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社会公证的论文-构建和谐社会应注重公证作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其基础和核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法治的实现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加以规范,需要各种有效的法律手段加以调整。公证,作为国际通行的,由国家设立的,用于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促进经济交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制度,担负着参与引导和规范民事法律行为,调控市场经济运行,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诚信的特殊职能。以××市区为例,公证机构一年办理的案件在一万件左右,内容涉及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公证办理案件的走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其在为构建和谐××、诚信××提供强有力法制保障和服务,肩负着重大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公证机构在构建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一)公证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积极促进经济发展,直接服务于构建和谐××的经济基础。其作用突出在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服务上,如为我市的政府采购、物资采购、彩票销售、退伍军人安置、开发区北山公园园林招标、××市文化广场建设工设计、施工招标、晋东化工厂职工安置、娘子关电厂职工安置、城区下站旧城改造、滨河世纪城的拆迁、土地及矿产资源的有偿出让等等。充分发挥了我市公证机构在××重大经济改革和经济活动以及各类商事活动中的作用。
(二)公证预防了纠纷,化解了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首先是稳定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公证的一项特殊职能就是预防为主,具有防微杜渐作用,社会上形象地称人民法院是“医院”,而公证处就是“防疫站”,民商事活动有纠纷去法院解决,签订合同后为预防纠纷,去公证处办理公证,已成为我市许多企业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和个人的自觉自愿行为。从改革开放设立我市公证机构以来,××的公证机构办理了大量的诸如遗嘱、继承遗产、出国留学、民间借贷、个人消费借款、企业职工分流、拆迁安置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公证,通过对这些民事活动的介入,对民商行为的规范,使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可能发生的纠纷得到预防和化解,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公证维护社会诚信,有利于推动和谐××的发展。公证通过对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法律文书进行公证,保证了其真实性、合法性,通过公证员进行实体和程序的审查,完善法律行为,帮助公民、法人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这样建立起来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足够的信赖基础,大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履行,从而有效地保护社会诚信,促进社会和谐依法有序发展。
(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党中央“十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更多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强管理,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成为公证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发挥重要用的一个方面,我们建议如能在我市的国有资产、国有股份产权转让、租赁等方面进行公证,则必将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增强社会和谐基础。
(五)司法成本节约,实现司法经济与法治和谐。公证预防纠纷的职能把当事人产生的诉讼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避免了当事人因参与诉讼浪费精力,减少经济负担,也使得法院讼累行以缓解,尤其是公证对以给付为内容的债权文书,载明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公证后,如债务人违约,债权人可直接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不需经过诉讼程序。这样,就节约了诉讼成本,利于司法效率的提高。
(六)传播法律知识,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和谐社会是崇尚民主法治的社会,一方面活动,公证工作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积极宣传公证工作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性质和重要性,有助于人民群众的公证意识,同时也提高了民主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另一方面,公证活动的整个过程,也是向当事人普及法律常识的过程,公证执业活动与法制宣传相结合,促进公民增强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促进法制建设。
二、构建和谐××,应关注公证机构的发展
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公证机构的发展:
(一)政府应对目前我市公证机构进行的机构调整给予支持。××市作为一个设区的市,在过去设立公证机构中,有着市、区二级公证机构,分别隶属于市、区二级政府的司法行政机关。二○○六年三月一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正式实施,已将设区的市的范围划为一个执业区域,公证机构按法律规定进行布局调整,由于市、区的公证机构体制不同,有的为全额事业、有的为差额事业,这样在整合过程中适必会影响到重新调整后的体制。政府应给予关注协调。
(二)在国有资产的转让、租赁、抵押以及合作投资上应引入公证。这样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工作效率,增强公证在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处置过程中的证明、沟通、服务和监督作用。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将农民工进城务工涉及的劳务合同纳入公证的范围,通过对合同的公证就增加了一道法律屏障,对外来务工人员涉及的产业,如煤炭、建筑施工、建筑安装等行业中提出一部分保证金进行提存公证,如将来遇到拖欠农民工工资时,由于有了公证的务工合同,就可直接由公证机构出具执行证书,可直接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从提存款中直接支付。从而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的公证,见证了××经济的变革和发展,也为这场变革和发展做了应尽的努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公证的作为将越来越被政府、市民所认知,正所谓“公证进万家,润物细无声”。
第二篇:公证论文
关于构建公证社区化服务模式的思考
江苏省仪征市公证处 张雪梅
今年是我国六五普法的第一年,普法的重点之一是就是加强社区法律服务,那么作为法律服务力量之一的公证机构,如何走进社区直接为社区、为基层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实实在在的公证法律服务呢?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引发了思考,认为在中央提出加强社会管理的“大命题”下,基层公证机构应当做一篇公证进社区的“小文章”,通过公证社区化服务模式开辟公证服务新阵地,树立公证人员新形象。
一、公证社区化服务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公证进社区,实行社区化服务是履行法定职责的内在要求。《公证法》规定的公证的业务范围就包括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宣传。基层公证机构有义务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主动履职,将咨询和宣传工作做到位。公证服务进社区,与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结构模式的进步变化相适应,体现了与时俱进,公证为民。公证实行社区化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公证服务方面的法律宣传和咨询,贴近实际、贴近社会,是依法履职、积极作为、主动服务的表现,会得到广大社区和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公证进社区,实行社区化服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保持最基层社区的平安、稳定、有序。公证服务进社区进行自我宣传的同时也就是向社区群众宣传法律常识的过程。社区居民在办理公证的过程,也自觉不自觉接受了法律常识的普及。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诸如房屋买卖、租赁、抚养、赡养、赔偿、财产分割、夫妻财产关系、相邻关系,乃至物业管理等方面引发的人际关系紧张、财产关系冲突、权利义务关系矛盾,通过公证社区化服务就可以做到事先宣传预防,事中疏导化解,事后公证解决,使社区居民能更好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充分行使自己民主权利,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社区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有利于维护社区的稳定和谐。
公证进社区,实行社区化服务是促进公证业务创新发展的有效举措。公证进社区可以实现直观鲜明的形象宣传,扩大公证服务的影响力,使公证服务“窗口”变大,距离变短,案源变宽。公证社区化服务可以加强公证人员的能力培养,通过对社区情况进行调研,关注社区实际情况的发展,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了解社区居民对公证的需求所在,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找准公证服务社区的突破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近年来一些基层公证机构通过积极慎重地开展社区居民业主委员会选举的现场监督公证、拆迁安臵补偿协议公证、分房安臵现场监督公证等活动增强了公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相互促进和统一,得到了政府、社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公证社区化服务的工作方式和途径
一要有固定的阵地。这是公证进社区,实行社区化服务的必要条件。通过在社区服务场所或便民服务中心开设公证“窗口”或“工作站”作为固定工作岗位,设臵服务联系指示牌,投放服务联系卡开通电话、网络热线,建立相对固定的社区法律服务联系。
二要有稳定的人员。这是公证进社区,实行社区化服务的人力保障。一是采取一个公证员定向服务一个或多个社区,让公证员扎根于基层,提供法律咨询,代写与公证有关法律文书,提供公证法所涉及的各种公证法律服务。二是实行新进公证人员与资深公证员搭配组合进社区。通过让新人深入社区实践,积累工作经验,练好基本功,特别是锻炼他们与群众直接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能力,为将来个人业务发展打好基础。通过新老交替,循环培养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素质强、愿意扎根社区、甘于辛勤奉献的公证员队伍。
三是要有创新思维、灵活的服务模式。社区公证员可以与其他行业的法律报务及志愿者联系结合,通过担任社区内单位或居民公证法律顾问等形式,扩大了社区法律服务者队伍,扩大了公证服务影响。社区公证服务要适应群众需要,实行正常工作时间的前延、后延服务,节假日增强服务,电 话或留言或网上预约服务、特殊对象、特别事项上门服务等形式,使公证社区服务窗口、工作站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公证形象的代表。
三、实行公证社区化服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需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和政策支持。公证作为一项预防性司法制度,在预防纠纷、防范风险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发挥公证的作用,可以减少诉讼,为政府部门分忧解难。而让公证走进社区,将服务社区化变为现实,无疑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体制、工作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单靠基层公证机构本身难以将此项工作推开、走远。
二是要加强与社区组织的协作和配合。公证社区化服务模式的确立必然需要一个试点、推广到全面实现的渐进过程。初期的试点工作尤其重要,需要社区组织的大力协作和配合。在坚持为相关社区提供全方位公证法律服务同时,更要针对社区情况特点,围绕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开展服务,形成正面效应。对社区居民中老、弱、病、残、困难群众办理公证时应减免收入费,让群众在得到优质服务实惠的同时,也得到新型公证服务方式的实惠。
三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实效。公证服务社区化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现有基层公证机构的业务流程、业务分配、人员管理、薪酬核算等方面实质和现实问题,既牵动全局调整,又影响个人利益,因此必须积极而冷静、创新而审慎,要在司法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之下,坚持把“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公证形象” 作为公证社区化服务工作的价值追求,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促进此项工作稳步、协调发展。
二O一一年五月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社会公平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社会公平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收入分配和公平问题。胡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对这一重要论断,我们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实现社会公平,历来是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应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要让物质财富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包含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应是每个人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得到充分体现的社会。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自然是公平理念、公平制度、公平政策和公平原则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得到落实的动态过程和必然结果。如果离开了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广大人民群众就无法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社会主义的本质就不可能得到较好的展开、体现和实现。可以说,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立场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原则立场。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而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和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外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社会公平缺失明显的社会,必然是少数人得利和幸福、多数人失利和痛苦的两极分化的社会。在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党要较好地应对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始终坚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牢固树立公平理念,高度重视公平制度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大多数人。否则,党的先进性就失去了根本依托,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再次,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公平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价值,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和谐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中,社会公平无疑是“晴雨表”和“测温计”,客观地测量着社会的和谐度。社会上的不和谐问题,起因往往指向“不公平”。“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关系逐步融洽协调,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在分配制度和分配秩序、社会调剂等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并造成了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不健全等诸种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不公平现象。在此情势下,只有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法律、制度、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才能化解社会群体之间的各种矛盾,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
当然,强调社会公平,并非回到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老路,而是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克服以牺牲效率来换取公平的弊端,也反对以牺牲公平来换取效率的做法。
《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社会公平》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社会公平。
第四篇:中国公证论文下(精选)
公证论文创作方法漫谈
泰安市岱宗公证处 肖文
公证论文是法学学术论文的一个特殊种类,公证论文写作应有一定之法可遵。关于方法的重要性,成语形容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一位公证理论专家论述过公证论文写作方法。古人曾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里谈到:“现在竟还有人写信来问我作文的秘诀。„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杨立新教授在《法学院学生怎样写作毕业论文》一文中指出:“文章无形,一篇文章,有一百个人写,就会有一百种写法,不能强求一律,固定出一个写作的模式”。那公证论文写作究竟有没有规范可遵呢?原《中国法学》杂志总编辑周国均教授的文章《谈谈法学学术论文写作》说:“法学论文的写作,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公证论文写作确实有章可循。根据本人多年来参加山东省公证论文评选经历并结合个人写作体会,笔者认为应遵循的作文之道是:写作要从掌握创作技巧开始,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兼收并取,灵活运用创作技巧,从而创造出对公证实务有指导意义的优秀作品。
一、创作技巧有一定之规,公证论文写作有自身的特点。
方法是公证论文写作的指南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典故告诫人们,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成语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说传授给人已知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民法学者梁慧星先生在《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一文中写道:“方法是一种知识,但方法不是一般的知识,它是运用知识和获取知识的知识”。“读法学论著也是一样,多数人读知识,少数人除了了解其中的知识、理论观点、重要信息资料,还学习其写作方法”。法学院没有法律论文写作方法的课程,梁教授认为:“方法并不是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到,可以在阅读中学,在写作中自己摸索”。不掌握方法,犹如盲人瞎马,写作没有方向。
公证论文创作有一定的方法。关于文章写作,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精彩诗句,说明了作文与实践的密切关系。一个公证员具备了论文意识、得到了创作灵感,但如果不懂得创作技巧,写出的文章只能是平铺直叙、杂乱无章的白开水似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很难进入编辑或专家评委的法眼。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说的是做任何事情,都得遵守行业规范。鲁迅先生曾说:“那么,作文真就毫无秘诀么?却也并不”。表明创作是有一定技巧的工作。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一书就文章写作技巧论述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意思是文章的经线是情理,文词只是情理的纬线;经线正纬线才能织得上去,情理确定了文词才会畅达。说明贯穿于文章通篇的是理性的论点,理性的思维需要借助于合理的言辞表达。元代文人乔梦符总结作文之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隽秀;主体内容,像猪肚那样充实;结尾部分,要像豹尾一样有力。这是作文的一般之法。公证论文属于议论文的大范畴,写作除了遵循作文的一般之法和议论文的特殊要求外,还有自身的特点。
二、公证论文写作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步曲。也就是议论文写作必备的论题、论据论证、结论这三要素。
大道若拙,大道若简,公证论文写作方法也是如此。关于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是中学教科书的课文,地球人都应知道。那为何许多公证员还是写不出高水平的公证论文啊?答案是: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道德经》认为:“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若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步曲演绎成完美经典的论文佳作则是一个有简至繁的写作技巧问题。
首先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文学专业术语叫论点、论题或选题。俗称“靶子”,目的是有的放矢。谢鹏程博士《法学论文写作方法论》的演讲稿说:“选题里首先一个问题就是选题的机遇。选什么题这不是由我们个人决定的,这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给定的。这个历史条件给定的东西虽然是客观的,对每一个人是平等的,但对每一个人来说反映的灵敏度不一样,但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抓不住。怎么知道这个机遇来了,怎么抓住这个机遇。这就是选题机遇的问题”。这是说选题是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又能动地反映客观,关键是考验职业公证员对所发现的新问题反映的灵敏度,也就是论文意识的强弱问题。每次在本市组织论文评选时,司法局的领导都要引导说:“在座的都是本市公证界的笔杆子,你们应当把个人写作的经验体会传授给大家,让泰安市的公证论文水平在省内上个台阶”。笔者撰写本文正是受市局领导的启发,有感而作。最近,见到青州市公证处的高级公证员高秀英,她说在考虑关于公证论文写作方法的文章,与笔者不谋而合。可见选题的机遇是平等的。
选题的三要素是:新颖、深刻、合理。关于选题,应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公证论文通篇的核心和灵魂,香港大学法学博士刘南平的《法学博士论文的“骨髓”和“皮囊”》一文称之为:文章的“骨髓”,是贯穿整个法学论文的中心论点。梁慧星教授认为选题应符合四项要求:“
1、有学术性,理论性。
2、有实践性,针对性。
3、有充足的资料。
4、能够扬长避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汤维建在《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漫谈》中提出选题的要求是:
一、选题要有关联性。不能逾越你所从事的学科研究的畛域。其
二、选题要有重要性。
三、选题要有前沿性。
四、志趣性。作者对该选题要感兴趣。
五、适中性。应当避免法学论文题目过小和题目过大的倾向。谢鹏程博士认为选题的三种特性是:第一个是实用性。第二个是新颖性。第三个要求就是合理性。大道归一,笔者将众多大家的选题观点总结归纳为三点即:新颖、深刻、合理。
选题新颖性要求原创性。公证论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具有开拓性、填补空白性和创造性。形象地说是你们走阳关道,我过独木桥。就是梁慧星教授提倡的学术性选题前沿性问题:
一、对前人没有研究的问题补白性选题。
二、对前人研究很少的问题,进行系统全面、有深度的研究,即开拓性选题。
三、对新情况、新问题率先进行研究的提出问题性选题。《中国公证》2012年第4期杂志刊登的公证员常承科、张志伟文章《关于公证话语权的思考》,对公证员没有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是补白性选题。《中国公证》2012年第5期杂志刊登了公证员段伟、李全息一篇文章《公证投诉处理中的“孤岛效应”》,对公证投诉处理问题进行研究的人很多,但将公证投诉处理与经济学“孤岛效应”问题结合进行研究则是首创,选题同样具有新颖性。
选题深刻性要求深入性。全国的公证员有两万余人,就有两万余颗智慧的心,加上还有许多关心公证工作的法学人士,对公证理论问题都在日思夜谋。在这种情况下,对基层普通公证员要求公证论文选题具有原创新颖性,似乎是在大海里捞针,沙漠里寻找绿洲。成语
里有“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一词。唐代诗人刘禹锡则说“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说明看问题要辩证,换个角度看,任何事物都会有新意境。选题在新颖性方面如果无法突破,那就退求其次,在深刻性上下功夫。一个公证理论问题虽然已有人进行了研究,有了学术成果,但随着公证实务的发展,又出现了新问题,或者虽然已有人进行了研究,但都侧重某个方面,公证员如果另辟蹊径,提出了更新的观点或归纳前人观点又进行了深化,这就是选题的深刻性。梁慧星教授认为是:超越性选题,总结性选题。通俗点说就是:甲认为„,乙认为„,我认为„。“我认为„”既可以是甲观点和乙观点的综合,也可以是在甲观点和乙观点之上另提新观点。《中国公证》2012年第5期杂志刊登的公证员唐传舟文章《如何把握公证执业风险防范的要领》,公证执业风险防范问题已有公证员撰写发表过文章,唐传舟同志又提出来新办法,这是深刻性选题。
选题合理性要求理智性。公证论文选题合理性要求的是:一要讲政治,选题的方向要正确;二要与公证业务有关联,知行合一。谢鹏程博士讲:“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法律与政治是密切联系的,不可回避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论文的选题上,写作上都要受到一定的政治环境的制约,受到你自己的政治身份的制约”。公证论文选题要有政治觉悟,不能与国家坚如磐石的定制唱对台戏。例如,公证员不能写公证机构脱离司法行政机关领导,回归到法院设置的问题;也不能写学习英美法系制度,由律师兼任公证员的问题;更不能写质疑公证书效力的虚无主义文章。选题不讲政治,是个致命性的大问题。如果一个职业公证员整天牢骚满腹,自诩看破红尘,心理没有阳光,就会出现选题不讲政治的错误问题。
关于讲政治,谢博士提到了一个笑话:“有一个检察院的人在刑诉法修改前写了取消免予起诉权的文章,这本来在学术界就是有这种说法的,但他作为检察官写了这个文章,学界就说了,你检察官自己也这么说了。结果就报到张思卿检察长那里去了,他说这个问题检察官这样说合适吗?这是我们正要捍卫的权利!结果就把他扫地出门了”。选题不对,根本入不了专家编辑的法眼。造成严重后果的还会在政治受到封杀处理。
此外,我们常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公证论文选题要与公证业务有关联,文以载道,对公证实务要有指导意义,这是论文选题实用性问题。文以致用,公证论文不能跑题,不能逾越所从事的公证实务,而选其他学科的题目。如果不务正业,论文要么南辕北辙,要么曲高和寡,在公证专业杂志上发表的机会极为渺茫。
其次如何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文学专业术语叫论证。俗称自圆其说。提出了论点要旁征博引,用事实和证据说明。论证的要求是逻辑严密,推理正确。论证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及对比法三大类,具体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形式。这又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中学教科书问题。无论是举例、对比、引用、还是比喻、因果推理,都要拥有合适的资料。分析问题的关键是要充分占有资料。如果将论点比喻为箭靶,论证方法比喻成良弓,那恰当的资料就是利箭。资料不充分,引用不合适,就成了拿鸡毛当利箭,无的放矢,事倍功半。
分析问题要依靠学术材料。梁慧星教授说:“资料不仅是研究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术论文的一个要素”。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了解前人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成语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词,说的是成功要借鉴前人的经验。一方面,充分占有资料,能了解到正准备撰写的公证论文在业内研究到何种程度?哪些问题没有研究
过?哪些问题虽已有人研究过,但不深刻?哪些问题虽有通说,但需要矫正旧说,赋予新意?这样才能明确选题是否有法学价值。这实际上是对研究的论题进行价值评估的过程。另一方面,充分占有了资料后,能拓宽研究视野并提升看问题的深度,境界升华,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唐代诗人王之涣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佳句,北宋婉约派词人晏殊写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词句,大科学家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都讲的是一个道理。
公证论文资料来源于公证员的腿勤、手勤、眼勤。对于菜鸟级的公证论文写手,要勤跑书店,勤买法学书籍,勤看书籍,手勤创作。公证员有了论文意识后,要有一对勤快的双腿,勤跑法学书店或常到书店法学专架前转转,购买一些法理类、法史类及与研究选题有关的书籍。为何要购买法理类、法史类书籍啊?法理讲的是法的公平、正义理念,公平、正义理念则源于人类对法制史规律的理性总结。法理及法史功底的深厚决定了职业公证员创作的基础。在公证论文创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法律没有规定的问题或者虽有规定但不明确、有争议,这时就的用法理的原理解决疑难问题,而运用法理原理时就需考虑原理在法史上的来龙去脉。烟台市公证处有个高级公证员刘安吉,他的公证论文水平在山东省出类拔萃。每次在济南市开会,笔者总能看到他无论远近,都要抽空跑到天平法律书店购买法学书籍。这说明他的成功并不是天上掉馅饼。书买来了,你的手勤动、眼勤看啊!否则,束之高阁,或摆在书架上充当冒充有学问的装饰物,那又有什么意义呢?省公证员协会的刘疆老师是山东省公证界的旗手,他将整个车库改成了书库,法学书籍汗牛充栋,加之他本人又谦虚好学,勤于创作,因而成就了他现在的中国公证界大家风范。
互联网资料不能完全取代专业书籍。可能有人会说:我会巧活,不用费力花钱买书,借助于互联网的资料就足够了。有这种思想的公证员并不在少数,每年山东省公证论文评选前,省公协都要求各市对本地上报的论文进行初评,要求过滤掉网上抄袭文章。根据笔者参加初评的体会,投机取巧,网上抄袭的文章篇数有时竟占近一半。互联网虽然沟通无极限,法学资料浩瀚,但不能完全取代专业法学书籍。首先,专业书籍在网上并不一定都能查到。其次,即使能查到,因为著作权问题,你只能看到片言只语的简介。
引用资料,要遵循学术规则。资料收集多了,也有难言之“引”。关于一个问题,法学大家们会众说纷纭。面对人云亦云的学术观点,初级写手难免要进入到云山雾罩的迷茫状态。这时就要遵守学术资料引用规则。
一、采通常之说。关于问题的看法,如果出现甲乙丙丁戊等多种观点看法,除非有创新,学术规则一般要求采纳通常之说。有句话叫符合大众审美观,就是此意。
二、采最新之说。由于事物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识是个不断上升的过程,学术新说一般比旧说要合理、科学。这叫新理优于旧说。
三、采最佳之说。如果一门学说流派纷呈,各有优劣,那就采用最合理的学说,即古人所说的“两权相利取其重”。
四、自创新说。如果你独具匠心,引经据典,研究了前人的种种学说后,认为都不全面,并且进行了科学批判,另立门户,自创门派,那就恭喜你,你修炼成正果,标新立异,自创了新说。
如何论证是个老生常谈的方法技术问题。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是论证常用形式。举例论证,就是运用具体客观事实资料作为论据而展开的论证。对比论证,是将甲事物与乙事物进行比较的一种论证方法。引用论证,是指引用哲理或名言、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作为论据展开的论证。比喻论证又叫喻证法,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对
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喻巧而理至。所谓因果论证,是指对客观事物本身或客观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分析、研究,推导出合理的结论。因果论证要运用逻辑上的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导,均是公证论文写作的常用方法。上述论证方式本文均有涉及,不再举例复述。方法技术可以言谈意会,但运用需要悟性。
最后,如何做出结论?梁慧星教授说:“学术论文应当有结论,是学术研究的规律性决定的。学术研究是一个过程,有其始端和终端”。行百里者半九十,平时我们常说办事要有始有终、善始善终,文同此理。公证论文有了一个好的开头,经历了严谨辨析的论证,最后就到了收尾,做出结论的步骤。有人以建议修改法律规章的方式代替结论,也有人以评论式或总结式语言代替结论,这并无不妥,但千万不能没有结论。没有结论,不仅表明公证论文不完整,更表明作者创作技法不成熟。我们常说画龙点睛,结论不仅要有,而且要出彩。笔者在省公证员协会参加论文评选时,常常看到一些公证员犯创作的低级错误,文章开头出彩,论证清晰,但就是没有总结性的结论,为山九仞功亏一。就像田径运动员在终点前戛然而止,让人一声叹息。这样文章会让评委感到有抄袭之嫌,你的文章前边有条有理,后面却不收尾,是否担心让人看破移花接木的抄袭伎俩,而故作此地无银的虚假姿态?这样的文章要是投寄到法眼高深的专业编辑那里,会被直接当做垃圾扔掉。
结尾要自然简短、呼应开头、境界升华。明朝诗人谢榛曾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只有良好的开头和精彩的论证,而没有圆满的结尾,整篇文章就会黯然失色。一个如警钟响亮的让人震动的结尾,能起到余音绕梁的美妙作用。一篇文章树立了一个论点,经过剥茧抽丝的学理分析,最后结论就犹如雨后的春笋,自然破土而出。结论不能生拉硬扯地强下,否则就成了无中生有的强盗逻辑。诗仙李白主张文章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这同样适用文章结尾的要求。“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论点提出了,理论分析也到了位,结尾就应简短;如果拖沓庸长,不仅产生审美疲劳,而且拖泥带水,影响文章通篇的布局。关于文章结尾的最后一个要求是首尾呼应,要将整篇的文旨、通篇的论点进行结论性概括,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文学术语叫结尾的常山之阵法。
三、方法的运用需要悟性,是一个考验公证员灵性的问题。
正确引用资料要靠悟性,学会正确引用资料。杨立新教授说:“论证一个观点,不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应当找出这个观点的源头,说明出处,做好注释”。“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要注明出处,说明是谁说的,这既是尊重原作者,也表明自己不是掠人之美”。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此言的确不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用也需有一定技巧,应当借鉴并有所创新。新华社公布的统计信息,目前汉字的总数已经超过了8万,而常用的只有3500字。另外,据估计常用词汇不过万余。语句词汇重复利用在所难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名言,这句话与《战国策·楚策四》里的“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于丘山”是否异曲同工?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诗句与《孟子·尽心上》里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是否似曾相识?因为是创新式借鉴,所以司马迁的名言超越了《战国策》的语句,元稹的诗句又在孟子语境之上。收集资料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消化吸收形成自己话语的过程,说的形象点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直接引用别人的著述,就应当注明出处。明确出处,引用恰当,能增加论文的厚重,即遵守
了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又尊重了前人,还表明本人的思想不是空穴来风;否则就成了偷梁换柱,欺世盗名,做人不太厚道。
写作技巧虽有一定之规,但方法的运用却无定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方法的运用需要公证员用悟性领会。悟性俗称开窍,是对所学的知识顿悟并融会贯通,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慧根。汤维建教授说:“方法就存在于精神之中,存在于浑浑然的意识之流中,存在于对某种人类理智的渴求之中,存在于蓦然回首的一瞬间。换而言之,方法并不具有独立性和自足性,方法实际上就是对内容予以把握后的一种感觉,它存在于诸多内容的拥挤的缝隙中,存在于内容的交互作用中”。这是说论证技巧可以传授,但掌握运用技巧,需要勤学苦练,熟能生巧。射击有三点一线的秘诀,意思是眼光-标尺-目标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射手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又有几人能修炼成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呢?所以方法运用是考验公证员悟性的问题。
总结:论点是贯穿整篇论文的灵魂,资料全面是写好论文的基础,文笔功力是论文的外在表现。优秀的公证论文是三者的完美结合。刘勰说作文应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作文的论点加论证资料再加作文技巧,是文章的规律之法。公证论文创作应遵循的规律也是如此。一篇公证论文佳作也应是以公证论文论点为始,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兼收并蓄,并恪守论文创作规范的结晶。《宋史·岳飞传》说:“战而后阵,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说打仗布阵,是用兵的常道;而布阵的巧妙,全在于统帅内心的谋划,作文之道如同此理。杨立新教授也说:“做法学论文,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没有技巧了,那就是,技巧运用到熟练的程度,就不必再讲究写作的技巧了,这时就是技巧的最高境界了”。对于公证论文创作的方法,大家看后也许会说:“噢!不过如此”。宋诗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要真正掌握,熟练运用作文的技巧,那确需悟性和苦练。“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职业公证员掌握创作技法,坚持写作活动,注意悟性升华,日积月累,肯定会有所收获。
泰安市岱宗公证处
二〇一二年九月
第五篇:浅谈加强新形势下公证工作论文
公证机构是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国家专门的法律证明机构,是国家司法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法律服务部门。在新形势下,公证机构对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维护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和发展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公民、法人提供公证证明活动,保障民法、经济法和其他有关法律得以有效实施,最终是由一支高素质的公证队伍来实现的。而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由宗旨信念高、业务素质强、作风品德好的党员骨干支撑的。因为党员的形象,就是群众效仿、学习的榜样。没有党员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就没有形象良好、业务熟练、作风扎实的公证员队伍,就做不好公证服务工作。有的公证机构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甚至发生违法违纪办证案件,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宗旨意识不强、骨干作用不明显,加上公证员工作很少交流,所以难免产生“经验主义”、“惰性效应”等现象,导致有些公证员不思进取、作风飘浮,缺乏组织纪律性和工作责任心。
加强公证机构党的建设,能够教育、引导党员努力学习,加强党内生活锻炼,强化党性观念和党性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增强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的自觉性,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并在工作实践中,以言传身教感染、影响、带动其他公证员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
一、完善公证机构党的组织建设
近几年,我省公证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党的组织建设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应看到,一些公证机构队伍建设问题仍不少。从我们身边不难发现,有的公证机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覆盖面不广、影响面不深。有的党组织生活开展得不规范,在活动中只是读材料、传达文件应付而已。有的甚至活动难以开展,特别是有的党组织多年没有培养、发展1 名党员。所以,有些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不容乐观。加强公证机构党建工作,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党员长效机制,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可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永褒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组织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并带动公证机构的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
敦化市公证处始终坚持抓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建设。今年年初,为了完善和健全组织机制,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领导、带头作用,在征得敦化市直机关党工委、州司法局党委的同意后,改选了公证处党支部,充实了新鲜血液,增强了公证处党支部的威信力、影响力,为公证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保障公证队伍公正廉洁执法
公正廉洁执法是党和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实现廉洁执法,就必须抓好队伍建设;要抓好队伍建设,就必须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因为加强党建工作能够健全和完善公证质量运行监管机制,使公证人员接受监督公开化、透明化,办证程序化、规范化。同时,能够加强对公证人员廉洁办案、廉洁自律的警示教育,使其能够进一步认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控制和避免公证工作出现质量问题,杜绝或减少违法违纪办证现象,保障公证员队伍公正廉洁执法。
长期以来,敦化市公证处坚持抓党的建设、抓队伍建设,坚持结合“深化人民性教育、提升司法行政效能”主题实践活动,对公证员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执业道德教育,坚持把培养、打造一只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公证员队伍贯穿在工作的始终,使得近5 年里没有发生一件损害群众利益、违法违纪执业案件,办证水平、卷宗质量也始终名列全州甚至全省的前列。
三、加强公证人员考核评价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一个部门,加强党建工作不仅能够凝聚党员队伍,而且能把服务中心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实施有效监督贯穿在党支部组织活动的全过程,发挥党组织在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能够使党组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影响公证机构班子优化管理、科学决策、改革创新,影响公证队伍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引导公证员贡献聪明才智、创新公证工作。
敦化市公证处通过抓公证机构党建工作,带动了公证处工作制度的创新。从2008 年开始,对目标考核管理办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如在队伍建设考核方面,坚持每个周五下午学习制度,重点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公证业务知识。在工作绩效考核方面,首次在公证员中实行了效益工资制度,即市公证处参考上一年办证收费情况,确定当年效益工资基数,年末对公证员超出基数部分按20%比例兑现奖励工资,对未完成部分也按20%的比例从档案工资中扣除,并对公证人员的德、能、勤、绩、廉按目标考核管理办法进行测评打分,表彰先进,鞭策后进。通过实践证明,抓党支部建设,提高了办证的质量,带动了工作的创新。
四、提高公证行业服务效能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是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公证机构党建工作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规范公证机构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高公证服务效能。所以,加强公证机构党建工作,能够增强公证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能够使其脚踏实地地钻研业务,诚心诚意地服务群众。多年来,敦化市公证处始终将抓党建工作贯穿在实施“法律服务提升年”、“走进基层、服务民生”等活动之中,不断为全市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
在为长吉图开发开放服务中,公证处的全体党员融入到经济建设、城区商贸中心、新农村建设三个法律服务团队中,为重大项目的包装、中小企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服务。据初步统计,三个法律服务团成立以来,公证处共走访重点项目11 家,其中与4 个大项目实施了对接及跟踪服务;走访中小企业34 家;参与林权改革工作53 人次;委托巡回办证点(16 个乡镇司法所)参与调处林权纠纷60 多人次;提出意见、建议11 条;为当事人提供有关林权方面的法律咨询1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700 多份。在服务民生工作中,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年老体弱、困难户登门办理各类公证26 件,为低保户、残疾人减免公证费3 万余元。
公证工作要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法律保障、法制宣传工作任务。只有坚持抓好公证机构自身建设,才能带领全体公证员努力开拓进取、积极创新工作,才能带动队伍建设,才能为公证工作各项事业的全面提升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