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写作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8:3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写作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写作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

第一篇: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写作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

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写作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

作者/ 隋福军 王永奇

今年年初,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政府机关秘书(是研究生学历)在写材料时遇到了一些困惑。他说进机关一年多来,写了不少材料就是不能让领导满意。领导经常对他写的材料(调研报告、经验总结、领导讲话等)提出警告性建议,甚至找他个别谈话,说他的写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他对此非常紧张,心里很不是滋味:领导还说,秘书工作谁都能干,关键是要看材料写的怎样。他告诉我,好不容易进到政府机关就业,不想因为写材料不过关而砸了自己的饭碗。他写信让我帮他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我认为,这位同志提出的问题是当前机关干部在写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在工作中很难逃脱想写好而写不好的问题。

现在机关写作有一个通病,就是上网“抄袭”,或大段“摘抄”,或大块“搬用”,或将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添枝加叶”化为已有。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不愿动脑,上网抄袭。领导交代让起草文稿,他(她)就上网找类似的文稿,然后加以“改造”,就算完成了任务。

有一次,我在负责全市科学发展观教育督查时就遇到了诸如此类的事情。督导组要求有关部门上报学习先进典型的体会文章,结果某局的工作人员竟然把湖北省一个地级市写的类似文章“改头换面”报给了我们,我越看越觉得不像是这个局发生的事情,因为文中举的事例是发生在湖北某县的,当时我就打电话责成他重新上报。他当即向我检讨说,不好意思,对不起,我太大意了。对我的严厉批评他表示接受。我告诉他,上报材料一定要实事求是,事例必须真实可靠,不能糊弄上级。写材料一定要为单位负责,也要文责自负。你这样做既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虽然是题外话,但也提醒我们在写作中不能图省事而去抄袭。要想快速写作,必须掌握快速写作的技巧。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写作经验,在写作实践中感知悟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有的同志可能领导交代给他的文稿一周也写不好,可有的同志一天就写好了。为什么?这是因为掌握了快速写作的技巧。我每年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有几十篇,去年还出版了《实用写作技法》一书。我的写作经验也是在工作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仅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学会调查研究。所有文章形成的基础都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调查和研究。调查是前提,报告是结果。没有调查,就谈不上报告,也写不出报告。写调查报告,需要把握三个基本要素,就是周密调查,深入研究,精确表达。调查是广备料,研究是深加工,报告是出产品。关键是要重视细节和过程的调查,不能轻描淡写,要认真细致,反复证实调查的结果是否真实,保证其可靠性、准确性。在调查中,一定要重视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调查。多写调查报告,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如果你能够写5篇以上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情况、经验、综合、专题、事件),那你就会有深刻的体会;如果你写的调查报告被上级采纳或被媒体采用,那你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得更快。做调查要讲究方式方法,带个录音笔或用手机做录音非常必要,带个照相机可以随时记录有用的事件内容,用起来方便,写作归纳也快速。举例来说,我写的调研报告大多是工业生产中的事情和事件。我在张裕葡萄酒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后写的《依靠职工活力大增企业长足发展》(发表在《现在在企业》2002年第11期)一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该文后来被《人民日报》配图编入了《盛世中华》大型论文集中,作为改革开放重要成果送国务院参阅。张裕公司的领导看了十分满意,说这篇文章不仅吸引人们来参观学习取经,而且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要学会写“问题”。所有的事情都是因“问题”而起的,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事情可做。我们到基层搞调研,收集汇报情况,就是为了最终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工作和学习的。写作中,必须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找到“问题”,并且正视“问题”的客观存在。发现“问题”后要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有方法和手段,以防止再次出现“问题”。不会写“问题”的人很难有所进步。能够主动去写“问题”的,肯定能够把文章写好。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同志,经常接触的是政治、经济中的重要“问题”,那你就要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多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然后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对策。如果写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论文;如果文字表达得精准一些,定能成为精品。

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是我们各级领导包括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去写文章,肯定能够写好文章。一些同志之所以没能写好,写得“单薄”“平淡”,就是因为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问题”的症结,就是因为不会写“问题”。这说明这些同志不会做调查,更不会运用写作手法去综合提炼观点,就连包括写什么样的题目都不好确定。研究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去写。

三是要掌握写作规律。写作是有规律的创作活动。学过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人都明白,点变成线,线变成面,面变成体,体变成单元组合……写作也是一样,字变成词,词变成句,句变成段,段变成章。写作是对客观事物变化情况的高度概括和具体描述。如写工作总结,一般可分三部分:情况、问题和今后的打算。情况又分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写法上可概略写或详细写。存在问题是相对成绩而言的,写法上有略写和详写两种。今后的打算,就是提出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写法。如果让你负责单位年度工作总结的起草,你就得多练习工作总结的写法,既写情况性总结,也写经验性总结,回过头换一个角度一改就成了工作汇报,拿到年度总结大会上由领导宣读就成了工作报告,单纯讲情况和问题就是讲评报告。如果在后一部分加上今后的工作要求和打算,那就是部署工作。如果把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理性分析,归纳出几条经验(特点)和启示,或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或意见,那就是一篇调研报告。只要我们搞清楚行文的基本规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写出各式各样的文章。不论写什么样的文章,只要常写常练,写一遍就会有所收获,写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体会到其中的奥妙。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你可根据自己担负的工作任务练习写作,以提高写作水平。

四是要学会提前写。提前写是快速写作的重要步骤。提前动笔写,就有充分调整修改的余地,不至于写成急就章;提前写,就能争取主动,而不会陷于被动;提前写,头脑清晰,思路敏捷,容易写出优质稿件。比如,写工作总结,你就可以提前动笔写,提前简略地写一个大概,涉及的有关数字、事例可空着,待准确的数字和合适的事例出来再补充进去,等上报时拿来修改修改,一篇工作总结就成型了。多年来,我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所以,我从不为写材料发愁,总是在快乐中写作。所以说,提前写,对于写成优质文稿非常有益。为什么人们常说先报是经验后报是任务?就是说在开展某一项活动时或者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时,你如果能够提前写,抢在别人前头上报,这就是经验;如果让上级催着要你报,追着屁股要,或者等这项工作完成了再动笔写那就晚了,无非说你把这项任务完成了,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而报。所以,一定要提前写,以最快的方式上报。不说去争头彩,也要养成“创先争优”的好习惯,做到单项工作争第一,全面工作争上游。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经信蚕烟台市农科院)

第二篇:写作规律

写作规律

对于写作规律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趋向深入细致,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状况。我们不做规律的深入探讨,仅仅从对于写作的指导作用出发,找到写作的三个规律来。

第一,内在律。

从根本上说,写作存在着一个内在的满足作者的心理需求的规律。人尽皆知,著名的作家都有旺盛的持续不断的写作热情。这种热情,会发展为痴迷甚至演变成为变态或者疯狂。文学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么,到底是什么心理支配着作者呢?理论家进行了种种探究,提出了“生命意志”、“生命权力”、“本能升华”和“原始生命力”等等说法。其实,正确的认识是人生追求。有了人生追求,就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矛盾,产生人生的痛苦。不断地追求,形诸文字,这就是写作。

作者的心理需求形式不一,层次不同。一般的心理需求,表现为对名声的企求。孔夫子在《论语》中说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的话”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都是这样。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需求,是常见的写作心理。如新闻报道的写作,是生活中常见的融合这种种需求包括作者本人生活条件需求的活动。作者心理需求中较高的一种是成为人才。一种高尚的信念激励着作者,观照着文章写作,制约着写作思维。正如马克思在中学时代所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他写作的《资本论》对人类社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自己来说实现了人生的理想追求。因此,《资本论》的写作和发表历时很长,第一卷之后的其它卷直到作者逝世也未能满意地出版。稿费也少得可怜,还不够他在写作中抽的雪茄烟钱。马克思成为人类的导师。与之相联,马克思的《资本论》结构宏大,语言精警,用典巧妙,严谨深邃——极为高超的精神需求,对文章的写作产生了很大作用。

作者内在的心理需求的满足,这是写作最基本的规律。

第二,适应律。

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写作规律。社会现实,就是作者之外的人即读者的需要。这是从写作的根本性出发的。写作的时候,既要受到作者自己心理需要的支配,更要受到社会现实需要的制约。要有意识地去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两者常常辩证地结合在一起,不过适应现实需要的意识往往是明显可见地存在着的。

白居易的诗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早就说得很清楚。这一规律是和写作的目的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文章发表一定要明确地认识到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的重要性。

社会现实对写作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高低大小之分。应当弄清是那种需要,以之指导写作。社会现实的需要,最高的是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这种文章只要发表,大都能够产生深远的社会作用,长期地指导人类社会群体的生存发展。马克思写作的《资本论》,孔夫子编写的“四书五经”,老子的《道德经》,都是这样。文学作品中的极品,如《红楼梦》,莎士比亚的剧作等,也是这样。社会现实的需要中,最常见的是政治即阶级、国家的需要。写作这类文章,抓住时机,必然产生显著的社会作用。毛泽东写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一系列文章就是这样。他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指导着中国人民向着他指明的目标去奋斗。

社会现实的需要中,不可忽视的是某一阶层、群体的心理需要,如青少年心理的宣泄需要、升华需要。当代所谓新写实主义文学以及先锋派的文学正是这种心理需要的适应。80年代以来,常常看到引起一阵阵热潮的文学现象,例如台港的言情文学,格调水平都不高,但是却受到青少年期的读者的热情欢迎,成为文化市埸书籍畅销的常见现象。更不必说车站旅途、大街小巷出现的无以数计、防不胜防的近乎黄色或者就是黄色的出版物,迎合了人们的好奇心理、性欲心理和消遣心理。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经济上的改革开放,近几年来又明确提出发展市埸经济,这样一种社会现实主流的需要,引起许多作者敏锐的重视。经济、科技、法制之类的文章大量发表。

80年代后期,一个大学生利用暑假翻译了日本的《审计学》,适应了我国会计事业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立即引起出版界和经济界的轰动。这名大学生也成为国家以及社会团体求之不得的人才。只要抓住了社会现实的需要,文章的写作和发表就成为一种日常简单的事情。

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这一写作的重要规律,每一个作者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尤其是把握好时机——社会需要十分迫切的时候,写作才能成功并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渐进律。

谁都知道这一事实,学好写作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里就存在着一个写作的渐进律。写作文章,是一项慢功夫,正如古代老婆婆劝喻李白的“铁棒磨成针”传说中所揭示的哲理。要想写好文章,就要经历一个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拿现代写作来说,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作文大约十二年,文章才能像样。《全日制十年制学校教学大纲》中规定,高中毕业生要“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议论文章,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句流畅。“到了大学时期,写作文章才能提高成型,走向专业化。而要想达到发表水平,一般来说需要走入社会后锻炼几年时间。如果希望进而形成风格,那就要很长一个时期的苦练了。

这就是说,写作要循序渐进,尽管整个渐进的时间有长有短。首先,这种渐进是由少到多的过程。一般来讲,小学生作文的数量是400字左右,初中生作文的数量是700字左右,高中生作文的数量是1000字左右。大学时期开始走向写作的专业化,二三年级的学年论文是5000字左右,毕业论文是7000字到12000字。硕士论文要3万到5万字,博士论文要15万到20万字。

其次,这种渐进是先放后收的过程。从人生学习写作的过程来说,要先放后收。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正如七色光合而为一时却是透明无色的阳光一样,年纪小的时候写作一要词藻华丽,二要放开来大胆而又细腻地描写和议论,三要多写多练。年纪渐渐大了,就要有意识地运用朴素简练的文字,要写简明扼要、严谨细致的文章,即收。从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来说,也要先放后收。在执笔起草的阶段,一定要在构思提纲的基础上放开来写,文思泉涌,酣畅淋漓。而在修改阶段,则要精心地一字一句地斟酌,收束思维,头脑清醒,尽量删去不必要的字句段。

再次,这种渐进是从记叙到议论的过程。人们认识一个事物,要从表象到本质。一个人一生的认识过程也是这样,形象思维先于抽象思维。语文教学要求小学生作好记叙文,不可能是写好议论文。

大学阶段,论文却成了要求重点掌握的文体。国际公认衡量专家学者创造才能的标志是论文。大作家的作品,其实都是以高超的理论认识和议论表达方式为精华的。

最后,这种渐进是由规矩到巧妙的过程。从人生学习写作的历程来说,最好是有一段完整的时间如大学时期(其实整个学校阶段都是这样)先学好写作的一整套规矩——写作理论知识,然后运用到反复的实践中,让个体生命产生、领悟和把握技巧。理论方法这些规矩,纳入人的潜意识中后,自然地影响着写作,尽管不会清楚地意识到它们的作用。这就是说,对待一切理论方法都要采取活生命的辩证的态度。教师是不可能讲出技巧来的,“大匠能喻人规矩不能使之巧”。对待理论方法,绝不能像赵括那样死搬硬套兵法以至于四十万大军毁于一旦,而要像岳飞那样对兵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以八百精兵打败十万敌军。

按照写作的渐进律,初学者要养成写作的好习惯。每天,写作的意念都应成为不断出现的惯性思维。久而久之,写作就会成为俯拾即是的生活乐事。必须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通过全生命的投入,认识和掌握写作的规律,辩证地领悟某种诀窍,掌握某种技能。这就要作者联系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条件等等来运作。我国写作学会一批创造力旺盛的学者,提出不少写作规律的认识,将国外先进的科学理

论运用到写作中来。他们的科研成就,深化了写作理论,使得写作学走向开放,促进了写作学前所未有的飞跃式发展。

第三篇:写作经典二十问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二十个经典问题

一、看图作文应该怎么写?命题作文应该怎么抓重点?

看图作文,因为能够考的图画都是漫画,漫画都是寓言,最重要的是要对这个漫画的寓意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

命题作文是考试中必须的,因为考试就要有某种限制的文体,不然就不是作文的考试了。命题作文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材料作文以前是一种限制,现在的话题作文是比较开放的,就现在的话题作文命题来说,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可以多种形式去练,但是,在考试中应该选定自己擅长的文体,写自己擅长的材料,着重于写好语言。

二、文言文的学习技巧是什么?怎么才能尽快提高文言文的水平?

学好文言文,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实词的积累,因为文言文要素里包括虚词、实词,包括语法,实词是最常见的。有对实词比较好的积累和扎实的掌握,理解文言文就有了基础。学习文言文,一方面要积累,另一方面要有推断能力,根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推断。高考好的文言文,也是在一定基础上进行推断。另外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的阅读,我们对现代文很容易读懂,是因为我们熟悉它的语言模式,文言文读不懂,主要是不熟悉语言模式。如果这方面能够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读文言文就比较容易。三个方面,实词的积累,根据上下文的推断,还有对于语言的熟知,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三、社会科学文章的阅读技巧是什么?

以前的社科文强调的是文化性和文学性,现在和今后的社会科学的文章强调的是时代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类似于新闻的题材。社科文考察的也是在一定的背景知识的积累上,准确获取新鲜信息的能力,因此在阅读中做题的时候,如果陷入一种纯技巧的思考,效果是不好的。考生应该随时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建立联系,这样通过现场的解读,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解答文学鉴赏题有什么技巧?

鉴赏题可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前高考经常考的诗歌鉴赏题,名义上是考鉴赏,但是实际上鉴赏是没法考的,因为所谓鉴赏是阅读者的主观和作品的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答案是无法控制的。以前考的诗歌鉴赏题,名义上是鉴赏题,实质上只是对那首诗歌中的某些字句或者所用的表达方式的一种正误的判断。另一方面,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中的文学鉴赏。这方面,应该把握几个要点:第一是用什么手法,第二是这个手法的基本作用,第三就是它对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有什么意义,达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当然,对阅读文章略作分析,在手法和表现的中心之间要搭一个桥梁,这样大概就能够在现代文阅读的文学鉴赏中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五、复习时只做卷子而没有仔细的讲解,效果好吗?

这种效果当然不好。因为老师如果大量地做题,而没有自己的甄别,很多题目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坏处。例如现代文阅读,有些题和高考题的信息阅读的思路、能力的要求把握得比较准确。但是相当数量的题目并不是这种思路,要求的能力也很不清楚。同学们如果做那种题目,你刚做一些好的题目,形成了一种意识和思路,你再做差的题目就给冲淡了,甚至消失殆尽。因此我觉得,做题关键在于领会高考题目的一种思路和能力的要求是什么,这个题目必须经过老师的斟酌。另外,做大量的题目,如果不经过消化也是没有用的。要经过三个环节,一个是听老师讲,一个是写,就是大量做题,一个是想,三个环节想是最核心的,如果不想,听和做题都没有用处。大量地做题,往往冲淡了你想的时间,因此作用不大。争取在老师的甄别之下做题是比较合适的,当然,老师的讲评至关重要。

六、提高阅读练习水平是否就是多读一些文章?

平时读了一些文章,但是读的目的未必和高考做题的目的是一样的,平时读可能是娱乐性的阅读,或者是专业性的阅读,和高考的阅读不是一种阅读,因此需要的能力、方法,也是不完全一样的。你应该在复习的时候,利用已经有的阅读的背景知识,转化为在信息阅读中使用,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在考前,我觉得没有必要大量地读其他的文章,因为所能考察同学的,无论是社会科学文章、自然科学文章,或者是文学作品,所需要的背景知识的面是相当有限的,因为需要有时代感,符合中学生的特征,需要积极、健康、向上,在这个范围内,大概你所面对的十几套模拟题,就足够了,因为它所使用的知识积累的背景是一致的。所以你做一些模拟题,一方面是提高你的答题技巧,同时也应该当做背景知识进行积累。

七、怎样增加作文文采?

作文的技术等级要求和发展等级要求,尽管分得很清楚,但是阅卷是人主观操纵的,不争取发展等级分,很难保证你的技术等级分都能获得,因此我们说,增加你的文章的文采,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发展等级分,更重要的是保证技术等级分。作文的文采,是语言方面的问题,语言方面在发展等级分方面有两个要求,一个

是说有文采,是针对论说性的文章。再一个是描写生动形象,这是针对描述性的文章,应该下决心在这方面争取有所突破。其实取得突破并不是很难,因为要争取能够写出一段或者两段描写生动的文字,对一个高中毕业生是能够做到的,当然要写出一段有文采的文字,语言模式比较好,词汇比较丰富,也不是很难的事情。我们平时做很多语言表达的题目,完全可以在你的作文中也使用它,你的阅读中也会遇到大量的精采的文字,也可以运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但是一定要在你的文章中争取很得体地出现一段两段精采的文字,这是在语言上保证你能够获得发展等级分,同时保证技术等级分很重要的因素。希望同学们多做一些阅读,多做一些积累,相信是能够写出精采的文字的。

八、如何能做好有思想深度的作文?

话题作文实际上是对文体不加限制,同时也是对考生所谈的利益的取向不再做限制。比如说谈高考,谈高考中的什么呢?谈物理和语文,那么如果谈的问题是政治和地理,就超出了这个话题的范围。但是就在语文和物理两块里,话题仍然是很宽泛的。有的同学问物理问题,有的问语文问题,有的问作文的问题,有问现代文的问题,还有文言文有关的学习问题等等,只要是和这个话题有关就可以。因此,我觉得近两年的高考题不是对思维的深度要求高了,而是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同学利用话题作文这种形式引入你自己熟悉的领域去谈。

九、高考语文中复习的面太广,应如何用一条合理的线把它连接起来?

高考试题经过十几年的锤炼,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条很明朗,也非常合理的态势。就以文学学习来说,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无非是吸纳和释放,吸纳就是读和听,释放就是说和写。高考只能就读来考你的吸纳,就写来考你的释放。第一大题,第二大题、第三大题的这种选择题,考的是纯粹的吸纳。第四大题是现代文阅读的大题,是以吸纳为主,但是若要答出主观的题目,就适当的需要你的释放的能力。第五大题,需要你想好再写,依赖于一种吸纳的释放,以释放为主。第六大题作文,基本上考查释放能力。这几大题就呈现了一个由吸纳到释放的合理线索。

尽管题目的类型不一样,但是要求的考试能力无非是四个字:确认、整合,确认就是语言单位的认识,整合就是对语言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牢牢把握住确认和整合这两点,无论做语言知识、语言表达的题目,还有文言文、现代文的题目,都应该能够取得很好的收效。

十、怎样才能总结现代文问题中的主观题的答案?

主要是吸纳和释放的结合,吸纳是需要你读懂文章,怎么样读懂文章,还要依靠你的背景知识的积累,根据文章的思路和要点的把握来准确获取新鲜信息。

另一方面,要把题答好,首先要看题目问的是什么,因为人家要求你筛选的信息,是在题中做了限制,是限定你按照题目的要求筛选。对于鉴赏性的题目,首先要答出要点,另外要结合文章做分析。

十一、文学常识名言名篇怎么解析?

平时学习中读名言名篇,当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应该读到确实理解了,尤其要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在写作中发挥作用。

另外,背一些名言名篇,背就是记得很清楚,理解得很透彻,才能背得下来。解答现代文的题目,背景知识的积累比较丰富,也是有益的。文言文考试的范围很明确,一个是世界上或者中国的一流作家的作品,再有就是客观的一种扩展。有些考题中出现的一些二流作家或者作品,多数是干扰性的,多数是正确的,用这个干扰你,看你对一流作家的作品是不是准确地把握了。

十二、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写出新意?作文感情真挚的标准是什么? 能不能用第三人称写?

过分地追求新意,认为标新立异就是创造,这是一种偏差的认识,实际上创造不只是限于立意、内容一个方面,在语言方面也可以创造。另外,创造不只是有一个想法,还需要把你的想法能够合理化,在文章中表达出来。语言也是,如果你有一个比喻的想法,你就要把这个比喻想清楚,让人家能够接受。对于中学生来说,考场中的作文创造,并不是要求你惊天动地,你只是比你自己过去有一种超越的追求,有一些提高,比你周围的同学有一种超越,这个超越当然既包括了内容,也包括语言方面,这就足够了。希望同学们正确理解俄文方面的出新,出新应该包括内容、语言两个方面。

十三、高考复习中语文课本究竟有没有作用?

高考尽管脱离课本考,但是实际上课本有很大的作用。语文考试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语文的专项知识,尽管考题里不涉及术语,但是在理解题目和回答题目中必不可少地需要运用语文的专项知识,这些是语文课本上非常重要的内容。再有,同学们不爱听老师的课,认为老师讲得比较陈旧,例如老师讲文章的字词、段落、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这样讲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帮助同学积累你的背景知识,例如你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你不读鲁迅的小说,就和读过鲁迅的小说的同学有很大的差距。另外也是为写作服务,因为读写结合,把一篇课本的范文理解清楚,对于写作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在课堂上利用课本同样可以做信息阅读的训练,这方面需要老师很好地把握和驾驭。同学们其实自己也可以和高考题进行比较,利用课本上的材料,进行信息阅读的训练,毕竟课本在文章的规范性上与高考用的现代文阅读的文本是非常接近的,这方面,它实际上比很多那种不太好的模拟试题的意义更大。

十四、什么样的作文最能打动老师?

毕竟写高考这篇作文目的就是获得高分,而你的唯一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因此打动老师应该说是这篇作文最关键的地方。这里首先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个是你写的文章应该是关注时代的,要写有时代感的社会热点的问题,当然这个社会热点的问题,不见得都是政治口号,但是必须有时代感,因为文章为时而作。有些同学不能打开思路,他顶多想的就是中考、高考,分数排队等等,眼界很狭小,老师不喜欢。另外是写中学生熟悉的事,有的写文化大革命,那你不熟悉,就是班门弄斧。还有,有的同学写早恋,早恋可能是有时代感的热点问题,但是阅卷老师不能接受。第四,应该是具体的,以小见大的材料,这样才是作文,而不是政治考试。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要写好,要得体。只有思路开阔的选材,注意语言很精采的文章,才能打动阅卷老师。还有一点,就是应该有比较美好的感情,因为你要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发现和赞颂生活中的美好,这是最基本的写作技巧。但是有的同学不是要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一到考场作文就把自己写得灰头灰脑的,当然老师不会喜欢。

十五、语文水平不错,怎么进一步提高?

想在短期内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可以说是不现实的。平时语文成绩很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能力很高,同时也已经把答题意识和解题技巧充分发挥出来了,可能这样很难真正再提高了。如果只是说语文能力很强,解题意识和解题思路还是有很大的余地可以提高的,那可以从高考题目的思路,要求具备什么样的解题意识方面多下手。比如诗歌鉴赏题,既然我们知道,它只是从某种理解上出现的错误,只是错误的选项,只是对词句理解上的错误,而不是真正的鉴赏,那我们就可以很明确地从这个意识上提高自己。

十六、作文题是否真正能够体现学生的能力?

任何时候的作文题都是在考同学们的能力,因为只有作文这一块是和其他学科、其他任何领域都不一样的,确实是学生能力的创造。只是近几年的高考题和以前要求的题目的题型不同,对同学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以前材料作文,审题是第一要素,题目如果没审对,再好的语言也是没用的,所以当时决定一篇作文好坏的第一评价就是审题。现在随着话题作文的出现,对于体裁、选材、利益取向的限制可以说是非常宽泛的。当然,第一评价标准很自然地变为语言。这些语言应该是一种思想认识的语言,而不是唯美主义的,言之无物的语言。如果这方面能够做到你的思想通过很好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就能够在作文得分中占到主动的地位。

十七、文言文应该怎样复习?

文言文做题经常出错,有几种可能,一种是你认为懂了,但是实际没有懂。另外一种情况,是你懂的是一个大略,题目总是在很具体,或者很细微的地方考察你,可能你粗枝大略,在做题上很难获得很高的正确率。还有一种可能,你对题本身的要求没有懂。利用文言文筛选信息的题目,你对范围认识不够,也答不好。最后一道题,往往是对文意的把握,出的错误往往是具体的,很明确的硬伤,这个意识不好,也答不好。

高考能考的文言文,明确地定位是浅译文言文,近十年考的都是纪传体的文章,在高考考同学们的纪传体的文章涉及的范围也是非常明确的,无非是破除迷信,廉洁奉公,维护祖国统一,或者某种高尚的道德等等,这方面的范围可以说是相对很狭窄的,也很具体很明确。当然同学熟悉这方面的文言文的语言模式是很主要的。因此,复习时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关的文言文,去熟悉人家那个文言文的文句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当然,也需要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只有真正读懂了文言文,再注意题目的特点,才能答好。

十八、做现代文阅读,特别是主观题,答题时要注意什么?

现代文阅读它首先是一种信息阅读,明确地说,就是利用阅读者的知识积累,以这个为依托,通过现场的解读,准确获取新鲜信息,从而扩展、补充或者校正自己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因为它是这么一种阅读,根据它的这种特点,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它需要依托我们的知识积累,我们就应该充分地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例如2000年春季招生北京和安徽的试题,是考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这对多数阅读者来说是新鲜信息,靠什么来解读它呢?文章的第一段里列举了细菌、葡萄、草莓是怎么繁殖的,这在阅读者的知识里是懂的,借助这个知识积累,我们就懂了无性繁殖,象细菌、草莓、葡萄的繁殖,就是克隆。第二段和有性繁殖的对比再次解释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又是我们知道的,两次知识的积累,使我们准确地获得信息,克隆是无性繁殖。我们读懂了克隆羊是无性繁殖,这是信息阅读的一种过程。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个是立足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需要准确地获取文章中的新鲜信息。准确获取新鲜信息,一个是需要对文章的整体思路进行把握,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提取,另外一定要注意准确二字。

十九、如何在不跑题的情况下写出新颖的文章?

只要是话题作文,实际的范围就是相对很宽松的。也就是说,与其想怎么在这里出新,不如想怎么很巧妙地引入自己熟悉的领域。举例来说,1999年,高考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江苏省有一位考生,就设想记忆移植公司,可以感悟人间万种风情。既然是人间万种风情,你熟悉哪个就可以写哪个,他就选择了两个材料,一个是一个企业家移植一个失学儿童的记忆,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希望工程。又设想了一个是一个下岗两年的工人,移植了一个自学成才青年的记忆,涉及到下岗再就业。他很好地利用了一个记忆移植公司的构想,引入自己熟悉的领域。例如,走近生活这个题目。要写什么,可以通过一种形式引入你熟悉的东西,例如一个同学,只是写一本生活的相册,在生活的相册里,他抢拍下来的生活镜头,一个是写公园里的英语角,另外是写一个男孩和一只狗相识,写出人和狗之间都能沟通,人和人之间更能够沟通了。这就是巧妙地利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只是做一个基本的构想,引入自己熟悉领域的例子。

二十、作文写得总是让人感觉很另类,按模式又写不好,怎么办?

另类作文大概就是有点怪,与众不同。一个可能是你对高考这种作文的特性了解不太清楚,因为高考作文就是应试,和你平时写书信,自己写日记是不一样的。你要把目的弄得很明确。你要参加高考,你的目的就是在作文中获得高分,不是在这儿表现你的那种个性。在这里,你也可以利用你的个性里所具有的那种能力,转移到高考的作文题目中来。

按照一定的模式写不好,这个可能是模式不够合理,或者是过于僵化的模式,但是应该有一种合理的模式。例如我们到国际机场去,我们看到那么多架飞机,都是很有个性的,很有创造性思维的,但是都是一个机身,两个翅膀,如果不是这样,就不是飞机了。当然考场的千字作文,有合理的模式的,建议你看一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认清什么是考场作文的合理模式。

第四篇:在写作中成长

在写作中成长

——浅谈高一记叙文写作流程的指导

北京延庆一中陈金华

从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时的作文看,最让人不安的是在作文中看不到学生的心灵。其它一些写作上的通病,如审题不到位、描写不具体、思路混乱这还在其次。我认为就记叙文写作而言,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写人、记事,关键还是让学生从少年阶段进入青年阶段,从对生活的观察中,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中,引导学生在作文里说真话,写出自己真诚的体验。

在《语文课程指导意见》中说写作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耳朵来倾听,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用自己的心灵来感悟,“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的精神”,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生活的过程,就是领悟人生哲理的过程。

回顾近一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引领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并在积累中整合,让写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浑然一体,让写作与学生的阅读生活浑然一体,这也就是课标所强调的欲“为文”先“为”人。

首先,要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感人的一瞬间,进行片断写作,在写中正确地认识生活,真诚地反思生活,这是学生写好记叙文的根基。

在《语文课程指导意见》中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写作心态、良好的写作状态和在写作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为文造情,说空话套话。但长期以来,不少学生的作文是在背和编中度过的,背别人的作文,编虚假的故事,以制造感动、制造崇高,一些学生笔下的感动常常让读者肉麻,这就是为了让别人感动,而刻意地去制造的结果。高一学生中有这种毛病的不在少数。而原因正是由于平时感情粗糙麻木,再加之任性自私,所有关爱他的人都是应该的,而他们自己生长的蜜罐中觉得甜也是苦,哪有什么感动可言呢?要作文了,只好编生活“传奇”了。

如在写“感动”的片断时,学生就写了这样的情节:

周六回家,妈爸特意给我做饺子吃,而有胃病的爸爸却执意要吃米饭,于是他就热泪盈眶了。而老师再问他家的经济状况时,却说家中并不困难。

初三了,她感冒了。爸爸早上送她去医院输液,再回去给她做中午饭。爸爸再来医院接她时,就晚了,她就在医院的楼道里走来走去的发脾气。但爸爸很宽容,于是就又感动了,热泪盈眶了。

冬天,妈妈却要在院子里为我洗校服,手冻得红红的。于是就又感动了,又热泪盈眶了。

初三练兵学校开家长会,妈给我拿了坐垫,我却死活不要,妈就又返回家为我拿报纸,我还嫌她太慢,要迟到了。但看着她那气喘吁吁的样子,自己就又感动得热泪盈眶了。

在这样的情节中,学生感动不已,父母就既伟大又崇高。

而细问学生,生活中真的会是这样吗?不是这样的,用了夸张的手法编的。是这样的,但那是他们过于任性,父母过于溺爱。而作为高一的学生却不能反思这样的生活、认识这样的生活,也意识不到自己和父母的错,自己还在继续地任性下去,父母也还在一味地溺爱下去,乃至于让孩子滋长出更多的骄横。这也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不能健康地成长,自然也就难以写好的记叙文。用自己的幼稚任性、父母过分宠爱来描绘出满眼的泪光,满心的伟大崇高就诞生了。为此,我上了“用爱来捕捉生活的瞬间”的作文指导课,还上了“为感动会诊”的作文指导课。指导学生不要把自己一味的低幼化,把父母矮弱化。自然真实的还原生活的本真,在对生活细心的观察和感悟中体会感动,反省自我,提高认知水平。并指导学生在节日中,在日常生活琐事中,体会爱,并施予爱。如我们师生共同交流过如何为妈妈过三八节、给爷爷奶奶过重阳、过母亲、父亲节、过感恩节;怎样过自己的生日,是否记住了家人的生日等话题。在父母的唠叨中,在爷爷奶奶的牵挂中体会爱、感受爱,并学着“唠叨”那些天天叮嘱自己的人,一句话,一杯茶,一个眼神就是你的孝心。“细腻产生伟大”“细微之处涌动真情”。我也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告诉学生,如在我老父亲63岁时,我才想到为他过第一个生日,今天想来都是一件不能原谅的事。再与学生一起背《论语》中的句子:“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矣,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当然,在今天我们则要有自己新的理解:每次你有事不能按时回家,要想着告之他

们,以免让他们牵挂。引导学生能够细心地观察生活,真诚地品味生活,才能让自己的作文平淡而不平庸,自然而不生硬,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以自己对生活真诚的解读,为读者带来的心灵上的共鸣。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人品决定了学生的文品,只有人品升格了,文章才能升格。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从生活中具体指导学生该如何观察,如何培养自己丰富细腻的情感,用一颗仁爱之心来医治情感的粗糙和麻木,在感悟爱中回报爱,使自己的心灵日渐丰厚和饱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完善学生的人格中提升他们的人生品味。一年来我们师生已经共同诵读了近一百句的《论语》名句,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为作人打下艰实的基础。这也是新课改的方向。

其次,还要向文本借鉴,在阅读鉴赏中感悟并创新。既要从文本之外走进去,又要从文本之中走出来。所谓走进去,就是在阅读中就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细节进行圈点评注,能记住,能生动地描述,能准确地解读,能理解作者对人物细腻的情感。学《故乡人》时每个学生能描述出十多个感染自己的瞬间,学生能在这种描述中体会汪曾祺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人的一片真情,有了这份情,才能写出生动的感人的细节。我还给学生印发了选自各种报刊杂志的千字左右的亲情散文,如《留给母亲满院香》《谁知妈妈有多冷》《午夜问平安》等十余篇亲情散文,让学生在摹仿中创造。

另外,在学古诗文时,学古今中外的小说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家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各个时期的作品及他们人生追求的研读,焕发学生对作家的敬仰之情。在周记上尝试着写“走近„„”“我想握着你的手”等一些相对要求宽泛的作文。也可以写读后感、写小说、写诗歌、写小剧本等,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对营建我们精神家园的诗人、学者、将军有一份情怀。从屈原到李白到苏东坡,从勾践到范仲淹到岳飞,从《氓》中的女主人公到李清照到唐婉,鲁迅到巴尔扎克。学生从敬仰崇拜,到同情怜爱,而这份情怀就是学生在高三能写好文化随笔、文化散文的情感基础、思想源泉。

这就是走进去来摹仿,走出来再创造的过程。在高一阶段,一些优秀学生的这种记叙文或小说的写作也已经初具规模,为其他同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我们年级出版的《纸月集》“历史回响”“传奇志异”这些章节中,就有不少这

样的作文,虽说还多少有些稚气,但也能看到学生对自己心目中的人物那份爱戴、崇拜、景仰之情。而这些文章,也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研习探究的结晶,是他们对文学的一份爱。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一种意识,把阅读与作文自然的融为一体的意识。这不仅是写作的原材料的积累,关键是情感的濡养。生活中学生情感的粗糙麻木,文学是医治这种病最好的药方。但长期以来,我们老师也会不自觉地把阅读和写作割裂开,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品味,在阅读中没有熏陶,那作文也就只好编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阅读鉴赏中感悟,是提高学生的人生品味、是写好作文的活水源头。

第三,当学生的片断写作、读后感写作的积累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应加强复杂记叙文的命题作文、考场作文的辅导。这也是我设计以“声音”为话题,进行复杂记叙文写作指导的原因。而每一次的大作文其实都是教师引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材料积累和情感贮备进行的一次检阅、一次整合。而在这样的整合中,不少学生还无所适从。一些学生能在练笔中写出好文章,却在考场上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这也是学生喜欢写日记,却不能适应考场作文的原因。因为在我们作文教学中又把日常的文学积累和考场作文割裂了,而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正缺少这样的整合训练。

在考场作文或命题作文中,学生思维延展的基本规律应该是:一看作文要求审题,二联系生活(社会生活、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搜集信息,三选定文章主题(或题目),四根据主题来筛选信息,五列出作文提纲,六写作文,七在行文中对主题再进行升格,对使用的材料再进行调整,使文章的主题更深刻,使文章的逻辑更严谨。在考场上每位学生大约要在10----15分钟内完成前五个基本环节。

但事实上,多数学生在考场作文或命题作文时,没有这样清晰的思维流程,常常是仓促落笔:或是离题万里,或是思维混乱,或是索然无味——这些学生中也包括平时练笔很勤奋、周记写得较有水平的学生。学生在作文时,难以正常地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与平时作文教学中缺乏基本的思维指导与练习有关。这节作文课力求沿着学生作文思维发展的脉络,与学生共同体验一篇作文从孕育到诞生的全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以“声音”为话题打开思路,以片段为中心延展思路,又能以主题为中心聚敛思路。在散与聚的训练中提高学生发散、聚合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这一过程,旨在于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日常生活、平时练笔、课内外的阅读鉴赏的情感积累和写作储备,在让思路充分展开后,才能更好地锁定自己占有的最为新颖的材料、自己认识最为深刻的角度、自己驾驭最为自如的结构。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的作文水平。而这节课,也旨在于为学生今后完成命题作文、考场作文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思维流程。

另外学生在初中时写的记叙文,在内容和结构上都相对单薄,高一的复杂记叙文写作无论是从内容上、从形式上较初中记叙文都有了明显的不同。指导学生明确初、高中记叙文写作的差异,顺利地完成初高中记叙文的衔接,体会复杂记叙文中点要细(细致具体)、形要散(思路要充分展开)、神要聚(主题要集中)的特点。在高一时如果复杂记叙文写作落实得好的话,也能为高三真情散文和文化散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重视每次作文后的升格训练,重视作文修改。如果每次作文都在热热闹闹的写作之后,老师给个分数,学生在或多或少的分数中叹息一番,就偃旗息鼓了,那不少学生会长期滞留在一个分数段上。高三的学生还只能写出初中水平的作文,乃至于小学生的作文,这在我们远郊区县不足为奇。长此以往,学生对写作文也就没了兴趣。

因此,每次作文后的升格指导很重要。要鼓励学生改,把自评、互评、老师面批、集体讲评等多种手法结合起来,如果家长能参与更好。有一位学生家长,就曾自己给孩子写范文,还拿给我看,我真的非常感动。修改后,对有明显提高的作文,老师也要以用WORD文档的形式把前后两稿对比着展示给学生或印发给学生。还可以组织学生小组,集体来讨论修改一个学生的作文,由作者来选择谁的方案更好。对认真修改后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在家里的电脑上为自己建作文档案,还可以建立班级作文档案,也可以出专栏,出小报。来鼓励学生积极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升格是无止境的。

每次命题作文或考场作文都是学生用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的一道大题,一

定要指导学生把这道大题改透、用足,让学生在改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在考场上体会不到的成功感,为下次作文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用一个更为积极的心态自信地去面对下一篇,这一点非常关键。否则好作文只能长期锁定在那几个作文尖子上,更多的学生都只能长期地望之兴叹,而在对调动班级写作的积极性上,黑马的作用则会大大超过常胜将军。因此黑马不能只是偶然杀出来的,老师要在作文修改中帮助学生培育黑马。

总之,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写作是一体的,学生的阅读积累和写作是一体,而在命题写作中对生活场景、对阅读感受的积淀进行有效的整合,又能使学生更敏捷、更聪慧。在作文之后,对全体学生的作文资源又要用足用透,并从中总结出本次作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鼓励学生在自评互评中进行反复修改,这又是每次作文最关键的环节。

高一记叙文的写作过程,就是老师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感悟、在阅读中品味并摹仿、在作文中思考并创新、在修改中体验进步的过程,我愿与大家一起在实践中探索。

第五篇: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格式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谝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814年,英国人斯大林蒂芬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气机车,当时有人驾着一国辆马车和它赛跑。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漂亮的马车骄傲地跑在彰面。而且火车由于没装弹簧,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斯蒂芬逊并没因比赛失败而灰心,他不断改进机车,坚信火车具有马车所无法媲美的前途。100多年过去了,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转动着轮子,而火车却在飞速前进,高速火车每小时可达200公里,试验性火车的速度更为惊人。

这是1989年广东省高考题,要求考生就此写一则读后感,如何才能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格式呢?下面分析一篇文章,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例文:

“失败是成功之母”

——由世界上第一辆火车跑不过马车谈起

当我看完了世上第一辆炎车和马车赛跑,竟然远远落后于马车的故事后,再看到现在高速成火车时速已达两百公里,不由得想起了我国的一句名谚:失败是成功之母。(引、揭。开篇概引材料,揭示中心:失败是成功之母。文章抓住所供材料的重点有目的地引材,由材料到论点,简洁恰当而又鲜明。)

&n

bsp;假如火车的发明者因为最初的火车头跑不过马车而灰心丧气,不去找毛病,不去想办法改进,那么也许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坐在马车上穿州过府,不知火车头为何物呢!没有第一次的失败,又怎会有以后的成功呢!(析。紧扣原材料,阐明观点。文章充分发挥原材料的论证作用,通过对材料略作分析,一方面揭示作者由材料到观点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又阐发了中心,可谓一箭双雕。)

但是有的人一讲到“失败”,便叭恐避之不及,总想自己不论干什么,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挫折。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便函会发现,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有是在经历了失败挫折后才取得伟大的成绩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立希经过了665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666;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了1000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有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在一次新发明的试验过程中,共失败了8000多次,但他仍然乐观地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8000次失败,起码使我知道了有8000个办法行不通。”由此可见,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你明天的成功呢!

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经历过失败后都有会取得成功的。能在经历失败走向成功的人是明智的,但世上有更多的庸人,在经历过失败之后,不思悔改。其中有的人是碰壁了,却不懂转变,吸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走着老路,结果 是一再碰壁。有一类人,明明失败了,却又不承认。这种人是最危险的。

我们不但要在学习上、工作上正确对待失败,而且在国家建设方面,也不应因为一点挫折而悲观。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和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就像一部不够完美的火车和一部漂亮的马车一样,而我们每人都是火车的设计师。假如我们因为这部火车跑不过马车而对它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没有发展前途了。但如果我们像斯蒂芬逊一样,不灰心,不气馁。找出我们“车”上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终有一天,我们国家会像高速火车一样,把资本主义国家远远地抛在身后。(联。联系实际,深化主题。此外所说的实际,不仅仅指个人实际(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实际),也指社会实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实际)。文章第三段联系中外历史上的三个事例,叙议结合,说明“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在经历了失败挫折后才取得伟大的成绩的”。第四段用辩证的眼光来思考分析问题,和上文形成鲜明的对照,说明有些人经历了失败却并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其原因一是不悔改,二是不承认。第五段进步联系自身和社会国家,详略有致,联系自身,一句话稍带即过,重点联系国家建设,具有鲜明 针对性和现实性,合使文章的思想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下载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写作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写作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要领

    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要领学术论文写作,通常包括选题、搜集资料、确立论点、拟定提纲、执笔写作、修改定稿等环节。在每一环节都要抓住其要点。一、选题慎重选题,就是确定研究什么......

    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格式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谝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格式。1814年,英国人斯大林蒂芬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气机车,当时有人驾着一国辆马车和它赛跑......

    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格式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谝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格式。 1814年,英国人斯大林蒂芬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气机车,当时有人驾着一国辆马车和它赛跑......

    中学生写作规律和指导

    [作者]肖以敏[内容]写作教学的规律是什么?我们认为,要研究写作教学的规律。首先就得研究写作教学的对象——青少年写作发展的规律。总的来说,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具......

    如何把握SAT写作时间?

    Http://tiandaoedu.com 如何把握SAT写作时间?SAT写作时间是25分钟,想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写出好文章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么,应该如何掌把握SAT写作时间呢? SAT写作要求在25分钟内......

    调查报告写作三问

    一、如何写好调查报告的对策建议部分?一篇调查报告的主要价值就在于最后的对策建议部分,但是情况也很重要,因为调查报告需要以情动人。调查报告不仅需要提供客观情况,而且要想使......

    调查研究与调查报告的写作

    调查研究与调查报告的写作进行调查研究和撰写调查报告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基本功。各行各业要搞好工作都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有效的调查报告。特别在当前,群众文化......

    在写作中提升自我

    在写作中提升自我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对写作尤其是教育写作,充满兴趣,而多年的写作锻炼,也让我自身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受“品味书香”热情相邀,今天,说说自己的感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