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兰州市城关区交通拥堵现象的问卷调查
关于兰州市城关区交通拥堵现象的调查问卷
您好!
我是兰州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家对兰州市的交通状况的看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兰州市城关区交通拥堵现象的问卷调查。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这此调查,提供您的看法与意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与合作,能倾听您的意见,本次调查对您的看法完全保密。
调查会耽误您的一些时间,请您谅解!谢谢您的参与!
在相应的选项上打钩。
1.您的年龄是?
A.20岁以下B.20~40岁C.40~50岁D.50岁以上
2.您对公共汽车、出租车的价格还能接受吗?
A.能接受B.偏高C.不了解
3.您一般选择出行的方式:
A.公共交通B.自行车C.步行D.其它_____________
4.您每周因交通拥堵所花的时间为:
A.半小时以内B.半小时~1小时C.1~2小时D.2小时以上
5.您对兰州市现在的交通状况满意吗?
A.满意B.比较满意C.比较不满意,还有待提高。D.不满意
6.您有没有因为怕交通拥堵而改变出行计划?如果有,频率高吗?
A.有,很高B.有,一般C.有,很低D.没有
7.您认为现在兰州的公交线路设计合理吗?
A.合理B.比较合理C.不合理,还有待提高。
以下选择题可多选:
8.您觉得金昌北路至中央广场西口的交通拥堵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A.法规和管理执行不足B.司机和行人的素质不高C.城市规划不合理D.其它__________
9.您认为应如何缓解交通拥堵?
A.调整道路布局B.合理规划城市C.发展公共交通D.其它_______________
10.对于改善兰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您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对兰州将来的交通事业有何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您对于因为交通拥堵而造成的环境问题,您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感谢您对我们这次调查的支持,感谢您对此类问题的关注。谢谢!
兰州市第三中学
高一六班
第二篇:2011年兰州市城关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兰州市城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张国一 2011年10月11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五年,是城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立足率先、着眼首善,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代表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这五年,是城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是城市形象明显改善的时期,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的时期,是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城关实现跨越发展的时期。
五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项目为纲抓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跨越提升
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省市发展大局中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
项目建设跨越推进。出台实施了《项目管理办法》,全面推行项目指挥部和责任包干制度,重大项目的运作能力大幅提升。招商选资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0个、知名企业31家、到位资金227.4亿元,分别是上个五年的4倍、1.6倍和2.5倍。重大建设项目实现质的飞跃,累计实施重大项目327个,完成投资809亿元,其中“5515”项目开工率达到80%。项目总数、投资额度和资金到位率较上个五年分别增长55 %、58 % 和23 %,重大项目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2.5%,高于上个五年4.5个百分点。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设立2000万元发展基金。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瑞德摩尔、浦发银行等86个新能源、现代商贸和现代金融项目建成运营;重离子治癌中心、万达商业广场、酒钢物流园等40个新技术、城市综合体和商贸物流项目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了5.1个百分点,达到了48.7%,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空间拓展步伐加快。北城区开发正式启动,完成《九州开发区增容扩区规划》。土地开发力度加大,开发整理土地3000亩。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庙滩子整体改造等65个旧城改造项目启动实施,动工建设173万平方米;开工和建成城中村村民安臵房134万平方米。
二、环境为要抓管理,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立足中心城区的区位特点,牢牢把握城市管理重心,累计投入13.4亿元,坚持打好城市建设管理硬仗,城市形象明显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南河道综合治理、污水全收集、过境公路、兰渝铁路、轨道交通等一大批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建设或顺利推进,配合项目建设征地6000亩、拆迁200多万平方米,总量均创历史之最。便民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建成标准化肉菜市场15座、便民菜店18家;改建扩建环卫基层站点26个,新建垃圾中转站11座、城市公厕90座。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改造城乡道路12条,完成8个新农村建设任务,启动了“石沟新村”和“兰山人家”新农村建设项目。
城市形象不断改善。大力实施净化、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环卫专业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小街巷清扫保洁实现专业化作业全覆盖,实行了生活垃圾和泔水上门收集,率先在全省推行道路洗扫作业模式,机械化清扫率和洗扫率分别达到50%和18%。改造小街巷312条。连续多年实施“六路”绿化提升、“鲜花上街”、“大树进城”、“绿地修复”和“绿色雕塑扮金城”等环境美化工程,打造了绿化精品道路10条,建成生态小游园5个,设臵绿色雕塑100多组,更换绿篱5万多米,城区新增绿地950亩。实施皋兰山面山景观改造工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一期和城市三大出入口形象提升工程,完成景观造林2488亩,林草覆盖率由28%提高到31.5%。城市亮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完成楼宇亮化107栋,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路灯亮化实现全覆盖,城市亮化由楼宇亮化向山体亮化延伸。
长效机制不断健全。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实施了《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意见》等政策制度,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得到加强。引入数字化城市监督指挥模式,城市管理方式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重大转变。推行城管、公安、工商等执法力量下沉管理和捆绑式考核,周末卫生大扫除、政府三级包干、临街店面责任公约、城市管理绩效考核、违法建设监管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全面落实,全员参与的管理格局初步形成。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显著提升,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服务为上抓基础,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不断强化基础建设,公共资源总量大幅增加,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教育事业优先均衡发展。投入教育资金18.5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5倍,占社会事业支出的46%以上。教育最优化七大工程全面推进。新建改建学校教学楼34栋,新建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D级危房。扶持30 所民办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教育“两基”验收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率先在全省成立县(区)级教育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1000多万元。自主研发了《生命生活社会》校本课程资源包。实行名校长、名师、班主任、边远地区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岗位津贴制度。选聘800名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水平全省领先。
卫生事业跨越发展。投入资金8.9亿元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成全省首家农村120急救绿色通道,打造市级标准化农村卫生所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64家增加到103家,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全国社区中医服务先进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偿机制,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星级评审、低成本健康进家庭和片区片医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信息化管理。人口和计生均等化服务水平全省领先。
文体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投入1.25亿元发展文体科技事业,是上个五年的2.4倍。设立5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建成群众文体活动场所163处、全民健身路径90条,推动40家文体活动场所向社会开放。建成全国一流的国民体质流动监测中心。举办了全区职工运动会和中小学生运动会,打造了春节民俗文化庙会、社区少年宫等工作品牌。科技三项费增长到1538万元,是2006年的2.3倍。促成兰大科技园等100多个院地校企合作项目,专利申报占到全省的50%。组建了城关区科技合作顾问团。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
四、民生为本抓保障,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了一批重大民生问题,使老百姓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8万个,率先在全省建成创业型示范城区,成功打造了“360”就业服务品牌和国家级就业优质服务窗口。五大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区属集体和街办企业人员、城乡居民和灵活就业人员均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残疾人事业和社会化养老事业加快发展,建成残疾人就业托养服务中心,虚拟养老院通过国际“三标”认证。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2.4万城乡居民纳入低保范围,发放各类救助和补贴资金3.7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03万人次。开工和建成保障性住房30万平方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9573元和8110元提高到16680元和14200元。
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着力构建现代社会管理体系,累计投入5000万元,建成数字城关“133”系统,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八百工程”,全面推行“楼院长”和流动人口“以房管人”模式,打造了15个“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和70个“三不管”楼院整治精品工程。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大接访和“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化解信访案件1000余件,特别是彻底解决了区属集体和街办企业参加养老保险、无军籍职工津补贴发放等7个重大遗留问题。深入推进刑满释放、吸毒人员等群体的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切实加快平安建设步伐,在全省成立首个县(区)级见义勇为协会,建立健全治安预警、常态严打、社会防控和长效管理“四个机制”,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不断提高。强化社会公共危机管理,及时妥善处臵了一批突发公共事件。
五、创新为先抓改革,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夯实基层基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投入1.63亿元,新建改建街道社区、派出所、执法中队、司法所办公用房145处,基层办公用房达标率由53%提高到98%。社区工作经费由每年6000元提高到1.5万元。社区专职副主任的生活补助由每月550元提高到1200元。新招聘交通协警、地质灾害监测员等八大类公益性岗位人员4704名,公共服务实现了重心下移和功能延伸。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和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经济体制、财税体制、行政审批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精简机构12个,减少行政审批事项28项。建成电子政务平台和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养老服务实现市场化运作。
政府运行更加规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86件、政协委员提案452件,满意率均达到99%以上。办理市长专线转办件5180件,政务大厅办件量达到37.1万件,办结率均达到100%。推行了“周安排、月计划、季调度”制度。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工作创新年”活动。出台了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完善了干部外派学习交流和轮岗培训制度。
人防、地震、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等工作全面加强,档案、保密、史志、侨务和对台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支持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和各民主党派积极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遏制了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逐年下滑的趋势,形成了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各占全市1/3强,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占全市1/2强,非公经济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各占全市40%的发展格局。保持和巩固了经济总量位居全省86个县区之首和100个市(州)县(区)第二的排名,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五年来,我们高度关注和不断改善民生,先后投入资金10亿多元,用于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累计为民兴办实事 60多件。慈善募捐和社会救助实现常态化,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发放实现制度化,就业、社保、医保和低保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实现全域城关和同城待遇,老百姓生活更加殷实、更加体面。
五年来,我们立足中心城区特点、着眼省市发展大局,成功举办和保障了国庆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16届兰洽会“金城之夜”大型文艺晚会、重大节庆氛围营造和春节灯饰亮化等重大社会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
五年来,我们敢于直面各种挑战和考验,积极稳妥地处臵了“5·16”九州石峡口、“9·14”小达坪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有效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的传播,经受住了奥运火炬传递、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的考验,积累了宝贵的应急管理经验,提高了政府动员和组织能力。
五年来,我们坚持高点定位,争第一创一流,先后打造了虚拟养老院、爱心集结号志愿者网站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工作品牌,在民生领域实现了“十个率先”,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奖”、“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100多项、省市级荣誉900多项,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凝聚着广大干部的辛勤和努力,汇集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区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城关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空间制约矛盾突出。存量土地匮乏,土地开发整理滞后,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亟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二是城市功能布局不够合理。城区承载力达到极限,管理成本大幅增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现代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三是人均公共资源不足。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已成为打造首善的“短板”和“瓶颈”。四是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市场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民生诉求快速增长,期望值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工作面临严峻考验。五是民生改善任务艰巨。受高物价、高房价等因素影响,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增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六是工作落实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工作落实的主动性还不够强,工作落实的效率还有待提高。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区委“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目标定位的提出和“123456”工作思路的确立,是在不断深化区情认识,准确把握城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城关的地位、条件和面临的机遇基础上形成的,是符合城关实际的系统的发展思路,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坚持,不断完善,增强贯彻的坚定性。必须坚持谋划在先,重点推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推动工作既要着眼全局,还要注重过程管理。只有正确把握阶段性工作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坚持超前谋划、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才能从整体上推动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大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税收、解决就业的有效支撑。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才能为建设“首善之区”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建设幸福城关提供更加强劲的支撑。必须牢牢把握城市管理这一重心。城关是省会城市中心区,是省市的形象和“窗口”。只有立足城关的特殊地位,持之以恒地抓好城市管理,靠管理塑形象,靠管理提品位,才能发挥好中心城区的“名片”放大效应。必须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时刻牢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不断增加民生福祉,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才能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坚持敢为人先的工作意识。保持争第一创一流的品质追求,发扬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工作作风,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在各个领域打造更多的品牌和亮点,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影响力。这些经验是建设“首善之区”不可或缺的,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并发扬光大。
二、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城关已经迈入了率先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省委“中心带动”战略加快实施,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任务,为城关率先科学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谋求新发展,推进新跨越。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一个拓展、三个高于、六个翻番、六个提升”。一个拓展,即全力破解土地制约,大力实施削山造地、增容扩区计划,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形态,实现再造一个城关的目标。三个高于,即加快推进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十一五”发展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国省会城市中心区的平均水平,在省会城市中心区的排名提档升位。六个翻番,即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万美元以上。六个提升,即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体制和机制,努力实现产业发展水平、城市管理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一体化水平、生态文明水平、市民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实施空间拓展、结构优化、项目驱动三大战略;推进富强城关、活力城关、文化城关、生态城关、和谐城关和幸福城关六大建设。
实施三大战略:
——空间拓展战略。按照“南升北拓”的思路,全面实施空间再造工程,着力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在黄河以南地区,加快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力争每年拆迁100万平方米左右、新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左右,每年打造一批地标性建筑,到2016年,建成五星级酒店5家以上、城市综合体7个以上、地标性建筑群12个以上,全面提升老城区城市功能。在黄河以北地区,实施成片联合开发,力争每年开发整理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到2016年达到50平方公里左右。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结构优化战略。按照“做优三产、做精二产、做特一产”的思路,加快提升产业档次,努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医学服务、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生活性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中介服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力争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到2016年达到60%以上。积极发展新型加工业,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发展科技孵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力争新型加工业占二产的比重不断提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培育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品牌,着力构建绿色、生态、休闲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项目驱动战略。按照“竣工一批、开工一批、落地一批、凝炼一批、展示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完善项目运作机制,强化招商选资工作,努力形成重大项目滚动发展、梯度推进、强力带动的格局。力争每年建成亿元以上项目10个,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个,凝炼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0个,落地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完成拆迁1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16年,累计完成投资1800亿元以上。力求通过五年的努力,使重大项目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推进六大建设:
——推进富强城关建设。物质财富的创造永远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财富是硬实力、是集聚力。我们要自觉顺应群众过上富裕生活的新期待,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建设,为城关率先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增强区域发展驱动力、扩张力和辐射力为目标,以大幅度增加自有财力和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以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扩大公共资源总量和提高人均占有量、人均住房面积、市民文化娱乐消费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力争到2016年,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提高到20%左右,人均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资源占有量大幅度提升,达到西部领先水平。
——推进活力城关建设。经济社会活动的活跃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活力是创造力、是推动力。我们要致力于破除制约城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各方面的活力竞相迸发,有力助推城关率先科学发展。以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带动能力和发展活力为目标,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以政府管理创新、城市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北城区开发建设,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廉洁、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职能、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形成管理服务重心在社区的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进文化城关建设。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底蕴,文化是软实力、是竞争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兰州多元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优势,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为城关率先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打造教育最优化城区、文化最活跃城区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城区为抓手,以提高市民的科学素养、文化素养为重点,营造积极向上、崇尚科学、文明守信、底蕴深厚的城市文化生态。加快实施教育最优化发展“七大工程”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构建现代社会教育体系。建立文化设施、文化人才、文化项目、文化产业共建共通共享机制,努力构建区域文化发展体系。推进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大力提升市民科学素养,努力构建科普创新体系。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人人享有优质教育和公共科技文化服务。
——推进生态城关建设。生态环境是生产生活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生态是生产力、是影响力。我们要自觉顺应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新要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环境,为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以打造天蓝、水清、山绿、路面干净、立面整洁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南北两山绿化、城区绿化、垃圾集中收集、大气污染治理、城市卫生管理、城市立面管理等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力争到2016年,联片供热范围不断扩大,清洁能源得到推广普及,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区林草覆盖率达到35%以上;基本完成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区搬迁避让。机械化清扫率和洗扫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实现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推进和谐城关建设。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追求,和谐是融合力、是凝聚力。我们要致力于破解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矛盾、新问题,培养市民的社会意识,增强社会协调发展能力,为城关率先科学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以打造社会安定、秩序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人口管理、社会治安、安全管理、矛盾化解、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为重点,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依托数字城关“133”系统,整合公安、城管、人口等信息资源,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扁平化管理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强化公安技防建设,实现视频监控网络全覆盖。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立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群众对公共安全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推进幸福城关建设。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温暖的感受,幸福是吸引力、是感染力。我们要致力于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使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城关率先科学发展增添魅力。以提高市民生活的幸福感为目标,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健康管理水平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安居工程、保障扩面提质工程和社区综合管理工程,率先建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健康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龄事业,扩大虚拟养老范围,启动老年社区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着力打造食品药品“放心消费城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建成保障性住房230万平方米。为民兴办实事100件以上。
三、2012年的主要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对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推动城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十分关键。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1366”发展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突出项目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拓空间、调结构,重统筹、强服务,保民生、促和谐,不断加快“首善之区”建设进程。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达到5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以上,达到14.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以上,达到3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达到4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 %以上,达到191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达到1633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节能减排达到国家和省市要求。继续为民兴办20件实事。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加快发展为根本,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一)加快北城区开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发展,完成黄河以北地区区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报批工作,编制九州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加快推进土地开发进程,全面实施九州、三条岺、青白石三大区域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整理土地10平方公里以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05亿元,完成九州910#、915#和903#道路延伸段建设,启动九州供水系统改造工程。配合市上完成北环路九州段和九州东南出口道路建设。启动雁白黄河大桥项目。
(二)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年内实施重大项目100个。强化项目凝炼工作,重点围绕旧城改造、总部经济、高新技术和土地开发等领域,凝炼储备项目100个,投资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加大“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招优引税”力度,新签约重大项目30个,引进到位资金80亿元。加快项目落地开工速度,新开工重大项目20个,新签项目当年开工率达到50%以上。配合项目建设完成拆迁100万平方米以上。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城关区十大现代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基金,助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按照“一区两线三组团”的产业布局,推动十大现代服务业错位发展。在中心商务区加快实施武都路商圈、红楼时代广场、鸿运·金茂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在南北两山旅游经济带,重点推进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二、三期建设,启动伏龙坪、青白石整体改造和徐家湾旧城改造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旅游和生态观光等产业。在东部地区重点推进创意国际商贸城、东部永新二期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业态。在雁滩地区加快推进大连万达商业广场等项目,积极发展商业综合体、时尚地产等业态。在黄河北地区加快推进庙滩子整体改造、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便民服务业,新建肉菜市场10座、便民菜店50家,打造牛肉面连锁店30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二、以统筹城乡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区
(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全力配合市上实施南山路、元通黄河大桥、金雁黄河大桥等33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庆阳路等18条主次干道人行道整治工程,改造城市小街巷60条。制定《小街巷交通管理细则》,开展车辆单边停放单向运行管理模式试点。制定出台《加快旧城改造的意见》,探索建立房屋征收机制,启动傅家巷等21个旧城改造项目,加快刘家滩、范家湾等9个城中村改造进程,开工建设村民安臵房2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700万元,完成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加大河洪道治理力度,整治清淤洪道3条,打造大砂沟河洪道综合治理样板工程。加快“两山一河”亮化工作步伐,完成亮化面积102万平方米。启动环卫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新建改建公厕30座、垃圾中转站10座、环卫标准化站点10个。开展小街巷和人行道机械化清扫作业试点,机械化清扫率和洗扫率分别提高到 60%和45%以上。
(二)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下放城市管理权限,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强化街道社区城市管理职责,构建责权统一的城市管理体系。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构建城管、公安、工商等执法力量协调联动的综合执法体系。加大城市管理经费和人力投入,充实城市管理工作力量。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积极探索推行环卫保洁、市政维护、绿化管养社会化管理模式。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彻底消除乱摆乱放、泔水乱倒、“牛皮癣”等城市顽疾,及时拆除新增违法建设和户外广告,整治“三不管”楼院50个。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周末大扫除和文明创建活动,严格落实临街店面责任公约、城市管理绩效考核和部门包街制度。
(三)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南北两山生态景观建设步伐,着力实施城市三大出入口、五一山公园、徐家山公园和皋兰山面山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南北两山村庄绿化建设,完成绿化改造面积1000亩,栽植苗木50万株。不断提升城区绿化美化档次,启动实施雁滩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小游园3个,摆放盆花100万盆以上,设臵绿色雕塑30组,新增城市绿地120亩。大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取缔小煤炉1万个,改造燃煤锅炉40台,治理餐饮企业100家。加强企业排污监管,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5%以上。
(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完善农村路网体系,制订出台《农村道路管护办法》,完成伏直公路整修和雁儿湾至青白石通乡公路建设。争取资金3500万元,实施皋兰山大型泵站、徐家山水利维修改造工程,启动皋兰山灌区续建配套和皋兰山人饮改造项目。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编制《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和整村搬迁规划》。启动大洼山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推进“兰山人家”和“青石小镇”建设,完成石沟新村二期基础设施配套,整理土地8000亩以上,建成村民安臵房8万平方米,打造石沟全省新农村示范村。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三、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关键,着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编制《区域教育资源布局规划》,翻建8所中小学教学楼,新建、翻建3 所公立幼儿园,扶持50所民办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完成教育信息化、校园安全网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5所现代化学校和10所特色品牌学校,启动城关区青少年科技文化中心项目,建设1至2个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设立100万元“名师工作室”专项经费,面向全省引进一批名师名校长,选聘50名部属师范类院校优秀毕业生。探索建立跨区域校际合作模式,加强教育教学国际交流,继续推行校长、教师赴外挂职培训工作。启动建设教师安居工程和南北两山教师公寓。
(二)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内涵建设。强化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建成中医骨伤科医院住院部大楼,动工建设区医院改造项目。投入5000万元,新建改建5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疫苗冷藏库及配套设施建设。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设立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完成区第二、第三医院转型改制。编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调整优化站点布局。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星级评审、片区片医责任制和信息化管理工作,打造10家中医特色示范机构和5类特色专科专家工作室。启动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设立“健康小屋”30个,开展60岁以上“三无”老人免费体检活动。制定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发展规划,设立500万元人才培养基金,公开招录35名全科医师。投入500 万元,建立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常性经费缺口补偿机制,全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将现有在编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三)加快发展科技事业。加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扶持重点科技项目30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个以上,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项。启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工作,建设省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建立一批中小企业专利示范点。承办全国中心城区科协理论研讨会。办好第三届青少年创新大赛和“科普我参与”系列活动。
(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投入8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文化活动中心(室)10个、群众文化活动点50个、基层文化广场10个。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成立群众文化协会,组建街道、社区文化体育专干队伍,开展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政府补贴试点,重点扶持2个文化演出团体,培育2支精品群众文化队伍。建立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保护体系,成立非物质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中心。选址规划体育“一场两馆”项目,改建和续建南北两山健身步道2条,新建全民健身路径50条。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六进”活动,率先在全省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举办地区性全民健身运动会,配合办好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发售体育彩票 1.3 亿元以上。实施“文明创建六大工程”,开展城关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投入500万元,建成10个社区少年宫。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着力提高市民幸福感
(一)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就业服务“百千万亿”计划,扶持100家创业企业,对1000户困难家庭开展就业援助,发放社保补贴1万人以上,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新增就业2.3万人。着力提升“360”就业服务品牌内涵,力争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提升城乡就业一体化服务水平,90%的行政村创建为“充分就业村”。整合辖区就业培训资源,建设创业就业园区1个,就业实训基地10个。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围绕被征地农民、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为40万参保居民免费发放社会保障卡,实现社会保险“五险征缴”一站式服务。着力提高社保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断扩大病种报销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率先在全省实行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限额提高到6万元以上,住院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60%以上。大力推进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劳动监察覆盖面达到85%以上。建成保障性住房90万平方米,配租廉租房1500套以上。
(三)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拓展“八助”养老服务内容,新建虚拟养老医疗服务站10个、虚拟养老餐厅10家,享受虚拟养老服务人数达到2万人以上。全面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将老年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托养服务范围,全额救助残疾大学生学费,免除残困家庭子女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学费,完成800名残疾人就业安臵工作。大力推行诚信阳光低保模式,建立低保诚信责任制和困难群众生活状况评估体系,努力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深入开展社会救助活动,救助困难群众30万人次。实施贫困大学生救助计划,救助贫困大学生500名,将救助标准提高到每年5000元。开展“温暖行动”,解决好群众冬季供暖问题。建成全省一流的法律援助民生服务窗口,免费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500人次以上,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件。
(四)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效整合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量监督、卫生监督等执法监管力量,建立综合执法机制。严厉查处无证经营、假冒伪劣产品、食品非法添加、消费侵权等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控和追溯体系,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街2条、规范化示范药房15家、食品药品放心消费门店 50家以上。深入开展质量兴区活动。加快“12315”维权绿色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督检查。
五、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突破,着力构建和谐城关
(一)推进“数字城关”建设。拓展数字城关“133”系统内涵,新增1300个视频监控点,全面完成城管平台与公安监控平台的对接。建设街道社区二、三级数字平台,扩大市民公共服务呼叫中心加盟企业种类和规模,强化应急救援、社会救助和市民服务三支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市民呼叫服务中心便民服务水平,服务人数达到50万人次以上。改版升级政府门户网站,整合各类政务资源,建成网上政务大厅和电子政务监察系统,健全舆情监控、行政审批、网络监察和网络安全四个系统,全面普及办公自动化系统。
(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出台《社会管理创新指导意见》,探索建立四位一体“以房管人”模式,开展租住信息社会化采集和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一卡通试点。实施楼院长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百合计生服务和家庭幸福三项工程,打造国家级标准化计生服务站1个,救助帮扶计划生育“两户”家庭5000户以上,建成30个“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形成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格局。不断拓展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领域,积极探索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外包模式。
(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深化“三治理一化解”活动,全力做好信访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隐患排查化解工作,落实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办法,加快推进信访事项“一册通”和信息化建设,启动“四无街道”创建工作,建成行业矛盾纠纷调节室10个。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快构建“大维稳、大调解”的工作格局。强化社区警务建设,实行重点监控场所等级化管理,构筑“大情报”警务模式。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积极引入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矫正对象警示教育、技能培训、公益劳动三大基地。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强化民兵预备役在处臵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臵体系,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四)推进区域共建共享。坚持“大城关”发展理念,引导辖区单位和群众树立“家园”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健全完善地企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事项协调通报机制,引导辖区单位主动履行城市建管、社会管理、文明创建、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社会责任。有效发挥辖区单位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树立“大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为辖区单位提供劳动就业、就医上学、计划生育、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服务,千方百计解决辖区单位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全面整合地企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六、以法制政府建设为目标,着力提升行政效能
(一)提升工作谋划能力。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习制度、调研制度和政策信息参阅制度,联合省行政学院、兰州大学等高校开展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努力提升领导干部谋划研究工作的能力。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格管理检查评比、庆典表彰等活动,让领导干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谋划研究工作。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政府决策相结合,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
(二)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公安派出所、执法中队办公用房9处。推进街道、部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完善政策法规、行政审批、市场监管、产业信息、中介服务等各类公共信息数据库。加强公务员队伍培训工作,派遣一批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锻炼,选派一批年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到国内著名高校学习培训。完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对公务员履职状况实行动态管理。
(三)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启动“六五”普法工作,不断推进依法治区进程。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支撑。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探索和创新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四)提升行政执行能力。加强部门街道之间的协作,着力构建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大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督办力度,建立健全行政绩效考核体系。完善责任分解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责任倒查制。加大重点项目审计力度,加强对干部任用、工程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加快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政府。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城关的明天更加灿烂,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催人奋发。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为实现率先科学发展、打造和谐幸福城关,加快推进“首善之区”建设进程而努力奋斗。
2012年城关区为民兴办实事
1.改造城市小街巷60条。
2.新改建公厕30座、垃圾中转站10座、环卫标准化站点10个。
3.实施雁滩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和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二、三期建设工程。
4.建成保障性住房90万平方米,其中城中村改造村民安臵房20万平方米;配租廉租房1500套以上。
5.改建续建南北两山健身步道2条,新建全民健身路径50条。
6.翻建8所中小学教学楼。
7.新建、翻建3所公立幼儿园,扶持50所民办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
8.建成10个社区少年宫。
9.建成标准化文化活动中心(室)10个、群众文化活动点50个、基层文化广场10个。
10.新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全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零差率销售。
11.新建中医特色社区示范机构10家、慢性病防治“健康小屋”30个;开展户籍60岁以上“三无”老人免费体检活动。
12.新建肉菜市场10座、便民菜店50家。
13.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街2条、规范化示范药房15家、食品药品放心消费门店 50家以上。
14.新建虚拟养老医疗服务站10个、虚拟养老餐厅10家。
15.建成“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 30个。
16.实施贫困大学生救助计划,救助贫困大学生500人,将救助标准提高到5000元。
17.实施就业服务“百千万亿”计划,扶持100家创业企业,对1000户困境家庭开展就业援助,发放社保补贴1万人以上,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
18.救助帮扶计划生育“两户”家庭5000户以上。
19.全面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将老年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托养服务范围,免除残疾学生和残困家庭子女高中阶段学费。
20.为40万城乡参保居民免费发放社会保障卡,实现社会保险“五险征缴”一站式服务。
名词解释:
“5515”项目:就是2010年以来实施的以庙滩子整体改造等5个投资上百亿元项目、大连万达广场等5个投资上50亿元项目、重离子治疗中心等10个投资上10亿元项目、兰山山地生态公园等50个投资上亿元项目为代表的投资总额超过1500亿元的重点项目。
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形成以一种功能为主、多种功能配套的高效率建筑群落,能够有效延展城市的空间价值,实现城市空间的巨型化、城市价值的复合化和城市功能的集约化。
教育最优化七大工程:就是教育最优化城区建设中重点实施的基础设施优化配臵、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名校长培养、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提升、社区教育深化、教师安居七大工程。
D级危房:就是房屋危险性鉴定等级中,房屋整体出现险情,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危房。
教育“两基”:就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数字城关“133”系统:就是今年建成的以市民公共服务呼叫中心为基础,以数字社区e网、视频监控e网和政务管理e网为核心,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市民呼叫服务专业队伍和虚拟养老暨社会救助服务队伍为保障的数字化便民服务工程,能为市民提供30大类1000余项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八百工程”:就是自2010年以来实施的以购臵百辆流动接警巡逻车,招聘百名城市协管员、百名楼院长、百名交通协警、百名交通劝导员、百名校园保安、百名治安视频监控员、百名地质灾害监测员等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创新工程。
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就是以社区居民居住地为圆心,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政务服务、便民家政、文体娱乐、医疗卫生、法律咨询、购物餐饮等各类服务,使社区居民步行一刻钟就能享受基本生活服务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
社区矫正:就是将符合条件的罪犯臵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法执行活动。
“123456”工作思路:就是区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即坚持以“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为目标,切实增强“大城关”这一理念,突出发展和管理两项重点,加快推进现代化、人文化和生态化“三化”进程,打好环境美化、拆迁改造、改善民生、项目建设四场攻坚战,实施产业强区、科教兴区、环境塑区、文化活区、和谐安区“五大战略”,力争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六个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北城区:就是以九州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盐场片区为重点,青白石片区为延伸,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每年开发整理土地10平方公里以上,到2015年达到60平方公里左右,基本再造一个新城区。
“一区两线三组团”:一区,就是盘旋路以西、西关十字以东的中央商务区;两线,就是以南北两山为主线的休闲旅游经济带;三组团,就是东部、雁滩和河北组团。
片区、片医责任制:就是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划分为12个片区,由指导管理中心将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组建由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公卫人员为配臵标准的片医团队,通过上门随访、电话回访、全科门诊等措施,为社区家庭提供全程预防和保健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5类特色专科专家工作室:就是通过与辖区三级以上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邀请相关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名老中医、糖尿病、高血压、重症精神病和残疾人康复等5类特色专科专家工作室,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国民体质监测“六进”活动:就是在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学校、部队广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
文明创建六大工程:就是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少年儿童关爱工程、创建惠民工程、基础创建示范工程、志愿服务创新工程和群众文化建设工程。
“360”就业服务品牌:就是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基层服务平台、职业培训、就业援助、考核管理、信息宣传等六大体系建设,用360度全方位、全覆盖、一站式的优质服务,全力打造的城关区就业服务品牌。
“八助”养老服务:就是以虚拟养老服务平台为依托,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助健、助乐等八类养老服务。
楼院长管理模式:就是由居民推选热爱公益事业的党员或者居民义务担当本单元楼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两户”家庭:就是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两女绝育户。
“四无街道”创建工作:就是在全区开展“无进京非正常上访、无赴省集体上访、无赴市集体上访、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创建活动。
“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就是严厉打击整治制售有毒有害和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黑作坊”,制售假冒伪劣生产生活资料的“黑工厂”,收赃销赃的“黑市场”,涉黄涉赌涉毒的“黑窝点”,依法打击惩处一批组织经营“四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百姓财产安全、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诚信的违法犯罪分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打非治违:就是打击非法、违法生产;治理违规、违章作业。
第三篇:“校门口交通拥堵现象研究”方案设计指导
“校门口交通拥堵现象研究”方案设计指导
活动背景和设想:
每天早晨上学高峰时间,校门口马路边停放着送孩子上学的各种机动车辆,同时夹杂着非机动车及人群,造成了交通的不畅,每当这个时候,大小机动车车辆都要被迫从人群中挤出去,直接威胁学生的人身安全;下午放学时,围在校门口的私家汽车、接学生的营运车、电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再加上蜂拥而出的学生流,把门口的马路挤得水泄不通;这样相似的一幕幕在我们学校门口上演着,校门口交通苦不堪言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次活动,为期两个星期10个工作日学生在自行自主进行实践活动.就整个“关于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而言,历时时间至少一个月,学生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选题与初步方案设定——自然观察,调查研究等一次活动——方案制定(本课为这一段的指导,主要是方法指导)——二次活动,以及成果撰写——活动交流与评价,本节课为方案设计指导课,通过活动,设计一份相对科学的活动方案,课后再请学生开展正式开展课题研究类实践活动。活动旨在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掌握调查、观察、随机和定人采访等一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懂得:作为一个社会人,关注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并积极努力去改进它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自行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了解校门口的交通存在问题,本节课请学生将自行活动中运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现象以归纳的形式表达与交流。
2.通过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抽样问卷调查、定点定时观察、随机和定人采访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更有效的开展此类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3.本课时,不仅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不良现象的责任心,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视角看待并解决问题;更强调:通过合理的方法指导,锻炼学生成功开展科学研究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课件制作
2.学生初步运用调查、观察、采访等方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校门口交通状况
活动过程:
课前活动“我的发言台”
各小队介绍自己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校门口交通拥堵照片,学生观察后思考:校门口这条马路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甲、乙、丙„„
2.揭示课题:我们在思考——校门口交通拥堵现象研究指导
校门口为啥这样堵呢?
二.学生课前活动汇报,教师方法指导
(一)1.小队一:采用“观察记录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汇报
2.教师指导:“观察法”
在自然状态下想要了解一些真实的情况,采用“观察法”是一种很正确的方法。观察法在运用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观察要有目标,这个目标可以作为观察内容的标题;
2)对被观察者的情况记录可以设计一张观察表,注明观察的时间、地点、观察者;
3)观察表中的栏目由“观察的具体时间”和“被观察者的实际情况记录”两部分组成;
4)观察表的下面还可以添加这样一个栏目“我们的分析与思考”,用于观察结束后观察者对观察到的内容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建议等。
(二)1.小队二:运用“问卷调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汇报
2.教师指导“问卷调查法”:
1)问卷调查一般由“写在前面的话(导语)”和“调查问题”两部分组成2)导语要简明扼要,交待清楚此次调查的目的要求,并要向接受调查问卷的人表示感谢;问题表述要明确有针对性
(三)1.小队三:在校门马路上随机采访情况汇报
2.小队四:小队成员定人采访情况汇报。
3.教师指导“采访法”
1)萧山日报小记者现场采访指导同学
2)高棋奇指导同学写“采访方案”
3)采访方案示例出示
三.运用方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队一:运用“观察法”设计活动方案
小队二:运用“调查法”设计活动方案
小队三:运用“采访法”设计随机采访计划
小队四:运用“采访法”设计定人采访计划
四.各小队讲解活动方案设计思路
五.教师小结
第四篇:兰州市城关区公务员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兰州市城关区公务员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8月——2011年1月
调查地点:兰州市城关区
调查对象:兰州市城关区公务员(200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人员(150名)(按照25~34岁,35~44岁,45~54岁,55岁以上四个年龄段进行统计)
调查目的:通过对城关区公务员健康现状做出调查分析,提出提升公务员健康水平的措施。
为了全面掌握城关区公务员的健康状况,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对我区200名公务员和150名其他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区是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市的中心区,是全省及兰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作为省市区党政机关的所在地和大军区机关的驻在地,承担的社会管理责任十分繁重,每一项工作又必须得干好,这就对全区近3000名公务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可以说是“小马拉大车”,压力很大,负担很重,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此次调查中抽取了全区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公务员200余名,对他们的基本健康素养和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调查工具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checklist90,简称SCL-90测评法)”,通过十个方面来了
解被测者的心理健康程度。
通过问卷、体质检测等方式了解被测者基本体质状况和健康程
度。
三、结果
心理测试的调查显示,城关区公务员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
对等方面与全国其他地区公务员调查结果差异不大,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抑郁四个因子上,且高于全国常模,其中
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的差异极著。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问题主
要集中在几个群体身上:一是年龄在30—39岁的公务员;二是女性
公务员;三是高学历的公务员;四是职务在科级以下的公务员;五是
任职年限在6-9年,甚至10年以上的公务员。这几个群体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抑郁等方面表现得比其他公务员群体更为明显和突
出。
根据调差问卷显示,测评得分在60-80分之间者为亚健康状态。
结果得分在60-80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的公务员人数为141,占70.5%,大于普通人群的发生率。其中,女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较男性亚
健康状态更明显。同时,在工作年限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中,总体趋
势为工作年限越长,体质趋向亚健康状态越大。11-15年工作时间的公务员为亚健康多发群体。从总体上来看,偏胖者或偏瘦者趋向亚健
康状态较正常体质者更明显;不参加体育锻炼者比参加体育锻炼者更
倾向于亚健康。在调查中,问卷中列举的10条亚健康症状,所有被
调查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59.32%被调查者出现偏头痛或颈肩背
痛,占有最高比例,其次为便秘、腹胀、嗳气和视力下降伴有目酸胀,与在其他人群出现的比例不同。调查显示,近九成的被调查者感觉到
不同程度的压力,其中感觉压力很大者占总人数的9.54%。调查中发
现压力最多来源于前途,占23.88%;其次为人际关系,占20.36%;
再次为精神生活,占18.90%;然后是工作压力,占18.56%;最后是
家庭生活,占7.34%。
分析2010年城关区组织全区干部进行健康体检的检出数据后发
现,城关区公务员的体检异常率高达78%。另外,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检出率较高,分别占本次被检总人数的39.48%、34.64%
和27.91%,其中近半被检者血脂偏高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这次大
型体检检出的常见病与体检指标异常的前10位排序为:前列腺增生、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乳腺增生、高血糖、转氨酶升高、乙肝表
面抗原阳性、泌尿系结石、胆囊结石。女性中乳腺增生的发病率更是
远高于其他女性从业群体,成为女公务员最突出的健康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作为省会中心城区的公务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承担的任务繁
重,面对的压力巨大,人际关系复杂,大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锻炼机会少,再加上生活不规律,过量的吸烟饮酒等,使得他们发生
健康问题的概率加大。
2、建议
公务员是党政机关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了能够完成重要的任务,必须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针对公务员精神健康状况有待提高和部分公
务员未能正确了解自身健康及其发展趋势的现状,应在公务员中举行
心理健康知识和简单的自身健康状况判断方法的讲座,增强公务员维
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其对自身身体健康的认识,从而提高公
务员整体的健康水平。此外,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有规律的参加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消遣娱乐活动的手段,也是戒除生活恶习的有力措施。应针对机关公务员任务重,长期伏案
工作,部分公务员有不良生活习惯、日常活动量小的现状,经常性的开展单位工间活动、节日体育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等多种形式的体育
健身活动。同时领导干部应带头落实公务员休假制度,让公务员充分
享受休息日、节假日、年体休假日,不提倡、不鼓励公务员带病坚持
工作,以减轻公务员体质的过度损耗,保证公务员以最佳状态投入到
工作当中。建议将公务员健康管理水平和公休假执行程度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与考核相挂钩,建立公务员体质锻炼和体能测试达标
制度。把公务员的体质锻炼作为基本素质的一项工作内容,制定公务
员体质锻炼计划,引导公务员积极主动参加锻炼。同时,将公务员参
测率和及格率作为一项重要标准,衡量所在单位公务员的工作绩效。
有了健康的身心,个体才能成就事业、生活幸福,社会才能安定
和谐。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拥有健康的体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入到改革和建设的洪流中。公务员是国家党政机关管理公共事务的中坚力量,更应适应
时代需求,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研究生
调查报告
题目:兰州市城关区公务员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专业班次:2008级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姓名:沈静
完成时间:2010.8.——2011.2
第五篇:关于改善校门口交通拥堵现象的调查报告20150504
诸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校外活动
关于改善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现状的调查报告
研究时间:2015.4.1-5.5 学校:诸暨市暨阳初中 班级:八
(十二)指导老师:赵顾云(***)作者:寿旷骋
关于改善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
暨阳初中学校门口在学生上学放学时常常发生交通拥堵,家长把汽车随意停放在一环线上接送子女,学生安全状况令人担心。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确定本次校外活动的主题——校门口交通堵拥现状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目的
1、学校门口存在哪些交通隐患。
2、造成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的原因。
3、学校、家庭和社会如何行动起来改善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现状。
三、调查方法及过程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等方法。在学校范围内对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在校外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到交警队虚心听取交警叔叔的意见,并实地考察了学校周围适宜停车的场所。最后,我们对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 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四、研究结论与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造成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学校门口场地狭窄,无停车位,大门正对着一环线,车流量密集。而学校附近又没有停车场,家长为贪图方便往往将车停在一环线主道或辅道上。
2、校门口有公交站台,过往乘客不遵守交通规则;学生在放学回家路上追逐玩耍,没有注意环顾前后左右,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大型车辆、机动车太多,行驶速度较快,人行横道前没有按规定让行。
3、分时段放学流于形式。很多班级没有按时放学,大部分家长提前来接子女放学,使家长的车长时间滞留在一环线上,又碰到上下班高峰,使一环线上的拥堵状况更为严重。
五、思考和建议:
结合校门口交通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多开设交通安全课。通过课堂、讲座和绍兴安全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通过学生对家长的影响,提高家长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
2、划出家长禁止线,高峰时段增加交警警力,加强管理疏通。在学校门口50M内,高峰期禁止车辆进出,学校的保安、值班老师协同交警管理,维持好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疏导人员和车辆。
3、严格落实分时段放学制度,要求家长按时接送。错开时间段,避免家长的车辆长时间滞留在校门口,以缓解拥堵状况。
4、因地制宜,在学校附近争取更多的停车位,让家长尽量不要把车停在一环线上。如学校附近的朱公路可规划一些停车位,也可利用陶朱路上的三个停车场。
5、鼓励师生骑车、步行、坐公共汽车到校,减少私家车接送子女放学。
六、收获与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的实践与体验,培养了同学们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人受益匪浅。
附件:
1、小组成员
组长:寿旷骋
组员:吴广生 张洋洋 俞凯植
2、小组分工及活动过程:
1)分两组统计校门口车流量,家长违规停车开车现象
2)寿旷骋、吴广生:采访交警、参观交通指挥中心调查诸暨交通管理现状 3)寿旷骋、吴广生:制定和分发交通拥堵问题调查问卷,采访家长、交警 4)张洋洋、俞凯植:调查学校门口拥堵原因 5)张洋洋、俞凯植:实地考察学校附近的停车场所 6)小组讨论:提出改善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的对策 7)寿旷骋:撰写调查报告 8)寿旷骋、俞凯植:发倡议书
活动一:统计校门口高峰时段车流量、家长违规停车开车现象
为了解每天上放学时有多少车辆会经过学校门口、有多少车辆违规停车。在明确分工后,进行实地考察,并拍摄照片。我们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两次进行测量上学放学时段20分钟的车流量和违规停车情况。由于车流量较大,我们综合科技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测量,再取平均值,以求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另外还进行对学校旁边的流动小贩、小吃摊等进行了记录和汇总。
在短短的20分钟内,我们校门口前就有500辆左右的汽车穿梭在马路上、200多辆次违规停车。平均不到3秒就有一辆汽车通过校门口的斑马线,而同学们就是在这500多辆汽车中走过马路。再加学校一侧店铺密集,路边小贩占道经营,导致学校门口堵车情况严重,给我们师生上、下学进出校门带来安全隐患。学校门口一环线道路宽阔,有近百米宽,行人横过马路时,没有黄闪信号灯,使得人流量和车流量汇集,造成行人横过马路时人车争道等混乱拥挤情况的发生。
活动二: 采访交警、参观交通指挥中心调查诸暨交通管理现状
通过交警我们了解到我市共有机动车25余万辆,2014年新增机动车3.3万辆,驾驶员35余万人,2014年新增驾驶人6.4万人;2014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6余万起,其中查处酒后驾驶4626起,无证驾驶3049起,现场超速5722起,大货车违法9568起,非现场抓拍42万余起,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101232起。接报事故类警情53214起,死亡121人,受伤393人,经济损失111.9万元。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规模日益增大,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道路容量增速远远低于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速,机动车的增多加剧了城市道路的拥挤;其次,诸暨的地理环境,多山多河,路网结构极不合理,停车泊位与实际需求又相差较远,这就造成了市区内行车难、停车难;另外,随着城市发展组团战略的实施,在主城区周围兴建了如城西经济开发区、城东开发区、国际商贸城等大型开发区,这些经济开发区与主城区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交通流形成潮汐现象。
活动三:制定和分发交通拥堵问题调查问卷,采访家长、交警
学生交通安全问题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每天从校门进进出出,你留意过我们学校校门口的交通状况吗?我们八
(十二)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最近正在开展一项关于校门口交通问题的调查研究,希望你能认真配合,完成这份调查问卷。谢谢你的支持和帮助!
1、请问你家距学校几分钟车程?
A 5分钟左右 B 10分钟 C 20分钟 D 半小时以上
2、请问您早晨到校的时段为?(可以复选)
A 6:30以前 B 6:30~6:50 C 6:50~7:00 D 7:00~7:10
3、请问你下午离校的时段位?
A 4:30~4:40 B 4:40~4:50 C 4:50~5:00 D 5:00以后
4、请问你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到校?
A坐出租车 B骑自行车 C公交车 D电动车摩托车接送 E私家车接送 F步行
5、请问您在路上的时间约略多久?
A 5分钟内 B 5~15分钟 C 15~30分钟 D 30~45分钟 E 45~60分钟 F 一小时以上
6、你的家长经常接送你吗? A 经常 B 偶尔 C 不接送
7、你的家长接送你的方 式是:
A 步行 B 自行车 C 摩托车 D 汽车
8、你对家长接送学生的看法是:
A 有必要 B 必要 C无所谓
9、你的家长一般将车停放在什么地方:
A 校门口 B 附近的人行道上 C 学校附近停车场 D一环线上
10、学校附近的公交站,你认为设计的合理吗? A设计的比较合理,能够方便我的学习和生活
B设计的不合理,上下学不方便,很绕路 C不知道
11、认为学校门口需不需要添加交通设施?如:减速坡、黄闪信号灯等。
A.需要,过马路时更有安全保障B.不需要,只要没车过马路即可C.无所谓
12、学校附近摆设的流动小贩是否会给你的出行造成影响?A.会造成很大影响,他们占道经营,迫使行人走机动车道B.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13、你认为学校附近是否容易发生的交通事故,是否安全?
A.经常容易发生,不安全 B.偶尔发生,不是特别安全 C.基本不会发生,很安全
14、你认为学校门口拥堵的主要原因是:
A 家长停车无序 B 学生骑车无规 C司机不懂得忍让 D道路狭窄 E其他(请作补充):
15、针对着手改善学校门口交通问题,请问您有何宝贵的意见或办法?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们制作好了调查问卷,并发给学校的同学,共发出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51份,然后进行数据分析。
活动四:调查学校门口拥堵原因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学校背靠金寺山,正门所对的是一环线,学校两侧分别为金山越府小区和詹家山路。人行道和辅道为步行学生和骑车学生的通道,路边小贩占道经营,部分家长为贪图方便直接将车停在人行道和辅道上,使人车争道等混乱拥挤情况严重。为避免发生拥堵现象,应设立禁停标志。詹家山路店铺密集,路边的小吃摊多,人流量和车流量汇集,并且距学校大门稍远,并没有合适的停车泊位,家长也不愿将车停在詹家山路。正因为此,学校和交警部门商量后,允许家长在接送子女时将车停在一环线上。但毕竟一环线车流量大,在高峰时段停车后,加剧了交通拥堵。
分时段放学流于形式。我校早就采取了分时段放学的措施,但很多班级由于抓教育质量没有按时放学,大部分家长提前来接子女放学。我们在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距放学时二十分钟,学校门口的拥堵就已经初具规模,再加上老师没有按时放学,使家长的车长时间停在一环线上,长达百米,又碰上下班高峰,使一环线上的拥堵状况更为严重。
活动五:实地考察学校附近是否有合适的停车场或停车泊位
一环线上车流密集,车速快,家长在此接送子女,一方面加剧了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有没有更合适、更安全的停车场所呢?
1、距学校步行5分钟左右的陶朱路两侧有三个免费停车场,但很少有家长将车停在这里。通过采访调查,有些家长根本不知道这里有停车场,有些家长嫌路远,不愿子女多走路。
2、距学校大门步行3分钟,紧邻金山越府是朱公湖路,路面宽广,因是断头路,车流量较少,是一个合适的临时停车场所。家长也认为在此停车既方便也不会对学校门口造成拥堵,而且让子女在此上下车也安全。但家长将车停在这里却不踏实。原因是这里没有划停车位,属于非法停车。建议交警部门在朱公湖路上设立限时段停车位。
3、学校大门斜对面,有个农贸市场,学生放学时市场里空空荡荡,能否作为一个停车场。
活动六:提出改善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的对策
1、学校方面曾经提出的解决方案:
(1)分时段放学:为了缓解道路的拥堵状况,采取了分时段放学的措施,即七、八年级提前放学。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家长接送的较多,错开时间段,可以缓解拥堵状况。
(2)划出家长禁止线,限时限车驶入:道路前划出家长禁行线,在上学放学时段不许通行,家长们在校门口、或朱公湖路的便道上等候,避免人员拥堵到学校门口,造成安全隐患。
(3)设立保安值勤管理:每天有保安轮流值勤,劝阻越线的家长,人员密集时及时疏导,以免发生不测。
(4)请交警大队协助管理:请交警大队派人员在高峰时段来协助管理。
2、家长们提出的解决方案:
本次我们发出160份调查问卷,收回145份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家长们都知道学校与交警部门的停车规定,要教育孩子们注意避让车辆,有70%的家长为接送孩子方便承认有时会把违规停车。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知道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安危,但为了自己省事,怕接孩子时找不到孩子,有5%的人还是把车停到辅道上,大部分家长还是有全局意识,都自觉地把车停在一环线的两侧。
通过本次问卷,我们看到家长们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值得我们思考和参考。
(1)严格实行分时段放学,以错开人流高峰。
(2)朱公路刚改造好,路面宽广,可和交警部门协商,规划一些限时段停车位。
(3)改善学校门口道路硬件设施,如加宽道路、增设行人过街信号灯、附近交叉口实行信号灯区域协调控制、设置隔离栏、减速带等。
(4)长远规划,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学校操场建立地下停车场,由政府投资,学校管理,彻底解决学校老师和家长接送车的停车问题。学校操场下建大型停车场,这一条建议实行难度较大,但荷花小学新校区建设时已有实践。
3、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
(1)学校多开设交通安全课。通过课堂、讲座和绍兴安全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并通过学生对家长的影响,提高家长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
(2)划出家长禁止线,高峰时段增加交警警力,加强管理疏通。在学校门口50M内,高峰期禁止车辆进出,学校的保安、值班老师协同交警管理,维持好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疏导人员和车辆。
(3)严格落实分时段放学制度,并要求家长配合按时接送。错开时间段,避免家长的车辆长时间滞留在校门口,以缓解拥堵状况。
(4)因地制宜,在学校附近争取更多的停车位,让家长尽量不要把车停在一环线上。如学校附近的朱公路可规划一些停车位,也可利用陶朱路上的三个停车场。
(5)鼓励师生骑车、步行、坐公共汽车到校,减少私家车接送子女放学。
上述建议中有相当一部分需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否则很难落到实处。如高峰时段增加交警指挥、菜场设为临时停车场、朱公湖路上划停车位、改善学校门口道路硬件设施、利用学校操场建立地下停车场。政府的力量要比学校的力量大,如果政府能够关注这个情况,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会有很大帮助。
活动六:撰写调查报告
活动七:发倡议书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维护学生交通安全倡议书
暨阳初中的家长朋友们:
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的共同维护,为了你的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向你倡议:
1、加强对子女的交通安全教育。时时提醒子女注意交通安全,懂得珍惜生命,不要在道路上玩耍,一定要走人行道,穿马路一定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遵守交通信号的指示,逐渐培养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
2、自身做好表率。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你的孩子。无声的行动具有巨大的感召力,请你每时每刻遵守交通法规,给子女做好表率。
3、积极配合交警的工作,主动纠正交通违法行为。当你发现学生有交通违法行为时,希望你及时制止;发现违规违法的学生接送车,希望你及时举报。
4、早晨上学期间,请孩子在汽车里做好准备,到校门口后,立即下车,汽车即停即走。不要逗留观看孩子,以免造成交通堵塞,更不要逆行,不要把人行道和辅道带当行车道。
5、如遇雨天,出行时请您提醒孩子带上雨具并注意安全。
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孩子们上学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安全环境。感谢广大家长朋友的支持和配合!
部分活动照片说明:
1、小组讨论,统计车流量、人流量
2、校门口及一环线交通拥堵
3、小贩占道经营、学生过斑马线时人车争道
4、采访家长、交警,发倡议书
5、参观指挥中心,实地考察停车场
6、实地考察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