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休闲农业与地产的完美嫁接
休闲农业与地产的完美嫁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休闲农业迅速发展。2010年7月,北京市正式发布实施《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提出“全力塑造北京标准的良好品牌,不断提升首都的科学发展水平”的要求。各界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成为时下国家发展的重要议程,国家出台土地扭转等相关政策,农业、农村和农民将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伴随着旅游和地产这两大行业的不断发展,在旅游市场需求和房地产企业逐利行为的共同驱动下,以旅游吸引物及其配套服务设施为导向的,结合户外运动、会展购物中心、休闲度假地产等多功能、全覆盖的新型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形成,休闲农业与地产业相结合形成休闲农业地产的趋势愈加明显。如何使旅游经济和地产经济相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凭借旅游地产提升内涵,旅游地产依托乡村旅游提高品牌价值成为一个新的亮点。休闲农业地产必然会成为未来建设、投资的一个热点。
一、休闲农业地产概念
1989年,台湾大学通过系统研究,正式提出“休闲农业”的概念,并将其内涵概括为:农业与旅游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劳作、体验、参与、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形态。而休闲农业地产则是以休闲农业为依托,在经营休闲农业项目时,引入房地产的经营思维,从产品规划、景区服务、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地产化运作,从而更好地发挥项目优势,更加深入的挖掘产品的市场潜力。
二、休闲农业地产类型
休闲农业地产是休闲农业同地产业的一个嫁接,涉及到农业、旅游业和地产业,要对其进行分类是一个综合的提炼和概括过程,以休闲农业的分类为理论基础,与房地产业进行融合、对接,从而形成休闲农业地产分类,主要包括以下5种:
(1)以农家乐为基础的地产开发
农家乐是休闲农业中最广泛的模式,是以农家为重点,即该地区农民的生活现状、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为吸引物,满足城市居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的一种农业休闲产业形态。以农家乐为基础的旅游地产开发可以称之为农家乐升级版,它整合乡村旅游与旅游地产,使旅游经济和地产经济相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凭借旅游地产提升内涵,旅游地产依托乡村旅游提高品牌价值。北京市旅游局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国际驿站、养生山庄、休闲农庄、旅游观光示范园、乡村酒店、采摘篱园、生态渔村、山水人家”等8个乡村旅游新型业态的标准,将成为农家乐开发的新潮流。
(2)以农业观光园为依托的地产开发
农业观光园是以高科技农业或者成规模种植、养殖农业为主体吸引物来满足人们在休闲活动中的相关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一种农业休闲产业形态。因为农业观光园本身是具有一定土地规模的,可以某项农作物、养殖业或手工副业为卖点,综合餐饮、住宿、采摘、游乐等多项休憩内容,采用“庄园式”地产开发,如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等系列农庄、酒庄、水庄、山庄。
(3)以古村落为依托的地产开发
古村落是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沉淀而完全或部分保留下来的人类居住的区域,这些村落集中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劳作状态,具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通常都是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此类产品是田园旅游房地产中资源条件最好的产品,以仍然保留以前鲜活的生活方式为最佳品。山水、建筑、风光、文化、人物等方面,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可进入性和接待设施的配套,整个产品可以相对较少的投资带来非常好的现金流。已有很多地产商开始在这上面做文章[FS:PAGE],如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文化特色古村内租售给外来游客居住度假、休闲体验的古民居和江南水乡水镇很受欢迎。
(4)以景区为依托的地产开发
景区是具有一定的自然、人文资源,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探险、休闲、科考等服务的盈利性机构。以景区为依托开发的旅游房地产:一种是在自然风景周围的度假型地产,如环黄山游憩带上的各类养生、养老度假物业,太平湖、奇墅湖、丰乐湖、齐云山、清凉峰度假区内的度假别墅、乡村客栈等;另一种是与景区融合进行地产开发的项目,如丽江古城,酒吧、悦榕村等休闲度假地产都在景区里。
(5)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的农业新村及农村房地产开发
随着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和饱和,众多开发商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进军,但是迄今农村房地产市场依然是一片蓝海。中央连续4个一号文件,预示着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未来几年的热点。政府加大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公路交通、供电、供水等,这些都为农村房地产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农村房地产是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渗透农业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延伸模式。如卖别墅的同时,卖一块地。再如在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形成了教授村、画家村这些专业村,既成为乡村发展的特色,也成为特色旅游点。
三、休闲农业地产产品及开发模式
1、民宿型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的住所。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民宿可以说是农家乐的精致版,通过地方政府统一管理,由民宿主人个体经营的一种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可以发动社区全民参与,其盈利效益非常可观。同时,民宿的特色可以根据民宿主人品味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民宿这种形式在中国大陆还并不流行,但在日本、台湾等地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开发模式。举例来说,台湾逢春园,它原本是一座私人别墅,经过其主人的经营变成了一个大众休闲的民宿。其特色在于两点:一是利用已有的空间进行休闲设施补全。该民宿特别为客人安排了雨雾迎宾道,穿过迎宾道就是一片近两千坪的绿地,洋房、宽广的庭院、小桥流水、吊床等休闲设施一应俱全。二是在设计上大量融合了民宿主人的个人喜好和艺术价值取向。该民宿正屋的餐厅的吧台前摆放着一架大型三角钢琴,墙壁上挂满主人自己的油画,屋内摆满了主人游玩世界各地收集到的各种精品摆设。这里白天是宁静舒适的咖啡店,晚间就成了热闹好玩的酒吧。
2、农家型
农家是以农民的生活生产资料为基础,具备接待功能力即为通常所说的农家乐。这种产品不同于民宿,其更通俗、更生活化,在各农业观光园、景区景点周围的农家,进行统一的接待、管理,其盈利效益非常可观。在休闲农业项目中,对其提供的产品服务规划引入地产开发的思路,除了常规的农产品采摘、民间民俗、农业展览、现代农业科技等,主要是要强力导入都市人群的参与性,以都市人的主力参与来提升项目的人气,利用各个时段的特点为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
农家型在中国算是具有一定渊源和历史的开发模式,但都是小打小闹的样子,没有形成统一的大规模开发。成都“五朵金花”的成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笔者将其称为“五朵金花”模式:乡村旅游+休闲地产。“五朵金花”原是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东郊的6个行政村,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锦江区用城市管理理念建设农[FS:PAGE]村,以工业理念经营农村,将该乡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五朵金花”。其开发不同于普通农家型综合开发的亮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利用处于城郊的地理优势,进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经营,形成规模化经营,提升农家乐的内涵、品质及品牌。成都市锦江区两级政府提出了“开发、保护并举,利用、发展并重,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周边环境”的思路,用连片联户开发,共同扩大发展的市场空间,破解农民单家独闯市场的风险,走出一条专业化、产
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二是将乡村旅游与农业观光休闲、古镇旅游、节庆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拓宽乡村旅游的发展业态。“五朵金花”从旧村改造上对乡村农家地产进行大换血,按照“宜拆即拆、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的原则,改造了3000多户旧农居,把原来的6个行政村并成5个景区,建起众多具有风味特色的农家餐馆、乡村酒店、乡村艺术馆,以及开发新区住宅等。同时,政府和街道办先后投资9745万元用于水、电、路、气和污水排放等公共设施建设,在政府的推动引导下,企业和农户投资8000多万元用于整修农居、新建花卉市场和游泳馆等经营性项目,给企业和农户创造出了投资搞农村休闲娱乐场所有利可图的空间。
3、庄园型
庄园一般为企业或个人开发的度假村性质产品,综合了餐饮、采摘、住宿、游乐等多项休憩内容,通常以某项农作物或手工副业为卖点,综合各类配套产品,有较大的接待容量,如农庄、酒庄、水庄、山庄等等。庄园型的有些产品档次极高,一般区位靠近休闲消费市场,有点采用异国田园风格,能满足高端市场的消费需求。但大多数服务素质都不是很高,更多的停留在简单的问询和跟进,缺少主动式的服务理念,因此,休闲农业项目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改进,引进房地产项目服务的理念,改变目前此类休闲农业旅游服务的被动模式。
庄园型的案例以2010年7月15日开园的蓝调薰衣草庄园来说,这一批新起的由专业的旅游规划公司打造的庄园,亮点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将文化创意充分与传统农业相结合,整体布局采用艺术化的线条,打破场地方正的边界,让空间更丰富。蓝调庄园提出时尚农业概念,将时尚的触角深入到传统农业当中,利用时尚流行性的特点和挖掘文化内涵的手段,通过特定的农业项目表现。同时,主要景点围绕中心区域薰衣草田布置,景观更具有内聚性,形成有机整体。同时按照功能进行合理区域分割,动静结合。使景观、建筑巧妙的融合在自然的田园之中。二是以农业作为依托,逐渐向旅游、文化、商业等多领域渗透,打造相关产业链。如开发庄园独有的shmily香·爱(意即看我有多爱你)品牌商品,将香草、蓝莓、草莓等产品进行创意性开发,形成香草系列产品:卫浴类香草产品、装饰用香草产品、保健类香草产品、香草食品等几大系列上百种商品,并采取特许加盟的形式进行规模化品牌推广。三是将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在时尚的生态旅游基础上,蓝调庄园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理念,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环境和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创作、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从踏进蓝调庄园的第一步起,“低碳”的概念就得以彰显,所有宾
客的汽车统一停放在门口的停车场,倡导游客进入园区内,或是行走,或是骑自行车,实现交通零排放。
4、乡村别墅型
乡村别墅除了地理位置处在城市近郊,通常有花卉、果园等配套,如葡萄园、熏衣草花园等,很受小资阶层的青睐。此类别墅有产权和时权的产品选择。乡村别墅营销更多的是停留在简单的应对模式,没有创新和深挖市场,目前来看虽然具有很大的市场[FS:PAGE]需求,整个行业做得却并不是很成功。房地产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项目推广的经验,将休闲农业地产化的目的就是要引入这种地产的营销模式,深挖市场潜力,扩大项目影响面。
地产行业现在在乡村别墅方面主要着重于开发养老别墅、养生别墅。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以及社会福利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自身的养老养生问题,年轻子女也都不再习惯几代人同住,所以养老别墅、养生别墅的市场将越来越大。目前这种市场的特点主要有几点:一是抓住老年人喜欢安静、清新、自然的生活环境的特点,打回归自然的口号,与休闲农业结合进行地产开发。这种社区的开发多为低密度住宅,没有城区拥挤压抑的感觉,对于老人来说会住得更舒适。而且,这种别墅考虑到老年人因为年纪的增长上下楼梯会越来越困难,别墅在设计上一般楼层较低,方便老人进出,比较适合老年人的人群特征。二是社区不在城区,但也不远离城市,保证配套成熟便捷。社区配套包括社区内或项目周边的医疗、餐饮、购物、设施,这些都关系到老年人每天的生活便捷程度,对于他们至关重要。
除了迎合养老、养生市场的别墅建造以外,一些迎合大众市场的地产在建设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同时得以体现。北京市发布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全力打造和提升北京的乡村旅游,而这一政策的出台及实施将会成为未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将对全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一个带动作用。北京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开发思路主要有两点:一是充分挖掘各区县乡村旅游的特色,形成各自乡村旅游发展的风格。各区县立足于本市乡村旅游的实际管理和服务水平,设置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建立起“一区一色、一沟一品“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二是依托各区县本有的特色,构建符合各自特点的新业态模式。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北京市旅游局建立了八种新业态模式,即“国际驿站”、“采摘篱园”、“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家”、“山水人家”、“民族风苑”。这些新业态模式的出现为乡村地产的开发也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5、古村古镇古城型
此类产品是休闲农业地产中资源条件最好的产品。山水、建筑、风光、文化、人物等方面,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可进入性和接待设施的配套,整个产
品可以相对较少的投资带来非常好的现金流。但是此类产品的旅游房地产开发须充分考虑文物保护问题,除了地块选址的问题,还须考虑新建和改造房地产的风格协调问题。
安徽宏村是这类开发中得到一致好评和认可的典型,笔者将其称为宏村模式:宏村旅游+休闲地产。宏村是在97年由中坤集团拿出的一期400余万元资金进行开发的,其开发前期投放在保护规划上,而后在宏村外围进行地产项目延伸。开发思路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用一个文化的理念去激活周边的增值空间,赋予更多原生态产品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中坤以宏村这个点为基础,还拿到了南屏和关麓两个村的旅游经营权,并对它们进行统一规划,整个黟县都保留了清一色的徽派建筑,不论新开发的楼盘还是政府大楼、法院、公安局、国家电网,或者是马路边一闪而过的民居,无一例外都有着高高的马头墙和白墙黑瓦的清淡雅致风格。1998年,黟县政府将西递、宏村两村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文化概念的提升也激活了周边的增值空间,赋予更多原生态产品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二是把原生态的农家乐留给村民,在细分市场的方向上为自己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中坤集团没有收购宏村所有农家乐的统一管理经营,而是在景区外围开发地产项目,在宏村附近的奇墅湖旁征了1000多亩滩地,租下3000多亩山林[FS:PAGE],投资10亿元,建设了一个五星级酒店和一批度假别墅等多个度假地产项目。另外投资1亿元,重建了唐代古刹梓路寺,并在寺院不远处修建了一处墓葬陵园。三是利用自己的旅游资源和持有型物业,在产业的链条化发展上还在扩展细分市场,文化、娱乐、餐饮等等都将成为可以深化的方向。中坤以旅游景区为中心,进行地产开发,把土地与稀有资源结合,看重土地未来的价值。2010年6月26日,中坤耗资8000余万元复建的安徽梓路寺在黟县宏村镇举行开光典礼仪式。中坤集团未来的计划还将在北京、安徽等旗下产业群周边继续捐修、运营寺庙,这些寺庙将配合中坤,为高端客户打造一个中国顶级禅修学院。中坤甚至在筹划一个在北大进行考古基础学习、然后去新疆实地考察的考古研修班模式,私家红酒酿造、户外徒步俱乐部等等都将成为定向的高端产品。"
第二篇:休闲农业
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分析
摘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并结合现代旅游的一种高效农业。本文以东北地区的现代休闲方式和观光农业发展为中心,介绍了东北地区的生态旅游特色和资源优势,分析了东北地区休闲农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的发展状况和前进方向,探究了农业休闲旅游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东北地区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东北地区 观光农业 旅游特色 发展策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农村、农民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旨在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我国农村的环境建设和农业发展注入了生机。这种新型的农业旅游方式将地区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农村的风土民情结合起来,开创了一种高效、环保、多样化的农业发展之路。
东北地区农业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旖旎的冰雪之色、怡人的边境风光、壮阔的草原森林,这些充满豪情的自然资源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下面我们对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进行分析。
一、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状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东北的景观自古以豪迈著称,其自然环境自然拥有壮阔激昂的特色。近年来,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乡村旅游、冰雪旅游、边境旅游、草原和森林旅游等皆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生态旅游的发展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扩大开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特色
第一,东北地区的景色以冰雪风光为品牌向外推广。每年1月5日开幕的“哈尔滨冰雪节”吸引数百万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仅每年国外游客消费总量就超过20亿美元,而每届冰雪节的总收入更是多达70亿美元。滑雪、赏冰灯、做雪雕的乐趣让每一位前来观赏的游客流连忘返。而东北其他大型城市都有以冰雪为主题的著名公园或景区,像长白山天池、阿尔山冰雪度假村、莲花山竞技滑雪场等,吸引的游客不计其数。
第二,东北地区以草原森林资源为依托打造生态避暑度假旅游城市。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占80%,30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5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结合当地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组成了呼伦贝尔多样性生态旅游区。大小兴安岭则是喜欢森林养生和动植物科考的游客们的天堂。当下,森林和草原旅游十分切合人们追求的绿色生活、健康生活的理念,为需要释放学习
工作压力的现代人提供了良好的休闲方式。
第三,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以大中城市为目标,面向对象主要为大中城市的市民。近年来,农民艺术家赵本山先生将东北二人转艺术推向全国乃至世界,《马大帅》《乡村爱情》等系列电视剧不断热播,东北的乡村风情和带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色彩的文化赢得全国许多观众的喜爱,致使东北“农家乐”系列的旅游形式受到火热的追捧。许多城市人口在节假日来到东北农村感受来自剧中的氛围,坐热炕头吃农家菜,看大秧歌听二人转,吃土鸡,摘野果„„正是这种曾被认为“土得掉渣儿”的形式得到众多城市游客的喜爱。丹东凤城大梨树村正是这种形式的典型代表,“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这里以农业观赏为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在这里可以享受田园诗歌般的美妙生活。
第四,东北地区的生态旅游富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味,也为这片白山黑土地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东北地区边境省份共有全国53个少数民族,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多个少数民族世代居住于此。充满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观光旅游的重点。以呼伦贝尔为代表的蒙古族特色、以沈阳故宫为代表的满族特色、以长白山为代表的朝鲜族特色、以驯鹿和雪原为代表的鄂温克族特色等等。广袤的东北大地养育了这些少数民族儿女,而这些少数民族也以自己的文化点缀着这片土地。
(二)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东北地区正处于老工业振兴与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态农业旅游可以成为促进产业调整、带动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因此,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扬长避短,突出优势资源,打造出品牌与知名度,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闻名的冰雪休闲度假旅游区,国内一流的生态、冰雪、避暑、边境、民族文化旅游胜地,形成鲜明的特色。同时,注意以优质资源为核心,以中心城市为枢纽,不断扩大规模与覆盖面。辽、吉、黑三省及蒙东五盟市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突破行政边界与空间的格局,实现东北地区大范围生态旅游网络结构的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季节性过强,旅游旺季较短。农业观光与其他景观观赏最大的不同在于季节性明显。无论是赏花还是摘果,持续的时间都较短,时节一旦过去,旅游立刻进入淡季。而东北地区生态旅游主打的冰雪品牌更是被局限在了冬天,淡季期间游客数量稀少,旅游收入也相应的减少,而巨额的场地维护等费用给产业造成巨大负担。
二是观光农业数量众多,而项目过于单一。观光农业的火热发展导致很多投资者盲目建设生态园区,致使经济效益过于分散,收入下降。调查结果显示,全
国90%的观光农业园区处于亏损状态,东北地区的状况亦十分严重。而且受到气候、土壤等条件限制,东北很多观光园区的植物种类较少、生态形式单调,且雷同状况严重。
三是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较差。东北地区很多农业旅游产业处于小型民营资本进行运营,加上执法渠道不畅等原因,经营管理十分混乱,游客意见很大。而作为主要运营方式,很多“农家乐”不具备经营条件就开张,存在卫生条件差,服务质量差和“宰客”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东北地区整体的旅游形象。
四是不注重生态效益,环境破坏严重。生态农业旅游应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的原则,景区的开发应严格遵循这一原则。部分地区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不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过分依赖非自然的技术手段,大兴土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很多所谓的“废品”(如秸秆、粪便等)等资源没有被很好的利用。
五是没有确定的市场定位。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对客源市场的分析还不够到位,结果就是不能对旅游产品做出正确的商业价值判断,缺乏特色产品,致使旅游形象难以确定。同时,对于市场的变化没有产品的升级换代,旅客的重游效率很低、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三、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规划,统一布局。生态农业旅游区的内容选择和市场需求在布局时皆应该统一考虑。首先应做到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要突出当地特色而非盲目跟随风潮,避免盲目建设。其次要兼顾层次,尽量避免季节性明显问题,不同季节设计不同活动,可以尝试利用各个文化节日来设立不同的主题,增强景区的利用效率,提高收益。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景区管理,宜采用“经济、行政、法律”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以法律为核心,通过经济调控和行政监管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也要对农民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营造让游客舒心的乡村环境,并对服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提供有素的服务。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资源。新景区的开发应避免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破坏,主要采用添加、点缀的手段,而非损毁重建。例如,与其削平山头间旅馆不如山林之中隐映木屋。同时,相关部门应定期检查景区内水库河流的水质,对污染水源的单位进行处罚。另外,应在各个景区推广可再生资源或新能源的利用,比如使用沼气或太阳能等。
四是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应该借鉴其他地区的开发经验,并结合本地资源形成自我特色。充分利用国内外实力雄厚的农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与管理经验,使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旅游得到较好较
快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家乡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一些理解和想法,希望和各位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也祝愿家乡的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述.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若干思考.2006,5:105--107
[2]李长健.欧阳柳萌.旅游观光农业中的环境法律制度研究.社科纵横2011,2:50—53
[3]赵妍.浅谈我国观光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农业科技通讯2011,12:42--43
[4]沈伶俐.辽宁兴城市观光农业管理浅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0,3:90--91
[5]钟春艳.周连第.观光农业园的绿色营销策略.商业研究.2009,8:71--74
[6]高敏.长白山区域生态旅游规划的思考.城市建设下旬.2011,4:24--24
第三篇:休闲农业
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编辑整理:北京农家院网 发表评论:说两句 展示农家:
广告服务
一、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黟县是一个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县,境内生态环境良好,田园风光优美,灿烂的人文景观与秀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拥有丰富的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
黟县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和开发乡村旅游最早的地区之一。
早在1986年,黟县依托西递古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周边优美的田园风光,开发设立了西递旅游服务点,标志着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黟县提出了“围绕旅游抓休闲农业发展,抓好休闲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大了农、旅结合的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和安徽省农业委、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目前黟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十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即:
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观光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龙头;
以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里、深冲为代表的旅游专业村不断发展;
以木坑竹海、打鼓岭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休闲游正在发展壮大;
以龙池湾农耕文化园、竹海人家、秀里农庄等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效益日益明显;
以“猪栏洒吧”“南山堂”等为代表的度假体验旅游新业态正引领古村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以山地车、公路自行车、徒步、露营等为代表的乡村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以摄影、写生、影视拍摄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创作专项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柯村胡门皖南花猪、黑鸡养殖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富民效益日益壮大;
以国家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金星工艺厂、民间工艺厂为龙头的旅游商品产业初具规模;
以4万亩桑园、2万亩有机茶园为基地、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盛集团、惠达食品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致富作用日益显现。
目前,黟县境内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22处(其中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专业村6个、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4个、星级农家乐示范户17家,涉及全县8个乡镇;国家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家,省级1家;以木、竹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个体私营作坊150多个,已形成四大类、12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系列,同时,发展了5个旅游商品购物市场和700多个购物摊点、门面;叶村、黄姑村、宏潭村、五里村分别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万亩蚕桑生产标准化生态基地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称号。2010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量突破400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达24亿元,其中农民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受益3.8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达30%,对地方税收贡献达34%,重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7000元,其中67%来自休闲农业和旅游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已超过3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口的40%以上。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财政贡献、带动效应、品牌影响、富民效应、业态发展、入境人次等方面发展成效显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动力产业,成为扩大开放的先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和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
二、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优势与潜力分析
(一)比较优势。目前,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无论从产业规模、财政贡献、带动效应、品牌影响、富民效应、业态发展、入境人次(2007年已超过10万)等方面来看,发展应当是成功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传统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更加彰显其自身的特色。一是资源一流、品牌一流,与国内其它类似县相比毫不逊色。二是连续四届举办的两大国际性节
庆活动和休闲农业展示活动,提高了黟县的知名度,培育了自行车、户外运动、摄影采风、写生修学、农业休闲等专项旅游产品市场。三是积极开展中法乡村旅游国际合作,并在法国先进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引进国内外品牌企业参与黟县乡村旅游发展,在促进古村落乡村旅游业态的转型升级方面,已取得初步进展。四是以旅游商品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农民家庭作坊为支撑,带动全民参与的旅游商品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在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旅游综合效益方面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潜力分析。黟县地处皖南山区腹地,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地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乡村资源保存良好,除西递、宏村外,黟县目前还保存有大量的有原住居民居住的古民居、古村落资源,仅黟县盆地就有古村落23个,古民居2000多幢,且周边田园风光优美,是国内罕见的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乡村的典型代表,也是最具有国际旅游市场价值和文化休闲旅游开发潜力的乡村旅游资源;二是黟县西北地区四乡4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态环境绝佳,自然风光优美,山村风貌一流,人口仅2万多,发展休闲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基本处在未开发状态;三是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土特产品和传统的手工艺为发展旅游商品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有利于延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链,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随着黄山市大旅游交通设施的改善,黟县的农业与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十分巨大,黟县已经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写入“十二五”规划,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十二五期间,我县进一步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把黟县打造成一个以国际市场需求为标准的世界级的国际化乡村旅游目的地。
一是以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黟县示范区项目为重点,依托黟县盆地内非遗产地古村落和农业生态乡村资源,打造高端的国际化农业生态型乡村休闲度假游新业态。
二是以黟县西北山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依托山区原生态乡村资源,打造国家级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新板块。
三是以实施西递、宏村旅游综合提升工程为契机,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品牌影响,打造世界级的徽文化遗产地旅游区新典型。
四是以中国黄山国际山地车节为平台,依托一流的乡村山地车赛道,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户外运动专项旅游项目,打造前景广阔的体育和户外休闲旅游新亮点。
心动了吧?美妙京郊游从这里开始:请进入京郊旅游线路超市!
第四篇:新兴旅游地产之农业休闲生态园规划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新兴旅游地产之农业休闲生态园规划
随着国内旅游及地产行业的不断结合和发展,一个新兴的时代性名词,正不断的进入我们的视听世界,他就是旅游和地产结合的“新生命”--旅游地产。然而,作为未来美丽中国旅游地产的一个新兴力量--生态休闲农业园,也在悄然的走进我们的生活。
农业生态园(Agricultureecologicalgarden)也称农业休闲园,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纵观近年来地方性的农业生态园,无疑可以看出,在开发的初期阶段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但一些生态园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的资源内涵,因而造成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
诺狮规划 :规划前期做好项目策划,合理的规划旅游路线,区分园区功能分区
二:旅游形象定位模糊
休闲农业生态园开发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和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是凭借温暖的气候及特色风情,大建别墅和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如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农业生产和布局单一,没有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和“绿色产业”优势,导致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
诺狮规划:在规划设计中,突出主题和品牌,把握方向,突出市区内现代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优势,避免偏离“农业旅游”的主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
三:生态示范作用不强
有些生态园开发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诺狮规划:在规划设计中要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的原则和“生态文化”的内涵。
四: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第五篇:休闲农业与地方发展规划
休闲农业与地方发展规划实例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资源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是农业和乡村特色结合的交叉性产业,具有经济、社会、环保、教育、游憩、保健和文化活动的多种功能,是解决农业“隐性”萎缩,传统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向。作为旅游业快速发展中新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休闲农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但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论述还很少,因此本文以北京密云县为例,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进行了探讨。
一、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
(一)休闲农业的兴起和定义
休闲是指人们在劳动之外的闲暇时间里,按照个人的愿望和爱好所自由进行的各种活动。它有三层含义:一指闲暇时间;二指休闲活动;三指一种精神状态。休闲不仅是个人闲暇时间的总称,也是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科学和合理的使用,是人类在自由支配时间内自由选择的一种活动方式,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发展需求,在空间上并不仅仅局限于居住地范围以内。
休闲农业是在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农业新功能,得益于城市休闲活动向乡村地区的不断延伸。休闲农业的表现形式多见诸于大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以此看来,休闲农业一百多年前就出现在欧洲,并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982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和世界粮农组织曾召开特别会议来讨论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发展的可能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Dernoi, 1983)。此后,关于农业和旅游结合发展的话题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休闲社会的来临,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西方关于城市休闲问题和休闲社会学的研究赋予了农业旅游新的含义。20世纪80年代,休闲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休闲农业也成为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郊区农业和旅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
从休闲农业发展的背景和特点来看,休闲农业是位于城市周边地区利用农业生产活动和乡村景观,为人们提供体验活动和休闲场所的一种产业发展方式,是农业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休闲农业的特殊作用和影响
休闲产业是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休闲产业首先在发达国家兴起和发展,并成为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休闲产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自然本身要求人们不仅应该能够做好工作,而且还应该能够过好休闲生活。闲暇乃是全部行为之首。”马克思也认为:“闲暇是共产主义社会中一个很重要的财富标志,人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就提出未来社会是闲暇社会,人类将第一次面临由闲暇时间的压力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作为休闲产业的重要分支,休闲农业为城市居民在周边地区提供了游憩空间,在市区环境日益被破坏的前提下,能够使城市居民享受到清新自然的空气和宜人的环境。休闲农业也因这一宝贵的资源,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为地区经济增长创造收益。所以休闲农业也可以说是在乡村地区发展的城市产业。
二、密云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分析
密云县地处北京市东北部,地处京津冀的三角地区,面积2229.45 km, 人口42.4万。辖区内密云水库位于密云县中部,面积33.6万亩(合188平方km),是北京市最大的饮水源。随着北京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激增,密云休闲农业的地位开始凸现。
(一)休闲农业发展优势
密云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1.9%,密云水库又是京郊大地上最宝贵的一盆水,县内生物资源丰富,特产众多,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山水休闲农业旅游。另外,经验表明近距离休闲度假、闲暇时间和稳定的客源市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位于京津都市圈中的晶莹碧透的密云水库恰似一颗明珠点缀其中,为密云营造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为休闲农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位于京津都市圈,区位条件有利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的联系通道和交通结点,地处京津冀的三角地区,密云水库镶嵌其中。县内道路网络逐渐完善,101国道贯穿绝大多数景区,连接北京和河北的高等级公路即将开工。目前全县公路总长1175km,公路网密度0.53km/km2。其中,国家级干线282.69km,县级公路236.71km,乡级公路73.07km,专用公路23.8km;形成了“以密云镇为中心,以101国道为主干线,以太师屯为库北枢纽,以环湖公路为衔接”的环线和放射线相结合的网络格局。便捷的道路系统和区位优势使密云可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吸引休闲农业发展的科技要素,为人才的引进疏通渠道。另一方面,密云可以利用便捷的区位优势,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旅游。
2、农业资源丰富,名优特产众多
密云县有着优质的农业资源,名优果品知名度高且历史悠久,果林观赏价值高,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密云县有果园面积54万亩,其中干果37万亩,鲜果17万亩。2003年果品总产量6055万公斤,其中板栗、苹果、鸭梨、红肖梨、李子是主要品种。黄土坎的贡梨、不老屯的梨花已经成为密云县重要的旅游观光农业资源。目前全县有观光果园52个,面积为2万亩。
3、客源市场庞大
2003年末,北京拥有830.8万城市人口(以非农业人口计);内城四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近郊四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和海淀区)以及和密云临近区(平谷区、怀柔区和顺义区)人口规模也达到了696.2万(北京统计年鉴,2004)。从消费能力来看,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已经达到了11123.8元。随着经济的发展,休闲农业的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也将不断提高,观光休闲农业已经开始成为城市人口新的消费热点之一。
2(二)休闲农业发展的着力点
根据密云县现有的发展优势,休闲农业的发展要以平原、半山区原有农业资源为依托,借山、借水、借民俗,对原有农业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自然、人文内涵,对密云县休闲农业旅游进行开发。
1、乡村景观和文化
保持乡村风貌是休闲农业旅游最基本的条件,无论是作为旅游吸引物还是作为乡村旅游的载体,乡村生活和田园风光在休闲农业旅游之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农业具有休闲价值潜力的根源所在。因此休闲农业规划首先需要利用乡村性来满足都市居民脱离城市氛围体验另类乡村生活特性的潜在需要。因此,在营造休闲农业旅游的过程中,都要在提升餐饮、食宿和乡村景观等外在品质的同时,尽量保留乡村内在的原汁原味。
2、地方品味和品格
休闲农业的另一主要特性就是非常强调休闲农业的地方性格,因此地方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从空间形式、活动内容、文化营销和环境意向等方面都应具有地域特色。这包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风土民情、人、事、物与地景等。对密云而言,则是要突出其特有的餐饮文化,特别是有别于北京其他郊县的餐饮文化。
3、生态保护和利用
生态性是休闲农业独一无二的属性。当农业转型为休闲农业时,若不能保持自然与人文的原有生态性,则当地的生态环境就会受到破坏,从而影响休闲农业的开发品质,所以,休闲农业的营造不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方向,而且兼有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保护性开发是密云县休闲农业开发中的第一要义。
4、体验
农业之所以具有休闲产业化的潜力,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作为初级产业,它是一种直接结合人力、物力与地力创造百物的原始过程。虽然这种过程有别于其他娱乐业的感观享受,也有别于消费性的送往迎来,但是这种初级产业的生产特性对大多数早已脱离农业生活的都市居民而言本身即具有巨大的体验性诱惑。体验是保持休闲农业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三)发展模式
密云县已有的休闲农业项目主要集中在原有特色果品的基础上,以小规模、零散的开发经营方式为主,开发的力度和深度不够。从未来农业发展要求来看,密云水库北部不老屯、县内南部东邵渠镇、太师屯安达木河沿岸、清水河沿岸、东北部白马关河、东南部红门川流域农业发展都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向休闲农业过渡。另外,在环绕密云水库附近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石城、不老屯、新城子等8个镇在内的23家采摘园。根据现有的基础,可以参考以下发展模式:
1、按休闲农业主题划分的开发模式: 农业观光园类:主要是指以设施农业来展示农业高科技的观光农业项目,包括展示农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和生产加工过程,如北庄的互润庄园和不老屯镇的万亩草场观光园。果园观光类:主要是指利用果树开花期和成熟期来开放果园,以供游人观花、赏景和采摘的项目,从中体验自选、自摘、自食的果农生活,同时享受田园风光,如不老屯镇的黄土坎贡梨园。
渔场垂钓类:指利用水体进行包括垂钓、品尝和水上娱乐等观光休闲活动,如北庄镇清水河垂钓餐饮一条街。
农村文化体验类型:指利用农村的特色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民俗活动、名胜古迹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具有地方加工过程建立的休闲民宿农庄,以“寻田园乐,品山乡情,尝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主题的民俗“农家乐”旅游项目,使城市人感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了解质朴的民间文化,比较典型的如新城子镇的遥桥峪村。
农业特产节庆类型:把宣传产品、交流技术、洽谈贸易与观光游览融为一体,以展示名优特农产品名义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如始于2003年的密云县金秋采摘节和始于2004年的鱼王美食节。
2、按与景区关联程度划分的开发模式:
主导型:休闲农业旅游或民俗旅游以自身为基础,周围缺少旅游景点或景区,如不老屯镇的黄土坎贡梨园和万亩草场观赏区、新城子镇的万亩云岫苹果观光采摘园。
复合型:休闲农业旅游区或民俗旅游镶嵌于其他景区之中,或成为旅游整体开发项目的一部分,前者如桃源仙谷,后者如优龙国际旅游度假村和互润庄园。
依托型:休闲农业旅游景区相对独立,但是其经营状况完全依托于周边地区景点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经营状况良好如古北口镇的民俗旅游;有的则因为周边景区质量下降而举步维艰,如遥桥古堡的民俗旅游村。
3、按区位布局划分的开发模式:
由于休闲农业区的选择与游程远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梳理密云县休闲农业旅游景区的区位布局。密云县观光休闲农业项目按区位划分的开发模式有:
景区边缘型:与景区共享游客资源,服务项目互补,目前密云大多数民俗旅游项目为此类布局。
县城、城郊区:位于县城或北京郊区的直接辐射区,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发展条件,迎合现代休闲短程旅游的需要,没有或较少旅途疲劳感,目前这类休闲旅游区在密云并不多,较典型的如石城镇的花溪小寨和穆家峪镇的优龙国际旅游度假村。
三、密云县休闲农业发展的预期分析
(一)对密云水库的保护 密云水库位于密云县中部,面积33.6万亩(合188平方公里),为北京留下了一块唯一没有污染的净土。密云水库以其在首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密云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一直处于密云县建设的中心地位,左右着密云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环库区建设和保护更是未来发展需要加以格外关注的重要问题。密云水库设计库容为43.75亿立方米,最高库存量为30亿立方米,而近年来库存量仅为6-8亿立方米左右,水源短缺已成为产业调整的另一重要因素。所以,密云县的产业选取须以高效、节约、环保型为主。
休闲农业将为密云水库环库区建设带来新的活力。依据规划,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将设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封河育草,在山区河道两岸大规模建设湿地,净化水质;第二道为生态保水防线,上游120公里白河主河道两侧退出耕作;第三道为自然修复防线,在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实行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开垦、割灌、放牧等生产活动,变生产区为保护区,实现生态修复,自然保水。密云水库防护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0%左右,因此,保护密云水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成为现实中的两难之题。从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振兴密云县县域经济,借水库周边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建立“观赏型”休闲农业带,形成整体性品牌效应,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主体的休闲农业产业将成为未来密云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新型的产业发展道路
密云县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也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肩负着北京市环境保护任务。县城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了
100%[1],境内的产业发展,尤其是污染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同时也带给了密云与众不同的优势——环境优势。密云县现有林地232.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70%。县境内主要河流、水库水质清洁。出于对地方的环境保护,污染型产业将不再受到市政府和县政府的鼓励,休闲农业在这种情况下成为郊区发展的新型道路,为密云在北京城市经济发展中找到新定位。
3、提高土地利用率
目前,密云县土地利用结构为“以林地为主,农果用地占一定比重,城镇建设用地发展迅速”的土地利用结构。耕地由1980年代末的48.23万亩,减少到1990年代末的40.39万亩。截至到2002年,全县耕地只有34.76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0.39%。耕地面积年年减少,农业比较收益降低成为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目前密云县半农用地、园地与林地的适宜性土地面积超过目前利用面积,开发利用潜力大,而耕地、草地面积的利用程度已经超过土地适宜性程度。所以,在确保农业用地的同时,林地和园地开发和建设大有作为。改变土地经营理念,依靠特色农业、果品和园林,由传统的土地农业生产转变为生产、服务活动立体式的经营方式,选择融合生产、服务、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的休闲农业作为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总之,休闲农业满足了密云县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利用城市提供的良好发展环境,改造农业,提升乡村的经济产出和生活品质。
四、结语
在城市周边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是切实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满足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从密云县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来看,休闲农业规划的制定须遵循以下原则:(1)以城市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2)以乡村和农业的基础来确定休闲农业的发展资源;(3)以城乡对接的关系来梳理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4)以体验经济为主的多样化发展方式。
总之,密云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新要求,为郊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