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防军队建设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防军队建设
《江泽民文选》隆重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举措。全军同志满怀喜悦的心情,热烈庆贺《江泽民文选》出版,决心响应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的号召,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切实掌握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江泽民同志在领导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革命气魄和胆识,科学分析和回答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可能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问题,集中全党全军智慧,创立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实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的历史性飞跃。《江泽民文选》收入的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江泽民同志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运筹,全面展示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脉络和理论体系。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在军事领域的生动展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江泽民同志主持军委工作15年间,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的历史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战略格局出现重大转变,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兴起,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反“台独”斗争任务日益突出。这些新的历史条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时代课题。江泽民同志敏锐地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前进脉搏,始终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当代世界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加以思考,放在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的密切联系中加以思考,放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走向中加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观点;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要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的观点;关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的观点;关于围绕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军队党的建设的观点;关于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的观点;关于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的观点;关于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的观点;关于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观点;关于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指导和统揽军队建设全局的观点;关于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牵引和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推进的观点;关于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的观点;关于军事训练是部队经常性中心工作,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练兵的观点;关于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观点;关于把院校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的观点;关于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的观点;关于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的观点;关于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观点,等等。江泽民同志这些相互联系的重要思想观点,科学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指导方针、总体思路、根本途径、战略步骤、发展动力和政治保证等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国防建设特点规律、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军治军的特点规律、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特点规律、未来战争与军事斗争准备的特点规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把我们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为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长远指导作用。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军事领域的创造性运用。江泽民同志在对当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中,始终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继承前人与锐意开拓的统一、尊重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统一,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江泽民文选》中有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著,我们可以体悟到洋溢其中的科学精神和革命风范。一是胸怀全局的战略意识和世界眼光。江泽民同志总揽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科学判断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强调军队建设必须着眼世界发展大势,既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又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现代化步伐,不断提高国家战略能力,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二是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深刻的政治洞察力。江泽民同志十分注重并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对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始终从政治的高度加以认识和把握,许多事情见事早、思考深、看得远,强调军队在讲政治的问题上要有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从而保证了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三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江泽民同志始终关注世界新军事变革潮流,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军情出发,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建设各个领域领导和推进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启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路,进一步加快了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表现了非凡的创新勇气。四是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江泽民文选》中的军事论著,字里行间饱含着江泽民同志对党、对国家、对军队的深厚感情和极端负责的精神。江泽民同志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殚精竭虑,夙夜在公。担任军委主席期间,他走遍了全军所有的大单位,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不辞辛劳。这15年军队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都凝结着江泽民同志的智慧和心血。五是尊重群众、情系官兵的领袖风范。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连队,倾听官兵呼声,集中官兵智慧,总结官兵创造,始终与官兵心连心。《江泽民文选》的终篇之作《我的心永远同人民军队在一起》,深切表达了江泽民同志同全军官兵结下的真挚感情,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民军队建设的殷切希望。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江泽民同志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的生动反映和科学总结。《江泽民文选》收入的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著作,既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军事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又展现了江泽民同志领导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审时度势,总揽全局,运筹帷幄,作出了一系列关乎全局的重大决策,解决了一系列制约军队建设与改革的突出矛盾,推动军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全军部队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经受住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同严重自然灾害斗争的严峻考验。
面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政治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转变,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江泽民同志高度关注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强调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要求全军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为了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江泽民同志果断作出停止军队和武警部队一切经商活动的战略决策,提出在全军开展“四个教育”,指出部队必须警惕酒绿灯红的影响,要求把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来对待等,充分反映了江泽民同志注重从思想政治上建设军队的重要思想。
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突飞猛进的严峻挑战,江泽民同志主持制定并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作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军战略指导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为军队建设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江泽民同志亲自领导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先后裁减军队员额70万,使我军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道路迈出新步伐;决定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动我军建设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强调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这些重大战略决策,在我军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面对日益严峻的台海局势,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江泽民同志要求加紧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强调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牵引和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江泽民同志亲自决策和领导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造就了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号召全军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增强了部队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推动“大联勤”和后勤保障社会化等改革,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
面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的新形势,江泽民同志深入思考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军治军之道,确立依法治军方针,强调把正规化作为从严治军的根本目标,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紧抓不放,把军队建设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在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军队立法进程明显加快,从严治军力度明显加大,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
江泽民同志还亲自组织、领导和指挥了许多重大军事行动。比如,成功组织一系列重大战略战役演习和战备行动,配合党和国家政治、外交斗争,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安全和领土完整;组建驻港、驻澳部队并顺利进驻香港、澳门履行防务,彰显了国家主权和尊严,为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稳定提供了重要保证,组织数十万大军挥师三江,取得98抗洪抢险伟大斗争的胜利。这些重大军事行动,显示了江泽民同志高超的领导艺术、卓越的指挥才能,展现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学习《江泽民文选》,必将使全军官兵更加深刻地认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更加深切地感受江泽民同志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谱写军队建设和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三)对学习和运用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要求全军广大官兵一定要把这一重要思想学习好、宣传好、研究好、贯彻好,同时还要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他的军事实践活动和军事思想创造中展示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风范。最近,党中央作出《决定》,要求全党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的指示精神,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作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的政治要求,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各级要以《江泽民文选》出版发行为契机,以文选为基本教材,不断把对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学习贯彻引向深入。要在全面系统地学习其主要内容和理论观点上下更大功夫,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在着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提高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更大功夫,研究解决好部队建设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通过学习文选,更好地学习江泽民同志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展现的科学态度、求实品格、创新勇气和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要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官兵特别是团以上领导干部认真研读,不断在学习贯彻上取得新的成效。
一支军队要走在世界军事发展的前列,要在可能面对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也是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胡锦涛同
志强调,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并就新世纪新阶段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等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这些重要论述,与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实践性、长远的指导性,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注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指导军事实践,是我们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和宝贵经验。重视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官兵,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军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认真抓好《江泽民文选》的学习,同时要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与学习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意志、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引导和激励广大官兵积极投身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全军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局面,有效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
第二篇:如何继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如何继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科学筹划、全面推进军队各项建设,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一、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深入抓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工作,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不断强化军魂意识,确保广大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巩固深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不断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军委部署要求,以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和官兵思想实际,深入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战斗精神培育,抓好经常性思想教育和心理服务工作,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世界军事变革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筹划,推动各项建设有机衔接、有序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领导管理,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和有机融合。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提高后勤供应保障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突出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一核心军事能力,统筹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做好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准备。
三、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深化训练模式、训练方法和训练管理改革,大力加强全系统全要素联合训练,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适应性、研究性、检验性训练,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坚持战斗力标准和战训一致原则,紧贴实战要求和使命任务,扎实抓好新大纲贯彻落实,强化实战化训练,加强技战术基础训练、使命课题训练、首长机关训练和新装备训练,统筹抓好反恐维稳、国际维和、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扎实做
好训练中政治工作和后勤、装备保障工作,激发广大官兵的练兵热情,在部队上下形成大抓军事训练的浓厚氛围。
四、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加强军事立法工作,推进军事法制建设,严格按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管理教育部队、开展工作、规范行为,保持部队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断提高部队正规化水平。把纪律建设作为正规化建设的核心,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官兵严守纪律的自觉性,做到严守纪律、令行禁止、赏罚严明。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治军带兵的特点规律,推动管理观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改进创新。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防范重大安全问题,确保部队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认真贯彻《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全面搞建设,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促进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和官兵全面发展。
五、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适应我国安全环境的新形势和维护发展利益的新要求,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科技参战支前,突出综合动员保障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努力提升核心动员能力、体系动员能力。推进国防动员立法进程,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优化后备力量的规模结构和力量布局,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骨干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可靠管用的强大后备力量,不断提高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保持和发扬全社会合力抓国防教育的好传统好做法,通过各种媒体、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六、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始终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机活力,积极调动和运用军地各种资源,不断拓展军民融合式发展途径,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推动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军队要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坚决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 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建立了CI系统,建立了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病毒、黑客这些数字化程序化武器登上舞台并越来越起重要作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也就形成了。
简要地说就是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就可称之为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
1.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
信息技术,是扩展人的获取、传递和处理、利用信息功能的技术,基本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当前战场上的传感技术十分发达,主要有各种侦察卫星、雷达、侦察机、无人侦察器、窃听器、地面传感器、海上侦察船、声纳、夜视器材等。构成了外层空间、空中、地面、海上、水下立体的全方位的信 息遥感控制系统。尤其是各种侦察卫星的使用,使战场空前透明。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各种侦察卫星,如电子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大地测量卫星,气象卫星,预警卫星等,获得的信息量约占全部情报的90%。
从1980年代以来几场局部战争看,通信技术突飞猛进,通信卫星、光导纤维、数据、图象、传真通信以及正在发展的智能化通信,构成了当今战场的多样化,高速度的信息传递体系。海湾战争前后90天的通信量超过了全欧洲的40年。高峰期间,一天的电话呼叫达70多万次,军事卫星构成了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基本的指挥控制手 段,它不但在战区间、战区内发挥了主要作用,而且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了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美国国防卫星通信提供了所有战区间通信的75%,导航卫星还为“战斧”巡航导弹提供了精确的导航数据。战争中大量信息的获取与传递,造成信息泛滥。在信息的浩瀚海洋里,如何整理归类,分析筛选,去伪存真,综合推断,决策处理,就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的计算、记忆、检索、推理和部分思维功能。目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完成一
个人需要花几天、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运算。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格化发展,已在战争中发挥很大作用。海湾 战争期间,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11万多架次,从不同机场、不同方向、不同高度、不同时间,在同一个伊、科战场空域作战,而且还要克服多国部队的不同语言障碍,基本上做到协同的秩序井然。其中得力于计算机技术,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反映了计算机在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一个侧面。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对抗模拟方面,可以提出若干方案的选择比较,为指挥战争(作战)提供参考。
2.信息与能量相结合形成信息武器系统
信息武器不只是停留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功能上,而且扩展成为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硬杀伤和软杀伤武器,主要是信息压制、信息打击和信息截取、信息扰乱等。如无线电压制反压制、雷达摧毁反摧毁、计算机病毒对抗、黑客扰乱与防止、对武器的精确制导反制导等。有的信息技术本身也是武器,计算机不但是一种指挥工具,而且也可以成为一种武器。信息技术与能量相结合,形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包含有:各种信息作战的作战平台;各种信息 化弹体,如各种导弹、雷体等;单兵信息化武器装备,如信息化头盔、服装、通信工具和武器等;信息网络化战场的基础设施,如各种卫星、CISR系统等;用于计算网络系统作战的数字化程序化武器,如病毒、黑客等。上述五个方面,构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
信息化武器装备较之常规武器装备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一架常规的飞机,如果给以安装信息技术的翅膀,增加机载雷达探测距离,加大远战和精确制导能力,敷有隐形涂料,具备夜视功能,则这架飞机的战斗能量是几何级地提高了。信息与能量相结合,不但使作战平台及时获得信息,发挥效 能,赋予弹体正确的方向,而且弹体能自动吸取信息,命中目标。这就超越了弹体本身的功能和增强了武器原有的功能,形成新型的战斗力。所以使用信息武器系统是信息战争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在战争中大量使用信息武器,而且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主导武器,才最有力地标志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在战争中使用武器装备的形式和状态,决定了战争的形式和状态。正是由于战争中大量使用了高机动性能的机械化武器装备,才能称得上是机械化战争。同样,只有在战争中使用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并主导战争的进程,才能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3.构成信息网络化战场
信息网络化战场,主要由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三大系统,在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上,联结为网络,整体地(不是单独地)展开工作。遥感侦察系统从信源处获取信息,通过信道传递系统传递到达信宿(如计算机处理中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加以利用。信息处理利用的结果是要做出决策,定下决心,使用哪些部队、哪些武器遂行哪种作战任务,打击或防护哪些目标等。这就还需要有一个部队行动和武器打击这样一个庞大系统来遂行作战任务。有时部队或信息武器系统可以直接 获取信息,按预先的方案和总的意图,不需等待专门的行动指令,就可以直接打击敌方目标或抵抗敌方的攻击。这是信息化战场信息共享的一大优点。对目标打击或防护情况,又被遥感侦察系统获取,反馈给信息处理中心进行评估。这就是一项重要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的过程。战场信息网络,除了一般的由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网络系统外,还需要有保障供应系统来保障上述网络系统正常顺畅地展开工作。保障供应系统主要是能源供应系统、故障维修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病毒处理系统以及人员生活供应系统等。其中电子对抗和病毒系统是攻防兼备的,对己是防,对敌是攻。
这样就有五大系统组成了战场信息网络。即:信息获取系统、传递系统、处理和利用系统、部队行动系统、保障供应系统。连接五大系统的中心环节是CI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有了完善的CI系统,就构成了完整的信息网络化战场。
4.全时空的制信息权的斗争
一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信息斗争在战前就开始了,并贯穿于战争的始终,即使战争结束后,信息斗争仍在继续。在战争中的信息斗争,从时间上讲,从战争爆发到终结,日日夜夜、分分秒秒的全部时间都在进行着;从空间上讲,从前沿到纵深到后方,有关参战国的陆、海、空、天的全部空间以及电磁领域和计算机网络空间都在进行较量着。这种信息斗争,在时间和空间上随着战略的需要和战场情况的差异,虽然也有轻重缓急之分,但总的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所谓制信息权,就是控制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握有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才能获取战场行动的主动权和自由权,才能运用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的各种手段打败敌人取得胜 利。而这种制信息权又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链环和五种基本手段上握有优势。三大基本链环,即: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利用。只有获取了信息,才能耳聪目明;只有顺畅的信息传递,才能指挥自如;只有及时正确的信息处理和利用,才能运筹帷幄,争取时间,组织力量,压制、打击和消灭敌人。严格地说,所谓信息斗争,主要的就是在这三个链环上的斗争。三个基本链环上的信息斗争又可以归结为侦察反侦察、干扰反干扰、破坏反破坏、摧毁反摧毁、控制反控制五种基本手段。要在信息斗争中获取胜利,就要
在创建上述五种基本手段的物质基础,并在实践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之。谁能在上述三个基本链环和五种基本手段上握有优势,谁就能掌握制信息权,赢得战 争的胜利。
这些基本特征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其它特征:如空间扩大,战争进程缩短,战场空前透明,远距离精确打击、非线式作战、天地一体作战、网络空间作战、战争消耗大等等。
第三篇:国防与军队建设
上课周三-78节、序号:110成绩________
国防与军队建设
陈剑楠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09级商学系电子商务(1)班 240994315 福建福州 邮编:350015)
摘要: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以一日不防”,由此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面对并不太平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进一步推进我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各项准备。因此本文以下五方面论述。一是学习中国化马克思军事理论。二是建设人民军队。三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四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五是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人民军队 绝对领导 协调发展 精兵之路
前言
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面对并不太平的国际形势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进一步推进我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各项准备。以促进现代化国防建设。
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列宁、斯大林领导人民战争的经验,带领全体军民创造了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人民战争的新形式和新经验。他们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提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指导思想;强调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斗争和其他各条战线的非武装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制定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等等。这些理论,形成了一整套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战略战术,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以劣势装备的人民军队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的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多次指出,我赞成毛主席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只是历史条件不同,人民战争的手段、打法和表现形式也将会有不同。江泽民强调,人民战争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力量所在,但要根据新形势新条件,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形式、新战法,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和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其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有13亿人民的团结一致,有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我们不畏惧任何强敌干预,完全有能力应对军事上的各种挑战。
二、建设人民军队
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列宁、斯大林领导人民战争的经验,带领全体军民创造了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人民战争的新形式和新经验。他们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提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指导思想;强调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斗争和其他各条战线的非武装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制定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等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多次指出,我赞成毛主席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 1
略思想,只是历史条件不同,人民战争的手段、打法和表现形式也将会有不同。江泽民强调,人民战争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力量所在,但要根据新形势新条件,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形式、新战法,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和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其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是我军的建军之基、立军之本。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曾产生过各式各样的政党和组织,也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军队和武装,但都没有能够担负起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都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退出了历史舞台。经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特殊规律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正确抉择。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学说与中国军事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军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政治优势。实践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有利于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军队建设,有利于保证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的高度集中统一,有利于发挥军队在保卫和建设国家中的职能和作用,有利于促进国防的现代化,增强我国的国防武装力量。
四、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战争与经济、政治关系的一般原理,指出战争考验每个民族的社会制度。列宁、斯大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强调要“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思想,并根据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训,提出了加强国防,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武装力量的指导方针;作出了独立自主,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包括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战略武器装备和现代化尖端科学技术)的重大决策,并且反复强调,要把捍卫我国独立地位放到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任何时候我国的独立和安全都不能受制于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中,还明确提出:“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要“多搞经济建设”,“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1978年,我们党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接着又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一定要抓住当前和平时期这个良机,硬着头皮先把经济搞上去。军队要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并积极搞好军队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它本身就涉及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安全大局。国防建设同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实现国防现代化。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极格局终结和冷战结束,世界处于新的深刻变动之中。在这一背景下,江泽民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要两头兼顾、协调发展;要逐步加大国防投入,及时地把一部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思想;国防建设要讲效益,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把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到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的高度,强调军队各项建设都要从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利益全局出发。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要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把国防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统一。这些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关系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中心是解决军队现代化问题,即解决军队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的问题,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全面提高军队战斗力;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地位,解决和平时期军队战斗力提高的问题;要十分重视科学
技术和人才对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关于军队建设,他具体阐明了“精兵”、“利器”、“合成”、“高效”四个原则。他反复强调,军队改革不能照搬外军的做法,要把改革同军队的稳定和发展统一起来,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军建设打开了崭新局面,顺利踏上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以武器装备和技术的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在世界主要国家加速发展。为了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江泽民提出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走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军队建设的整体转型,建设一支能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他强调,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关键在于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大力提高广大官兵的科技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我军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矫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以上内容纯属于个人观点,如有论点不足或不妥之处,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大学军事学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联系电话:***
第四篇:如何继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如何继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科学筹划、全面推进军队各项建设,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一、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深入抓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工作,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不断强化军魂意识,确保广大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巩固深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不断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军委部署要求,以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和官兵思想实际,深入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战斗精神培育,抓好经常性思想教育和心理服务工作,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世界军事变革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筹划,推动各项建设有机衔接、有序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领导管理,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和有机融合。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提高后勤供应保障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突出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一核心军事能力,统筹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做好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准备。
三、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深化训练模式、训练方法和训练管理改革,大力加强全系统全要素联合训练,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适应性、研究性、检验性训练,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坚持战斗力标准和战训一致原则,紧贴实战要求和使命任务,扎实抓好新大纲贯彻落实,强化实战化训练,加强技战术基础训练、使命课题训练、首长机关训练和新装备训练,统筹抓好反恐维稳、国际维和、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扎实做
好训练中政治工作和后勤、装备保障工作,激发广大官兵的练兵热情,在部队上下形成大抓军事训练的浓厚氛围。
四、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加强军事立法工作,推进军事法制建设,严格按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管理教育部队、开展工作、规范行为,保持部队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断提高部队正规化水平。把纪律建设作为正规化建设的核心,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官兵严守纪律的自觉性,做到严守纪律、令行禁止、赏罚严明。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治军带兵的特点规律,推动管理观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改进创新。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防范重大安全问题,确保部队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认真贯彻《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全面搞建设,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促进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和官兵全面发展。
五、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适应我国安全环境的新形势和维护发展利益的新要求,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科技参战支前,突出综合动员保障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努力提升核心动员能力、体系动员能力。推进国防动员立法进程,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优化后备力量的规模结构和力量布局,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骨干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可靠管用的强大后备力量,不断提高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保持和发扬全社会合力抓国防教育的好传统好做法,通过各种媒体、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六、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始终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机活力,积极调动和运用军地各种资源,不断拓展军民融合式发展途径,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推动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军队要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坚决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第五篇:国防与军队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胜利
国防与军队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胜利
——纪念建军八十周年
●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
80年来,为什么它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战胜国内外的强大敌人,成为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强柱石?就是因为它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进一步推进我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各项准备,就是对建军80周年的最好纪念。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起秋收起义,10月率部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下旬,朱毛两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图为1931年毛泽东和警卫战士合影。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拥有革命军队的基本原理,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使我们党痛切地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组织革命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党又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斗争。从此,党和人民建立并拥有了自己的军队,革命的烈火重新在中国大地上燃烧。
湘赣边秋收起义同八一南昌起义一样,最初都是试图夺取中心城市而没有成功。毛泽东善于总结经验,从起义的挫折中很快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虽然是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但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工业不发达,工人阶级人数较少,城市里敌人力量集中,而在广阔的农村,工人阶级却有自己强大的同盟军——农民,而且敌人统治的力量比较薄弱,因此中国革命不应当走俄国那样的城市中心道路,而应当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毅然改变原定的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部向反动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进军,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各地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红色政权树立了榜样。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起点,从此中国革命战争走上正确的道路;第二,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从事理论创造活动的标志,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已开始形成;第三,它作为毛泽东创造性运用马列主义的光辉范例,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启迪。
二、从中国的国情和各个时期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克敌制胜、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坚持和发展
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列宁、斯大林领导人民战争的经验,带领全体军民创造了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人民战争的新形式和新经验。他们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提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指导思想;强调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斗争和其他各条战线的非武装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制定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等等。这些理论,形成了一整套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战略战术,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以劣势装备的人民军队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的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多次指出,我赞成毛主席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只是历史条件不同,人民战争的手段、打法和表现形式也将会有不同。江泽民强调,人民战争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力量所在,但要根据新形势新条件,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形式、新战法,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和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其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有13亿人民的团结一致,有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我们不畏惧任何强敌干预,完全有能力应对军事上的各种挑战。
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创立、坚持和发展军队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确保人民军队永远忠于党和人民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的重要论断,指明了这个军队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列宁、斯大林领导创建了这样一支军队,初步制定了一套党领导军队、在军队中开展政治工作的制度。毛泽东和我军领导人依据这些原理并借鉴这些经验,始终把人民军队的建设置于武装斗争的首要位置。他们规定了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规定了党绝对领导军队的根本制度,以及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的根本原则;提出了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制定了支部建在连上,在团以上部队设立政治委员、政治机关的制度;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三大原则;总结出了一整套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方针、方法和制度。这些理论,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军队建设理论。
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建设的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既给军队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又给军队建设带来新的考验。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军队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这就从军队同党、国家和人民的联系上,进一步揭示出人民军队性质的科学含义。他还强调,要继承和发扬老红军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保持我军的政治本色,这样我们这个军队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江泽民多次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他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要靠制度来保证,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军队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军队的中心任务来展开,围绕提高军队战斗力来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是军队革命化建设的核心,必须始终把它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胡锦涛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和军委主席后一再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军,保证军队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政治素质是头等重要的,要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善于从政治高度观察和处理军事问题;要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开展思想教育,加强军队全面建设,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上。胡锦涛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是对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新形势下加强我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加快实现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战争与经济、政治关系的一般原理,指出战争考验每个民族的社会制度。列宁、斯大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强调要“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思想,并根据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训,提出了加强国防,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武装力量的指导方针;作出了独立自主,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包括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战略武器装备和现代化尖端科学技术)的重大决策,并且反复强调,要把捍卫我国独立地位放到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任何时候我国的独立和安全都不能受制于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中,还明确提出:“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要“多搞经济建设”,“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1978年,我们党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接着又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一定要抓住当前和平时期这个良机,硬着头皮先把经济搞上去。军队要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并积极搞好军队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它本身就涉及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安全大局。国防建设同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实现国防现代化。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极格局终结和冷战结束,世界处于新的深刻变动之中。在这一背景下,江泽民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要两头兼顾、协调发展;要逐步加大国防投入,及时地把一部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思想;国防建设要讲效益,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把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到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的高度,强调军队各项建设都要从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利益全局出发。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要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把国防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统一。
这些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关系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改革开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中心是解决军队现代化问题,即解决军队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的问题,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全面提高军队战斗力;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地位,解决和平时期军队战斗力提高的问题;要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和人才对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关于军队建设,他具体阐明了“精兵”、“利器”、“合成”、“高效”四个原则。他反复强调,军队改革不能照搬外军的做法,要把改革同军队的稳定和发展统一起来,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军建设打开了崭新局面,顺利踏上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以武器装备和技术的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在世界主要国家加速发展。为了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江泽民提出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走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军队建设的整体转型,建设一支能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他强调,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关键在于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大力提高广大官兵的科技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我军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矫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安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胡锦涛同志提出,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的提出,大大激发了全军官兵的使命感、责任感,有力地推动了我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各项准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决听从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的指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各项准备,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改革开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