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出让契税的法律处理

时间:2019-05-12 17:1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起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出让契税的法律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起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出让契税的法律处理》。

第一篇:一起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出让契税的法律处理

一起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出让契税的法律处理

本案是一起产权转让合同纠纷。《产权转让合同》履行中涉及一笔金额为105万元的土地出让契税,由于《产权转让合同》中约定不明,双方就该笔契税负担问题发生分歧。经律师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据理力争得到对方认可,合理负担了税赋,为委托人赢得了百万元的利益。

案情: A公司(民营企业)以8000万元的价格向B公司(国有企业)受让C工厂80%股权(另20%仍由B公司持有),根据双方签订的《企业产权转让合同》,A公司依约支付了第一笔转让价款(第二笔为2000万元),双方办理了C工厂的产权交割,A公司接管了C工厂80%的股权和经营权,并与B公司协商将C工厂变更为C公司。

由于产权转让前C公司的土地系出让土地,《产权转让合同》第七条约定:“B公司应在C公司产权交割日后三十天内完成将C公司持有划拨土地转变为出让土地的全部法律手续,土地出让金由B公司缴清,但有关税费由双方按照有关规定缴纳。”

由于A公司急于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经双方协商A公司垫付了土地出让费用,办理了土地出让手续,取得了土地使用权证书。其中的土地出让金抵顶A公司尚欠的转让价款双方无异议,但对金额为105万元契税的承担问题发生争议,双方都认为该契税应由对方承担。B公司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第一条,关于土地权属变更的承受人为契税的纳税义务的规定,认为C公司是该块土地权属变更的承受人,该笔契税应由A公司承担。

A公司向本律师寻求法律帮助,本律师接受委托,调查相关情况后开始对该笔契税的承担进行法律分析。

法律分析: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使用权只能划拨给国有企业,本次股权转让过程已经将C工厂的性质由国有转变为民营,C工厂无权使用划拨土地。即签订《产权转让合同》前,C工厂应当交纳土地出让费用,将土地使用权的性质由划拨变更为出让。

虽然《产权转让合同》约定B公司办理土地出让手续(交纳土地出让金)义务的时间为产权交割日后,但土地权属变更的承受人应当是产权转让前的C工厂。由于产权转让前B公司持有C工厂的全部产权,本次土地权属变更的承受人应当是B公司。

《产权转让合同》约定B公司在产权交割日后三十日完成土地出让手续并交纳土地出让费用,是A公司对转让前C工厂效益不佳,无法支付巨额出让费用的理解。

《产权转让合同》约定B公司在产权交割日后交纳土地出让费用,是对C工厂在股权转让前交纳土地出让费用义务的滞后履行。即C工厂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不仅是法律的规定,也是A公司签署《产权转让合同》支付转让价款的基础,也是B公司取得C工厂产权转让价款的前提。

法律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第一条,关于土地权属变更的承受人为契税的纳税义务的规定,由于B公司是该块土地权属变更的承受人,所以该笔契税应由B公司承担。

业务操作:B公司收到本律师的法律意见书后,提议双方邀请各自律师会谈。经双方律师充分交流后,B公司接受了本律师的意见,并以本律师的法律意见书为附件向其上级提交了报告,经上级批准核销该笔契税。

客户评价:A公司对律师的服务效果归纳为“法律分析见倪端,据理力争省百万”。(本业务的承办人系辽宁同格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春月律师)

第二篇: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概念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大致经过这样的一个历程,由最初的行政措施的试行到中央政策主导与推动再到以法律为保证的规范发展这样一个复杂的、多维度政策化到法治化的历史变迁过程。针对国有企业改制,截止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以下简称“《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核心,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0号)、《关于印发<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08]28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司法解释为支撑的法律体系。

其中,《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三十九条对于企业改制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即本法所称企业改制是指:

(一)国 有独资企业改为国有独资公司;

(二)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或者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三)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改为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可见,国有企业改制是国有企业为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而进行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行为,是政府、企业、企业职工、外部投资者、企业的债权债务人等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通过市场经济的重新调整过程。国有企业改制的形式,可以采取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法律风险

(一)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法律风险界定及其分类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对“企业风险”进行了明确界定,该指引第三条规定,本指引所称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可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可见,该指引将法律风险作为企业五大类风险之一,并强调了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性。从实践来看,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法律风险是指由于国有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包 括企业自身在内的相关法律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或改制行为参与者或相关利益主体产生的各种法律责任的可能性。

依据不同的标准,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法律风险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的分类有以下两种:一是依据法律责任的形式,可将法律风险分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的法律风险。二是依据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可将法律风险分为国有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国有企业负责人承担法律责任、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律风险等。1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主要法律风险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主要集中在制定改制方案、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职工安臵及职工持股等方面。

1、制定改制方案

制定企业改制方案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四十条和四十一条对于企业改制的审批程序和改制方案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第四十条规定:企业改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或者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改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在作出决定或者向其委派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股东会 1钟亮、李婧:《企业改制重组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会议、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代表作出指示前,应当将改制方案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改制应当制定改制方案,载明改制后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方案、股权变动方案、改制的操作程序、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等中介机构的选聘等事项。企业改制涉及重新安臵企业职工的,还应当制定职工安臵方案,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有些国有企业的改制方案没有进行充分论证,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规定,也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必要的决定或批准程序,企业及相关的责任人不可避免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清产核资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第八条的规定,企业分立、合并、重组、改制、撤销等经济行为涉及资产或产权结构重大变动情况需要进行清产核资的,由企业提出申请,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应当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通过核实“家底”,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便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但是在清产核资过程中,有些国有企业工作比较马虎,没有对企业各类资产进行全面认真的清查,特别是没有认真核实和界定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导致清产核资结果 不够真实、准确,账实不符,甚至有部分资产悬空。针对清产核资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第四十五条至第五十条规定了企业、中介机构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有以下法律责任:一是在清产核资中违反《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所规定程序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二是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其重新开展清产核资;三是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有意瞒报情况,或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一是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有意瞒报情况,或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对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和纪律处分;二是企业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在清产核资中,采取隐瞒不报、低价变卖、虚报损失等手段侵吞、转移国有资产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和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社会中介机构及有关当事人在清产核资中与企业相互串通,弄虚作假、提供虚假鉴证材料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资产评估 《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企业改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准确界定和核实资产,客观、公正地确定资产的价值。企业改制涉及以企业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折算为国有资本出资或者股份的,应当按照规定对折价财产进行评估,以评估确认价格作为确定国有资本出资额或者股份数额的依据。不得将财产低价折股或者有其他损害出资人权益的行为。《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第五章专门规定了罚则,对企业在资产评估中的违法行为进行规范。对于企业来讲,存在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而未进行评估;聘请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资产评估机构从事国有资产评估活动;向资产评估机构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资产评估机构串通作弊导致评估结果失实的;应当办理核准、备案而未办理等情形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必要时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其相应的经济行为无效。对于相关责任人来说,企业在国有资产评估中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或者不正当使用评估报告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中介机构而言,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违规执业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将有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部门,建议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要求企业不得再委托该中介机构及其当事人进行国有资产评估 业务;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4、职工安臵

国有企业改制往往涉及职工重新安臵问题。《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改制涉及重新安臵企业职工的,还应当制定职工安臵方案,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可见,职工安臵方案必须经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才能实施改制。但是有些国有企业的改制方案没有经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也没有解决好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等问题,严重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5、国有企业职工持股

近年来,国有企业职工(含管理层,下同)投资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国有大中型企业辅业改制以及科技骨干参股科研院所改制,为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活力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如果国有企业职工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持股不规范,就可能造成企业利益受损及国有资产流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对于职工持股企业范围、职工持股 形式、入股资金来源、企业改制审批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对于国有企业改制出现的收购股资金来源违法、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等不规范行为的处理方式,《关于实施<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也进行了明确。国有企业是规范职工持股、投资的责任主体,如果不遵守以上规定将被立即予以制止和纠正,有关责任人也将被追究相应的责任。

三、国有企业改制中法律风险防范

为了有效防范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法律风险,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应自觉以《企业国有资产法》、《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改制的司法解释作为制定改制方案的依据。具体来讲,为减少改制及以后相关诉讼过程中的风险,在进行改制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和审查以下因素:

1、严格制订和审批企业改制方案

第一,要认真制订企业改制方案。改制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改制的目的及必要性,改制后企业的资产、业务、股权设臵和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改制的具体形式;改制后形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债权、债务落实情况;职工安臵方案;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和产权交易市场的选择;改制各个阶段的时间表等。改制方案必须明确保全 金融债权,依法落实金融债务,并征得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同意。

第二,企业改制中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资委、财政部规定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规定执行。拟通过增资扩股实施改制的企业,应当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媒体或网络等公开企业改制有关情况、投资者条件等信息,择优选择投资者;情况特殊的,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通过向多个具备相关资质条件的潜在投资者提供信息等方式,选定投资者。企业改制涉及公开上市发行股票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国有企业改制方案需按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关规定履行决定或批准程序。国有企业改制涉及财政、劳动保障等事项的,须预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审批;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改制方案须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2、依法做好清产核资工作

国有企业改制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要对企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盘点实物、核实账目,核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 投资、账外资产的清查,做好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的清理工作,按照国家规定调整有关账务。清产核资结果要经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审核认定,并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后才有效。通过清产核资,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有利于改制的开展。

3、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

企业改制必须聘请专业的法律服务机构,对改制方案出具法律意见书。企业实施改制必须由审批改制方案的单位确定的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因此,企业进行改制的时候必须聘请中介机构,在确定中介机构必须考察和了解其资质、信誉及能力;不得聘请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财务审计和离任审计工作应由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承担,分别出具审计报告。改制为非国有的企业,必须在改制前由国有产权持有单位组织进行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不得以财务审计代替离任审计。离任审计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7号)及相关配套规定执行。

4、妥善安臵职工

国有企业实施改制前,原企业应当与投资者就职工安臵费用、劳动关系接续等问题明确相关责任,并制订职工安臵方案。职工安臵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企业方可实施改制。职工安臵方案必须及时向广大职工 群众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臵意见;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处理办法等。企业改制时,对经确认的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要一次性付清。改制后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按时为职工足额交纳各种社会保险费。

5、规范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持股行为

一是明确可以通过企业改制持股的管理层范围。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凡通过公开招聘、企业内部竞争上岗等方式竞聘上岗或对企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管理层成员,可通过改制持有本企业股权。但是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管理层成员,不得通过增资扩股持有改制企业的股权:经审计认定对改制企业经营业绩下降负有直接责任的;故意转移、隐匿资产,或者在改制过程中通过关联交易影响企业净资产的;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或者与有关方面串通,压低资产评估值以及国有产权折股价的;违反有关规定,参与制订改制方案、确定国有产权折股价、选择中介机构,以及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离任审计、资产评估中重大事项的;无法提供持股资金来源合法相 关证明的。二是严格控制职工持股企业范围。职工入股原则限于持有本企业股权。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及其各级子企业改制,经国资监管机构或集团公司批准,职工可投资参与本企业改制,确有必要的,也可持有上一级改制企业股权,但不得直接或间接持有本企业所出资各级子企业、参股企业及本集团公司所出资其他企业股权。科研、设计、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持有子企业股权的,须经同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且不得作为该子企业的国有股东代表。

以上仅是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了列举。在国有企业改制实践中,会存在各种具体的法律风险,需要针对不同的国有企业具体分析存在的风险,并研究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钟亮、李婧:《企业改制重组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版。

2、吴伟央、刘燕:《公司并购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版。

3、陈晓峰:《企业并购重组法律风险防范》,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作者:张翠雨,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西安分所。

第三篇:国有企业改制调账处理有关问题探讨

国有企业改制调账处理有关问题探讨

国有企业改制调账处理有关问题探讨孙旭 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这意味着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将改制为公司制企业(以下简称国企改制)。按照现行财经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国企改制应按照改制基准日的评估结果调整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以真实反映国有资产的价值,避免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改革开发以来,已经有相当多的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账务调整,但实际上有关国企改制调账的规定并不明确。对一些没有具体规定的事项,实务中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处理意见,存在几种处理方式并存的情况,亟待统一。

一、国企改制调账处理存在分歧的具体事项国企改制通常会根据改制方案确定改制基准日,这一时点也是改制审计和评估的基准日。改制审计评估完成后,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送改制申请材料,获得批复后办理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实务中通常以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之日为改制完成日。改制完成日通常为企业进行改制账务调整的日期。改制账务调整内容包括审计调整和评估调整两个方面。审计调整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在对改制基准日企业净资产进行审计时,发现存在的会计差错及有关法规规定需在改制时调整的事项(如工效挂钩政策形成的应付工资结余、职工教育经费结余、三类人员费用等)。评估调整是指按照评估结果调整账面价值与评估值之间的差额,将账面净资产价值调整为净资产评估价值,同时按照评估价值调整资产折旧或摊销。

(一)改制审计调账改制审计调账,通常包括会计差错调整和改制特殊事项调整两部分。1.会计差错调整对于改制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历年会计差错的调账,实务中基本上能够达成一致。既然是会计差错,则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处理,即将重要前期会计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以前财务报表,不具有重要性的差错或追溯重述不具有可行性的差错调整改制基准日当期财务报表。这样处理之后,改制审计调整中的会计差错均已在改制基准日当期处理完毕,即使改制完成日跨,也不会因为改制审计调整中差错更正的内容而出现差异。2.改制特殊事项调整按照财政部、国资委有关企业改制的相关文件要求,国有企业改制时点,应该对一些事项采取特别处理,如工效挂钩政策形成的应付工资结余、职工教育经费结余转入资本公积、三类人员费用[1]等。这些调整并非基于会计差错,因此在改制基准日当期通常不会处理,因为改制尚未获得批准。存在分歧的事项是改制完成日调整这些特殊事项时,究竟是调整到改制完成日当期还是改制基准日当期。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在改制完成日调整并在当期财务报表反映,理由是改制完成日才能确定改制实现,这些特殊事项的处理才有依据,而在改制基准日时点改制是否实现尚存在不确定性,调整这些特殊事项缺乏依据。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在改制完成日调整并追溯调整改制基准日当期财务报表,理由是这些特殊事项是基于改制基准日时点的状态,改制基准日净资产是在调整这些特殊事项的基础上确定的,因此在改制调账时应该追溯调整改制基准日当期财务报表,但这种追溯调整不属于会计差错更正,只能作为调整期初数的特殊情况处理。由于改制特殊事项通常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事项,不涉及利润表项目的调整(编制模拟财务报表时除外),因此调整到改制完成日当期还是调整到改制基准日当期,其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二)改制评估调账对于改制评估结果调账,实务中经常存在分歧的事项包括:1.改制调账日的选择改制过程中存在审计、评估基准日和改制完成日两个时点。究竟以哪个时点作为改制调账基准日存在分歧。观点一认为应该以改制完成日作为改制调账基准日。理由是“由于改制基准日改制并未完成,该事项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也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不应当追溯调整评估基准日的报表,应当用改制日进行评估调账为好。”[2]按照这种观点调整,通常自改制完成日开始调整改制过程中的审计调整和评估调整事项,而改制基准日至改制完成日之间的资产价值和资产折旧或摊销仍然是以原来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观点二认为应该以改制基准日作为改制调账日。理由是改制调整中的审计调整和评估调整都是基于改制基准日已经存在的状况做出的相应调整,调整影响数应该归属于改制基准日当期。按照这种观点调整,通常以改制基准日为起点,调整改制过程中的审计调整和评估调整事项,改制基准日至改制完成日之间的资产价值和资产折旧或摊销以改制基准日的评估价值为基础计量。2.改制过程跨时如何调整评估基准日至上年末的影响数改制基准日与改制完成日经常不在同一个会计内。如果采用前述观点一的处理方法,则不需要调整改制基准日至改制年末期间的损益,所有改制调整影响均体现在改制完成日当期。如果采用前述观点二的处理方法,则改制基准日至改制年末期间的损益影响数究竟反映在改制基准日当期还是改制完成日当期存在分歧。也就是说按照观点二的处理方法,也存在具体处理上的不同意见。基于上述观点二的第一种做法是:尽管按照改制基准日评估价值为计量基础调整资产账面价值和资产折旧或摊销,但对于资产账面价值和评估价值的差额以及改制基准日至改制完成日期间改用评估价值为基础补提折旧或摊销的损益影响数全部调整到改制完成日时点。基于上述观点二的第二种做法是:将资产账面价值和评估价值的差额调整改制基准日当期各项资产的期初数,将改制基准日至改制基准日当期期末之间的以评估价值为基础补提折旧或摊销的损益影响数调整改制完成日当期未分配利润期初数,将改制基准日当期期末至改制完成日之间以评估价值为基础补提折旧或摊销的损益影响数调整改制完成日当期损益,但不调整比较期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基于上述观点二的第三种做法与第二种做法基本相同,只是对于改制完成日期初各项资产价值和未分配利润的调整,追溯调整比较期间资产负债表的上年年末余额和利润表上年发生额。3.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转回除了少数大型国有企业能够获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允许按照改制评估价值税前计提折旧的批准文件外,大多数国有企业改制时并没有取得改变计税基础的批准文件,因此改制企业按照评估值调账之后,出现了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对此上述各种观点的处理方式相同,都是在调整评估增值计入资本公积的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即与评估增值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资本公积。存在分歧的是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观点一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已评估增值资产计提折旧时转回,应计入计提折旧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即计入损益。观点二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时计入资本公积,转回时也应冲减资本公积,即计入权益。上述观点二实际上是由于对新会计准则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解有误造成的。除特殊情况外,只要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不管是属于原制度下的时间性差异还是永久性差异都是新准则下的暂时性差异。改制调账导致的递延所得税事项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事项导致的,因此这些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但这并非意味着此后资产计提折旧时按照调整后账面价值确认折旧与按照计税基础确认折旧之间的差异也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事项,折旧差异是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于计提折旧与税法之间的差异事项并非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相关的事项,因此这部分差异导致的递延所得税是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否则将会导致当期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之间的严重不匹配。

二、国企改制调账的处理依据分析国企改制相关文件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相关文件没有对改制调账处理作出具体规定,但存在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以下的讨论将以这些原则性规定为基础。在企业会计准则框架下,对于企业改制调整仍然有效的主要文件及相关规定如下:1.《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2007]14号)“第十条:企业引入新股东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资产、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以改制时确定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核算的结果并入控股股东的合并财务报表。改制企业的控股股东在确认对股份有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为投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及相关费用之和。”2.《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2008年1月21日)》第四问:国有企业经批准进行公司制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2007]14号)的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负债。国有企业经批准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比照上述原则处理。3.《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财会[2008]11号)规定:“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的,应以经评估确认的资产、负债价值作为认定成本,该成本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子公司进行公司制改制的,母公司通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的相关规定确定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该成本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4.《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二十一章“企业合并”第二节:“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被合并方同时进行改制并对资产负债进行评估调账的,应以评估调账后的账面价值并入合并方。”5.《关于企业公司制改建应付工资等余额财务处理的意见》(财办企[2006]23号):“企业在公司制改建时,对应发未发工资应积极予以清偿,对工资基金结余应转为资本公积金。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的应付福利费及职工教育经费,其余额也随同工资基金结余一并转为资本公积金。企业在公司制改建中,应付工资等余额转增的资本公积金作为改建企业国有净资产的组成部分,应当统筹安排,用于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经济补偿金、为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职工一次性缴付的社会保险费以及预提的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内退人员所需生活费、社会保险费等改革成本。”6.《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2〕313号):“自评估基准日到公司制企业设立登记日的有效期内,原企业实现利润而增加的净资产,应当上缴国有资本持有单位,或经国有资本持有单位同意,作为公司制企业国家独享资本公积管理,留待以后扩股时转增国有股份;对原企业经营亏损而减少的净资产,由国有资本持有单位补足,或者由公司制企业用以后国有股份应分得的股利补足。”、“企业实行整体改建的,改建企业的国有资本应当按照评估结果全部折算为国有股份,由原企业国有资本持有单位持有,并将改建企业全部资产转入公司制企业。”7.《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1]325号):“企业发生对外投资、合并、分立、转让、公司制改建等行为的,必须委托相关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以评估价值作为确定资产交易价格的基础。”8.《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2001)第一号》(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01]第1号)第九条:“公司应在会计报表附注的“其他重要事项”中披露评估基准日至公司设立日期间公司已实现利润的分配情况。如果上述期间实现的利润已分配给发起人的,且自评估基准日起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未根据评估价值进行成本结转或调整折旧或摊销计提数的,公司应当说明上述利润分配是否会导致发起人出资不实,影响公司资本保全;并明确由此产生出资不实或影响资本保全的责任及具体解决办法。”上述文件规定从不同角度,对国企改制调账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要求。之所以要求按照评估值调账并按评估值作价,是基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避免在改制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既然按照评估值作价并调账,则从改制基准日开始,改制企业的资产价值计量已经发生改变,相当于对历史成本的重新认定,改制企业的净资产也相应增加。之所以要弥补改制过渡期间损失,是因为评估基准日净资产评估值已经折为资本金,必须确保改制完成日企业符合公司法有关资本保全的基本规定。之所以要从改制评估基准日开始计算改制过渡期间损益,是因为改制净资产作价是以改制评估基准日公允价值(即评估值)为基础的,改制评估基准日实际上成为新老划段的标志。之所以要按照评估值调整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是因为改制作价是以评估值为基础的,从评估基准日开始,企业资产的价值计量基础已经改为评估值。会计处理规定应该反映事项的经济实质。从上述文件的规定,可以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即改制调账的实质目的是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并确保改制后企业的资本保全。因此,对于改制调账会计处理中国家未作明确规定的内容,也应基于同样的原则处理。

三、国企改制调账分歧解决的建议根据对改制调账政策依据的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前述改制调账分歧的恰当解决方案是:以改制评估基准日作为改制调账基准日,在改制完成日具体实施,改制完成日与改制评估基准日不在同一的,应追溯调整改制评估基准日当期财务报表;具体应以改制评估基准日为起点,根据改制过程中的审计调整(包括改制特殊事项调整)和评估调整事项调整账目,同时对改制评估基准日至改制完成日之间的资产折旧或摊销以改制评估基准日的评估价值为基础重新计量;与评估增值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资本公积,但以后期间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时应计入转回当期的所得税费用。鉴于当前改制调账会计处理在实务操作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企业之间,甚至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子公司之间,都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笔者建议财政部门应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尽快制定国企改制调账的具体会计处理规定,解决实务中经常出现的分歧和争执,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提高财务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参考文献:1.《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2007]14号)2.《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2008年1月21日)》3.《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财会[2008]11号)4.《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5.《关于企业公司制改建应付工资等余额财务处理的意见》(财办企[2006]23号)6.《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企〔2002〕313号)7.《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1]325号)8.《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2001)第一号》(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01]第1号)9.杨力生《国企改制会计处理之我见》(《上海注册会计师》2011年第4期)(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注:本文发表于《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12期[1] 国有企业上市改制时,通常会涉及“离休人员”、“退休人员”、“内退下岗人员”及“遗属”,以上人员统称为“三类人员”,其涉及的费用称为“三类人员费用”。”三类人员费用“主要包括:第一类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给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职工的经济补偿,以及为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的职工一次性缴付的社会保险费;第二类是重组企业根据自身财务状况,为保证离退休人员生活稳定,在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发放给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即“统筹外费用”;第三类是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规定条件的内退人员,其内退期间的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2] 见杨力生《国企改制会计处理之我见》(《上海注册会计师》2011年第4期)'注册会计师'(微信号:CPA-jifeng-weixin)是一个注册会计师分享信息和经验的平台,编者竭力将自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编辑整理发布,订阅者如果有希望看到的内容,或者有好的建议可通过微信或微博(http://t.qq.com/jifeng700818)交流。

第四篇:国有企业改制专项法律业务操作规范

国有企业改制专项法律业务操作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有企业改制专项业务的操作,确保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根据《律师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法律服务操作指引》,结合本所有关规章和国有企业改制专项业务实践,制定本操作规范。

本所律师承办国有企业改制专项业务的,必须按照本操作规范执行。

第二条 本操作规范所称国有企业改制,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的,以公司制改建为主要形式,通过资产出售、产权转让、资产重组、依法破产等方法,对国有企业进行的旨在实现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的一系列改革行为。

本操作规范所称专项法律业务,特指本所律师围绕国有企业改制,向参与改制的各方当事人提供的各项专业法律服务业务;主要包括进行与国有企业改制有关的法律事实调查、提供债权债务的法律定性分析以及处置方案、出具产权转让法律意见书、拟定资产处置重组方案、指导改制操作程序、出具改制方案法律意见书、规范和调整企业与职工劳动关系、企业公司制改建等业务。

第三条 办理国有企业改制专项法律业务,应当围绕改制方案可行、操作程序合法、改制成本合理、职工安置得当等四个关键问题,坚持依法维护国企改制参与主体各方合法权益的原则,坚持确保国有资产保殖增殖的原则,坚持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认真作好每项服务业务。

第四条 办理国有企业改制专项业务,应当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诚实守信、勤勉敬业,尽职尽责,确保改制成果依法受到保护。

第五条

办理国有企业改制专项业务,应当坚持保密原则,对国有企业改制业务中所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不得向外界泄露。

第二章 业务受理

第六条 国有企业改制专项法律业务实行统一收案制度,严格按照本所收案制度执行,本所律师不得私自收案或变相私自收案。

第七条 国有企业改制专项法律业务实行集体受理制度,一般的单项的业务采取主协办律师形式,多项的复杂的业务采取律师团形式;本所律师不得个人独自承办此类业务。

第八条 主协办律师以及律师团成员的确定,坚持尊重委托人意愿的原则,委托人有指定的,根据该指定确定;委托人没有指定的,由主办律师或律师团首席律师从本所国有企业改制专项业务律师名单中选择确定。

第九条 受理国有企业改制专项法律业务,应与聘请纺签订专项法律服务合同,合同应明确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章 一般操作规范 第一节 接受委托,尽职调查

第十条 专项法律服务合同签订后,主办律师应当首先主持对与业务有关的法律事实进行必要的调查,主要包括:

(一)拟改制企业基本状况调查 包括企业成立时间、变更登记情况、子公司情况、注册资金情况、经营范围情况、职工结构情况等与改制业务相关的各项基本情况;

(二)拟改制企业资产产权状况法律调查

包括企业(含子公司)资产状况、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结构情况、企业主辅分离情况、产权界定和归属情况、产权争议情况、企业对外投资情况等等与产权转让和资产重组有关的各项法律事实情况;

(三)拟改制企业债权债务情况法律调查

包括企业合同管理情况、债权保全情况、债务处理情况、未决的诉讼仲裁案件情况等等;

(四)拟参与企业改制各方主体资格情况法律调查

(五)其他与承办业务有关的法律事实调查

第二节 拟定改制方案

第十一条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地方有关改制政策并结合改制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政府和主管部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利益,合理地运用法律、财务等处理方法,拟定兼顾各方利益、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改制方案。

第十二条

拟定改制方案过程中,应注意妥善处理改制方案中所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在改制方案的确定上,对方案涉及内容的可行性、合法性进行深入论证,选择确定一个符合法律规定和自身实际情况的最佳方案。

第十三条 企业改制方案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企业基本情况及投资各方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总体思路;

(三)企业改制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

(四)资产评估、债权保全和债务的处置、资产处置方式;

(五)新公司股权结构设置、股金筹集方式、出资情况;

(六)员工身份置换及补偿金或安置费用的支付;

(七)改制的重点、难点及其法律风险分析和提示;

(八)需要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的有关问题;

(九)其它需要报告或申请的内容。

第十四条

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主业、辅业的规定,协助作好主、辅业的界定以及主辅分离,制定主辅分离方案,优化资产结构。

第十五条 根据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定,协助改制企业作好分离学校、医院、幼儿园、食堂、车队等企业办社会职能。

第十六条 对资产拟采取的增量吸补、净资产分割、零资产或负资产出售、撤资租赁、债权转股权等资产重组方式进行法律分析和风险预测,拟定资产重组方案。

第十七条 拟定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以及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处置方案。

第十八条 做好从净资产中扣除和核销有关费用的统计安排工作,就扣除和核销费用问题出具实施方案。

第十九条 对于银行债务、一般债务、担保等有关债务的处置,作好与债权人的谈判,就债务的重组与处置出具法律方案。第二十条 对于评估机构无法确定的坏帐损失、债权投资损失、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损失出具法律意见书,做好资产损失的申报与核销工作,出具清结方案。

第二十一条 对不能作为资产损失的债权,帮助改制企业作好债权的保全与追索,出具保全方案。

第二十二条

根据改制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数量、发展需要等因素,确定公司制改制的组织形式,设计符合改制企业自身需要的股权设置方案。根据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股份发行、股权置换、增资扩股、整合重组做好相应的法律准备。

第二十三条 股权设置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一)就改制后新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现资方式进行法律分析,确定最佳方案;

(二)就各股东的持股比例进行筹划和安排,确定持股比例方案;

(三)就股权交易形式及优惠提供法律分析方案;

(四)管理层股权配置方案以及经理层融资收购的选择与确定;

(五)设计职工持股方案,就资金来源、授予对象、授予条件、分配比例、载体选择、股权管理、交易方式、职工参与机制等问题进行法律分析,出具法律方案;

(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创业贡献奖励折股、管理贡献奖励折股、科技贡献奖励折股等折股方案。

第二十四条 企业人员安置补偿方案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一)改制企业与现有职工劳动关系的解除和变更,针对职工身份置换设计方案;

(二)就职工经济补偿的内容、补偿标准、资金来源、支付方式等设计实施方案;

(三)就在职人员的重组以及分流、离退休人员的安排,设计企业人员安置重组方案;

(四)依据劳动、保险等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的规定,为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办理提供法律依据,就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接续与变更出具法律咨询意见;

(五)对劳模、中高级职称职工、孕产女职工、伤残职工、职工遗属、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补偿与安置出具法律方案。

第三节 为改制企业资产评估、产权界定提供法律意见

第二十五条

律师根据对改制企业资产的调查情况,对企业资产进行法律上的分析,以确定企业资产的存续状态。调查事项主要包括:

1、固定资产方面,律师应重点查明:资产来源是否合法,实物与价值是否相符,设备、交通、办公等资产有无证明文件,房屋等建筑有无产权证,有无违法违章建筑,有无权属争议,有无抵押、有无被有关部门查封或采取保全措施,有无非经营性资产,企业中非经营性资产的数量、种类,是否要剥离等;

2、流动资产方面,律师应重点查明:资产的真实性,货款回收有无法律障碍,存货的变现能力以及有无质量瑕疵;

3、长期投资方面,律师应重点查明:资产投向是否合法,投资的方式是否合法,是否有法律和合同依据,是否属国家审批项目,投资是否能够获得收益和回收;

4、无形资产方面,律师应重点查明:无形资产名称、种类、数量和存在方式,无形资产产权归属,是否有合法的产权证明,是否进行过评估等;

5、土地使用权方面,律师应重点查明:企业土地使用权属性质,有无土地使用权证书,是出让还是划拨或租赁等其他形式,是否支付了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期限,土地用途是否与改制企业相符,有无权属争议,有无抵押、有无作价入股、有无被有关部门查封或采取保全措施等,改制企业土地用途是否符合现行规划要求;

6、债务、债权的核减与确定方面,律师应重点查明:企业债权、债务是否真实、合法,债权和债务是否在法律保护范围内,是否已过诉讼时效,企业合同的签订是否有效,履行情况如何,是否有违约或将来违约的事实,企业有无对外担保及合同文件,是否在法律保护范围内,有无可能承担责任,企业有无正在进行的诉讼和仲裁及行政处罚情况及将来可能涉诉或仲裁的事实,律师应当依据以上查清的事实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债务重组方式(货款改投资、直接融资、债权转股权、股份合作等);

7、出资人出资方面,律师应重点查明:谁是出资人,出资人身份是否合法,有无名义出资人与实际现资人不符的情况,出资是否真实、到位、合法,出资人的出资、数额和比例证明,出资人的出资方式是现金、实物还是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或其他资产(如股权、债权),涉及办理产权过户的是否办理了过户手续;

8、改制企业员工状况方面,律师应重点查明:公司员工构成(高管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以及内退人员),各类人员的薪酬、待遇、福利情况(包含保险金及其他福利)及有无欠付情况,各类员工的工作年限和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有无员工出资或持股等。

第二十六条 律师应对改制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审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对企业的历史文件进行审查,包括工商登记、备案资料,财务会计帐目和审计报告,税务报告,政府有关文件等;

2、根据企业有关人员的陈述并对应企业有关的法律文件进行审查;

3、对企业近年签订的合同进行审查;

4、对技术或实物出资的,应对实物的物理状态、原始发票、运输单据、抵押情况以及中介机构的评估和验资报告进行审查,以确定资产出资人;

5、其他适合改制企业的方式。

第二十七条 律师应当协助企业做好改制中的资产剥离工作;主辅业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等。

第二十八条 律师可以应改制企业的要求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有异议的国有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二十九条 律师对改制企业产权依法审查后,根据企业的资产状况,出具产权界定法律咨询意见。

第四节 协助改制企业进行法律和政策辅导

第三十条 律师应当根据改制企业的不同改制形式,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第三十一条 律师对改制企业进行法律政策辅导的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 产权界定、产权交易、员工身份置换和经济补偿、债权债务的清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第三十二条 律师提供法律和政策辅导,可以是应改制企业要求或根据安排出席改制动员大会对有关的法律问题提出意见,也可以采取为企业和员工开展专题法律、政策讲座和法律咨询等形式。第三十三条 律师应对所提供的法律文件和有关规定的适用情况及应注意的问题及时告知改制企业,保证所提供的法律文件对改制企业适用过程中的有效性。

第三十四条 涉财务、政策等专业问题,律师可协助企业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对改制中涉及的专业问题予以讲解。

第三十五条 律师根据受托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企业改制的可行性进行法律上的分析论证,并协助企业制订改制报批方案

第五节 指导见证职代会审议通过改制方案

第三十六条 律师可以受改制企业委托见证职代会审议、通过改制方案的过程。

第三十七条 律师可以就职代会召开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和咨询。

第三十八条 律师应当根据改制企业提供的与会人员名单审查参加职代会人员的身份,依法核实参加人数,就召开的条件、议事程序等问题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见证,并出具书面律师见证笔录。

第三十九条 律师应依法审查职工会通过的改制方案的决议,出具律师见证书。

律师见证书包括以下内容:

企业的基本情况、见证事项、见证材料、法律依据、见证结论。

第四十条 企业改制方案、职代会(股东会)会议纪要应作为见证书的重要附件。

第六节 出具法律意见书

第四十一条

律师只对改制企业及各相关部门提供的文件、合同等书面材料的合法、合规性问题进行形式审查;对企业改制的重大业务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可能引发的法律风险,应当依据现行法律、法规,从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内容和形式的合法性方面进行审查。

第四十二条 法律意见书要载明接受改制企业委托的事实、出具法律意见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审查的由改制企业提供的文件、具体的审查意见以及法律风险提示。

第四十三条 律师应当对企业整体改制方案的设计和可行性进行综合法律评估,就改制方案是否符合投资各方的初衷和主旨,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改制政策出具综合的法律意见书。

律师就企业改制方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改制的合法性;

(二)改制方案的合法性、完整性;

(三)职代会(股东会)决议的真实性、合法性;

(四)抵押权人、债权金融机构书面同意的相关债权债务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

(五)改制后新公司对职工安置计划的合法性;

(六)改制后新公司章程及发展规划的合法性。

第四十八条 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律师应当对改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出具法律意见书。

律师就国有产权转让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二)伞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的合法性;

(三)投资者的合法性及其资信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四)职工安置方案的合法性;

(五)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的合法性;

(六)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处置方案的合法性;

(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披露的主要内容是否真实。

第四十九条 律师可以接受改制企业或有关部门的委托,就委托的事项出

具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专项或单项法律意见书。

律师可以就以下事项出具法律意见书:

(一)产权界定;

(二)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股权重组方案;

(三)企业员工身份置换方案;

(四)改制整体方案;

(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六)改制企业委托的需要出具法律意见的其他事项。

第五十条 承办律师应认真审查委托人提供的各类材料,并在法律意见书中详细列明,如因委托人提供的材料不真实或缺漏,导致律师得出错误意见,以致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或经济损失的,律师事务所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七节 协助企业审查.申报材料

第五十一条 改制企业申报的材料包括:

(一)改制申请报告(如有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上报);

(二)职代会(股东会)决议;

(三)改制方案(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财务审计报告、改制计划、国有资

产处置,土地资产处置,股权设置、职工安置方案、职工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改制方案的可行性、改制后企业的发展规划、改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时间安排等);

(四)改制后的公司章程(草案);

(五)资产评估报告;

(六)银行同意改制中债权保全方案的意见书;

(七)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八)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五十二条 律师应审查上述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在审查过程中应以企业的意见为主导,积极协助配合,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助企业顺利,通过改制方案的会审和审批。

第三章 企业改制方案实施过程中律师的工作

第一节 起草,审查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

第五十三条 律师可以协助改制企业起草或审查在企业改制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需的合同、协议及相关的法律文书,包括但不限于: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经济补偿金支付方式协议、国有资产(股权)转让协议、特许经营合同、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国有产权转让披露信息、国有产权转让法律意见书。

律师为改制企业起草或审查上述合同、协议及相关法律文件时,应当详细调查起草或审查文件所需的有关背景信息。

第五十四条 律师可以为改制企业起单和审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转让与受让双方的名称与住所;

(二)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三)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职工安置方案(如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对转让标的企业职工的优先安置方案);

(四)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处理方案;

(五)转让方式、转让价格、价款支付时间和方式及付款条件

(六)产权交割事项;

(七)转让涉及的有关税费负担;

(八)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九)合同各方的违约责任;

(十)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

(十一)如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转让方应当

与受让方协商提出企业重组方案;

(十二)转让和受让双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条款。

第五十五条 律师起草和审查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双方名称、住所;

(二)双方因企业改制解除原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

(三)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四)社会保险的交纳情况;

(五)分流方式;

(六)其他约定。

第五十六条 律师起草和审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方式协议》应当包括以 下内容:

(一)经济补偿金的数额;

(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方式;

(三)转为债权的,应对企业还债的时间、方式、利息做出约定;

(四)转为股权的,对收益权的分配,表决的方式、股权交易作出约定;

(五)采取现金一次性支付的,对支付的时间作出约定;

(六)其他约定事项。

第五十七条 律师参与公共行业改制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起草和审查政

府与经营者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特许经营合同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特许经营的内容、范围:

(二)特许经营的有效期限:

(三)提供产品或月良务的质量标准;

(四)提供产品或月良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

(五)双方的权利义务;

(六)资产管理制度;

(七)经营者的履约担保;

(八)经营权的终止与变更;

(九)监督机制;

(十)违约责任。

第五十八条 企业改制后对原国企占用的国有土地进行租赁的,律师应当起草为企业与土地管理部门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土地租赁合同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名称、住所;(二)租赁土地的数量及范围、用途;

(三)租赁年限;

(四)租金及交纳方式;

(五)双方的权利义务;

(六)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七)违约责任;

(八)其他约定事项。

第五十九条 改制后将原国企划拨的土地折为国有资产的,律师可以起草企业与土地管理部门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出让人与受让人的名称、住所;

(二)出让的国有土地位置、编号、总面积、四至;

(三)土地出让金的交纳数额及方式;

(四)土地出让的用途;

(五)土地出让年限;

(六)土地使用权登记;

(七)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

(八)期限届满后的处理;

(九)不可抗力的约定;

(十)违约责任;

(十一)其他约定事项。

第二节 审查投资人的资格及资信状况

第六十条 律师应当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河北省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实施办法》、《河北省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工作程序》等规定,严格审查企业国有资产的受让方的资格,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调查。

第六十一条 对于受让方为境外或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企业或个人,律师应当审查其是否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被改组企业所需的经营资质和技术水平;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管理能力、经营者素质;

(三)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付款保障和经济实力。

要求外国投资者提供其基本情况的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一)营业执照或者本人合法身份证明;

(二)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资信能力证明;

(三)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

(四)在中国境内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同行业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

(五)改制方要求说明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六十二条 律师对受让方为国内私营企业、自然人的,应当注意审查其是否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 :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

(三)受让方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要求投资者提供其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一)营业执照或者本人合法身份证明;

(二)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资信能力证明;

(三)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

(四)企业创办以来的纳税记录;

(五)企业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文件;

(六)改制方要求说明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六十三条 律师在进行尽职调查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调查:

1、投资人提供;

2、工商登记查询;

3、实地考察;

4、通过有关机关和专业人事进行查询。

第六十四条 律师在调查完毕后,应当按照调查所得的资料,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向委托人提供资信调查报告。

第三节 保障产权交易合法性

第六十五条 律师在起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时应当审查转让的企业国有产权权属是否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企业国有产权不得转让。被设置为担保物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已经抵押的情况。

第六十六条 律师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注意是否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河北省企业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六十七条 律师可以协助委托人选择符合法律要求的产权交易机构,该产权交易机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政策规定;

2、履行产权交易机构的职责,严格审查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主体的资格和条件;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开披露产权交易信息,并能够定期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情况;

4、具备相应的交易场所、信息发布渠道和专业人员,能够满足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活动的需要;

5、产权交易操作规范,连续5年没有将企业国有产权拆细后连续交易行为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记录。

第六十八条 企业国有产权在转让前,律师应当协助企业将产权转让公告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披露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转让标的基本情况;

(二)转让标的企业的产权构成情况;

(三)产权转让行为的内部决策及批准情况;

(四)转让标的企业近期经审计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

(五)转让标的企业资产评估核准或者备案情况;

(六)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七)其他需披露的事项。

第六十九条 律师可以协助企业起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转让方案中应载明下列内容:

1、转让标的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2、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有关论证情况;

3、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方案;

4、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处置方案;

5-、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的主要内容。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附送经债权金融机构书面同意的相关债权债务协议、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的决议。

第七十条 律师可以协助委托人准备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批所需的文件和材料,因转让使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还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需准备的材料包括:

1、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有关决议文件;

2、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

5、转让方和转让标的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4、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5、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6、批准机构要求的其他文件。

第四节 在职工安置及社会保障的落实中提供法律服务

第七十一条 律师在参与企业改制过程中,应当向委托人告知在企业改制中应当保障职工权益的法定事项。这些法定事项包括:

1、企业依法应当向职工支付的安置费;

2、企业依法应当向职工支付的经济补偿金;

3、企业对退休及内退职工的保障义务;

4、企业依法应当为职工办理的法定社会保险事项;

5、企业拖欠职工的集资款和工资;

第七十二条 律师可以协助企业对职工就实施企业改制方案进行宣传,并依法解答改制企业职工的咨询。

第七十三条 律师在起草或审查《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和《经济补偿金支付方式协议》过程中,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及时要求改制企业

予以纠正。

第七十四条 律师可以为企业与职工签{丁《经济补偿金支付方式协议》提供律师见证。

第七十五条 律师对未建立社会保险帐户及未足额交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金的企业,应当提请企业予以纠正。

第五节 代理诉讼和仲裁

第七十六条 律师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后,又就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诉讼仲裁事项委托的,应当另行办理委托手续,签订委托代理合同。但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七十七条 律师在参与企业改制中对企业涉诉的一般民事纠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代理诉讼或仲裁。

第七十八条 律师对以下平等民事主体间在企业改制中发生的民事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代理诉讼或仲裁。

(一)企业公司制改造中发生的民事纠纷;

(二)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中发生的民事纠纷;

(三)企业分立中发生的民事纠纷;

(四)企业债权转股权纠纷;

(五)企业出售合同纠纷;

(六)企业兼并合同纠纷;

(七)与企业改制相关的其他民事纠纷。

第五篇:国有企业改制方案

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

参考样本

一、制定职工安置方案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政策依据

改制前企业名称、所有制性质,××年××月××日经××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授权部门以××号文件(附后)批准 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 / 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持股比例,职工持 股比例),改制后拟定企业名称、所有制性质。

(一)制定职工安置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中原则部分

应明确计算经济补偿金等职工安置费用劳动关系的基准 日

(经济补偿金等职工安置费用的计算,以有关部门批准企业改

制方案之日为基准日;国家或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政策依据。

根据改制的具体情况,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 发〔 2002 〕1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

和理顺 通知〙(国发〔2005〕3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

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 〔 2003 〕 16 号)、〘国

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会关于规范国有 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003 〕 96 号)、〘国务院办

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工作实施意见的 通知〙(国办发〔 2005 〕 60 号)、〘广东省养老保险条例〙、〘广东

省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失业保险条例〙、〘中共广东省委

广

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粤发〔 2005

产监督范国有管理委企业改员制 〕 15 号)、〘广东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粤府〔 1995 〕 22 号)、〘中共

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我省国有企业 改制或退出市场后离干部安置管理工作的知〙(粤委办 〔 2003 〕 36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

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意见的通知〙(粤 府办〔 2006 〕 25 号)、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印发〖参加省直社会

保险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有关业务管理暂 行办法〗的通知〙(粤劳社函〔 2003 〕 396 号)、〘关于做好企业

休通服务后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移交工作的通知〙(粤劳社函〔 2006 〕 560 号)、××市政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方 案〙(××〔××〕××号),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制 定的相关文件等。

二、企业人员状况

(一)改制前企业现有人员基本情况。.在册职工××名,其中离岗退养人员××名。.离休人员××名、退休人员××名。.工伤(职业病)职工××名。.其他人员情况及人数等。

(二)改制后企业接收安置职工情况。.接收安置的职工××名。.其中办理离岗退养职工××名、工伤(职业病)职工× ×名等。

三、职工安置办法

(一)职工安置。.改制企业(以改制为非国有法人控股企业,即在企业的 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等于或小于 50% 的企业为

例)依据〘劳动法〙、省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进一

步做好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分流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 〔 2006 〕 25 号)等文件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职工解除劳动关 系,给予经济补偿金。

解除职工人数为××名,其中安置到改制后企业的××名,分流到社会的××名。.经济补偿标准和支付办法。

(1)企业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 部发〔 1994 〕 481 号)、省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进

一步做好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 〔 2006 〕 25 号)等文件的规定,对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支付经 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按职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

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经济 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按单位正常生产(工作)情况下职工解

安置工除劳动合同前 12 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中,职工月平均工 资低于本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本企业月平均工资计发,且不得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职工月平均工资或企业月平均工资高于 单位所在地上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 3 倍的,按单位所在地上

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 3 倍的标准计发。

如劳动者患病或者非 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

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除经济补偿金外还

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 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

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本企业的平均工资为×××元,实行此办法解除劳动关系并 分流到社会的职工××人,总工龄为××年,经济补偿金平均月 工资为××元,经济补偿金总额为×××万元,医疗补助费为× ×万元;

解除劳动关系并安置到改制后非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职

工××人,总工龄为××年,经济补偿金平均月工资为××元,经济补偿金总额为×××万元,医疗补助费为××万元。

(2)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的职工,经原企业与职工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时可将经济补偿金转为一次性缴纳 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以及一次性计发生活费,不足部分由原

企业与职工协商解决。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所在地级以

上市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60% 及年递增 5% 的幅度为缴费基 数,按距法定退休年龄前的年限和缴费时的费率计算。一次性缴

纳的医疗保险费,按所在地级以上市的规定执行。一次性计发的 生活费,按不低于所在地失业保险金月标准和距法定退休年龄前 的月数计算。

实行此办法安置的职工××名,总工龄为××年,费用×× 万元。.(如改制为国有法人控股企业,即国家资本、股本所占比 例大于 50% 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职工 × ×

名,职工在改制前企业 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改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改制后的企业原则上接收安置原企业的××名职工,改制后企业职工人数的×× %

占。

(二)离岗退养人员安置。.改制前原已办理离岗退养人员××名。.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的职工,经企业与职工协商 一致,办理离岗退养的职工××名。离岗退养期间,企业依法发 放生活费,企业和离岗退养人员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 公积金,达到退休年龄后企业为离岗退养人员向社保经办机构申

请养老保险待遇(其中省属国有大中型分离辅业改制 的,其内退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费××万元,社会保险费×

×万元,共××万元,可从国有净资产中支付)。

(三)退休人员安置。.本企业××名退休人员的安置办法将按〘关于做好企业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移交工作的通知〙(粤劳社函〔 2006 〕 560 号)要求办理移交属地管理手续,附〘中央省属驻穗企业退

企业主辅

1986年我国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有企业的用工制度由固定工制改变为劳动合同制。

下载一起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出让契税的法律处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起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出让契税的法律处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企业改制方案模版

    国有企业改制方案模版 局/院/厂/公司 改 制 方 案 二○○七年月日 目 录 一、A公司基本情况... 1 二、改制必要性、目标及原则... 2 三、改制实施方案... 2 四、......

    国有企业改制改革方案

    国有企业改制改革方案 红海咨询 很多人听说过企业改制,何谓企业改制,企业改制是指依法改变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模式或体制等,使其在客观上适应企业发展的新......

    国有企业改制调查报告

    国有企业改制调查报告 课题组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5-12-20 http://guancha.gmw.cn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 原载《改革内参》2005年第17、18期 「内容提......

    国有企业改制法规大全

    1.1 国有企业改制 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土地管理局令第8号)(1998年2月17日) 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已经1998年2月11日国家土地......

    国有企业改制程序

    国有企业改制程序 (一)前期准备阶段 1、成立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企业主要领导担任,同时建立相应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2、制定工作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3......

    国有企业改制程序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公司经营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国有企业改制程序 (一)前期准备阶段1、成立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企业主要领导......

    国有企业改制发展阶段

    国有企业改制:发展阶段及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改制:发展阶段及存在的问题 2004-7-9内容摘要:以中央文件和基本政策为主线,将国有企业改制分为四个阶段:1、以经济责任制为主的股份制......

    国有企业改制法律意见书参考格式

    律师事务所关 于企业改制为之法律意见书号第一部分引言根据事务所(以下称“本所”)与【改制企业或委托的企业】(以下简称“”)签订的《法律服务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