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生态总结
浦江县公路段
生态县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近几年以来在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浦江公路管理段的密切配合下,以20省道文明公路创建为推手,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省道边坡复绿工程建设任务。目前,省道干线公路边坡复绿工程已基本完成。现在我段的任务主要是巩固前几年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提升全县干线公路及主要县道的绿化品位,以乔灌木有机搭配,利用废弃公路建绿化和边坡复绿工程,展示更加美丽的道路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绿色通道建设1、2008年干线公路边坡治理工程,经图纸会审,审批预算工程造价93.78万元,根据金市公路【2008】244号文件实施计划,工程造价79.94万元。10月14日组织招投标,投标价 68.6万元,10月22日开工,工期60天,至2008年12月31日完成,完成绿化喷播技术(TBS)6000平方米。
2、2009年浦江县20省道边坡复绿工程,根据浙公路【2009】58号文件批准建设,省补资金158万元,由金华市公路管理处委托金华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6月30日按照金市公路【2009】234号文件,通过设计审查,预算经费为234万元,剩余资金由地方配套。9月15日完成招投标,投标价为177万元,计划9月25日开工,工期36天,10月31日完工。完成8处边坡复绿18000平方米;
3、2009年47省道边坡治理工程,委托金华交通规划设计院,7月
9日根据金市公路【2009】237号文件通过图纸会审,预算经费46.99万元,列入金市公路【2009】245号文件下达2009年边坡治理工程实施计划,10月28日完成招投标,投标价为39.05万元,计划11月8日开工,工期45天,12月22日完工。完成边坡复绿3200平方米;
4、20省道陆地绿化工程,通过整理改造路段的废弃公路,资金来源于文明公路创建项目,预算经费80万元,9月9日完成招投标,9月16日开工,至10月31日结束。完成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5、20省道文明公路创建配合沿线新农村村庄整治,新增马岭村、黄坞坑村、联盟村,岳塘村花坛建设3800平方米;
二、加强交通工程生态修复措施
1、今年我段在03省道(浦江段)路面大修工程中首次引进SD-I型、SD-II型地聚合物灌浆材料对大修路段K105+934~107+334(全幅)采取非开挖灌浆加固处理,施工于8月3日进场,9月15日完工,完成了19990.2㎡,实际使用SD-II型地聚合物灌浆材料980吨、SD-I型地聚合物灌浆材料769吨、细砂约500吨;通过对灌浆前后弯沉检测的结果以及加罩后的近期观察表明: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迅速开放交通、环境污染小、扰民小等优点,效果明显,现将试用情况简述如下:
一、“常规维修”虽然价格便宜,但使用耐久性差。与“非开挖加固”比较,在相同使用期内(按20月计)其实际成本是“非开挖加固”的5倍以上,“翻挖重筑”也达4 倍左右。
二、结合现有道路的交通流量迅速增加、堵塞严重的状况,对于交通主干道采取大面积的翻挖重筑,其难度是相当大的;特别是由老路改成水泥砼路面再改成沥青砼路面等较复杂的基层,日常病害较
多,而且很难处理,可通过灌浆处理取得较明显效果。
三、灌浆操作简便,现场管理易控,施工后能迅速开放交通,解决了需长时间封闭交通的难题,同时非开挖不仅节约资源,更主要的是环境不污染,扰民小又不影响正常交通运营。
2、我段在20省道桐义线浦江段冰雪灾害后K78+100~K85+180公路上使用了纤维封层工艺,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其中采用纤维封层工艺是从法国引进的预防性养护的主要手段,早就在发达国家比较广泛地应用于普通公路养护技术,根据温州等省市省道的施工试验,证明具有很大的优势,以其开放交通快、抗滑性能卓越、抗渗水,有效提高封层抗拉、抗剪、抗压和抗冲击强度等综合力学性能,特别对原沥青路面起到有效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更能延长其养护周期及服务寿命。
通过几年来各方努力,我县公路环境变的更加美观、舒适。我们将切实做好生态建设,为全县人民提供一个畅、安、绿、美、谐的公路环境。
浦江县交通局
2009年12月17日
第二篇:2013年生态城市绿皮书发布
2013年《生态城市绿皮书》发布 2013-06-20 15:01 来源:光明网有1人参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景源教授强调:生态城市是一种文明而不仅仅是种树。
中科院院士陆大道呼吁:城市化并不是所有人进城而是让人们生活方式城市化。
光明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李瑞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共同研究编撰,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孙伟平、刘举科主编)问世,并于2013年6月20日在中国社科院举行发布会。专家指出:创建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途径和具体表现形式。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生态城市建设带动、辐射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有效方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城市绿皮书顾问陆大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生态城市绿皮书》顾问李景源教授,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贵、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王兴隆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胡鹏光,2013年《生态城市绿皮书》主编、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城市学院副院长刘举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生态城市绿皮书》副主编曾刚教授,联合国工业组织太阳能中心主任喜文华等与来自学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数十人出席发布会。会议由2013年《生态城市绿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孙伟平研究员主持。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指出:生态城市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保障民生健康,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实现绿色发展。专家说,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关键是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着眼点是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建设宜居、宜业、宜发展的绿色城市。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生态城市建设更加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成为最根本的民生工程,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一致意愿。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针对生态环境恶化,“城市病”日益加深,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现实,进行了深刻思考与研究。《报告》遵循生态城市发展规律,规划生态城市“绿色发展三阶段走”战略,按照生态城市绿色发展理念与建设标准,坚持普遍性要求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用“核心指标+扩展指标”建立了动态评价模型,并评选出生态城市健康发展100强、特色发展50强等。《报告》依据动态评价模型评出2011年生态城市前10位的城市是:深圳市、广州市、上海市、北京市、南京市、珠海市、厦门市、杭州市、东莞市、沈阳市;环境友好型城市前10位的是: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珠海、厦门、天津、宁波;资源节约型城市前10位的是: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珠海、厦门、西安、呼伦贝尔;循环经济型城市前10位的是:深圳市、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北京市、重庆市、苏州市、天津市、烟台市、武汉市。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景源教授强调,不是绿化了就生态了,而是节约才是生态;生态城市是一种文明而不仅仅是种树。城市越是现代化,越需要历史和文化的支撑。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城市魅力的重要方面。生态城市的文化建设应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城市领导人要有高尚的精神文化追求,市民有比较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城市政府要有促进文化繁荣的政策措施、较好的机制体制保障;二是城市有比较完善的科普教育文化设施;三是有比较发达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四是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这既包括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科院院士陆大道呼吁:城市化并不是所有人进城,而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应当加强小城镇建设,保持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所占的比例。
专家们提出,中国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和政策法律建设的缺陷不容忽视。为此,专家特别列出如下一些现象与问题,以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缺乏高度。目前,中国对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很多城市提出的发展战略基本雷同,没有特色。比如,不少城市都提出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其结果只能是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一些城市的发展战略没有充分体现生态和环境优先的原则。有的城市则过分强调了某一个方面,如植树种草、环境保护或旅游开发,而忽视了社会、经济和人文等因素。
(2)系统的生态城市规划和政策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明显缺乏。实践中,大中城市各类开发区、大学城、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等独立规划的现象,给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当前中国建设低碳生态城市陷入了循环困境:一方面,地方政府没有经验,寄希望于中央的政策文件指导,以向中央取经;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同样没有经验,寄希望于通过地方实施,以观地方试点经验。“中国政府尚没有提出关于‘低碳生态城市’的专门政策,在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是归于‘节能减排’政策和统计核算单位之中的,因此,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政策体系即可视同于节能减排政策框架。”受困于经验的缺乏导致城市低碳发展政策结构的零散性和尝试性。从低碳发展政策来说,处于探索阶段的城市低碳发展政策实施出现了政策价值认定片面化、政策结构不合理、政策执行功利化及政策评估结果不透明等一系列误区。
(3)生态城市政策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尽管中国现已初步形成包括宪法、法律以及相应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所构成的保障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与国外较完善、成熟的规范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法制相比,中国的相关立法还处于较低层次,某些法律、法规有待制定和颁布。国外立法将可持续发展、尊重生态规律、预防污染、污染者负担、污染物综合控制,尤其是公众参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综合决策等原则纳入立法中,而中国并没有完全纳入。如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环境损害赔偿、污染责任保险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关清洁生产方面的法规、有关重点区域生态整治的法律法规、有关资源保护再生的法律、有关环境保护基金的法律等专项立法都有待建立与完善。尽管中国绝大多数地级以上城市都把“生态城市”作为建设目标,但缺乏类似于《生态城市促进法》的生态城市建设综合立法。生态城市的建设只能按照现有法规进行,而现有的与生态城市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只是针对一般城市建设所设,因此相对生态城市建设而言,这些原则性的法律条款难以操作。例如,《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但谁来执行?谁来监督?负不了责怎么办?负不起责怎么办?需要制定相应的细则。《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全额保障性收购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一些法律条款与生
态城市建设的宗旨相背离,如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但从农田的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农作物秸秆应当尽可能还田,而不是利用。
(4)生态城市建设的配套法规制度缺失,当前,开展生态城市实践的大部分城市没有就生态城市建设制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缺乏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保障。国外生态城市的建设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都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工作极为重视。比如:通过立法,为生态城市建立了一套绿色(或生态)法律保障体系,包括绿色秩序制度、生态激励制度、绿色社会制度等。因此,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法制建设亟待加强,从生态规划、生态投融资、生态城市建设和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5)行政执法不力。一是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生态城市的建设工作涉及多个管理机构,应由各部门协同参与。因此,建立综合的生态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将有利于有效地保证国家、省、市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二是行政执法制度不完善。中国对行政执法制度的规定散见于各单项的法律、法规之中,既不统一,又不明确,给执法造成了混乱。三是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受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政治传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执法实践中,监督机构并不能完全起到作用。可见,要确保生态城市建设顺利进行,光有目前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还必须针对各地的特殊实际需要,完善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准确找出症结,把握好发展对策,这是生态城市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尽管近年来,中国城市绿色能源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生态城市的发展,需要重视和解决:
一、太阳热水器的生产规模不小,但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雷同的问题,真正质量过硬,特别是与建筑能很好结合的产品很少。而且从事基础研究的队伍十分薄弱,投资少,潜心研究的氛围不浓。
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在研究和产业化等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如设计软件的开发,各种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的构件化、功能化、标准化、模块化及产业化等。从事太阳能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的,仅仅是少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数众多的设计单位和建筑师还没有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他们对太阳能利用的原理、设计方法不够了解,对其节能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有意识地按照利用太阳能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设计,没有把太阳能利用装置作为建筑的一部分考虑,造成建筑在土建时期没有设置适当的预埋件,给日后太阳能装置的安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且太阳能后置装置的安装很可能损害建筑结构,增加不必要的荷载。
三、在光电转换利用太阳能方面,中国只是从科研角度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光伏应用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差距。
四、在风能技术研究开发上,目前的最大问题是尚不具备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的制造技术和能力,一直依赖引进国外的设备和技术。此外,在风电机组系统设计和系统控制方面还需进行大量的研究。
五、在地热利用方面,才刚刚开始起步,仅在部分地区和范围初步应用,应用的水平有待提高,规模有待逐步扩大。
有学者认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愈来愈严重,治理的速度似乎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这固然跟人口过多、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太小、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落后等多种因素有关,但从更深层次上看,公众参与程度太低。专家们呼吁:要使不同历史阶段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导性、咨询性更强,更具操作性,就要“四轮驱动”,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的职能、责任与义务。
第三篇:园林绿都 生态侯马
园林绿都 生态侯马
——山西省侯马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侧记
2009-09-17 http:// 09:37:26字号 【大 中 小】【关闭窗口】
侯马是山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自然地理条件较好。全市国土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3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78个行政村、26个城市社区,总人口23.58万人。其中,城市常住人口12.98万人,农村人口10.6万人。侯马历史悠久。侯马古称“新田”,公元前585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因此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而建都,前后延续了209年的霸业。区位优越。侯马地处晋南中部,是临汾的南大门,与晋、秦、豫3省会形成等距离大三角的中心,与临汾、运城、晋城3市形成小三角的中心。交通便捷。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大运公路,大运、侯禹、阳侯高速公路,南同蒲、侯西、侯月铁路在市区呈3个十字交汇,距临汾、运城、晋城、三门峡、韩城等中等城市均可1小时到达。商贸物流繁荣。侯马自古就形成了“南来北往商埠地,千车百货旱码头”的经商文化,近年来形成了以北方轻工城为龙头的专业批发市场32个,辐射周边100多个县市,有一批带动性较强的物流行业类企业。开放条件优越。侯马设有山西移动第二呼叫中心、晋南邮件分拣中心;服务于临汾、晋城、运城3市的海关、商检、口岸、保税区等;另有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近几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和临汾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侯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打造精品农业、先进制造、商贸物流、文化休闲4大产业中心,努力塑造绿色、人文、和谐、富裕、宜居5个城市特色,全面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平稳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多项工作都走在了临汾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五大物流重镇、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5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7次获“全国卫生城市”称号,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政务公开示范点,全国绿色名市和山西省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结构调整先进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自2003年7月,被授予山西省园林城市称号以来,侯马市立足新的起点和更高标准,提出了“巩固成果,提升水平,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目标。几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坚持增绿量、创精品、上品位、塑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提升侯马的生态环境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转型、安全、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目前为止,国家级园林城市考核验收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都已全部达到要求。
强化领导营造氛围建立完善的创建工作机制
侯马地处晋南中心,交通发达,物流便利,但区域小、人口少,缺资源、少矿产,环境容量有限。针对这一市情,侯马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要实现侯马的科学发展、要着力改善民生,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城市环境上做文章,始终保持环境领先优势,使侯马真正成为宜居的城市、投资的热土。为此,侯马市委、市政府一是把创建目标放在突出位置。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初专门召开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市“三城联创”动员大会,下发了
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意见,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城建、园林、林业、环保等部门广泛参与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挥部。二是严格考核。创建指挥部将创建工作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乡办、各部门,层层建立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全市上下形成了城乡联动、整体推进、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三是强化宣传。侯马市为推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在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创建宣传,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热情,推动创建工作共识和合力的形成。
规划先行高点定位保障创建工作高位运行
侯马市一是将城乡绿化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根据侯马城乡联络紧密的实际,借鉴大连等国家园林城市的先进经验,把以往的“在城市建设中搞绿化”转变为“在绿化中建城市”,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园林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构建“人在林中,城在绿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园林城市特色。为此,侯马市专门委托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了重新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二是高标准定位规划。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侯马市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坚持高起点、严要求、大手笔、高质量的绿化原则,突出城市特色,在精品上下功夫;突出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型上下功夫;突出更新观念,在改造方向上下功夫;突出生活质量,在绿、静、美、安整体提高上下功夫。三是高质量细化规划。侯马市对每一项重点工程、对城市的每一个重要地段绿化都面向全国园林设计权威单位征集方案。每个方案不仅要经过市规划委员会的研究审核,而且要制作成版面效果图向社会展示,供广大市民群众参选。他们先后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20多套大型设计方案、近100个微观景点的设计。绿化规划工作的加强,为全市绿化建设的高位运行提供了保障。
完善设施提升品位形成创建整体效果
一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整体功能。近年来,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侯马市坚持走经营城市之路,广辟融资渠道,用BOT、民营投资、特许经营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吸纳、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相继建成了一大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使市民群众提前享受到了公共产品的优质服务。其中,投资1.39亿元,实施了市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总面积达410.6万平方米,使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68.8%;总投资6600万元,新建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平均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380吨,实现市区无裸露垃圾,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日处理生活污水2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使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总投资1.4亿元的城市天然气输配工程,继2007年完成主管网建设、入户1万余户工程后,去年又启动二期工程完成了全市支线管网建设,入户达到了2.4万户,加之石油液化气,使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2%;投资1900余万元实施了第二水厂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4.31万吨,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积极发展城市公交,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3.6标台,公交车出行率达到97%。这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在全省县级城市中是仅有的,也为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加快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品位。新一届侯马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东连、西拓、南通、北接”为重点的城市路网建设工程,城市道路长度达到77公里,总面积达到181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3.95平方米。去年,又组织实施了以城市主要街道“五化一透”为主要内容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资约2.1亿元,大规模、大手笔地进行了城市硬化、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和拆墙透绿。全市共拆除建筑物面积近7万平方米,装饰装修建筑物外立面共481幢,建筑物亮化394幢,硬化人行道40余万平方米,铺马路道边石5万
余延长米,树坑4833个,通信、电缆、供水、供热、供气等各种管网也全部实现了入地敷设。通过这次整治,侯马市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由县城城镇状态向现代文明城市形态的转变。多方筹资加强管护确保绿化建设科学运行
在筹集绿化建设资金方面,侯马市始终坚持走投资主体多元化道路,采取市财政投入一部分,向上级争取一部分,社会各界捐献一部分,各单位、企业出资一部分,租地建绿缓解一部分的办法,广辟绿化资金筹集渠道。去年城市绿化共投入资金1.5亿元,今年城市绿化预计还将投入7000余万元,新增绿化面积53.5万平方米,从而保障全市在绿化建设上始终保持较高的投资规模和增长态势。尤其是在城市绿化工作中,侯马市采用租地建绿的办法,即把土地从农民手中租过来,栽树种草进行绿化,租地费用按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得到的产值进行补偿,租用期限到政府购置土地时为止。仅去年租用绿化用地就达1081亩,若按每亩平均10万元征地费用计算,可缓解征地资金1亿余元。在苗种选用方面,侯马市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景观效果,根据不同的苗种有不同的生态习性,不同的地点对大苗外部形态、规格等有不一样的要求,引什么苗、引多少苗、引多大的苗以及大苗的种植地点和种植方案都进行了严格的科学论证和技术把关。近几年来,全市共栽植胸径10厘米以上的大苗28万余株。在选择大苗苗源时,主管部门专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周边地、市对大苗进行摸底调查,会同市政府采购中心共同签订购苗合同;在与大苗栽植中标单位签订合同时,要求管护期限为3年,3年后费用付清,既保证资金到位,又对承包方形成约束。在大苗栽植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全程跟踪监督,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了大苗栽植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在绿化管护方面,侯马市坚持依法治绿的方针,制定并出台了《侯马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办法》、《侯马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同时强化园林绿化监察执法工作,加强对城市建设中移植树木的跟踪管理,坚决遏制乱砍滥伐树木等毁绿占绿行为,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真正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通过扎实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侯马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侯马市将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为早日实现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城乡联动部门配合确保创建水平不断提升
在多年坚持不懈造林绿化的基础上,去年以来,侯马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实施了城市、农村、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绿化攻坚战。在城市绿化方面,对所有城市新开道路全部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其中大运高速连接线、北环路、合欢街、程王西路、晋都西路、浍滨街两侧绿化带、隔离带以及浍河大桥护坡等绿化面积达67万平方米,并将一块原规划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10万平方米用地改建为市民公园,进行了绿化打造。截至目前,全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园林单位庭院绿化达标率80%%,园林居住区绿化达标率80%%,主干道路沿街单位拆墙透绿达90%%,绿地总面积达700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57.1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1平方米。在农村绿化方面,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6万亩,荒山绿化6000亩,并建成了60多个园林示范村,完成了沿汾河大坝21公里、100米宽的3000亩护岸林带和侯张线5公里两侧各30米宽、植树1.8万株的林带建设。在企业绿化方面,重点实施了环企林带建设和厂区绿化建设,按照绿色企业标准,统一协调用地,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研究具体规划,优选苗木,全市22个重点企业实现了高标准绿化。在社会绿化方面,侯马市开展了花园式单位达标评选活动,全市共评选出绿化达标单位121个,其中绿化达标先进单位32个。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环、块有机结合,草、木、林、花自然融合的绿化建设体系
第四篇:福建绿滢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绿滢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2014质量信用报告
质量信用报告编制说明企业高层致辞 企业简介
一、企业质量理念:
二、内部管理:
四、企业质量基础:
五、产品质量责任:
六、质量管理风险: 展望
目录
福建绿滢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质量信用报告编制说明
1、福建绿滢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公布的质量信用报告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编写,报告内容真实、有效,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2、报告组织范围:福建绿滢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3、报告时间范围: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
4、报告发布周期:本报告为报告,报告内的数据真实、准确。
5、报告数据说明:本报告数据来自公司内部统计。
6、报告的获取方式:我公司网站。
企业高层致辞
尊敬的政府质监部门、各界朋友及同仁:
多年来,绿滢公司在质量安全管理上,一直奉行“食品安全责任大于天”的原则,一直把食品质量安全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在采购、生产、检验、销售、服务整个环节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执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
多年来,绿滢公司一直秉承“诚信经营、诚信为本”的原则,积极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对自己企业员工进行诚信教育,要求每个员工不但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二是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也要做到诚信经营,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合同,做到不合格的原辅料坚决不使用,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出厂。
最后,我代表绿滢公司全体员工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绿滢公司的厚爱与支持!我们郑重承诺:绿成公司将一如既往的诚信经营,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国家各级质管部门的质量检查,坦诚接受社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为闽城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总经理:陈海冰
2015-4-25
企业简介
绿滢公司成立于2012年07月,注册资金2800万元,现有从业人员100多人,年收入5000多万元以上,是南安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经营范围为“新、特、优”雾培蔬菜等产品。公司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综合运用塔式、立柱式气雾栽培系统、植物生长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致力于建设一种现代高科技农业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空间立体化、控制智能化、产业规模化。公司拟在南安市洪濑镇厝斗村建立3600亩的高新农业综合体基地,拟在3年内3期投入资金3亿元,建设4个基地(高新农业研发基地、高新农业生产基地、高新农业旅游基地、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和4个中心(高新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中心、高新农业管理销售服务中心、高新农业创业融资中心、中小学生高新农业科普中心),形成农业生产销售、科技研发应用、观光旅游、科普、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基地。
公司一直秉承“质量就是生命,产品就是人品”的发展理念,从建厂初期就建立了严格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先进的实验室,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检验验证,在公司的历次检查、产品抽检中,均得到好评。
一、企业质量理念
绿滢公司一直坚持贯彻“通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推动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新鲜、健康的产品”这一质量方针。
在多年的生产、经营中,制定了“质量第一,诚信为本,产品就是人品”的厂训。把质量作为企业和产品的生命,用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落实到车间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奖励在道德、诚信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积极正面宣传优秀事迹。鼓励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内部管理
1、质量管理机构
我公司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由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生产技术部、质管部、销售部组成。
总经理:a)负责贯彻国家的质量安全方针、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向全体员工传达满足顾客、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准则的重要性;b)主持制定和宣贯本公司的质量安全方针、目标和规划,组织建立并保持符合要求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批准发布质量安全手册,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c)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激励员工,协调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d)主持管理评审,决定有关质量安全方针和目标的实施或改进措施,决定改进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产品改进的措施;e)对本公司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研发以及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负责。f)组织领导农业类的市场开发,有效地开展市场调查和分析,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g)正确行使生产经营活动管理权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负责制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注重科技进步,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增强企业发展活力。h)任命管理者代表,作为体系对外联络的指定人。
管理者代表具有下述的职责和权限:a)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b)向总经理报告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包括任何改进的需求;c)在本公司范围内,使全体员工意识到满足法规和顾客要求的重要性;
2、质量管理体系
1)质量诚信目标:a)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生产优质生态农产品;b)打造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创国内知名品牌;c)顾客满意度达到81 %以上,并每年递增1%;d)第三方监督检验合格率100%;e)全年质量投诉不超过20起。
2)质量方针:通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推动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不懈的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新鲜、健康”以及品质超群的产品。
3)体系有效性、改进性保证措施:a)质管部负责对整个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随时开出《纠正单》,并验证其关闭性,确保体系的持续改进。b)每年要接受第三方监督机构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外审一次,同时自己厂里内部至少组织一次针对的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同时每年年初也会组织一次《管理评审》,这些措施确保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性。
三、企业质量诚信
1、质量诚信管理
1)产品的设计:对产品的标注内容(使用的原料、主要成分的含量等),在产品外包装上严格按照GB7718和GB28050的要求标注,没有虚假、欺诈标注。
2)原材料的采购:坚持大宗材料招标制度、诚信供应商评价制度、合格分供方动态管理制度、采购材料索证索票制度、原材料入库检验制度,确保了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的原料坚决拒收。
3)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进行充分识别,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设立关键质量控制点,并严格监控,坚持做到自检、互检和专检的过程三检制,坚持下道工序就是顾客质量意识,确保了过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为产品的高品质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4.)建立质量诚信检验制度:按照相关规定配备具有资格或相应能力的检验人员,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证,并按规定保存相关的检验或验证的记录;配备必备的检验设备,按照标准要求对最终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不合格品不出厂;对在用的检验、检测设备建立台账,定期进行检验或校准,确保检验检测设备符合要求。
5)建立售后服务制度:积极完善售后服务网点建设,公布投诉电话,妥善处理顾客对产品的抱怨和投诉,努力使顾客满意;每个季度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了解顾客需求,持续改进质量。
6)召回制度:建立有效的召回追溯制度,对发现缺陷的产品,能够及时召回,对出现产品质量事故,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并追溯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且每年进行一次召回演练。
7)质量沟通:公司每周开例会传达上周的生产情况,以及一些相关质量安全的规定。每个月组织全员针对安全知识、质量法规、质量事故培训学习。每年年初组织全员对质量目标、方针、质量承诺进行培训学习。
2、质量文化建设
企业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确立了产品就是人品的质量观,强调以人为本,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全体成员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让全员都认识到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并明确自已在质量保证上所担负的责任。
1)培训方式,强化质量意识:企业每个月组织全部员工进行一次集中地诚信、质量意识方面培训,通过强化培训的方式,提高质量意识,建立全员共同的质量价值。
2)板报方式,强化质量意识:企业每个月通过板报的方式,提高质量意识,建立全员共同的质量价值。
3)正面宣传,提高诚信意识:公司在《现场管理考核管理办法》规定,对在质量控制、道德诚信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表扬、奖励,通过树典型、传递正能量的方式,为企业营造一个的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四、企业质量基础
1、企业产品标准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 GB/T 20014《良好农业规范》,生产的产品符合我国和(或)销售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包括最大农药残留量MRL法规)。
2、计量体系建设
公司从物资采购验收到产品出厂交付的全过程管理,配备了满足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要求的称重计量、质量检验、温度、压力、流量等检测设备,并且按照要求定期送外第三方检测,保证了计量检测结果准确。
3、认证、认可情况
公司正在进行GAP《良好农业规范》及《有机产品》认证中。
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一直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公司总经理为本公司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组织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公司对事故处理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即:(1)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2)管理者、员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3)有关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4)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五、产品质量责任
1、质量承诺
我们谨向全社会郑重承诺:
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国家各级质管部门的质量检查,坦诚接受社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二、加强企业内控,严把产品质量关,在供应、生产、流通、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ISO9001:2008版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执行,承诺所有出厂产品各项指标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三、绿滢基地种苗来自各大规范种苗厂家,所有原料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批批检测。
四、绿滢生产的蔬菜瓜果保证为绿色健康产品,绝不使用国家现有法规明令禁止的各类农药。
2、召回制度
为了加强本公司产品安全管理,规范不合格产品退出市场管理,树立企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加强与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本公司制定了《产品召回管理制度》。
虽然,公司从建厂至今从未发生过产品召回事件。但是,公司产品质量这根弦从来没有松懈过,严格做好产品的出厂检测,并且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召回演练,旨在一旦发生召回事件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
3、公司“三包”情况
公司有专业销售团队、经销商团队。公司设立一部投诉、服务电话,第一时间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六、质量管理风险
1、质量管理投诉处理:
轻微投诉及重要投诉的,市场营销部对投诉者(在产品有效期内)给予书面或口头答复就能满足用户要求的应立即答复;需调查后答复的,应立即向有关部门调查了解产生的原因,向用户做出答复,答复最迟不超过一天;
严重投诉或抱怨的,市场营销部接到用户投诉后,必须立即报告总经理和生产技术部、综合管理部等部门,组成调查小组进行原因调查和提出处理意见,采用登门致谦或给予经济补偿等方式消除顾客的投诉或抱怨。
投诉处理完毕后,应在“客户投诉登记表”上填写相应处理结果。公司内因产品或服务致农场或农场业主投诉时,管理者代表会同综合管理部及时进行协调处理,属于农场或农场业主因违反相关规定导致顾客投诉的,综合管理部应依据合同规定的罚则处理。
2、质量风险监测
公司对产品的整个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重点环节,设立质量关键控制点,不断完善和健全公司质量风险监测体系,定期检查、分析总结,及时通过网络、行业协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沟通渠道,广泛收集各方面的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不断优化和改进质量管理的手段和关注点,全面降低质量安全风险。
3、应急管理
为积极应对和预防可能的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及时、高效、有序的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公司制定了《绿滢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规定了在以下范围内启动此预案:在食品生产、仓储、销售、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对企业的形象、声誉造成较大损害,并有可能造成区域性社会影响的突发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同时预案规定了,生产部、销售部、质管部、财务部、总经理、经理办公室等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以及问题出现后各自部门人员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
展 望
质量工作,任重道远,食品质量安全,关系你我。福建绿滢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会一如继往地坚持“通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推动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不懈的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新鲜、健康”以及品质超群的产品。
以“顾客关注、满意”为中心,以“质量为本,诚信经营”为宗旨,全面落实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不断完善产品结构;从影响产品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入手,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营造诚信文本、积极向上的良好的企业文化,打造卓越品质,打造百年品牌,竭诚为广大消费者奉献优质、安全、放心的产品!
第五篇:绿品源生态园区规划图
绿品源生态园区规划图
设计要求:
整体要求:设计绿品源生态园区的鸟瞰图和大概规划图,不需要很精确,主要是视觉效果要好,色彩艳丽,图像逼真,要有园林设计绿化效果。
具体要求:
1、园区北边上公路,剩下东、西、北三个面全都是河,设计时要体现出来;
2、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要体现出办公楼、检测室、仓储、冷库、保鲜库、以及配送车的停放的概念;
3、大棚蔬菜要描绘出大棚的实体感念,是单栋白色大棚;
4、水产养殖区要比较漂亮,带垂钓休闲的味道,主要是养殖甲鱼、螃蟹、虾;
5、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服务区,要做的具有南方江南水乡的农家特点,主要是餐饮住宿、休
闲娱乐、农村生活体验为主,包含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