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共5篇)

时间:2019-05-12 17:0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思维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思维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

第一篇:创新思维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

创新思维在公关中的应用

摘要:21世纪,在这个知识爆棚的时代,墨守成规的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公共关系,创新思维的发展才有利于公共关系的维护。为了适应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出于公共关系自身的发展,创新和突破是公共关系当今需要研究的课题。不断创新是公共关系的灵魂。

关键词:公共关系;创新思维;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操作模式只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江泽民同志在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的社论中说:“中国将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在这段话中,江泽民同志连着说了六个创新,这无疑为中国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共关系作为一项社会分工,毫无疑问,为了适应这种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公共关系也应与时俱进,将创新思维与公共关系尽可能地完美结合起来。

一、公共关系与创新思维 所谓的公共关系,简称公关,即一个组织为了生存发展,运用合理的原则和方法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协调和改善组织的内外部关系,以取得理解、支持和合作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而创新思维是指人们为解决某个问题,自觉地、能动地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方法,提出新颖而有效的方案的思维过程。具有独创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创造性思维的最大本质特征就是要有创造性。一般认为凡属创造性成果,必须符合以下四条标准:新颖性、先进性、价值性、时间性。在公共关系中,创新又包含什么含义呢?公共关系学中的创新既包括创造学中的创新(主要指方法),也包括经济学中的创新(主要指运作领域)。还应包括管理、传播等一切相关领域中的创新。而且这些创新又必须能为主体与公众都带来好处,这样,才不失为公共关系的创新。

公共关系要如何做到创新,总结下包括3个方面:

1、观念创新;

2、内容创新;

3、方法创新。

2、观念创新。公共关系如何体现观念上的创新,这是一个较大的课题。人们常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观念现代化”,又说“改革,改革,首先是观念改革”。这确实很有道理,也符合客观实际。事实上,公共关系能在中国兴起、发展,本身就是人们观念创新的产物。集中到一点讲,那就是公共关系的开展一定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分析新情况、研究新形式、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观念才能不断创新,并进而推动公共关系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2、内容创新。公共关系工作面临的是各种各样的公众,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众的情况又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毫无疑问,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也是公共关系如何展开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在工作内容上推陈出新,新招迭出,关键在于要适合时代的变化要研究公众不断变化的各种消费或服务需要。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的公共关系部门理应不断设计出新的项目或服务内容。

3、方法创新。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因此,为了提高公共关系的工作效率,其工作方法必须不断创新。公共关系工作方法的创新,主要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点,那就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产品。这一认识与古人所说的“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道理上是一致的。

二、公共关系创新的原因

1、中国入世。自从中国进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外国经济类产物进入中国市场,包括外国的公关、广告宣传、营销战略。相较于他们,中国要扩大自主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公共关系的创新必不可少。

2、新型公众的要求。新型公众是新时代的产物。他们告别了艰苦奋斗的,谋求温饱的生存时代,他们不满于可以多样选择的小康生活,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也解放了人们的欲望,这欲望象脱缰的野马,让人喜来让人忧,使人看到潜在的巨大市场,也感到了“欲海无边”的压力。“体验经济”、“感受经济”浮出海面,新型的公众不仅买物质产品,而且买精神产品,追求服务,追求体验,追求满意、追求刺激,追求个性,张扬个性,稍不满意即可能诉诸法律,引起诉讼。公关策划创新势在必行。

三、创新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

说了很多创新与公关之间的关系和原因,那该如何将创新应用到公关中,很多人都打不开思路,想不到,要么就是思路太开,有点异想天开,实施的成本太高,不可行。在这里,我会提出几个实际案例。一个就是前两年轰动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那个时候奥巴马刚上任为美国新一届总统,从奥巴马强力救市谈下公关和创新。这次的金融危机在公关中可以称为:危机公关,从狭义的角度讲就是危机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公共关系的一个概念,是公关实务的一种。主要指组织遇到产品、服务、信任和形象危机时,所采取的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来争取公众的理解,进而挽回损失的一项工作。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在大选结果揭晓之时起,就要直接面对源于美国的全球经济低谷,改变美国国际形象的危机公关难题。这正如知名危机公关专家游昌乔先生对奥巴马上任的形象评价:“奥巴马当选是美国人伟大的危机公关”。“救市”是摆在这位新总

统面前的首要危机公关应对策略。在其总额达819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获得了众议院的支持后,为了推动参议院尽快通过这一“救市方案”,奥巴马正在马不停蹄地展开公关活动。近日,他将亲自会见多位国会领袖,向参议院阐明实施新刺激方案的紧迫性,以期说服更多参议员在审议中投票赞成该方案。

上任伊时就面临金融危机大难题,因此在奥巴马总统的救市方案中不乏很多实用性强的创新元素。例如,“共和、民主两党携手救市”、“问题资产纾困(TARP项目)”、“银行高管限薪令”等。由此我们足以看出,创新是破解危机公关难题的秘密武器之一。

通过奥巴马总统的危时受命与全力救市,我们看到了美国政府的信心与底气。当然,我们也充分体会到了创新对于改变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形势的重要性。

另一个就拿去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其实当时问题奶粉只是其婴幼儿奶粉,而不是全部奶粉。三鹿在处理奶粉误上黑名单事件中就表现的很出色,由最初的少数媒体进行负面报道到最后的上千家媒体进行正面报道,可见三鹿的舆论掌控能力非同一般,这也是其度过危机的重要原因。这归纳为就是善待媒体主导舆论法。企业在危机中,如果能开展有效的媒体公关对于处理危机则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危机如火,媒体如油,如果媒体公关不到位,导致舆论失控,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火上浇油,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平时要和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切忌以“有事找上门,无事撂一边”的态度对待媒体。

对舆论的有效掌握,就如同给危机踩了“刹车”,为化危为机打下基础,也是创新思维方法应用的前提条件。要化被动为主动,至少不用疲于应付媒体的攻击,在这种情境中,危机可以妥善处理,创新也就有利多了。

最后要提一下的就是08年的奥运公关。奥运公关对于众多的中国企业来说,还是个比较新的课题,很多企业对其理解或失主偏颇,或未能真正深谙其道。有的企业甚至把奥运公关误解为就是单纯的赞助,一锤子买卖。事实上,奥运公关远不止是把五环印上企业广告。奥运公关需要的是创新的公关理念和介入手段,而这也是国内公关业最大的机会所在。

奥运会绝不仅仅只是十几天的比赛,它所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赞助企业在让更多人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就在身边的同时,还要把企业文化带给这些未来的消费者,这就是奥运公关的实质所在。奥运公关的创新也不必仅仅局限在针对奥运文化上,很多企业就跳过奥运本身,很好地利用了奥运运动员,用他们体现出了奥运精神,同时采用拦截式传播策略,对奥运公关进行了新的尝试。

公共关系与创新思维不仅仅体现在我上面所说的这么内容,这一课题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要真正做好公关,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打开思路,发挥想象,吸取好的经验,善于把握机会,一切都是契机!

参考文献:

(一)潘国锦.企业危机公关理论与方法初探.南方经济.2005.第7期

(二)贺善侃主编.《创新思维概论》.第一版.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三)个别案例取自网络

第二篇:浅谈创新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创新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创造型经济,它是建立在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而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探究学习为主的科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和因素。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训练的契机。为此,我注重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创新因素,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一、坚持民主教学。

在课堂内创设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为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对学生中那些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的做法予以肯定、支持和鼓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探究各种科学奥秘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在教学中强调指导学生直接认识科学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给学生第一手材料,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积累进行科学探求活动的经验,给他们进行自我创造的空间,使他们能在学习活动中主动的经历研究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尝试着用他们思考的方法、程序和手段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愿望,以使学生在探究科学知识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三、引导质疑。

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问题,促进科学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每一处契机,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求新求异,并能“自圆其说”。激发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得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其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在学完了《电磁铁》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质疑:“关于电磁铁,你们还有什么新问题?”这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一连提出了十几个课内没涉及却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问题。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我及时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经后来的反馈交流,得知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寻求到了答案,自己解决了问题。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时,学生玩教师精心设计的“拉人打滑溜”科学小游戏时,兴趣被调动起来,从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有时省力(拉人),有时却费力?”“摩擦力在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这是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巧妙引导:“你们利用这些材料(不同光滑程度的长木板、木块、钩码、小车、测力计等)设计实验,尝试自己亲自做一做,看看摩擦力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实验探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际上正是在这种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才被真正地巩固,切实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四、启发学生善于想象。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一切创造思维、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模型和实验的演示,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引入课堂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把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相结合,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科学的天空尽情翱翔。

小学科学课内容丰富,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多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宏观来看,宇宙天体的运动,数十亿年地球变迁的演变;从微观来看,生物体内部的细微构造,科学事物现象发展的微妙联系……很多过程都无法再现直接观察,但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重现性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用动画或声像的形式模拟出科学事物的运动及变化。如再现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的全过程;绿叶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神奇过程;将动物进化的漫长历程压缩至短短40分钟内;地球自转、公转的运动过程;太阳系、无限宇宙的神秘浩瀚等等。很多课程我都应用了自制的教学课件或现成的教学软件,将本来复杂难解的内容,转化成形、声、光、色鲜明生动的印象,创设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在比较、综合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科学课的特点,我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在加强对科学规律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情况的异同,通过比较、归纳、达到对科学科学知识独特、创新的认识。在学习《平衡》时,引导学生通过对平时玩跷跷板游戏的感知,初步理解了“平衡”与“不平衡”这两种现象后,让学生利用杠杆尺、钩码、支架等材料分组研究,在杠杆尺左边不同格处挂不同数目的钩码,在杠杆尺右边不同格处挂钩码,想办法使杠杆尺达到平衡。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研究中,通过表格记录了各种平衡情况的有关数据,除了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概括“两边挂的钩码数目一样多,钩码距中心必须一样长(格数相等),杠杆尺才能达到平衡”的结论外,有的学生还发现当左右距离不一样长,钩码挂的也不一样多时,杠杆尺也能达到平衡的现象。据此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析综合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多种实验现象,从中找出相同之处,总结出了“钩码挂得多的一边离杠杆尺中心近时,杠杆尺才能平衡;钩码挂得少的一边离杠杆尺中心远时,杠杆尺才能平衡”的规律。这样有利于增强实验研究的群体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反映实验现象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学生在比较、综合中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的因素和条件很多,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更新教育思想,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捕捉把握创新契机,最大限度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篇:创新思维及其应用

课程考查论文

学院:能源学院 专业:石油工程 姓名:

学号:

《创新思维及其应用》公选课

2011年5月10日

创新教育的作用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要创新才能进步,人有创新精神才会发奋进取,没有创新就会失去生存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即将到来,我们古老的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所以要实施素质教育,而创新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要进行创新教育,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那么创新教育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一、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都有影响。有些专家把人的主要智力分为七种:语言智力,即读、写和用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逻辑或数学智力,即推理和计算能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又称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在智力(又称内省智力,即洞察力)。社会对人的七种主要智力都有需求,但在传统教育中,大多数学生只是在前两种智力上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致使传统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在毕业后不能立即适应社会的需要。创新教育强调的是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强调的是人的综合智力的发展。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在七大智力上都有所发展。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意志、情绪、兴趣、性格、动机、理想等对人的智力因素的成长有影响的因素。要想创新,首先要有理想,还要有兴趣,要有顶得住失败(甚至上百、上千次的连续失败)与挫折的坚强意志,有不屈不挠、坚毅不拔的顽强心理品质。创新教育的过程,正是磨炼大学生上述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大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改善,从而收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效果。

2.有利于大学生大脑的综合发展。

人的大脑主要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在正常情况下,两个半球是协同活动的。但在特定的活动中,总有一侧半球占优势,称为优势半球,由此形成了左、右脑的不同重点功能:左脑主要用于语言的发展、逻辑分析、抽象思维和数学运算,大学生在学校学习语文、外语、数学等,实际上是重点开发了左脑;右脑在音乐、韵律、节奏、情感、绘画、空间感、想象力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创造力、创新力、实践能力主要取决于右脑。但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由于脑科学的落后和不普及,致使右脑的潜能远远没有得到发挥。通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右脑的开发,使左、右脑协调发展,使人脑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挖掘。

3.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独特性的体现。创新的本质是新,是独特,是别人没有而我有,是与众不同。因此,创新是与个性的发展相辅相成的。实际上,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其个性发展的过程。一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愈浓,创新思维能力愈强,该生的个性也就愈鲜明。

二、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1.有利于我们树立新的人才观。

创新教育所倡导的全新人才观主要包含下列内容:

第一,人才的非标准化。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时代前、中期的很大的不同之处是: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百人一面、个个雷同的“标准件型”,不再是生产线上生产的“通用品”。因此,我们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就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第二,几乎人人都有创新潜力和创造能力。除了残疾人中的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创造、创新潜力(或称能力),而且会随着科学、有效的教育训练活动使这种潜力发挥出来,浮出水面,得到发展,有的人甚至成长为创新型高级人才。第三,人才评价的个性化。评价人才的标准要“非标准化、非固定化”,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人。

第四,人才成长时间与速度的非同步化。承认人的成长有快慢、成才有先后,允许一个班、一个年级的大学生们在一定的范围内有不同的成长速率。同时,要特别注意创造条件,甚至是打破陈规戒律,让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快成长。

2.有利于我们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不是对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单纯以应试升学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以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优秀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于所考科目的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死记硬背和机械性的重复训练为主要方法,妨碍了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学习;以应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极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变成了“应试机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许多方面是相克的。大力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3.有利于校长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4.有利于学校教育条件及各种硬件设施的改善。

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会更受高一级学校或社会各界的欢迎,因而学校更易得到高一级学校或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财和物方面的支持,使教学条件得到改善,使学校的发展更有后劲儿。

5.有利于学校改善与所在社区的关系。

6.有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良好的风格、特点,构筑良好的校园文化。

三、有利于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江泽民总书记在六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力地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和卓越的创新才能。但是,到了近现代以后,中国的创新能力却明显地逊色于其它一些国家,以当今世界科学界的最同奖项诺贝尔将为例,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实力和创新实力。从诺贝尔奖的设立到当今已经进行了96次评选,然而在这96次1000余人的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中国籍公民却没有一人获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6位美籍华却在别国的土上获此殊荣。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他们更高的创新才能?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和深思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在创新培养体制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还缺乏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人类的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一倍,20世纪中是每10年增一倍,现在是每3~5年增一倍。如果把微软比成一个国家,用GDP来衡量,它在世界的排名竟然达到11位,拥有20%股份的比尔•盖茨拥有的财富竟然超过新加坡!,比尔•盖茨有一句话:“微软离倒闭永远只有18个月”。日本企业家说:“我们不担心资源的贫乏,只怕缺少智慧和创新力”。从全球范围来看,全世界的发明者,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日本人。物理学家劳厄所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经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笛卡尔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试验,便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试验。”卢瑟福不仅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早上呢?”“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恼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的在做试验,什么时间来思考呢?”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总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收获。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学生应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老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只有这样,学生的水平才能真正提上去。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大师在传授真经啊。

创新对一个国家和发展的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获得诺贝尔奖,其真正意义在于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如一直以“模仿”为主要的日本,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已开始大力调整教育和科研政策及体制,决定告别“模仿时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立国”,近几年,日本对科研创新投入的经费呈明显上升趋势。“加拿大的明天”对策研究会也曾提出呼呈,为确保在“新工

业革命”中取得主动,必须改变教育制度,去培养“富有创新的一代人”。世界其它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都十分重视创新,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发展战略目标。

以上这些国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所作出的提议与举措应对我国有所启迪。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如投入不足以及我国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合理等因素,使创新能力与国家需要以及国际先进水平还相差很大。因此,只有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所以祖国的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加适合未来社会乃至世界的激烈竞争。由此创新教育就必须发挥其作用,让我们的学校为祖国各项事业源源不断地、适时地输送具备上述创新三要素的合格人才,各项事业自然会健康发展。

第四篇:创新思维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1

创新思维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一个国家一项必不可少的国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是很重要的。美术教育是对学生的基础性教育,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我们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但是应该更注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审美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用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1、思维

2、发散思维

3、创新思维

4、审美想象

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的创新,不单单强调形式的创新,更是内容的创新,更多的是创新思维的开拓。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今天的学生,是中国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今天的教育,应在各门学科中,尤其是在美术教学上,更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意识的教育,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 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学生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得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是一事无成的人。

(1)情感是想象的动力

审美想象的培养是创造的前提。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嘲笑,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是在批改作业时,不要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要看谁的作品不落俗套,有独到之处,体现自己的个性,谁的作业才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先调动其情绪,事实说明:越是学生熟悉的,喜欢的事物,学生越能积极参与,情感不仅激发学生创造的愿望,而且学生还会将极大的热情再现在作品之中。

(2)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在绘画中,习惯性的思维程序往往会束缚人,使思路闭塞,思想僵化。因此,我所上的每一节美术课,都告诉学生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而是先围绕题目,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山水写生这一节课,我要求每个学生画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个,有的画出三、四个,而有的学生按部就班的照抄了教材上的作品,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毫无顾忌的画所想、所见、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在对于画面着色的这一部分,我引导学生从光学的角度看,告诉他们 不只是看到什么颜色就画什么颜色,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和存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更要从课本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时间,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在石膏像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感受因人而异,加进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去画自己的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样。共性中有个性,艺术大师潘天寿说过:“艺术不同于自然,”在谈到艺术特征事,鲁迅曾说过:“人物的模样也一样(指文学中描写),没有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的起来的角色。”(鲁迅全集第四卷394页)有的同学用结构方法表现;有的用明暗。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去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象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石膏像写生课,要求学生会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启发自己的思维,“思”即思考。给学生留一个空间,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方法去讨论、去探索、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画自己头脑中真正理解的东西,不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练”即练操作、练技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头脑中想做的事物。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美术创作的源泉是生活,美术形象自然也大多是现实生活的形象的反映。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大胆的去尝试他们想要表现的东西,并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加以鼓励,把他们看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表现出很崇拜他们,树立他们敢于创新的自信心,让他们放下一切“包袱”来开启创新的大门。无数事实说明:美术课上单一临摹,长期反复,只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积累型的人才,不能让他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所以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敢想敢做。

三、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果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坚持以大纲为指导,遵循教学的实践性、直观性、艺术性、创造性的学科特点,我们就可以做到,培养有审美情趣、积极向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

(1)坚持写生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静物写生,石膏写生,人物写生,使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了解了景、物、人 的自然形态、结构、比例、透视,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能够准确地、敏锐的、快速的记下事物的典型特征。不少学生反映,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同学,在生物课、地理课、几何课上占据优势。

(2)坚持临摹与创作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人的想象力培养是多种途径的,美术课上形象思维的创作活动,使学生积极的想,主动的想,培养了勇于探求的精神。比如,前一阵我给学生上了一节古代山水画的临摹,虽然是临摹课,但是我要求学生重新组合画面山水的位置,自己拟一张草图,上交的草图我全部看了一遍,发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是照抄原稿,没有任何改动,而有的学生只把山水的位置互换了一下,最让我吃惊的是,有一名学生居然把山水画倒过来的影像表现在了草图上,这让我很是震撼,而这名同学是平常在美术课上表现不是很积极的一位,通过这堂课这说明,学生的艺术思维不只是在学生中能够表现不来,其实临摹是很能够表现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的锻炼的。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传统美术在学生心里的根深蒂固,要想全面的打破原有的艺术形态,还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在业务水品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提高。

(3)坚持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艺术学科的教学中,作业也好,作品也好,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也不因智商高低而决定优劣,正是具有这种优势,促进了创造性活动的进行,发散性思维使人思维活跃,浮想联翩,心脑开阔,情绪乐观,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伴随着创造奇迹的出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是以一系列 独特的教育手段触及人的情感的深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要我们坚持用发散思维的手段训练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责任,使学生再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感情,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要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一定先尝试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预见和设计。除此,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们的教师具备深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新精神,不仅能搏得学生深深佩服,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五、改革评价方法

为了改变学生仅想要有个好分数的思想,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总结出了一套适于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他们走出了分数的误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方法是:摒弃分数,采用等级制及评语法,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特受学生们的欢迎。其实美术作业原本就浸透了学生的各种情感,有些想象的和抽象的作业可能画面效果不是很好,但也可能是学生构图能力的局限,甚至是因为某些个性的因素使然,教师必须用孩子的眼光,才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在看似幼稚杂乱的图形和线条中发现特们的才华,体会他们的情感。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与学生很好地交流的作用,学生也会更好的改正一些错误,因为他感到老师是关切帮助他和尊重欣赏他的。

六、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另外,作为美术教师,创新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是分层次地因材施教而不再是单一标准的统一要求。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也就不会有一样的两个学生,分层次教学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这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较全面地了解,并指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我在设计作业的要求里规定:“最 好是自己的创意作品,可以借鉴和改造别人的作品,起码要有自己的想法或观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标准造成的弊端,让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一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创新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因此只有教师认清信息时代的教育要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才能落实到行动,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应新形式的创新教学。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要让学生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做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第四卷 394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

2、《把心灵献给儿童》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红旗出版社译著

3、《中国教育百年》 瞿葆奎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五篇:广告及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通过在当今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下对市场营销中广告作用和公共关系作用的利弊分析,重新认识了二者在市场营销中应发挥的作用得出结论: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下的市场营销中广告和公共关系缺一不可,即用公共关系创建品牌,用广告去维护品牌。

[关键词] 市场营销;广告;公共关系;品牌创立;品牌维护

在过去了的二十世纪中,广告的威力在市场营销中几乎整整影响了一个世纪。无论是新产品上市、市场拓展、企业招商、渠道构建、打击竞争对手,广告凭借其猛烈的攻势横扫了营销的各个领域。广告的无所不及给人们造成的潜意识就是广告无所不能。广告占领着每一个角落,每个人每一天无不生活在广告之中,广告仿佛无往不利,广告仿佛无所不能,广告的威力正越来越大?广告的作用正越来越重要?

一、市场营销中广告的作用

传统理论观点认为广告在促销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和效用。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1、广告是最大、最快、最广泛的信息传递媒介,广告的信息传递能迅速沟通供求关系,加速商品流通和销售。

2、广告能激发和诱导消费。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需求,往往是一种潜在的需求,这种潜在的需要与现实的购买行动,有时是矛盾的。广告造成的视觉、感觉印象以及诱导往往会引起消费者的现实购买欲望。

3、广告能较好地介绍产品知识、指导消费。通过广告可以全面介绍产品的性能、质量、用途、维修安装等,并且消除他们的疑虑,消除他们由于维修、保养、安装等问题而产生的后顾之忧,从而产生购买欲望。

4、广告能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通过广告,使新产品能直接与广大的消费者见面,能使其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以获得成功。

二、市场营销中广告出现的问题

广告越是铺天盖地地轰炸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其效果就会越弱;人们对于广告的兴趣也正在慢慢消退甚至感到厌烦,广告不再是一个推出新品牌的有力武器了。广告需要重新定义,加入其它的方式以弥补作用的不足。

以往的营销方式中广告总是主要的采取的手段,通过广告树立品牌,似乎是永恒不变的定式。这种方式在以前的很长时间乃至今后的很长时间都会是市场营销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现在,传播方式的增加使广告激增,而不断增加的广告数量与不断增加的广告成本,使广告的效率在下降,我们应当注意到广告作用的削弱,找出广告作用在市场营销中的缺陷,扬长避短把积极作用发扬光大,缺陷用其他合理的方式得以弥补。

三、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的作用

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众所周知,公共关系与广告宣传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特性日趋鲜明。

现今,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新事物的出现,无疑是为企业宣传发展解了燃眉之急。随着我们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建立诚实信用的经济秩序是迫切需要的。以广告这种单一的方式作为营销手段已经不容易被市场所接纳,它缺乏可信度。公共关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可信度,这是广告无法企及的高度。公共关系能扩大组织的知名度、提高信誉度、树

立良好的形象,使社会公众对组织的理解与支持起到宣传性作用。它具有公共关系活动和广告活动的双重性质,且不同于一般的广告。其特殊性表现在:

1、特殊的目的:商业广告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商品的销售;公共关系广告从来不直接劝说人们购买,而是争取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注意,激发社会公众的兴趣,争取社会公众的信任与好感。

2、为了推销商品,商业广告往往是直接列举商品的种种优点,而公共关系广告则是通过间接的手段让社会公众了解组织的情况。

3、商业广告注重的目标是满足社会的一些需求及顾客的需求,且注重的是短期效应;公共关系广告的目标是保证组织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其战略目标,即传播组织的形象,传播组织对社会的有用性。

四、市场营销中广告作用与公共关系作用的重新审视

通过上面论述,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状以及国际上一些相关实践,我认为有必要强调在市场营销中注重广告与公共关系作用的相互结合,发挥公共关系的优势以弥补商业广告的不足。

大家知道,广告是强迫性、刚性的,公关是潜移默化性、柔性的;广告是短期的,公关是长期的,一篇报道,可以首先出现在报纸上,然后又可以带动其他刊物对此进行不同形式的转载,你或许不看这份报纸,但必定会看另一份报纸或杂志、互联网信息;广告花费巨大,公关成本不高,媒体需要新空气,它需要主动寻找新鲜事物,因为人们最为关注的是“新”;广告有时是可笑的,公关却是可信、严肃的。

人与人之间,最多的就是交流,信息的交流。办公室、家里、朋友聚会、聊天闲话,无不是互通信息的交流,一种新事物、一种新产品或一类新品牌,往往是交流的重点,通过这

种形式,新品牌就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美国营销大师阿尔·里斯道破了其中的玄机:良好的营销策略应该用公共关系创建品牌,用广告去维护品牌。如果你出售的仅仅是一件商品,那是很难赚到钱的,真正的钱是要靠出售品牌来赚取的。

商业广告主要是在可购买的媒体时段和版面空间上发布可控制的信息。与此不同的是,公共关系是不可购买的公众注意力,这通常很难获得,即使获得了,也极难控制。尽管如此,公共关系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不能完全否定广告,在市场营销中广告和公共关系都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应当说缺了哪一部分任何市场营销都不能很好的完成。还有一种说法说:广告是风,公共关系是太阳。他认为,广告被看作是一种入侵,一个应该被阻止的不受欢迎的入侵者,而企业主不可能使产品强行进入潜在消费者的心中。推销得越厉害,风吹得越猛烈,潜在消费者就越抵制这种推销信息。这个说法有其偏颇的方面,我更认可美国著名营销专家阿尔·里斯在其新著《广告的没落和公关的崛起》一书中提出“公关像钉子,广告像锤子”的生动比喻。广告之所以像锤子,是因为广告的受众是一群没有清晰面孔、没有性格、千人一面的公众,所以广告要达到某种结果,靠的是“量”的轰炸,而不是准确地瞄准。而公共关系却习惯把打交道的人分成不同类型,按照每一种人的特点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信息传播与说服,所以效果斐然。然而,没有其中任何一个,另一个的作用都无法体现。

对于才上市的产品,需要通过广告来广而告之,扩大产品认知度。公共关系则可辅助广告传播,建立产品美誉度,为日后品牌建立奠定基础。品牌是未来商品的发展方向,公共关系与广告都是建立品牌的良好武器,谁先谁后,应当因时度势。

公共关系和广告二者都运用媒体打造认知度或影响市场。广告是通过广告主向媒体付费来影响市场,同时,广告主掌握着向受众传递的信息。媒体接受公关传播是通过下列形式:新闻稿、特写、宣传资料袋和新闻发布会。关于个人或组织的特定宣传(如负面的公关宣传),既不是有意为之,也不是付费得来。这样的公关宣传特别是负面的时候,必须通过危机应对

策略来处理,从而受到公众积极的关注。所以说,公共关系也有其固有的使用上的局限性,广告在这样的场合又是不可或缺的。

总结

公关能较为牢固地树立新品牌,而广告的作用在于:当新品牌通过公关树立起来之后,就需要广告进行维护与巩固。广告仅是一种传播手段吗?不是,广告在这时候应该是一种武器,拖住竞争对手的武器,你做广告,对手也得做广告(虽然有时候很不情愿,但却不得不进行),无形中对手必须承担起资金的压力。当然,这时广告的作用,也弥补了新品牌公关关注程度的减弱的不足。广告并非无用,但是其作用并不在于创建新品牌。广告的作用是在公共关系成功地塑造品牌之后来维护品牌。市场策划应该始于公共关系,只有当公共关系的目标达到之后才可以进行广告宣传,并且广告在时间和主题方面都应紧密配合公共关系的策划。当你需要树立新品牌的时候,请记住,是公关树立新品牌,因为它能使受众更为关注,更有可信度,而广告是巩固品牌的一种手段。形象地来说,公共关系可以燃起一堆火,广告能把一堆已经燃起的火煽得更旺。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市场营销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2、[美]蒙勒·李/卡拉·约翰逊合著《广告原理》林恩全/李竹/李文国译,延边人民出版社

3、印富贵主编《广告学概论(》2006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金正昆主讲《公共关系》,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廖志英

5、[美]阿尔·里斯著《广告的没落和公关的崛起》

6、[美]凯特·杰拉德著《卓越广告》,1998年8月3日

下载创新思维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思维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公共关系在企业促销中的应用

    浅谈公共关系在企业促销中的应用 石倩倩 (安庆师范学院 应用心理学(1)班 246000) 摘 要:伴随着市场营销学的发展,作为市场营销重要组成部分的促进销售也更加丰富和完善,其主要的标......

    创意思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

    创意思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 创意设计简称“设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而预先制定方案、计划、图样等等。是学科分类,具有创意创造性的要求既有实用功能,又有审美功能......

    公共关系在汽车促销中的应用分析

    公共关系在汽车促销中的应用分析 容晓明 摘要 摘要 现代社会中已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汽车,作为一个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也很喜欢这个专业。本文以公共关系在汽车促销中的......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思维的应用论文

    1目前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1.1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筑工程在施工中会涉及到设计与施工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比较薄弱,与国际上一些先进管理水平还存在一定......

    公共关系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情况

    公共关系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情况引言: 公共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公共关系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活动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公共关......

    选修:、创新思维及其应用[5篇]

    创新与中国制造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骄傲,也是全球经济链条中的关键一环,靠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中国的GDP攀上了世界第四的位置,国外的消费者享受到了......

    浅论创新思维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浅论创新思维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学科。管理的本质问题就是如何在变动的环境中激发人的潜能,将组织的有限资......

    创新在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肖 老 师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思想品德教育要围绕创新教育这个中心,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教育的主流,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