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市区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调查及推进对策
宁波市区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调查及推进对策
宁波市老龄办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综合与分析调研情况,对我市市区老小区的概念与范围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同时基本摸清了市区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老小区的概念界定
理论上对“老小区”的界定还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标准,各地对老小区的认定也各不相同。经过调查与分析,结合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老小区”的概念特征应该界定为:一个是“老”;一个是“小区”。“老”主要体现在:一是坐落老城区;二是建成时间比较早(一般应是在1997年以前建造的);三是老年居民比例较高。“小区”的概念比较模糊,为便于分析比较,本次调研把小区界定为社区,即把一个社区居委会管辖的范围认定为一个小区。据此标准,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本次调研把“老小区”的概念界定为:大约在1997年以前建造,老年人居住相对集中且比例较高,居家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短缺甚至没有的城区社区。
根据上述界定的老小区概念,目前,我市老三区共有老小区96个,占老三区社区总数(186个)的51.6%;涉及15个街道,占15个街道社区总数(125个)的76.8%。这些老小区中,老年人占总人口的平均比例达16.83%,相当于六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其中,已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38家,约占96个老小区总数的40%,尚有近60%的老小区没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见下表)。
市区老小区及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情况
区街道社区
总数老小区
(加★的表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备 注
海曙区鼓楼5孝闻★、文昌、苍水、中山、秀水★为鼓楼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江厦3新街★、郡庙、天封★为江厦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月湖7梅园★、太阳★、县学★、平桥、桂井、天
一、迎凤
南门11澄浪★、郎官★、万安★、尹江岸★、朝阳、东站、红起、柳锦、马园、周江岸、迎春
西门13胜丰★、翠南、翠中、钱东、汪弄、柳庄、文化、新芝、永丰、新高、芝红
白云10南雅★、云乐★、联南★、白云庄★、安泰、牡丹、安丰、宝善、联北、云丰
江东区白鹤11紫鹃★、黄鹂★、白鹤★、王隘★、丹顶鹤、丹凤
百丈
10划船★、七塔★、潜龙★、舟孟★、宁舟★、朱雀★、演武★(辐射邻近老小区)
东胜9史家★、庆安★、曙光、王家、戎家、张斌
明楼10徐戎★、明东★、明北★、徐家、明南、东海
东柳11东柳坊★、太古城★
江
北
区文教7育才★、双东坊★、大闸、翠东、范江岸
白沙5正大★、白沙★、桃源、北站、大庆
中马5盐仓★、新马、槐树、外滩、浮石
孔浦8红梅★、绿梅、孔浦一村、孔浦二村、怡江、文竹、白杨、百合合计15125老小区共计96个,其中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小区38个。
说明:海曙区社区总数73个,江东区社区总数71个、江北区社区总数42个,合计186个。
二、没有服务平台的老小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方式
通过调查归纳,目前没有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老小区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为老服务:
1、对特别困难的老人(即具备高龄、独居、行动不便、子女又无法有效照顾等条件),各社区均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财政出资雇佣人员(主要为公益性岗位)或委托能够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派员工进行服务,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家政服务和日常起居。
2、对那些独居、高龄但又没能列入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重点老人对象,各社区大多通过志愿者(义工)实施帮扶服务。如通过认亲养老、邻里守望、义工结对等方式,对空巢(独居)或病残的高龄老人进行结对帮扶,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巡视、健康保健、权益维护等服务。这些助老志愿者队伍(义工)组织已经成为为老服务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推进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一些社区依托社区和周边的老年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等相关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量血压、健康讲座、心理疏导等方面服务。一些办得较好且已形成长效服务机制的社区效果很好,定期服务日大多门庭若市,业已成为社区老年人的老年之家。媒体对此也时有报道。
4、一些社区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向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质量。
5、少数社区依托小区内外邻近的养老服务机构、家政服务公司、爱心企业等资源,通过委托或认养的方式向老人们提供一些居家养老服务。
6、少数社区借用邻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幅射功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是送餐。
总之,调查显示,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来, 我市市区各区对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关注,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并没有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各区在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的设施、内容和方式上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也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
三、没有服务平台的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查显示,这些没有服务平台的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硬件紧缺。即可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十分匮乏,
第二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对安定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现状调查报告
甘肃电大定西分校13秋行政管理本科 赵平
一、调查目的
主要从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老人所存在的需求入手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合问卷法、语访谈法从对居家养老的了解程度、日常生活照料状况、医疗卫生需求与精神慰藉四大方面进行了困境分析,并以社会工作的视角从政府、社区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关于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二、调查时间、地点与方法
1、调查时间:2015年3月
2、调查地点:安定区永定路街道西河社区
3、调查方法: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相结合
三、调查结果
一、问题的提出及综述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龄问题日益成为众多国家关注的焦点,而我国也提前进入老龄社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未富先老”的国家。据调查截止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430人,占总人口的8.65%。, 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养老日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难题。目前,社会上呈现出三种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家庭养老是最为普遍也是最为老年人所接受的养老方式,而正是这种最为普遍的养老方式却日益遭受严峻的考验。自计划生育实行以来,家庭结构
日益核心化,养老对于子女来说负担越来越重;并且子女的养老敬老意识日渐淡薄,老年人处于不利境地。而机构养老由于成本较高、缺乏家庭温暖、社会隔离等原因无法得到老年人的亲睐。对此,政府部门提出了“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即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的家中,同时享受社区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是一种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以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为内容,并为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养老服务模式。这种养老模式能让老年人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并接受社区的各项专业化服务,使老人充分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解决养老问题,减轻政府负担。目前该种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老年人与社会的欢迎。
三、现状和需求(一)了解途径
通过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76%的老人对于居家养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真正了解居家养老的老人仅占18%。而老年人对于居家养老的了解途径,主要是通过社区宣传、报刊书籍、电视广播、亲戚朋友和邻居,其中通过社区了解的老人最多,占到了28.7%。可见居家养老对于宣传居家养老知识的重要性,但目前大部分的社区对于宣传的重视度不够,宣传方式仅限于在小区的橱窗里张贴出相关的文件或报刊文章的相关章节等,但由于不少老年人行动不便或文化程度较低,他们不太能够关注到这些信息。
(二)日常生活照料方面
2014年,政府出台的老龄日间照料中心,该项政策普遍受到了老年人群体的欢迎,但在实行过程中却遇到种种困境。首先由于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数量极其有限,很多迫切需要该项服务的老人因不满足条件而被拒之门外。其次,目前大多数社区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只是限于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相对简单的上门服务,像更高一级的服务诸如家电维修、代购、水电维修、上门理发、送餐服务提供的却很少,而这些服务却是老年人十分需要但自己又无法提供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困境,需要的服务没有人提供,而提供的服务又不是老人最需要的。最后由于老年人大多比较保守,对于外人的戒备心比较高,他们往往不会让家政服务人员在家中逗留太长时间,完成一些基本的打扫工作后就让她们离开了,一般都没有达到政府购买的服务时数,这就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三)医疗卫生需求方面
为了迎合广大社区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困境,现在每个社区都设置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我们所接触的调查对象中,有46%的老年人所在社区设有医疗卫生服务站,社区医院因其距离近,就医便利,可以省去大量排队等待的时间,价格实惠以及服务人性化等优势而被人们称为“家门口的医院”。但据我们的调查,享受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老人中仅有37.6%对本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站采取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态
度。不少老人反映这些服务站的设备比较陈旧、药品的数量也较少、工作人员的态度也不是非常友善,可见,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医疗卫生服务站虽然路很近,但心却很远。
所谓“未雨绸缪”,疾病预防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大多数老年人缺乏基本的医疗常识。免费体检、上门诊疗、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派发医疗保健手册、赠送免费医疗品等措施对于疾病的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社区在这一块的服务却几乎空白。据调查,在提供免费体检这一项服务上有44.7%的老年人享受过,而其余的四项包括上门诊疗、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派发医疗保健手册、赠送免费医疗品等服务,分别有16.8%、18.0%、15.3%、6.7%的老年人享受过。
(四)精神慰藉方面
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这就使得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据调查显示,61.3%的老人表示不希望有人上门陪他们聊天,22%的老人有这种意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上门陪聊的服务人员或志愿者大多与老人比较生疏,他们缺乏共同的话题,老人对于他们的信任度也比较有限。因此,有活动能力的老人更喜欢“走出去”和同辈群体沟通交流,类似的生活经验与价值观令他们之间的交流更轻松自然。
在服务设施方面, 72.7%老人所在的社区设有老年人活动室, 36%设有老年人阅览室。但这些活动室大都比较陈旧、狭小、阴暗,空气不流通、浑浊,并且大部分活动室已成了变相棋牌室;而
老年人阅览室里的书籍、报刊、杂志大都比较陈旧,难以老年人的需求。实际上,绝大多数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主要表现为:一是数量不足,社区重视度不够;二是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设计落后,观念保守,不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导致了现有设施实际利用率不高;更有一些设施是社区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设,并无实际意义,服务流于形式。
在社区活动的开展方面,有47.7%的老年人明确表示希望社区多举办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但事实上,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很少有社区开展过外出旅游的活动, 开展过文艺演出的社区少之又少。可以说,目前社区所提供的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还是比较缺乏的。广泛开展真正适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的活动是社区服务的应有之义。
四、建议与对策(一)政府扶持
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因此政府应转变传统观念,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扶持,特别是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起步阶段,服务开展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其的态度和支持力度。我们认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良好的社区氛围
首先,社区应加大对居家养老宣传的重视程度,鉴于多数老
年人文化知识水平有限以及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社区应充分动员社区的资源,争取将居家养老的基本常识普及到每家每户,从而增强老年人的权利意识,鼓励老年人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也达到对社区居民的教育作用,创建一个和谐、友爱、尊老的理想社区。其次,做好居家老人的宣传教育,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极的消费理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消除顾虑和偏见,鼓励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心理阴影,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利于工作的推进。
2、加大资金投入,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保证,但目前政府对其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经费的缺乏,迫使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大多局限于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空巢高龄老年人家庭,而无力顾及数量占绝对多数,身体尚好,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的需求,而且服务内容少、服务层次低。因此政府今后在考虑老年福利设施投入和老年事业经费安排时,应列出一部分专门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支出,并逐步扩大服务对象的范围。这样才能从资金上保证居家养老服务的顺利开展。
3、制定扶持政策,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性和保障性的工作,政府须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例如对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社会服务机构出台优待和优惠政策,如适当减免税收,贷款
优待等,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提升服务档次和质量;以及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优秀医务工作人员下到基层,到社区医院提供服务,提升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方便老人就医。
4、建立培训机制,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专业人员保证,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数量少、专业技能普遍低下的现状,政府应开始着手开设居家为老服务应用知识方面的培训课目,实施技能培训。
(二)社区为本
社区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在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更是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为更好地提升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功能的发挥,应大力发挥社会工作者的功能。首先,社会工作者应承担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社区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充分调动本社区的资源,开发多种多样、富有个性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来完善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和档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老人的需求;其次,承担中介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应当主动承担社区内老人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深入了解社区老人的实际需求,吸取其中的合理成分,代表社区老人与政府进行博弈,早日促成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再者,承担使能者的角色。发动全体社区居民,通过参与一系列的社区活动提升社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同时还要建立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的自助、互助体系,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到为
老服务中去,从而建立一个和谐关爱的社区,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社会参与
社会力量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志愿者队伍的构建、辖区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家政服务机构以及各类民间组织等,他们是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可或缺的力量。此外还包括区、街道、社区设置的非营利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组织,这些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责在于通过建立服务追踪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服务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服务质量,并确保政府资金的投入真正用到实处。
五、小结
随着人口日趋老龄化、高龄化,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势在必行,但它又是一项系统的工作,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家庭、老人共同参与和努力。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尚无典型的经验可循,因此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循序渐进,大胆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稳步推向深入,实现居家老人经济、安心、舒心地享受晚年生活。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关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属各单位:
根据《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和《缙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缙政发〔2014〕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状,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深化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美丽乡村标配建设要求,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运行,持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和服务补贴制度,使低收入的失智、失能、高龄、独居等养老困难老年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居家养老服务。到2022年底,全面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二、基本原则
以老年人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以人为本,多元参与,因地制宜,创新实践”为基本原则,有效统筹政府、社会、家庭的优势,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探索符合实际的服务配置,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队伍,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制度、项目优化等实践创新,逐步发展模 1
式多样的适度普惠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居家养老的服务供给。按照老年人不同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供有效的服务供给。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鼓励和辅助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强化家庭养老的基本支撑。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模式,拓展各专业养老机构对外服务功能。至2022年,各乡镇(街道)都要建一所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一般应提供下列服务:一是能提供助餐、助浴、洗涤等生活服务;二是提供康复护理训练和指导、健康监测和指导、用药提醒和指导等康复护理服务;三是提供日托、中短期全托、喘息服务等托养服务;四是提供护老者培训和护理、康复、照顾技术培训等家庭支持服务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展社会工作、心理疏导服务,以及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通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与社区照料中心的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形成专业服务与一般服务相结合,收费服务与免费服务相补充,机构全托、社区日托、居家服务相衔接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二)推动城乡社区养老的医养融合。加强规划引导,统筹设置医疗设施与养老设施,促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毗邻而建,有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内可建设医疗服务点,并建立互助合作关系。全面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助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签约者及其家庭成员开展疾病诊治和健康管理,实行有偿、方便、实惠的全程“一对一”个性化服务、“追踪式”医疗保健服务,根据病情需要开通“绿色通道”医疗转诊服务等,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满足老年人的其他特需医疗服务,推进医疗护理服务和养老照料服务的有机整合。
(三)推行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大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规范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及养老服务补贴的申请、评估、审批和监督等流程,完善相应的服务管理和绩效评价标准,建立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政府购买服务运行机制,着力保障低收入的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
(四)培育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专职管理队伍、重点培育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居家养老服务护理等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为老志愿队伍建设。注重为老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县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五)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为老服务信息系统和资源,建设养老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养老信息分析决策、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养老服务动态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养老”功能。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终端覆盖,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会主体服务供给,提高养老服务效率。
(六)建立居家养老机构风险保障机制。由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人身意外保险,第三方服务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护理员人身伤害保险,主要责任涵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在服务活动中因意外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以及从事居家养老护理员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降低居家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良性发展。
(七)扶持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运作。在建立准入机制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居家养老工作,3
吸纳社会力量、投资主体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并在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水电税收等方面给予等同于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和优惠。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形式,鼓励社会组织承接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逐步推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良性循环。
(八)鼓励支持居家养老互助式服务。引导公益慈善组织重点参与居家养老机构建设和养老服务提供,积极扶持发展各类为老服务志愿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小学学生参加养老服务志愿活动,广泛开展“助医”“助行”等阳光助老行动。支持老年社会团体和老年群众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服务社会活动。建立健康老年人参与志愿互助服务的工作机制和老年志愿者服务登记制度,积极推广“银龄互助”、“老友助老”等行动。实现基层养老由分散型向互助型发展,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全面推进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县民政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牵头作用,制定规划及相关政策,督促检查指导全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局要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经费保障工作。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共同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二)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服务网络。坚持党政主导、村社主体的原则。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承担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和业务培训、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审核、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和检查等有关具体工作;各乡镇(街道)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落实专职人员,协调、指导村(社区)照料中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4
工作。村(社区)在照料中心设施建设、服务管理、长效运行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纳入每届村干部任职目标责任制,作为村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各照料中心点要成立“照料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照料中心日常运行管理,开展情况调查安全保障、人员信息登记、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等工作。照料中心管理委员会组成成员: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村(社区)监委会主任、照料中心具体负责人、村(社区)报账员等。
(三)开展“评星创优”,提高运行补助。落实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助。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一般示范点补助以省级补助资金为主,县级资金予以适当配套,补助资金30至50万元,建设资金在30万元以内的按实际使用资金进行补助;精品示范点补助实行“一事一议”。
建立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补贴机制。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由专业服务机构或社会组织运营,经民政局组织考核评估后,按评估结果给予补助年运行经费10-15万,具体考核办法由民政局制定。
加大社区照料中心的运行补助力度。对分散供养的五保、低保户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70周岁以上就餐的老年人(企事业机关离退休人员除外),按实际用餐人数每人每餐给予2元的用餐服务补助(中、晚餐)。开展照料中心“评星创优”活动,优秀比率不超过10%。县财政按每个照料中心平均4万元每年的运营补助给予经费保障,具体考核办法由县民政局制定。
(四)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加强照料中心财务管理,促进公开透明。照料中心日常运行资金、经费主要由村集体经济、财政补助、个人缴纳费用以及社会捐赠等形式组成,实行专款专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收支要纳入村级财务管理办法。5
县民政局负责对照料中心资金专款专用的监督。
(五)加强评估核查,强化考核监督。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日常监管,禁止挪用、挤占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并加强对服务人员的考核管理。照料中心应当建立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及时听取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发挥社会监督促进作用,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由县民政局做好评估核查工作,评估核查可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进行,内评估核查覆盖率需达50%以上。坚持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评估核查,即查“一套工作服务台账、一套收支明细账目表、一本每月用餐人员公示表”,对检查中发现运行不正常的要及时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对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的责令及时退回非法获取的补助资金,并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取消该照料中心工作的评星评优资格。
(六)强化安全管理,打造“三心”工程。各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每月不少于一次召开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各村(社区)照料中心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小组和落实安全监督员。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检查落实,对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操作规范,确保消防、交通、食品等方面的安全,真正把照料中心打造成老年人开心、子女放心、社会称心的“三心”养老服务中心。
本实施意见自2018年 月 日起施行。此前文件规定与本实施意见规定不一致的,按本实施意见执行。
第四篇:赣州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赣州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截止2010年底,赣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109.8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11%,是江西省唯一老年人口过百万的设区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机构养老床位严重不足与养老机构床位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庭,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又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使得应运而生的居家养老服务成为当前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重要模式。笔者现就赣州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状与对策作一粗浅分析和思考。
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赣州是农业大市,也是农村老年人口大市,有77%的老年人分布在农村。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空巢、高龄老年人不断增多,农村养老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一市情,该市在2010年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中,除认真抓好各地1-2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外,紧密结合村落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效利用农村老年人协会这个平台,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农村同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2010年全市共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4个,其中城市社区20个、农村4个,各站点辖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普遍达到60%以上,有3万多名老年人享受到配餐送餐、保洁清扫、医疗陪护、日间照料、紧急救助等各类所需的居家养老服务。2011年该市又将在全市建成45个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被列为市政府100件民生实事之一,同时建设赣州中心城区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已列入市政府建设幸福赣州2011年工作计划。通过多措并举,该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正朝着先试点后推开、城乡同步运行、规范有序发展的轨道迈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站点定位不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亟待完善。表现为“三个不清”:第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与社区组织权责不清,职能交叉,有的社区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未做到管办分离,导致不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并没有真正成为发展社区养老事业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平台。第二,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内容不清,不少基层部门仍习惯从机构养老角度,以床位数、建筑面积为站点建设规模的标准,而不是针对居家的老年人,导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内容单
一、服务受到限制,远不能满足居家老年人的需求。第三,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不清,认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就是“三无”、“五保”、低保等生活困难的政府购买服务重点老年人,服务对象未普及到所有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由于服务上的缺位,导致居家养老服务面窄量小、覆盖率不高。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亟待健全。由于赣州属后发展、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地方财力比较吃紧,加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刚试点起步,多数县(市、区)政府尚未建立健全养老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地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普遍严重不足,资金短缺成为当前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加上用地用房、税费减免、政府购买补贴等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
三是服务渠道不宽,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亟待丰富。目前居家养老服务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以定点服务为主,未很好做到上门与定点服务有机结合;且服务内容也不丰富,服务水平不高,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法律维权等较专业化的服务还较缺乏。而现代社会多元化的趋向使老年人对养老的期望值增高,传统单一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对生活品质的高水平需求。特别是城区老年人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经济实力,对养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希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因此,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是居家养老服务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是服务水平不高,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现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普遍由家政公司转型或“兼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大多是“4050”人员,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未做到持证上岗,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需求了解不够,影响了为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加上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没有明确的职业特征,被大多数人等同于普通的家政服务员,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较低,导致难以吸纳和留住从事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工作人员,尤其专业的康复护理人员严重缺乏。因此,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居家养老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是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
五是服务标准不一,行业监管评估机制亟待建立。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规范性、指导性的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服务标准、评估体系、监管办法等尚未建立健全,不少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政策缺乏全面了解,部分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缺乏行业自律,有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随意对外进行虚假宣传,抬高服务价格的现象。因此,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市场规范和监管评估机制,是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
六是宣传力度不大,居家养老社会认知亟待提高。一方面,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模式缺乏了解,现阶段主要是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老年人进行宣传,加上社区工作人员自身有时对居家养老服务认识产生偏差,又没有统一的宣传资料,使得一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好以后,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导致老年人参与的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居家养老模式缺乏了解,对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不强,以致难以形成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合力。同时,志愿者组织或个人对居家养老模式缺乏了解,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尚未形成长期稳定的志愿为老服务体系。
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
(一)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客观需要 未来五年,赣州市人口老龄化将出现“三个加速”的特征:一是老龄化进一步加速。赣州市于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当时60岁以上老年人是74.2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0%,到2010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09.8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11%,十年增加了35.6万老年人,据预测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超过130万,年均净增老年人口4万多人。二是高龄化进一步加速。赣州市现有80岁以上高龄老人12.63万,到2015年将达到16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2.3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约7000人,增速超过人口老龄化速度。三是空巢化进一步加速。据测算,2010 年赣州市65 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有27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25%,到2015年将超过33万人,老年人口照料问题将日益突出。据有关针对老年人生活状况开展的调查显示,老年人晚年生活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因无人照料,日常生活出现困难;精神寂寞,渴望与人交流;疾病缠身,看病就医成老大难;生活拮据,需要社会救助等方面。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正是新时期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助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新的养老模式。
(二)居家养老服务是顺应老人情感需求的人性化选择 居家养老、落叶归根是我国传统文化习俗。对于老年人来说,家庭保留了他们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是他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获得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他们更看重家庭带给自己的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同时,老年人在自己的家里和社区接受生活照料等方面服务,不用改变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又能更好地满足心理需求,有助于安度晚年。很多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乡随子女在外地生活,哪怕再好的生活条件,也很少使他们动心。如该市赣县光彩社区的廖明生老人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人物,其子女都在外地,自己独守空巢,一人生活,该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解决了老人的照料难题,也感动了老人的子女。因此,居家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及其子女均乐于接受的养老形式,是顺应老年人情感需求的人性化选择。
(三)居家养老服务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有效手段 赣州市现有各类城乡养老机构320家,总床位数39303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5.8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和不断增多的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相比,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优势,能破解“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现状下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可有效缓解财政投入压力,弥补机构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不足,是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有效手段。
(四)居家养老服务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老年群体的不断壮大,使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这是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将形成一个新的养老服务产业,可增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机会,扩大就业渠道,从而起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因此,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可形成新的产业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对策
(一)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长期的政府民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将保障重点老年人对象的政府购买补贴资金、困难老人的救助资金、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资金以及公益岗位、专职人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二是要进一步发挥彩票公益金的作用,按规定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对老龄事业的投入,每年拨给专项资金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行以奖代补,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给予有力支持。三是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闲置资源,通过行政划拨、改扩建、租赁等方式,开辟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多渠道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问题。四是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并加大执行力度,鼓励和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拓宽服务形式和内容。服务形式要从单一的定点服务转向定点和上门服务多渠道并举;服务内容要从单纯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拓展到医疗、保健、康复、娱乐、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更多个性化的服务项目。使居家养老服务达到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设定服务内容,根据特殊老年群体需求设定特殊服务项目,根据老年人的经济支付能力设定服务标准,以实际情况定服务层次,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面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三)打造专业服务队伍。首先要推行职业资格制度,保证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引进较高素质管理人员进入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行列,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工专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服务水平。其次要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培训,不断优化专业服务人员队伍结构,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第三要在发展志愿服务方面,提供完善的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如尝试开展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志愿服务“时间储蓄”活动,将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的时间记录在档,等他们需要服务时,就可享受到其他人给予的志愿服务。
(四)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需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有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共同承担养老服务,建立健全信息化服务体系是重中之重。要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时,以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支撑点,孵化一批规模较大、企业化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为老年人实行上门服务和日托照顾等,最终形成一个以呼叫中心为核心,各服务企业和组织提供服务,老年人享受服务的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只要通过一部电话(一键通)、一个网络就等于入住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自己所需要的方便快捷的各项居家养老服务,达到构建社区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的目标。
(五)健全服务监管制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细则,明确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基本条件、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管理机构、考核制度等,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另一方面,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成立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制定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服务标准、服务组织准入制度和服务质量评估办法,规范行业行为,实行行业自律。此外,要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监督制约机制,在各级民政和老龄部门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监管机构,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监管机制,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竞争激励的奖惩措施,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政要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严竣形势下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意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当地民生工程实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内容;二是要创新宣传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实施积极主动的宣传战略,构建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新机制。如把推进居家养老志愿活动列为各类志愿者组织的活动内容,还可以免费体验服务的形式,让老年人和老年人的家人亲身了解居家养老服务;三是要制作宣传资料。由民政、老龄部门牵头,与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联手,精心策划,科学包装,制作一批居家养老服务精品宣传资料,深入社区广泛宣传;四是要发挥媒体作用。通过策划、拍摄公益广告及刊登、报道相关信息等方式,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使全社会更加了解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乐于接受居家养老服务。
第五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养老问题既是一个重要民生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发展问题,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未来时期我国基本的国情特征,“人口红利”将转变为“人口债务”,XX年底,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3.91万人,占总人口的12.4%;80岁以上老人有3910人,占总人数的1.24%;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3.13万人,占老年人口80%。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速,更多的中青年人离开农村、离开父母外出务工,使农村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到XX年底,我县将有空巢老人1.4万左右,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5.8%,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必将给我县养老事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一、我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近年来,我县在合市镇大耿村、左坊镇清江村、陆坊乡陆坊村、秀谷镇徐坊村等村开展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一方面,一些行动方便的老年人可以走出家门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享受娱乐、健身等服务,消除了孤独感;另一方面,为有些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进行上门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中享受到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出台、制度建 立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一是在政策扶持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在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要充分利用农村大院、依托村委会等,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并制定了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奖补政策,对按规划和标准新建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补10万元左右。而我县还没出台相应配套的政策性文件,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致使我县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发展不够快、规模不够大。
二是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我县居家养老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尤其在管理制度、服务对象建档制度、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考评制度和调研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影响了全县居家养老服务业的管理,目前,我县居家养老服务行业还没有真正地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
三是在服务水平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县共有居家养老中心4个,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日常养老服务,但在服务水平方面参差不齐,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基本上靠政府行政手段和志愿者“雷锋”式服务开展工作。而居家养老作为目前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日间照料、精神慰籍、中午配餐等养老服务的项目,不能更好地满足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家庭亟需的家政服务需求。
四是在关爱空巢老人方面有待新探索。我县在关爱空巢老人方面历来重视,如:空巢老人可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需要吃中饭的,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2元的餐费补贴、为空巢老人开展义诊、为空巢老人每月无偿理发、不定期为空巢老人免费维修水、电、气灶、家用电器等,但还不能满足空巢老人需求,目前,我县在关爱空巢老人一块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文件,空巢老人作为新时期农村老人的主体部分,应该得到更加有效的重视,在关爱空巢老人方面还有待探索和创新。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制定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明确服务项目;制定各项具体服务项目的内容和标准,做到服务行为规范化;制定社会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办法,全面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登记评定、标准引导和信息化管理等,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使老年人享受到更规范、更有效的服务。
二是夯实基础,抓好新一批居家养老点建设。进一步发展好一批新的农村居家养老村,目前,琅琚镇厚山村、XX乡靖思村、浒湾镇彭家村、合市镇田南村、对桥镇旸田村、黄 通乡前门村等村现都在建设当中。
三是加大投入,壮大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队伍。鼓励和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农村居家养老资金筹资能力,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金,接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爱心捐助为居家养老服务筹集更多的资金,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四是拓宽思维,深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转换思维模式,改变居家养老的观念,增强社会主体感和责任感,努力扩大服务覆盖面,依托现有的各类资源,以服务站为基础,以结对服务为主流,搞好居家养老服务。
三、相关意见建议:
1、进一步细化农村居家养老的扶持政策,把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列入财政的经常性预算项目,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金,鼓励企业、社会贤达捐助养老事业,形成“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慈善捐助资金”的养老资金筹措机制;根据服务容量、服务质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将从事相关服务的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从而促进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的相关政策和资源,加大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力度,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3、进一步科学谋划养老事业,整合各种养老资源。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培育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科学谋划为老服务。
XX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