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推进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经过这学年的教育教学,我们深刻体会到只要把握好新课程的精神和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才能成为课程改革的主动实施者和教材的驾驭者。
高中新课程对每一位教师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我就实行课程改革一学年以来高一历史备课组的实践与反思作个总结。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关注知识学习,忽视知识的运用;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关注‘知识的记忆’,忽视‘建构知识的过程’;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关注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的发展;而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既关注知识的学习,更关注知识的运用;既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重视‘记忆’策略,更关注‘建构知识的过程’;重视书本知识,更重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既关注智力的发展,更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重视学科内容的学习,也关注学科间的联系;力求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爱学、乐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否学会、练熟;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否会学、善学;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关注学习有潜力的学生,给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学习效率不能只关注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应重视培养能力的多少;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学生是否对所学的知识真正感兴趣;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有多少;学生的想象力有没有得到拓展;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掌握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与教学反思
浅谈新课改与教学反思
一、教育如何真正做到教学与现实想结合近几年,中国科技不断进步,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其中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舒尔茨认为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33%的贡献,这就要求教育事业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但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倾向与培养知识型人才,并没有真正做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去发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通过集体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以及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并在其中加以方向性的指导。当然新课改不仅仅涉及的是理论,还涉及到许多实际的问题,因为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有意义。
二、实际中的教学问题如何设置
如我在进行第三课《草虫的村落》教学时,先用一节课去处理生字词,把大体的意思进行了解。在第二课时具体分析的时候,我把同学们带到操场上,让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有哪些昆虫并对一些昆虫的习性做进一步的了解,因为本组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发挥想象与联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我就让他们发挥想象,把昆虫想做人,进行拟人化的教学,这样他们就能更直观的了解为什么昆虫也可以英勇,可以歌唱,并能辛勤的进行劳动。最后引导他们做进一步的总结:昆虫也是一个世界,它们也是一个大家庭,它们的生活也可以有滋有味。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用人的感情为纽带去了解昆虫,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也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一课的教学反思中,我认为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对一切的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这一基础上稍作引导即可。
在《山雨》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当时的天气的限制,并不能让学生直观的去观察雨天的情况,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大自然的秀美呢?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在太阳下观察万事万物的变化。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经历大胆想象大自然的奇特。我让学生把课本的山雨和太阳下的万事万物作对比,以反向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深刻的感悟到大自然的秀美。增强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并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教师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邓小平说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师的知识要更新。我认为在知识更新这以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新课改的培训,多利用新闻、报刊、网络去了解新课改的方向以及实际进行的情况,积极主动的去交流学习。在教学反思中,我认为教师应积极主动的与学生去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使班级的全体成员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在与学生一起进行研讨时,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校本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渐把这种快乐转化为一种对学习的热爱,让学生出于心底的爱学习、想学习。这样知识在他们眼中就会变成一个个跃动的音符,吸引着他们去探索、去掌握。这也符合随意后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华少年》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预习生字,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识记这些本课生字,有的是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识的,有的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的。并鼓励他们自学,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散发这互动的气息,充分调动了学生生命的灵性。学生与自己;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他们互教互学,融合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在课堂中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帮助、指导或参与朗读。朗读时,我允许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可以是唱着读;可以打着拍子读;可以个人朗读;也可以分角色朗读。给学生一个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去领悟,去丰富和了解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的感受,既实现了全体的自主学习,又多元互动,焕发生机。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读懂学生的内心,并时刻去洞察他们的内心,要与他们平等交往、和谐互动,当课堂上出现种种问题,你的关注,随机应变,要有相应的对策,这就要求教师要较好的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不等于生成,教师要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构建有效课堂已成为广大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课题。如何客观对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最适合的教学策略,实现高中思想政治的有效课堂教学,值得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深思。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问题;对策
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并不佳。为改变局面,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探索,出现了课堂辩论、小组探究、模拟实践等许多新形式,但由于一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及课堂活动“度”的把握不够,教学失误仍旧不少,就这些教学现象,我想与各位同仁交换看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
1.有效课堂内涵模糊
有效课堂,具体来说,就是课堂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率。这就要求每一位政治教师都要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培养目标出发,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老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把握不够透彻,对于如何实施新课程教学,心中没底,还处于盲目的摸索之中。
2.对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把握不准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在课堂上多说、多做,这种只注重形式的做法忽视了教学实际,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必要的师生互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对教学环节的辅助,我觉得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轻松掌握知识,实现高效课堂,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评价体系不科学
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的双向互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感、学习方式等多方面。但当前许多地方仍然是“一考定终身”,只看结果,不重过程,导致很多教师依然采取应试战术,以各种考试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策略。这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
4.政治课堂脱离生活实践
由于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今的高中政治教学,已越来越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许多高中生都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就连许多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的过度关爱和直接保护,“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已成为现实状况,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很少,这样的课堂教学严重背离了我们所倡导的教学生活化。
二、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的对策
1.准确定位教与学
教学永远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教师一定要扮演好课堂教学引导者的角色,还课堂主动权给学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并非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都少讲甚至不讲,而是要求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对于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敞开思维,大胆探讨,但一定要让探讨有一定的目标性,不可信马由缰。讨论问题时,教师要确定内容,确定方向,讨论结束后,还要及时给予点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驾驭者,不能使课堂教学失控或脱离主题,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有效果。
首先,教师必须坚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遵循教学规律,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全面多样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究学习。另外,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相应发展。
3.教学生活化
大部分高中生,对抽象的政治理论都不大感兴趣,如果照本宣科,只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学一定要讲究策略。我的经验就是把握时代脉搏,让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努力把生活题材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社会问题,轻松实现对书本知识的迁移,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时代气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完善评价体系
首先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将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作为评价内容。在评价方式上,不但要包括各类考试,还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描述性评语或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
5.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课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走进学生,和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讨论问题,用自己的尊严和威信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要穿戴整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用自身的自信来感染学生情绪。在生活中,要把关爱给予每一位学生,既要肯定他们的成绩,更要正视他们的缺点,用言传身教随时随地地教育影响学生。
思想政治课相对枯燥乏味,要保持较高涨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在相对快乐中获取知识,实现有效课堂的目的,政治课教师一定得花费更多的心思去探索,好在高中生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人生目标,所以,对他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有法可循。
??S编辑 董慧红
第四篇:新课改中教学行为反思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结合新课改背景下有些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如下:
一、教师的提问技能
①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②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③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④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提供知识获得的科学途径和策略,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教师“讲”的艺术
“讲”就是“满堂灌”,“讲”就是“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他们之间不是等号。新课程需要老师讲。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讲”呢?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可见,叶老并不是一概的反对老师讲,相反,倒主张“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
我们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没有挖掘体会,该掌握的没有掌握,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缺少课堂教学应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
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也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第五篇:我在新课改中的收获与反思
我在新课改中的收获雨反思
衡阳县集兵中学陈小霞
当课改的浪潮席卷我们这所农村中学时,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象刚上岗的教师一样小心翼翼认认真真地在摸索中进行改革,因为这意味着对我们过去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我们有太多的不适应,但现在这种不适应已消失了。领导为了课改大会小会开个不停,老师们几乎得了会议恐惧症,尤其是班主任。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学校课改成功在于校长,我不是教育家,没资格来判断这句话的正误,但我认为一个班的课改成功关键在于班主任。本人就是一位班主任,课改实施一年以来,我有几点收获与反思与同行们一起分享。
我班在实施课改后,将班上54位同学分成6组,每组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