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8:3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议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12-15 10:38 淘税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税收优惠自古有之。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著名的商鞅变法就有税收优惠的规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其含义就是对努力耕织增产粟帛的,免除其徭役负担。现代社会中,税收优惠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鼓励发展、吸引投资、引导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和扶持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但笔者在税收工作实践中,看到现行优惠政策中还存在着一定不足。

一、政策本身看,主要有以下问题

1、税种覆盖面窄。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建立起全面的税收支持系统。然而,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仅涉及地税部门管理的一些税种,如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未涉及增值税等一些主体税种。从实际情况看,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渠道是缴纳增值税的商品批发、货物销售、加工和修理修配等传统行业,这些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水平较低,能享受的所得税减免额很小,其主要负担的增值税又不能减免,降低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吸引力。而且,对个体户而言,减免的全是地方税收,这样的政策对国税、地税部门而言未免失之偏颇。另外,税务、工商、劳动等部门都有各自的有关下岗再就业的扶持政策,这样就使得部门各自为战,缺乏一个整体的支持系统。

2、雇工规定有失偏颇。关于个体经营雇工标准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标准为雇工7人以下(含7人)。但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存在很大差异,这个标准不便于发挥政策效能。这是因为: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符合这个标准的可能是个很小的经营者,而在县以下城市或经济不发达地区,达到这个标准的可能是个较大规模的经营者。

二、从实践中看,存在以下问题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涉及到工商、劳动、社保等多个部门,由于各个部门之间协调不周密、配合不到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漏洞和不足,一些纳税人采取不法手段利用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逃避税收,严重扰乱了再就业市场秩序,造成了税负不公,使服务业营业税税源逐渐萎缩,导致了地方税收的大量流失。

1、地税部门对优惠政策认定处于被动。对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的认定,往往完全依赖于工商、劳动部门的信息。只要营业执照、优惠证齐全,税务部门就得被动地办理。实际上,劳动部门下发的再就业优惠证有的就是假的,因为缺乏系统的监督体系,于是就有人托关系、找路子,劳动就业部门随便找个单位让其挂靠,于是,农民或无业人员就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下岗再就业人员了。再就是办理税收优惠证必须要有工商营业执照,这使相当一部分纳税人借口正在办理营业执照或干脆以“不知还要办理地方税收优惠证”为借口,拖延办理或干脆不办理税收优惠证而直接享受税收优惠,这就给地税部门追缴其在办理税收优惠前的应纳税款而增大了难度。

2、借用“优惠证”现象呈上升趋势。一是有人利用亲威、朋友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从事个体经营,骗取免税。于是,有的人把原来的税务登记注销,以其借来的优惠证人的名义帮他重新办理税务登记,享受减免税。地税部门也明知纳税户是借用他人的优惠证,可由于法律上没有对纳税人这种行为做出明确的、实际可操作的限制规定,致使地税

部门处于无法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种事实,而让这种借用“优惠证”现象屡屡得逞。二是挂名不上岗,有些企业招收下岗失业人员,因岗位安排或嫌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等原因,“用证不用人”,只给一点补贴,将减免税优惠占为企业所有。地税人员去核实检查时,企业或借口该员工有事请假了,或借口说该员工为企业办某某事情去了,如果该人离企业较近,企业就打电话叫该人过来,以此来应付税务部门的核实检查。三是卖发票图利。实践证明,没有享受税收优惠的人希望税务部门为其核定的税额越少越好,以便少领发票少交税;而有下岗优惠证的人则希望定额越多越好,要求追加发票领用量的每月都有,其动机就是可以将发票转卖给他人从中牟利。所以大多数有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特别是饮食业经营享受免税优惠后,就以业务量大为由,向税务部门申请调增定额,追加发票领用量,因为不建账册,税务部门也无法核实其业务的真实性,加上对享受优惠没有一个上限规定,纳税人为他人dai kai 发票,甚至将发票出借或卖给其他经营者非法图利。

3、纳税人苦乐不均。从减免税效果看,减免税额最多的是个体大户及商业、服务企业。而真正的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职工,由于起步低、资金少、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减免税额也就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减免税政策的效能。再说,由于大量存在借用优惠证现象,实际上给纳税人造成了一个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也违背了税收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提倡“人人办企业”的今天,这种借用优惠的做法,对那些合法的创业者来说,这无疑成了一道不公平的屏障。

4、对雇工核定难以把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标准为雇工7人以下(含7人),是为个体,否则必须办理企业税务登记。但实际操作中,这种规定可行性不高,该办理企业的办理成了个体。纳税人采取开业之时少雇用几个,待办理好了个体后再雇用的办法。之后,税务部门再对纳税户雇工进行调查核实时,纳税户或说这个是亲戚今天请来帮忙的,或说那个是今天才请来的,还是试用期,雇不雇用尚未确定,待税务人员下次再去核实调查时,纳税人有的叫他们藏起来,有的干脆说是这些人员是来这儿玩的,不是他的雇工。有的甚至自己也承认雇工超过了七人,但当税务部门要求其在调查单上签字时,纳税人却拒绝签字,这就使税务部门没有合法依据而无可奈何。

三、对策

针对上述出现的情况与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

1、扩大税种优惠面。日前,只对地税的税种作出了优惠规定,而增值税却不能享受优惠,而实际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多是从事缴纳增值税的商品批发、货物销售、加工和修理修配等传统行业,因此,造成许多下岗失业人员实际上并没享受到多少优惠。而且,这样的规定在人们心中也造成“眼中只有国税”的心理。笔者在基层一线从事征管多年,常遇到纳税人只交国税、工商管理费而拒绝缴纳地方税现象。建议国家在考虑税种优惠时,应把增值税也纳入其中,以吸引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投身创业中。

2、为优惠政策划条底线。为了使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真正起到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作用,建议对现行的再就业优惠政策享受人员加上一个享受标准。各地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工资平均水平等来确定一个享受额度,如规定每一个下岗再就业的人员可享受各税加起来每年3万元的免税额,超过部分不再享受免税优惠。不管是干个体,还是安置在企业,均按照每个再就业人员每人3万元的标准享受。或者可以考虑对超规模经营者实行比

例式减免,如月营业收入超过10万元以上的减半征收各种税额,超过30万元以上的减按70%征收等。

3、为享受优惠加上门槛。现在一些享受优惠政策的个体工商业户投资额动辄几十万、几百万。如新余市一些上了一定档次的饮食店、宾馆、美容美发等大都是享受税收优惠的。有的业主目前虽未享受税收优惠,但也在动脑筋转个体领取优惠证,如果一旦领到证,转成个体经营则就可享受税收优惠,税款将大量流失。因此,对享受优惠政策个体业户应再加上一个门槛,即投资额和投资规模限定,可以考虑投资额超过30万元或经营规模超过 100平方米的个体业主,不得享受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因为真正下岗失业人员是不可能具备如此大的投资实力的,而且优惠政策只应体现在国家对个人创业的一个初始扶持,如果创业达到一定规模,还是应该承担一定的税收负担,以体现税负公平的原则。另外,在对应办理企业而办理个体的税收优惠者的雇工调查时,建议给予税务部门一定权限,比如,明确税务部门在突击调查检查三五次后,发现其人员确实超过七人后,不管纳税人是否在调查单上签字,税务部门均可取消取其个体资格,按规定为其办理企业税务登记。

4、完善《再就业优惠证》管理制度。建议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身份证式”管理,将所有下岗失业人员有关情况录入微机,并附上照片,发证部门应对发证工作进行微机管理。即在一个大市的范围内实施计算机发证监控,对所有持证人员计算机管理。发证部门应严格掌握政策,对申领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人员应认真审核,要准确了解其具体下岗情况及再就业的具体情况,并将发证情况利用报纸、广播、电台等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税务机关审核办理的减免税个体业户中,有的年龄仅20来岁、甚至十八九岁就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与工商、税务部门联网,以便各综合部门查询信息、核实持证人的身份,利用信息网对用证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证部门将《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情况即时输入政府网站,对外公布。一是接受社会监管,避免不符合领证条件的人鱼目混珠;二是方便有关部门查询、核对,工商、税务等执法部门可以在对持证人享受优惠政策审核时,及时上网查询证书的真伪;三是避免重复使用、重复享受优惠政策。另外,对办理虚假再就业优惠证的经办人员及单位一把手作出严肃处理,促使有关部门严把办证关。

5、拓宽办理税收优惠证程序规定。目前,下岗再就业人员一定得在工商部门办理了营业执照后,税务部门方可为其办理税收优惠证。这样,无形中在人们心中造成“工商更重要”的心理,加上地税后于工商产生,因而出现“重费”不重“税”的现象。实践中,税务部门在督促纳税户上门申报纳税时,常常碰到纳税人这样说:“刚交了工商,没钱交地税了”。这无疑加大了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管理难度。建议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在开业一个月内,不管其是否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均可凭劳动部门的再就业优惠证办理地方税务登记,享受税收优惠。这样做一是可以让“税”的观念深入人心,提升税务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二是便于税务部门的管理,为国家更多、更好地聚财。

6、严厉打击骗取税收优惠的违法活动。针对借用优惠证骗取税收优惠的纳税户,建议增强税务人员调查核实的可信度,规定税务人员在经多次实地调查核实持证者不在店内的,就可以证明持证人不是经营户本人;或者转向要纳税人提供合法证明来证明是本人经营,否则直接取消其优惠资格。税务部门对正在享受减免税政策的纳税户应组织力量进行必要的清理、监控,对涉嫌弄虚作假的经营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必要的处罚或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利用享受优惠政策倒卖发票、滥开发票的业主,一经发现,从严惩处,直至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建议实行举报有奖制度,对举报弄虚

作假骗取减免税的举报人员根据查实后补征的减免税金额给予相应的奖励。

第二篇:浅析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2007-02-02 21:54:49

人类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属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步,原有的主要以手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大生产逐步为现代化的机械作业所替代。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国有企业进行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企业的用工制度上,彻底打破了原有的“铁饭碗”、“终身制”;国有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国有资产优化重组、国有民营化,实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对原有企业职工买断身份后完全是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聘用制”用

工形式。现代化的发展、企业的一场“革命”,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的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就业压力,也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也会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当务之急。中共中央为了充分鼓励有着强烈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早日实现再就业,在征税上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对于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共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具体执行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一些不符合条件的经营业户采取各种手段,骗取国家对下岗职工的税收扶持政策,甚至于劳动等部门在办证环节把关不严,充当了纳税人骗取税收优惠的“邦凶”角色。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同时又引发不公平竞争,进而影响国家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作用 的正常发挥。

一、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优惠证的办理环节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机制。再就业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的群体是下岗失业人员,而享受各项优惠的必备资料是《再就业优惠证》。所以,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收减免照顾,必须首先依法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办理《再就业优惠证》,这是向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的前置环节。但并非是所有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都可以申请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也并不是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就一定应当享受税收优惠待遇。

根据政策规定,下列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不属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的对象:⒈已按规定办理内部退养的人员;⒉在××年月日以前已从事个体经营并且继续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⒊在××年月日以前领取营业执照只要其曾经从事过个体经营达到一个月以上或被用人

单位招娉录用或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的(公益性岗位可分为四类:社会公益性岗位,如交通协管、城市协管、广场管理、城市卫生、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等;社区性公益岗位,如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社区公共设施维护、托老、托幼、卫生保健服务等;单位性公益岗位,如机关事业单位定编以外的工勤服务岗位;由政府出资购买,用于安置“”人员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就业的其他岗位。)或通过灵活多样形式就业和从事非全日制工作、收入较稳定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不得享受税收优惠;⒋处于领取失业金期间已实现就业(包括从事个体经营)的国有企业失业人员;⒌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未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或进入再就业中心后在协议期满出中心且解除了劳动关系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如自动脱离原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

但在具体办证过程中,劳动部门只是凭工商部门出具的是否从事过生产经

营的证明、原国有企业开具的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证明(或“改制办”出具的证明)为依据。而该下岗失业人员是否是该国有企业的职工?是否有过从事个体经营的历史?是否已被用人单位招娉录用或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或通过灵活多样形式就业和从事非全日制工作、收入较稳定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下岗失业人员?用劳动部门的话说:没有责任和义务去调查核实。按规定,劳动部门在办证之前应该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而实质上,劳动部门的办证纯粹就是见手续就办优惠证,上级劳动部门也是以办证的多少来考核劳动部门的工作成绩。虽然在优惠政策出台的同时,也明确了对劳动部门办证的法律责任,但由于缺乏刚性,对不按规定办证的又有谁去进行追究?况且对工商部门出具的虚假证明以及改制企业甚至于政府的“改制办”出具虚假的证明又应当如何进行责任追究?如据我们调查,郧西饮食服务公司曾先后给过位人员提供了虚假

手续,并且劳动部门也给予办理了优惠证,而这位人员从未在该公司上过一天的班。更有甚者,劳动部门利用税务部门信息不畅的“空挡”,对个人在外地从事经营的更是畅开“方便之门”,而作为经营地税务机关就更是无权也无从查起,只好“听之任之”。如郧西县劳动部门为在十堰从事个体出租司机办理了一个优惠证,居然将该职工“挂靠”在郧西神龙有限责任公司,而该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但在优惠证中却注明该公司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对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在处于领取失业金期间,劳动部门为了减轻失业金支付的压力,对企业一旦改制,就马上给予办理优惠证件。就郧西办理优惠证的情况来看,为何在一夜之间出现如此之多的优惠证?其中就是将处于领取失业金期间实现就业(包括从事个体经营)的失业人员统统纳入办证范围。如此的鱼目混珠,税务机关也是真假难辩。

其二,经营业户的真实身份扑朔迷

离。受众多优惠政策的吸引,使得少数人想千方设百计地寻找切入点,成为享受优惠政策的对象。为了取得《再就业优惠证》,他们利用朋友、亲属等便利条件,找熟人、托关系,使一些社会闲置的《再就业优惠证》流传到了别有用心之人手里,被“合法”的串用、借用或再串用、再借用、租用、买卖。其通常作法是:由下岗失业人员本人抛头露面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减免手续。为了应付税务机关的日常检查,在税务检查时,下岗失业人员才“匆匆”赶到,甚至于将真正的经营业主谎称为雇请之人;或是经营老户将登记注销,以下岗失业人员本人名义重新择址开业,甚至于经营地点、经营内容未变,只不过是营业执照的业主姓名为下岗职工取而代之,诸如此类的,特别是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亲属关系居多;或者分明是两人或多人合伙经营的,为了逃避税收,以下岗失业人员一个人的身份办理登记手续。等等。由此以来,使一些过去经营老户或

不符合条件的新开业户也打着“下岗、失业”的幌子,享受着本不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这种现象,由于其隐匿性强,私下的交易“不显山、不露水”,税务机关明知是假,有心纠正,却无力操作,最直接的表现是取证难。相关当事人守口如瓶,知情者不配合、不举报,有力的证据很难获得,按照无过错推定原则,只好报上来就批。如郧西县某大酒店,原业主为刘某,属粮食系统下岗职工,因其于年以前就开始从事个体经营,本不属于扶持的对象。优惠政策出台后,酒店将原有营业执照注销,又以其下岗的弟弟名义重新办理了营业执照。酒店依然还是那个酒店,人员依然还是原班人马,只不过有了一个《下岗优惠证》,税收全免。

对享受下岗优惠政策的新办服务型企业,常常与税务机关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人员超编不能享受税收优惠的,则“摇身一变”:注册为公司;为了达到规定的人员比例,临时招收有优惠

证的下岗失业人员,按月缴纳保费也心甘情愿,因为劳动部门要按季如数返还。经劳动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减免手续骗到手后,对所雇请的下岗职工以种种理由予以辞退。税务机关进行突击性检查时,往往以该人临时外出等各种理由进行搪塞,又是电话联系又是派员上下找人,下岗职工成了“应召女郎”。再者,由于雇佣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强,特别是饮食服务行业,对下岗、失业人员进、出或企业人员的增加、减少的发生尤为频繁。税务人员不可能对企业雇佣的每一个人都一清二楚,纳税人为防止人数“超编”,在税务机关抽查时就“东躲西藏”,使税务机关也很难彻底查清。

其三,发票管理面临严重挑战。长期以来,我们对饮食、服务行业已形成了“以票控税”这一行之有效的税收源泉控管局面。纳税人领多少定额发票相应缴多少的税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税收的跑、冒、滴、漏。而如今,对符合下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单位和个人是免

税(费)供应发票。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由于普遍未要求实行建帐,那么纳税人的营业收入为多少?供应多少定额发票为宜?而税务机关实行发票限额供应又不能以理服人。纳税人索取发票无止境又相应引发一定隐患,如发票转让、转借,不仅加大了税务机关征管难度,更重要的是将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我们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不纳税的定额发票需求量在日趋攀升。因为:对于享受减免税照顾的纳税人,由于没有了被控税的顾虑,发票总是免费供应,于是出现高报收入多领发票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使我们多年以来形成的“以票控税”的局面受到冲击。导致发票严重失控,为发票违章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又如: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运输的,由于运输单位与承运个人一般未签订书面的合同,税务机关在代开运输发票时虽然一律是按征税,但涉及到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应当退税。从目前运行来

看,下岗失业人员的“单车退税”远远大于原有的“单车定税”标准。缘由何在?这里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个别纳税人“搭车减免”。当然,即便是下岗失业人员代为他人“行方便”,税务机关也无法识别,并且只能是心存怀疑却无证据,奈何不得。而国家则是“两头”受损:一方面营业税要减免,另一方面增值税还必须抵扣。

其四,优惠政策制定不够科学、严谨。目前,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所鼓励实现再就业的人员范围,仅限定在国有下岗、失业、破产需要安置和享受“低保”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尚不包括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那么,纵观郧西县劳动力市场现状,恰恰有大量的原“二轻”、“三轻”和街道办的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妥善安置和照顾,而优惠政策的制定却并没有涉及于此,有着厚此薄彼之嫌。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政策不公平,是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身份的政策歧视,隐含了不和谐的

社会音符,完全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再者,在享受优惠政策的时限上,对下岗、失业人员在××年月日以前已从事个体经营的,即便是一个月的时间,也一律排除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大门之外,更加剧了社会矛盾,也不利于社会的全面稳定。

又如: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人员的限制在人以下。由于现有的劳动力市场运作并不规范,个人聘请员工既不签订合同,又不到劳动部门备案,且雇佣人员的流动性又大,隐形的用工让税务机关也很难发现;再者对从事个体运输的下岗失业的人员,其一个人可以经营七台车辆,完全可以用国家税收来养活所雇请的开车司机。

二、应对措施

(一)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共筑税收减免的最后一道防线。尽管劳动部门颁发的优惠证及认定中不乏“水分”,但税务部门处于终端位置,为了保证优惠政策的正确贯彻落实,对纳税人提出的

减免税申请,一是在税收减免审批环节,应严格审查其相关手续,特别是原有工作单位以及原工作单位的经济性质,对此有疑问的,必须提供相关证明,必要时,可调取原单位的人事档案资料加以核实。同时,对由于单位提供虚假手续造成纳税人骗取减免税的,一经发现,对提供虚假手续的单位,税务机关应当依据《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九十二条之规定处理,即按造成少缴税款一倍以下的罚款,并对出具假手续单位实行公开曝光。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且已构成渎职犯罪的,移交检察机关依法查处。二是加强与工商、劳动部门的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准确掌握下岗失业人员的第一手资料:对照工商部门已办理营业执照的情况,逐个核实已办理优惠证的最初从事个体经营的时限;通过劳动部门将所有国有企业以及供销系统中原国有身份的人员名单调取过来,作为税务机关的备案资料,并将所有人员名单公布在系统内的网站上,不论是是哪

一家税务机关审批,在审批之前首先就可以通过网上查询下岗失业人员是否为该单位职工以及从事经营的时间,核实持证人的身份,利用网络信息对用证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让假《优惠证》、不符合领证条件的真《优惠证》的纳税人无孔可钻。三是公开减免税,建立群众监督举报奖励机制。税务机关应当对所有已审批减免的纳税人实行“公示制”,将纳税人的税收减免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尤其是对假优惠证、借证经营、挂靠经营、名为个人经营实为合伙性质等,要紧紧依靠群众,积极、主动受理群众的监督、举报,对一经查证落实的,对举报弄虚作假骗取减免税的举报人员根据查实后补征的减免税金额给予相应的奖励。

(二)依法要求纳税人建帐建制,做到有章可循。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纳税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帐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帐,进行

核算,对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帐能力的纳税人,可以聘请经批准从事会计代理记帐业务的专业机构或经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代为建帐和办理帐务;聘请上述机构或人员确有困难的,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以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销凭证簿。所以说,建帐或不建帐不依纳税人的意志为转移,税务机关完全有依据要求纳税人建帐,特别是对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纳税人。对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必须要求依法建帐,强制纳税人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酒水单”,以此作为收入的入帐依据。税务机关依据纳税人实际申报的收入为依据提供发票。通过加强对纳税人建帐的管理,即便纳税人做假帐或帐务不真实,也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新办服务型企业享受下岗税收优惠的,要求企业对其用工情况实行“报告制”:企业雇佣人员发生变化,包括用工总人数的增减、下岗职工的进出、员工工作岗位的调整等情况

应当在发生变化的当天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以便于税务机关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抽人抽岗。

(三)加大发票检查力度,杜绝免税发票在市场中流通。一方面税务部门应当加大对正在享受减免税政策大户的清理、监控力度,对涉嫌弄虚作假的经营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必要的处罚或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享受优惠的业户在向税务机关领取发票时,必须当场在所领发票上加盖相应的发票专用章,并随时掌握其用票去向。对利用享受优惠政策倒卖发票、滥开发票的业主,一经发现,从严惩处,直至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非优惠对象的纳税人的检查,一旦发现收入明显不实即可随时实行突击性检查,调查其用票来源。同时,对非优惠对象的未建账纳税人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以票控税”观念,实行足额定税与“票控”相结合,以确保国家的税收应收尽收。

(四)加强税收减免的后续管理,强化税务机关内部责任追究。税务管理人员存在着“重减免、轻管理”的思想,对减免税一旦呈报上级批准后就不闻不问。下岗税收减免的后续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借证经营、转让经营、重新又就业、雇佣人员比例的变化等等,税务管理人员必须有着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平时加强减免税业户的检查、监督就能够发现诸如此类问题。作为审批机关也应当对所审批的业户进行抽查,一旦发现审批后不符合条件的纳税人,不仅应当及时取消该纳税人的税收减免,还应当对过去已享受的减免予以追缴并实行公开处罚,对拒不接受处理的,依法收缴或停供其发票。对审批机关检查发现审批后不符合条件的纳税人,不仅要对该纳税人进行处理,更重要的是对税务管理人员要按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进行严厉的责任追究,以杜绝税务执法人员执法不严、工作责任心不强、善作好人的思想。

(五)合理设置税收优惠限额幅度,保证税收相对公平。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创业政策,其根本目的是增加下岗职工收入,实现社会稳定。税务部门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上,应当让享受优惠者得到实惠,让全社会感到公平。如果享受无限度的税收优惠,就竞争而言也是不公平的,由此因税收优惠政策产生的新的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日显突出。如何使两者得到和谐统一,政策制定做到相对公平,笔者认为应通过多种方式来破解这一难题:第一,通过设置税收优惠上限来达到相对公平。税务部门应当以当地年人均收入为参数,确定一个合理系数,规定在某一幅度内予以优惠,超过幅度范围的,比照同行业正常征税,即定额减免。第二,采取财政返形式达到相对公平。对享受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者,税务部门平时按照正常的征管办法征收税款,按季或按年由财政返还,返还比例由政府确定,即比例减免。第三,通过转移支

付的形式达到相对公平。如公益性支出减免,子女教育支出减免,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人不患贫,而患不公。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涉及全国多万下岗职工,同时也影响到更多从事个体经营业户。体现税收公平、公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三篇: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汇编

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有关问题

一、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三、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具体操作办法继续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摘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3号)

关于做好《再就业优惠证》与《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

衔接工作的有关问题

一、根据•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二十个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穗劳社就„2006‟2号)规定,•再就业优惠证‣审批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即从2009年1月1日起不再发•再就业优惠证‣。

二、根据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穗府„2006‟61号)“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自2006年起开始,政策审批的截止期暂定到2008年底,税费优惠政策在2008年底之前执行未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及国家税务机关有关文件规定,原在2008年12月31日前已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仍按有关规定向相关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年审。持证人员的基本信息及其享受的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情况继续记录在原•再就业优惠证‣内。

三、持证人享受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累计未满3年的,但•再就业优惠证‣已过有效期,各经办机构继续予以年审。

经年审后延长有效期的•再就业优惠证‣使用到享受满3年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为止。“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指在2008年12月31日前按规定审批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

四、上述人员在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年审手续时,应如实填写•广州市†再就业优惠证‡年审登记表‣,经就业服务机构确认后给予办理相关手续。

五、•再就业优惠证‣年审、补换发手续按原规定执行。

——摘自•关于做好†再就业优惠证‡与†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衔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穗劳社函„2009‟170号)

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

一、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按上述标准计算的税收扣减额应在企业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扣减,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得结转下年使用。

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优惠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至期满。

二、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应缴纳税款小于上述扣减限额的以其实际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上述扣减限额的应以上述扣减限额为限。

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优惠的个体经营人员,从2006年1月1日起按上述政策规定执行,原政策优惠规定停止执行。

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从事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氧吧,建筑业中从事工程总承包的除外),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一)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

(二)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

(三)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本企业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从事工程总承包以外的建筑企业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本企业职工总数70%以上(含70%);

(四)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摘自•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第186号)

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 的有关问题

一、可申请享受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企业实体包括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商贸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以下简称“企业”)。

(一)认定申请

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企业在新增岗位中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向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劳动保障部门递交认定申请。企业认定申请时需报送下列材料:

1.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持有的•再就业优惠证‣; 2.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3.职工花名册(企业盖章);

4.企业与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5.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6.•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见附件);

7.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其中,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提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简称“经济实体”)的认定、审核程序按照财税„2005‟186号文件第三条、•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160号)第五条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企业认定的主管部门为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经贸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

三、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领取税务登记证后,可持下列材料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

(一)减免税申请;

(二)•再就业优惠证‣;

(三)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摘自•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

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 的有关问题

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简称“经济实体”)的认定、审核程序

(一)经济实体申请认定

经济实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可向其主管财政部门、经贸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

1.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政策性破产关闭企业的有效资产(以下简称“三类资产”);

2.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3.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达到30%以上(含30%); 4.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其中,地方企业“三类资产”的认定由财政部门出具证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认定及其产权多元化的认定由经贸部门出具证明;富余人员的认定、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安置比例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证明。中央企业需出具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批复意见和集团公司(总公司)的认定证明,具体办法按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执行。

(二)具有上述证明的经济实体申请减免税的,应向其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 2.税务登记证副本;

3.由财政部门出具的•“三类资产”认定证明‣; 4.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主辅分离或辅业改制的证明;

5.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产权结构证明‣(或•产权变更证明‣); 对中央企业兴办的经济实体,上述3、4、5项是指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具的批复意见和集团公司(总公司)出具的认定证明。

6.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 7.经济实体职工花名册;

8.原企业与安置的富余人员劳动关系的变更协议及经济实体与富余人员签订的新的劳动合同(副本);

9.经济实体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10.经济实体为所安置的富余人员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11.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认定办法 1.核查材料

主管税务机关接到经济实体报送的材料后,重点核查下列材料:一是由经贸部门出具的主辅分离或辅业改制的证明和•产权结构证明‣(或•产权变更证明‣);二是由财政部门出具的国有企业的•“三类资产”认定证明‣;三是由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经济实体安置富余人员认定证明‣,具体包括:经济实体安置的富余人员是否属于•通知‣中规定的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象;经济实体安置的富余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经济实体是否与安置的富余人员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经济实体为安置的富余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必要时,应深入经济实体进行现场核实。

2.人员比例计算公式

经济实体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比例的计算公式为: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当年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人数/企业职工总数(上年年底职工总数+当年新安置富余人员人数)×100%。

(四)经济实体享受的税收扶持政策

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对符合条件的经济实体,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摘自•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160号第五条)

第四篇: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解读

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审批时限的通知》(财税〔2010〕10号)将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时限从2009年12月31日延长至2010年12月31日。为了让社会公众更好的理解掌握该政策的具体内容,市地税局将政策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享受对象、减免税申请程序等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1998年至2003年,国有企业累计下岗2818万人(国务院《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面对庞大的下岗失业人员队伍,中央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充分利用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200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200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及 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3号)等。上述政策于2009年12月31日已执行期满,通过政策的实施,对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发挥了巨大作用。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因此,国家为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稳定就业局势,维护当前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时限再次从2009年12月31日延长至2010年12月31日。

二、政策的具体内容

(一)对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商贸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的新增加岗位中,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人数予以每人每年定额免税4800元的优惠。免税顺序为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按上述标准计算的税收减免额应在企业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扣减,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得结转以后扣减。

(二)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免税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应缴纳税款小于上述扣减限额的以其实际应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上述扣减限额的应以上述扣减限额为限。

三、享受政策的条件

(一)实施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对象范围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以下简称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二)可申请享受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企业实体包括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商贸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

四、减免税审批程序

(一)对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减免税审批程序

1.受理:企业在年初(原则上在3月底前),持以下资料在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的预核定。

(1)预核减免税申请;

(2)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3)加盖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戳记的《〈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

(4)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的下岗失业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5)企业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

2.核定:主管税务机关在审核企业报送的资料基础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的规定计算出企业该应享受的企业预核定减免税总额。企业在申请预核定后终了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中途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将相关资料(下岗失业证件和招用合同)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但企业预核定减免税总额不做调整。

3.申请:终了,企业根据实际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人数和在企业实际工作的月份数,提出减免税申请,并向主管税务机关补报以下资料:

(1)减免税申请;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4)企业财务报表复印件;

(5)企业职工工资支付凭证;

(6)企业为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即下岗失业人员持有的《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复印件。

4.审批: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对企业报送的所有资料的审查结果,确定企业申请实际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人数和在企业实际工作的月份数,并据此计算核定企业减免税总额,按减免税审批管理权限报批。

(二)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减免税审批程序

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领取税务登记证后,可持下列材料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

1.个体工商户的减免税申请;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经营业主的下岗失业证件和身份证复印件;

4.经营业主的房屋产权证或店堂、门面租赁协议。

第五篇:实现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再就业

一、当前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实施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还很淡薄。由于受传统观念、手工操作习惯等方面的束缚,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包括不少领导干部对实施“科技加管理”战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或存有误区,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人管人”上,实际征管还习惯于手工传递信息及领导协调上;片面强调硬件配置和设备更新,而忽视了设备和信息的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益;片面地把征管改革理解为外在机构和人员的重新组合,而忽视了信息化对税收管理从形式、内容到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新的要求,认为信息化只是对手工劳动的简单替代,特别是对信息化应用规律的认识模糊。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匮乏,复合型人才欠缺。目前,各级税务机关特别是我们基层征管部门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日常税收的干部还很少,屈指可数的计算机人才彼于应付日常维护,专业才能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发挥,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受到制约,能够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更显紧张,如对大型数据库、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管理等方面人才奇缺。基层管理分局目前特别缺乏那些既懂计算机,又懂税收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紧缺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瓶颈”。

(三)信息共享利用水平低。这些年,计算机网络建设日新月异。全市国税系统都建成了自身的局域网,设置了自己的网页,并已实现网络联通。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特别是广域网的应用相对滞后,缺乏一个基于广域网的大型数据库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一是许多基层税务机关存在计算机操作与人工操作并存的局面,计算机的应用只停留在简单的录入纳税人基本信息、打印报表、开票征收等初级阶段上,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和数据处理功能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应用,税收信息的利用率极低。二是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内部的各专业化子系统,如税收征管系列、出口退税系列、稽查系列等这些系统的信息之间,缺乏沟通,相互进行“信息割据”,每一割据区信息往往不能很好共享,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造成信息资源在系统内无法有效充分利用的局面。三是国税系统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信息化建设不“接轨”,横向联合滞后,与外部网络如金库、海关、工商、银行、地税、商检及政府等至今不能进行信息联网、数据共享,对纳税人征管信息的掌握缺乏主动权。因此社会信息化程度也成了影响我市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和效能的一大问题。

(四)计算机基础征管数据信息失真。现有计算机中基础征管数据不准确、不真实,存在许多“垃圾数据”,真假混杂使大家对机中数据都不敢用。究其原因,一是基层数据录入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差。受理窗口人员将纳税人自报信息录入系统后,责任人未将调查中发现的不符信息及时进行修改维护重新录入计算机;二是调查执行人员不细,不能及时发现纳税人的变化情况,以至有的征管数据“从一而终”历经几年从不进行变更维护,早已不能反映企业的基本情况;三是明知故犯,为某种目的而擅自改动数据;四是对计算机数据采集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措施,数据采集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存在“机外监控”,如违规操作和有意篡改数据等。

(五)岗责定位有待进一步合理、规范。一是审批权限设置不合理。审批权和调查权不在同一分局,由于协调方面的原因,推诿、扯皮、多头调查情况仍然存在;二是征管系统过于复杂化,税收管理员必须抽出绝大部分精力处理流,税收精细化管理难以到位;三是征管资料、数据的报送上信息化、统一化、规范化仍显不足。上级各部门经常逐级向下要相关数据,许多是重复数据,基层管理人员要化费大量时间、精力一遍遍地查找、统计、上报而税收管理员和各职能部门取数口径均为征管系统数据库,各职能部门是完全可以直接根据需要从数据库中取数,只是在对某些数据出现疑虑的地方,可要求管理人员进行核实,从而把税收管理员解放出来,专心从事税源管理。

(六)管理监督不到位。一是系统设计范围较窄。该子系统目前只能对4个指标和11个月度指标进行机内监控,大量其它执法行为无法运用机器监控;二是监控质量上存在误差。机内所监控的事项,部分指标取数存在误差:如小规模纳税人超标信息,在取数上混淆申报期和所属期;逾期申报未处罚上,8.0系统查询该纳税人按期申报,但子系统仍认为该纳税人未按期申报;纳税人注销未缴销发票上,8.0系统查询该纳税人为定期定额户,使用定额票,无须注销的情况;一般纳税人收入未达标,未能将出口企业和加油站剔除;三是监控对象的不确定性。由于市区征管模式的差异,发票缴销、申报处罚、加收滞纳金等,管理分局无权处理,无法落实追究责任;四是文件依据的滞后。由于子系统开发较早,而新的文件层出不穷。如在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上,新文件规定一般纳税人正式认定后,一律不得取消资格。

而该子系统仍存在正式认定的一般纳税人要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的执法过错信息;在机外监督方面,由于新的征管流程推进,流处理的事后监督、纳税评估复评等方面,由于缺少统一监督办法,各地掌握不一。如在纳税评估复评方面,复评结果如何量化考核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当务之急要在认识、观念上“开刀”。要让人人都认识到,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是个变革的时代,再不能以传统的模式来看待和解决今天所面对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加管理”代表着税收管理的方向,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加强税收管理的实际需要。今后税收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兴税、管理强税”之路。要通过强化教育引导,促使每一税务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彻底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增强信息化建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自觉应对挑战;要加强领导,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融现代科技、税收业务、组织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要对过去的管理、制度、流程、机构等各方面做出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只有领导重视、指挥得力,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二)千方百计提高人员的素质。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必须千方百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筑宝塔型的人力资源配备。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除了要积极引进社会上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外,还要立足自身培养,重视现有技术、骨干人员的再提高,有重点地选拔一批有潜力的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分别去学习深造,培养造就一支能胜任信息化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全才”的排头兵队伍;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抓好全体人员的素质提高,加大技术培训的投入,重点加大管理型、应用型人才的培训力度。除了要注意抓好岗前培训、知识更新等培训外,要特别注意加大对基层班子领导、35-45年龄段干部的强化培训,切实提高这些人员计算机应用的整体水平,营造一个人人重视信息化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运转协调的税源监控网络管理体系。一是要建立重点税源户的分类管理体系,力求税源资料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和信息的重复收集,并实现纳税人申报方式多元化;二是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的要求,加快在服务业、出租汽车业、建筑业推行、安装和使用税控装置,使计价(计程)、发票打印、语音提示、计税、控税、存储、限期申报缴税融于一体;三是与政府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海关、外汇管理部门实现进出口报关、外汇结算等信息的交流,与“金关”工程衔接,通过全国口岸电子执法系统,重点控制涉及进出口税收的信息,遏制不法分子利用假出口、假报关单等方式骗取出口退税,打击偷骗税行为。与工商行政管理、财政、物价、技术监督、民政等部门实现纳税人办理工商登记、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全国企事业单位机构统一编码、社会团体和非企业单位许可证系统的信息交流,从源头控制漏征漏管,追踪失散户,防止利用假停歇业等手段偷税。与公安部门实现人员户籍和流动情况交流,对纳税企业主要经营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为查处“非正常户”提供线索。实行地税、国税联网,交流相关税种数据电文申报缴纳和其他经营状况指标情况,与银行、保险、建设、土地管理、房地产管理、交通部门交流纳税人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房屋出租等信息,掌握纳税人经营、资产、租金状况,为稽核评税、反避税、稽查选案、税收保全和查处“非正常户”提供资料。

(四)注重建立规范的征管岗责体系。在进一步明确和理顺专业化分工的同时,以总局、省局的《岗职体系和规程》及省局《税收管理员规范》为蓝本,科学设计和统一规范征管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将各项征管“流水线”化,并认真组织实施征管质量的考核。在岗责体系的构建上应当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人机对应。进一步明晰职责、权限设置和划分,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二是合理衔接。在征管业务运行中必须建立一个科学严密的岗位衔接体系,既要重视征、管、查之间的衔接,又不能忽视其内部各个岗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衔接;三是以机制人。进一步升级考评体系,扩大监控范围、修正监控依据、锁定监控对象,促进征管行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五)大力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

征管改革的切入点是申报纳税方式的改革。推行税收征管信息化,进一步深化纳税申报电子化。强化数据集中处理,积极采用电话申报、银行代缴、网络申报等多元化申报方式,实现同城或异地纳税,利用互联网税务信息发布站点、电话查询、语音申报提示、语音催缴等多种方法,以方便和服务纳税人。这样至少能实现两个目的:一是突出税收管理的监控职能,有效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二是能有效地推动专业化管理的深层次实施,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优势。

(六)狠抓基础征管数据质量。一是把握数据源头,明确权限分工。对于来源于系统外部和内部的各类信息,要严把入口关,保证数据准确、及时的进入征管信息系统。以较为完善操作规范、合理有效的权限管理来统一信息口径,规范信息采集标准。二是加强数据校验检测,清理修正数据日常化。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软件的数据校验功能,进行数据逻辑审核和模拟人工智能审核的,或者通过外挂计算机软件辅助审计、数据监控分析软件,对录入计算机的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找出疑点,及时排查、纠正,以达到所有的数据必须符合法定关系,防止不良数据的进一步积累。三是强化目标考核。建立相关数据质量的考核体系,促进数据采集质量的提高。

而该子系统仍存在正式认定的一般纳税人要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的执法过错信息;在机外监督方面,由于新的征管流程推进,流处理的事后监督、纳税评估复评等方面,由于缺少统一监督办法,各地掌握不一。如在纳税评估复评方面,复评结果如何量化考核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当务之急要在认识、观念上“开刀”。要让人人都认识到,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是个变革的时代,再不能以传统的模式来看待和解决今天所面对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加管理”代表着税收管理的方向,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加强税收管理的实际需要。今后税收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兴税、管理强税”之路。要通过强化教育引导,促使每一税务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彻底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增强信息化建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自觉应对挑战;要加强领导,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融现代科技、税收业务、组织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要对过去的管理、制度、流程、机构等各方面做出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只有领导重视、指挥得力,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二)千方百计提高人员的素质。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必须千方百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筑宝塔型的人力资源配备。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除了要积极引进社会上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外,还要立足自身培养,重视现有技术、骨干人员的再提高,有重点地选拔一批有潜力的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分别去学习深造,培养造就一支能胜任信息化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全才”的排头兵队伍;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抓好全体人员的素质提高,加大技术培训的投入,重点加大管理型、应用型人才的培训力度。除了要注意抓好岗前培训、知识更新等培训外,要特别注意加大对基层班子领导、35-45年龄段干部的强化培训,切实提高这些人员计算机应用的整体水平,营造一个人人重视信息化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运转协调的税源监控网络管理体系。一是要建立重点税源户的分类管理体系,力求税源资料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和信息的重复收集,并实现纳税人申报方式多元化;二是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的要求,加快在服务业、出租汽车业、建筑业推行、安装和使用税控装置,使计价(计程)、发票打印、语音提示、计税、控税、存储、限期申报缴税融于一体;三是与政府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海关、外汇管理部门实现进出口报关、外汇结算等信息的交流,与“金关”工程衔接,通过全国口岸电子执法系统,重点控制涉及进出口税收的信息,遏制不法分子利用假出口、假报关单等方式骗取出口退税,打击偷骗税行为。与工商行政管理、财政、物价、技术监督、民政等部门实现纳税人办理工商登记、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全国企事业单位机构统一编码、社会团体和非企业单位许可证系统的信息交流,从源头控制漏征漏管,追踪失散户,防止利用假停歇业等手段偷税。与公安部门实现人员户籍和流动情况交流,对纳税企业主要经营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为查处“非正常户”提供线索。实行地税、国税联网,交流相关税种数据电文申报缴纳和其他经营状况指标情况,与银行、保险、建设、土地管理、房地产管理、交通部门交流纳税人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房屋出租等信息,掌握纳税人经营、资产、租金状况,为稽核评税、反避税、稽查选案、税收保全和查处“非正常户”提供资料。

(四)注重建立规范的征管岗责体系。在进一步明确和理顺专业化分工的同时,以总局、省局的《岗职体系和规程》及省局《税收管理员规范》为蓝本,科学设计和统一规范征管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将各项征管“流水线”化,并认真组织实施征管质量的考核。在岗责体系的构建上应当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人机对应。进一步明晰职责、权限设置和划分,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二是合理衔接。在征管业务运行中必须建立一个科学严密的岗位衔接体系,既要重视征、管、查之间的衔接,又不能忽视其内部各个岗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

下载浅议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现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再就业

    一、当前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实施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还很淡薄。由于受传统观念、手工操作习惯等方面的束缚,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包括不少领导干部对......

    吸纳下岗再就业人员所得税优惠审批

    吸纳下岗再就业人员所得税优惠审批一、业务概述 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

    087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补充通知

    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 优惠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补充通知 (财税[2003]1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劳动保障......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起到了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目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暴......

    关于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

    关于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宏观经济......

    下岗再就业(精选5篇)

    继2009年欧文推出长达30页的求职简历后,今夏遭到曼联解约的哈格里夫斯也沦落到了不得不推销自己的地步,这次他选择了录制视频。看来在英国想找份工作真的不容易。6月30日,在哈......

    下岗再就业调查(合集)

    华容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调查报告 华容县劳动就业服务局 (二00七年三月二十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充分......

    下岗及再就业情况调查

    下岗及再就业论文打造社区就业平台 积极促进全民创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就是社会成员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就要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