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谈辞职:谁走谁傻

时间:2019-05-12 17:0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员谈辞职:谁走谁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员谈辞职:谁走谁傻》。

第一篇:公务员谈辞职:谁走谁傻

公务员谈辞职:谁走谁傻

人民网2014.2.15..【导读】

他们会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企一样,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吗?公务员队伍中的人,有没有这种危机感,他们怎样看待自身的未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众多基层公务员,不愿意辞职或者不敢辞职,除了稳定和福利的吸引外,更多是因为“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特别出众的魄力”,担心“出去也只能摆地摊”。

有人说,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大多数都是精英。但体制的渗透力却不容忽视,多年后,要么被体制同化,学会了逢迎、圆滑,要么当牛做马,干着诸多繁重的重复劳动;一旦社会发生变革,这两种人,都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社会。

他们会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企一样,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吗?公务员队伍中的人,有没有这种危机感,他们怎样看待自身的未来?

公务员说

“好不容易挤破头进来,谁现在走谁傻”

刘博毕业于武汉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学历,现在新郑市一家单位做公务员。

尽管许多时候,他的工作都是写写材料,在办公室打杂,天天唯唯诺诺,但他从没想过离职,“好不容易挤破头进来,谁现在走谁傻。”

对于中央的各项禁令,刘博觉得对自己影响并不大:作为基层公务员,本身平时就没什么福利,没灰色收入,也没有大吃大喝的机会。

最近,刘博也听说了公务员内部可能要调整的事,但他并没有什么压力。他觉得,不管到哪里,都需要干活儿的人,多年来自己兢兢业业,“就算是淘汰裁员,也轮不到我,比咱差劲的多得是。”

工作这么多年,日复一日在公文来往中消磨,会不会渐渐觉得对社会无所适从?刘博说,他觉得并没有什么变化,“8小时之外的生活学习,还是因人而异。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大部分人其实还是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只要不犯错,我不会老无所依”

刘博的这份“安稳感”,不少公务员感同身受。工作的稳定,让不少公务员虽然对从事的职业有各种苦恼,但并没有太多危机感。

来自焦作的公务员安哲目前已经升到了副处级。由于“个性耿直,不习惯请客送礼”,工作了二十几年,年近半百的他觉得自己的仕途,也许基本上到顶了。

虽然听说过十八大召开后,中央明确表态“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也有“铁饭碗”要打破的说法,但安哲并不担心,“只要不犯错误,我能挨到退休,这个就是铁饭碗啊,最起码我不会老无所依。”

尽管也有诸多苦恼,但安哲从未想过离职,自己这辈子最好的年华已经给机关了,这时候再出去,既不是一个好时机,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中央禁令是好事儿,没听说谁为这辞职”

公务员林钦认为,中央推出禁令是好事,就是为了规范公务员队伍,是针对官场之积弊要害的,也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反腐措施。

林钦说,事实上,受“禁令”影响较大的都是一些平时隐性收入高、与企业打交道多的公务员,而对一些“清水衙门”及刚入职的年轻公务员则没什么影响。

所以,“禁令”禁的是公务员的不合理收入,理所应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好事。“看看现在被查处的一些腐败官员,哪一个不是从一支烟、一件礼品、一顿饭开始的?”

据他所知,2013年,好几个地方都在对办公室重新进行隔断、装修,清理办公室面积超标问题。去年年关将近,单位的年终福利也削减不少,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顶风作案”,但大家该干活干活儿,没听说谁打算为这辞职的。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廷银:

和上世纪90年代相比,“辞职潮”缺乏社会土壤

目前,中央的禁令实际上是对于反腐败的规范,如果长期坚持下来,对社会观念将会形成一种冲击。

大家都争着当公务员,并不是一件好事,公务员内部也充斥着人浮于事、形式主义等问题,改革必定会导致一部分人受到冲击。如果改革力度继续加大,坚持两三年、十年,就可以看出一定的成效。政策都有滞后效应,即便是禁令出台,也不会在短期内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反馈,仍需要长期的观察。

目前来说,改革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公务员有两方面影响。一是认为当官越来越难,动机不纯、想升官发财的以及庸庸碌碌的公务员,自然会被淘汰。另一方面,做公务员会越来越简单,因为没有了那么多潜规则。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确实有公务员“辞职潮”,和当时相比,现在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务员辞职的原因、背景和动机都早已不同。市场经济经过二三十年发展,已经日趋完善,目前社会不会有那么大的机遇,也没有那么大的趋势,即便是当时,辞职下海发财的毕竟是少数,有的人混不好,更是不愿意辞职。

中央党校退休教授王贵秀:

福利削减不影响整体队伍,“辞职潮”不会发生

公务员“辞职潮”不可能发生。

总体来讲,公务员在社会中待遇比其他人优越,如果仅仅是因为禁令,辞职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削减的福利,都是相对来说无关紧要的,实际上不起什么作用,不影响整体队伍。国家执政,首先必须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以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触动公务员队伍,一定时期内引发“辞职潮”,这不太现实。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

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公务员仍是中坚力量

国家整顿机关作风,规范工作行为,实际上对公务员整体并没有影响,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务员队伍。

目前阶段,公务员处于社会管理层,在审批、把关等方面,掌握了过多不应有的权力,随着改革,这些都应该还给社会、还给企业、还给基层,由政府配套的职能会越来越少。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经济管理、资源管理等相关部门,影响还是很大的,可能和市场经济相关的机构会压缩,但是对于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基础建设等部门,不仅不能减弱,还需要加强,这方面可能反而要补充公务员。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公务员还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务员内部的调整,将来应该不会出现公务员考试百里挑

一、千里挑一的情况。将来大家可能会觉得公务员不像过去那么好,权力没那么大,竞争可能就不会那么厉害了。至于“辞职潮”,就目前来看,不太可能出现。

第二篇:公务员谈辞职:好不容易进来 谁出去谁傻

公务员谈辞职:好不容易进来 谁出去谁傻(内容提要: 在采访中发现,众多基层公务员,不愿意辞职或者不敢辞职,除了稳定和福利的吸引外,更多是因为“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特别出众的魄力”,担心“出去也只能摆地摊”。在采访中发现,众多基层公务员,不愿意辞职或者不敢辞职,除了稳定和福利的吸引外,更多是因为“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特别出众的魄力”,担心“出去也只能摆地摊”。

有人说,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大多数都是精英。但体制的渗透力却不容忽视,多年后,要么被体制同化,学会了逢迎、圆滑,要么当牛做马,干着诸多繁重的重复劳动;一旦社会发生变革,这两种人,都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社会。

他们会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企一样,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吗?公务员队伍中的人,有没有这种危机感,他们怎样看待自身的未来?

公务员说

“好不容易挤破头进来,谁现在走谁傻”

刘博毕业于武汉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学历,现在新郑市一家单位做公务员。尽管许多时候,他的工作都是写写材料,在办公室打杂,天天唯唯诺诺,但他从没想过离职,“好不容易挤破头进来,谁现在走谁傻。”

对于中央的各项禁令,刘博觉得对自己影响并不大:作为基层公务员,本身平时就没什么福利,没灰色收入,也没有大吃大喝的机会。

最近,刘博也听说了公务员内部可能要调整的事,但他并没有什么压力。他觉得,不管到哪里,都需要干活儿的人,多年来自己兢兢业业,“就算是淘汰裁员,也轮不到我,比咱差劲的多得是。”

工作这么多年,日复一日在公文来往中消磨,会不会渐渐觉得对社会无所适从?刘博说,他觉得并没有什么变化,“8小时之外的生活学习,还是因人而异。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大部分人其实还是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只要不犯错,我不会老无所依”

刘博的这份“安稳感”,不少公务员感同身受。工作的稳定,让不少公务员虽然对从事的职业有各种苦恼,但并没有太多危机感。

来自焦作的公务员安哲目前已经升到了副处级。由于“个性耿直,不习惯请客送礼”,工作了二十几年,年近半百的他觉得自己的仕途,也许基本上到顶了。

虽然听说过十八大召开后,中央明确表态“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也有“铁饭碗”要打破的说法,但安哲并不担心,“只要不犯错误,我能挨到退休,这个就是铁饭碗啊,最起码我不会老无所依。”

尽管也有诸多苦恼,但安哲从未想过离职,自己这辈子最好的年华已经给机关了,这时候再出去,既不是一个好时机,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中央禁令是好事儿,没听说谁为这辞职”

公务员林钦认为,中央推出禁令是好事,就是为了规范公务员队伍,是针对官场之积弊要害的,也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反腐措施。

林钦说,事实上,受“禁令”影响较大的都是一些平时隐性收入高、与企业打交道多的公务员,而对一些“清水衙门”及刚入职的年轻公务员则没什么影响。

所以,“禁令”禁的是公务员的不合理收入,理所应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好事。“看看现在被查处的一些腐败官员,哪一个不是从一支烟、一件礼品、一顿饭开始的?”

据他所知,2013年,好几个地方都在对办公室重新进行隔断、装修,清理办公室面积超标问题。去年年关将近,单位的年终福利也削减不少,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顶风作案”,但大家该干活干活儿,没听说谁打算为这辞职的。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廷银:

和上世纪90年代相比,“辞职潮”缺乏社会土壤

目前,中央的禁令实际上是对于反腐败的规范,如果长期坚持下来,对社会观念将会形成一种冲击。

大家都争着当公务员,并不是一件好事,公务员内部也充斥着人浮于事、形式主义等问题,改革必定会导致一部分人受到冲击。如果改革力度继续加大,坚持两

三年、十年,就可以看出一定的成效。政策都有滞后效应,即便是禁令出台,也不会在短期内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反馈,仍需要长期的观察。

目前来说,改革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公务员有两方面影响。一是认为当官越来越难,动机不纯、想升官发财的以及庸庸碌碌的公务员,自然会被淘汰。另一方面,做公务员会越来越简单,因为没有了那么多潜规则。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确实有公务员“辞职潮”,和当时相比,现在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务员辞职的原因、背景和动机都早已不同。市场经济经过二三十年发展,已经日趋完善,目前社会不会有那么大的机遇,也没有那么大的趋势,即便是当时,辞职下海发财的毕竟是少数,有的人混不好,更是不愿意辞职。中央党校退休教授王贵秀:

福利削减不影响整体队伍,“辞职潮”不会发生

公务员“辞职潮”不可能发生。

总体来讲,公务员在社会中待遇比其他人优越,如果仅仅是因为禁令,辞职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削减的福利,都是相对来说无关紧要的,实际上不起什么作用,不影响整体队伍。国家执政,首先必须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以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触动公务员队伍,一定时期内引发“辞职潮”,这不太现实。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

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公务员仍是中坚力量

国家整顿机关作风,规范工作行为,实际上对公务员整体并没有影响,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务员队伍。

目前阶段,公务员处于社会管理层,在审批、把关等方面,掌握了过多不应有的权力,随着改革,这些都应该还给社会、还给企业、还给基层,由政府配套的职能会越来越少。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经济管理、资源管理等相关部门,影响还是很大的,可能和市场经济相关的机构会压缩,但是对于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基础建设等部门,不仅不能减弱,还需要加强,这方面可能反而要补充公务员。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公务员还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务员内部的调整,将来应该不会出现公务员考试百里挑

一、千里挑一的情况。将来大家可能会觉得公务员不像过去那么好,权力没那么大,竞争可能就不会那么厉害了。至于“辞职潮”,就目前来看,不太可能出现。

第三篇:福利减少后多数公务员不愿辞职:谁现在走谁傻

福利减少后多数公务员不愿辞职:谁现在走谁傻

多数公务员认为,公务员职位毕竟是铁饭碗,尽管也有苦恼,但不至于辞职

专家:中央禁令削减公务员福利,但不影响整体队伍,公务员仍是社会中坚力量

河南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众多基层公务员,不愿意辞职或者不敢辞职,除了稳定和福利的吸引外,更多是因为“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特别出众的魄力”,担心“出去也只能摆地摊”。

有人说,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大多数都是精英。但体制的渗透力却不容忽视,多年后,要么被体制同化,学会了逢迎、圆滑,要么当牛做马,干着诸多繁重的重复劳动;一旦社会发生变革,这两种人,都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社会。

他们会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企一样,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吗?公务员队伍中的人,有没有这种危机感,他们怎样看待自身的未来?

河南商报记者 李肖肖

公务员说

“好不容易挤破头进来,谁现在走谁傻”

刘博毕业于武汉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学历,现在新郑市一家单位做公务员。

尽管许多时候,他的工作都是写写材料,在办公室打杂,天天唯唯诺诺,但他从没想过离职,“好不容易挤破头进来,谁现在走谁傻。”

对于中央的各项禁令,刘博觉得对自己影响并不大:作为基层公务员,本身平时就没什么福利,没灰色收入,也没有大吃大喝的机会。

最近,刘博也听说了公务员内部可能要调整的事,但他并没有什么压力。他觉得,不管到哪里,都需要干活儿的人,多年来自己兢兢业业,“就算是淘汰裁员,也轮不到我,比咱差劲的多得是。”

工作这么多年,日复一日在公文来往中消磨,会不会渐渐觉得对社会无所适从?刘博说,他觉得并没有什么变化,“8小时之外的生活学习,还是因人而异。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大部分人其实还是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只要不犯错,我不会老无所依”

刘博的这份“安稳感”,不少公务员感同身受。工作的稳定,让不少公务员虽然对从事的职业有各种苦恼,但并没有太多危机感。

来自焦作的公务员安哲目前已经升到了副处级。由于“个性耿直,不习惯请客送礼”,工作了二十几年,年近半百的他觉得自己的仕途,也许基本上到顶了。

虽然听说过十八大召开后,中央明确表态“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也有“铁饭碗”要打破的说法,但安哲并不担心,“只要不犯错误,我能挨到退休,这个就是铁饭碗啊,最起码我不会老无所依。”

尽管也有诸多苦恼,但安哲从未想过离职,自己这辈子最好的年华已经给机关了,这时候再出去,既不是一个好时机,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中央禁令是好事儿,没听说谁为这辞职”

公务员林钦认为,中央推出禁令是好事,就是为了规范公务员队伍,是针对官场之积弊要害的,也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反腐措施。

林钦说,事实上,受“禁令”影响较大的都是一些平时隐性收入高、与企业打交道多的公务员,而对一些“清水衙门”及刚入职的年轻公务员则没什么影响。

所以,“禁令”禁的是公务员的不合理收入,理所应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好事。“看看现在被查处的一些腐败官员,哪一个不是从一支烟、一件礼品、一顿饭开始的?”据他所知,2013年,好几个地方都在对办公室重新进行隔断、装修,清理办公室面积超标问题。去年年关将近,单位的年终福利也削减不少,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顶风作案”,但大家该干活干活儿,没听说谁打算为这辞职的。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廷银:

和上世纪90年代相比,“辞职潮”缺乏社会土壤

目前,中央的禁令实际上是对于反腐败的规范,如果长期坚持下来,对社会观念将会形成一种冲击。

大家都争着当公务员,并不是一件好事,公务员内部也充斥着人浮于事、形式主义等问题,改革必定会导致一部分人受到冲击。如果改革力度继续加大,坚持两三年、十年,就可以看出一定的成效。政策都有滞后效应,即便是禁令出台,也不会在短期内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反馈,仍需要长期的观察。

目前来说,改革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公务员有两方面影响。一是认为当官越来越难,动机不纯、想升官发财的以及庸庸碌碌的公务员,自然会被淘汰。另一方面,做公务员会越来越简单,因为没有了那么多潜规则。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确实有公务员“辞职潮”,和当时相比,现在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务员辞职的原因、背景和动机都早已不同。市场经济经过二三十年发展,已经日趋完善,目前社会不会有那么大的机遇,也没有那么大的趋势,即便是当时,辞职下海发财的毕竟是少数,有的人混不好,更是不愿意辞职。

中央党校退休教授王贵秀:

福利削减不影响整体队伍,“辞职潮”不会发生

公务员“辞职潮”不可能发生。

总体来讲,公务员在社会中待遇比其他人优越,如果仅仅是因为禁令,辞职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削减的福利,都是相对来说无关紧要的,实际上不起什么作用,不影响整体队伍。国家执政,首先必须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以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触动公务员队伍,一定时期内引发“辞职潮”,这不太现实。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

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公务员仍是中坚力量

国家整顿机关作风,规范工作行为,实际上对公务员整体并没有影响,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务员队伍。

目前阶段,公务员处于社会管理层,在审批、把关等方面,掌握了过多不应有的权力,随着改革,这些都应该还给社会、还给企业、还给基层,由政府配套的职能会越来越少。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经济管理、资源管理等相关部门,影响还是很大的,可能和市场经济相关的机构会压缩,但是对于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基础建设等部门,不仅不能减弱,还需要加强,这方面可能反而要补充公务员。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公务员还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务员内部的调整,将来应该不会出现公务员考试百里挑

一、千里挑一的情况。将来大家可能会觉得公务员不像过去那么好,权力没那么大,竞争可能就不会那么厉害了。至于“辞职潮”,就目前来看,不太可能出现。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刘博、安哲、林钦为化名)

(责任编辑:刘华清)原标题:公务员“辞职潮”基本不会有

分享:[保存到博客]

本文相关推荐

2014年公务员辞职潮 公务员辞职补偿规定 公务员辞职最新规定 国家公务员辞职后待遇 公务员辞职养老规定 公务员辞职后的待遇 公务员辞职后的待遇问题 上海公务员辞职 公

务员辞职补偿 八项规定 公务员辞职 公务员将迎来辞职潮 公务员辞职了后悔吗

第四篇:公务员谈因禁令辞职好容易挤破头进来 谁走谁傻

公务员谈“因禁令辞职”:好容易挤破头进来 谁走谁傻

多数公务员认为,公务员职位毕竟是铁饭碗,尽管也有苦恼,但不至于辞职。专家:中央禁令削减公务员福利,但不影响整体队伍,公务员仍是社会中坚力量。

河南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众多基层公务员,不愿意辞职或者不敢辞职,除了稳定和福利的吸引外,更多是因为“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特别出众的魄力”,担心“出去也只能摆地摊”。

有人说,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大多数都是精英。但体制的渗透力却不容忽视,多年后,要么被体制同化,学会了逢迎、圆滑,要么当牛做马,干着诸多繁重的重复劳动;一旦社会发生变革,这两种人,都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社会。

他们会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企一样,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吗?公务员队伍中的人,有没有这种危机感,他们怎样看待自身的未来?

河南商报记者李肖肖 公务员说

“好不容易挤破头进来,谁现在走谁傻”

刘博毕业于武汉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学历,现在新郑市一家单位做公务员。

尽管许多时候,他的工作都是写写材料,在办公室打杂,天天唯唯诺诺,但他从没想过离职,“好不容易挤破头进来,谁现在走谁傻。”

对于中央的各项禁令,刘博觉得对自己影响并不大:作为基层公务员,本身平时就没什么福利,没灰色收入,也没有大吃大喝的机会。

最近,刘博也听说了公务员内部可能要调整的事,但他并没有什么压力。他觉得,不管到哪里,都需要干活儿的人,多年来自己兢兢业业,“就算是淘汰裁员,也轮不到我,比咱差劲的多得是。”

工作这么多年,日复一日在公文来往中消磨,会不会渐渐觉得对社会无所适从?刘博说,他觉得并没有什么变化,“8小时之外的生活学习,还是因人而异。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大部分人其实还是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只要不犯错,我不会老无所依”

刘博的这份“安稳感”,不少公务员感同身受。工作的稳定,让不少公务员虽然对从事的职业有各种苦恼,但并没有太多危机感。来自焦作的公务员安哲目前已经升到了副处级。由于“个性耿直,不习惯请客送礼”,工作了二十几年,年近半百的他觉得自己的仕途,也许基本上到顶了。

虽然听说过十八大召开后,中央明确表态“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也有“铁饭碗”要打破的说法,但安哲并不担心,“只要不犯错误,我能挨到退休,这个就是铁饭碗啊,最起码我不会老无所依。”

尽管也有诸多苦恼,但安哲从未想过离职,自己这辈子最好的年华已经给机关了,这时候再出去,既不是一个好时机,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中央禁令是好事儿,没听说谁为这辞职”

公务员林钦认为,中央推出禁令是好事,就是为了规范公务员队伍,是针对官场之积弊要害的,也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反腐措施。

林钦说,事实上,受“禁令”影响较大的都是一些平时隐性收入高、与企业打交道多的公务员,而对一些“清水衙门”及刚入职的年轻公务员则没什么影响。

所以,“禁令”禁的是公务员的不合理收入,理所应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好事。“看看现在被查处的一些腐败官员,哪一个不是从一支烟、一件礼品、一顿饭开始的?”

据他所知,2013年,好几个地方都在对办公室重新进行隔断、装修,清理办公室面积超标问题。去年年关将近,单位的年终福利也削减不少,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顶风作案”,但大家该干活干活儿,没听说谁打算为这辞职的。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廷银: 和上世纪90年代相比,“辞职潮”缺乏社会土壤

目前,中央的禁令实际上是对于反腐败的规范,如果长期坚持下来,对社会观念将会形成一种冲击。大家都争着当公务员,并不是一件好事,公务员内部也充斥着人浮于事、形式主义等问题,改革必定会导致一部分人受到冲击。如果改革力度继续加大,坚持两三年、十年,就可以看出一定的成效。政策都有滞后效应,即便是禁令出台,也不会在短期内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反馈,仍需要长期的观察。

目前来说,改革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公务员有两方面影响。一是认为当官越来越难,动机不纯、想升官发财的以及庸庸碌碌的公务员,自然会被淘汰。另一方面,做公务员会越来越简单,因为没有了那么多潜规则。上世纪90年代,中国确实有公务员“辞职潮”,和当时相比,现在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务员辞职的原因、背景和动机都早已不同。市场经济经过二三十年发展,已经日趋完善,目前社会不会有那么大的机遇,也没有那么大的趋势,即便是当时,辞职下海发财的毕竟是少数,有的人混不好,更是不愿意辞职。

中央党校退休教授王贵秀:

福利削减不影响整体队伍,“辞职潮”不会发生 公务员“辞职潮”不可能发生。

总体来讲,公务员在社会中待遇比其他人优越,如果仅仅是因为禁令,辞职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削减的福利,都是相对来说无关紧要的,实际上不起什么作用,不影响整体队伍。国家执政,首先必须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以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触动公务员队伍,一定时期内引发“辞职潮”,这不太现实。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

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公务员仍是中坚力量

国家整顿机关作风,规范工作行为,实际上对公务员整体并没有影响,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务员队伍。

目前阶段,公务员处于社会管理层,在审批、把关等方面,掌握了过多不应有的权力,随着改革,这些都应该还给社会、还给企业、还给基层,由政府配套的职能会越来越少。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经济管理、资源管理等相关部门,影响还是很大的,可能和市场经济相关的机构会压缩,但是对于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基础建设等部门,不仅不能减弱,还需要加强,这方面可能反而要补充公务员。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公务员还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务员内部的调整,将来应该不会出现公务员考试百里挑

一、千里挑一的情况。将来大家可能会觉得公务员不像过去那么好,权力没那么大,竞争可能就不会那么厉害了。至于“辞职潮”,就目前来看,不太可能出现。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改革谁受益

公务员考试改革谁受益?

2011年2月公务员考试新政策出台,规定省级以上公务员不再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除特殊职位外,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中考录,比例将从2010年的70%扩大至85%;另外,为大学生村官设立定向考录岗位,并放宽了报考者的职业和年龄限制。新政策整体趋势是公务员考试的趋势为加大面向基层的力度,基层工作经验成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门槛之一。如此以图引导人才向基层分流,解决基层人才急缺的形势。

本次改革打碎了诸多应届大学生的“考碗梦”,诸多考碗族喊冤叫屈,但使多方受益,利远远大于弊。

首先,新政策将促进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利用大学生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为基层发展开辟新道路;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使其在锻炼中加强与群众联系,促进观念的改变。由于基层建设关系重大,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即派优秀党员进行基层建设,如陈延年、林祥谦等,都与工人打成一片,为革命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即下发文件引导大学生向基层就业,之后的大学生村官制度更是加强引导人才走下基层。当今形势下,公务员队伍远远供过于求,而基层仍急需人才,新政策既为大学生村官设置定向招录岗位,又将“基层工作经验”作为硬性条件之一,将有力地推动基层的发展。另外,大学生自己也从中受益。虽然公务员稳定、是高福利的“铁饭碗”,但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这种岗位;尤其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想问题办事情难免片面、单纯。到基层去一方面锻炼其实践能力,使其在工作中获得提高,一方面利于其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为以后对症下药、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准备。因条件限制而选择其他就业形式,反而更有利于其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

更重要的是,新政策将促进国家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改善,巩固群众基础。公务员虽被大学生视为良好就业途径,但多是看中其较为稳定优越的工作条件,或出于“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并非是以服务于民为出发点或责任心使然。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公务员与群众联系更为密切,其价值观和世界观更为成熟。以其亲身经历和感受为基础,意见更为真实可行,更能为群众所接受。同时,本着对纳税人的钱负责的态度,促进公务员素质的提高,使基层的稳定快速发展,将促进国家基础的巩固。

但是,对公务员考试加以限制并不能打消众多“考碗族”的热情,部分“考碗族”选择迂回作战,或由“考试”分流到其他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例如,在逐年升温的选调生考试有大幅加热的趋势;同时,公务员设定定向招录岗位的大学生村官等数量也可能激增。尽管这些途径可能为暗箱操作创造更多机会,或是由于人数所限,大部分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愿望也会落空,但由此可以选拔出能力突出的人才,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的益处是不可否认的。

尽管新政策不能尽善尽美,但以开放的态度允许农民、工人等报考,也是选拔制度的不断完善与进步。

下载公务员谈辞职:谁走谁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员谈辞职:谁走谁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了谁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我的群众观 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同志曾在《求是》上发表的《为了谁依靠社我是谁》的文章,已解答“为了谁、依......

    为了谁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我的群众观”大讨论发言提纲 秦正圣 2014年3月25日  通过前阶段的学习,让我深深感到了我们党走群众路 线的必要性,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是鱼水关......

    为了谁

    为了谁走遍平顺山水 不说一声苦累 呕心沥血把蓝图绘 都知道这是为了谁 为了谁,为了人民利益 为了平顺早腾飞 “双五”战略奠定前程光辉 “五大”目标科学决策来定位 你是谁,为......

    谁笑傲江湖范文大全

    谁笑傲江湖? 难得的闲暇,站在4楼的窗口看外面肆虐的风吹起漫天尘土,那股悲伤与苍凉让我想起了最近热播的《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世界上有几个女人敢这......

    为了谁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讨论提纲培训部魏向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个问题让每一个人培训人从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我对这三个......

    为了谁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活动近日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011年7月6日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为了谁,依靠谁,我......

    是谁范文

    是谁 是谁把城市打扫的如此干净?是谁每天在默默无闻的工作?是谁顶着严寒日日夜夜的为我们的城市努力着?那只有一个答案–清洁工阿姨!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凛冽......

    为了谁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我的群众观大讨论活动发言稿 (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立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