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影像加超声突破传统技术
来自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型医学影像技术使得医生能以新视野观察活体内部器官。
这一成像技术将现有的两种医学影像技术光声和超声结合到一起,利用它们生成了一种组合图像,这种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帮助医生更迅速地发现肿瘤。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华盛顿大学著名生物医学光学专家汪立宏(Lihong V.Wang)教授和南加州大学的周岐发教授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汪教授现任国际生物医学光学协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在生物医学 光学成像技术方面获得了多项成果,已经出版了两本专著,在Nature Biotechnology,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Optics Letters, 和IEEE Transactions上发表上百篇论文。
“光声内窥镜检查相比光学内窥镜检查提供了更深的穿透,相比超声内窥镜检查具有更多的功能性对比,”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工程学与应用科学生物医药工程学系著名教授汪立宏博士说。
“这是我们第一次获得具有两种成像模式的小内窥镜,”南加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医学超声换能器技术资源中心周岐发教授说。
目前,医生通常采用超声内窥镜来研究内部器官。与用于生成胎儿图像的超声摄像相似,这一技术将一个超声摄像机放置在一个可内部插入的灵活范围。
虽然这些图像通常是高分辨率的,它们也是低对比度的,就像在一个昏暗的房间中拍的照片一样生成一个模糊的影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汪立宏教授、周岐发教授以及他们的研究小组将一个光声成像设备添加到了超声内窥镜中。由此生成的摄像机用光击中器官组织。当光被组织吸收时,组织轻微地发热及膨胀。膨胀生成了一种声压波,内窥镜上的超声设备可以接收到它。
“这项技术结合了最好的两个方面,”南加州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源中心主任和生物医学工程学教授Kirk Shung说。
研究人员在胃肠道中检测了他们的新设备,在体内生成了精细的影像显示了血管以及周围组织的密度。
“这一影响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汪立宏研究小组Joon-Mo Yang博士说。获得胃肠道中发生事件的更清晰图像,医生就有可能能够更早地发现结肠癌和前列腺癌。
第二篇:超声医学影像报告单
美姑县妇幼保健院
超声医学影像申请报告单
姓名:性别:年龄:岁初复诊:科别:
职业:病历号:住院号:病区号:床位号:
病史摘要及查体:
超声所见:
诊断意见:
众联医疗:申请医师:诊断医师:
检查时间:
只作临床参考,不作证明材料
第三篇:医学影像技术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1、有效焦点大小在摄影时的变化规律为()A、管电压越大,焦点越大 B、管电流越大,焦点越大 C、曝光时间越长,焦点越大 D、照射野越小,焦点越小 E、摄影距离越大,焦点越小
2、潜影的组成物质是()
A、感光中心 B、卤化银AgX C、银离子集团nAg+ D、银离子Ag+ E、银集团nAg
3、在定影的化学反应中,生成的不溶性的盐是()
A、32ONaAgS B、43235)OS(AgNa C、2225OSAgNa D、322OSAgNa E、43253)OS(AgNa
4、一般人眼识别的密度值范围是()
A、0.1~1.0 B、0.1~2.5 C、0.2~3.0 D、0.25~2.0 E、0.5~2.5
5、散射线对像质影响最大的是()
A、密度 B、对比度 C、颗粒度 D、失真度 E、模糊度
6、减少或消除散射线的方法中,下列哪项错误()
A、空气间隙法 B、增加固有滤过 C、使用遮线器 D、加大管电压 E、使用滤线栅
7、关于减少运动模糊的措施,错误的是(A、固定肢体 B、缩短曝光时间 C、缩小物-片距 D、缩小照射野 E、缩小放大率
8、关于散射线含有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随管电压升高而增大 B、在管电压80kV以下时趋向平稳 C、随被照体厚度增加而大幅度增加 D、随照射野的增加而大幅度上升 E、在照射野为30cm×30cm时达到饱和
9、与影响照片颗粒度的因素,无关的是
A、X线量子斑点 B、增感屏萤光体的颗粒大小与分布 C、胶片乳剂颗粒的大小与分布 D、被照体本身的因素 E、胶片对比度
10、肩关节正位摄影,中心线正确射入点 A、锁骨的中点 B、关节盂 C、肩峰 D、肩胛骨喙突 E、肱骨头
11、不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是
A、X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 B、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 C、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 D、人体组织的密度 E、X线波长
12、CR经X线照射后在影像板存留的是
A、模拟影像 B、数字影像 C、黑白影像 D、彩色影像 E、电信号
13、下列哪一项不是MRI的优势()A.不使用任何射线,避免了辐射损伤 B.对骨骼,钙化及胃肠道系统的显示效果 C.可以多方位直接成像 D.对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显示能力 E.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
14、T1值是指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到何种程度的时间()A.37% B.63% C.36% D.73% E.99%
15、SE序列中,180°RF的目的是()A.使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到37%的水平B.使磁化矢量倒向负Z轴 C.使磁化矢量倒向XY平面内进动 D.使失相的质子重聚 E.使磁化矢量由最小值上升到63%的水平
16、反转恢复(IR)序列中,A、本底灰雾 B、感光度 C、反差系数 D、最大密度 E、宽容度 2.引起X线斜射效应的是 A、X线倾斜角度过大 B、屏一片密着不良 C、双面屏一片组合 D、物-片距过小 E、产生的半影过大 3.对增感率大小有直接影响的是()A、荧光转换效率 B、管电流量大小 C、增感屏反射层 D、荧光体的颗粒 E、荧光体的厚度
4、CT扫描的优点包括()A.真正的断面图像 B.密度分辨率高 C.可作定量分析 D.极限分辨率高 E.空间分辨力高
5、下列哪一项是MRI的优势()A、不使用任何射线,避免了辐射损伤 B.对骨骼,钙化及胃肠道系统的显示效果 C.可以多方位直接成像 D.对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显示能力 E.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X线管内,若阴极电子撞击阳极靶面上的长为Amm,宽为Bmm,阳极靶面的倾角 ;有效焦点为 ;有效焦点的标称值为。
2、色素为一种有机染料,用以调节胶片的,含有色素的胶片称为,不含有色素的胶片称为。
3、形成照片影像模糊的原因是 ; 和屏片系统产生的模糊。
4、计算机X线摄影(CR)的关键部件是,直接数字摄影(DR)的关键部件是。
5、静磁场的作用是最终产生 磁化矢量。射频磁场作用是最终产生 磁化矢量。
6、纵向驰豫,又称。是 的过程。横向驰豫,又称。是 的过程。
7、CT后处理的显示技术中,窗口技术的参数是 和。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CT部分容积效应 2.CT薄层扫描
3.CT两快一长增强扫描 4.人体标准姿势 5.TI(MRI)
五、简答题(共 14 分)
1.简述胸骨正位的摄影方法(4分)2.简述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6分)
3、计算:应用焦点为2.0mm的X线管摄取腰椎片,已知肢-片距为15cm,求焦-片距为多大cm时,方在其焦点的允许放大率范围内?(4分)
六、论述题(共 6 分)
试述骨骼摄影时的注意事项。(6分)
七、分析题(共 5 分)20岁男性,从事建筑工作,不慎从高空坠落,腰疼及双下肢感觉丧失,双下肢无明显损伤。1.为明确诊断,首先应做的影像学检查是什么?(1分)2.简要叙述该病人的体位设计?(3分)
3.为明确马尾神经损伤程度,应进一步选择哪种影像学检查?(1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 30分)B E A D B D D B D D A A B D D B B E B E D D A D C A C B B 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10分)
1,ACDE ,2,ABCE ,3,ACDE ,4,ABC ,5,ACDE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在X线管内,若阴极电子撞击阳极靶面上的长为Amm,宽为Bmm,阳极靶面的倾角为A*Bmm2_;有效焦点为A*B*sin mm2_;有效焦点的标称值为___B___。
2、色素为一种有机染料,用以调节胶片的_吸收光谱的范围_,含有色素的胶片称为_正色胶片_,不含有色素的胶片称为___色盲片___。
3、形成照片影像模糊的原因是_焦点的几何模糊_;_运动模糊_和屏片系统产生的模糊。
4、计算机X线摄影(CR)的关键部件是__IP(成像板)_,直接数字摄影(DR)的关键部件是__FPD(平板探测器)____。
5、静磁场的作用是最终产生_纵向_磁化矢量。射频磁场的作用是最终产生_横向 磁化矢量。
6、纵向驰豫,又称_自旋-晶格驰豫_,T1驰豫__。是_纵向磁化矢量恢复_的过程。横向驰豫,又称_自旋-自旋驰豫_,_T2驰豫_。是__横向磁化矢量恢复__的过程。
7、CT后处理的显示技术中,窗口技术的参数是_窗宽__和__窗位__。
四、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在同一扫描层面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重叠时,所测得CT值不能如 实反映该层面单位容积内任何一种组织的真实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3分)
2. 指扫描层厚≤5mm的扫描,目前最薄的扫描可达到0.5mm。薄层扫描的优点是减少部分
容积效应,更逼真的显示病灶及组织器官内部的结构。(3分)3. 动态增强扫描的一种特殊形式,两快是指注射对比剂速度快和起始扫描的时间快,一长
是指检查持续时间要足够长。(3分)
4.人体站立,双眼平视正前方,双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3分)
5.反转时间,(1分)指从180°反转脉冲开始至90°脉冲开始的时间间隔。(2分)
五、简答题:(共 14 分)
1、简述胸骨后前斜的摄影方法。
答:摄影体位:患者站立于摄影床外测,然后俯卧于床面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正中线垂直,前胸紧贴床面,冠状面平行床面,胸骨中点放在床面正中线上。颌部前伸贴床面,支撑头部,双上肢内旋置于身旁。(3分)中心线:向左倾斜20度角,经胸骨射入暗合中心。曝光时平稳呼吸,曝光时间略长。(1分)
2、简述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答: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
①X线对比度:a.被照体本身的因素:原子序数、密度、厚度; b.X线的质:物质对X线的吸收能力与X线波长3次方成正比。(1.5分)②胶片对比度:a.b.屏片组合:屏片组合可提高照片对比度越大。(1.5分)③散射线:使照片整体发生灰雾,降低照片对比度。(1分)④显影处理:直接影像照片的对比度。(1分)
⑤观片灯:观片灯的颜色、亮度和照射野都影响对比度的观察。(1分)
3、计算:应用焦点为2.0mm的X线管摄取腰椎片,已知肢-片距为15cm,求焦-片距为多大cm时,方在其焦点的允许放大率范围内? 解: M=1+0.2/F=1+0.2/2=1.1(1分)放大率M=(a+b)/ a(1分)
焦-肢距a=b/(M-1)=15/(1.1-1)=150 cm(1分)焦-片距a+b=150+15=165 cm 答焦-片距为165cm时,方在其焦点的允许放大率范围内。(1分)
六、论述题:(共 6 分)(1)根据需要病人取立位、坐位或卧位,应尽量使病人处于最舒适的部位;(1分)(2)被检查的部位必须放于暗盒中心,四肢、脊椎摄影时,长轴应与胶片长轴平行;(1 分)
(3)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四肢骨要包括临近的一个关节,腰椎要包括下部胸椎,胸椎要包括下部颈椎或上部腰椎;(1分)(4)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或一张胶片包括两侧结构;(1分)(5)任何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1分)(6)摄影时中心线除注明需特殊角度外,均需与暗盒垂直。(1分)
七、分析题:(共 5 分)1. 腰椎正侧位X线摄影。(1分)2. 腰椎正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脐孔上方3cm处,通过第三腰椎,与暗盒垂直。(1.5分)
腰椎侧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脊柱对台面中线,两侧髋部和腰部弯曲。使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背部与台面垂直,成完全侧位。中心线:对准第三腰椎棘突前方8cm处,通过第三腰椎,与暗盒垂直。(1.5分)3. 腰椎MR检查。(1分)
第四篇:医学影像技术
1、淤血的最早X线表现:上肺静脉扩张似鹿角状
2、观察小儿发育情况,需双腕关节正位
3、减少与抑制散射线的方法中减小焦-片距离
4、与胸骨剑突末梢同一平面的椎体~~~~T115、肋骨联合最常见第5、6肋骨联合6、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双膝强力外展正位
7、肾区前后位摄影中心线,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
8、左侧主支气管长约4~7CM9、普通X线胶片采用的卤化银主要是AgBr10、KerleyB线的范围为长2~3cm,宽1mm11、骨巨细胞瘤的好发年龄20~40岁
12、乳剂在曝光后形成潜影
13、乳突伦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5°
14、新生儿有几个囟门:6个
15、人胚骨化开始于胚胎第6周,最先骨化的是锁骨
16、虫蚀样空洞的壁是由坏死组织
17、心脏摄影宜采用呼吸方式为平静呼吸屏气
18、胃双重对比剂造影的首选钡剂是 200%~250%不均匀颗粒钡
19、X线平片上可见骨小梁与压力方向一致,部分与张力方向一致为股骨近端
20、静脉尿路造影胶片曝光时呼气后屏气
21、普通放射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五篇:医学影像技术
1、肘关节侧位摄影要点?
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侧位拇指朝上,肘部弯曲成90度,前臂近端及肘部和肱骨远端成侧位紧贴暗盒面上,肘关节至于暗盒中心处。
中心线:经肘关节垂直射入
2、头颅骨后前正位摄影要点?
2、体位:病人立位右前胸转向前,紧贴立位摄影架面板或暗盒面,使冠状面与面板呈45度。右手背放于臀部,曲肘内收,左手上举抱头。保持身体稳定。暗盒前缘应包括左侧胸部 中心线:经左腋后线,肩胛骨下角高度水平射入
3、心脏右前斜位摄影要点?
3、体位:病人俯卧前额及鼻尖贴在摄影床面上,两上肢弯曲放于胸部旁边,两手扶床面保持身体稳定,头部正中失状面与摄影床面正中线重合并垂直。听眦线垂直于床面,暗盒上缘超过颅骨顶部,下缘超过颏部。
中心线:经枕外隆突垂直射入暗盒
4、腰椎前后位摄影要点?
4、体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将身体正中失状面于床面正中线一致并垂直,两上肢放于身旁躺平,使冠状面与床面平行,下肢弯曲,脚踏于床面并分开,脚尖多并拢。中心线:经脐上3CM垂直射入
5、肺后前位X线摄影要点?
5、体位: 病人立于摄影架前,双脚分开,前胸紧贴摄影架面板,头稍后仰,下颌置片盒上缘,双肩部自然下垂,两手背放于髂骨处,上臂及肘部内旋,将肩胛骨移向外侧,身体正中失状面与摄影架面板正中线重合并垂直
中心线:经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中心水平射入,深吸气屏气后曝光
1.CT值:对于某组织,若具有线衰减系数组织,则该组织的CT值定义为:CT=(组织-水)X k/水。水表示水的线衰减系数,k是分度系数,一般定为1000。
2.窗口技术:选择整个灰阶中所需要的一部分CT值进行显示,被显示的这一部分CT值称为窗口,选择窗口的操作过程,称为窗口技术。
3.窗宽和窗位:窗口中心的CT值称为窗中心,又称为窗位;窗口的CT值范围称为窗宽。
4.层厚:由准直器设定的扫描野中心处X线束的厚度。
5.层间隔:相邻两扫描层面中点之间的距离。
6.重建矩阵:重建矩阵是图像重建时所采用的代数矩阵。
7.视野(FOV):是根据原始扫描数据重建CT断面图像的范围。
8.螺距:床速与准直宽度的比值。
9.重建间隔:定义为被重建的相邻两层断面之间的距离。
10.空间分辨力:又称为高对比度分辨力,是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大于10%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11.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定义为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小于1%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12.平扫:是指不用注射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检查,是CT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部位的CT检查。
13.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当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探测器接受的X线强度是穿过这些组织后的平均值,而不再反映其中某一组织对X线的衰减关系,因此测得的CT值也不能代表其中某一组织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4.增强扫描:是指经血管(一般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多采用团注法,即在短时间内一次将全部对比剂迅速注入静脉血管,然后再进行CT扫描。
15.定位像扫描:定位像扫描是指X线球管和探测器静止不动、被检者随着检查床在扫描孔内匀速移动时,球管同时曝光而得到的一幅平面图像的扫描方式。
16.螺旋扫描:又称容积扫描,由于扫描轨迹呈螺旋状而命名。是指X线球管和探测器连续旋转,连续产生X线,连续采集产生的数据,而被检者随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扫描方式称为螺旋扫描。
17.轴位扫描:指横断面的扫描,是X线球管曝光扫描时,环绕被检者检查部位一周扫描出一幅图像,然后移动一定床位后静止,X线球管再曝光旋转一周产生下一幅图像,周而复始,直至所确定的检查部位全部扫描完成为止。
18.薄层扫描:是指对微小病灶和病变的细微结构选用小的层厚进行的扫描。
19.高分辨力扫描:是指用较薄的扫描层厚(一般为1~2mm)、较小的扫描视野(FOV)、高空间分辨力算法(即骨组织重建算法)重建的一种扫描方式。
20.靶扫描:是指在扫描检查时选用较小的扫描视野,缩小扫描范围,以便获得清晰放大图像的扫描方法。
21.加层扫描:是指在已经扫描过的两层或多层图像中间,再进行一层或数层的扫描,以了解某个层面的病变结构。加层扫描的层厚,通常小于原扫描的层厚,以显示层面间较小的病灶。
22.多平面重组:多平面重组是指利用CT原始断面图像的三维容积数据在任意平面上重组二维图像,该重组层面以外的数据则一概忽略。重组的多平面图像的层数、层厚、层间距也可以自行确定,就好像重新做了一组其它方位的断层扫描。
1.简述CT图像的特点?
答:CT图像是断面图像。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断面图像。CT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通过CT机的图像后处理软件,还可以获得诊断所需的多方位(如冠状面、矢状面)的断面图像。与常规X线体层摄影比较,CT得到的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力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
CT图像是灰阶图像。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组织和器官对X线的吸收程度。CT图像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是CT图像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使密度差别比较小的人体软组织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这是CT的突出优点。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组织器官,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CT值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可作定量分析。
2.什么是线束硬化伪影?
答:线束硬化伪影在图像上通常表现为骨性结构间宽条状伪影或暗色区域。典型的例子是扫描颅底时,在两侧颞骨之间常出现此类伪影。形成线束硬化伪影的原因是由于X线束光谱较宽,当照射到较厚的物体特别是骨骼时,因不同波长的X线的衰减不同,造成X线束光谱的平均能量增加所致。
6.CT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1)被检者在进入CT扫描室前,必须换鞋或穿鞋套,以保持CT室内清洁,防止大量的灰尘进入机器内,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2)除去被检查者检查部位的金属饰物以及对X线有影响的各种物品,如硬币、钥匙、金属纽扣、金属发卡、项链及含有金属物质的膏药等。并嘱咐被检查者妥善保存,防止掉入机器和检查床内。
(3)对于婴幼儿童被检者,应在自然睡眠安静时,作CT检查。对于无法自然睡眠的婴幼儿童和躁动不安的被检者,可请临床医生协助给予镇静,以使检查能够顺利完成。
(4)对检查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包括扫描时机器发出的噪声和增强扫描时注药瞬间的感受等,消除被检查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在整个扫描过程中保持安静,身体固定不动,使检查能够顺利完成。
(5)对于胸、腹部被检查者,必须做好呼吸训练,使其在扫描时,能根据机器自动录音的指令或者指示灯的指示做好屏气动作,防止扫描过程中,喘气造成膈肌上下运动,使图像产生伪影。
对于无法配合的急症、哮喘或老年被检者,应使用快速扫描,缩短扫描时间,以提高CT图像质量。
1.核医学:是研究核素及核射线在医学诊断、治疗以及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随着核科学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医学生物学技术发展而迅速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
2.影像核医学:又称为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进行医学成像,从而完))成疾病诊断及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1.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在人体内正常或病变组织内血流、功能、代谢等方面的差异而进行体外观察的过程。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由于其标记化合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天然化合物的生理活性相同,能够参与体内的正常或异常的代谢过程,能够选择性地聚集在特定的组织、脏器内部,在体外通过探测装置探测所观察脏器或组织放射性浓度的差异,并以一定的方式成像,可以获得有关脏器或病变组织的大小、形态、位置、功能代谢情况的核医学影像。
3.简述γ相机的工作原理?
答:γ相机,是核医学显像的最基本的仪器。γ相机通常由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放大器、X/Y位置线路、脉冲分析器、显示器等组成。准直器位于晶体之前,允许特定方向上的光子通过。通过准直器的γ射线被探头晶体转换成光子。通过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信号放大到108~109倍。初步放大的电信号被传送给主放大器,并经主放大器进一步放大,进一步传递给X/Y位置线路,位置线路可以明确脉冲发出的具体位置。利用脉冲分析器对一定能量的脉冲选择并被记录下来,传递给显示装置得到二维图像。
(六)根据显像的放射性核素射线种类,可以分为:
1.单光子显像指采用发射单光子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用探测单光子的显像仪器如γ相机与SPECT进行的显像。
2.正电子显像指采用发射正电子的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用探测正电子的仪器如PET、符合线路SPECT进行的显像。
15.简述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的检查方法?
答:使用对比剂的总量为90~100ml,注射速率为3.5ml/s,肝脏动脉的扫描时间在20s左右,肝脏门静脉系统的扫描时间在50s左右,也可以用对比剂密度自动跟踪技术,在腹主动脉或门静脉确定一个扫描层面,设定一个感性兴趣触发扫描密度值,在感兴趣区密度值达到后触发启动曝光扫描,直至扫描计划结束。扫描层厚一般选用3mm以下,重建间隔选用1mm。血管重建方式多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图7-31)和容积重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