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讨5篇

时间:2019-05-12 18:3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讨》。

第一篇: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讨

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讨

贺道兵郑敏

(北京地质调查研究院,北京,102206;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摘要: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具有显明的行业特性与过渡性特征,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化,内部控制出现了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作者从地勘事业单位改革与内控体系建设变革的角度,总结了其内控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环境、加强风险管理、强化监督与优化控制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地勘事业单位内控体系

一、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一)地勘单位内部控制

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通过内部控制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地勘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背景

2000年属地化改革后,地勘事业单位经历了简政放权、政策优惠到对外开放的改革历程,由过去单一的地质勘探逐步发展为基础地质、工勘、社会化服务等多元化的地勘经济主体,融入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适应性与风险承担能力明显提高。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为事业单位未来十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框架和思路,依据指导意见,作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类的地勘事业单位被列入转企的行列之中。地勘事业单位已进入改革的关键阶段,地勘经济的企业主体身份还没有落实,以“打工经济”为主的基本经济格局没有得以根本性改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抵御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最突出的表现在市场主体身份、法人治理结构、管理运营机制等与市场经济不衔接,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难以提升。

(三)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目前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调查掌握的资料显示不同部门(局)所属的地勘事业单位运行着独特的管理模式,内部控制体系带有显明的行业特点,并与其管理模式紧密联系。在管理体系中“事企不分”、“戴着事业帽子,走企业的路子”的过渡性模式难以摆脱“机制不活”、“管理体系不清晰”、“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的怪圈。总体上看,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多依

存于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与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呈现条块与不连贯性特点,没有真正形成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勘事业单位在企业化改革的过渡时期,内部控制改造的核心问题是转换身份,打造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的地勘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找准事企内控差别,总结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是顺利推动内部控制建设与完善的重要基础。

(一)控制环境问题

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建全。目前地勘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直接导致难以适应地勘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管控实际需要。由事业身份办企业呈现“小、散、弱”状态。即使有的地勘单位已经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董事会中高管人员占了较大的比重,甚至占总人数的1/2以上,基本上没有设独立董事(监事),治理结构极不科学,少有单位认为自己的董事会能充分发挥职能。二是企业文化不健全。大多数地勘单位尚未建立或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将企业文化理解大政方针类宣传口号,缺少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创新、团队协作理念与精神。分析近年来地勘行业腐败案件时有发生,企业战略规划与单位短期效益冲突显现,引起负面反映很强烈,地勘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二)控制活动存在问题

一是授权审批不规范。授权审批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主体不透明,在审批过程中仍存在不按程序办理与审批,行政“一支笔”、低效率等现象频现。二是投资控制薄弱。规模偏小、资质等级不高、技术力量不雄厚、原始积累不足等成为经济多元化地勘单位的代表特征,无论从地勘单位层面,还是上级主管单位,对下属单位(企业)“人、财、物”的监管都不尽到位,投资处置有一定的随意性,对外投资大多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国有资产经营效率低下,成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最大隐患;大多企业的负责人没有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追踪问效,对投资项目的效益关注不够,投资“灯下黑”问题依然存在。控制活动不严密,导致了单位内部控制失效、管控失灵。

(三)风险评估与管理缺失

目前,地勘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对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单位没有设立风险评估管理委员会与工作小组。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没有与业务管理运行机制相衔接。“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工作机制没有形成,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也不能够到位。大多数单位只对能够预判风险的一项或几项业务进行了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水平不高,风险管理没有贯穿到所有业务、各个环节。

(四)信息与沟通不畅通

信息与沟通也是单位内部控制有效运转的通道,无论是制度建设、管理规程,还是内部控制,都需要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提供与反馈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情况,并有效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最高管理者,为经营管理决策与校正偏差提供必要的支持。高层管理者与部门管理人员、基层员工缺乏多维信息交流,成为信息沟通的最大缺陷,由于基层员工与高层管理者缺少对话和参与企业管理,员工很少知道单位长远规划,对管理制度执行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管理层或滞留中级管理层。

(五)内部监督不到位

内部监督是指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调查发现,有一大部分地勘单位尽管设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业务进行审计检查,但内部审计部门被赋予的职权有限,没有规范的监督程序、方法和要求,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空白,重视设计缺陷认定忽视运行缺陷的认定,内控缺陷整改与责任追究机制没有对内控制度建设给予应有的支持。

三、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内控环境

首先,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其次,健全授权审批制度,一是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二是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加强管理的透明化程度,实现全员参与管理;三是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再次,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重视并加强内控宣传教育,培育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不断提高员工文化知识水平,以适应现代企业科学管理需要。

(二)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内外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但这项工作通常是内控制度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梳理经济活动的流程,排查风险点。对内控设计缺陷与运行缺陷进行适时跟踪评价、监控与改进,对内控体系与风险评估组织应对能力与水平进行阶段考评与提升,不断提高单位风险应对总体水平。

(三)强化监督管理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小组与内审工作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监督检查工作。对外部审计、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原因,积极整改。借用外部监管实力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与监管水平。地勘单位内控体系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国家新政策法规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风险因素变化等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进适时调整和完善,保持内控体系设计与运行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发挥其在地勘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保障作用。

(四)优化控制技术

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微信等信息平台技术,打造现代企业管控自动化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地勘单位管理引入科学的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同时,充分开发办公

管理自动化信息系统,利用现代装备与技术手段建立畅通的信息与沟通桥梁,实现风险管控与预警的现代化,减少人为干预,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总体风险水平。

完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独立监事与外部经济与技术专家在内控设计与缺陷标准制定、风险评估与监管等工作中的作用,清除内控体系中内部集权控制风险与技术失误。在不断优化控制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同时,优化内控体系与运行效率。参考文献:

[1]王爱勤.内控建立的探索[J].新理财,2010/02/03(96-97).[2]曾健.加强财务综合监管构建地勘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J].现代商业,2013/02(236)

[3]周国新,周薇薇.浅议地质勘查事业单位改革[M].资源·环境·和谐社会,2007/08(19-22).[4]陈淑梅.如何加强地勘单位内部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2(121-122).[5]王伟.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地勘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2/04(131-132).[6]万百五,韩崇昭,蔡远利.控制论—概念、方法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

贺道兵,1979-,安徽舒城,管理学学士,会计师,主要从事地勘经济管理工作。

郑敏,1966-河北唐山,经济学学士,研究员,主要从事资源经济管理研究工作。

联系方式:***,010-61590955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摘要:建设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防止科研事业单位腐化现象,激发单位活力。本文分析了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总结了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主要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02

一、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科研事业单位是以执行科研项目为主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以及成果推广服务的科学研究机构。近年来,国家对科研投入加大的同时,对科研机构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缓慢,比较权威的是财政部2012年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展较快,与国际coso理论一脉相承,已进入总体框架研究的新阶段。在这种背景下,科研机构可以在遵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借鉴比较成熟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配套指引,充分结合自身特点,探索适合科研事业单位的内控之路。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五要素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启示。

二、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差

科研事业单位的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各要素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内部控制就会形同虚设,流于形式。科研事业单位很多都是全额拨款,有些既有财政拨款又有经营性收入,在性质上相对于企业来说,生存压力小,控制环境宽松。科研事业单位一般编制紧张,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都是兼任或者根本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相对于企业的“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机构,事业单位缺乏强有效的监督机制,要求其必须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现阶段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内控意识薄弱,有些单位的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错误的认为财务制度就是内控制度,内部控制主体主要就是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把好关即可,有些领导甚至激进的认为部分内控制度是对业务发展的阻碍,??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项目的申请上。很多科研事业单位内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权限制定模糊,不相容岗位未能分离,例如执行岗位与保管岗位由同一人担任,业务的全过程由一人或一个部门完成,固定资产的购置与验收由同一部门完成等。

2.管理层风险评估不到位、财务控制管理缺乏风险防范体系

科研单位领导层内控意识薄弱,导致单位对自身业务流程没有形成详细的脉络,不能识别业务流程中的主要风险点,或者识别出主要风险点但是视而不见、不加以控制,为不合规支出、套取科研经费甚至贪污腐败留有出口。即使识别出主要风险,但是应对措施不力,不能有效的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由于很多科研事业单位也对外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导致出现财政资金收入与经营收入交杂的现象,“事业性业务收入”多由事业单位下属法人实体承担,监控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等问题。据统计,目前事业单位主要风险点有事业性业务收入的管理、工程项目的管理、“小金库”、科研课题经费的管理等。

3.控制活动缺失或执行不力

有的单位控制活动缺失,执行不严,对各岗位业务范围和职责权限界定不清晰,各项岗位工作没有复核制度,对于重大工程项目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没有形成集体决策、联签制度。有的单位违规处置国有资产,造成损失浪费,经办人员从中获利。有的单位大额资金政府采购控制只是应对上级部门要求,流于形式,存在经办人员暗箱操作。有的单位年底为了完成项目的执行率,虚构交易等等,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科研事业单位控制活动的缺失、执行不力以至于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流失或被占用。有些科研单位有相对完善的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不强,“领导一句话”即可以是特殊情况,控制措施没有起到预防监督、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

4.内部控制管理缺乏信息化支持、效率低下

科研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应用相对落后,目前有些单位项目较多,有行业性科研专项、基金、业务化、外协等,资金来源广、项目繁杂,项目负责人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不能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监控,只能由财务部门来查询数据,导致项目预算执行不力,效率低下。有些单位有比较完善的授权制度,但是没有对应的信息系统支撑,导致业务审批耗时耗力,业务较少的情况下制度还能执行,业务较多业务人员和授权审批人都会疲于应对。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对于科研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率效果都大有裨益。

5.监督、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科研事业单位监督、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有些单位没有相对独立的监督机构,监督人员多兼职,受本单位直接领导,发挥不了内部监督的作用。科研单位的创新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人员绩效多是平均制,无法从制度上提升单位整体实力。科研单位主要的绩效考核以及激励制度都是针对科研人员,基层管理人员激励不够、考核指标不完善,导致基层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1.提高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营造诚信、有规可依、执规必严的事业单位文化

上级主管部门对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培训,列举案例使其深刻的认识到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科研单位内部要加大宣传,对职工普及本单位的内控制度,领导层面要起到带头作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遵循规范的一种内部环境。好的控制环境可以加强控制和监督,提高管理效率效果,可以防范风险,推进廉政建设,可以确保单位的健康运转,实现科研单位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上述情况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需要领导支持示范,员工积极参与,需要内控各个要素健全并且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适用。如果把内控指标作为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因素并引入外部审计评价制度可能对科研单位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健全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体系

科研事业单位负责人应责成部门对单位业务进行梳理,形成业务流程图,对各个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与各业务部门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也参与进来,同时可以使各部门人员了解内控制度的建立的意义和重要性,获得他们的支持。重视各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对于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业务上下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控制措施解决问题。很多事业单位缺乏相应人员,也可以让社会中介机构介入进来。单位领导层对做出的内控方案进行集体决议,并责成部门对方案进行追踪,主要风险是否被应对,能否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从总体上看,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不同种类的事业单位制定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

3.加强控制活动的执行力度

任何单位都存在执行力不强的问题,科研事业单位更是如此。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效率效果最终都可能由不良的执行力导致不好的结果。单位应从思想上重视执行力的提升,用心做事,实现上下认识一致,行动一致。提高执行力不能只靠自觉,应有强有力的制度作支撑,建设适合科研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着重加强对各项业务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制度,并且严格执行控制活动,严禁部门和个人超越权限;严禁无审批或越权审批,实行岗位追查;严防同一员工在履行多项不相容职责;严禁超预算支出;严禁无关人员接近重大资产;严禁重要岗位无绩效考评等等。同时还要注重建设人才队伍和沟通渠道,人才是提升执行力的根本,有效的沟通是提升执行力的保障。只有建立好的内控制度被高效的执行,才能保证单位合理防范风险,最终实验科研事业单位的控制目标。

4.加强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科研事业单位主要是执行科研项目、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以及成果转化推广服务,科研项目的资金拨付、使用、结余情况是提高信息的有用性和沟通的有效性的关键。大型科研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大多比较完善,中小型机构这方面比较缺失,主要是单位不愿改变现状或者是担心平台建设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解决。中小型科研单位可以借鉴大型机构目前常用的信息系统建设,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建设以项目预算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将科研管理账目、管理流程、管理体制实现连接,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资源共享,全程监督,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有效地将财务、业务进行融合,对项目实行全过程管控。将授权审批模块并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授权审批的网络化,提高业务流程控制效率。

5.监督机构、绩效考核机制的建设

科研事业单位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规范其职责权限。内部监督不应只针对事后结果进行处理,应结合事前、事中贯穿于整个业务的预算批复、预算执行、决算和绩效考评各环节进行监督。必要时可以让上级部门派管理人员负责下属几家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同时,在大环境下,引入事业单位外部审计程序,让社会中介机构对当年财务内控等情况做出评价,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研单位的控制环境问题。科研单位应完善绩效考评激励机制,重视人才、成果,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科研成果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基层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尽可能激发职工的能动性,创造力,减少体制对职工的制约。

科研事业单位内控控制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持续、循环往复的过程。内部环境是基础,是建设内部控制的土壤,是一切内控制度、流程、控制点得以实施的根本条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贤ㄊ悄诳靥逑岛诵娜?个环节。监督检查是使内部控制成为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内控体系得以循环、不断优化提升。科研事业单位内控五要素之间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只有各要素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不断发现新问题,修正制度,才能建设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巍.对推进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江苏商伦,2012(34).[2]葛栋.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的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3(5).[3]李宁杰.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4).[4]杨红.提升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思考[J].商业文化月刊,2011(8).[5]焦月阁.浅析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执行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4):91-92.

第三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浅议

去年参加了县财政局举办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培训,培训内容多与企业相关,很少涉及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和执行者,其收入基本来源于财政资金,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统一纳入到了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这大大提高了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还相对滞后,内部控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影响了财政“节流”任务的完成和部门预算制度的实施,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在信息管理时代,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因此有必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事业单位特点和管理模式的内部控制规范框架。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合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所进行的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本文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三个方面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展开论述。

一、目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状

一年多来,本人对我县7所中、小学的内部控制工作做了调查,从了解到的情况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确存在诸多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核算较企业来说相对简单,涉及环节较少,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财务收支无法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内部控制规范适用范围虽然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内,但主要在企业实行,却没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详细解释,而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也较少。

由此想到我国法律法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却涉及甚少,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核算较企业来说相对简单,涉及环节较少,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财务收支无法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但审计过程中发现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财政资金的安全,亟待改进与完善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职能部门的特点,设计出一套符合本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促进自身的管理发展。

周圆;宗新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年01期 丁爱华;;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2期 冀玉春;;行政事业单位费用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赵雪卉;;论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J];当代经济;2010年05期袁俊彦;;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3期 徐益军;;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5期 胡晓梅;;浅议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3期任江苇;;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周洪凤;;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J];经营管理者;2008年15期卢士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09期

刘慧;;关于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状的探讨[J];财政监督;2009年06期李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之我见[J];经济师;2006年07期 黄伟伶;;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路径[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10期

笔者通过各年审计检查情况和对一地级市7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确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影响了财政“节流”任务的完成和部门预算制度的实施,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和管理模式的内部控制规范框架。

进入新千年以来,内控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许多企业花巨额资金设计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但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迄今为止,还缺乏一套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目前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内部控制在管理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混乱、会计核算不实、监督不力,给单位和国家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工作行为、堵塞经济业务漏洞,文章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和对策,以期通过执行严格的财经纪律,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第四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财政所、分局:

为贯彻落实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XX〕2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工作,根据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财会〔XX〕103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之前,或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同时,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于XX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

(二)坚持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各单位在选取评价样本时,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

(三)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四)坚持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采用以单位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

三、主要任务

(一)组织动员。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XX年8月中旬,全面启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本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二)开展评价。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XX年9月底前,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xx〕21号)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见附件2和附件3),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三)评价报告及其使用。各单位应将包括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项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4)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以明确下一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和改进方向,确保在XX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单位可以将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与同类型其他单位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不足和差距,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县直部门应当在部门本级及各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作为XX年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县财政局报告。

(四)总结经验。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财政所(分局)应当于XX年11月20日前,向县财政局(会计股)报送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单位及系统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及典型案例等。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霍邱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附件1),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我县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县直各单位、乡镇财政所(分局)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前期部署、部门协调、进度跟踪、指导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认真对照,真实完整地填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

(二)加强宣传督查。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财政所(分局)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本地区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宣传督查。要认真做好宣传报道、信息报送等工作,汇总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总结经验成果。要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评价结果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和基础性评价工作按期完成。

(三)加强协调联动。财政、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会商和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发挥先进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今年4月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人力社保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通知》(浙财会〔XX〕6号),对我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总体要求、主要措施和自我评价报告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近日,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浙财会〔XX〕26号),根据财政部、省财政厅的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决定以量化评价为导向,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推动各单位于XX年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工作部署、部门协调、进度跟踪、信息报送等工作,通过“以评促建”方式,推动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整体提升。

2.认真组织开展基础性评价工作。各单位要按照通知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认真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有效,并于XX年11月15日前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报送省教育厅,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经验、存在问题(逐项列示存在扣分的评价指标、评价要点、扣分分值和扣分原因)和下一步重点工作、改进方向等。联系人:省教育厅计财处单兴苗,电话:0571–88008912。

3.加强监督检查。XX年9—10月,省财政厅计划会同省审计厅、省人力社保厅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专项检查。省教育厅将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适时对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对未按要求及时提供评价报告,或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评价结果不真实的单位,作为今后各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一经查实,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XX年8月22日

浙江省财政厅文件

浙财会〔XX〕26号

浙江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财政局(宁波不发),省级各主管部门:

现将《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XX〕11号)转发给你们,根据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补充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将通知传达到所辖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工作部门职责和人员分工,认真组织学习《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掌握基础性评价工作的要求,精心组织所辖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二、各单位应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撰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各地、各主管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的评价工作进行总结,撰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内容详见财政部文件要求,并按以下时间报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于XX年11月15日前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报送主管部门,省级各主管部门应于XX年11月30日前,将本部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连同省财政厅规定的报送内容(详见浙财函〔XX〕129号)一并报送省财政厅会计处。县(市、区)行政事业单位的报送时间由当地财政部门确定,各市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应于XX年12月15日前报送省财政厅。以上材料报送书面和电子文档各一份。

三、加强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是内部控制建设的组成部分,省财政厅会同省审计厅、省人力社保厅等部门计划在XX年9-10月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专项检查时,对基础性评价工作一并予以检查。各地财政部门应认真开展对本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检查和督促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单位财务管理重要环节,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贯彻执行单位经营方针和政策,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处于关键的地位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的意识薄弱

内部控制的意识是单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部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领导层的内控意识淡薄。

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避免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困难的。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是不同且不断变化,不可能都估计到,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很困难的。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够完善,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

3、严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当前有不少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严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这样就无法科学合理的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进行有效的评价。随着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审计制度已经无法与当前的内部控制需求相适应其在考核事业单位过程中通常都是以目标及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主进行考核制定的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并且也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机制用于业务过程的监督与控制从而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功能作用的发挥。

4、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市场经济逐渐的向国际市场靠拢在原来的会计准则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更加健全的会计准则既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会计法》中可以看出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执业证书而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不仅要具备会计执业证书同时还要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但是当前我国个别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是由不熟知会计知识的人员兼职严重缺乏专业技术能力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缺乏辨别能力。这样的财会人员无法达到内部控制的实际要求导致单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缺乏必要的力度内控失效。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1、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部控制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为此,各级会计管理机关即财政部门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分期分批和分类型地对一级预算单位和二级预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举办相关的研讨班,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

2、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性以及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依据每个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目标、环境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当前应在新内部控制有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特点建立一套完善、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还要通过强有力的控制提高控制效果。同时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应建立与其相匹配的组织机构将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进一步明确。另外应建立授权审批控制制度授权给单位各项业务人员并且其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按照授权内容严格执行对于重大的业务事项以及资金数额较大的支付行为应进行集体决策。

3、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提高素质

执业单位内部控制要求内控人员应对单位内部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与控制,这就需要内部控制人员在具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政策、法制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和提高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内部控制人员。另外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以理论与实际结合为原则,全面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水平、职业道德水平从而达到内部控制制度提出的要求。

第五篇: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好的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欢迎阅读本文!

【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一】

为推进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确保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下简称《内控规范》)在我市的贯彻实施和有序推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统一思想

《内控规范》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重点强化机制建设,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实施《内控规范》对提高单位管理水平,规范财经秩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范围

从今年起在市直党群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全面实施《内控规范》工作。

三、总体目标

通过《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夯实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基础工作,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达到进一步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四、组织领导

为做好《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市财政局建立由局长为主任、分管局领导为副主任,局内相关科室、市直各部门(单位)为成员共同参与实施的工作联络机制,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组织实施工作负总责。

各部门(单位)要成立工作机构,加强实施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采用适当的方式建立实施工作机制,制定贯彻实施《内控规范》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时限要求,负责本单位《内控规范》的实施和运行工作。

五、实施步骤

全市《内控规范》实施工作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组织发动(XX年6月)。

召开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和培训会,组织各部门(单位)学习财政部通知精神,系统培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意义、内容、实质和精髓,为全面实施内控规范营造良好氛围和奠定基础;各部门(单位)按照内控规范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有效组织实施;做好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宣传发动工作,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氛围;制定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方案,尽早启动。

(二)建设阶段(XX年711月底)。

各部门(单位)以《内控规范》为依据,以单位现有管理体系为基础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

1、流程梳理:以各部门(单位)经济活动为基础,按照《内控规范》要求,对现有工作制度和业务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流程,形成本单位规范的经济业务流程目录;同时,对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支出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经济支出分类目录。

2、风险评估:在流程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管理现状,开展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识别潜在的经济活动风险点,形成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风险清单。

3、内控诊断: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内控规范》,对本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诊断,查找现有内部控制体系对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的遵循程度和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措施对风险的防控能力,诊断出目前内控体系的缺陷,形成诊断报告,编制缺陷清单。

4、管控设计:在内控诊断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八类控制方法,设计控制措施。

5、制度建设:根据本单位设计的控制措施,利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搭建本单位的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单位层面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加强内控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内控工作提供机制保障。

业务层面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健全经济活动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预算、收支、采购、资产、项目以及合同的管理和控制。按照《会计法》《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考评等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务制度规定,建立健全收入和支出内部管理制度;按照《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按照财政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和财务管理要求,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我市投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项目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合同法》有关要求,建立健全经济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框架的指导下,按照不同层面的内控要求,将管控措施、权责、流程融入内部控制制度,并编制本单位的管控手册。

6、组织实施:根据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全面组织内控制度的实施。

7、信息化落地:根据内部管理需要,逐步构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固化在信息系统之中,达到内部控制标准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约束的机控“自动”生成,实现内部控制在本单位的信息化落地。

(三)总结验收(XX年12月)。

各部门(单位)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后,及时编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结报告,作为XX年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市财政局报告,经本单位负责人签字后于XX年12月底前报送市财政局法规科备案。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情况、工作进度以及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等。电子版材料可报送光盘或发送电子邮件至。

四、工作要求

(一)各部门(单位)要组织全员学习《内控规范》,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单位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了解掌握《内控规范》、应遵循的原则、基本要求、控制重点、监督程序和方法等。

(二)各业务主管部门,既是本部门内控实施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也是本系统内控组织实施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要积极带头并组织本系统开展工作,形成内控管理范本,加强对本系统内控实施情况的督导和检查。要建立健全单位“一把手”任组长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确定内控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做到牵头部门负责组织落实,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

(三)各部门(单位)要根据本通知的时间节点和要求,按时推进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确保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的有序推进。

(四)各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单位与单位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要相互交流沟通,形成互动;各部门(单位)要将每个时期主要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完成情况及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以文档形式报送市财政局法规科,以便组织相关人员到各部门(单位)进行交流指导,保证《内控规范》有效实施。

【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二】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以及《文山州财政局关于上报XX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对我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执行及监督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现就内控制度贯彻实施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内控制度建设

我局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切实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自XX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以来,在坚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等原则的前提下,我局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形成了《文山州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工作守则》,分总则、工作守则、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共五章,内容涵盖了党风廉政建设、廉政风险防控、财务管理、会议、差旅、接待、固定资产及车辆管理等58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办法。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切实做到有章可行,有据可依。

二、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内控制度执行

我局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责任,切实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党风廉政建设风险防控工作。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党组会研究通过)及会签制度。重点关注经费预算、资金收支、政府采购、固定资产、建设项目及合同管理等业务层面的经济业务风险。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及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措施,业务经办、审核及审批职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出纳不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财务专用章由专人管理,个人名章由本人或授权人员保管。按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非税收入,按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建设项目及合同控制等内控措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有序运行。按《会计法》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并实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三、切实开展检查,强化内控制度监督

认真开展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严格、规范运行,并达到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法规、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近两年来,我局由社保基金监督科(内审)牵头,规划财务科配合,开展对社保、就业和医保等经办机构进行内部审计、内控专项检查及各项资金专项检查;由局机关党委牵头,各科室配合开展廉政风险、岗位风险专项排查,确保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监督,切实防范内部控制运行风险。

同时,我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存在制度更新不及时、执行力不到位和监督乏力等问题。今后,我局将适时关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改革动向,根据人社事业发展变化及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调整、完整我局内部控制工作规则、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确保各项业务工作得到有效控制、相互监督。同时,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的科学性,使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得到充分发挥,将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纳入人社文化建设中,使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每一位职工的自觉行动。另外,建议财政部门加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分批培训,推动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各部门各项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下载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5篇范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主讲老师:王淑杰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组织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主要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内部控制岗位设置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牵制作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排查内部控制的风......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随着我国财务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已势在必行。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总......

    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推荐)

    事业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范文 认真开展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严格、规范运行,并达到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法规、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

    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0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0分,共40分)1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

    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

    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 摘要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本文就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主要有观念意识比较淡薄、......

    事业单位论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浅析

    事业单位论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浅析 [摘要] 事业单位为保证国家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必须建立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本文主要分析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 [关键词] 事业......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范文模版)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 来源:发布时间:2011-12-28阅读人数: 330 人次 ◎ 喻利英 事业单位是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者和执行者,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