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校生再教育问题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技校生再教育问题之我见
作者:魏晓丽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2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同种专业的竞争愈加激烈。这就要求他们的技术要精益求精,专业素质也要有较高水平。因此,技校生需要进行再教育,通过继续学习来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一、再教育的基本内涵
再教育通俗来讲就是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对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增新、补充、更新、拓宽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参加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再教育是人们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
二、技校生进行再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观念、新思想、新信息频频出现。技校生作为学习专业技术的人才,进技校时文化知识较薄弱,综合素质也处于形成阶段,若不进行再教育,提升技术水平,只依靠技校所教的基础技术知识很难适应社会的急速发展,容易被社会所淘汰。同时,现在的企业对文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技校生的文化程度大部分为初中、高中水平,这对于技校生应聘工作时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而且社会上还有一种认识,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才,自身的素质也不会很高。社会需要先进的科技型人才,更需要懂得创新、会创新的人才。知识程度较低的技校生很难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进行再教育可以让技校生的文化和技术得到质的飞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技术能力。总而言之,对技校生进行再教育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能让他们更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接受继续教育,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跟上时代进步和知识发展的步伐,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技校生进行再教育的措施
1.技校生要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再教育的信息
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对于技校生选择工作有很大指引和帮助。同时,在校技校生掌握所学专业的最新信息及趋势,才会明白自身所学知识的局限性,能够激发技校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对于技校生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2.技校要为学生的再教育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进行再教育是工作之余的继续学习,技校可以为技校生提供学习的场所,方便技校生的学习。有条件的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术学校可与有关学校进行合作,让技校生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开课,尽可能地满足技校生再教育的便利。
3.技校要帮助学生的再教育学习
技校生接受再教育需要发奋的进取精神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对于长时间脱离正规学习的技校生而言,想通过再教育考试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技校要帮助自己的学生通过考试,就像提供教师的专业辅导,让教师帮助技校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同时,技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技校生来说有利无弊。因为人学习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懈怠情绪,多人学习可以增强彼此的竞争意识,也可以发挥相互监督的作用。这也有利于教师集中开展辅导,提高技校生的学习效率,让技校生顺利进行继续学习。
4.技校生可采取多种形式的再教育学习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进行学习的方式依据自身的需要也越来越便捷。进行再教育有以下方式:
(1)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现在主要是指网络教育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利用网络技术在网络上听专家讲课,不用到现场,而是在家就可以进行学习。而且远程教育不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只需要参加学校自己组织的入学考试就可以,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士学习!
(2)成人高考。教育部开设了成人高考考试,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的成人都可以参加,他们可以考取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技校生先确定所报考的院校,然后根据报考院校参加辅导,通过全国统一考试之后取得录取资格,又报考院校发录取通知书,进行注册上学。学校会组织每月或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集中授课、函授即为上班族开设的再教育方式,就是利用双休日进行学习,既不耽误工作又可进一步地学习。技校生可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再教育学习,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技校生进行再教育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知识,让所学专业更加精湛,还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技工学校]
第二篇:问题之我见
问题之我见
学习王宝城、张洪堂同志在全市农村信用社2011工作总结会议上讲话之感想
——杨庄铺信用社 程宪敏 我社在县联社传达二位主任讲话的当晚(即2月2日)立刻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学习和贯彻,特别是对张洪堂主任所讲的“七个为什么?”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讨论。作为一名基层信用社主任,深刻理解和明白,张洪堂主任对不良贷款压降工作的迫切心情和倍加关注,张主任的“七个为什么?”涵盖了今年来我市不良贷款处置的艰辛历程和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通过深入学习、反思、套乱,对“七个为什么?”我有以下感想和体会。
一、我认为新增不良贷款持续反弹(2011年全市7.92亿)既有国家经济环境影响因素,又有我们自身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紧缩及信贷利率的三次上调,个人贷款和公司贷款的成本在不断增加,这是其一;其二,今年的经济环境不是很好,好多农产品企业的产品,不同程度受到市场波动较大影响,如蔬菜,特别是大蒜,开始看高,后来一路下滑,再如:帅潮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配件,去年整个汽车销售市场是不看好的。当然这仅仅是宏观客观原因,但是最主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内在因素,主要集中体现在信贷管理、业务发展、队伍建设、客户经理的管理、考核机制落后等问题。
二、问题都要一分为二去看待。我们强调的加强信贷管理,从源头上抓起,从贷款流程抓起,从每个业务线条抓起,必须严格执行每个环节都是对的,可以说对我我们农信来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的观点:狠抓落实才是核心。如果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的话,是不起作用的,贵在坚持,坚持和落实需要强有力的权力机构在支撑,必须“狠”字当头。如果不落实执行,就坚决解除合同,“杀一儆百”,方能有成效。如此这般,这就延伸出一个人的管理问题,一个企业的兴衰优劣,其核心管理工作就是人的管理,但人的管理又是多方面的,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是各项制度的执行者,只有加强人的管理,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以人为本,人是第一生产力,不是随便说说的问题,必须加强人的管理,特别是信贷人员的管理。
三、解决不良贷款的前清后增的问题,不光是加强期限贷款的催收,以及对欠息户预警,更为重要的是加强落实债务贷款、借新还旧贷款、利随本清贷款的管理。首先,落实债务贷款,属多户贷一户用贷款(经信贷人员多次催要落实的贷款),实属被迫无奈之举措,这样的贷款如果说市场(大蒜)好的话,能够压缩部分本金,能够把利息归还上,这是好的,假如市场不好,也没有流动资金搞加工的,还本息就绝对是问题,还不了怎么办?我们力度再大又能如何,到期后,无所谓,依法起诉,XXXX包括担保人,到头来,申请到执行局,又能怎样?我认为这是落实债务,形成不良的主要原因。其次,借新还旧贷款。随着岗位轮换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信贷人员每三年交流一次,说实话,新接的贷款,他从思想上到期后,谁也不愿把第一责任人承担过来,谁都想为自己打算。也可以这样说,人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不自愿承担第一责任人。结果怎么样?办理借新还旧的好,起码不是第一责任人,只不过是管理责任人,其最终处罚结果,“不是我的责任人,我只是个管理责任人”,“谁重谁轻”的问题就显而易见。到头来,贷款只能形成不良。说到底还是管理机制的问题。假如说“你有对策,我更有对策的话呢?”可能会出现另外的不同局面。再次,利随本清贷款、应该同借新还旧贷款一起说,但两者存在更深的矛盾共同体,二者XX关系比较明显,后者是因为结息方式的不同而决定着非应计贷款的变化情况。这个问题不仅是从表面数字看,在执行起来非常有难度,这些借新还旧贷款,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确实因为(大蒜)市场因素较多,人为因素较少,纯属行业风险的范畴;一方面却是因为经营不善造成。很大部分的“借新还旧”贷款属于历年结转而来,今年到期而形成的。这部分贷款额度都偏高,没有十万元以内的。执行按月结息难度大,一旦收息失败,三个月后很快形成非应计贷款,处理起来特别有难度,更谈不上改变结息方式了。
四、学习先进理念和做法固然重要,但要看它是不是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学习别人的东西,不能照搬硬套,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要取长补短,灵活运用。说白了,必须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拿来主义要不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为重要。况且只是讲一讲、喊一喊、催一催。关键是借鉴和落实,否则,学而废之,学而无用之。我之观点,创新,借鉴,推行之。
五、违规操作屡禁不止的问题。从发展角度说是一种不应发生却又应该发生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它是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有些违规问题、屡禁不止的问题,有可能不是自愿的,或者说不是从内心的。例如:日常工作中,为了某种目标任务,或者一时疏忽。可归纳为善意类别。但明知道违规为了私利,这样的情况应该另当别论,应该从严、从重处置。我认为,合规建设不拘于形式的常抓不懈,抓出实效抓出成果,可以多设“雷区”,狠抓防预。
六、顶冒名贷款的问题一再暴露却不见底,应该说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清理日趋减少,冒名贷款从目前看来已经不见了,但顶名贷款确实存在。一方面是贷户出借贷款证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自己贷了,但通过实际贷后检查和催收到期逾期贷款发现,出借问题确实存在。另一方面,个别信贷人员贷前调查不到位,存有个别人钻空子的现象。前者不好控制,后者通过加强贷前调查,严格操作流程,完全可以避免。
七、吃拿卡要报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信用工程建设的不断推广,以及阳光信贷的不断实施,吃拿卡要报的现象基本得到好转,大多数信贷员是好的,基本上杜绝了这种不良现象。但有个别人员,由于思想上不健康,或多或少的存在这种现象,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样的问题不难解决。
2012年2月5日
程宪敏
第三篇:钓鱼岛问题之我见
钓鱼岛之我见
摘要:自从2012年日本所谓购岛引起的钓鱼岛事件升温以来,围绕钓鱼岛的领土争端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众所周知,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然而日本觊觎其周围丰富的资源,以及钓鱼岛的重要军事战略价值,在美国的支持下公然侵占我领土。这背后既是中日两国的博弈,同时也反映出亚太地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钓鱼岛背后的大国博弈,同时给出作者在处理钓鱼岛问题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钓鱼岛中日关系亚太地区国际关系
一、钓鱼岛事件始末
围绕钓鱼岛的领土争端可追溯到中日建交,邓小平同志在当时为顾全大局,提出“搁置争议,将钓鱼岛问题留给下一代人去解决”,得到了日方的支持,暂时缓解了中日建交的最大障碍。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钓鱼岛问题逐渐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最重要因素。2012年,日本“购岛闹剧”之后,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均表现出寸土不让的势头,双方围绕钓鱼岛及附近海域进行了激烈的角逐,中方海监船与日方海上保安厅船只发生多次对峙,同时台湾海监船与日方也发生过水枪互喷的事件。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公布钓鱼岛防空识别区,以再次向国际社会强调中方在钓鱼岛问题的坚定立场。中方所公布的防空识别区与日方此前公布的钓鱼岛防空识别区有较大的重叠区域,国际普遍认为以钓鱼岛为中心的防空识别区重叠部分将在不久的未来发生更激烈的角逐。
与此同时,美国为贯彻重返亚太的战略,不顾中方反对,以《美日安保条约》为借口,强行将钓鱼岛划入条约保护范围内,企图将钓鱼岛问题国际化,复杂化。这使得中、美、日三国的利益纠葛变得更加复杂。
二、对日本分析
日方坚持将钓鱼岛(日方称尖阁诸岛)划入己方领土范围有着自以为是的理由。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其中就包括钓鱼岛。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方擅自将钓鱼岛交给美国托管。1971年,美国与日本签署《琉球归还条约》,1972年生效,钓鱼岛列屿行政权之归还包括在条约适用范围内。因此日方坚决认为钓鱼岛是日方的领土。
然而其实日方的证据都是不严密的,漏洞百出的。首先,1941年中国政府对日宣战,废除《马关条约》。随后《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做出了战后处置日本的规定(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把像满洲、台湾及澎湖列岛那样的日本国从清国人手中盗取的所有地域返还给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又发布了《波茨坦公告》(8月8日苏联参加)。其中第八条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的主权必将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等所决定之诸小岛之内。”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日本天皇接受了这些规定。依照这些规定,台湾及其附属诸岛(包括钓鱼岛列屿)、澎湖列岛要回归中国。其次,美方与日方所签署的《琉球归还条约》虽然讲钓鱼岛的管辖权交由日本,但是并未明确指出钓鱼岛的主权归日本所有。最后,美日双方围绕存在领土争端的岛屿签署相关条约,无视中方的存在,擅自将中国领土交由外国,是违反外交原则的,不道德的。
三、对美国的分析
外交是一门艺术,在严肃的外交环节中不可能出现任何失误。因此,任何在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中所体现出的含糊不清均是有一定的居心所在的。美国在钓鱼岛方面的处理便是如此。1971年美国与日本签署《琉球归还条约》中故意将钓鱼岛的主权与管辖权分割,便是别有用心。首先,主权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汇,任何国家都不敢随便篡改某一块领土的主权,更不会轻易将争端领土的主权随便赋予某一方。但是管辖权便有所不同,即所谓争端某一方在此地区行使管辖权,以维护地方稳定,反对恐怖主义与海盗。这其实既承认了日方对钓鱼岛的控制,同时又避免了主权这一敏感的问题。
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中美关系日趋回暖。然而,任何国家都不希望自己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因此与此同时美国十分聪明地在钓鱼岛问题上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这个炸弹将在未来引起中国与日本的大国博弈。日本是美国亚太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美国制约俄罗斯与中国的一枚棋子,自然希望日本能够通过钓鱼岛问题牵制中国的军事部署,以减小在亚太地区美国军事存在的反力。与此同时,美国明确表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地区,这使得中国任何针对钓鱼岛的军事行动都会引起美军的介入。而且,一旦中方试图采用武力解决争端的方式,美国势必会联合欧盟与日本对中国展开经济等方面的制裁,最终达成制约中国发展,并且同时重返亚太的战略目标。
四、对中国的分析
钓鱼岛的主权属于中国这一点毋庸置疑。众多历史资料均能有力证明这一点,任何国家的任何行为都无法改变这铁一样的事实。中日关系自清末开始就非常微妙,日本军国主义曾对中国造成极大的伤害,侵华历史严重影响着两国人民的友谊。自从2012年日本宣布政府购买钓鱼岛后,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嫉妒高涨,中日关系面临严峻的挑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的两个东亚国家,两国关系是否稳定甚至关系着亚太地区的稳定繁荣。自建交以来,中日双方的合作互利逐渐加深,经济合作日渐广泛,两国对彼此的经济发展均有一定的依赖性。而由钓鱼岛所引发的中日关系冰川期对两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则是在所难免的。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已经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强大的宏观经济调控力量,在危机中所受冲击最小,经济复苏最快。而日本恰恰在这个方面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因此,如果钓鱼岛问题引起中日双方的经济战争,在没有美国等第三方势力的干预下,中国完全有可能重创日本的经济发展。
中日海军可以算东亚地区最强大的两支海军,一旦钓鱼岛问题升温至战争状态,双方大规模开战,必然导致两败俱伤,并且有可能由此引发严重的附加伤害(经济倒退,社会动荡等)。除此之外,中国的军事力量收到重创,亚洲地区的印度以及东南亚各国将因此渔翁得利。中国与几乎每一个邻国都存在领土争端,保证强大的军事威慑力是谈判的筹码,因此在任何时候动武以导致硬实力受损都是不理智的。钓鱼岛地区的军事冲突可能存在,但难以引发全面战争。
五、对钓鱼岛问题的建议
中国在近两年已经在钓鱼岛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无论是2012年开始的海监船常态巡航,还是最近的公布防空识别区,都体现出中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坚定立场。然而笔者认为,中国在彰显主权的行动中显示出的信心不足。首先,在钓鱼岛问题上,国际普遍认定日方为目前的实际控制方。虽然日本与韩国、俄罗斯等国均存在领土争端(日韩独岛之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但在两个争端领土处均为韩国、俄罗斯为实际控制方。除此之外,韩国总统、俄罗斯总统还多次登上争议岛屿巡视,以彰显主权,俄罗斯舰队还对北方四岛进行常态巡航。相比之下,中国在彰显主权方面显得力量不足,既没有重量级的政治人物登岛视察,又没有军事化的舰队巡航。相反却是日方经常在钓鱼岛附近扣押我国渔民,冲撞我渔船,并且经常有议员登岛巡视。而中方的军舰、战机一旦接近钓鱼岛,日方一定会立即起飞战机进行跟踪、驱逐,中方目前为止没有一次成功地实现军队对钓鱼岛的实际巡航(基本都在距岛几十海里的距离返航)。因此,在未来如何加大彰显主权的力度,是我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是否占有先机的关键。
其次,中国民间对日货的态度变化迅速。虽然在2012年中日关系最为严峻的时刻,中国民间对日货的抵触情绪非常大,日本商品在中国的销售受阻,这将直接影响日本的经济发展。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中国民众对待日货的态度逐渐回暖,日本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基本回升至之前的水平,这说明中国民众难以自发地形成对日本经济的打击,需要在政府层面加大针对日本的经济制裁,以打击日本的嚣张气焰。
第四篇:钓鱼岛问题之我见
钓鱼岛问题之我见
我先做一个假设,如果当年国共两党的战争,如果是国民党赢了,如果是蒋介石执政。此后还会出现这个钓鱼岛问题吗?我觉得当年美国和日本在中国缺席的情况下弄的那个旧金山和约,就是日本说的把什么钓鱼岛等给日本代管托管的那个和约,根本上是因为,第一,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跟他们不是一条道上的,美国想法设法的想在这个不是一条道上的国家的身上获取更多的利益。第二,大家又没有发现日本根本不怕中国,因为在日本人的意识里,侵华战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抗日战争根本不是中国人自己打赢的,其实我们也得正视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国际援助,没有其他国家的介入,以当年的中国的国力,战争还得打多久。去年闹的沸沸扬扬的买岛**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打砸日货等行为,都是围绕围绕钓鱼岛问题所发生的。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民众开始关注政治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爱国方式有问题。钓鱼岛问题其实是被扩大化了,诚然,在我们中国,大家都知道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很早之前就是了。但是我觉得钓鱼岛问题现在最大的利益问题是国家主权、国际影响、国际形象问题。我们和日本都已经放不下了,现在不是讲道理能解决的了,不然大家就不会扯了那么久的皮都没有一点进展了。我觉得钓鱼岛问题想解决,还的看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因为日本基本是跟着美国的行事作风而行的。我们做为平明百姓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理性爱国,而国家也应该引导民众理性爱国,扩宽理性爱国的渠道。
第五篇:南海问题之我见
南海问题之我见
张立凡 电气1101 1111180131
【摘要】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大的海域,同时也是中国同周边邻国争议最大的海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被探明有着巨大的水产资源、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加之其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沙群岛便一度陷入了“六国七方对峙角逐,美日印澳意图插手”的危险局面。从菲律宾国会通过的法案到美国“无暇”号侦测船所引发的南海争端,我国的领土南海正一次次面临的世界各国的觊觎,我国的主权也一次次面临这更大的挑战。【关键词】 主权 博弈 争端
南海主权的溯源
追根溯源,远在秦汉时代,南海就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当时中国渔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并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之后便以“南海”予以命名。
而华南沿海一带从秦朝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因此南海便名正言顺的成为了中国的领海。在元朝时中国政府还多次派军到越南北部平叛和越南南部(占城),并多次在南海驻军守卫。时间顺延至明朝,中国政府成为了南海的唯一正统力量,而其他周边国家需通过明政府的注册许可才有权在海上出行。
有史观之: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也是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所谓越南等南海的东南亚国家拥有南海主权得到说法根本就是不合法不合理的,都是周边国家觊觎我国领土及其资源的欺世盗名之举!
争端初起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就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但中国政府的忍让却并未起到多大作用。
时间推至2007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BP)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2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
时隔两年,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于2009年3月5日中午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马来西亚称拉央拉央岛)和光星仔礁(马来西亚称乌比乌比礁),首次以总理兼国防部长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拥有其“主权”。
至此南海局势进一步升级。南海局势升级后,一些大国或地区集团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染指南海地区事务,力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直至2009年2月17日,爆发了著名的“菲律宾国会案”,正式拉开了南海争端的序幕。
争端前沿
今年,南海领域的主要争端之源——黄岩岛再起波澜。2012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
继“粽子节”之后,韩国又向我国领土苏岩礁伸出黑手。自1995年便在其上大兴土木,并给苏岩礁更名为“波浪岛”,企图划礁为岛,混淆视听。之后韩政府又采用其一贯的蛊惑民心的卑劣手段,按照强抢“粽子”节的标准模版,在韩国民众中大放厥词,引起舆论,企图再次借神话之手将苏岩礁揽入自己的领土。中国政府对于此事的态度绝对不失大国之风,可谓不卑不亢,不温不火。双方貌似都已达成共识,试图让当年“粽子节”被抢的经典故事再次上演。最为牛掰的莫过于,波浪岛上的违规建筑了,大韩民国竟视我中华人民国和国3000万城管于不顾!这也正反映出了,民众舆论对城管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强,也许唯有将我泱泱大国的城管练成一只“闻风丧胆,违规建筑碰面自动倒地”的程度,方是南海问题的解决之时吧。南海问题之中国态度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事实上,中国过去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和飞机在此地区的通行自由,今后也不会这样做。中国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安全。
大国的背后博弈
小小的南海,涌动的大国背后的博弈。南海问题逐步升温的背后,不仅仅是日韩菲律宾等东南邻国对南海丰富资源的觊觎,更是美国在军事准备上的逐步加码,升级。美国的如意算盘是想通过南海争端中东南各国的介入,来掩护美大洋洲线路的战略转移。实则,南海问题,并不只是南海的问题,而是中美间世界策略碰撞的政治问题。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等网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