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时间:2019-05-12 18:2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第一篇: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内涵:社区一词起源于英文中的commonity这个词,但是commonity具有诸如:公社、团体、社会、公众,以及共同体、共同性等多种含义。而我国的社会学者将commonity意译而来,因为它与地域有关,所以社区有了地域的含义,强调这种社会群体生活是建立在一定地理区域之内的。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德·腾尼斯最早提出了“社区”这个词。他认为,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相互交往的人群形成的具有共同生活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2。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则认为:社区是由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因此,很多学者倾向于将社区理解为居住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特定人群的组合。

而在我国,我们倾向于将所居住的街道和居民区认为是社区。由于起步比较晚,我国的社区发展在过去也是比较缓慢的。但是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城市的管理中心不断向下,原来社会性功能超级强大的单位的功能渐渐被削弱,而社区的地位却被不断地提升。社区慢慢替代了政府和单位,逐渐承担起提供非生产性、非行政性的服务的任务,于是乎,社区的服务业在这种大环境下得到了发展和历练。

特征:社区养老服务在政府的倡导下,以区、街道、居委会的社区组织为依托,服务于社区的老年居民,满足社区老人的多种养老需求。一般认为社区的养老服务具有: 非制度性、综合性、互动性、福利性、地域性、服务性的特点

1. 非制度性

从属性上看,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制度化保障,它是按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目标,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具有国家的权威性和制度的不易变动性等特点,如个人账户构成、统筹水平、养老金数额等都是国家强制规定的。而社区的养老服务则是非制度性的措施,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服务形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老人的养老服务需要,具有灵活性、群众性、社会性等特征。从这个层面上分析,社区养老服务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有益的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是从物质上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而社区养老服务则是从日常生活中为老人提供服务,二者一个是主,一个是辅。尽管社区养老服务不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直接组成部分,但它对提高我国的养老保障水平有着较大的意义。

2. 综合性

建立和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地确定保障方式和标准,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总体来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物质基础较薄弱,养老保障覆盖范围窄、制度不健全、管理薄弱等。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的经济来源,解决的是基本的物质需求,至于提供什么样的养老服务根本没有涉及,这对于养老保障来说远远不够。从现实生活来看,养老所需要的社会资源是多方面的,仅就社会保障制度内容来看,社会福利、社会互助、慈善事业、社会救助等都与养老保障联系在一起。社区养老服务也涉及到这些方面,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使养老不再成为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呈现出鲜明的文化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 福利性

福利性是指社区的养老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造福于社区老年居民,以较小的花费为老人提供较好的服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大量老人居住家中需要社区提供服务,其发展须贯彻福利性的方向。首先是服务目标的福利性。商业性养老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讲究投入和产出。而社区养老服务与此不同,它是为困难的老人家庭所提供的养老服务,旨在维护社会公平,增进社会福利。其次是服务对象的福利性。福利性服务有明确的界定对象,主要根据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来确定,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对老

人等弱势群体进行福利照顾的规定。再次是服务效益的福利性。社区的养老服务不可能全部是免费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讲究经济效益,但它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提供保本收费服务,谋求收支平衡,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后是服务资源的福利性。服务资源主要包括社区的公共场所、志愿者服务、企业捐献等。在城市社区主要是通过社区居民的互助社务,充分挖掘社区的人力和物力,尤其是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使社区居民的互助互济转化为巨大的福利资源。

4. 服务性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社区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社区在发挥养老保障功能时,主要是通过社区服务,养老保障不仅需要资金保障,更需要服务保障,尤其是在养老保障资金不足的条件下,高素质的福利服务已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福利服务,特别是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弥补养老保障资金的不足,增强居家养老保障的服务功能。社区贴近于居民,是老人生活之地,服务是它的较大优势。通过社区的社会福利服务,可提高社区的公共福利区为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是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都难以替代的。

5. 社会性

社会性是社区养老服务的特征之一,也就是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所需资金、服务需要社会各方资助,其来源呈现多样化。第一是政府资助。政府在养老保障中负有主要责任,政府理所当然应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第二是星光计划。2001 年 5 月,民政部实施社区老年服务“星光计划”,从中央到地方,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福利金,用于改善社区老年人

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等。第三是货币养老模式。就是由有关部门拿出一定的社会福利资金,以代币券的形式向特困老人定期发放,老人可持券到社区购买服务。第四是时间储蓄模式。通过组织低龄健康老人向高龄非健康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然后将其服务时间记录存档,等服务者将来需要生活照顾时,再由别的低龄老人向其提供服务。第五是社会各方面的捐献等。这些资助及服务应具有稳定性,否则社区养老服务难以正常运转,今后政府资 助比例应逐步上升,最终以政府资助为主,因为政府是社会资源的主要拥有者,是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主要投资者。政府不能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充当配角。

6. 区域性

区域性是指养老服务范围的社区性和服务对象的地域性———社区老人,即在具有一定的人口区域中对老人所进行的养老服务,这是社区养老服务与一般社会养老服务在空间范围上的主要区别。不同的社区,其面临老人的具体服务需求不同,因此需要社区依照社会保障的法规和政策,针对区域老人的具体情况,发挥其区域性保障服务载体的特殊功能,在养老资源的配置、服务的提供、设施的建立等方面,应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发挥社区的多种优势,实事求是地开展符合本社区老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成为多元福利体系的功能主体之一。这种社区的主体功能和区域养老服务的针对性有利于构筑多层次、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效率。

现状: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从 1980 年代起步,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部分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以设施服务、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以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保健、文化娱乐、参与社会以及权益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养老服务格局。

1.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取得的成就。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在扩大服务对象、丰富服务内容、发展服务机构和提高服务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日益健全。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推动社区福利服务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

财政部、国家税务局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为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模式日益完善。一些地方对推动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社区内人力、物力和财力,多渠道兴办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大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以及港澳台地区参与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加快了社区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发展。

(3)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水平逐步提高。服务内容逐步由单纯的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向法律维权服务、文化教育服务、体育健身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等志愿服务开始转变。

2.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受传统观念、地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城市社区养老建设方面还参差不齐。总体上来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的客观需要,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不应求。目前我国社区服务机构数量及质量均有限,社区拥有的可支配资源极其有限,难以满足社区居家养老的实际需要。表现在社区基础设施、涉老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等硬件设施整合不足。

(2)地区差距显著。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地方的社区养老服务还没有起步,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服务设施也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特别是社区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这种局面亟待改变。

(3)专业化程度不高。社区居家养老产业的从业人员,层次较低,总体年龄偏大。具有专业技能的保健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比较缺乏。这不仅影响了养老服务的质量,而且也制约了养老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资金投入不足、现有的社区机构存在的行政化色彩强 是制约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因为社区本身服务质量欠缺与居民的不认同等因素,使得自身生存举步维艰。

问题及成因分析:政府职能不清谈到社区养老,先要弄清政府和社区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严密控制社会领域,包揽了很多份外的社会事务,在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持续发展,政府逐步将权力下放,政府与社区逐渐分离。社区服务仍属于政府推动型的发展模式,由于改革开放尚未彻底,社区养老

服务仍旧行政管理色彩浓厚。除此之外,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对社区养老服务的 支持不够,未能行使好自己应尽的职责,即出现职能缺位的现象。

(1)对社区养老服务过度干预政府在传统的街道式管理体制下,承担了许多分外的工作,导致社区养老服务缺乏社区性,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养老服务想要有出路,必须推向社会化。然而目前我国政府过度干预社区养老服务,造成社区养老服务缺乏社会行为,势必削弱社区特性。街道办事处是社区公共服务的引领者、服务项目的组织者、发展计划的制定者和费用的主要投入者,承担了很多份外的职责,而它又经常给居委会下任务,把居委会当作政府的延伸,导致居委会想为居民办实事却没有精力。

(2)政府职能的缺位

从目前社区养老的发展来看,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培育和帮助不到位,民间资本在投资社区养老时所应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完善,可见政府对社区养老的扶植力度不够。非营利组织弥补了政府组织机制失灵和市场机制力量欠缺,很快兴起并迅速发展。非营利组织运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为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提供专业性的服务,社区养老的兴起与完善都需要非营利组织的参与。从西方非营利组织的实践中可以发现非营利组织的服务非常切合老人的需要,能

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还处于初级阶段,发育并未成熟,我国政府在帮助非营利组织发展上所做的还不到位,非营利组织发展受到限制,究其原因是其尚未得到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培育非营利组织相关政策不完善等。民间投资开办老年公寓,政府为促进其投入应制定一些如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降低土地使用费等优惠政策,但目前政府在这些方面做的还很不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

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多、更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否完善是判断社区养老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较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具备完善的设施条件。为了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势在必行,并且对于整个中国老龄事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还存在很多不足,处在初级阶段的社区养老服务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设置不合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指老年文化活动室、老年公寓、敬老院、老年福利院和托老所等。全国各地的社区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都在逐步建设老年服务设施,但其功能不合理问题也比较明显。

(2)服务设施适用性比较差。不少社区是为了应对“星光计划”的任务而兴建养老服务设施,忽视老年人的生理特征,缺乏无障碍设施,造成老年人在社区中的生活很不方便。

(3)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因为老年人生活在社区,主要依赖社区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他们对服务设施的设置由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着特别的要求。然而有的社区并没有考虑环境、交通等因素,造成服务社区使用率低,不符合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4)服务设施种类不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等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老年服务设施所设置的种类显得过少,此外老年人对日常照料、文体生活、健康保健、社交等需求不断的增多,足以见得目前的养老服务设施已经达不到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要求。有的社区尽管有一定的医疗设施,但是无法为老年人提供预防、治疗、护理等一条龙服务,基本上没有提供家庭护理等上门服务,服务项目过少。老年人渴望得到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而很多社区都无视了老年人这一特殊的心理需求,为老年人准备的服务项目过于单一,文化娱乐设施较少,无法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过低

政府对社区服务所制定的政策中,只涉及到社区服务应走社会化、法制化、产业化道路,而没有提到专业化,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社区服务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目前社区服务的半专业化状况将随着我国社区服务的不断深入而与专业化需求提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社区养老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中之重,其主要内容就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但专业化水平过低也是发展的瓶颈。所以说,不管是从

社会养老服务项目还是工作人员素质来说,我国社区养老专业化水平的确令人担 忧。

(1)社区服务专业化程度低

首先,社区服务人员素质低。现阶段社区服务人员专业知识普遍不足,文化程度偏低,这与我国行政性社会工作模式不无关系。但是在当今社会缺乏相应的社会工作技巧和凭着单一的管理模式去做社会工作无疑的行不通的,社区工作进行的不顺利也是可想而知的。社区工作人员中真正社工出身的人比较少,整体素质较低,接受过专业的社会工作培训的也较少。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社会问题更加复杂化,就更需要与时俱进的社会工作技巧和专业的处理问题的手段。其次,社区工作教育缺乏专业性。社区服务中最重要也是最特殊的部分就是社区养老服务。想要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首先要重视对社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要应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就要逐步在全国培养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虽然目前大部分社区工

作人员参与过一定程度的工作培训,可是这些培训专业性不强,既不连贯也不系统,培训时间也比较短,并没有将社会工作的观念融会贯通。简单的岗前教育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更加难以面对复杂的问题。

(2)专业化服务项目少

高龄老人人数不断增加,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顾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迫切,同时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渴望得到不断的交流、填充。然而,目前我国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项目提供的比较少,只能满足一般日常生活需要。这种简单化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多的老年人的需求,更多专业化的服务诸如医疗护理、心理咨询迫切的需要开展。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日常保健护理需求更加突出,目前需要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工作者来帮助老年人,一方面可以照料和护理老年人,另一方面可减少家庭和医疗机构的开销。但是目前我国极其短缺专业化的预防性服务,所以应该尽可能提高老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以此来满足不断提高的老年人的社交、学习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程度低

市场经济规律决定了社区养老服务要走产业化道路。人们的支付能力逐步提高的同时,老人们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对社区服务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社区服务产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服务若不走产业化之路,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尽管一些地区的社区服务已经出现了连锁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产业化程度仍达不到标准。

(1)思想观念滞后

首次将社区服务作为第三产业是在 1992 年发表的《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中。1993 年 8 月,《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给出了社区服务的定义:社区服务业为福利性的居民服务业,以政府为倡导者,以社区组织为依托,目的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需求。社区服务业是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有社区福利服务业、职工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业和便民利民服务业组成。从《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可以看出,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社区服务产业化,但是对于社区服务是否属于第三产业仍存在质疑。事实上,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并不是对其福利性的完全否定,而是因为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壮大无法完全由政府出资,以有偿服务弥补无偿服务,为社区服务奠定物质基础,使社区服务持续发展。所以,对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否定,实际上是限制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2)政策落实不到位

我国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来发展和推广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但是在实践中一些没有落实到位的政策影响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3)筹集资金的渠道单一

社区养老服务没有形成产业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一直由政府出资,是依靠政策投资才发展起来的,但是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壮大,这种单一的模式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资金短缺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从高福利国家实践的失败经验表明,想要建立起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福利体系,单单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可能的。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社区养老服务资金和物质若都依靠国家的直接经费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缓慢、资金不足,也是有鼓励机制不完善,投资渠道不通畅的原因。

政府的优惠政策鼓励下共同举办社区养老服务。相对来说,我国在这方面所作的远远达不到要求,今后应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筹集渠道,鼓励私人企业、民间组织等多种社会力量共同举办。

合理化建议:发展社区养老可以弥补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空巢家庭、独居老人家庭养

老规模的不足,解决子女对老人生活照料的困难,对家庭养老模式起支撑作用;与进养老院养老相比,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服务广、受益大、收费廉、见效快等特点,可以减轻入院养老服务的压力,因此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最佳结合。

1. 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增强其法制性和权威性。抓住“十二五”规划契机,政府在社区养老方面要有政策上的倾斜,加大民政、财政、劳保、卫生、国土、规划等部门的协作。健全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支持力度。

2. 规范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营管理机制和服务水平,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在发展道路上,城市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必须走社会化、专业化的道路,淡化它的行政化色彩,改变单纯依靠政府、社区创办为主的模式,积极引入中介组织、民营组织参与社区养老的兴办。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普惠水平。服务队伍实现专业人才与组织社区志愿者相结合。一方面,对现有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同时,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老年服务职业资格标准,加快养老服务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工作者队伍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人才、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社区内身体较好、有奉献精神、热心助人的社区成员组织起来,组织不同形式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

3. 完善相关辅助措施,改变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建立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机构、社区医院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完善城市社区养老功能,巩固居家养老基础,开办居家养老服务站、日托所、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宣传新一代的养老方式,改变部分老人因循守旧的观念。

4. 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相应的制度化评估机制。因此,通过措施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合法经营、依法操作等评估机制。确立严格细致的评估标准、坚持自评和抽查相结合、将评估结果转化为工作实效的建立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健康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篇:城市社区养老研究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城市社区养老研究——以中山市XX社区为例

摘 要

社区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基础上发展起来运用社会资源的新型养老模式,它能够满足老年人社会化的需求,受到社会很大的关注。本次论文研究主要以中山市开发区张家边社区为研究对象,对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内容、对象、服务的提供模式、评估与监督体系进行了解与研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梳理、归纳、比较和分析了国内外社区养老的实践经验等,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社区养老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社区养老,人口老龄化,服务模式,社区发展

I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Study on urban community endowment——Taking XX community in Zhongshan c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Community endowment is adapt to an ageing population and the change of family structu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family endowment with the model of a new type of social resources endowment, it can satisfy the demand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elderly, a lot of attention from society.This paper studies mainly in zhongshan city development zone Zhongshan Zhangjiabian commun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ommunity endowment service system, content, object, service providing mode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analyzes its research, analysis of community endowment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and combing, inductio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community endowment at home and abroad, etc., to study and put forward some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ndowment.KEY WORDS:

Community endowment,Aging population,Service model,Community development

II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前 言.........................................................................................................1 第1章 社区养老概述................................................................................2

1.1 社区养老的概念...........................................................................2 1.2 社区养老选择的必然性...............................................................2 1.3 社区养老的现实意义...................................................................3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4

1.4.1 研究方法............................................................................4 1.4.2研究思路.............................................................................4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4 第2章 社区养老的相关研究....................................................................6

2.1 社区养老的研究理论——社会嵌入理论.....................................6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6

2.2.1社区养老的国内研究现状..................................................6 2.2.2社区养老的国外研究现状..................................................8

第3章 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10 3.1 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对象、人员与内容...............................10 3.1.1 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10 3.1.2 社区养老的服务对象.......................................................10 3.13社区养老的服务人员.........................................................11 3.1.4 社区养老的服务内容.......................................................11 3.2社区养老的服务方式..................................................................12 3.2.1 “三共联动”方式:社工+护工+义工...........................12 3.2.3 “四师结合”方式:社工师+护理师+医疗室+保健师..12 3.3社区养老的经费安排..................................................................13 3.4社区养老的服务评估与监督体系...............................................13 第4章 城市社区养老面临的困难与不足...............................................15 4.1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严重匮乏..............................................15 4.2 缺少专业人才,服务队伍素质较低..........................................16

III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4.3 养老服务资源匮乏,难以整合..................................................16 4.4 社区养老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低...................................17 第5章 完善城市社区养老的对策与建议...............................................19 5.1 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19 5.2 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19 5.3 合理配置资源,推动社区养老的资源开发与共享...................20 5.4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进社区养老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 结 论.......................................................................................................22 谢 辞.........................................................................................................23 参考文献...................................................................................................24

IV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前 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得到很大的改观,社会的医疗条件也得到极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人口生育率的迅速降低与人均寿命的延长带来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快速提高。2015年底,老年人数量突破两亿人,其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数量达到2300万,而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已达到3750万人。随着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老龄工作问题也越来越凸显,社会的养老资源、养老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应对现代老年人的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需求。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出现,社区养老越来越成为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也是符合我国城市老龄群体新需求的养老模式,是目前老年人相对比较期望的一种养老方式,它是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社区养老具有服务成本低、覆盖面较广、服务方式灵活等优点。一方面,通过社区养老服务,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的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良好的照料,能够起到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可以让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享受着每天的服务便利,同时也可以从亲友等那里或得到情感上的慰藉与精神上的愉悦。而且,社区养老的发展既能弥补“四二一”生育模式下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又能迎合老年人对在家中养老的情感、隐私等需要。

尽管社区养老有着众多的优势并且符合着中国的养老实情,但在实际的社区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中,社区养老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地域性差异,各地发展参差不齐,而且其普遍还存在资金短缺、专业人员素质偏低且数量不足、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中山市是社区养老的国家试点之一,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先进性,我们通过对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实地探索、研究等,了解社区养老服务各类机构的现状,深度分析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评估模式、发展模式等的优劣点,研究提出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社区养老服务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与可借鉴之处。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 社区养老概述

1.1 社区养老的概念

社区养老,指老年人在家居住,由社区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一种专业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用于满足老年人对于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由政府和社会力量提供支持,体现了国家、社会和家庭对于养老责任的共同承担。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养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养老压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养老事业的发展、社区的发展、社会集体意识与责任性的增强有重要的意义。

1.2 社区养老选择的必然性

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养老的提出是必然的,它是人们基于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机构养老的缺陷,以及社区养老所具有的覆盖面广、经济压力相对较小、能够满足老人情感需求三个特点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家庭养老基于计划生育政策下,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四二一化使得这种养老模式所带来的就是一对年轻夫妇需要赡养四位老人并抚养一个孩子。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人面临着非常大的情感与工作压力,本身的养老功能已经相对的弱化,更难以应对日渐增强的养老压力。并且在越来越多的跨地域性职业流动时,许多子女与父母身隔两地,不能或者难以很好的照顾的老人,由此所带来的必然就是家庭对于老年人的照料功能弱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

另一方面,机构养老虽然能满足部分老人的养老需求,但是我国的养老压力是基于人口快速化进程快与国家未富先老的国情下提出的,老人数量整体数量庞大与国家人均GDP经济较低。机构养老所需庞大的资金支持,其高收费的标准是大部分家庭都不能接受;而由于机构养老服务的高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标准等其覆盖面很低,有限的床位等不能充分覆盖大部分老人家庭;机构养老的集中性与程序化管理使老人不能满足其情感需求,并且容易造成老人的隔绝状态,不能满足其社会化需求。

社区养老在此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其具备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但仍处于探索之中。

1.3 社区养老的现实意义

社区养老的提出与推广基于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以及国外的社区照顾模式,于2000年开始在全国陆续推广。社区养老模式之所以得到倡导和推进,是因为它是当前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养老发展的现实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

其一,社区养老成本较低,有利于养老服务的普及化。社区养老相对比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社区养老服务成本较低、服务覆盖面较高、服务方式比较灵活多变、可以多层次利用社区的养老资源、降低家庭和政府的经济负担,使得社区养老服务能够普遍惠及更多的有需求的老人。

其二,社区养老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老年人年龄较大,有着更多的对于情感的需求,更加的重视亲友关系,而街坊邻居、亲朋好友、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对于老人来说意义重大,在情感慰藉、心理抚慰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老人在社区养老能够感觉到更多的安全感、亲切感、幸福感,而对于社区养老服务来说,也具有更多的对于服务方式的选择。

其三,社区养老具有很强的就业容纳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社区养老的服务需要很大一部分的家政、医护、保健等人员,这些需求提供一个社区就业平台,社区养老的服务队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本地区,四五十岁的下岗职工、困难就业群体等服务队伍寻找的对象,经过培训后便能为社区养老、为自己家庭贡献极大的力量。

其四,社区养老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社区养老将老年人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居家与社会化的服务相结合,有助于缓解家庭养老压力,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养老倡导志愿服务和居民互助,有利于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护老、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2.搜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做初步分析; 3.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数据;做实地调研,以了解具体情况,并借鉴其成功之处。

1.4.2研究思路

1.面对“未富先老”的国家社会经济与人口老龄化速度不相协调的现状,从理论上探寻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开展的依据;

2.实地探寻发展速度较快地区的社区养老发展现状及服务的综合模式,吸取其相关成功经验;

3.结合目前的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国内外社区养老的相关经验,提出改善社区养老发展的措施。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养老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然目前由于探索、实践经验等不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社区养老仍是目前老年人最期望的养老方式,它是当前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社区养老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它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通过社区养老服务,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从而对稳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固家庭、稳定社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而且还可以让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享受每天的服务便利,同时也可以从亲友等那里或得到情感上的慰藉与精神上的愉悦;社区养老的发展既能弥补“四二一”生育模式下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又能迎合老年人对在家中养老的情感、隐私等需要。

尽管社区养老有着众多的优势并符合中国的养老实情,但社区养老在中国的实践还存在资金短缺、专业人员素质偏低且数量不足、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们通过对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实地探索、研究等,了解社区养老服务各类机构的现状,深度分析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评估模式、发展模式等的优劣点,研究提出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社区养老服务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之处。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社区养老的相关研究

2.1 社区养老的研究理论——社会嵌入理论

社会嵌入理论经过发展成为社区养老的基础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格兰诺维特,他认为个人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网络内。个人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网络才能从社会上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等,个人与社会关系网络紧密相连,而不是孤立的。

社会嵌入理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一体的,个人不能脱离社会做出某种选择与行动。个人与社会仍需要继续的互动与融合,老人也需要继续地社会化,以满足其需求。

老年人面临着很大的角色转换所带来的压力,需要适度的社会化以形成这样的转变。其面临的角色转变有:(1)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无用感;(2)父母角色转换为祖父母角色,这使老人面临着子女可能分家所带来的情感缺失,以及可能进入“空巢”家庭、健全身体的突然失去,如疾病并可能面临肢残或死亡、配偶的突然失去,如丧偶并带来心理健康上的问题;(3)职业角色转换为情感角色,如职业角色面对家庭情感角色时,很容易出现在退休后出现角色模糊以及产生冲突等。

这些都是老人可能面临的问题,可能在其生活中影响比较大。社区养老是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可以使老年人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更好的应对。通过不断的学习、互动等逐步适应自己的角色转变,不断的社会化以应对可能面临的压力。老年人适度的社会化需求也是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存在、发展的意义。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社区养老的国内研究现状

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虽然仍在初步发展阶段,但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是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国内的一些学者等也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性的或者专业性的观点。

1.我国的社区养老是基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压力与未富先老国情下提出的,虽然发展时间短暂,但是社区养老内容已经比较丰富,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对社区养老的认识,社区养老的内容和内涵仍在不断深化、改变、丰富。现阶段的社区养老具有: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老年教育的功能。

2.对老年人的社区福利性服务也是社区养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1)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服务,如午餐提供、家庭代购、劳务服务等;(2)老人寄养服务,如养老院等福利养老设施的兴办,集中收养、供养无人供养等达到供养标准的老人;(3)老年人文化、娱乐服务,如老年公园、老年阅览室、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的开办,老年沙龙、舞会、乒乓球等比赛的举办;(4)老年人心理辅导服务,如举办老年心理讲座、心理咨询、情感交流会等。

3.我国的社区养老整体上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但是地区差异性比较大,发展程度、速度很不平衡,需要政府与社会的进一步的推动。现在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与老人的需求不相符合,难以满足社区老人普遍的需求。目前主要有以下问题: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低、服务形式比较简单且单

一、缺乏专业且高素质的服务队伍、社区养老补助标准较高、社区养老的认知度较低、各类医疗、保健、学习、娱乐服务缺乏、志愿者缺乏等。虽然社区养老的发展是基于我国未富先老与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基础上,但政府与社会对于社区养老的认知度、认可度、重视度都较低,未能形成共同推动社区养老发展的合力。政府和社会对于社区养老的投入不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等是社区养老问题出现的渊源。

4.社区养老的发展也是推动小政府、大社会进展的一部分,其对于社区发展、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培育、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能够越来越快的推动公共服务的快捷化、便捷化、有效化发展,提升了社会的自我发展、更新、服务能力。

5.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口,使得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种福利服务推行及实现,社区养老更具有一种有限性公共服务的属性。社区养老不是单单政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府就能推行、贯彻下去的,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需要动员社会、家庭、企业、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参与来推动社区养老的多样化发展,这也注定了我国的社区养老资金来源必须多元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必须多层次。我国社区养老的发展水平受社会保障机制影响很大,所以我国的社区养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福利性质,但又是一种有限的公共服务。

2.2.2社区养老的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的社区养老

英国是西欧老牌福利国家,其社区养老采用福利国家+社区照顾的运行机制。即政府以明令条文确定对老人提供福利服务,同时用社区照顾的工作模式推行服务,使老人像在家一样的感觉,得到社会工作模式的服务,使他们能够过上一种正常、较体面的生活。

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体系主要由经理人、主要工作人员和照顾人员组成。他们相互相成共同维系着其社区照顾体系,经理人负责一定区域的老年人养老资金的筹放、工作人员的招聘与培训等;工作人员负责本社区内养老服务;照顾人员多为老人的亲友、邻居,政府给与其一定的财政补贴。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种形式;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服务设施、减免税收等;

第三,心理支持:医疗、康健、护理、心理治疗等;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掘、利用社区的可利用养老资源以供使用等。

英国社区养老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出资,在社区照顾上也体现出以政府为主的特点。很多服务设施都是由政府资助的,从事居家服务的工作人员许多也是志愿服务,至于收费的部分则由政府和老人共同承担,同时老人具有津贴补助等,确保老人能够在家体面的生活。

2.瑞典的社区养老

瑞典作为一个北欧福利国家,在社区养老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其采用着福利国家+自治团体的运行机制。瑞典法律认为,赡养和照料老人时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国家的责任,子女、亲属没有相应的抚养义务。

政府实行社区养老的按需分配,有需求的居家养老家庭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至于福利服务的标准根据实地的评估、确认后采取一天一次或一周一次服务等。

养老服务实施过程,基本由地方自治团体所主导。地方自治团体负责制定服务计划,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性的住宅,提供家庭人户服务。

其养老服务内容包括政府层面和自治团体层面两部分:(1)政府提供的家政服务包括:服务包括个人卫生、安全警报、看护、送饭、陪同散步等,只要是日常生活需要的,都可以提供服务;(2)地方自治团体提供的服务包括:清理家庭卫生、餐饮制作与照顾等;(3)建立日间老人活动中心,组织老人开展文娱、体育健身活动,为老人组织提供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舞会等。

瑞典政府提供的家政服务等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经济条件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总体上是福利性的,即使最高标准的收费也远远低于市场收费标准。同时地方自治团体的服务、活动的资金由国家财政解决50%,由老年人自己承担50%。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3章 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

3.1 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对象、人员与内容

3.1.1 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

以张家边社区为例,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结构主要包括: 1.老人日间护理中心主要是为白天缺乏家人照顾的体弱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护理、生活照顾等方面的内容,如膳食、个人卫生、健康护理、护送看病等;

2.老人医疗保健中心为老人提供送药、体检、心理咨询及疏导、康复护理、健康调查跟踪及养身保健知识等教育方面的服务;

3.老人家务服务中心到老人家中提供各种家务服务,如居家清洁、帮助购物、料理家务、维护维修等;

4.应急救援中心主要是开通24小时老人服务热线,建立事故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紧急处理老人遭遇的各种生活事故,进行有效的危机干预;

5.老年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是集中文体、教育、社交与日常生活辅助于一体的服务场所,满足老年人对文体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等。

这些构成了社区养老整个服务体系,包含社区老人所可能需要的日间需求、医疗保健、文体康健、精神慰藉等,在实际的开展中能够比较全面的覆盖老人普遍的需求,至于一些个性化的需求还在继续的探索中。

社区养老服务,比较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等,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新模式。

3.1.2 社区养老的服务对象

中山市张家边社区的社区养老服务的对象是具有中山户籍,年满60周岁的辖区老人,采用会员制并且按照不同条件可按无偿、低偿、有偿享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受社区养老服务。

总体覆盖范围是整个社区居民,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认同度不够以及社会的一种对于养老服务的购买观念与力度的不够导致真实的可服务对象很少,政府的对于社区服务的福利条件也是很大的影响。

1.无偿服务对象:优抚孤老、享受低保的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独居或仅与残疾子女生活的老人、市级以上劳模、百岁老人、六等以上伤残军人。

2.低偿服务对象:年满80周岁的独居或仅与残疾子女生活的老人。3.有偿服务对象:除了无偿和低偿服务对象以外的需要社区养老服务的老人。

3.13社区养老的服务人员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优先选聘具有中山市户籍的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尤其是“4050”人员。

张家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清洁与保安、服务人员大多采用“4050”人员,有专门的义工、志愿者组织,护工、医生等采用在职专业工作人员,辅助社工为辖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各类社区服务。

中山市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受到地区发展因素的影响,相对素质较高,生活水平整体也较高,服务意识也较强,在服务质量上比较专业和优良,但是距社区养老的成熟发展模式上仍有一定的距离。

3.1.4 社区养老的服务内容

社区养老的服务内容主要分为生活照料、安康维护、精神慰藉服务三个模块,包含居家清洁、餐饮、洗衣、理发、医疗、义诊、娱乐等部分。1.生活照料服务

(1)家政服务:包括居家清洁、餐饮照顾、上门维修等服务;(2)生活照料:包括个人清洁、卧床照料、洗衣、理发等服务。2.安康维护服务

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链接医务保健资源进行医务服务,进行安全协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助等服务。

(1)康复护理:提供疾病防治、五感训练、健康教育等服务;(2)医疗保健:提供医疗协助、健康义诊、家庭保健等服务;

(3)安全协助:提供社区安全评估与改善、紧急呼叫与危机处理、个人定位与定期探视等服务。3.精神慰藉

(1)个人辅导:提供情绪辅导、临终关怀、哀伤辅导、角色适应等服务;(2)文娱舒心:提供兴趣班组、文化沙龙、文艺表演、才能展示等服务;(3)义工服务:提供邻里结对、诚心交流、日常探视、社区参与等服务;(4)法律维权:链接法律资源、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权益维护等服务。

3.2社区养老的服务方式

3.2.1 “三共联动”方式:社工+护工+义工

1.社工:面向社区整合资源,建立老人之间的联系和支持,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专业个案、小组等直接跟进服务;

2.护工:聘用困难家庭中有就业需要的,如下岗妇女等组织成护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上岗、考核合格后为老人提供日常照顾等;

3.义工:由社区义工与高校义工组成,提供日常的探视和协助服务。

这样的服务人员的协调、联动的服务方式有利于整合人力资源的优势部分,综合的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

3.2.3 “四师结合”方式:社工师+护理师+医疗室+保健师

1.社工师:面向老人进行护理、疾病、健康方面的需求掌握并进行初步的介入以及转介,建立和推进“四师结合”的互动机制;

2.护理师:由具备护理资质的专门人员担任,根据老人的需要提供专门的护理服务;

3.医疗师:有医疗义工担任,为社工、护工所转介需要医疗介入的老人提供服务,并定期举办义诊、上门医疗诊断及反馈服务;

4.保健师:由保健义工担任,为老人的饮食营养、作息等提供保健咨询、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诊断及服务。

四师的结合可以比较综合完善的从医疗康健几个方面为老人提供全面的保健服务。

3.3社区养老的经费安排

社区养老服务政府补助经费主要来源于三种渠道: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市财政资金、通过慈善会筹集的社会捐助资金。

享受无偿服务老人可以享受30小时/人.月的服务时间,合计360元/人.月;享受低偿服务老人可以享受20小时/人.月的服务时间,合计240元/人.月。

但是,在补助标准的审查与批准上的程序较为繁琐,许多真正需要补助额老人得不到及时的补助,而对应的社区养老服务的范围及人群也因此很受影响。而现在,帮助达到审批标准且有意愿获得政府资金补助的老人成功获取政府的补助也成为社工工作的一部分。

3.4社区养老的服务评估与监督体系

社区养老机构以市民政局及下属相关部门为指导、主管、监督主体,通过承办政府项目开展相关服务。

政府具有不定期项目资金、补助资金运作与服务对象资格审查等监督权力,同时有定期的服务评估项目,一般为委托第三方机构作为社区养老项目的活动评估方,通过对一定时期内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目标完成情况等评估作为项目继续进行的标准。而评估标准、机构或人员、跟进服务监督等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制定。

现阶段政府项目的评估人员一般都非专业,如社区居委会人员、社区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干部等,比较看重短期的、表面的成效,如社区养老机构服务社区老人的数量、次数、举办的大型活动次数等,而往往忽视掉深层的、长远的社区变化,如社区意识的增强、社区变迁的提高、社区老人整体幸福感的提高等。在社区养老项目的监督上则比较全面,综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合、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对于社区养老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意义重大。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4章 城市社区养老面临的困难与不足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山市的社区养老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就其水平或者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而言,其仍然处在一个初级的发展阶段,尤其在专业服务队伍、资金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很大程度上一直制约着社区养老的发展。

4.1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严重匮乏

社区养老是一种社会服务,其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的充足与否,稳定的资金也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基础,但资金的不足现阶段正越来越成为阻碍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现阶段社区养老的经费主要是由政府的部门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是其主要资金来源,但融资渠道普遍单一,而且社会上的力量也对此兴趣缺乏,较少涉足。

其实,资金缺乏现象在社区中普遍存在,比如中山市的张家边社区,资金来源于中山阳光竞标的政府购买的开发区社区项目,而且现在其资金很少有社会力量的参与,政府包办了居家养老中心的建设与相关指导意见后,剩下的相关资源的建设、大型活动的组织、志愿者与服务队伍的培养建设都由社工机构自己想办法,但是政府三年两百万的服务费用细算起来,需要社工机构一点一点的节约与另外寻找社会资金支持。这样在服务项目的拓展、服务质量的提升能方面都面临的政府限定资金的巨大压力。

资金的不足致使社区养老的服务覆盖面过小,可支持容纳社区老人过少;政府对于补贴对象的条件较严导致能够享受到政府购买的社区服务的老年人的数量较少,补贴标准也比较低,服务时间、水平、内容都比较低,不能满足社区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多层次、大规模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势必不能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4.2 缺少专业人才,服务队伍素质较低

社区养老的发展,服务提供的质量主要依靠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批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服务队伍对于社区养老的健康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但就目前而言,社区养老服务成员的专业化素养都偏低,而且依照政府指导意见,以社区内下岗“4050 人员”为服务队伍的主要成员,这些“4050 人员”以年龄偏大的妇女居多,实际工作经验虽然比较丰富,但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即使经历了短期的服务技能培训,其服务质量仍然偏低,而且提供的服务基本限于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其对于精神护理、情感慰藉、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关注较少并且专业技巧匮乏。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是中山市近年进行的有益尝试,但其数量太少,张家边社区的专业社工只有一名,其他是专业保健师、护理师等与多名社区下岗职工,与社区养老发展的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志愿者服务队伍都是高校志愿者与社区老年志愿者,其建设相对滞后,而且在组织、激励和培训机制方面存在着不健全、不规范等问题。在开展服务方面的随意性也比较大且规范度很低,养老助老服务的质量较低,可以在社区养老中发挥的作用尚且较小。而且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等的不合理,也在成为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的限制因素。服务的工作内容繁琐、服务量大、工资报酬和社会地位较低等因素也导致着社区养老服务成员招聘困难、流动性大。

4.3 养老服务资源匮乏,难以整合

社区养老包含很多方面,需要社区内部医疗、家政、教育、咨询等服务资源的共同参与,这些共同构成了社区养老服务的体系内容,构成了社区服务的各个服务内容。因此,与社区内各个服务资源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对于社区养老的服务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而言,社区养老的发展仍然是一个政府热、基层冷的模式,虽然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国家大力有意愿并且采取各种措施推进社区养老的发展,但是在基层部门、社区、民众中其实影响力不大,而且也没有一种齐心合力发展社区养老的思维。在社区中就体现在,当选择用社区养老做牌子开展服务活动或者联系社区内一些具有养老资源的企、事业单位时,他们普遍变现出缺乏积极性、不愿意配合、不关心的一种态度,对于活动的开展、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很大,也影响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多层次得服务与发展。

4.4 社区养老宣传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低

社会的认知度与支持度对于社区养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社区养老的发展能够从社会对其的支持中获得充足的力量来源,包括资金、人力、精神支持、社会肯定、有利的消费观念、良好的沟通交流等,社会对社区养老理念的认同能够极大的促进社区养老的发展。

当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来自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压力,其所对应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样化、大规模的需求需要社区养老快速、良好的发展。

但是,现行的社区养老却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未能形成一种全社会关注、支持的社区养老氛围。其中,固然是由于宣传力度与推广力度的不足,社区养老发展的程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因素,社会各界对于社区养老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还存在着很大的认知盲区。

养老从来是一个大问题,养老问题也从来是自古就有的,但是新型的社区养老仍然不是家庭与社会所普遍了解与接纳的,而且社区的养老服务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一方面,社会对于社区养老的认知不足导致社会的养老服务产业相对的匮乏与发展缓慢,难以应对大规模、多样化的老年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家庭与老年人对社区养老的认识的不足导致一部分有服务需求的老人得不到对应的服务,但社区养老机构却缺少充足的可服务客源,而更多的老年人也并未形成花钱买服务的理念,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金钱化也不能接受。对于免费的社区养老资源、服务,老年人比较乐于接受,有偿服务可能就会得到社区的排斥了。大多数社区对于社区养老服务与资源的有偿化都不能充分的接受,例如张家边社区,尽管区域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但社区养老机构还是不能获得充足的服务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影响力、认知度和老年人及家庭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消费理念一直在影响着社区养老服务的覆盖面以及社区养老的发展。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5章 完善城市社区养老的对策与建议

5.1 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资金问题一直是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切的影响着社区养老工作的发展。因此,社区养老资金的多元化渠道拓展、多层次资金来源分配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首要任务。

在社区养老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的资金投入在社区养老资金来源中一直是第一资金来源与最多资金来源。所以,首先加大政府对于社区养老的资金投入与支持,这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过程。社区养老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政府必须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财政预算,把社区养老作为一个必须重视财政投入工程,并且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拓展社区养老资金覆盖面,以及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等采取各种措施支持、推进社区养老工作的发展。这些举措能够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覆盖面的扩大、为社区养老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调动社会对于社区养老工作的积极性、为老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是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5.2 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对于其发展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服务人员的素质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也影响重大。每个人处在该处的位置上,社会的秩序才能得到保障,社会才能稳定良好发展。

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相对于餐饮服务、电话客服等是一项较为专业的工作,它是一项综合性与专业性都比较强专业工作。因此,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必须得到保障,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社区养老服务人员来源渠道,比如稳定的社会工作的专业社工来源、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机制、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职称与职业资质等。而相对应的,要完成这样的布局,社区服务人员与社会工作者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的社会地位与工作待遇应该得到社会认可与逐步改善,社区养老工作应该得到逐步的重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以及老年社会工作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建设一支有序的、可持续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国家应该鼓励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提升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社会应该鼓励、支持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进行适度的较高水平的认可,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老人的老年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队伍能够极大的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直接推进社区养老的发展。

5.3 合理配置资源,推动社区养老的资源开发与共享

社区内部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对于社区养老的发展至关重要,社区养老在发展阶段具有缺乏充足资金、缺少专业人才、欠缺资源开发能力与可利用资源等弱点,常规的社区养老发展会受其影响很大。这些因素通过社区养老人员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缓解,但其主要是受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通过社会的逐步发展,国家与社会的众多改善社区养老政策与举措的实施中,社区养老的各类条件、环境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政府应该重视社区养老发展带来的缓解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的作用、对于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政府应该重视并建立起社区养老专门机构,用于统筹社区养老发展,以及协调资源、分配资源、统筹、整合资源,促进社区养老充分发掘社区可利用资源的养老资源,协力促进社区环境的改善、社区意识的提升、社区养老资源的综合利用。

5.4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进社区养老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区养老在我国现阶段仍是一个比较新型的养老方式,在群众当中的认可度比较低,必须通过大力的宣传、引导,深化社区养老的理念,才能逐步的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度,才能更加良好、顺利的发展社区养老。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社区养老的渐序运行和发展对于政府与社会的作用巨大,不管对于老年事业的发展还是对于社区发展都有深刻的意义。

政府作为社区养老的受益者、推行者必须践行对于社区养老的社会责任感,必须通过广泛、持续的宣传工作使社会各界认识到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广泛地提高社区养老在各大养老模式中的地位。

政府可采取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养老的形式、意义、作用等进行社区宣传,逐步引导一种社区养老服务的消费理念;引导全社会树立一种尊老、敬老、共同关心支持社区养老的良好氛围;指导并建立一种社区养老的包含社区老人信息、需求信息等的资料档案,便于更好的推进社区养老的发展。

只有通过广泛而持续的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对于社区养老的认知度与认可度,提高社区养老的影响力,才能鼓励并营造一种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社区养老的氛围,才能更好的推动社区养老的发展。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结 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也在飞速的提高,一方面,“四二一”生育模式导致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另一方面,未富先老的国情也使机构养老在我国难以普及。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难以承担巨额的养老压力,社区养老在此应运而生。

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养老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以及能够满足老年人广泛亲情需求等诸多优点,它可以用比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也很大。而且,就目前国内外的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来说,社区养老是世界所一致的在养老模式上的必然选择。

社区养老的试行也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性,比如沿海一带的或者一些大城市社区养老的发展状况由于其经济优势、地理优势等会好很多。中山市地处珠三角、毗邻港澳台,有很大的发展社区养老的区位优势,而张家边社区养老的“三工+四师”的服务模式比较有特色,可以为其他区域的社区养老所借鉴。

但是社区养老在我国仍然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依然会有不少问题出现。以张家边社区为例现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严重不足;缺少专业人才,服务队伍业务素质较低;条块分割,服务资源整合共享难度大;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对社区养老尚未形成共识等问题,这些因素对各地社区养老的发展阻碍很大,一直普遍制约社区养老的覆盖面的扩大、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的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区养老服务的规范化等,使得社区养老在社区内的影响力依旧很小。

同样以张家边社区为例,综合其发展状况与社区发展理论,提出以下解决措施: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有效整合资源,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共享;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进社区养老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重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希望能够从养老设施、运行管理、社区资源、资金筹措、专业队伍等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形成多方面参与、运作机制完善、管理规范有序、专业化程度高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谢 辞

本论文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环节设计,无不凝聚着李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期间,我也始终感受着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并且感到受益匪浅。

在此向李老师和其他老师、同学们以及相关资料提供者等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何谦,陈汉平.浅议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和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07(03)[2] 龙书芹,风笑天.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江苏四城市老年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7(01)[3] 胡勇.社区照顾: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养老新模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4] 郑建娟.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商业研究.2005(12)[5] 田玉荣.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政府购买服务”[J].社区.2005(07)[6] 祁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对大连市首创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5(02)[7] 田雪原,王金营,周广庆著.老龄化:从“人口盈利”到“人口亏损”[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8] 韦克难著.社区管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9](加)R·米什拉(RameshMishra)[著],郑秉文译.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M].法律出版社, 2003 [10] 郑功成等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1] 刘则杨主编.护理经济学概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2](英)苏珊·特斯特著,周向红,张小明译.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 [13]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杜鹏.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15]费孝通,《费孝通社会学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年)

第三篇: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究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已经成为我国养老新趋势,正在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北京市汽南社区作为居家养老的试点,构建了“无围墙敬老院”,建设起自己独居特色的养老体系,有着构建养老模式的优势和丰富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进一步完善模式的困境。通过分析汽南社区的养老模式,可以为“无围墙”养老模式在全国的建设与推广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汽南社区

我国现在已进入老龄社会,并且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2009年进入老龄化10周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7年,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63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1%。预计到 21 世纪中叶,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4 亿,约占总人口的 26.5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波及的一系列经济与社会变化,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1

1.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模式

汽南社区是原国家机械工业部五十年代建成的一处老居民住宅区,共有2107户,5472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218人,占总人数25%;70岁以上高龄老人616人,占老年人总人数的50.6%;空巢老人297户,473人,占老年人总人数的38%。这些老年人当中约有66%的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程度很高的社区。居住在汽南社区的老人大多是计划经济年代的工人,老年人的整体文化水平较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相对也比较高。2

汽南社区居委会在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同时,面对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和发展老龄事业的双重任务,提出了建设“无围墙敬老院”的理念和居家养老的工作目标,组成了一个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团组织即“汽南社区建设协会”,并注册成立了“无围墙敬老院”。自2004年8月试点运行以来,初步形成了民间组织操作、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居家养老运行模式。

1.1管理体系

在汽南社区目前主管社区服务工作的主要有三个机构和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建设协会及敬老院。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家养老决策层;工作站是社区工作的办事单位,负责和街道接洽工作,传达文件和政策,执行居委会决定的相关事宜;建设协会是由原居委会主任王世良老先生牵头建立的一个社区社会组织,归民政部管辖,可以参与一定的市场活动,为社区整合已有和未开发的资源。

2006年1月,汽南社区所属的月坛街道花2万元租下了社区里一个老房子,在北京市和西城区政府的帮助下,花费了200多万元把它改造成一个社区敬老院开始对外营业。敬老院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老人可以通过申请入住敬老院,在自己社区内部享受机构养老的服务。

1.2 “无围墙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模式

1.2.1专业化服务

为了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汽南社区推出了社会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①推出多种养老模式。根据老年人性格、爱好、文化素质的不同,为了满足老年人养老多元化的需求,汽南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依托社区服务,“无围墙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开展了日间照料(日托)、居家式社区养老、钟点养老等不同养老形式,极大满足了不同老人养老的需求。居家式社区养老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占老年人90%以上,即老年人在自己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为了更好的服务老人,各社会服务单位如家政、维修、日常生活等,统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管理与调动,省去老人到处联系的麻烦。

②建立完善为老卫生服务体系。汽南社区于1997年1月由北京市复兴医院(三级)在社区内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站”设全科医师2 人,全科护士2人,财务兼药品管理人员1人,围绕防、治、保、康、健,计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开展工作。对老年人实行“三优先”即优先就诊,出诊及建立家庭病床;除此,为社区老人(包括居民)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测量血压,健康处方及转诊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处在社区内,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

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化活动:一是开办社区老年大学,开设有书法、绘画、压花、舞蹈、英语、音乐、心理健康讲座、戏剧、和时事政治论坛等10个学习班,共150多名老年学员;二是结合节庆日举办庆祝活动;三是发动社区志愿者陪老年人出游,四是为高龄老人集体祝寿,五是举办老年人文化才艺展示活动,六是组办健身活动。

④巡视员制度。在汽南社区居家养老巡视制度中明确规定巡视员有以下职责:认真坚持日访,把温暖送到每位老人心;随时掌握老人的情况与需要,及时予以解决;对独居与高龄以及行动困难的老人重点关注与服务;及时汇总分析日访情况,报告院领导,帮助或协调予以解决;坚持反馈服务及回访,做好日访日志填写。

1.2.2 创新特色服务

为了提高“无围墙敬老院”居家养老工作整体水平,汽南社区针对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养老的实际情况,创新拓展了几项为老特色服务.①依法为80岁以上和空巢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在取得老人和儿女的支持与配合,从老人自身基本情况,生活需求,爱好及特殊情况下与儿女、好友联系的手段以及措施等信息记入档案,有效地解除了老人养老后顾之忧。

②为空巢老人搭建帮扶对子

做到老人有需求或求助时有人管,有困难时有人帮。方式一是空巢老人与左邻右舍党员志愿者结对子;二是空巢老人自己邀请本单位同事陪伴,;三是空巢老人与居家养老服务站结对子。

③开设“老年饭桌”

汽南社区在“无围墙敬老院”提供老人用餐服务的基础上,又动员本辖区单位集体食堂和餐饮专业单位(白云祥香菜酒楼)为老年人开展服务,开设“老年饭桌”服务,对行动困难的老人,将饭送到老人家中。

1.3“无围墙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模式的支撑条件

1.3.1 市场化运作.为了进一步提升家居养老和设施养老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内涵,汽南社区先后与北京北京市回龙观医院、北京娘家人家政服务公司、北京恒润达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珍奥集团北京分公司、北京金色时光老龄陪护服务公司、北京市天天绿洁物流中心等结盟共建,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争取双赢的原则,签订协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得老人们的欢迎。

1.3.2 社会力量参与

汽南社区在发展无围墙敬老院的过程中,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慈善机构等的参与可以帮助社区解决在人力资源、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在汽南社区养老模式的实际运行中,比如社区内的水果摊,就是让摊贩进入社区,一方面给社区老年人以及其他居民提供方便,一方面摊主也获得了利润,这就实现了一种双赢。

1.3.3志愿者资源

汽南社区的养老模式推行后,受到多方关注,很多学校和机构都来自调研、参观,因此也留下了很多资源,譬如志愿者。志愿者来源于北京的各高校,如人大、联大的学生都在汽南留下了志愿工作的经历。

1.3.4 民间组织的参与是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作为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汽南社区建设协会承担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很多重要工作,比如,为老人联系家政公司、策划老年人茶座活动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经验及其困境

2.1优势和经验

汽南社区从2005年起被北京市和西城区作为试点进行无围墙养老院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验比较丰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可以给其他社区带来借鉴。

2.1.1 社区居家养老的一般优势

在我国,一般存在着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从家庭社会学和社区研究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不可避免的受到削弱。老年人需求不断增多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将面临更多严峻的挑战。就机构养老来看,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认为,经过多年实践,机构养老不是未来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与机构养老模式相比,社区养老服务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又能减轻家人照料负担,是今后老人们的理想选择,今后社区养老将成为我国养老新趋势,将会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新模式。汽南社区就是将社区的功能与家庭的功能巧妙的结合起来。

2.1.2 成功引进市场化运作

社区服务是一个效益较低的产业,要使社区服务产业化,专服化,根本动力来自市场和倚靠市场机制来推进。汽南社区居委会在区、街指导下,将近20个专来经济实体,引入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列,作为社区服务支持系统的组成部门,为社区服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多年的探索及服务活动,社区服务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1.3 充分利用志愿者这一现代资源

志愿者工作的突出特色为它的公益性、无偿性,正适合社区工作这类社会工作,一方面在低投入的基础上给社区带来很多便利,缓解社区的资金困境,另一方面,给志愿者的主体在校大学生一个体验社会、积累社区工作经验的机会,为社区工作培养潜在人才,是一个双赢的工作模式。

2.1.4 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汽南社区的老人在物质上没有突出的困难,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需要,针对这一现象,汽南社区组织了很多文化活动和服务。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让他们在没有子女的陪伴下依然能享受娱乐,减少心灵上的孤独感。一方面也能通过不同的活动让一些拥有同样兴趣的老人互相交流心得,有学习意向的老人互相帮助,使得社区居民之间的相处的更加团结与和谐,共同建立美好的生活环境。

2.1.5 帮助社会解决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自汽南社区实行无围墙养老模式以来,为给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和全面的服务,社区新设立了很多项目,如养老院的建立、巡视员制度的执行、社区家政服务等,本着服务本社区的原则,把工作机会优先留给社区内部的居民,这样一来,精力比较好的老人可以继续就业发挥余热,一部分工作困难的也可以暂时解决就业问题。另外,也响应北京市“4050”人员将就业居家养老助残员计划的号召,聘用居家服务养老助残员,负责宣传居家养老(助残)政策和相关规定。

2.2 存在的困境

虽然汽南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关于目前这种养老模式的完善还有很多想法没有实现,是因为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上还存在许多困境。

2.2.1老年人的观念成为居家养老的“拦路虎”

从文化因素来看,居家养老不同于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以非正式资源为主的养老形式,照顾者主要是家庭成员,是中国养老的传统形式;而居家养老是介于非正式资源和正式资源之间的养老形式,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将介入,有些家庭一时还不能接受,不喜欢外人到家里来参与家中的事务。同时,极度节俭已深深扎根于老年人的观念之中,习惯让他们宁愿自己默默忍受困难,也不愿意用极低的花费买来社区的某些服务,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2.2.2 老人原属单位与社区没有顺利对接

社区里大部分老人有原属单位,由单位发放养老金,但他住在社区,所以与此同时,社区也要对他们负责,双头责任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了很多矛盾。国家为各单位拨专款,解决单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包括养老金的发放及各种精神文化活动的组织,但是一旦老人落脚社区,就会与单位脱节。老人平时出了问题,单位不能及时排除人力来解决,或者不管,国家的拨款此时没有物尽其用,而社区与居民联系密切,只能承担起来。因此,面对这一群体,社区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而社区人员也有限不能同时解决多人的问题,另外,随着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政策也有很多倾斜,资金流入量也较大,但是汽南社区的老人单位背景十分复杂,有的是国家级的,不属北京市政府管辖,资源进入单位之后很难到达,因此,如何利用单位这一资源,为老人提供有效地服务,值得探讨和改进。

2.2.3养老服务项目繁多,而资金来源少

汽南社区本着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服务的原则,在居民提出需要的基础上设立了很多项目,如老年大学、文化协会、理发店服务券、图书馆、健身房志、愿者服务等等。这些项目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社区不能向他们收费,完全靠政府支助,开展前期效果非常好,反响热烈,而时间一长,随着资金的减少,各个服务项目则面临夭折。

2.2.4 场地有限、设施不完善

汽南社区是五十年代建成的一处老居民住宅区,就其小区目前的状况来看,房屋建筑相对比较老旧、小区内部活动场地比较小。小区为老年人开展文化才艺活动、节日庆祝等集体活动就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地。此外,设施的不完备也直接影响了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比如,社区内的健身器材数量少,不能满足老年人锻炼身体的需求。

2.2.5不同社区养老模式不一致,没有形成规模化

汽南社区无围墙敬老院体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的实体就是位于小区内的月坛街道养老院,但是目前由于场地等问题,养老院里的床位只有50张,除了本社区的居民,养老院接收的还有其他社区的老人,这就使得资源紧张,本社区内的有些老年人不能享受到就地居家的养老服务从而不得不转向社区外的养老机构。之所以会这样,笔者认为是因为这种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模式在北京市推广的不够,才造成了资源紧张。此外,曾经有人提出可以采取积分制度来解决社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但是如果积分制度不广泛推广的话,别的社区不认可在汽南社区的积分制度,也不可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2.6 人力资源不足

首先,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在现阶段,还没有发展起来,不属于高回报产业,因此,很少有机构和企业愿意进入社区参与工作,低薪或无薪难以吸引足够的高专业、高层次的人才,就连普通的巡视人员的聘请都存在困难。其次,缺乏有活力的管理者。社区的管理人员如居委会成员一般都是退休后的社区居民,除开一两个思想开放比较开放,愿意积极探索模式的改进外,其他的大部分人对于现代管理的经验都比较陌生,态度比较消极,安于现状,即使有了好的管理方式,执行起来也会出现偏差。再者,志愿者的来源渠道没有完全打开。社区意识到志愿者资源的重要性,可是没有广泛的宣传渠道,也没有专门的养老院、孤儿院的特殊性明显,难以吸引社会力量的注意,所以志愿者资源也处于紧缺阶段。◆

参考文献:

[1] 邬沧萍,杜鹏等.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M].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6.[2]李兵.推进“无围墙养老院”建设,构建立体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西城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调研情况[A].北京人口发展战略研究[M].同心出版社,2006.[3]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杜翠心,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 ] ,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5] 尹银.无围墙敬老院:优势、问题及建议[J].人口与发展,2009

[6] 唐忠新.社区照顾:英国养老主要方式[J],社区,2004,7:26―27.注释:

1.江晓堂.全世界老龄问题研究资料.http://xd.2000y.net/106883/index.asp? xActio n=xReadNews&NewsID=110,2010月3月2日访问

2.陈友华,吴凯.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与设计.http://,2010年3月2日访问

作者简介:

黄荟宇(1989-),湖南常德人,中央民族大学本科在读;

李亚威(1988-),河南濮阳中央民族大学本科在读。

第四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市民政局 市委党校 市政府研究室

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关心和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就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服务。近年来,长沙市在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今年6月,我们就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到市内五区和浏阳市的部分街道、社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供决策参考。

一、长沙市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

2006年,天心区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服务机制,基本形成了由政府、民间组织、社区、社会和老年人自助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惠及10多万老人,取得了老人满意、子女减负、促进就业、社会和谐等多赢的效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坚持部门主导与试点推行并进,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扶持的具体方式。市民政局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试点区、县(市)民政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试点单位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高度重视,统筹安排,不断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一是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措施。天心区、雨花区财政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专项经费,实行社区、街道、区三级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分级申报审核公示认定制度,把重点服务、特殊老人分为自理、介助、介护三种类型,每月分别给予100元、200元、300元的服务补贴,由区政府按季下拨服务补助经费整体买单,组织专业服务人员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确保困难老人社会救助的全覆盖。二是加大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建设力度。天心区从场地建设、服务网点建设、工作经费等方面明确了补贴标准,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扶助,全区共建成6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各中心、服务站设施齐全。三是研发“长沙市居家养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含全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介组织的基本信息,具备居家养老网上申报、审批、服务、结算等功能。已于今年4月全面投入使用,初步实现我市居家养老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二)坚持整合资源和市场运作并重,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轩辕殿、留芳岭等街道通过盘活闲臵房产及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解决了养老服务中心的专门活动场地问题。全市有900多个服务店加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成为居家养老服 务蓬勃发展的载体和助力器。引导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与各区、街道和社区进行全面合作,连锁经营,连片辐射,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市场化的路子。重点引进和培育万众和、康乐、新康、夕贝等养老服务机构6家。中介组织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发挥其运作机制活、运行成本低、专业水平高的优势,开展贴近老年人需求的各类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称赞。

(三)坚持创新创造与规范管理并举,提高老人和社会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率。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形式,规范管理,努力营造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养老氛围,逐步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项目多样化、服务标准规范化。养老服务的社会认同率越来越高,90%的老人表示乐意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96%的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对服务表示满意。一是提供多种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为老人提供医疗、保洁、餐饮、家电维修、法律援助、图书阅览、娱乐休闲、精神慰籍、安全保障等近20个项目服务。部分社区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深受群众欢迎。如路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义工俱乐部,引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让老人在自我管理、互助服务中体会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天心区大托镇一力社区开办居家养老服务生态园,建立老年人花卉苗圃奇树异草基地;雨花区、开福区一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创建了各种形式的老年人业余爱好工作室,既发挥老人特长,又达到了老年人休闲、养身、静心的目的。二是创新养老服务科技 手段。很多社区对如何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有益探索,效果很好。如坡子街社区建立心理咨询站,新天社区与单位合作共同开发“亲情呼叫系统”、“一卡通服务”,开福区开办了“爱心门铃”等。三是为老服务工作管理逐步规范。建立养老服务分类管理制度,对各服务点进行动态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建立服务评价反馈制度,采取服务对象评、社区评、服务网点自评的方式,评定“明星服务网点”、“合格服务网点”和“最差服务网点”,各网点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制约因素

市内五区和浏阳市特别是天心区、雨花区创造了符合当地实际、各具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走在了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前列。但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整体上仍处于较低层次,发展不平衡,在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上还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政策扶持体系。“银发浪潮”扑面而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仍然停留在“会上很重视,会后都没事”的多,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市里刚刚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但在统筹城乡养老服务方面相关政策措施亟待健全明晰,尤其对农村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政策。政府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相关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安排社会公益性岗位时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考虑不足;还需在宏观政策层面加大对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在税收、水电、煤气等相关方面出台具体的优 惠政策,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和市场主体的发育。

二是没有形成浓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氛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在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核心化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大环境下,我市社区养老服务总体需求日益旺盛,但目前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全面敬老、护老、爱老的风尚,很大程度抑制着养老服务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大量社会资金唯利是图,对涉及公益的养老事业漠不关心,关爱老人的事业却显得十分冷清。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经济条件有限,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只有依靠子女来购买社区养老服务。大部分家庭对子女成长十分关心,对老人的需求却没有过多的关注,如果子女不孝就只好自我封闭,无法享受服务。老人“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和消费习惯没有普遍形成。同时,由于社会上“欺老诈老”现象经常发生,有的老人对社会不信任,从而拒绝接受居家养老服务。

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受场地和经费制约严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还不适应工作需要。特别是二环以内的老城区,大都为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由于早期规划不到位,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服务设施原先没有列入社区规划,社区办公场地本来就很紧张,没有足够的场地开展居家养老照护服务。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和企业改制等过程中,也大都没有规划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没有预留老年人活动场地。而新建、租用场地费用过高,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站)往往无力承担。全市188个试点社区,场地存在困难的达122个,占试点总数的65%。开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保证,但目前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一些试点社区开展服务所需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区办公经费的占用和募集,大部分试点社区成立的服务机构在“贴钱”。如岳麓区石岭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区民政局和街道各拨了3万元,全部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平台建设,只得从社区紧张的经费中投入2万元用于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

四是没有形成规范的养老服务市场。目前,长沙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形式是政府为特殊对象购买或提供公益性服务,市场运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首先,整个为老服务市场还不成熟,缺乏有资质、有诚信、有品牌的为老服务企业和中介组织,无力大量承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其次,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且欠缺规范。服务内容大多以家政服务项目为主,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居家照护服务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同时,在服务内容和行为上还欠缺相应的规范,服务供求双方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第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待遇都不高,不利于专业化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同时,具有专业素养的养老服务业经营管理人员比较短缺,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三、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思路建议为:按照“社会养老居家化,居家养老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原则,以家庭为基础、以 社区为依托、以高素质的服务队伍为主体、以各项扶持政策为保障,加快推进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以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体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体工作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高度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首先,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浪潮破解养老难题的必然选择。长沙市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化城市的行列,比全国平均水平提早了14年。到2008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8.3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5.3%,比2004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其中,城区老年人27.06万,占城区总人口的12.61%。据预测,到2012年我市老年人将达120万左右。面对老龄化浪潮,特别是家庭“四二一”(四个老人、两个年轻人、一个小孩)人口结构不断增多,年轻人照顾老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机构养老更难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我市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但现有各类型养老机构只有125家、1万余张床位,仅占全市老年人总数的1%。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老龄化快速发展,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渠道。其次,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密切关注民生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有效途径。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必须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贴得近、跟得紧,把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惠及绝大多数人的民心工程。我们只要做好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就解决了全市10%的民生问题,并能减轻子女压力,使子女既能尽孝,又可以腾出精力干事业。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把发展整个养老事业,尤其是“社区居家养老”作为长沙加快科学发展、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重要内容来全面推进和加快实施。第三,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建设幸福家园的客观需要。2008年,全国老龄委等十个部门联合行文,对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划。先进国家经验也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必然成为养老的主流。据有关资料表明,美国95%的老人享受社会居家养老服务,荷兰为91.4%,日本为96.9%。同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及时便捷优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开展社区老年服务工作,还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我们在大力倡导孝道文化、弘扬敬老风尚的同时,要广泛宣传社区居家养老的优越性和典型事例,开导老年人解放思想,主动接受和配合做好居家养老服务,把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全面推进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二)完善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套政策。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把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把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城市社区全面铺开的基础上,逐步向城镇、乡村延伸。建议各区、县(市)根据市里《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各地实际,尽快出台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配套政策。加大试点推介力度,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 务由试点型向普惠型转变,变试验区的优惠扶持政策为全市的普惠扶持政策。二是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费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设立居家养老专项资金,经费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设臵科目,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资金主要用于为困难老人购买服务、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人员培训补贴等。挖掘潜在投资,广泛吸纳社会投入。鼓励社会团体、慈善机构、民营、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或投资养老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模式。三是落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坚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税费优惠政策,如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老年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的价格,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使用电话及办理其他有关电信业务执行住宅电话资费标准。

(三)加强基础建设。一是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加强服务中心、站建设。每个街道(乡镇)、社区(村)都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依托街道(乡镇)、核心社区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为居家老年人直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站可依托社区居委会组建,接受服务申请、咨询、质量反馈等,组织管理社区内相应的服务网点和人员,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就近服务。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式。上海市徐汇区通过公建民办、民建公助、民建民办等多种方式建立各式为老服务中心的做法值得借鉴。同时,搭建各区县以及社区之间的交流平台,加强合作。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把老年福利设施纳入整个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建设。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场所与小区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造和同步投入使用。统筹社区资源,积极利用社区用房以及社区内企、事业单位闲臵房改建成老年中心等活动居家养老的服务设施。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资源,建立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把各类医院作为本地区老年医疗保健工作的指导中心和医疗保健基地。抢抓学校教育教学空隙,错时为老人开放本地中、小学校的体育、图书、文化等设施。加强社区之间的合作互用。整合各社区资源,通过加强规划、合理布局,互通有无、互相补充,运用市场经营机制,联合利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探索建立可流动的服务设施,提高利用效率和服务效益,避免重复建设,以最低的成本让老人享受最好的服务。三是加强基本队伍建设。配臵必要的专职人员。按照实行以费养事的原则,每个社区设臵居家养老服务2-5个社会公益性岗位。从社会、高等院校等公开招聘一些懂管理的社会工作专职人才,提高管理层次。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养老服务方面知识学习,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对服务人员实行考评定级,建立服务资格证制度,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广泛建立老年人互助服务组织。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的各种资源,由老年人自己组织成立老年人协会和互助中心,开展各种活动,相互服务。可以借鉴无锡市滨湖区的做法,以“时间银行”储蓄劳动时间的形式,让低 龄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义工服务。健全“义工”服务制度。从大中学生每人每年志愿服务至少48小时做起,建立有权威机构制定的登记认可手册,将服务情况纳入个人档案,作为升学、用工、晋升、评选的依据之一。结合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准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接受低收入救助金,重点为居家老人服务。

(四)提升服务水平。一是丰富服务内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全方位的服务。要突出家政型服务和护理型服务,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托老所”照料服务为辅。要把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强化精神慰藉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与交流,创办老年活动中心、社区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文体组合和举办各种活动等,充实老年人生活。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因地、因人制宜,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使所有的老人都能接受服务。对一般老年人根据实际承受能力,实行以有偿服务为主,合理收费、低偿收费;对特殊困难等对象要推行“居家养老、政府埋单”的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大力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推广“一键通”呼叫系统,提高服务效能,将各种养老服务信息联网,实现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市场在配臵福利资源中的主导作用,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大力扶持发展中介组织,鼓励大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创业。三是强化服务管理。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制定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督促各类服务机构切实降低成本,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强化公益性质,切 实减轻老人负担。要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与推进社区物业化管理相结合,把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规范社区物业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规范社区物业化管理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课题组组长:贺国谦课题组副组长:曹再兴课题组成员:黄文湘

王启贤范伯力 符花兰 罗拾平

唐曙光 侯求求

第五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汇报

诸暨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诸暨康

服务1

限公司 市吉有 诸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诸暨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依托市康吉服务有限公司于4月14日正式挂牌成立,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老龄办、街道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爱老人、服务老人”为宗旨,树立“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的理念和“社会效益先于经济效益、福利属性优于市场属性”的价值观、事业观,扎扎实实创新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为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诸暨市康吉服务有限公司始创于2002年,是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副秘书长单位,中国家庭服务业“诚信兴业先进单位”全国100强,是一家集居家养老、家庭服务信息网络、家政钟点、技能培训、月嫂护理、保洁清洗等为一体的专业化、多元化、多功能的服务企业。是我市家政服务行业的佼佼者,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现有员工千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管理人才52名,90%以上员工经过培训颁发劳动部门职业资格证书,是唯一通过本市劳动部门认可行业执证上岗达标单位。先后被市委市府授予“诸暨市农民就业创业基地”、“诸暨市妇女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诸暨市农民素质培训基地”、“三产苗子企业”;先后设立诸暨市康吉家政培训中心、诸暨市家庭服务网络平台、2010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方位开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累计总投资近400万元。

二、居家养老工作情况

1、不折不扣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诸政办发[2009]204号文件),全面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为迅速、有效启动暨阳街道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心在市老龄办的具体指导下,依托原公司的软硬件设施,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配好配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居家养老服务操作项目质量标准,按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时间、对象,全方位、多功能的实施了对32位符合条件的低保、低保边缘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到5月底已为上述老人提供了2000多人次有效服务,共计1000多小时。实践了“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拓展居家养老服务空间

针对我市15个城市社区的分布格局,为使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到全体老人,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尽可能的满足老人、亲属、子女的意愿,按照就近就便提供服务的原则,我们对社区老年人状况和服务需求进行了调查摸底。在收集多方信息的基础上,投入30万元建立了首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艮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站面积达380平方米,配备4名专职服务工作人员,具备老年医疗、书画、棋牌、健身、文体、图书阅览、日托、寄养、配餐、午休等功能,全方位满足老人、亲属、子女的服务需求,该服务站的服务将覆盖整个艮塔社区,惠及整个小区居民。

3、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进一步提升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层次 为切实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夯实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基础,提高对居家养老工作的认识,不辜负市政府的期望,我们不惜投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中心先后于4月和5月组织居家养老中心工作人员赴成都、南京、宁波等全国居家养老先进单位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并进行认真的消化吸收,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居家养老工作层次,创建具有诸暨特色品牌的居 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好资源上的积累和认知上的准备。

4、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水平

诸暨市家政服务培训中心是浙江省商务厅指定的家政服务定点培训专业机构,也是本公司一个下属机构。我们充分利用公司自有资源,专门设立“居家养老服务培训部”,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配套机构。中心在做好培训部基础建设的同时,举办了一系列的培训班,为了让服务对象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进行了系统化培训。内容包括:形象、礼仪、专业知识、老人心理、体能特征、电脑基础知识、家电、维修等十余场次,有的培训项目还出资聘请专家现场讲课指导。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参加结业考试,考试合格发给劳动部门认可的上岗资格证,聘用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至目前已培训40多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通过培训,中心服务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同时,我们还利用培训部,在纪念日、节假日丰富老人文化生活,针对老年人的特点举办了“老年人舞蹈”、“老年人健康讲座”等活动,引导老年人参与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5、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建立家庭服务信息平台 依托公司专门机构为服务基地,投资100余万元,设立89008800家庭服务信息平台,该平台陆续积累资料,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信息,输入信息平台,居家老人只要按一个“键”,平台就立即显示出该老人的信息,根据其要求可立即提供求救和服务,确保全日制为老人、家庭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是居家老人晚年生活的保护伞。

6、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居家养老健康有序开展 中心进行“服务质量跟踪登记”,每月结束,中心都要派员赴服务对象家、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进行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还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老年人对中心服务人员的服务工作是否满意,到目前,各个层次对我们的服务质量满意率达100%。

三、下步打算及工作建议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建立我市养老服务体系的最基础环节,也是实现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必然途径。下一步,中心将以养老服务集团化为目标,以抓居家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中心,以抓软件建设树立品牌为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抓扩面、强设施,建好社区服务站。中心在深入搞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狠抓扩面,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

一是艮塔服务站尽快向社会开放。

公司预计在6月中旬正式进行艮塔服务站的开业典礼,全面向城区老龄人开放。尤其是服务站针对老年人日常身体检查,康复护理等需求,开展老年人每日晨检、送医上门等贴心项目作为服务中心的特色,也因此得到广大老年人的大力支持。

建议:作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之一,尚缺医疗服务功能,请市政府给予协调解决,另外服务站门口道路高低不平,请协调建设部门帮助解决。

二是近期再建一个面积达800—1000平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公司通过通盘考虑争取与7月底完成第二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选址工作,目前公司已打算在南门老社区建立一个面积达800-1000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根据诸暨城区的实际情况,南门社区老龄人口相对集中,在南门建立服务中心站,既便利于当地社区老龄人同时也是中心开展工作的有利之地。南门服务站以艮塔服务站为样板在功能和设施设备上进一步完善,并增加相应的配套 设施,建立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多功能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开设特殊的功能服务,中心准备30张床位,实行临时性寄托、半自理康复疗养、孤寡老人全托等配套服务。进一步增加中心的功能和服务。

公司力争在年底开设第三家城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艮塔服务站主要针对城中老年人,南门社区服务站主要针对城南老年人,在城东开设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针对城东老年人,该中心建成后可以实现城东、城中、城南等老社区的基本覆盖。为今后的城区全面覆盖打好扎实的基础。

建议:市政府、暨阳街道解决服务站场所。根据南京鼓楼等地的做法,社区养老服务站都由政府提供场地或由政府出资租赁场所解决。结合我市实际,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按5—10万元的标准一次性拨给以奖代补建设经费。

三是2012年前,建设一家有规模、上档次、多功能,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为一体,开展综合性养老服务为基础的养老基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中心在稳步建立覆盖诸暨城区居家养老的同时逐步向乡镇延伸,形成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的网络化、体系化运作。最后建立成为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预计在2012年之前服务体系覆盖诸暨市区及要乡镇街道,充分构建和谐诸暨。

建议:落实诸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老龄工作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诸政发[2007]73)精神,给予划拨土地用于养老基础建设。

四是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服务对象面,保障必要的日常运作经费。建议:根据《诸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诸暨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诸政办发〔2009〕204号)文件精神,目前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仅为低保和低保边缘老人,总人数仅32人,实际享受 的仅25人,人少面窄,应放宽条件,近期扩大到150人以上。结合我市服务对象实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年平均给予0.5—1万元的标准拨给以奖代补日常运作经费。

五是解决融资问题。

由于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属于纯公司的运作模式,缺乏场地、建设用地和建设、运行费用,已经成为我公司发展突出的矛盾,希望通过政府引导和优化政策等多种渠道对我公司给予大力的支持。

中心现已全面开展居家养老、家政保洁、信息平台、人员培训等功能,总投资已近400万元,缺资金已成为制约中心发展的最大瓶颈,请市政府商金融部门,给予协调解决。结合政策优惠扶持,扩大中心融资渠道,有力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面开展。

2、抓规范、创品牌,建立服务质量规范体系。中心将组织班子着手起草《诸暨市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规范》文本,内容涵盖“生活护理质量服务规范、助餐质量服务规范、助浴质量服务规范、助洁服务质量服务规范、洗涤服务质量规范、助行服务质量规范、代办服务质量规范、康复辅助质量服务规范、精神慰籍质量服务规范、助医服务质量服务规范、培训服务质量规范、信息服务质量规范”等,通过聘请专家、资深人士,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具备我市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规范体系,使今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同时为品牌建设打好基础。目前公司已将十二个服务规范上墙,但还有不少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还需进一步完善,公司今后将着力建设一整套的规范,实现中心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

3、抓载体、树文明,促进居家养老工作整体推进。志愿者是体现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衡量标杆,中心拟建立志愿者、义工服务基地,为志愿者搭建服务平台。一是开设“时间银行”,建立服务保障机制,推进我市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

建议:市委市府协调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制订方案,参与落实

二是以征集“居家养老”主题词为载体,强化居家养老宣传,营造敬老爱老氛围。中心将通过媒体向社会和广大市民征集具有我市特色,反映居家养老内涵的简洁明了的居家养老“主题词”,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工作的影响。

建议:市政府协调媒体参与

三是采取会员制,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宽居家养老服务渠道,满足不同层次服务需求。

公司已与一家专业的广告公司合作策划公司宣传的企业样册,光盘制作工作,全方位的宣传公司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使我中心全面推向社会。

四是注重档案规范化建设。公司目前已建立专用的档案室,健全服务对象的档案管理,专人负责,使档案工作向规范化迈进。

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尽管刚起步,但已初见成效,我中心有决心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老龄办、暨阳街道的指导和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几年努力,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工程。

诸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二O一O年六月

下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城市养老居住模式研究新闻发布会

    中国城市养老居住模式研究新闻发布会 [2012-08-16] 中国老人的幸福谁做主? ——中国城市养老居住模式研究成果发布 由润土咨询、盛堂和居、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联合发起的......

    浅谈临沂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届非师范类毕业生 毕 业 论 文 浅谈临沂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 王磊 学 号: 200908030112 班 级:2009级社区管理班 专 业: 社区管理与服务 系 别:初......

    演讲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难点与可持续性调查与研究)

    发言稿 关于研究现状与调研结论 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公共管理系的张翠翠,目前担任201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居家......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的7%。截止2010年11月1日,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77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人......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借鉴

    全球社会对“社区养老”逐渐达成共识,打造“养老社区”成为趋势。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是“品质养老”的典范,其优质服务和品质生活让人产生快点老的感觉 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首......

    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大全

    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作为我国养老主要方式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逐渐弱化。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养......

    城市社区商业综合体发展模式研究

     城市社区商业综合体发展模式研究   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 浙江东冠置业投资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房地产 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一、社区商业综合体的功能和特征 (一)商业地产的含义及......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研究综述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研究综述一、研究问题和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寿命的不断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随着世界趋势进一步加快。科学的进步,医疗的发展使得老龄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