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训心得体会 第二批四组姚丽丽
军 训 心 得 体 会第四组 姚丽丽 第二批新员工
军训心得体会
大学四年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回忆,出了校门引来了我们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我们欢聚在麦趣尔这个大家庭中,在我们进入这个大家庭首先迎接我们的是军训。对于军训,我们并不陌生,初中高中都曾经历过,但是对于第一次听到入职也军训时,大多数人都感到很好奇,很意外,很期待,也有很多疑问和不解。我们怀揣这样的心情迎来了我们为期五天的军训生活。
几天的军训虽然是短暂的,但它给我们留下的美好回忆却是永恒的。五天军训回家睡了一个长觉,而这一觉醒来,望着艳阳高照的窗外,忽然觉得,军训,就如梦一样,匆匆地来,又在我没有细细品味那份感觉的时候悄然而逝,就好象徐志摩说的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几天的疲劳在肩头隐隐告诉我,已经结束了,很累,而且有酸酸的感觉。但同时有伴随着一丝丝着甜甜的感觉。
回想军训中发生的事情,训练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科目,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团队的精神,合作的力量尤其重要。看似简单的要求却在一次次的转体间,一次次的行进与停止间,一次次的集合与拉练
间,使我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但在精神力量的鼓舞与教官的鞭策下,为集体的声誉还是尽力做好每一个动作,完成每一个训练科目。看似短暂的军训,而它意义之大,影响深渊。站军姿,给我不屈脊梁的身体,也给了我无穷的毅力。练转体和行进立定,体现了敏捷的思维,更体现了团队意识。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海。没有我们每个人的不懈努力,就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高素质的团队。
虽然有这么多辛苦的训练,但伴随着这些我们还有很多快乐的活动,教官也给我们组织了很多有多的游戏,击鼓传花、才艺展示,在这些游戏中让我们能够更加熟悉伙伴的特长、优点,增进彼此间的友谊。还有我们各个组的小队长给我们展示他们的才艺,也拉进了组员与队长之间的关系。这些活动给我们紧张的军训增添了不少乐趣。
军训就这么转瞬之间过去了,想到再过几天大家都要分开了,内心有一些淡淡的忧伤,但想到后面还有培训、还有工作,我想通过军训我们已经培养了一定团队协作能力,我们将展现我们优秀的一面来迎接我们今后的工作。
第二批新员工
第四组姚丽丽
第二篇:姚丽萍教案
《行道树》教案
教学背景:2013年3月12日植树节来临之前,想通过讲这节课教育学生爱护身边的树木,因为它们一直为我们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教学课题:《行道树》 教学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②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③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教学分析:
①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行道树》教学内容: 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1)朗读课文 2)识记字词
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贪婪
堕落
点缀
自豪
冉冉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多姿多彩
苦熬
整体感知
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c.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合作研讨:
① 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② 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③“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④ 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⑤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 拓展延伸
①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②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③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教学反思:
张晓风的《行道树》一文是一篇满含着哲理与情感的优秀散文。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教学有两大难点:一是对文中所写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感悟的理解与认识;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这两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选一选,议一议、说一说,找一找,想一想,写一写等教学环节都较好地予以解决。做到既让学生能走进文本,认清了行道树这一奉献者的形象,理解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感悟;又引发学生去思考自己的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
《第一次真好》教案
教学背景:毕业生在中考前压力大,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学课题:《第一次真好》 教学目标:
①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②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③ 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分析:联系生活实际内容,真正领悟课文主旨。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学过程: ①集体朗读 感悟课文内容。
②探究性默读课文(独立思考解决以下问题)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d.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③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内交换主意,合作学习研读赏析
请你提出最感兴趣的语句或疑难的问题,如: ①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②“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③“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找出课文中带有议论性的句子,试分析它的作用。深化理解。
①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②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④ 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 拓展巩固: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习作: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课后记:本课结合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比较成功。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经历让我深思: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课堂的交流与展示中,去学习语文,感悟生活,进而提升语文能力,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种和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平台,课堂应该是平等互动的,教师应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消除“惟我独尊”的思想,真正走到学生中间,更新观念,平等交流。用灵活多变的课堂用语使课堂产生魔力,激发学生更投入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短文两篇》教案
诸城市实验中学 初三语文
姚丽萍
第三篇:纸船说课稿——姚丽萍
创情境,感诗情,悟诗蕴
———《纸船》说课稿
王义贞镇初级中学姚丽萍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纸船〉〉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诗两首〉〉,这是一首冰心写的诗。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表现人间亲情。学习的重点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训练朗读和圈点勾画重点语句。
冰心的〈〈纸船〉〉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爱,可以让学生在朗读、感悟、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培养与家人的亲情,同时通过对诗歌特点的认识,让学生用诗句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基于〈〈诗两首〉〉中第一首诗歌的学习,学生对母爱有了一定的理解。
根据以上要求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2、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理解诗的内容、主题和表现手法。
2)领悟母爱,体验人间亲情,感受美的熏陶。
3、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
4、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是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的表达训练。
5、设计理念: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用真情打动学生的心灵。
6、设计思路:
采用“走近诗”“朗读诗”“探究诗”“体验诗”的步骤,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学习。
二、说教法:
初一学生大多爱表现自己,发言积极,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充分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接受事物敏感的特点,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诱导他们学习。利用这一点可更好地调整课堂的气氛。初一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创设情境让他们走近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情境渲染,走近诗境;朗读练习,感知诗情;合作探究,体验特色;拓展延伸,深化体验”,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品析诗歌的方法,进一步感受亲情。
三、说学法:
1、读中悟,悟中读,逐步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认识。
2、学生合作、探究诗的语言及写法上的特点。
3、在了解本诗托物寓情的写作特征后,学会仿写短小的诗歌。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走近诗境
首先出示幻灯片: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让学生猜出“亲情”和“母爱”这两个词。
然后再出示“烛光里的妈妈”(flash作品))
稍后,在音乐背景下,教师深情表述:“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你身上奔腾的,总是流淌不尽的母爱之水,今天我们就走进冰心的作品,来倾听她对母亲的诉说----------(幻灯片显示课题)
(初一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先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猜猜,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然后,在“烛光里的妈妈”的歌声和画面中进想象的世界,从而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同时,在音乐背景下教师深情的表述,带学生进入一个充满爱意的境界。上课伊始,课堂上就充满着对母亲浓浓的爱意,这样很自然地为课堂营造出一种感情基础,容易把学生引入到《纸船》的深情中去。)
(二)朗读练习,感知诗情
1、教师向学生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配以忧伤的背景音乐《思乡曲》,并以缓慢抒情的语调介绍诗人写此诗的写作背景。
2、我们学习诗歌有一个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先出现幻灯片,已划分诗歌的节奏、重音,让学生依据幻灯片上的标识自由朗读,体会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听范读(flash作品)
4、个别学生朗读,再由学生点评,说说自己处理节奏及重音的原因。结合范读和学生朗读,找出哪些地方读得好,有哪些不足,教师也可作示范朗读,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朗读时停顿、节奏、重音、情感等方面的指导。
学生可能会从以下词语来评说自己对此诗的处理,若有些地方学生体会不出来,教师 可作引导。如:
“从不肯妄弃”:重读,表明对母亲的思念和深情由来已久。
“留着,留着”:读得舒缓,表明对母亲的思念积蓄得越来越浓。
“一只一只”:缓慢地读,说明叠船的数量之多,从而表明对母亲的思念之深。
“舟上”:读慢些,表现一种孤苦无依的情绪。
“不灰心,每天地叠着”:应重读,表现思念和爱的执着。
“母亲”:应读得深情,是对母亲的真情呼唤。
“含着泪”:重读,表现对母亲思念之深。
“万水千山”:语速应慢,表现对母亲思念的绵长。
“爱和悲哀”:重读,表现对母亲的爱和不能到母亲身边内心的哀伤。
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作正确有感情的朗读,把握诗歌总体基调:对母亲的爱与思念。
5、请两位同学做表演朗读。(配乐《思乡曲》)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朗朗的读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还应注意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我在设计此环节的时候,先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带学生进入一个忧郁的抒情氛围,在此氛围中,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尽情展现,让他们谈谈读后感受。之后,fiash范读给学生作一个示范,之后,学生个别朗读,学生点评与教师点拨,教师范读相结合,使朗读与感悟结合起来。诗歌教学最本真的阅读,那就是“体悟”,学生只有进入诗歌的感情世界,不断与之交融,重合,这才是真正的“体悟”。最后,通过两个学生的表演读,教师可以考查学生学习的效果。这首诗很短,通过师生不同形式的朗读,学
生可感知诗歌要抒发的对母亲的深情。)
(三)合作探究,体验特色
1、提问:课文中诗人用什么事物抒发感情?(纸船)
2、出示幻灯片:
1)请围绕“纸船”各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诗歌每个小节的具体情节?
(叠纸船、放纸船、梦纸船)
2)我为什么“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呢?
(因为我想叠成一只一只的小纸船,让大海把它带到母亲身边去。))
3)纸船不能到母亲身边,我为什么“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因为我不灰心,总希望有一只能到达母亲的身边)
4)“含着泪”是什么泪?“爱”和“悲哀”怎样理解?
(思念之泪、忧伤之泪;“爱”是对母亲的爱,“悲哀”是指不能见到母亲的悲哀。)
3、讨沦:诗人去美国留学,在茫茫太平洋上,她为何要用小小的白纸船来表达她的思
想感情呢?
(诗人托物寓情,赋予纸船特别含义,纸船象征诗人飘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我在设计这一环节中,先采用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梳理在朗读中获得的体验。这几个小问题是这样设计的:先引出本文的意象——纸船,然后每小节提一个问题,展现诗人的写作思路(首先叠纸船,希望大海把纸船带到母亲身边,此愿望不能实现后,仍执着地把纸船放向大海,最后,诗人展开想象,希望母亲梦到纸船。),思路理清了,纸船在本诗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教师水到渠成地引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诗人为何要用小小的白纸船来表达她的思想感情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必定会自觉地组织起来,共同探究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之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说出出纸船的象征意义,体会本诗托物寓情的特点,从而突破难点。此环节,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学习乐趣,增长学习经验。)
(四)拓展延伸,深化体验
1、幻灯片出示与母爱有关的诗句,请学生自由朗读。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风雨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
2、出示幻灯片,请学生仿写。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其实,寄托母爱又何止“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请你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一种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试着用一两句诗。上学后,母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成效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通过一些无形的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展他们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广范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诗短小,在理解其内容和主题后,为了扩大其视野,深化其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去仿写,不仅对母爱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和观察的角度,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五)布置作业,感受亲情
同学们,诗是清晨嫩叶上晶莹的露珠,是忍不住要喷涌的情感之泉,是放飞想象的青春翅膀,既然我们已经领会到了本诗托物寓情的特点,我们也能借某一事物把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抒发出来,献给她们。我相信同学们会妙笔生花的。请你写好后,在妈妈闲暇的时候,读给她听。
(初一的学生想象力是丰富的,布置这样的作业,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和家人交流,进一步感受亲情和爱。)
(六)板书设计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纸船爱和思念母亲
第四篇:学前班教师心得 姚小丽
自我鉴定
伴随着孩子们的天真笑脸,紧张忙碌而又快乐的一学期即将结束了,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时,深深地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毕业班班的老师,既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的能力,同时又要帮助他们养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行。以下是我的一些工作总结: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学前班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纪侓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侓。利用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孩子,及时提醒孩子们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班里进行榜样教育。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
业的习惯。
二、关心爱护每个孩子。我国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平时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暖和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在班里我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课下我们像朋友的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能在轻松快
乐的环境里好好学习。
三、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做到因材施教。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孩子一生中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促进儿童智力,言语及个性地快速发展。同时在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将培优扶差工作做到最好。在下半学期班里来了2个新学生,学习基础较弱,为了让她们尽快的融入到这个集体,我利用下课后的时间给她们补课,积极和家长交流意见,经过2个月的时间,她们的进步很大。
虽然在学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辛苦,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快乐无忧的学习和
游戏,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种幸福。
第五篇:刘丽丽心得体会
学习刘丽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了王口中学刘丽丽老师的先进事迹之后,我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老师感慨颇多。法国文学家雨果在他的诗里曾经写到:“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都来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而此时,“甘为绿叶”、“无私奉献”这些字眼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她是用生命在工作,她的生命因平凡而闪光。
24岁,一切才刚刚开始,经过检查她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病,看着她行动艰难的样子,我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两周的住院治疗期间,她想了很多。一天,她把父母叫到跟前非常镇定地说:“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再伤心了。这些天我想明白了,快开学了,我要回学校,我要教课,我喜爱这份工作,只要我存在一天,我就工作一天,这样,我的生命才有意义。”半个月后,他再次站在了自己喜爱的讲台上,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刘丽丽全然不顾身体不适,坚持严于律己,一丝不苟地做好教学工作。她以言导行,以身示范,把对学生的爱全部融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4年来,她精益求精地完成好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用她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真正诠释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内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刘丽丽全然不顾身体不适,坚持严于律己,一丝不苟地做好教学工作。课前,她仍像从前一样做好各项准备。课上,更是讲究方法模式,注重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主体、和谐、高效”的教学主线。课后,依然不遗余力,培优辅差,突出抓好“临界”生。为了把握好某个知识点,她会找出很多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时常忙到深夜。有时,父亲见女儿深夜还在查找教学资料赶写教案,心疼地劝女儿说:“孩子,明天再写吧,注
意身体啊!”刘丽丽说:“快要会考了,有些学生基础很差,我真担心他们过不去。再说,我也想让学生多拿几个A。放心吧,我身体还吃得消。”因为身体原因,她不能外出学习,就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升业务水平。许多人劝她“差不多就行了,身体要紧。”她总是报以微笑做答。她常说:“我爱教师这份工作,更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如果不尽心教学那可就是误人子弟,怎么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我工作一天,我就要做一名尽职的好教师。” 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位教师都要像刘丽丽老师一样具备博爱之心,让爱倾注在每位学生身上。通过学生的成长,让这份爱得以延续和升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学会感恩,学会给予。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