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3农垦产业发展会议传达落实情况汇报
农垦集团产业发展会议传达落实情况汇报
2011年3月24-25日,农垦集团在海南南田就产业发展问题召开会议,农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一新和农垦集团公司总经理林进挺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我公司邢贻标总经理在3月29日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会议文件,传达会议精神,并要求我公司全体员工要以农垦集团产业发展会议为契机,结合公司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做好试运营的准备工作
公司拟定从物流做起,先做物流运营商,然后将公司的经营业务扩展至采购、储存、运输、销售整个营销环节,最后形成海南农产品在“三北”地区的总经销商。公司拟定通过批量采购、批量销售的“批批”对接方式完成营销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吸引了一定数量的销售客商以后,公司拟定采取自收、自运、自卖的自主经营模式,最后形成海南农产品在环渤海地区的总经销商。目前,公司经营管理部应抓好营销对接和物流对接,做好试运营的准备工作。
(一)营销对接方式
在海南,公司拟定通过与商务部和海南省政府支持建设的25个有冷库的集配中心来收储农产品,现在公司正在与集配中心就农产品收购的品种、数量、规格和付款方式等细节问题进行详细洽谈;在销地,公司拟定采取与辐射区域城市的供给市场以及目标市场的海南农产品营销大客户进行对接,通过这两种并举的对接模式实施营销。目前,公司已经与天津的金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红旗农产品批发市场达成了组建商业联盟的合作意向,两家市场都表示愿意与我们对接,做我们的二级批发市场;另外,公司已经和北京的王广、长春的肖丽斌,哈尔滨的孙斌,沈阳的张浩发等销售海南农产品数量比较大的客户签订了销售合作协议。邢贻标总经理要求公司经营管理部营销管理中心应与上述对接市场和客商协商合作细节,争取实现实质合作。
(二)物流对接方式
综合考虑运营成本、运输时间、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公司拟定主要采用集装箱储存、轮船海路运输的全程冷链储运方式往返“海口港—天津港”,配合以公路运输,将产品运往“三北”城市。公司拟定将海运集装箱储运延伸到地头预冷库和销地的交易市场,这样,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只装一次、卸一次,有利于降低农产品的损耗。采用集装箱存储、轮船运输的全冷链储运方式,可以保证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损耗,减少运输费用,节省营运成本。
目前我公司经营管理部与海南泛洋船运代理公司、中远海南分公司就海运航班、运输时间和运输价格等问题进行合作洽谈,通过洽谈两家船务公司都将海运运费由每箱9000元下调至6700元,两家船务公司近期将制定详细的运营方案交到我公司经营管理部。邢贻标总经理要求公司经营管理部物流管理中心还要与物流公司做好公路运费的谈判,使物流公司将货物从收购地运到起运港的价格降到合理价位。
二、园区建设情况
(一)建设规划
天津环渤海热带(海南)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项目占地227.1亩(151274.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4207平方米,包括三个多功能农产品交
易厅(1#海鲜及肉类仓储交易厅、2#水果仓储交易厅、3#蔬菜仓储交易厅)、一个海南热带经济作物展示及花卉交易厅、一栋商务中心大楼、一栋商业铺面及宿舍楼,另外,还配套建设一个28033平方米的停车场,具备停放300辆集装箱拖车的泊位。
(二)建设进度
按照罗保铭省长“抓紧推进该项目”的指示,项目于2010年3月份正式开始土建工程施工,目前已经完成土地报征、项目报批等工作,3个多功能农产品仓储交易大厅、热带经济作物展示及花卉仓储交易厅、商务中心大楼、商业铺面及宿舍楼已经完成主体建设和大部分装修工程,外场坪建设工程已经完成四分之三,园区整体工程已完成95%,仅剩下小部分装修工程和配套停车场正在建设当中。
三、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鉴于公司刚刚创立,许多运营机制需要建立,许多制度需要完善,许多经营思路需要思考,许多营销模式需要探索。公司拟定采取“ 营销三步走”和“ 产业三步走”发展战略:
(一)“ 营销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年:主要进行布点搭架工作,在环渤海省会城市建立分公司,设立营销网点,抓精品推销,做好试运营。
第二年:主要增加品种,开拓市场,扩大服务,服务环渤海地区大中城市。
第三年以后:扩大品牌影响,拓宽销售渠道,服务覆盖以环渤海地区为核心的华北、东北和西北城市,同时开展出口业务,辐射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
(二)“ 产业三步走”发展战略:
起步期:主要进行“搭通道、建网络”,做好产销对接和开拓市场工作。公司将通过一体化战略,在产品销售区建立营销网络,逐步将营销网点扩展到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和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的华北、东北、西北城市;在产品生产区建立采购网络,逐步将采购网点延伸到农产品生产公司,直至规模种植专业户。通过天津环渤海热带(海南)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和物流“中转站”以及公司物流、营销措施,在产品生产区和产品销售区之间“搭建通道、构建网络”,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和南北大流通。
发展期:主要进行“建工厂、搞加工,设场区、搞物流”,实施产业化经营。公司将通过“自建与兼并并举”的策略,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成熟期:主要进行“搞联盟、扩产业”,实行多元化发展。公司将通过战略联盟,把产业从农产品交易逐步扩展到物流、出口贸易等其它产业。
四、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拟定通过自始至终在员工中开展道德准则、企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企业执行文化等教育,建设有利于战略实施的企业文化,确保企业战略顺利实施。
(一)树立一个核心价值观。开展公司利益、员工利益优先的企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员工树立“公司利益、员工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
(二)培育“务实、创新、和谐、共赢”的理念。营造“务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企业氛围、共赢的利益共识”的环境,引导员工树立“以人为本、顾客至上、质量第一、诚信经营、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
(三)按照十六个字的团队要求,开展以“为人诚实、心态平和、团队协作、工作有效”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准则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崇尚文明的生活方式,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天津绿海农业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党群工作信息员:张红星
2011年4月3日
第二篇:4049队传达落实会议情况
4049队传达落实会议情况
7月7日,4049队组织召开组织召开职工大会,对公司庆祝建党91周年暨党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并要求各班组长利用班前班后会继续传达会议精神,特别是重点对下半年党建工作及生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上,指导员领学了公司经理刘爱军同志及书记刘登奎同志在党建会上的讲话全文,并结合该队实际,对相关内容做了详细的解释。随后,队长就本队上半年的生产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要在生产施工衔接上、人员规范操作上下工夫,关注每口井施工的每道工序,切实把施工效益提上去。结合党建会议精神,他们鼓励党员更要在生产生活中发挥表率作用,特殊环节、特殊施工靠在前、闯在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的带动职工队伍的施工热情。
结合雨季生产特点,队干部详细制定了雨季施工安全防范措施,并注重在班前班后会上抓好当班风险识别和危害控制措施,要求各班组长加大监控力度,确保雨季安全生产。
为做好设备迎审工作,该队提前安排落实,成立设备年审工作领导小组,设备整体进行了检查整改,在做好除锈、喷漆工作的同时,要求每班作业的同时搞好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良好运转。
第三篇:产业发展汇报
拉萨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及邛崃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拉萨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一个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就业比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拉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旅游系统按照“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制稳市”的发展战略,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在应对挑战中创先争优,在推进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拉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拉萨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了六要素相配套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旅游接待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6年、2007年接待游客量分别达到170、274万人次,2008年受“3.14”事件、汶川大地震和世界金融海啸的严重影响,游客接待量下降至136万人次。为了尽快恢复旅游产业的复苏,拉萨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旅游业逐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09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达320万人次,到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4.43万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43%,实现旅游总收入51.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6%,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24.41%,2012年拉萨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0.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53%,实现旅游收入65.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2%,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2013年截至目前,2013年,截止目前,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7亿元。全年预计将实现旅游接待量780万人次,旅游收入82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20%和25%。
(一)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带领全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拉萨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并高规格成立了拉萨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督导各县(区)、各部门全力推动旅游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也从2009年的400万增加到了2012年设立800万元,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江苏、北京两省旅游局也多措并举助推拉萨旅游业发展,形成了以项目援助为重点、资金援助为保障、智力援助为根本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
(二)旅游基础设施稳步提升
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拉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完
工,娘热、夺底等5个乡村旅游规划完成终审,11个旅游信息查询终端交付使用,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2939亿元,铁路、公路和旅游景区(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景观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香格里拉大酒店、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飞天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配合中国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资8400万元,将有效推动全市旅游硬件服务设施的整体上档升级。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家。AAAAA级1家(布达拉宫),AAAA级4家(大昭寺、罗布林卡、博物馆、娘热民俗风情园),AAA级1家(堆龙旭日牧区生态民俗园),AA级3家(仓姑寺、德仲温泉、思金拉措湖),A级2家(卓玛拉康、夺底乡维巴村)。共有星级宾馆、饭店及社会旅馆690家,民营企业占60%以上。星级宾馆、饭店共132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5家、三星级 48家、二星级26家、一星级 8家。星级家庭旅馆33家,其中金星22家、银星6家、铜星5家。社会旅馆558家。星级宾馆、饭店共客房24427间、床位45853张。
(三)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
根据拉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和完善旅游工作协调机制的工作要求,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从深化旅游景区管理机制建设着手,推行“三权分离”管理机制,起草了《拉萨旅游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和纳木措景区管理委员会、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方案,为逐步实现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工作规范
化奠定了基础。深化旅游诚信服务机制建设,建立旅游常态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设立旅游团队“绿色通道”备案制度,在全市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272名旅游服务督导员,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业管理机制建设,成立旅馆业协会、旅行社协会和旅游购物协会,实现行业监管自律化。
(四)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以诚信旅游建设工作为抓手,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2011年,首次召开了全市旅游质监工作会议,强化了市县两级旅游执法职能,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旅游质监人员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基本构建了市县两级联动的旅游执法机制。建立诚信旅游服务监督机制,在拉萨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旅游服务督导员开展旅游指南和咨询服务工作,组织旅游、公安、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开展旅游联合执法活动,截至目前,共查处违规导游46个,发现违规旅行社21家,发现非法拉客人员38名,与公安部门共同抓获倒卖布达拉宫门票人员22名,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据市场抽样调查显示,98.2%的游客对拉萨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73%的游客有意重游西藏。
(五)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参加由国家旅游局牵头举办的系列国际国内旅游展览会(交易会),并联合七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重要客源地开展冬游西藏巡回促销。第七届纳木措徒步大会
反应强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等主流媒体聚焦拉萨、宣传拉萨、推介拉萨,纳木措徒步大会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持续增强。为全面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拉萨投资近400万元拍摄的“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宣传片继续开展冬季补拍工作,藏历新年、越冬候鸟和魅力冰湖等自然人文景观顺利完成拍摄。拉萨旅游局制定的《2013年拉萨旅游宣传促销计划》,明确了推动旅游与体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任务,将举办纳木措徒步大会、户外高峰论坛、名人登山活动、摄影大赛四项活动。
(六)民生项目进一步实施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和“民族团结月”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存在困难和问题,2012年,全年累计筹到扶贫款达80000元。按照“四业”办公室的安排部署,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培训农牧民1140人。以全国旅游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为契机,深化与北京、江苏的技能培训合作,组织维巴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带头人共7人,前往北京市考察乡村旅游项目,邀请江苏省旅游学院教师赴拉萨开展技能培训,共培训乡村旅游管理人员40人。2012年,全市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达到12324人,创收1亿余元。
(七)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2013年截至目前,热振唐古风甲玛标段已经开工。墨竹工卡县德仲温泉项目、堆龙德庆县邱桑温泉项目已完成初审,等待环评施工。思金拉措、直贡替寺景区项目已完成评审,等待资金开工。达普天文台
项目、次角林沟集散广场建设项目等上级部门审批。2013年财政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堆龙德庆县游客接待中心、当雄赛马场建设项目、曲水才纳乡民俗旅游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等待自治区旅游局审批。以上13个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开发拉萨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景区所在地的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
在拉萨旅游业不断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分析拉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高速增长与可进入性受限的矛盾”、“旺季一票难求与淡季门可罗雀的矛盾”、“核心景区超载与市郊旅游滞后的矛盾”、“高国际认知度与低国际化水平的矛盾”、“转型升级需求与资金人才制约的矛盾”、“圣洁城市形象与混乱市场环境的矛盾”。如何解决好上述矛盾成为我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邛崃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以旅游项目国际化为载体,推进硬件建设国际化
1、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找准邛崃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唯一性,准确定位。科学编制旅游开发专项规划,注重同相关规划的衔接,着力将旅游项目纳入国家、省、成都市重点项目中。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公布项目进度和退出制度。重视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为投资者和项目搭建交流平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落实好以南丝路文化、文君文化、红色文化、邛酒文化、邛窑文化、以及邛羌文化为主的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打造,重点推进天台山、平乐、大同等景区
开发建设,建设我市西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功能区,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助推我市“丝路首城”建设步伐。
2、创新产品开发,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以及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重点做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南丝路文化节、文君文化节,创新开展邛酒文化节、邛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促进一三产业的融合,提升整体形象,树立先进典型。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力度,重点打造旅游示范乡(镇)村(居)的建设,以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
3、创新发展模式,在要素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集散、咨询、引导、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邛崃市游客集散中心和天台山、平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鼓励扶持特色旅游乡村建设,重点完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以“文化+产品+盈利点”为开发思路,丰富旅游产品建设,积极打造“南丝路水上走廊”、世界名酒文化走廊、“天府新区水源工程输水干渠景观走廊”,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夺底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要继续以培育五星(A)级、提升四星(A)级、壮大三星(A)级为抓手,特别是在星级乡村农家乐(酒店)的评定上要实现质的飞跃,不断增强邛崃旅游的吸引力。
(二)以旅游营销国际化为窗口,推进整体旅游形象国际化
加强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深
度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分众传媒、大型旅行社门店等平台,加大邛崃旅游形象品牌宣传,积极争取在《中国旅游报》、《国家地理杂志》开办旅游专版,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树立邛崃旅游整体形象。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整合资源,营造氛围,举办特色鲜明、轰动效应强的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努力做活淡季市场,着力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积极宣传、策划、营销能代表邛崃特色的大型实景剧(如创作、拍摄以茶马古道,司马相如、卓文君为题材的舞台剧),使之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的精品工程和邛崃旅游的新亮点。
(三)以旅游管理国际化作为保障,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
以我国第一部《旅游法》颁布为契机,以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素质为重点,强化诚信建设工作,规划出台《邛崃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细则》、《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基本标准实施细则》,加大旅游技能和管理型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行社经营和旅饭店管理,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黑社”、“黑店”等不法行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诚信旅游管理平台和诚信企业信息库,推动诚信旅游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布季度、半年和满意度调查报告,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1、创新培训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旅游培训工作。加大“乡土旅游人才”的引导和培
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建议建立邛崃旅游专家顾问团,借助“外脑”为邛崃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对旅游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2、创新工作机制,在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整合土地、林地、景区景点、文化等资源要素,促进资源的转让和交易,进一步完善政府主管、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建立适应旅游功能区建设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的执行落实到位。加强行风建设,落实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完善旅游行政管理和行政监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旅游行风明察暗访和旅游市场检查,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职能和作用,切实解决好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第四篇:人才会议落实汇报
县环保局
贯彻落实全县人才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全县人才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股级以上人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及王永江书记和李军部长的讲话内容,对《单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单发[2010]24号)文件进行了专题研究学习,并结合我局实际,就如何落实好全县人才工作会议和做好我局人才工作进行了部署,现将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人才问题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未来发展,会议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实质,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一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人才工作;二是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人才强县思想意识;三是强化宣传,在全局努力营造重视人才工作,人人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四是牢牢把握党管人才这个根本原则,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的新优势。
二、重视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学习培训班、继续教育培训等 1
形式,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努力营造引人、留人、聚人、用人的良好氛围;三是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人才评价、选人用人及激励等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围绕大局,全力做好环保工作
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服务大项目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环境监管和违法企业查处力度,细化量化污染物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日
第五篇:慈善会议落实汇报
落实县慈善总会筹备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县委、县政府、县慈善总会:
5月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陕县慈善总会筹备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我单位迅速行动,传达贯彻会议精神,采取多项措施落实会议要求。现将会议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认真传达上级会议精神。
5月10日,我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县委副书记赵勇同志在县慈善总会筹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增强做好慈善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会议要求,全局上下要树立“兴慈善、泽社会”的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良好风尚。
二是积极做好宣传发动。
县慈善总会筹备工作会议闭幕后,我局(分公司)在第一时间将县慈善总会的《致全县社会各界人士的一封信》发放至各基层部门和机关各科室,使全局干部职工重新认识慈善事业,了解我县慈善事业面临的困难,呼吁广大职工关注弱势群体,广行善事,广结善缘。
三是扎实开展“爱心助残”专项募捐活动。
5月11日,我局(分公司)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了“爱心助残”专项募捐活动。在县局内网发布了倡议书,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烟草行业扶贫济困、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树立“责任烟草、和谐烟草”的企业形象,为我县残疾人捐款,点燃残疾人追梦希望,帮助残疾孩子健康成长。倡议发出后,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献爱心、捐善款。当日筹得爱心捐款1860元。该项活动受到行业上级的表扬与肯定。目前善款已上交县残联。
四是安排部署局(分公司)慈善工作计划。
乐善好施、慈善捐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美德。近年来,陕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多次开展扶贫济困、帮残助残的慈善公益活动,如看望贫困户、资助贫困生上学、走访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为困难职工组织慈善捐款等,用力所能及的爱心去帮助特困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和实际困难,并在提供一定物质帮助的基础上,主动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及时把烟草员工的关爱送到弱势群
体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情和人间的温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今年,我局(分公司)将把慈善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丰富企业文化的主要载体来抓,把慈善资助对象定位于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把公益活动目标定位于塑造自身形象与建设和谐社会相统一,积极倡导“主动、尽力的”慈善捐助原则;做到有奉献之心,无取宠之意。积极配合县慈善总会工作,扎实安排部署下半年慈善活动计划,把慈善事业做实,让陕县烟草的慈善公益事业更有深度、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