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特种养殖业的关键
发展特种养殖业的关键
一、发展特种养殖的必要性: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吃腻了大鱼大肉,便产生了猎奇尝鲜的要求,使特养养殖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这是推动了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前提
2、人们的生活富足了,艘里有了闲散资金,投资其它行业报酬小,投放到特种养殖业中报酬很高,这是特种养殖业的发展保证。
3、受特种养殖效益的驱使和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一些公司的炒作,促使一些迫切希望发财致富的人们难奈寂寞,纷纷伸手一试,这是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动力。
4、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人员增加,为了解决农村闲杂人员城市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有头脑的行政领导便把目光转向特种养殖业,以此来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这是这是特种养殖业的发展优势。
二、发展特养应注意的问题:尽管特种养殖的前景如此广阔,效益如此诱人,但养殖者也不要为此冲混头脑,而要要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具体的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市场为导向。特种养殖市场变幻莫测,养殖者一定要先找准市场,做好市场调研,不能先上马,后找市场。特养品种价格定位要准确,要有市场风险意识。在养殖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注意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及时掌握特种养殖市场的动态与行情走势。
2、规模要适度,要量力而行。发展特种养殖业没有规模不行,但也不可贪大求洋,特养规模要适度。因发展特种养殖业投资大,市场需求量小,不少特养项目是短期行为,所以应采取滚动发展的方式。
3、注意学习养殖技术。特养不同于普通饲养,养殖技术一般都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是促使特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鉴于特养动物种类多、范围广,而且很多动物人工驯养的时间不长。因此,养殖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自己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包括良种选择、饲料配制、饲养管理、配种繁殖及疫病防治等,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以提高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
4、发展特种养殖业,但靠养者独行不行,还需要有关部门牵头、倡导、推广,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这样才能使特种养殖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确保养效益。
第二篇:国际特种养殖业发展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国际特种养殖业发展模式
作者:李建琴
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2年第12期
蚕业 国际蚕业生产具有鲜明的寡头垄断格局,并且具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转移的特征,而产业转移的速度取决于经济、社会、蚕病、技术等多种因素。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生产国;20世纪70年代我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国;20世纪80年代印度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国,也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日本蚕业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先进的技术、高效的产业组织和良好的政策支持;印度蚕业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良好的体制与机制。蜂业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也是蜂产品生产及出口大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养蜂历史最短,但养蜂机械化水平最高;欧洲养蜂历史悠久,蜂群密度高,蜂蜜产量低,但进口量、消费量高;非洲除埃及和南非外,大多沿袭旧法饲养。蜂业主要养殖模式有两种:传统蜂业,以家庭为单位,小而分散;现代蜂业,依靠技术,搞集约化、专业化、企业化生产。我国以传统蜂业为主,美国、德国、阿根廷等以现代蜂业为主。
鹿业 目前国际三大鹿业生产大国分别为新西兰、中国、俄罗斯。饲养模式有游牧式、圈养式、围栏轮牧式,新、加、美、英、澳等国大多采用围栏轮牧式。
毛皮产业 由于涉及动物保护问题,毛皮动物的饲养在澳大利亚、英国、瑞士等被禁止。目前,毛皮动物养殖主要集中在北欧和北美,以丹麦、芬兰和美国为代表。饲养模式有庭院式、场区式、统一规划小区式。发达国家多以后两种方式养殖,我国庭院式占49%,场区式占39%,统一规划小区式占12%。
值得借鉴的地方 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高度重视特种养殖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推广;大力推进规模化、工厂化饲养;加快市场化进程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理顺管理体制,进行政策性保护;尊重动物权利。(李建琴)
第三篇:发展特种养殖业的实践与思考
对**县发展特种养殖业的调查与思考
特种养殖业通常是指一种产品具有特殊利用价值、新奇、特殊的养殖业,如:毒蛇、鸵鸟、狐狸的养殖,也泛指除传统饲养的家畜(猪、牛、羊)、家禽(鸡、鸭、鹅)和家鱼(草鲢、鲤、鳙)以外的能不同程度被人工驯养还没有达到“家畜化”的各种动物的养殖。特种养殖具有饲养品种特殊、管理技术特殊、用途和市场特殊等特点,投入大,技术难,风险高于一般的养殖业,更高于其他行业。近年来,我县特种养殖业逐渐受到重视,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新途径。
一、**县特种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特种养殖由于技术门槛比较高、风险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因此,其中的利润相对于传统的养殖业而言,利润十分丰厚。在稳定传统农作物种植优势的基础上,我县部分乡镇一些农民利用相对丰富的林地资源另辟蹊径,在特色养殖上做起了增收文章,要么在养殖方法上标新立异,要么在养殖品种上出奇制胜,许多具有创造性的养殖方式正在被不少农村家庭所采用,典型的有狐狸养殖、藏獒养殖、蝎子养殖、野猪养殖、大雁养殖。
在我县目前的特种养殖中,**镇小庙村的狐狸养殖和大庄村的蝎子养殖面前已初具规模,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养殖收益。小庙村村民李文辉三年内累计投入资金25万元,建成占地2000-1-
多平方米,有种狐60只的狐狸养殖场。现在,家狐养殖走上正轨,不仅搞狐人工授精,在驯养技术和疫病防控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60只种狐按最低繁殖8只算,能繁殖480只;60只种狐饲养一年需费用约6万元,每只仔狐狸按出栏时间6~7月计算养殖费用每只约250元,共计12万元,养殖场年投入约18万元。产出效益为:480只仔狐,取皮按商品皮每张600元,产值可达28.8万元。除去养殖费用和其他支出,年收入可达到8万元。如果生产的部分狐狸按种兽销售,则效益更大。大庄村退伍军人杨丰九两年来投资十多万元,兴建占地面积200平米的蝎子养殖厂房2间,架设保温保湿配套设施、购买优质蝎种,目前有成品蝎约15公斤,以当前市场价每公斤2600元算,可卖到4万元左右,今年就能受益。
另外,**镇新墩村一农户尝试养殖野猪,目前,野猪数量已达40多只。
从目前全县特种养殖业的发展现状看,大都处在探索尝试阶段,虽然这种发展方向和思路值得肯定,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养殖规模小,品种少,零散经营。目前全县特种养殖业品种主要有狐狸、蝎子、藏獒、大雁、肉鸽等,养殖规模小,基本上都是一些农户自发零星养殖,分散性大,无法达到一定的规模。养殖户开始饲养的时候,全凭经验去独自摸索,因此,技术、饲养方法、饲料、管理、药物等有关配套的要素发展速度很慢,经常被一些问题给难住或导致“全军覆灭”的悲剧。同时,还导
致产业链的不连续,就算养出来了,也不能加工,直接卖也不方便。
二是专业化程度低,缺乏技术支持,随意性大。虽然从理论上讲特种养殖产品有价格高、市场需求旺等优势,但从全县特种养殖来看,主要都是农户自发养殖的,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引导和技术信息支持,养殖户绝大部分是边干边摸索,没有专门的培训学习,总体素质不高,在养殖中只能靠网络、报刊和杂志等渠道获取零碎的养殖信息,盲目性很大。特种养殖量的发展速度与相应的技术发展速度十分不匹配,而相应的药物、饲料和管理方法滞后,导致特种养殖的风险很大,使一些养殖户在养殖初期对投入估计不足而半途而废,如洪水镇友爱村的欧洲雁养殖。被业界标榜为“短、平、快”的特色养殖项目在我县却表现出投入大、周期长、收效慢的特征,当难题出现时很容易被困住,甚至“全军覆灭”,往往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对发展特种养殖的几点建议
特种养殖业,具有投资小、规模小、饲养回报高等特点,加之我县林地、荒地资源相对丰富,适合发展。特种养殖本身由于具有饲养总量相对较少、动物品种比较特殊、饲料和饲养管理方法特殊、加工方法特殊以及用途特殊,因此,在发展特种养殖的时候,我们要用冷静的头脑来考察、分析和发展。我县特色养殖产业要健康、快速的发展,目前最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产业发展规划,对产业发展进行正确引导,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促进特色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搞好市场调查和考察,科学决策。涉足特种养殖业,要从养殖品种、市场销路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考察,找准市场和销路后方可进行。要认真分析市场反馈信息,了解本地市场是否有销路,供求关系如何,价格波动趋势,才能找准有发展前景的养殖项目。在市场上,特种养殖受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制约,说到底就是受人们购买力的制约。如果人们对裘皮服装、蝎子的需要量大,并有相当的购买力,养殖狐狸、蝎子就大有可为,否则,就要慎重考虑。如果本地市场很小或根本没有市场,应坚决放弃。要了解周边地区的市场情况,抓好流通渠道管理,把握市场变化。最好能预先签订供销合同,以免日后为产品销路发愁。搞特种养殖要搞清饲养品种的实用性、购进种源价的合理性和销路的可靠性。
二要有正确的心态。“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任何的收获都是靠我们用劳动去换来的。高回报的东西,其风险也大,特种养殖也是如此。发展特种养殖也必须要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付出。如果想通过特养“一夜暴富”是不正确的。另外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正确衡量个人才干能否在特种养殖业中发挥作用,慎重选择饲养场所,注意环境因素,养殖品种必须在国家法令、法规和政策允许饲养的范围内。
三要因地制宜,把握好时机和适度的规模。虽然特种动物具
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由于特种养殖有着投资大和市场机遇的特点,所以要把握好时机和适度的规模。另外必须考虑品种的地域适应性,切忌盲目发展。根据所处村子的自然、气候、地理和人文环境,选择适宜自己发展的特养项目,不要被一些人或宣传、广告所迷惑。
四要掌握技术,选择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特种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养殖技术。每一种特养动物都有各自独特的一些生活习性,也就决定了其对饲料、饲养、管理、用药等方面的特殊性。养殖时一定要按照该物种的特性去科学饲养。如果盲目地照搬其他物种的饲养方法,就可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在饲料方面尤为注意!可以参加与养殖项目有关的技术培训班接受培训,也可以先进行少量养殖,一边实践,一边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提高。这样学到手的技术才扎实可靠,养殖成功率也会高一些。在选择品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特养品种。引种不要轻信广告宣传,谨防上当受骗,防止引进劣品、次品,要到正规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的养殖场引种。由于一些种源兜售者不切合实际的宣传,如:产品价格无度升高和销路以回收形式的诱惑,加之人们寻找致富心切,初搞特种养殖者很可能上当受骗。到外地引种,应要求对方进行检疫,以免带回病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要设计好发展模式,量力而行。发展特种养殖,不要期望一夜暴富。不要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盲目的强行上特养项目,最终还是得不偿失。根据我们当地的气候、地理、人文条件和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自身各方面的条件,设计好发展模式,最好先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渐渐形成规模。发展配套产品的深加工,有效地利用副产品,横向发展立体养殖,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特种养殖业的投资相对于一般养殖来说是比较大的,如果一旦资金滞后,就会直接影响到发展速度,影响到市场投入和规模的扩大。在资金投入上不仅要计划周详,而且要留有余地,要把资金筹措落到实处。特种养殖周期较长,后期投入往往比前期要大,因此,后期所需资金要准备充足。
第四篇:发展养殖业调查报告
养白牛社区发展养殖业调研报告
作者:朱仁才学号:1053004457235
近年来养殖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化、解决群众温饱、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我社区在发展养殖业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有了长足发展。
一、养白牛社区具有发展养殖业优越的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养白牛地处山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呈中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由于海拔不同,海拔在1800-1900米,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积温多,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8℃(11.9~17.5℃),极端最高气温33.7℃,极端最低气温-3.9℃。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60毫米(900~1200毫米),雨季降雨量充沛,具有良好的水利灌溉设施,能够满足旱季灌溉所需。耕地1558亩、林地8000亩,土地储量充足,气候适宜,水土保持良好,植被覆盖率高。
适宜饲养的家畜家禽主要有水牛、黄牛、马、骡子、毛驴、猪、山羊、绵羊、猫、狗、鸡、鸭子、鹅、家兔、鸽子、火鸡等。
(二)具有富余的劳动力
全社区有336户农户,农民1323人,农村劳动力670人,除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外,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具有富余的农村劳动力,且熟悉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及气候环境。
(三)有发展养殖业适宜的场所和廉价的原料
由于养白牛社区林地较多,土地以山地为主,在发展林业的同时可以发展养殖业,具有很好的天然牧场。发展养殖场,租用山地比平地相对而言要廉价。同时,社区农户几乎家家都种植蔬菜、粮食作物,玉米秸秆、蔬菜叶都是很好却又十分廉价的饲料原材料,只要稍作加工就可用于养殖业的发展。
(四)养殖业发展已暂露矛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蛋类的需求越来越高,为顺应市场需求,养白牛社区也不同程度的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除发展种植业外,很多农户开始养鸡、养羊、养牛、养猪,从以前的自给自足逐步发展到出售,用于获得经济效益。稍具规模的养羊户可以达50到100只,具有一定养殖基础。
二、存在的制约因素、缺乏政府上下突出抓好养殖业发展的共识
养殖业作为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农业经济发展拉动力强,贡献率高。但养殖业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高,工作力度不大,扶持政策不明显。特别是涉农部门在发展畜牧养殖业上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相互沟通,项目协作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养殖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
规模养殖整体发展不足,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养殖基地。在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连接上缺乏有效对接,在建立利益共同体这个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上差距较大。同时,畜禽产品以原始产品出售,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没有形成品牌产品。家庭养殖、粗放经营仍是当前我社区养殖业发展的主流。、对畜牧养殖业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在资金投入上,对畜牧养殖业的倾斜和扶持不够,养殖业仍处在自发的发展状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尽管在一些养殖领域初具规模,饲养量、交易量较大,但全社区没有一个专业的固定的畜禽产品交易市场,大多数养殖户只能东奔西走找市场,零敲碎打搞交易。还有一部分养殖户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短缺双重制约,在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上只能靠自身积累来完成,无外援资金帮助和扶持,只能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企业普遍存在发展资金困难的问题,银行信贷难的现象较突出。
4、动物防疫工作仍还没有引起群众的高度重视,人畜禽共住现象普遍
在我社区养殖户中,管理不够规范,饲养缺乏科学性,对畜禽防疫不够重视,没有严格的保健程序、医疗程序和防疫程序,防疫措施不到位。分散在广大农村的养殖专业户,大都家庭养殖,人畜禽共住,除进行简单的消毒外,出入圈舍时无必要的防护措施,人畜禽直接接触频繁,加之缺乏防疫知识,疫情隐患很大。同时,部分兽医进行防疫时按规定收取一定费用,使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造成防疫工作不能全面有效的开展。
三、今后发展思路及对策、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齐抓共管,把加快养殖业发展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要进一步提高养殖业发展对新农村建设重地位的认识,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增强发展养殖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调动和鼓励全社会畜牧工作者,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要加强对全社区畜牧资源的调控和整合力度,编制切实可行的整体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逐步
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业主突出、优势明显、上规模、上档次的畜牧养殖基地。要树立大畜牧、大产业、大效益的全新理念。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最大限度的整合各种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项目优势,给予畜牧养殖适当的倾斜和扶持。各相关部门要畅开“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排除一切干扰。
2、以规模养殖为重点,结合“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一是要发展养殖小区,实施示范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户经营、集中服务”的原则,创建一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养殖小区。二是要结合“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农户可以有效利用农闲时间和农作物副产品,使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有一重要途径。三是要大力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产业化进程。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加强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兴办畜禽交易市场,发展市场服务中介组织,组织成立“小冀镇生猪养殖协会”,降低广大养殖户经营风险。进一步兴办一批新的龙头企业,特别要注重畜禽产品加工项目的引进,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畜禽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努力创造名牌产品,把我社区畜牧业做大做强。
3、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要切实加大路、水、电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养殖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要把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作为畜牧养殖业投入的重要渠道,抓住省市县对农业项目倾斜的有利契机,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项目。三是要把扶贫开发、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紧紧围绕畜牧养殖业发展来布局,整合各类项目优势,采取项目捆绑,集中投资的办法,发挥资金规模效益。四是要通过采取小额信贷、贴息补助等形式,支持养殖户和企业引进良种,繁育良种,扩大和提升养殖规模和水平。四是要在支农资金的安排上对畜牧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倾斜,并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引导,调动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发展畜牧养殖业。、提高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要大力提倡科学饲养、科学管理和市场化经营的全新理念,注入先进的、前沿的科学技术,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一是依托企业,加大对良种畜禽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如采取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加快对本镇畜禽的改良提高。二是兴办一批养殖示范区。借鉴外地兴建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争取项目,兴建一批养殖示范小区,帮助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三是加大对基层广大养殖户的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改革
力度,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让畜牧技术干部走出机关,服务群众,切实发挥好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同时结合“三下乡”等活动,不断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技能和水平。、大力实施疫病防治工程,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要进一步加大对《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按照“预防为主,科学免疫,重点防治”的原则,以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加大防疫工作力度。继续实行动物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防疫人员包村,防疫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的承包责任制,积极探索畜禽防疫工作的有效机制,使全社区动物防疫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财政投一点、向上级业务部门要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购置必要的防疫器械和药品,充分发挥乡站的作用,为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保障。
发展养殖业,前景广阔,效益可观,但这需要多方筹措,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养殖环境,带动全社区养殖户发展养殖业,为农民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澄江县2011年统计年鉴》
2、《中共澄江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
3、《澄江县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五篇:张家界养殖业发展情况
函头纸
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
促生产、保供应、保生态
张家界市畜牧兽医水产局
(2012年3月27日)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工作,组织我们集中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在张家界桑植县调研时的讲话。在此,我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落实三项精神,谈谈下步我市养殖业发展思路。
一、完善各项养殖业规划。2011年,我们重点完成了《张家界市生猪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张家界市草食动物“十二五”发展规划》、《张家界市大鲵资源保护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张家界大鲵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前,正在组织各区县编制《全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今年就要按照程序向市政府报批正式出台。同时我们将结合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认真组织本系统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进一步明确我市养殖业发展思路,修订和完善各项养殖业发展规划。注重在基础性、公益性、民生性方面,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促进我市养殖业加快发展。
二、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养殖业,就必须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突出“两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养殖、设施养殖,实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工程和现代养殖业示范区创建工程。今年,我市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计划新发展20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新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以上。力争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由去年的35%提高到38%。扎实推进养殖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养殖业多环节增值增效。大力培植一批基础好、带动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着力推进产业联盟,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稳定畜禽水产品市场供应。
三、优化养殖业产业结构。依托我市大鲵资源、草山草坡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等优势,2012年,我局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大鲵产业,加快发展草食牧业两大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生猪产业。通过突出特色调结构,优化养殖业产业结构,实现我市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和富民强市的总目标。特别是在大鲵产业发展方面,认真落实好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的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的《张家界大鲵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意见》(张办发〔2011〕36号)文件要求,将大鲵产业作为我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以机制创新、科技支撑、品牌引领
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大鲵和原产地域品牌保护,鼓励大鲵养殖和经营利用,推进关联产业融合,力争今年9月底前,申报“中国大鲵之乡”、“张家界大鲵地理证明商标”成功,合力打造“张家界大鲵”国际知名品牌。
四、加强养殖业资源保护。养殖资源,是产业发展之源,生态和谐之本,我们已经把促进养殖资源养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健全资源保护机制,加大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力度,实现休渔禁渔期制度,大力开展渔政执法监管。配合市人大搞好年内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健全完善我市相应的工作制度。逐步健全资源养护补偿机制,对涉水、涉渔工程,严格实行“三同时”管理。完善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长效机制,扩大自然河流人工增殖放流范围和规模。实施草地生态保护工程,加大易灾地区草地保护力度,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加强大鲵、湘西黄牛、马头羊、澧水特有鱼类等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建设地方良种保护区、保护场、扩繁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开发促进保护,做强地方特色产业。
五、加快养殖业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现代养殖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农业部今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力争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推广、现代种业、农民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大进展。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现代科技对养殖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一是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养殖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引导企业与高校开展高新科技项目合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我市养殖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进一步强化本部门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养殖技术推广、质量安全监管等公益性职能有效履行。三是抓好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业务知识,提高整个行业科技服务水平,实现我市养殖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