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
前言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其工作水平和发挥的作用,反映了我国内部审计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近年来,国有企业在推进内部 审计转型与发展中,发挥着领跑者的作用。为了总结和推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经验,引领和推动我国内部审计的全面转型与发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以调查问 卷、召开座谈会和深入单位调研等方式,对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 人职责的企业和烟草企业内部审计情况进行了普查和调研。在对普查数据和调研情 况进行汇总整理、归纳提炼、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写出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 报告》。报告分法律环境、基础建设、业务发展、主要问题、意见和建议及职业化 建设六个部分。希望各级政府和各级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师)协会、广大内部审 计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通过这一报告全面了解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
第一部分 法律环境
一、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
(一)法律法规。
(二)审计署规定。
(三)有关部门规定。
二、国外有关法律和规定
第二部分 基础建设
近年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呈快速发展态势,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体 系、业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逐步强化,为国有企业内部审 计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独立性显著增强
二、地位明显提高
三、管理体制多样化
四、规范化逐步提高
五、队伍得到加强
(一)充实了工作力量。
(二)队伍素质提升。
(三)年龄结构年轻化。
(四)工作资历较成熟。
第三部分 业务发展
在多数国有企业中,财务审计已经成为日常性、基础性的工作,普遍加大了经 济责任审计力度,积极开展了专项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等形式、内 容各异的经济效益审计,探索开展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强化了内部审计在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据对1280家企业不同 审计项目所占比重的调查,财务审计为27.43%,其中中央企业22.8%,省级企业 26.56%,烟草企业32.93%;经济责任审计为20.22%,其中中央企业25.97%,省级企 业15.03%,烟草企业19.67%;专项审计为11.52%,其中中央企业13.8%,省级企业 8.77%,烟草企业12%;工程项目审计为10.93%,其中中央企业10.8%,省级企业 9.71%,烟草企业12.28%;物资采购审计为5.58%,其中中央企业3.52%,省级企业 5.03%,烟草企业8.19%;其他类型的经济效益审计为8.44%,其中中央企业 10.63%,省级企业10.12%,烟草企业4.57%;内部控制审计为8.39%,其中中央企业 7.93%,省级企业9.45%,烟草企业7.79%;风险审计为2.6%,其中中央企业1.96%,省级企业4.75%,烟草企业1.09%;计算机审计为0.47%,其中中央企业为0.32%,省 级企业为0.79%,烟草企业为0.29%;其他审计为4.42%,其中中央企业2.27%,省级 企业9.79%,烟草企业1.19%。各种不同审计项目所占比重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 审计工作正逐步由财务审计为主向管理效益审计为主转型与发展。
一、普遍开展财务审计
二、普遍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
三、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被调查企业广泛开展了形式、内容各异的经济效益审计。(1)专项审计。(2)工程项目审计。(3)物资采购审计。(4)管理效益审计。
四、探索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
目前,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探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已经成为企业普遍关 注的热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等一批中央企业,率先组织力量探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促进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遵循萨班斯法案工作过程中,凸显了内部审计在促进内部 控制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传统专项审计的基础上,融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及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风险点和存在的问 题,在促进改善管理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效果。多数被调查企业 结合本单位实际,在积极拓展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经济效益 审计中加大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份量,推进内部审计的战略转型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有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不断扩大,企业越来越 关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内部控 制作为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价值是由帮助组织掌控风险的程度所决定的。从调查反馈的情况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正逐步走向融合。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 限公司以公司总部层面风险管理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监管要求,制定了可 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抓住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问题,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对初始风险和管控有效性进行评估,编制完成了《内部控制手册》和《自我评估手册》,初步搭建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有神华特色的内部控制基础平台,实现了在合理保障公司战略目标、财务报告可靠性、经营效率和效果以及合规方面 的新突破。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 控制为重点,选择了投资重组、流程再造、生产储备等一项或多项业务开展风险管 理审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为基础,全面开展企业风险评 估,根据风险与内部控制框架标准进行差距分析,确定企业运营管理的高风险领 域,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了以风险监督为基础的审计工作3年滚动规划,保证了风 险管理监督评价工作的开展。
五、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第四部分 主要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与企业发展的客观要 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新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
二、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不健全
三、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五、缺乏强有力的质量控制机制
第五部分 意见和建议
国有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内部审计新理念,对内部审计进行 恰当定位,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审计监督要全面覆盖财务、业务和管理活动,加强 质量控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中的作用。
一、积极宣传和倡导树立新理念
现代内部审计新思想、新理念,在广大内部审计人员中初步得到确立。1999 年,IIA通过的内部审计新定义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 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 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新定义,集中 反映了国际内部审计最佳实践经验,充分体现了现代内部审计的新思想、新理念。
(一)强调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控制。组织内部受托责任的产生,导致内 部控制产生,而内部审计作为保证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控制机制,首先需要保证和 评价的就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开展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价,是内部审计渗透到财 务、业务和管理领域的“敲门砖”,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秘诀”。内部控制是内部 审计职业的立足之本,内部控制审计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产品,是内部审计工作 的永恒主题。
(二)内部审计是组织治理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发挥 反馈作用,能够为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提供信息,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一 个有效措施,是组织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进其有效运行的一个有效手 段,是组织治理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又是组织 有效治理的关键要素,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要在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 发挥作用。内部审计的视野和角色,也由传统的“为管理进行审计”转变为“对管理 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由作为管理者的“耳目”转变为组织治理的“守门员”。内部控制作为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否有价值由其帮助组织掌控风险的 程度所决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走向融合,不仅是风险管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对内部审计发展指明了方向。风险导向审计是以事前风险管理与过程控制为重 心,使审计人员时刻关注未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供前瞻性服务,真正成为企业 增值资源、最具持久力和最有价值的资产,从而实现内部审计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三)内部审计体现的是“前瞻性”。内部审计师应是“明天的审计师”,而非“ 今天的审计师”,内部审计关注的不仅是维护现有的收益,而是更多的关注为组织 创造更多的未来利益。上述内部审计新思想、新理念已被广大内部审计人员所接受,逐渐成为广大内部审 计人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思想基础,将对推 动内部审计与时俱进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要逐步实现“六个转变”:在审计理念上,要对内 部审计是检查系统的认识向
控制系统的认识转变,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 程、重在治本转变;在审计职能上,由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在审计目标上,以查错纠弊为主向以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能力为主转变;在审计内容上,由财务收支向业务领域和信息系统拓展;在审计方式上,由以结果导向为主向与过 程导向并重转变,由事后监督为主向与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并重转变;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转变。逐步确立从分析风险入 手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程序,以财务会计和业务管理流程为审计路径,以检查和 改善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为审计核心,以监督和评价财务表现、业务成果、内部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为审计重点,以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审计工 作新模式。推进我国现行的内部控制体系逐步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升级和完善,实 现内部审计由传统内部控制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管理导向审计转型,探索开展以风 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审计工作新路子。
二、完善工作机制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四、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五、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第六部分 职业化建设
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英文缩写OECD)认为要成为一个职业,必须要具备知 识体系、职业道德和实务准则三个要素。内部审计职业以其具备这三个要素并展现 出能为社会共同利益做出贡献而被世界普遍承认。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作为内部审计 职业组织,秉承“服务、管理、宣传、交流”的工作方针,以推动内部审计发展为己 任;以推进“内部审计的全面转型与发展”统领工作全局;以倡导准确把握内部审计 新理念,积极探索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的审计新模式为重 点,加强调查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理论创新,组织经验交流,深化准则建 设,提高培训水平,扩大国际交往,努力推动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
一、职业组织体系基本建立
二、准则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内部审计准则是规范内部审计行为的标 准,是衡量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重要尺度。为推进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自2000年起一直致力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建设,从2003年4月至今,陆续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27个内部审计具体 准则、2个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 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内部审计基本准 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 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应当遵循的 具体规范。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 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提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27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别是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 稿、内部控制审计、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内部审计督 导、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结果沟通、遵循性审计、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 量、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分析性复核、风险管理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抽 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际关系、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内部审计的独立 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经济性审计、效果性审计、效率性审计。2个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分别是建设项目内 部审计和物资采购审计。
据对696家企业的调查,全部执行内部审计准则有424家,占60.92%;部分执行的有 252家,占36.21%;没有执行的仅有20家,占2.87%。其中,54家中央企业中,全部 执行的36家,部分执行的18家;603家省级企业中,全部执行的370家,部分执行的 214家,没有执行的19家;39家烟草企业中,全部执行的18家,部分执行的20家,没有执行的1家。
三、完善知识体系建设
(一)开展内部审计理论研讨。
(二)编译内部审计理论书籍。
四、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五、开展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
(一)以《中国内部审计》杂志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网站为主要媒介,大力宣传 交流国内外内部审计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和技术方法,促进树立新理念、学习新经 验,实现经验共享。
(二)通过举办CIA考试、倡导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认证和开展后续教育,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三)积极开展境内外培训和交流。
六、不断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
(一)以承办国际会议为契机,提高中国内部审计的影响力。
(二)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提高对国际内部审计事务的发言权。
(三)开展海峡两岸内部审计界的交流与合作。
(四)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
(五)拍摄电视剧《在路上》,促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内部审计
第二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有限公司
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四)负责对内控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
(五)负责对重大事项进行审计监督;
(六)负责对外部审计机构的选聘、管理及评价;
(七)承办公司部署的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总。分析报告直接为企业负责人及董事会服务。
5.审计报告。审计项目组在采纳相关意见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类别分别上报企业负责人、审计与风险委员会、董事会及集团主管部门。
6.审计决定。对违法违规及造成资产损失等行为做出审计处理决定或出具审计意见书。审计处理决定及审计意见书经主管领导、企业负责人或董事会审批后下发,要求被审计单位认真执行。
7.后续审计。对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及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8.审计档案。审计机构对已办结审计项目,按规定建档并移交。
(三)审计工作总结。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总结上报主管领导、企业负责人、集团公司审计部。
第三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总则
1.1 为了规范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促进公司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完成其目标,通过内部审计师建立的执业工作机构促进专业技能并发挥其优点。
1.3 凡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均应按照本制度规定,接受内部审计监督。2 目标与范围
2.1 内部审计工作是在本公司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职能,目的是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协助公司领导成员有效的履行职责,完成公司经营目标。
2.2 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应包括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合适程度和有效性及其在完成指定的责任过程中的工作效果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2.2.1 内部审计应审查财务和经营资料的可靠程度和完整性。
2.2.2 审查公司用于保证完成经营目标而制定的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所建立的系统,并且应确定是否遵守。
2.2.3 审查保护资产的方法,核实资产是否真实存在。
2.2.4 评价使用资源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2.2.5 审查经营或项目以确保其成果与所确定的目标相一致,并确定经营或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
2.3 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的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每年进行一次,半年进行监督检查)。
2.4 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对中层干部(正职)进行离任审计。
2.5 对与境内外经济组织举办的合资、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项目合同执行情况审计;对投入资金、财产的经营状况及其效益审计。
2.6 对公司直属具有财务、金融、经济活动的职能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制承包指标审计(以审计结果为考核依据)。
共3页第1页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3.1 职责
3.1.1 制定内部审计职责及工作计划。
3.1.2 提出审计政策和程序,指导审计工作。
3.1.3 制定审计方案,选择和开发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力资源。
3.1.4 负责协调内部和外部审计工作。
3.1.5 制定审计质量保证程序,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
3.2 权限
3.2.1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计划、预算、决算、报表和有关文件、资料等。
3.2.2 审核凭证、帐表、决算,检查资金和财产,检测财务会计软件,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3.2.3 参加有关会议。
3.2.4 对审计涉及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索取有关文件、资料等证明材料。
3.2.5 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经公司领导同意,作出临时制止决定。
3.2.6 对阻挠、妨碍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经公司领导批准,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3.2.7 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和纠正、处理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意见。
3.2.8 对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和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员,提出处理的建议,并按有关规定,向上级审计机构反映。
3.2.9 对公司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经济效益承包指标提出审计鉴证,承包奖按审计结果兑现。
3.3 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审计的活动没有批准权力,不承担责任。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4.1 根据上级部署和公司具体情况,拟订审计项目计划,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4.2 实施审计前,应提前三天书面通知被审计单位。
4.3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的建议。审计终结,提出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后,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经批准的审计意见
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审计决定,进行相应的财务调整等工作。
4.4 对主要项目进行后续审计,检查采纳审计意见和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对拒不执行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审计机构应向公司分管领导报告并提出处理、处置意见。
4.5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可以在接到正式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十天内向审计部提出书面意见,由审计部门报告公司分管领导。在领导未作出处理意见之前,必须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
4.6 审计部门对办理的审计事项,应当建立审计档案。审计档案的归档、保管由内审人员负责。其他部门如需借阅审计档案,应经内审负责人批准;审计档案的公告必须经过公司领导、法律顾问的批准。
审计档案的保管年限为十年。审计机构和人员
5.1 公司设立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5.2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其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内审人员在企业内部的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和聘任,根据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5.3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拘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职守。
5.4 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实行内审回避制度。凡有内审人员直接参与被内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必须回避对该单位所进行的内审工作。
5.5 企业建立特约内审员网络。由审计机构具体组织、指导开展网络活动。特邀内审人员按照本制度规定在审计机构领导下开展工作。附则
6.1 本制度由公司审计部门负责解释。
6.2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四篇: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探讨
【摘要】内部审计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个独立的,客观的评价和咨询职能,其目的是增加机构的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改善一个组织的运作以及协助该组织的领导和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商业银行在深化改革、调整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竞争力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银行业内部审计力量薄弱,是银行业内部屡屡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完善银行内部管理和促进银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控制
一、引言
国有商业银行是指由国家控制和管理的商业银行。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个独立的,客观的评价和咨询职能,其目的是增加机构的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改善一个组织的运作以及协助该组织的领导和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内部审计在银行治理中的地位日益突显。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商业银行在深化改革、调整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竞争力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银行业内部审计力量薄弱,是银行业内部屡屡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完善银行内部管理和促进银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9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其中提到要提高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重要性的认识。我国各商业银行也进行了内部审计体制改革的探索,相继对内部审计部门做了调整。如中国工商银行组建了稽核(审计)监督委员会,将原稽核部改组为稽核监督局;在沈阳、西安、南京等六个中心城市派出了稽核专员办公室,加大了总行对分支行的稽查力度。中国银行在全国建立了若干个稽核中心;中国农业银行建立了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另外巴塞尔委员会在2001年8月发布的《银行内部审计和监管当局与审计师的关系》报告中也阐述了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内部审计的指导原则,要求所有银行建立一个常设的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标准普尔公司在一份名为《中国银行业 2003-2004展望》的报告中指出,1998年四大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14000亿不良资产之后,又产生了17000亿的不良资产。由于中国国有银行在短期内难以单凭自身力量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巨额坏账已经使国有银行在理论上资不抵债。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既是依照有关法律和国际惯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又是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自律、提高效益和防范风险的内在需要。
第五篇:企业内部审计 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 报告范文
一、导言
日期:2003年10月26日
接受者:公司总经理 *** 引言:
经公司2003内部审计的计划安排,我们对公司计划物控部业务 管理程序政策、采购计划及其价格核定与控制、有关合同、仓储管理系统 等事项进行就地审计,涉及的期间是从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月9 月30日。
审计范围和目标:
本次审计的期间范围涉及计划物控部从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月9 月30日止计划物控部有关采购计划的制定、实施的及时性、有效性、合理性、合规性,存货成本管理的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等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的依据是计划物控部提供的资料。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施了我们认为合适的、必要的审计程序。
简要的审计结论和审计发现的性质:(主要的审计发现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建议)在对计划物控部审计过程中,我们认为最重要审计发现如下计划物控部存在问题:
1、采购行为依据不具体、不规范,基础信息有待完善;
2、采购计划制作被动,指导性不强,缺乏与实际的对比考核,采购工作效率不高;
3、成本管理工作手段单一,市场信息搜集工作少,供应商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化;
4、仓储条件较差,未按价值大小分别管理,存货管理有少量缺陷需改进。综上几点反映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
对回复的期盼:
该报告的其他部分提供了有关部门审计发现和建议的详细资料,我们 希望在收到报告之后的15天内作出书面回复。
公司审计部
审计组长:
*** 审计小组成员:***(以上部分是便于总经理简要阅读)
二、审计过程说明:审计资料搜集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采访法,资料搜集形式有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及组合调查。
三、审计发现的细节说明
(一)、采购行为依据不具体、不规范,基础信息有待完善;
主要问题1:目前采购行为来源依据主要是营销中心、客户服务部提交的产品需求计划,做为指导采购行为的依据针对性不强,有些特殊要求表达不够明确。
建议:需求计划归口由生产部门(或工艺部门)提供。生产部门是产品的制造者,生产计划制定者,有能力和责任根据要求判定能否生产、按期交货;
主要问题2:需求计划多样化,格式、内容、要求、通知编号等不统一有待完善,BOM清单不准确。依据不清会导致模糊采购,责任划分不明确,易产生事后扯皮影响工作效率。
建议:(1)重新统一设计表格明确计划表内容,按信息传递部门先后顺序设计。如营销部门提出产品需求计划并经审批后,产品无变化有BOM清单的,可直送生产部门审核签署“请按BOM单采购”意见后转计划物控部;有变化有BOM清单的,还应先送研发部门审核,就变化部份附送明细清单,如涉及BOM清单变化的应加注变化并附减除物料明细,由研发部门专 门人员传送生产部门,生产部门签署意见后转计划物控部执行,制定时限要求;(2)规范计划编号,便于查核;(3)BOM清单要相对稳定,如有更改应及时通知营销部门、工艺、生产部门和计划物控部等相关部门协调一致; 主要问题3:时间缺乏弹性,不易调整采购策略。
建议:由于公司产品的特点对采购
采购 采买
采购是指个人或单位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作为自己的资源,为满足自身需要开展的活动。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日常要做好重要供应商的沟通,不因为时间要求紧而向质量让步。另外是否建立科学的产品生产周期,精确计算出从采购到产品下线入库各环节所需的时间,正确指导各环节的工作行为。让营销人员签订合同明确交货日期时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致引起纠纷。
主要问题4:需求计划审批不够规范,口头请示后未补签字; 建议:完善审批程序。规定审批执行人权限,跟踪完结审批手续;
主要问题5:有部分非生产物品采购,如购置礼品、万年历等; 建议:非生产物品采购是否可直接由执行部门经办,减少采购员工作量;
审计结论:亟待完善。作为实施采购行为的基本环节,不明确的行为依据将直接导致以后各环节的混乱,易造成责任划分不清,不能有效完成采购任务,影响采购效率、效果,是目前亟待完善的一项基础工作。本环节涉及营销、生产、工艺、研发等部门,应设计一份流程清晰,责任、标的物明确的计划程序表。
(二)、采购计划制作被动,指导性不强,缺乏与实际的对比考核,采购工作效率不高;
主要问题1:欠料单6月份之前不够规范,6月份后欠料单有所改进但归集工作未完善。
建议:作为计划制作的重要依据应按序整理归档,形成历史资料,提炼客观合理的数据,合理计划安全采购量。
主要问题2:采购计划制定与需求申请日时距较大,压缩了采购实施至物料到货日时间,不利于物料信息的搜集及制定采购策略,进而压缩生产制造周期,延迟交货期,会导致质量上向供应商让步,加大成本。计划成为形式。
建议:减少审批程序提早采购反应的第一时间,提高时效。制定科学的采购周期,综合评定出一个合理的产品生产周期,使需求部门在制定需求计划时能心中有数。
主要问题3:由于公司产品的特殊性,计划多为事后计划而非常规计划,计划制定时也是物料采购行为实施时,实施也可能提前。未体现计划与实际的差异。计划书未明确所含需求计划的计划号,未标示计划价。计划未做分类,不能区分是生产用料计划、研发用料计划、维修用料计划。在抽查下料单未见CCD镜头、视频彩打等物料,但计划有做,经了解部份物料是由研发自行报购,故无下采购单。计划变得无实质意义。建议:计划制定应完善所含内容,建立与实际差异项目,原因说明,计划价等,加强计划的准确度和指导作用。计划制定要分类别,避免领用时产生冲突。计划编制要有实质性。主要问题4:下料单的性质似合同,但又不俱备合同要素要求。单据未按时序整理归档,部份单据未标示价格(出于供应商业务员的要求)不便于财务成本核算。
建议:下料单对外涉及供应商,要求能达到防止纠纷风险。对内涉及仓管、财务部门,要求能满足使用人使用。按时序归档按计划类别分月装订成册。
审计结论:计划的适时性不够,应及早计划。计划的准确度和指导作用有待加强,应及时对比计划与实际的差异,说明原因,标示计划价格。分类不够明确。下料单尚待完善,便于使用。
(三)、成本管理工作手段单一,市场信息搜集工作少,供应商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化;
主要问题1:采购员市场信息搜集不够,日常工作大多为下单后的,市场价格信息调查工作比重少。价格信息获取手段单一,多为供应商传真报价基础上讨价还价。
建议:应加强基础信息工作,做到货比三家,寻找价优、质高、诚信的供应商。
主要问题2:供应商等级评定工作管理薄落,缺少第三方的参与。建议:建立并完善供应商管理工作,增加定价透明度。
主要问题3:部份物料对供应商的依赖性太强,自我研发设计不稳定,品管与供应商的质量标准不够协调,将直接影响成本高低、质量好坏及采购工作效率水平。
建议:设计稳定成熟的产品,明确质量要求并在采购时同步送达供应商,降低不良品率。
审计结论:目前主要物料来源多为长期供应商,价格水平逐年也有一定的下浮,但仍为制约计划采购的瓶颈,物料成本、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效益,因此应加大此方面的工作投入而非下单后的补救。
(四)、仓储条件较差,未按价值大小分别管理,存货管理有少量缺陷需改进。
1、仓库管理
主要问题1:仓库条件较差,影响物料保管。建议:对仓库的存储做适当修缮
主要问题2:物料未区别管理,即价值高的物料与价值低的物料混合存放,未作重点管理。建议:区别价值高低,分类重点管理。主要问题3:据调查存货积压量大。建议:根据可利用程度适当处理。主要问题4:季度盘点无会计人员监盘,仓管员只负责盘点自管项目。建议:建立监盘制度,交叉盘点,对盘点结果要签字确认。审计结论:总体管理较为完善,基础工作和业务处理情况良好,应建立监盘制度。
2、原材料仓入库管理
主要问题1:存1抽样发现执行后无品管确认合格数。建议:增加对二次入库物料的品管检验。审计结论:
1、大件、大批量且 产品稳定的采购基本上都能及时到位,入库率较高。但 小件、小批量产品不成熟的在执行过程中问题较多,采购成本相对较高,部门间协调困难。
2、物料接收至入库过程中涉及采购员、品管员、仓管员合作与分工的安排,相互影响,单据较多必定影响工作效率。建议设计出能相互通用的信息表。
3、原材料仓出库管理
主要问题1:基于目前的采购计划而购入的物料领用主要以生产为主,领用完全按BOM单发放,其他部门领用可能有时会产生冲突。另外小件、价值低的物料领用程序不变,报批成本可能会大于物料成本。建议:物料领用适当考虑一定的弹性,不能固化。
主要问题2:物料、工具用具存在白条借用,登记借用的情况,手续不规范,有的物料借用时间较长未补办理出库领用手续。
建议:根据领用情况,按时间长短设定是否应补办出库手续,加强管理,利于正确核算成本,及时挂账。审计结论:出仓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
4、成品仓管理
主要问题1:入库经检验合格后,录入电脑、手工账前需填制“成品缴库单、入库单”,2份单据实质内容相同,只是使用部门有增减,增加了仓管员工作量。
建议:在不影响使用前提下2份单据应合而为一“入库单”,增加联数,一单多用提高效率。主要问题2:审批单与出库单实质内容相同,只是审批单体现授权,出库单体现实际出库。建议:设计出库单时增加审批人签字,再增加一栏实出数。主要问题3:抽样发现T(产品入库时间)>T(需求计划要求交货时间),相对滞后,可能会导致供货不及时。
建议:需综合分析原因。是产品制作周期未能压缩,还是需求交货期不合理的问题。审计结论:
1、入库、出库管理规范,经抽查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单据填制影响工作效率,应尽量简化,提高效率。
2、产品基本能满足供货,部份批次的生产压缩了正常的供应商生产、采购、生产、品管、研发等其他时间。有时缺乏质量、成本因素的考虑。
3、要给营销需求部门传递正常的产品供应周期时间,合理计划需求,不至于两头忙的境地。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评论
计划物控部做为公司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部门,基础信息工作的扎实程度直接会影响整个公司的运作效率
和效果,有些是来自部门外的,有些是内部管理不到位,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本身是不够的,涉及相关部门的信息管理,办法是看以何部门为头分步改善。审计认为应从信息管理的源头开始,只要涉及相关部门的则可设计出相关部门能共同使用的信息载体,载体的内容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按业务程序设计,明确各环节责任人、技术标准等事项。减少重复性的工作,提高效率。此外内控制管理上还有待完善,灵活性不够。总之,经审计后发现该部门基本上能完成采购任务,有效果但效率不高,特别是次数多、量小的采购。计划工作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存货管理工作基础工作扎实,物料管理到位。
五、计划物控部的反应
该部对本次审计 工作比较重视,能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使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基于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无太大异议。但落实工作并非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下一步的工作是重在落实,边工作边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