实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推行引咎辞职制度和责令辞职制度。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公安队伍的组织人事管理。继续健全与《人民警察法》相配套的队伍管理制度,抓紧制定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深化公安机关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科学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设置公安民警职务序列,逐步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全面落实城市公安分局、派出所由上级公安机关直接管理的规定。各级公安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由本级公安机关任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由党委组织部门审批的,由公安机关提名呈报。理顺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工作的领导和指挥关系,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和警令畅通。
加强教育训练工作,建立适应实战需要的训练体系。积极创新教育训练机制,改进教育训练方法,全面落实民警上岗前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一线民警必训制度,提高公安民警的政治、业务、体能素质和实战技能。逐步推行公安院校参照军事院校进行管理。加强养成教育,规范警容风纪和民警的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从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抓起,使公安民警举止端正、行为规范、纪律严明,树立公安队伍良好的职业风范。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害
群之马。大力宣传表彰公安队伍中的先进典型,激励斗志,弘扬正气。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维护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
七、全面实施科技强警战略。
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各级公安机关要弘扬科学精神,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思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服务群众等各项警务工作中,广泛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公安工作的水平。要加快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尊重科技人才,用好科技人才。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支持公安科技工作,切实加大投入,为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金盾工程”是公安机关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加快推进“金盾工程”建设,实现公安工作的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
八、建立和完善公安保障机制。
按照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公安机关装备配备、各项经费开支定额等标准,并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予以保障。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县级公安机关的补助力度,保障基层公安机关办公、办案的经费支出。增加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公安监管场所及西部地区公安派出所“两所”建设工程。公安机关要严格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切实加强公安专项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增加公安专项编制。对于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另行增加公安专项编制,由省级政府提出意见,经中央编办征求公安部意见后,进行审核,报中央编委批准下达,所需经费统一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贯彻落实公安民警生活待遇“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体现公安民警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公安民警的岗位津贴和警衔津贴。中央财政对因公牺牲民警实行抚恤制度。建立人民警察因公伤亡保险制度。
九、进一步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党委要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公安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指导公安队伍建设。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认真贯彻落实党对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公安机关的领导班子建设,经常听取公安工作的汇报,帮助解决公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公安机关履行法定职能、严格依法开展工作,为公安机关创造良好的执法条件和环境。
为进一步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确保公安机关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干部任职条件,在领导班子职数范围内,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由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兼任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要把政治强、作风硬、熟悉公安工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公安机关的主要领导岗位上来。
第二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
(2003年11月l8日中发〔2003〕13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特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公安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保卫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的斗争实践表明,公安工作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工作,公安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忠于职守、勇于奉献、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但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影响我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加。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复杂尖锐。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显现,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危害严重,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上影响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在新世纪新阶段,公安机关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各级公安机关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履行职责,在应对新情况上要有新思路,在解决新问题上要有新对策,在攻克难点、热点问题上要有新突破,不断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为利用好、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发挥公安机关人民民主专政工具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
二、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维护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政权意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极端复杂性、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艰巨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统筹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全力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
(下略)
三、切实加强社会治安工作
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是我国现阶段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要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提高打击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时效性。要把集中统一行动与日常打击犯罪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体现严打精神,加强侦查破案工作,注重打击质量,增强打击实效。及时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毒品犯罪,绝不能任其蔓延发展。严密防范、严厉打击盗窃、抢夺、抢劫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和爆炸、投毒、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坚决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证券犯罪、走私犯罪、偷税犯罪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坚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秩序。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健全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预警机制、综合防控机制和办案协作机制,提高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整体水平。
社会治安问题是各种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在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上下功夫。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治安工作,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四、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到公安队伍,落实到公安工作,就是要坚持执法为民。各级公安机关要把执法为民思想根植于每一个警种、每一个民警,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中。
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工作的总要求。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进程,坚持对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完善法律体系,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质量。要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从最基本的环节、最细微的地方做起,切实做到在所有的公安工作和执法行为上充分体现公平和正义。
人民警察来自人民。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是做好一切公安工作的基础。要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入手,深入开展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的教育,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在各项执法工作中,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满腔热情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事情着手,继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改进户籍管理、出入境管理、边防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等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切实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
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我国公安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正确处理好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各级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要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学会做群众工作,同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贴心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做好公安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把公安工作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打牢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支持公安机关的工作。
五、大力加强公安基层工作
公安基层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面向基层的思想,从政策、体制、机制上,从待遇、经费、装备等方面,确保警力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努力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迈上新台阶。各级公安机关要精简机构,减少层次,合理配置警力,使警力向一线实战部门倾斜。通过明责、减负,增强基层的实力、激发基层的活力、提高基层的效率,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单位,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派出所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群关系、警民关系。要把派出所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的位置,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大力推进派出所的规范化建设。要进一步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把派出所真正建成综合性的战斗实体。要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机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要大力加强刑警队、巡警队、交警队等基层所队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执法水
平。
六、积极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和保证。各级公安机关要按照建设过硬班子、纯洁公安队伍、树立良好警风、提高执法水平的基本思路,坚持从严治警,抓好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要根据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依据《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在公安机关的组织机构、勤务机制、管理方式、教育训练、监督制约、警务保障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程序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使公安机关指挥畅通、内务规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公安队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公安民警的头脑,使全体公安民警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公安队伍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双重管理制度,健全双重管理的程序性规定,明确主管、协管的职责权限。任免公安机关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事先要征得上一级公安部门党委同意。完善领导干部任职资格制度,选好配强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工作。实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推行引咎辞职制度和责令辞职制度。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公安队伍的组织人事管理。继续健全与《人民警察法》相配套的队伍管理制度,抓紧制定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深化公安机关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科学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设置公安民警职务序列,逐步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全面落实城市公安分局、派出所由上级公安机关直接管理的规定。各级公安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由本级公安机关任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由党委组织部门审批的,由公安机关提名呈报。理顺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工作的领导和指挥关系,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和警令畅通。
加强教育训练工作,建立适应实战需要的训练体系。积极创新教育训练机制,改进教育训练方法,全面落实民警上岗前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一线民警必训制度,提高公安民警的政治、业务、体能素质和实战技能。逐步推行公安院校参照军事院校进行管理。
加强养成教育,规范警容风纪和民警的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从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抓起,使公安民警举止端正、行为规范、纪律严明,树立公安队伍良好的职业风范。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大力宣传表彰公安队伍中的先进典型,激励斗志,弘扬正气。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维护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
七、全面实施科技强警战略
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各级公安机关要弘扬科学精神,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思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服务群众等各项警务工作中,广泛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公安工作的水平。要加快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尊重科技人才,用好科技人才。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支持公安科技工作,切实加大投入,为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金盾工程”是公安机关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加快推进“金盾工程”建设,实现公安工作的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
八、建立和完善公安保障机制
按照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公安机关装备配备、各项经费开支定额等标准,并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由中央财政和地方
财政分别予以保障。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县级公安机关的补助力度,保障基层公安机关办公、办案的经费支出。增加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公安监管场所及西部地区公安派出所“两所”建设工程。公安机关要严格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切实加强公安专项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增加公安专项编制。对于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另行增加公安专项编制,由省级政府提出意见,经中央编办征求公安部意见后,进行审核,报中央编委批准下达,所需经费统一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贯彻落实公安民警生活待遇“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体现公安民警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公安民警的岗位津贴和警衔津贴。中央财政对因公牺牲民警实行抚恤制度。建立人民警察因公伤亡保险制度。
九、进一步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党委要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公安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指导公安队伍建设。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认真贯彻落实党对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公安机关的领导班子建设,经常听取公安工作的汇报,帮助解决公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公安机关履行法定职能、严格依法开展工作,为公安机关创造良好的执法条件和环境。
为进一步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确保公安机关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干部任职条件,在领导班子职数范围内,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由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兼任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要把政治强、作风硬、熟悉公安工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公安机关的主要领导岗位上来。
第三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要点提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要点提示
2003年11月20日至22日,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3号),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及奋斗目标,进一步确立了加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1、“二十公”会议的主要任务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新世纪新阶段公安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研究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2、多年公安工作实践所积累的九大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公安工作只有自觉地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
第二,坚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公安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自觉服务经济建设,积极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是公安机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第四,坚持把维护稳定置于公安工作的首位。维护社会稳定是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能否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检验公安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第五,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维护社会治安的大局稳定,必须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把严打、严防、严管、严治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公安机关的专业防范水平,及时治理突出的治安问题,牢牢控制社会治安局势。
第六,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做好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必须坚持和发扬公安机关的特色和优势,自觉强化群众观念,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把公安工作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第七,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不断革除体制、机制障碍,是激发公安队伍活力,推动公安工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八,坚持科教强警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强警之路,大力推进公安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培训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第九,坚持从严治警、依法治警。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努力造统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
3、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是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捣乱破坏活动直接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是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仍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4、当前公安工作存在的五个不适应
一是在思想观念上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执法为民的思想还没有牢固确立起来。
二是对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规律的认识还在探索之中,对复杂多变的敌情和治安情况反应不够敏锐,预防、控制、打击违法犯罪的机制、方法亟待完善、创新。
三是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路、方法、手段、机制还不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四是对新形势下队伍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还不到位,队伍建设的正规化水平不高,少数民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徇私枉法、贪赃枉法的问题时有发生。
五是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警力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的总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总要求,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执法为民,大力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安工作的水平和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切实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 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6、今后五年公安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
一是社会稳定的局面更加巩固,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水平显著提高。
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发现、控制、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
三是执法为民思想牢固树立,执法工作更加规范,执法质量显著提高,公安法规体系基本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健全有效,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是警务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公安工作科技合量明显提高,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实现新的跨越。
五是队伍正规化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公安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纪律作风明显改进,警民关系更加密切,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7、端正执法思想、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执法为民,必须转变执法观念,在执法思想上与时俱进。
二是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坚持执法为民,必须严格依法履行职责。
四是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切实提高执法水平。
五是坚持执法为民,必须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工作。
8、坚持依法从严治警,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严格教育管理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三是构建公安特色教育训练体系,进一步加大训练力度。
四是建立企全监督制约机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五是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
六是关心爱护民警,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9、“三个必训”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全面实施民警上岗和首任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基层和一线民警每年的实战必训。
10、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根据公安机关的特点,在组织机构、勤务方式、内务管理、教育训练、监督制约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即:统一考录制度、统一训练标准、统一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识,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简称为“四统一五规范”。
11、当前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是要尽快建立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相衔接,与人民警察法相配套,体现公安机关特点的公安民警管理制度。
二是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公安民警能力素质标准和录用、奖惩、纪律标准,以及警官的任职、晋升标准等,用标准建设队伍。
三是要加强公安编制管理,规范公安编制审批使用程序。
四是进一步完善省级统一考录制度。
五是严格执行“五条禁令”,持之以恒地抓好《内务条令》、<训练条令》和即将颁布实施的<纪律条令》的贯彻落实,健全各警种执勤执法规范,从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抓起,加强养成教育,形成公安队伍良好的职业风范。
六是要抓紧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安机关特别是派出所等窗口单位的统一外在标识建设,以方便人民群众。
七是要根据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公安现役部队的正规化建设。
12、对公安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的途径
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安管理体制;二是改革和完善公安工作机制;三是大力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四是建立公安经费保障机制;五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13、进一步完善公安管理体制的任务
一是认真落实城市公安分局、派出所由上级公安机关直接管理的规定,目前仍由所在地方党委、政府管理的,要尽快调整为由派出公安机关管理。
二是完善公安机关内设机构人事管理制度,各级公安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的领导干部,由同级公安机关任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由上级党委管理的,由公安机关提名呈报。
三是注明确当地党委、政府对公安机关领导的同时,理顺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工作的领导和指挥关系。
四是进一步明确公安机关的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公安机关的事权划分,做到事权明晰责任明确。
14、改革和完善公安工作机制的途径
一是有效整合警力资源,调整机构设置,切实解决分工过细、职责交叉、警力分散的问题。县、市级公安机关要逐步将110、119、122三台合一,并进行交巡警合一试点。在中等城市进行减少机构层次的试点。二是积极推进公安科技建设。三是加强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建设。四是充分运用社会资源维护治安,探索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实观形式。
15、公安派出所建设的目标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单位,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派出所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群关系、警民关系。要把派出所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的位置,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大力推进派出所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派出所工作,把派出所真正建成综合性的战斗实体。大力加强刑警队、交警队、巡警队、监管场所等基层一线实战单位的建设,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6、2004年2月10日至11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公安厅局纪委书记会议。***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切实做到“九要九不要”:
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要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对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视而不见,一知半解,迷失方向,危害大局。
二要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规律,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要脱离基层,脱离实际,粗枝大叶,简单操作,搞违背实际的瞎指挥。
三要讲实话,报实情,及时如实报告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的情况信息、统计数据,不要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
四要严格执行法令政令警令,做到令行禁止,不要阳奉阴违,自行其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五要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履行职责,依法打击敌人、惩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不要麻痹大意、玩忽职守、患得患失、无所作为。
六要坚决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不要耍特权、抖威风,滥用强制措施,刑讯逼供,侮辱人格,侵犯人权。
七要认真受理报警求助,全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不要“冷、硬、横、推”,与民争利,利用执法权力搞创收。
八要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不要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法的利益,决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为违法犯罪分子充当“保护伞”。
九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要贪图享受,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
第四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
(1994年8月31日)
为适应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1)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5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派生机勃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广大青少年的成才和发展展现了广阔的舞台和美好的前景。近年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学校德育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前进,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维护学校、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青少年学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希望祖国早日强盛,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成才的愿望和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努力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因势利导,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3)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少年;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各种矛盾,社会生活中还有需要克服的消极现象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地要求德育工作更好地发挥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4)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紧迫感。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
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大改进工作的力度,完善德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和忽视德育工作的倾向,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各种教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要针对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逐步提高。各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读物,教育和管理方法,学生思想品德表现的评定标准及方式等都要据此加强整体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
(6)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学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向青年学生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毛主席的重要哲学著作,特别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根据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编写出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要改进考试方法,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序和实际接受情况。
(7)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形成贯穿小、中、大学各教育阶段,由浅入深的稳定的教育序列。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要开设时事政策课或讲座,以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现实的国情教育。中小学都要有自己特色的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基地和乡土教材。要建立和健全升降国旗、重要集会唱国歌等制度,积极组织缅怀英烈、学习杰出历史人物、参观文化古迹、革命遗址、祖国山川以及新中国建设成就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充分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气氛。要把增强民族国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要教育学生明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倡导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要引导他们接触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组织他们参与校内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要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青少年成长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因而,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始终是他
们关心和思考的深层次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深入进行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逐步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8)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要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并编撰成系统的丛书。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在人民革命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新道德典范结合起来,并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提出有中华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编写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教材、读物,拍制影视片,广泛宣传,反复教育,长期熏陶。
(9)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进一步落实音、体、美课程,并积极在普通高校和高中阶段开设艺术选修课,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0)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强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严格校规校纪,加强良好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11)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教师最关键,要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书育人任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政策,采取切实措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感,鼓励教师担任班主任,落实教书育人工作。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责,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12)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借鉴国外包括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教育改革中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并及时加以规范,形成稳定的机制。高校应积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各门课程的建设应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标准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教学主管部门和教研人员要深入教学领域与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发挥教学、科研的德育功能。
(1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
(14)加强实践环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
措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组织学生适当参加一定的物质生产劳动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具体督促检查。实验、实习课程也要进一步加强,在时间、内容、组织、条件上予以落实和保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劳动课要有公益劳动、远足锻炼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高中和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文化服务、军政训练、勤工俭学等活动。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育实效。对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妨碍学习和校园生活秩序的活动要予以劝阻并制止。
(15)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使学校德育向校处延伸。要依靠关心下一代协会、社区教育委员会、校外德育辅导员等各种社会性的青少年教育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动员、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学校做好德育工作。
(16)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都要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不管学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校长都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在党委(总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学校都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机构改革,应注意对德育机构作出合理安排,有所加强。要建立德育工作的评估制度,并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应列入“211工程”评估标准。
(17)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和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把德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育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和理论家。
(18)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各级党委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采取措施,稳定德育骨干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要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素质。要创造条件组织政治理论课教员和德育工作者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研究改革开放前沿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建立表彰制度,增强德育队伍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并使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要完善德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为他们解决好专业职务、待遇等方面的问题。要制定政策,保证德育工作骨干能够不断地得到进修提高。积极支持和发展“双肩挑”的制度。(19)保证经费投入,改善物质条件。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合理确定德育方面的经费投入科目,列入预算,切实保证。学校要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
(20)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党组织应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以及对德育工作的领导,要求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起模范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团组织,发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特别
是教师要发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作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开展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吸引到自己周围,成为党联系、团结、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重要纽带。党、团组织应根据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要求,举办业余党校、团校、推动学生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活动,积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骨干入党、入团。(21)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宣传、理论、文艺、影视广播、出版、新闻界必须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倡导正确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切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部门和作家、艺术家,都要满腔热情地为青少年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对非营利性的高雅的严肃的文艺事业予以重点扶植。中宣部、国家教委、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要定期奖励优秀的青少年教育影视片、读物和歌曲,表彰从事青少年艺术教育做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要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以及群众监督等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制止只顾谋利、无视社会效益的行为。要制定法规,地方的公安、工商和文化管理等部门要依法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严格管理。
(22)运用法律武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各级政府要广泛宣传,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安、司法、检察、工商管理、海关、邮政等有关部门要采取严厉措施,查禁淫秽书刊、音像制品,打击教唆青少年犯罪的活动。教育部门要协助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防治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的协调工作。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情况应作为考评各地政府工作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23)地方各级政府要把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列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计划。每年都要为青少年教育办几件实事。在城镇建设中,要注意兴建科学馆、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和青少年之家等设施。对已有而被挤占的设施,要做清理。农村要结合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中小学生进行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的教育。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场馆、景点,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重要课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因地制宜确定并重点建设一批德育基地,对学校有组织的参观教育活动免予收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把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工程中加以实施。
(24)学校德育工作要有法制保障。学校德育的地位、任务和主要方针、原则要有权威性和稳定性,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教育者、受教育者及社会有关方面共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教育的改革、发展使这种法制建设更为必要和迫切,要把这个问题进一步纳入到整个法制建设中加以解决。
(25)加强各地党委、政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要抓德育,要定期研究并检查学校德育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部门的作用。各级政府要为学校德育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切实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主要业务之一。要完善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联系学校的制度,定期到学校做形势报告、讲学、与师生座谈、交朋友。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维护学校稳定,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陆续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的基本精神仍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情况变化了的,以本文件为准。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检查、总结贯彻落实情况,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本文件的具体实施办法。
发布部门:中共中央 发布日期:1994年08月31日 实施日期:1994年08月31日(中央法规)
第五篇: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与队伍建设【原创】
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与队伍建设
公安工作与公安队伍建设必须与当前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匹配,如果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没有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必然会阻碍社会进步,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与队伍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新时期的公安工作是集专政、打击、管理、服务于一身。新形势下为社会、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公共安全服务,已经上升为公安机关职能的核心内容。
(一)落实责任机制,规范公安机关执法行为。公安工作是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联系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必须有人受理、有人办理、有人管理。所以统一和规范各警种、各部门运行模式,让每个警情、每个案件、每个求助都有工作责任人。在内部管理上、基础台帐、窗口接待、队伍管理教育,每块都有具体工作责任人和主抓责任人。执法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第一就是要端正执法思想,坚持执法为民。这是根基和基础,必须要打牢。第二就是要转变执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促进社会和谐、以人为本的基本理论来调整执法活动。过去我们往往强调国家行政权力的强制性,现在则更多的强调在司法过程中、在行政行为中要有效的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个重大的调整,是权力观向权益观的转变,特别是公安行政管理工作中过去强调更多的是强制性的管理,现在则是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也是一个重大的执法现念上的转变。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观念上转变过来,我们就摆不正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执法活动当中,在实施各种行政行为当中就会出现偏差。第三就是要规范执法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和高效廉洁。这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具体落脚点,很大程度上讲,执法程序上没有创新,必须完成规定动作,就是规定得更具体更严格更具有操作性,使执法工作符合程序。法律程序上的界定、规范是今年规范执法程序的重点。包括运用网络化的手段来固化我们的执法行为。第四就是要着重执法效果,既严格规范,又做到理性平和。特别是一些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民事纠纷调解,治安违法案件,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的基础上做到理性平和执法。通过执法,即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达到惩治的效果。
(二)要发挥情报信息的作用。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到重大刑事案件侦破情报信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公安工作离不开加强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应用机制。适应目前的社会形式,公安工作就必须走信息化、科技化强警之路,建立健全互相策应、互相作用、互相联结的情报信息收集、通报、研判等工作机制。强化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整合相关力量和社会资源,规范相关应急程序和要求,切实增强公安业务能力。一方面,情报信息是加强公安工作的必然选择。当前,随着犯罪活动国际化、智能化、动态化趋势日益突出,公安工作如果沿袭过去那种拼体力、拼消耗和人海战术作战的粗放式做法,必然捉襟见肘、步履维艰、难以为继,民警也将被困于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和低效劳动中超负荷运转。这已成为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难题之一。而发挥情报信息的作用,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必施之策。只以情报信息成为影响公安决策的关键因素,引领防范、指导打击,才能加强公安工作,为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情报信息有力的推动改进公安工作的速度。以情报信息为基础的决策是公安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依靠准确、及时、全面的情报信息作出决策,公安工作所需要的资源才能得以合理配臵,工作效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情报信息拉近指挥与实战、机关与基层一线的时空距离,使公安工作从被动型向主动实战型转变。因此,情报信息既是加强公安工作的必然选择,又有力的推动改进公安工作的速度。
(三)夯实刑侦基础,提高打击的精确性。刑侦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必须加强和改进刑侦工作。发挥好刑侦相关信息库的作用是加强和改进刑侦工作的前提,应用好“大情报”系统、类案系统、在逃人员信息库、违法犯罪嫌疑人指纹信息库、被盗抢机动车信息库及涉案物品、犯罪线索、重点人员信息库,切实服务侦查工作。要严格落实命案必破责任制,建立命案预防、快速反应和侦察破案的现场勘查、组织领导、后勤保障工作机制,加强考核和督查,善于总结经验,对每起命案破案后都进行总结评析,落实工作责任制。要树立案件“经营”理念。针对多发性、系列性案件和一定区域内的突出犯罪、特殊犯罪群体及这方面的重要线索和重点人员加强监控,利用社会资源,采用秘密的、技术的多种侦查措施,搜集证据,掌握规律,摸清全部成员和罪行,一网打尽。要转变侦察破案模式,把以“从案到人”为主、“从人到案”为辅的被动型模式,转变为以“从人到案”的主动型模式为主、两种模式相互促进的新型模式。要充分发挥基础工作和科技手段在侦查破案工作中的作用,增强破案主动性。切实把公安基础工作的控制和管理作用向破案纵深延伸,使基础工作不仅服务于破案,而且能够直接破案。要强化多元化工作机制,坚持命案必破、挂牌督办制度,落实追逃工作、串并案工作、指纹远程查询等刑侦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从人、地、物、事中发现线索、打击犯罪的多元化工作模式,不断强化对影响大、危害重、领导重视、群众关注的重特大案件的攻坚力度,要提高精确打击科技含量。大力培养一批侦查、技术专业人才和破案、办案能手,合理配臵专业人才资源,增强破案攻坚能力和打击突出犯罪的实效。同时,不断加大刑事科学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提高现场勘查、发现、提取、比对、固定证据及在日常管理、侦察破案中发现和掌控违法犯罪分子的能力,逐步增强打击犯罪的精确性、搜集固定证据的高效性。
(四)实行警务公开,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信任度。公安机关要加强公安作风建设,积极大力推行警务公开,坚持和完善制度,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积极处臵群体性事件,主动做好“超前防范”、密切警民关系工作,全力维护稳定。一方面,要公开办事的政策、内容、程序、时效、结果等,在方便群众、服务社会的同时,促使民警自觉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密切警民关系,树立良好的公安形象;另一方面,按规定把公安机关的工作权力的运作告知广大群众、呈现给社会各层面,积极推行执法运行的公开化,实行阳光作业。严格加强警务监督,坚持以监督促公开,以监督促工作落实。尽力消除群众对我们的疑虑,从而更加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转变工作理念,提高服务的层次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遵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和健全“窗口”单位服务规范,一切以便民、利民为原则,热情服务群众。对非工作日到公安机关求助、报警、办理相关事项的,由值班民警先行受理,及时转交户籍民警尽快办理,在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公安形象。在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加大经济领域内违法犯罪的打击和企业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力度,努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紧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提高服务的质效,树立警务工作成本观念,动用最少的公安资源,发挥最大的质效。找准公安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盲点和亮点,通过主动服务达到管理的目的,达到社会效益与治安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六)加强公安机关公共关系建设。公安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必须高度重视并有效开展公安公共机关公共关系建设。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这是我们开展公安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际工作中,应拓宽渠道,多策并用,多管齐下。首先,要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公共关系建设,争取全体民警真诚合作与支持,使部门之间、民警之间沟通思想、消除误解,增进团结、步调一致形成巨大的组织凝聚力,为对外公共关系活动创造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加强与外部的沟通联系,争取各种组织、团体和公众的支持与协助。要与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听取他们对公安工作的意见,争取理解支持;要加强与执法执纪监督员和民间社团的联系,定期了解社会大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发动和组织公众参加队伍监督和社会治安工作;要深入社区、农村,宣传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情况,宣传安全常识,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第三,要加强公安宣传工作,巩固扩大宣传阵地,不断提高公安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推行警务公开,促进公安机关、公安民警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运用事实和法律影响、说服公众,修正其不恰当的看法、观念和行为,使公安工作真正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效,主动引导社会舆论。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内务条令、训练条令和即将颁布实施的纪律条令的贯彻落实,健全各种执勤执法规范,从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抓起,加强养成教育,形成公安机关良好的职业风范。要以方便人民群众,抓住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这个基本点,抓住以人为本,做好公安工作。
二、加强和改进公安队伍建设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公安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警力不足和民警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部分民警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和违规违法问题。公安队伍之所以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既与公安队伍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教育、管理、监督不力密切相关。
(一)多措并举,缓解警力不足压力。一是争取支持,充实基层警力。公安部门应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尽可能给予政策倾斜,增加编制,制定计划,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一定数量民警,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源源不断地选送到公安工作的第一线,为基层公安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民警素质。由于招录新民警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警力不足问题。对此,要结合公安队伍建设工作实际,经常性地组织在岗民警开展执勤执法培训,加强政策法规和公安业务学习,不断增强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加大投入,增加科技装备。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公安工作已步入正规化、制度化和科技化轨道,要将电子监控系统等高科技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将部分警力解放出来,从而实现以科技装备的增加弥补警力不足的目的。
(二)统一纪律要求,建立起配套完善的监督制度。要加强对公安队伍的宗旨观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和文化知识教育,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的违法违纪问题。其次要严格监督,严肃法纪。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直接听取辖区群众对民警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解决;公安机关的内部监督部门要变事后查处为主为事先防范为主,把预防民警违法违纪的关口前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有效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第三,要在从严治警的同时,坚持依法治警。要坚持经常性的督查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相结合,敢于坚持原则。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处理违法违纪案件,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包庇护短,努力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三)加强队伍管理,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注重树立民警中典型标杆,起到榜样作用,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树立典型工作方面,首先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把忠实履行职责、工作兢兢业业,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作为衡量典型的主要标准。同时还要落实宣传责任制,强化内外部协调与沟通,弘扬正气,鼓舞斗志,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公安队伍中也存在一些基本素质低、责任感差、工作能力低、不能胜任工作的干警,而这些人员没有落实相应处理措施,不但有损于公安机关形象,而且挫伤其他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整体上削弱了队伍战斗力。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末位淘汰制”,将无法胜任岗位的必须调至简单岗位。
(四)以教育训练为突破,不断增强公安队伍依法行政的工作能力。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教育训练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基层在职民警的教育训练工作纳入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有效避免教育训练工作中的低水平重复和资源的浪费,使教育训练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要加强公安队伍的基本功训练和实战训练,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要将教育培训与民警的工作需要结合起来,针对不同警种、不同层次,以业务骨干授课等形式为措施,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培训方案,切实提高培训的品位、层次和质量。同时,教育培训要着眼于实战需要,做到学以致用,从根本上提高民警的实战本领。同时,设立教育训练专项资金帐户,实行专款专用,确保教育训练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要通过建立健全民警教育训练档案,加强对教育训练工作的量化管理,并把民警的教育训练水平作为衡量和考察民警综合素质的重要参数,与绩效考核工作挂钩,落实奖惩措施。要把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公安工作急需的专门人才和解决部分民警“追不上、打不赢、说不过”的问题上,通过划定合格标准,严格考核测试,摸清基层队伍的实际状况,开展分类培训。
(五)坚持从优待警,激发内在活力。坚持把解决公安队伍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工作问题与解决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和实际生活困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落实从优待警相关措施,凝聚警心,调动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热情。一是抓好政治保障。要切实解决民警职级待遇问题,切实让各级干警感到“有为就有位”;要解决民警的政治待遇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一系列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新机制、新举措,注重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和提拔干部。二是抓好经费保障。要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保证足够的办案经费和必须的警务装备,全面落实津补贴制度,促进基层单位和广大民警集中精力抓好本职工作。三是抓好维权保障。民警及家属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被侵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以往处理类似问题,由于担心群众误解,多数情况采取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导致一些民警在执法活动中畏手畏脚,不仅极大地挫伤了民警工作的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权威性。为此,要将维权工作纳入公安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维权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办。四是抓好解困保障。要帮助民警解决家庭的各种实际困难。在帮助解民警困难的同时要多留心、多关心、多操心,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做好工作,让广大干警无后顾之忧。
(六)深化竞争,加强考评考核。一是加快改革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任人唯贤,不断深化以竞争上岗、全员优化组合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并不断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效能,进一步增强全体民警奋发向上的紧迫感。二是积极创造条件。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把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工作干劲大等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三是强化考评考核。要以明晰权责、量化任务为重点,根据各个岗位、各项工作的类别、性质和特点,细化工作的标准、要求和程序,并辅之以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建立并完善量化管理考核机制,综合考评,奖优罚劣,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增强战斗力。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与公安队伍建设推进公安机关更好地担负起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努力开拓公安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