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章公共事业伦理和公共事业道德(重点)
第六章公共事业伦理和公共事业道德
公共事业伦理的含义: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角色伦理,是以公共事业组织为主体对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规范。
公共事业伦理内容:高尚的敬业精神;勇于承担公共责任;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公共事业伦理的特点:公共事业伦理规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公共事业伦理规范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公共事业伦理是公共事业组织的职业道德。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价值:导向作用;选择作用;规范作用。
加强公共事业伦理建设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服务原则;效率原则;民主原则;开拓创新原则;人道主义。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从道德驱动的自律到制度化自律 自律分析;到的驱动的自律与制度化自律;制度化自律的实现。
公共事业道德的内容: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真诚服务;团结协作;尊重人才,诚实守信。
公共事业道德的途径:整体性;稳定性;转换性。
公共事业道德的养成机制: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公共事业习惯形成机制;公共事业良心调控机制。
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2010.ppt.Convertor
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伦理
教学要求:
理解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含义、构成、内容和特点,掌握公共事业伦理建设的原则和途径。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伦理
第二节公共事业伦理建设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伦理
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概念
1.伦理与道德
伦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德和规范。
孟子主张“人伦”,指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伦理具有广泛性、普遍性、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从范围上看,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基本规范的伦理:
社会公民都要遵循的最为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特殊领域规范的伦理:
特殊领域的伦理规范,如企业伦理、行政伦理、公共事业伦理。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它就愈是给人的心灵注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这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
——[德]康德
2.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概念
定义:公共事业组织及其成员在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善恶观念、价值取向、价值判断标准、情感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可以从以下三个个方面来理解:
(1)主体是社会化角色,承担社会管理职能;
(2)主体有必要接受伦理规范的约束,这是由公共事业管理在社会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影响力决定的;
(3)主要表现为职业伦理。
二、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构成1.公共事业伦理意识
(1)准则意识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原则立场和根本态度。
(2)责任意识
公共事业主体如何看待公共事业管理的责、权、利,是公共事业伦理的核心。
(3)目标意识
公共事业管理目标,是激励人们进取的精神动力。
2.公共事业伦理实践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实施的职业行为,该职业行为具有伦理意义。
3.公共事业伦理评价
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依据一定的历史时期公共伦理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
内心信念的作用,对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系统的现状进行价值评判。
三、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特点
(1)公益性
(2)服务性
(3)交互主体性
2.公共事业伦理规范的特点
(1)公共事业伦理规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公共事业伦理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具体内涵
(1)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2)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3)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4)勇于承担公共责任
(5)高尚的敬业精神
我教书是因为爱智慧,而不是为赚钱。——[希腊]苏格拉底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
一、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必要性
1.缺乏“服务第一”的观念,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官本位”意识
2.尚未确立正确的权力与业务观念
3.没有按照公共事业所特有的行为规范来开展工作
二、加强公共事业伦理建设的原则
1.服务原则
为人民服务既是我国道德建设的核心,也是我国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2.公正原则
要协调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冲突,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3.效率原则
要注重公共事业管理的实际效果。
4.开拓创新原则
三、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1.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内容
(1)规范建设
(2)主体建设
(3)评价监督机制建设
2.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
1.自律分析
第一层次的自律已经成为行为主体的人格,使他超越一切监督而达到自为的境界;第二层次的自律是舆论监督和道德规范约束的结果;
第三层次的自律是法律约束和权威监督的结果。
2.道德驱动的自律
道德驱动的自律是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
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的自律。
3.制度驱动的自律
制度化自律是在多元约束的基础上,在行为主体与外部环境长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自律。
多元约束机制包括完善的监督机制和竞争环境。
制度化自律不仅意味着自律成为少数高尚者的自觉行动,更重要意味着自律成为多数“理性经济人”在外界约束下唯一理性选择。
案例:老者咽痰
在青岛市,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老者在大街上行走,咳嗽一声,口中有痰,张口欲吐,无意中瞥见罚款人员正紧盯着他,手中已洋洋得意地拿着一张开出的罚款单,单等老者吐痰后罚款。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者却把痰生生咽了回去。之后,老者咽痰成了人们的笑谈。
“随地吐痰”吐出了什么?吐出了不文明行为,更吐出了根治不良卫生习惯的必要性。
3.制度化自律的实现
政府应该为公共事业组织制度化自律创造条件,保障有效制度的持续完善和执行:
(1)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
(2)完善和改进规制
(3)政府自身的法制化
案例:医德医术重于红包
沈阳市第五医院的王某某、赵某某和杨某某三位医生,负责为穆姓患者治疗。手术前,穆某就一直想给医生们送个红包,但苦于没有机会,红包未送出去,穆某的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手术前一天,杨医生找到穆某,要与他谈一谈次日手术的情况,目的是为穆某鼓气。穆某认为这是个送红包的好机会。于是,便在当晚的谈话结束时,将一个装由300元钱的红包送给了杨医生,杨拒绝了红包,并严厉的对穆某讲,收红包是职业道德和医院规定所不允许的。穆某只得收回红包,但心里仍是七上八下。第二天,穆某的手术按计划完成。
时间一晃就过了四年,当初与穆某一样的癌症患者,现在大多已离开了人世,而穆某的手术非常成功,现在也未出现癌扩散,而越是这样,穆某越是从心里感激这几位没收他红包的医生。穆某专程赶到沈阳市第五医院,送上一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
思考题:
1.公共事业伦理的内容和特点
2.加强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原则和途径
第三篇:公共事业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事业:就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社会活动。
特点:第一,公共性
P.4 第二,公益性 第三,非营利性 第四,服务性
2.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政府对公共组织进行规范,同时为促进其发展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3.非政府组织: 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活动,实行非强制性、非等级和非利润取向的网络型体制。
4.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特征:第一,事业单位的性质是社会公益性组织。
第二,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是国家机关或其他国有机构。
第三,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是国有资产。
第四,事业单位的组织目的是从事社会根本服务。
第五,事业单位的活动领域主要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5,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特征:第一,非政府性
第二,自愿性
第三,共同性
第四,非营利性
第五,自我约束性
6,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主要包括:民办的大学、医院、科学研究院、体育俱乐部、福利院、职业培训学校、法律援助中心和艺术表演团体。
7.基金会: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为目的,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特征:第一,基金会存在的依据是基金,而不是组织或个人,这是与其他非政府组织最显著的不同,据此也有人称基金会是“财产结社”
第二,基金会基金的来源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捐赠就意味着是自愿的、不图回报的
第三,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从事公益事业。8.公共支出:一般是指政府为完成其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多种活动的财产资金的支付。就其本质而言,公共支出反映了政府的政策选择,是政府职能的成本。
9.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由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体包括各种民间组织参与公共事业管理、参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方法
10.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其中主要是竞争机制,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方法。
二、1.公共物品 特征:消费上,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效用上,不可分割性 特点:第一,公共物品一般包括有形物品、无形物品,还有公共服务,比如灯塔、国防、法律、制度、教育、医疗等
第二,公共物品中有许多规模巨大,投资回收缓慢,甚至难以收回,比如地铁、高速公路等
第三,公共物品可能不是最终消费品,而只是中间必需品,比如天气预报、电信卫星接转站等
分类: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可以将公共物品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2.公共组织主要类型:政府(狭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和基金会。(出政府外其他四种也成为非政府公共组织)3.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必然性?P.7 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者不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使得对公共物品的消费进行收费是不可能,因而私人提供者就没有提供这种物品的积极性”。
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即新增加的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收费定价的主要依据是边际成本,那么对新增加的消费者就应该免费,而由于无法区分新增加者,实际上很可能导致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后无法得到补偿。
尽管在公共组织不介入的情况下,公共物品的提供也不会为零,但肯定会出现供给不足或供给不均衡。
供给公共物品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公共组织的身上 4.公共事业管理区别于企业管理?
a)管理目标不同。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社会效益
企业管理:经济效益
b)管理权力的来源不同。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权力
企业管理:生产资料所有权 c)管理手段不同。公共事业管理:法律、规制、政策
企业管理:公平竞争
d)管理结果的衡量标准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不易确定
企业管理:量化指标
5.公共事业管理区别于行政管理?
a)管理主体不同。
行政管理:政府机关
公共事业管理:政府、事业单位、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公共组织
b)管理对象不同。
行政管理:所有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
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及一部分经济事务 c)管理方法不同。行政管理:行政方式和法律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以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为依据,在运行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传统管理方法的同时,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的方法
d)管理主体的财政地位不同。
行政管理各部门以及作为行政系统和事业系统的一部分的事业单位,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中的非政府组织,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它们也通过有偿服务的收费维持正常运转,在经济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6.市场失灵具体表现?
a)市场无法幼小的提供公共物品
b)市场自己无法纠正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 c)市场无法消除垄断
d)市场自身无法维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e)市场机制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
7.政府管理的优势?
a)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b)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c)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d)调节收入分配
8.政府管理的局限?
(一)公共政策失效
(二)政府组织存在低效率(三)存在寻租及腐败
9.与非政府组织相近的几个概念:非营利性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志愿者组织、草根组织、中介组织P.29.30 10.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一)非政府性。非政府性指组织独立于政府,它既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也不由政府主导。
(二)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主要活动是公益性的。(三)志愿性。非政府组织一般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
(四)公益性或互益性。非政府组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维护社会公益、服务于社会的,也称为公益组织或公共利益组织;另一类是为了维护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服务于内部成员的,也称为互益组织或相互利益组织。而不论哪一种组织都不是为了个人的私立,这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
(五)组织性。组织性是指非政府组织总是具有规范的组织形式。11.中国非正政府组织的特点和问题。P38.39.40(一)独立性差(二)公信力不足
(三)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四)法制和监管机制不健全(五)能力不足
12.如何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P41.42.43(一)明确政府职能边界,规范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要解决非政府组织行政化和独立性差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政府越位的问题。
(二)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建设。建设非政府组织公信力,首先要明晰产权。其次,还要倡导制定非政府组织的道德伦理守则,逐步建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信用文化。
(三)健全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国家应根据现阶段非政府组织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逐步制定和完善相互配套的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建设。提高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资金筹措和运作能力等,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在能力建设上面临的紧迫任务。
13.中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特征
(一)非经济性。事业单位活动被排斥在经济活动之外(二)国有化。国家是举办事业单位的唯一主体
(三)行政化。政府直接举办各项事业,同时由国家财政提供各项事业的经费
弊端
1.非经济性的事业单位脱离社会经济发展轨道
2.国家“包办”事业加重了财政负担,降低了事业投入的使用效率 3.事业单位的行政化使事业单位成为政府的附属物 14.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P.59.60 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改革。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整合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完善相关财政政策。
15.社团分类:学术性社会团体、行业性社会团体、专业性社会团体、联合性社会团体P65.66 不同分类标准又有哪些形式?
按照社会团体的社会职能不同,政治性团体、经济性团体、社会性的团体 按照社团的组织形式不同,协会、研究会、联合会、联谊会、促进会、商会等 按照社会团体的宗旨和活动内容不同,为谋取自身合法权益的切身利益组织,为谋求社会共同利益和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团体,基于成员的共同爱好、意向和共同愿望的志同道合团体等
另外,根据社团民间性程度,官办、半管办和民办的社会团体 16.社会团体管理体制?
1)统一登记 2)双重负责 3)分级管理
17.我国管理部门对基金会的分类?
公募基金会即西方所谓的公共筹款型基金会 非公募基金会,不得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主要靠接受特定对象的捐赠资金及资金的增值从事公益事业 18.基金会的管理体制?
政府对基金会的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对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规定了不同的设立条件和管理措施。
第一,登记管理,《条例》对公募基金会实行分级登记管理的原则,对非公募基金会实行属地登记的原则
第二,设立标准,《条例》对两者设立了不同的设立标准。800万、400万、200万(详见P75)
第三,公益支出管理,《条例》规定了两者不同的公益事业支出比例。70%、8% 19.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核心是监督和制约 低层次的公共事业责任机制体现为避免违规,避免不当行为和账目的完善管理 高层次的公共事业责任机制体现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20发达国家的责任机制
英国:行政监督模式,以监督专员或慈善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特点,主动性和行政规制
美国:非管制模式,胡萝卜政策,如税收优惠,赋予特权;大棒政策,如特权的剥夺和司法调查 21.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主体:主体多元化,各部门
专门机构,慈善委员会 规制:
政府规制 注册登记制度
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政策
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制
a)盈余分配约束 b)支出比例规定
c)行政开支比重规制 d)账目公开规制
对公共事业组织投资规制
a)严格区分贸易和投资 b)董事会负责制
c)专业咨询和投资经理制
d)应遵循安全和道德投资两个基本原则
e)投资类型的限制:商品买卖和艺术品购置
投机行为和期货贷款
房地产投资
公共事业组织的不平等竞争的规则 发展趋势
1)政府对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管理的强化 2)多元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强化 3)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 4)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到高的重点转移
2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
第一,社会腐败对公益机关的侵蚀
第二,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第三,薄弱的社会监督
第四,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第五,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第六,双重俘获,监督瘫痪的必然结果
第七,市场约束的软化,限制竞争的产品 措施,a)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方法。制定专门的公共事业组织法,对公共事业组织行为的试题内容进行系统规范,增强法律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b)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我国应出台优惠措施鼓励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并放宽各种非政府组织的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限制,在公共服务领域内形成竞争机制机制 c)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确立公共事业组织章程的最低需求
增强年检的可操作性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财务监督
对公共事业组织财政优惠的制度化
d)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关键是要努力实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双重身份的剥离
e)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运作透明化。重点是要实现公共事业组织主体的多元化和科学化的评价机制
f)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督,完善自律机制。行政监督只要是通过公共事业组织在系统内部建立监督约束机制
23.公共事业管理传统方法有哪些?P288.289.290 行政管理方法、法律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 24.对传统管理方法的评价?(一)三种方法都是有效的。
行政管理方法是最基本的管理方法,也是政府行使职能的基本途径
法律的管理方法是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经济的管理方法是最人性化的,所以也是适用最广、收益最直接的管理方法
(二)三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行政管理方法的局限性主要在,行政管理讲求的层次节制、按部就班、繁文缛节往往会导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结果是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
法律管理方法,缺少灵活性和弹性,也不利于管理系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也显得无能为力
经济管理方法,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而容易导致人们的思修意识的狭隘性。
(三)三种方法一般会综合使用 25.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主要形式是民营化
26.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基本形式:委托、代替、撤资 27.社会化和市场化方法的优势 及局限
1)可以降低公共服务成本 2)可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可以增加公众选择的机会
4)可以吸收民间资本,整合国家资源 局限关于规避公共责任的问题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关于民营化引发贪污腐败的问题
关于民营化引发的公平性问题
关于民营化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民营化可能引发的管理危机
28.非公共支出的来源有哪些?
来源于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公共支出以外的资金投入。这一资金主要是由非政府组织收入及承担公共事业产品生产的企业资金构成的。从事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于其收入:溢余、社会捐赠、政府拨款 29.公共支出和非公共支出的管理原则
公共支出的管理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原则 非公共支出的管理原则:遵循非营利原则、遵循安全原则 30.项目融资的方法有哪些?
BOT建设-经营-转让(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 BOO建设-拥有-经营)TOT转让-运营-转让
PPP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作模式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重点
1.公共事业组织的基本特征
1.非政府性(1.组织结构的非政府性,2.资源获取的非政府性,3.公共责任承担上的非政府
性)2.服务性 3.非营利性(1.不以营利为目的,2.排斥个人营利行为,3.排斥团队营利)4自主性 5.志愿性
2.公共事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区别
1.管理目标不同,2.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 3.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 4.绩效评估标准不同 5.管理权力的来源不同6 管理的性质不同。
3.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区别
1.管理主体上的区别 2.成员管理及上下级关系的不同 3.管理手段不同4.管理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不同
4.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
1.无法提供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2.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3.无法消除负外部效应的存在 4.市场体制难以实现经济的稳定
5.国家体制的局限性
1.专观努力同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2.政府行为存在低效率 3.政府活动易滋生寻租行为
6.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
1.政府决定着公管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基本方向 2.政府决定着公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3.政府是公管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7.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
1.相对独立性 2.非营利性 3.低成本,高质量 4.专业性 5.沟通性 6.灵活性 7.互助性
8.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
1.志愿失灵(1.筹款不足 2.志愿活动的狭隘性 3.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 4.志愿组织的业余性)
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自身存在的缺陷(1.缺乏独立性 2.组织性质混乱 3.立法滞后 4.产权制度不尽合理 5.自律机制不健全)
9.公共事业绩效评估的基本指标
1.经济指标 2.效率指标 3.效果指标 4.公平指标
10.绩效测评(人员)方法
1.目标法 2.比较法 3.评价表法 4.工作标准法 5.重要事件记录法 6..等级描述评价法 ★11.当前我国听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听证范围狭窄,规定不明确 2.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 3.程序意识不强,公开程度不高 4.听证的辩论性不足 5.听证笔录缺乏其应有的法律效力
12.我国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
1.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使公共危机管理在依法,有序的环境下运行 2.建立公共危机管理部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3.及时,透明发布危机信息,保持社会公众心理平稳 4.转变思想,让非政府组织充分参与危机管理
13.公共责任构成要素
1.承担公共责任的行为主体 2.公共责任的内容 3.公共责任的客体
14..政府规制的领域和主要内容
1.注册登记制度 2.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3.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制 4.对公共事业组织的投资规制5对公共事业组织的不公平竞争的规制 6 对公共事业组织的透明度的规制
15.中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2.道德滑坡 公共事业组织面临的道德危机 3 社会监督薄弱
4.组织缺位 政府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监督管理不力 5.角色冲突 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6.双重俘获 监督疲软的结果
16.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
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 2.分级管理体制 3.限制竞争原则 4 检查制度 5财务监督
17.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18.性社会组织。
19.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20.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21.公管伦理建设的途径
1.由道德驱动的自律向制度化自律的转变(1.制度必须是符号伦理的2.发挥政府的作用)2.由公管人员伦理向组织伦理转变(1.加快公共事业组织的伦理制度建设 2.构建伦理的组织文化)3.由公管主体伦理构建向客体构建转变(1.通过政务公开,培养公管客体的主人翁意识
2.宣传公管部门政策和伦理观念,缩短主客体伦理观念的差距 3.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公管)
22.传统公管体制的特征
1.公共事业行政化(1.各类公共事业创立主体的行政化 2.各类事业单位管理的行政化 3.公共事业运行中的非法制化)2.公共事业主体单一化(1.国家成为唯一的事业单位,包办一切事业 2.国家财政统包供给各项事业经费)3.资源配置非社会化(1.公管计划化2.公管事出多门3事业单位相对封闭,重复建设和效率低下)4.职能体系扩大化
23.新型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1.现代事业法人制度 2.现代事业组织模式3.现代事业领导制度 4.多元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 5.现代事业人事制度
24.我国公管体制改革的途径和对策
1.解放思想,转换观念 2.实现分类管理,明确公管主体 3.政事分开,重新界定政府职能4.培育市场,促进公共服务领域的竞争和合作 5.构筑法律支持
25.公共事业的社会化
1.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 2.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根本机制 3.多远的约束成为公管的基本特征
26.事业型市场的特点
1.精神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 2.交换行为多伴随传播活动 3.交换中产品所有权不发生转让 4.生产消费不可分与可分性并存 5 市场运行目标的双重性
第九章全部掌握。
第五篇:校级重点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校级重点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于1998年招收第一届公共事业管理(医药卫生管理)专业(专科)学生,至今已有十年的历史。2000年经省教育厅审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目前已形成以公共事业管理学为基础专业,发展为公共卫生管理方向和行政管理两个模块方向。该专业在2002年被学校列为重点学科,几年下来通过管理教研室各教师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该专业队伍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1人。近3年来每年平均招收本科生60名,同时还承担成教学院、公共事业管理辅修教学任务。自2005年以来,教研室的各位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申报各级课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近三年累计主持各级科研项目共14项,参与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厅局级科研课题共6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承担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导论、公共事业管理学等专业课的教学。该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积极进行教改实践,并获得一定的成果:《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于2004被评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课程,于2006获教育厅资助课程。
该专业的特色与优势是培养 “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创新型”的现代经营、管理的社会急需人才。主要表现:1.以管理学为基础,专业多方向扩展;2.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3.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