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共)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金港中心小学张珍渠
兴趣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两半球内的有关部位由于附近已形成特殊的暂时神经联系,因而特别易于感受某类事物的刺激,并且特别易于在这类事物的刺激作用之下,形成最优越的兴奋中心的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品质的制约。为此探讨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其教学方法是致关重要的举措。
所谓兴趣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兴趣的差异性表现,一般可概述为四个方面:
第一,兴趣的倾向性。
人的任何兴趣都是针对一定的事物而发生的。至于针对什么事物而发生,却因人而异。就拿体育教学来说吧。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产生的兴趣,多数来自本人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对体育很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出发点不同:有的是为了健身,有的是为了娱乐,也有的是对某项体育专业颇有特长......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虽说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爱好体育,愿终生从事体育事业,可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接受体育教育有别,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影响,其兴趣的倾向性也不完全一样。例如,一个身材高大,从小就受父母在篮球方面的熏陶,他自然在篮球方面有着特殊兴趣;一个终年生活在海滨,或从小就在游泳馆里长大的学生,必然对游泳偏爱;作为北方学校的学生,从小就跟冰雪打交道,冰雪运动则成为他们的拿手项目。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大脑皮质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刺激作用的影响下,形成各种性质不同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不同的人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把
自己的有关心理活动优先地指向而集中于各种不同的事物,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巩固某些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发展,可按因此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一批有所专长的学生,让他们去带动一般的学生。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对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发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倾向性是学校体育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社会功能价值(包括教育、健身、智力、娱乐、政治、经济等),永远地热爱体育事业,永久地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使其兴趣的倾向性不断地巩固和发展下去。
第二,兴趣的广博性。
每个人所具有的兴趣并不一定只限于一种,同一个人很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兴趣。不过,不同的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喜爱田径,但也十分爱好游泳和球类,甚至对体育美学、体育运动生理及体育哲学等交叉学科也努力的学习与探讨;而有的学生只对某一项体育专业感兴趣,对其它专业或学科概不问津。应该说,前者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广博的人,后者则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偏狭的人。兴趣广博的学生就会表现得生气勃勃,而兴趣偏狭的学生则表现得死气沉沉。不同的学生所以会在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自幼所受的教育不同,生活实践的范围不同。有的学生接触的客观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丰富,他们的大脑皮质在多种多样的刺激下,形成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所以才会对各种不同的事物均持有一定的积极态度。反之亦然。正因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有所不同是来自他们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参与程度,所以,我们要努力使学生扩
大自己的生活实践范围,扩展知识面,积极地促进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广博的体育兴趣对学校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普遍的。这和我国提出的“全民健身纲要”相一致,应该广泛提倡。但就体育事业的国际化、商品化来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培养某项专业的特殊人才,也是当务之急,故应做到“博”而“专”。从心理学上认识,一个学生所以具有博而不专的兴趣,多半是其大脑的暂时神经联系经常处于散漫状态,而缺乏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的缘故;可是,博而又专的学生,其大脑的神经联系则已经建立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或者说,在大脑的多种神经联系中,有一支主动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支配着其它各种派生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使它们共同从属于主干,从而使其广博性更加持久,专业性更加突出。
学生的这种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还跟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相关联,尤其跟体育教师自身是否具有兴趣的广博性和专业性以及是否有广博的理论功底分不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这种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体育工作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世俗偏见;才能扭转体育教师是只会教书的“教书匠”的看法。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全面发展,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只有教师在某方面掌握了特殊的体育技能技巧,学生才会在某方面有所专长。这是一种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三,兴趣的持久性。
人们对各种事物所发生的兴趣,既可能是持久不变的,也可能是变易无常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或某项体育专业的兴趣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往往有些学生对于体育的教学活动缺乏稳定的兴趣,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起初就
对体育学习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和深刻的认识,多为好奇心或某些暂时的功利所左右。过了一段时间,适应不了体育训练的艰苦又没有坚强的毅力,因而开始动遥或见异思迁,或喜新厌旧,更严重者认为从事体育学习或锻炼是一项倒霉的差事。反之,有些学生选择了体育专业或参加了体育锻炼活动,并对其有着相当稳定的兴趣,因为他们比较牢靠地对体育专业或各项体育运动优先发生注意的暂时性倾向,能积极地将这种暂时神经联系较巩固地确立在大脑的相关部位,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精细的和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于是,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等相关事物的刺激作用就会不断地扩充、分化或加强他的这一系列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就是学生较深入、持久的对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会在主观上愈来愈发生兴趣的原因。
持久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都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发展或巩固其对体育持久的兴趣呢?这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同时进行兴趣的引导或开发来实现。所谓引导是指体育教师必须经常不断地向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可以说,它将直接制约每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明确目的、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方能发展其对体育的兴趣。所谓开发,多指某些有专业特长或发展潜能的学生而言。例如,对一个下肢修长、身体素质好,灵敏度高的学生来讲,可能是体操、游泳运动员的后备力量;腿部肌肉发达,爆发力强的学生来讲,则很可能成为一名田径的健将。这里不仅有智力上的开发,也有体能、素质方面的开发。美国多数运动员出身于大专院校,这和他们的体育教学及完善的体育设施有关,也离不开高层次的体育教师队伍,及较科学的教学方式或方法。一言以蔽之,都与学生对体育有着持久性的兴趣分不开,无兴趣的事情是不会有一番作为的。
第四,兴趣的效果性。
人的任何兴趣并不一定仅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优先地发生注意的倾向,而且还可能是推动一个人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这里说的推动作用,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特殊追求和爱好,并已形成明显的效果反应。就以体育教学来说,上田径课时,学生不仅积极完成教师的规定动作练习,而且还能主动的了解田径运动史,课后反复查阅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及程序,以求不断扩充既得的知识和彻底地掌握这门课程。可见,兴趣的效果性是主要地制约于一个人对于有关事物所感到的自觉需要,以及他在意志锻炼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显然,兴趣的效果性明显地表现在一个人第二信号系统在它的调节作用方面的基本特征。
不过,人们的兴趣是否是有这种动力作用,以及这种动力作用究竟能产生多大效果,这将是因人而异的。如有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所教的动作,或只心向往之,缺乏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或体育运动的精神。这是一种没有效果性的兴趣,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说得再明确一些,就是目前学校的整个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尚需在整体上进行改革。学生一入校对体育就以及格为目的,因此学习被动没有主观能动性,自然也就谈不上兴趣的效果性了。
若要真正地激发起学校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效果性反应,就必须加大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第二篇:中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
中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
个性是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一般而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物学条件、家庭因素、学校教育以及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趋于定型的阶段。
(一)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1.自我的明显分化。中学阶段,儿童时那种较稳定、较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分化成了两个“我”:观察者的我和被观察者的“我”。自我的分化,使中学生主动地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开始认识到自己那些在小学阶段从未被注意到的“我”的许多方面和细节。
2.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3.对内心世界的自觉。对于儿童来说,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外部世界,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触角更经常、更深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4.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个性倾向渐趋稳定
1.需要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的需要结构已逐渐完善,并形成对友谊、独立自主、理解尊重、发展自我等的优势需要。
2.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的兴趣已逐渐从有趣、乐趣发展到志趣阶段,兴趣由肤浅向深刻发展,且中心兴趣逐步形成。
3.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已经历了价值观及人生观形成的准备阶段,进入了观察与探索阶段,部分高中生甚至进入了定向与确立阶段。
(三)形成相当稳定的性格类型
性格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例如,按性格结构中的优势成分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按个体的独立程度把性格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按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可分为外倾型、内倾型和中间型。研究表明,就内外倾的划分来说,中学生性格的内倾型和外倾型是逐步定型的,一般高中之后已趋于稳定状态。
第三篇:中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中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2010-02-24 14:30:45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2 网友评论 0 条
个性是指一个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定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一般而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物学条件、家庭因素、学校教育、以及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趋于定型的阶段。
(一)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1.自我的明显分化。中学阶段,儿童时那种较稳定、较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分化成了两个“我”:以观察的我和被观察者的“我”。自我的分化,使中学生主动地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开始认识到自己那些在小学阶段傺被注意到的“我”的许多方面和细节。
2.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3.对内心世界的自觉。对于儿童来说,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外部世界,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触角更经常、更深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4.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个性倾向渐趋稳定
1.需要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的需要结构已逐渐完善,并形成对友谊、独立自主、理解尊重、发展自我等的优势需要。
2.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的兴趣已逐渐从有趣、乐趣发展到志趣阶段,兴趣由肤浅向深刻发展,且中心兴趣逐步形成。
3.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已经历了价值及人生观形成的准备阶段,进入了观察与探索阶段,部分高中生甚至进入了定向与确立阶段。
(三)形成相当稳定的性格类型
性 格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例如,按性格结构中的优势成分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按个体的独立程度把性格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按个体心理活动的倾 向可分为外体倾型、内倾型和中间型。研究表明,就内外倾向的划分来说,中学生性格的内倾型和外倾型是逐步定,一般高中已趋于稳定状态。
如果你过于偏激,如何改变?
中学生中偏激现象比较严重。例如看问题很绝对,当取得好成绩时,他们非常高兴,以为自己什么都好,甚至惟我独尊;而一旦失败,则又陷入极端痛苦中,以为自 己百无一用。如果对某人有好感,认为他或她一切都好;反之如果讨厌某人,则认为他或她一无是处。完全是按照个人的一时心血来潮和好恶来判断是非,而不管事 实如何。再如做事莽撞,不计后果,如认为友谊就是“哥儿们”义气,当朋友受到别人的“欺负”时,往往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冲上前去,帮朋友打架,出一口 气,把蛮干、鲁莽看成是英雄行为。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表现,说明你也比较偏激。偏激可能使我们不能正确地认自己和他人,容易受别人教唆、挑拨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冲动的甚至是终生后悔的行 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学生比较偏激呢?主要有两点:(1)中学生的情绪特征。由于青少年受内分泌的影响,处于性成熟的快速进行时期,其神经系统具有高 度的兴奋性;其情感也具有明两极性、冲动性、爆发性等特点。他可因一件小事而狂喜万分,也会因一件小事而痛心疾首;稍不如意,可能会大发雷霆,不太善于控 制自己。因此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一个“疾风怒涛”时期。(2)思维发展的局限。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加之阅历较少,知识经验不太 丰富,因此他们还不善于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往往容易抓住一点就无限夸大或缩小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那么如何改变偏激的这个性格缺陷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拓宽兴趣范围。青少年的情感丰富,爱好广泛。有人说青少年是天然的诗人。因此
我们可自觉在把激情情感引到我们的兴趣中,从兴趣中获得内心的满足,体验情感的深刻。同时知识经验也会有所增加。
2、加强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学会多角度、全面、完整地看问题。
3、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应该学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加强自我控制能力。遇到激情事件将要控制不住时,可以在心中从一至十默数,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使自己平息下来,也可作出决定是否行动,也就是说,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
如果你情绪淡漠,怎么办?
情绪淡漠是一个人对某些事或整个生活丧失了信心和兴趣时的情感减退现象。中学生情绪淡漠的主要“症状”是:内心体验贫乏、冷淡、麻木不仁,干什么都觉得 “没意思”,兴趣索然,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对自己和别人都漠不关心,对生活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心理学家称这种症状为“败兴症”、“空虚病”或“情绪减退症候群”。青年期的情绪淡漠实质上是一种个体对于挫折伤害的被动保护性反应,是一种逃避矛盾与困惑的表现。这被认为是“未能完成自我同一性”,变得“不了解真正的自 我”了。从中学生的情况看,产生情绪淡漠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升学、就业的竞争加剧,人际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了;另一方面是青年 期自我意识的快速增长,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与自我服务能力的不协调。这就有可能造成中学生因心理负担过或经不起风浪击丧失信心、热情和主动性,丧失与他们 感情上的共鸣,陷入情绪淡漠状态。此一时期,父母的过分关心或关心不够,都可能促成这种状态。
可以采取以下办法防止情绪淡漠的产生:
1、培养乐观、自信、积极的生活态度。
2、使自己的活动、生活内容多样化。
3、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人生遭遇挫折在所难免,应以积极的方式应对。
4、换一种眼光看待周围世界。生活中不乏真善美,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对生活很冷漠的青年应善于从亲人的安慰、朋友的关怀、师生的情意中去寻求温暖、抚慰,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使冷却的心重燃青春火焰。
5、及时运用心理调节法,自觉摆脱淡漠情绪。当出现情感淡漠的苗头时,应及时对自 己施加一些积极的暗示:如“这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这样下去很危险,会毁了自己”等。同时,有意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自己胜利且又有乐趣的 活动,特别是欢乐、美好的集体活动中,对于恢复自己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大有益处。
不要用冷漠的外表装扮自己丰富的内心。
第四篇: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山东省济宁兖州市第20中学 王建强
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它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是人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从兴趣心理生理机制上来看,由兴趣引起的如何探索知识技能的大脑皮层兴奋中心与注意力所形成的兴奋中心同属大脑警觉中枢。因此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倾注很高的注意力。有学习性需求的学生必然对学习活动保持高度的注意。兴趣能有效地启动有关认知学习器官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促使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学习,促进学生凝思、凝想,想练结合;加快学生思维连接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不可缺少的一个心理条件与前提,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可忽视或放弃的重要教学原则。那么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讲授教育,如采用报告、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体育的目的、功能及锻炼价值等,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不断丰富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增加趣味性和实效性
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习活动中教学内容更新的程度和组织的趣味有效性。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使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有趣、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新颖多变。如准备活动老是“慢跑+徒手定位操”,学生便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如果能结合基本部分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花样”跑、活动性游戏以及双人操等练习手段,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效果也就大不一样。还可以将以往已掌握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自编一套操在上课前的准备活动上轮流带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教法组织要严密紧凑、环环相扣,自然过渡,让教学过程呈现出科学的、艺术的美。
三、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人因材施教,做到区别对待
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多数学生提出学会、掌握某一技术动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的要求;特别应当注意的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信心不足,以致缺乏体育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对他们降低难度要求,帮助鼓励和耐心辅导之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他们的练习内容,选择好突破口,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就拿“支撑跳跃”教学来说,教师可采用分层次水平的方式组织教学,以越过山羊为层次水平一,以越过中跳箱为层次水平二,以越过高跳箱为水平三。同时,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自由选择某一层次水平的练习方式进行学习,掌握并有效的完成后便可进入高一层次水平进行学习。这样,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逐一实现并达到了“支撑跳跃”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以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形成。
四、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评价
体育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渴望学会,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因此“学的会”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诱因。如果学不会,便会丧失信心,也就无兴趣而言。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针对性较强、易学易练的技术动作或运动项目,并注重教学手段、教学步骤的合理运用。例如: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有趣的球操,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玩球”的过程中使双手特别是左手的功能得到加强。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因此,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产生兴趣,体育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 备注 ] 样报请用“申通快递”寄至:山东省济宁兖州市第20中学(兖州市新驿镇20中学)王建强
邮编: 272100 联系电话:
*** e-mail: lizibing1234@163.com(由我方付费)
第五篇:中学生体育兴趣调查表
中学生体育兴趣调查表
性别 _____年龄_____
亲爱的同学 :
你好!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情况为了找出目前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促进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提高,特制定本问卷,此问卷的调查结果仅作研究性学习报告所用,对本人没有任何影响。请你根据个人看法如实回答下列问题。希望得到你的大力支持,谢谢合作!
1、你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
a、喜欢 b、不喜欢
2、你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吧?用了多少时间?()
a、每天1小时b、每周才1次c、除了体育课其它不参加。
3、你有相对固定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吗?()
a、有 b、没有
4、影响你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设施差 b、学习紧张 c、不喜欢运动 d、经济原因
5、你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a、增进健康 b、兴趣爱好 c、消遣娱乐
6、你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哪些项目?()
a、足球 b、篮球 c、排球 d、乒乓球e、羽毛球 f、体操、g田径、h其他()
7、你课余消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听音乐b、体育活动c、计算机d、其他()
8、你参加体育活动时主要做什么?()
a、自己参加运动 b、在旁边观看比赛的多 c、两者兼有
9、你每学期体育费用开支有多少?()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200元 d、300元以上
10、你一般是在哪里参加体育活动的?()(可多选)
a、室内b、室外c、学校内d、学校外
11、你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什么?()
a、增强体质 b、满足兴趣 c、学习技术 d、终身体育
12、你认为体育课的重要吗?()
a、重要 b、一般 c、不重要
13、你对体育课的感兴趣吗?()
a、高 b、一般 c、没兴趣
14、你对目前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感到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好
15、你对目前所上的体育课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6、你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7、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体育活动的()
a、电视b、网络c、其他()
18请您写出对体育活动的意见或建议以及个人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