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内江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18:2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内江市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内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2014年内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24日在内江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内江市市长 杨松柏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围绕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勤政务实、勇于担当,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1069.34亿元,增长10.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7.75亿元,增长22.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5%,提高0.3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1.5%,提高3.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14元,增加1972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8584元,增加982元,增长12.9%。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调整结构、做大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提质升位。坚持“工业主导”,规模工业增加值达538.8亿元,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100.04亿元,增长27.7%;五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488.68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0.7%。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户,新建创新型企业12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1.6%,提高1.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9%,提高1.7个百分点。加快建设千亿川威,培育出一批省级以上“小巨人·成长型”中小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完成技改投资200亿元,增长18.6%。关闭、淘汰24户落后产能企业。强化品牌建设,新获四川著名商标7枚,17个争创四川名牌产品通过现场审查。内江经开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成渝经济区(内江)钒钛工业园、隆昌经济开发区一并列入全省重点产业园区“51025”发展计划;七大产业园区拓展承载面积6.75平方公里,新入驻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项目)53个。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升。粮食产量151.22万吨,增加4.78万吨,增长3.26%。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累计建成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现代示范园区22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15个,新建粮经复合型农业产业基地7.5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8.6万亩;新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1个;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13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70%以上。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建新村聚居点148个、新农村综合体5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启动兴水惠民“五年行动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03平方公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攻坚战”任务圆满完成,威远县象鼻咀水库完成主体工程,东兴区联合水库完成开工准备;新建农村公路1148.59公里;改造农村土坯房4.34万户;增加农村沼气用户1.03万户。第三产业提档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31.69亿元,增长10.7%,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87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12亿元,增长14.5%。北京华联内江购物中心投入运营,万达广场、内江国际家居商贸城、资中东林坝综合体、威远雄飞·国际新城、隆昌都英·新世纪广场等项目加快实施。提升改造特色街区,江华街、东兴老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建成投运。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区标准化农贸市场7个。开展“为民惠民”等各类促销活动29项,累计实现直接交易额逾10亿元。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110.29亿元,增长28.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79.47亿元,比年初增加189.71亿元,增长21.3%;贷款余额514.35亿元,比年初增加107.31亿元,增长26.4%。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规划引领、扩容提质,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坚持中心带动、组团互动、梯次联动,多措并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市新增建成区面积16.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2.67%。注重推进规划编制。累计投入1.2亿元,完成内江城市总规修编和13项专项规划、8项控规、4项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内江城区和县城控规覆盖率分别达95%和75%。加快推进内江新城建设。新开工项目59个,续建54个,竣工28个,完成投资142.8亿元。汉安大道东延线、西林大道北延线等9条道路竣工,东城路、汉安大道西延线等加快推进,中心组团道路骨架基本形成。新城20.8万平方米安置还房完成主体工程。同步推进旧城改造。实施旧城改造项目47个,完成投资9.3亿元,汉安大道、大千路、翔龙路等27条主次干道改造基本完成。扎实推进城市创建,加强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治理,荣获“省级园林城市”、“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称号,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通过验收。合力推进县城新区和重点新镇建设。资中县城新增建成区1.5平方公里,威远县城建成区突破20平方公里,隆昌县新城核心区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连界镇加快建设,白马、界市、球溪、银山被列入全省第一批“百镇建设试点”镇。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各项改革整体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新成效,完成24个乡镇、406个村、4294个村民小组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探索出“三自一引”、“五步工作法”和“三化”模式、农业“BOT”模式等全省领先的经验做法,流转土地1.28万亩,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放宽城镇落户条件,新增非农业户籍人口1.8万人。加强农村金融改革,扩大林权抵押贷款,域内林权抵押贷款2685万元。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并轨。顺利开展“营改增”试点。基本完成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机构改革、完成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市区城市管理体制调整、内江经开区管理体制调整等工作。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基本完成。开放合作成效显著。充分利用省上举办的“三大投资促进活动”和“全球华商大会”、“成都财富论坛”、“第十四届西博会”等招商平台,主动打好引进央企、外企、民企“三大战役”,新引进大型央企项目25个、知名外企项目12个、民企500强项目12个。全市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48.25亿元,同口径增长35.5%。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63亿美元,增长15.7%。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稳定投资、狠抓项目,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项目投资取得突破。深入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全年竣工项目709个,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806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5.93亿元,增长25.1%。狠抓要素保障,促进项目建设,全年获批土地突破1000公顷,达1143.2公顷,同比增加148.2公顷;争取中央和省项目资金118.47亿元,增长7.33%;实现平台融资51亿元,内投集团发行18亿元企业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交通建设扎实推进。围绕“30分钟内江”目标,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成渝客专内江段线下工程基本完成,内江北站、资中北站、隆昌北站站房建设全面启动,连乐铁路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内威荣高速公路、自隆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新入城线玉王庙互通立交建设顺利推进,花园滩大桥开工建设,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内江综合客运中心站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展成果进一步惠民。“十大民生工程”任务全面完成。全市民生支出达109.4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8.89%。就业创业工作继续加强,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实行实名登记,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6%。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325.42万人次。全市企业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1070元/月。扶贫救助力度继续加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320元/月·人和1920元/年·人。新改扩建敬老院10所,“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45%。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471套,改造(正在建设)棚户区7135套,为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2238套。加强市场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3%,控制在调控目标之内。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7.1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加强,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内江职院顺利迁入新校区,隆昌幼师创建高等专科学校通过省高评委评估。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升,申请专利472项,新建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建成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启动农村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工程建设,建成市、县级服务平台和信号覆盖网络,发展用户1.6万户;新增通宽带行政村146个。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周末快乐体育”成为四川全民健身品牌,内江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事中再获佳绩。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市中医院二期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1‰。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强化饮用水源和甜城湖保护管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解决了23.6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强化环境约束和节能减排,顺利完成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06%,沱江干流内江段水质全年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以上的天数314天,全市森林覆盖率31.85%。社会保持安全稳定。狠抓安全生产工作,隐患排查、打非治违、煤矿清理整顿和兼并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应对4次沱江洪峰过境;强化“安全社区”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市各类生产经营性伤亡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6.95%、8.11%、27.01%。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深化平安内江建设,健全社会矛盾调解体系,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调解”专项行动,来信来访下降15.6%;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和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取得新成效,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5.4%。应急处突能力进一步提升,驰援芦山抗震救灾迅速有效,各类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正规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新兵征集任务圆满完成,再创省级双拥模范城进入迎检阶段。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开展,统计调查、气象、人防、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扎实推进,机构编制、档案、保密、史志、无线电、红十字、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切实查纠“四风”问题,厉行勤俭节约,转变文风会风,整治“庸懒散奢”,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实行市长、全体副市长亲自领办一件以上重点建议、提案制度和提案协商办理制度,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和批评意见124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275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以上。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六五”普法和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大力实施简政放权,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保留市级行政审批项目85项,审批项目平均提速78%。加快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建设,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行政效能电子视频监察系统全覆盖。创新开展“千企万人”综合测评活动,查办各类行政效能投诉746件。加强对政府性投资、招投标、民生工程及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完成政府投资工程预决算审计项目618个。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决策执行、民生保障、廉政勤政的监督,政纪立案55件,政纪处分55人。

各位代表,2013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在全省的排位实现提升或保持上年水平,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社会局面持续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430万内江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内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内江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3年,受宏观经济下行、结构调整升级和市场消费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6项指标增速虽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但未达到我市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服务业占比明显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偏低,产业转型升级还任重道远;投资结构不优,产业投资增长较慢;财政收入占经济总量比重较低,税源培植和融资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城区交通拥堵现象突出;生态环境、教育、文化、卫生、住房、收入分配等方面,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部门“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政府作风效能建设还需深化。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当前,发展已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既要抓住机遇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又要抓住机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既要以破冰的勇气全面推进,又要以高度的智慧保持平稳。尤其面对省委对川南经济区“两个率先”和内江要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的要求,面对“底子薄、不协调、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在当前以及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既要坚持用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又要以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内江发展的内生动力;既要坚持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又要把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更加协调、更可持续的发展;既要坚持将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又要牢记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主动顺应群众的期待、全力增进人民福祉。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的统一部署,用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三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幸福美丽内江。

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0.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0%;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创新驱动,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抓紧做好园区规划,优先保障用地需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引进一批研发机构。

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培育、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四大工程”,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产业升级,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加大地方公共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加快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科技孵化园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户。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重点骨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或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增专利申请550件,增长15%。积极培育品牌建设示范区和质量强市(镇)示范城(镇),新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枚、四川省著名商标4枚、四川名牌产品10个。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激发其创新活力。

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完成内江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规划编制,落实“腾笼换鸟”政策措施,启动实施马鞍山、麻柳坝老工业区企业搬迁改造,推动企业搬迁入园、转型升级、集聚集群发展。用新技术、新装备改造提升机械汽配、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建设中铁建重工集团西南产业园、中建材节能玻璃产业园等重大技改项目,全年投入技改资金200亿元以上。做好千亿川威培育工作,发展壮大一批100亿元企业、50亿元企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户、5亿元企业7户、10亿元企业5户。全力实施“51025”重点园区计划,完成重点园区总规编制,建成600亿元园区1个、300亿元园区1个、200亿元园区2个,力争七大园区新增承载面积5平方公里,新入驻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项目)30个。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力促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认真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内江商贸发展的决议》,在完善规划、深化改革创新、落实扶持措施、加强目标考核上下功夫,提高市场集中度、扩大商贸辐射力、增强龙头带动力。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提升特色商业街区同业度,加快建设万达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实施电子商务提速工程,启动建设电子商务城,积极发展网购网销等新型商业模式;引导渤商西部交易中心增加交易品种,尽快启动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加快白马现代物流园、苏宁川南配送中心、资中科伦医贸物流、威远连界钢铁物流、隆昌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旅游业和会展经济,实施“一三八”计划,着力打造“文化之旅、山水之旅、美食之旅”三大旅游品牌,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加快内江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适时举办各类展会。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规划建设金融一条街,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稳妥发展一批新型金融机构,积极鼓励金融创新,做大做优区域融资规模,鼓励和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规划建设金融一条街,积极引进一批新型金融配套机构,鼓励和支持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现代畜牧业试点市和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项目建设,新建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5万亩、现代农业产业万亩示范区7个,生猪、家禽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4%、48%,新增水产品产量2000吨。抓好资中县银山现代农业园、市中区永安现代农业园、东兴区长江现代农业园、威远县万亩无花果基地建设,提升农业园区发展水平,全力打造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按照自愿原则开展家庭农场登记,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监管体系。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小组团、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模式,继续抓好5个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因地制宜规划、建设110个新村聚居点和一批幸福美丽新村。继续推进“康庄惠民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以上,力争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协调推进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建设和长征渠规划修编,开工建设东兴区联合水库,加快资中县两河口水库前期工作。抓好小农水重点县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项目建设,推进石盘滩大型灌区和黄河镇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全域灌溉小区9个。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000户。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严格落实农民增收负责制,严格执行重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提升劳务转移数量和质量,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继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46个乡镇、676个村、7479个村民小组的确权颁证;健全产权流转服务体系,盘活用好农村产权资源,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把“本本”变“本钱”。加强扶贫攻坚和移民扶持,帮助6.3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三、以完善规划和健全功能为重点,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科学构建城镇体系。抢抓“优先发展川南城市群”机遇,以新城新区新镇为重点,坚持规划引领,注重适度超前、多规衔接,加快形成以百万人口特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内江新城建设,完成内江市新一轮城市总规上报、谢家河片区北部拓展区控规编制和椑木组团城市设计;拓展内江新城路网骨架体系,完成清溪路、玉屏街、甜城大道北延线、北环线一二段、东城路等骨干道路建设。加快县城新区建设,强化对县城的规划指导,完成隆昌县县城总规修编,继续编制三县县城控规和重要专项规划,确保县城控规覆盖率达85%;支持三县县城新区扩容提质,支持两区改旧城、拓新区,加快建设城南新区、白马组团和椑木组团。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科学制定小城镇规划,编制完成5个镇乡的统筹城乡全域规划、30个镇乡总体规划、10个镇控规;重点抓好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的乡镇建设,增强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

逐步完善城镇配套。针对城市新区加快建设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实际,在拓展路网的基础上,坚持把完善城镇配套作为当前城镇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快文化、体育、医疗、教育、养老、环卫及综合农贸市场、社区活动场所、CNG加气站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广场、公园、生态绿地建设,抓紧完善综合交通、供排水和水系统、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不断增强城镇的宜居宜业度。加快桐梓坝小学、市一院新区医院建设,推动市新体育中心、市文化中心、六中实验学校、五星小学等项目尽快开工,启动内江师院、内江医科学校整体迁建和市技工校、一职中、六职中“三校合一”工程;完成长江森林公园、大梁山风景区、小青龙滨河公园、塔山公园规划,开工建设五星水库湿地公园、牛毛山公园。围绕完善城镇功能配套,推进城中村、背街小巷、商业中心改造提升工程,强力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快实施老旧院落综合整治。强力推进城区交通治堵三年攻坚战,以改造城区交通堵点、完善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健全路网和桥梁体系、加强停车场所规划建设、优化公交线路和过境交通组织等为重点,综合治理城区交通拥堵。

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市、区两级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城管长效机制。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对乱停乱放、占道经营、油烟、噪声、扬尘、建筑垃圾等实施专项治理,积极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在城建、城管、交通、医疗、天网、电力、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等领域推进智能化管理。

加快交通枢纽建设。围绕将内江打造成“成渝立交桥”目标,着力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启动城市过境高速公路、黄荆坝大桥、邓家坝大桥、内江综合客运中心、公交枢纽中心站、连乐铁路建设;加快建设成渝客运专线内江段及站房、内威荣高速公路(内江段)、自隆高速公路(内江段)、花园滩大桥;完成新入城线玉王庙互通立交建设;做好内泸城际铁路、绵遂内自宜城际铁路以及内江至资中、内江至隆昌、内江至威远3条快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按照“顶层设计、规划先行、重点突破、勇于创新”的要求,抓紧启动内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力争2014年底前完成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项目前期工作。

四、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消费需求

保持投资增势。着力扩大民间投资,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农业农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稳定政府性投资增长,重点抓好产业、民生、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领域投资,力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全年计划安排27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18亿元。积极对接中央和省中长期规划,论证、包装、申报一批重大项目,充实项目储备库。加大土地整理和收储工作力度,集中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扩大城乡消费。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快打造谢家河、高铁新城、邱家嘴等现代商圈。打造一批名特优产品专卖店,做响一批特色餐饮品牌,扩大内江消费辐射力。保持汽车、房地产等大宗消费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健康养老、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搭建各类促销平台,开展“惠民购物行动”,繁荣假日消费市场。进一步完善流通体系,加强产销对接和农超对接,推进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活跃农村消费市场。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继续推进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中介组织强化行业自律,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加快县(区)发展振兴的措施,促进县域经济提质升位。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动建立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调整优化销售水价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市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健全政府债务预警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控制。深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个体系、两个险种、多个档次”的养老保险和“一个制度、多档选择、同步补充”的医疗保险体系,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并轨、转换接续政策,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综合改革,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深化开放合作。全力打好“高新产业引进、知名企业引进、人才带项目引进”三大攻坚战,全年到位市外资金同口径增长15%以上。围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就业贡献大的产业项目,确保到位资金中制造业项目资金占比达到60%。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突出“优质稀缺”,着力引进一批带着项目的高层次人才。抢抓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建设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全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等机遇,加快建设川渝合作“桥头堡”。进一步加强厅市合作、校地合作和民间交流合作,促进互利发展。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抓好外贸基地建设,扶持有优势有潜力的企业发展对外贸易。

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狠抓节能减排。积极发展节能产业,坚决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扎实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实施一批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推进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内江)建设,全面实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推进能耗在线监测工作。严控主要污染物排放,严把环境准入条件,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启动pM2.5监测及信息发布工作。建立完善机动车尾气检测体系,全面实现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加快淘汰高排放车辆。

强化水资源保护。严格落实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强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深入开展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水质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监测全覆盖,提高水质达标率。继续实施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威远河、隆昌河治理。完成内江第一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移工作,加快推进内江第三水厂及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加强生态建设。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东兴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试点县、资中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威远县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建设。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乡镇7个、生态村10个、生态家园100户。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城周绿化、通道绿化、新村绿化工程成果,确保森林覆盖率提高0.6个百分点。

七、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全面发展各项事业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推进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扶贫、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十大民生工程”,确保今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稳步提升。突出抓好20件民生实事:实现义务教育全免费,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应免尽免;免除全市1.6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学费;加大城乡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减免1.0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在园幼儿保教费;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实行婚前免费体检;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水平,财政补助标准达到320元/年·人;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基础养老金标准达到60元/月·人;新增、改造5020张养老床位;建设78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5.06万名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对80岁以上老人给予不低于120元/年·人的高龄补贴;资助3.31万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费用;对初次创业并吸纳3名以上劳动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1万元补贴;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启动建设保障性住房5826套,改造危旧房和棚户区13217户;续建安置还房162.35万平方米,年内完成投资8.63亿元,累计投资进度达到70%以上;将30%公租房定向出租给农民工;解决13.54万农村人口和2.6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乡村公路75公里;建设320公里公路安全护栏;实施899个村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维护补助。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实现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适时上调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稳定高中教育发展规模,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推进5个“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试点,加快城乡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综合信息化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好省第十二届运动会训练备战。

抓好民兵应急分队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全面普及国防教育,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启动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动统计调查、新闻出版、无线电、气象、水文、检验检疫、保密、档案、史志、人防、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外事侨务等事业协调发展。

八、坚决维护安全稳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倒查倒逼工作机制。开展煤矿和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道路交通安保设施建设,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行动;继续加强消防、烟花爆竹、危化物品、建筑施工、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监管。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建立市、县、企业三级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完善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坚持源头治理,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扩大社会参与,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引导力度,支持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丰富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和形式。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动“大调解”体系向纵深延伸。深化平安内江建设,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公安“三化”建设,提升“六种能力”,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全域平安。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严格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创建工作,引导公务人员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行权。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抓好行政复议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完善决策机制,广泛开展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公示听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成市县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政策,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部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非行政审批事项,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扎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强节约型政府建设,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规定,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深化“千企万人”综合测评活动,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惩治力度,全面提升行政效能,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抓好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源头治理,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范财政预算,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扩大政府性投资项目评审覆盖面,堵住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资金管理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的漏洞。严肃查办商业贿赂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风正心齐,务实重干,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为开创内江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为建设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幸福美丽内江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内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

内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

内安监发〔2015〕16号

内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关于报送2014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省安监局: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安监局的有力指导下,我市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宣传平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职工、面向操作手,采取小型化、多样化、媒体化、网络化方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4年,市安监局被国务院安办表彰为“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单位,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现将我市2014年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和2015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一)部署周密,保障有力。

一是及早研究谋划。年初就将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特别是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研究谋划、安排部署。5月底,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松柏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研究安全生产月宣传工作,副市长田文平主持召开我市2014年安全生产月宣传工作会,对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各县(区)、市安委会成员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及早对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部署。二是全面安排部署。安全生产月活动前,召开市安委会进行提前安排,制定活动方案,安排十项安全生产主题宣传活动。相关牵头部门先后制发送安全知识到操作手活动方案、“三寻找”活动方案、安全生产演讲比赛活动方案、安全文化“五进”活动方案、“安康杯”活动方案、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方案等专项活动方案,对各项主题活动进行全面安排。三是强化工作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组成的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负责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具体事务。各县(区)、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及企事业单位,认真落实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进行动员部署,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保障工作经费,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领导带头,广泛参与。

一是上级领导亲临指导。6月18日,国家安监总局纪检组长赵慧令率队深入我市威远县开展煤矿矿长面对面谈心对话活动。6月20日,省安监局局长孙建军亲临我市指导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活动。6月10日,省安监局党组成员、巡视员何成炳出席我市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安全事故警示教育、送安全知识到操作手等多项活动。二是市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我市各级领导认真落实“一二三”工作要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主动参与,带头参加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有效带动基层、企业、街道人员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6月5日,市委书记彭宇行,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松柏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带队调研指导国道321线城区段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求各相关部门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安全大检查,查处各类安全隐患。6月2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松柏主持召开全市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专题报告会,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深入细致地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6月24日,市委常委、市国资委党委书记谢和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荣光松、市政协副主席杨忠出席我市2014年安全生产月演讲比赛活动。6月10日,市政府副市长田文平参加我市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活动、送安全知识到操作手活动,并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活动。6月19日,副市长田文平深入威远县开展煤矿矿长谈心对话活动。其他分管市领导也带头积极参加所分管部门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三是县(区)、部门领导带头参加。市安监局局长袁昌德全力安排、协调、督促安全生产各项主题宣传活动,先后参加了启动仪式、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安全事故警示教育、送安全知识到操作手、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宣讲、煤矿矿长谈心对话、安全生产演讲比赛、安全生产暗访督查等多项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具体活动3次,分管副市长参加7次,市安监局局长参加9次。各县(区)、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领导也按照“一二三”工作要求,带头参加本地区、本部门安全生产月具体活动,有效带动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共同参与,实现了安全宣传全覆盖。

(三)载体新颖,内容丰富。

一是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主题鲜明。6月10日,我市2014年“强化红线意识 促进安全发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在隆昌县东门广场举行。省安监局党组成员、巡视员何成炳和市政府副市长田文平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当地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办主任以及企业员工、广大市民共500余人参加。何成炳在致辞中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坚守红线,注重预防,狠抓治本,促进安全发展。田文平致辞要求以最坚决的态度牢牢坚守“红线”,以最有效的措施营造安全宣传氛围,以最严格的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气氛热烈。6月10日,我市率先在隆昌县组织开展主题为“坚守红线,从严执法”的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56个县级部门、19个乡镇街道、9家企业参加宣传咨询。6月16日,各县(区)、乡镇、企业集中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活动紧扣主题,全面宣传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宣传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

1、主题倡议营氛围。利用LED流动宣传车、城区红绿灯LED屏连续播放“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坚守红线,从严执法”主题倡议书和宣传标语,营造出浓厚的活动氛围。

2、现场咨询普知识。专门设点为群众提供安全生产现场咨询服务,免费发放安全生产资料,宣传安全生产知识。

3、万人签名作承诺。为强化民众“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自觉意识、责任意识,组织开展“我为安全生产献力量”万人签名和企业安全承诺宣誓等活动。何成炳巡视员、田文平副市长带头参加万人签名活动。

4、有奖问答添趣味。为做到安全生产宣传深入群众、寓教于乐,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有奖问答等趣味活动,增强民众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安全知识传播的趣味性。

5、以案说法重警示。利用LED流动宣传车连续播放《事故盘点(2014版)》等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通过展播煤矿、道路交通、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事故案例,强化民众安全意识。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当天,全市共设立宣传展板580多幅,发放宣传资料13.5万份,发放安全奖品2.1余份。

三是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反响强烈。一方面,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受教育。6月20日,市委市政府组织举办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专题报告会,省安监局局长孙建军亲临我市作了题为《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四川安全生产工作创新发展》的专题报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市级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区)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安监局局长等200余名领导干部现场接受深刻教育。孙建军局长的授课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既有深入全面的理论阐述,又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另一方面,深入基层专题宣讲全覆盖。6月10日,副市长田文平带队深入到内江工农煤矿,面向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管理者、操作手开展专题宣讲活动,既深刻阐述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意义,又结合工作实际,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着和一线操作手贯彻落实好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受到了企业一线的热烈欢迎。同时,各县(区)领导也带头宣讲,资中县委书记参加党校培训班宣讲,其他县(区)领导深入乡镇和企业一线开展专题宣讲,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我市集中开展总书记讲话精神宣讲活动15场,仅现场受教育人数就达3100余人次。

四是安全事故警示教育触动人心。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时,认真抓好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展播、“现身说法”、与煤矿矿长谈心对话、查处典型等多种方式,切实推动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深入人心。

1、观看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6月10日,副市长田文平带队深入到内江工农煤矿,开展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活动,同100余名煤矿企业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操作人员一道集中观看泸州市桃子沟煤矿“5.11”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同时,资中、威远另外两个产煤县也集中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对于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企业员工不便集中观看的,通过发放警示教育片,督促员工自觉观看,确保了警示教育全覆盖。

2、开展“现身说法”警示教育活动。为切实增强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活动的真实度和说服力,我市组织开展“现身说法”警示教育活动,由近年发生过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一线管理者和一线操作手结合自身实际,讲述事故实例、剖析事故原因、交流感受体会,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3、开展煤矿矿长谈心对话活动。为进一步增强煤矿矿长安全生产和守规尽责的紧迫感和责任感,6月19日,我市组织开展煤矿矿长谈心对话活动,副市长田文平与威远县三强煤矿、新场镇煤矿、白鹤湾煤矿矿长进行谈心对话,传达了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分析了攀枝花肖家湾煤矿“8.29”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等近年煤矿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对如何贯彻落实“双七条”,加强现场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资中县等三个产煤县政府有关领导也分别参加当地煤矿矿长谈心对话活动。

4、查处典型以示警示。对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进行严厉处罚,以此进行警示教育。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我市仅开展安全事故现场集中警示教育活动就有39次,企业职工现场集中受教育4300余人次。

五是送安全知识到操作手活动深入一线。以煤矿等高危行业企业、省市县(区)重点监管企业、近年来发生过安全事故的企业为重点对象,通过发放安全生产书籍用品、组织安全生产专家讲座、开展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一线操作手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6月10日,副市长田文平带队深入到内江市工农煤矿开展送安全知识到操作手活动,省安监局党组成员、巡视员何成炳出席。在活动现场,向矿工免费发放《煤矿职工安全生产“手指口述”操作要领手册》、《煤矿防治水基本常识》、《煤矿安全知识顺口溜100句》、《“七条规定”顺口溜》、《职业病防治宣传手册》等安全生产书籍资料1200余本和安全宣传毛巾、雨伞等安全生产用品200余份,受到煤矿职工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欢迎。市县政府及安监部门聘请专家为30处煤矿企业开展安全技术服务,提出166条意见和建议,为改进和优化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威远县在组织开展送安全知识到操作手活动的同时,结合实际,开展了送技术送温暖到煤矿等活动。市安监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开展宣政策、送知识活动。

六是安全文化“五进”活动广泛开展。按照《市安办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文化“五进”活动的通知》要求,市经信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妇联和市农业局分别牵头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集中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农村活动。市经信委等牵头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责任人,排出时间表,扎实有序推进。2014年,我市安全文化“五进”活动广泛开展,安全知识走进“周末课堂”、安全书法比赛、安全“百乡千村行”等特色活动接连不断。

七是安全生产演讲比赛热情洋溢。为大力宣传贯彻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红线”意识,6月24日,我市成功举办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演讲比赛决赛活动。来自全市各县(区)、各行业领域共300余人参加。经过县(区)和行业部门初赛层层选拔,来自三县两区及住建、交通、教育、工商等系统的12名选手用声情并茂的演讲传达了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诠释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掀起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的新热潮。经过选手的激烈角逐和评委公平公正的评判,比赛最终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优秀组织奖9名,比赛组委会对获奖选手给予了奖励。

八是安全生产“三寻找”活动成效明显。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社会风气、提升大众安全意识的示范作用,从2014年6月起至9月底,采取组织引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寻找最尽职的安全操作手、最负责的安全管理者、最履职的基层安全监管者”活动。经过层层筛选,省组委会确定我市6名人选作为全省“三寻找”活动候选人参与社会公益评选,其中资中县安顺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驾驶员李隆小、内江市双鹰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采煤队长朱伯华在同类别人选中得票领先。

九是新《安全生产法》宣贯全面展开。为广泛深入开展新《安全生产法》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制定学习宣贯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其中,组织开展“送法进企”活动,深入企业向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从业人员发放《致全国企业负责人公开信》、新《安全生产法》手册、新《安全生产法》十大亮点等宣传资料;在内江日报开设专版,刊登市安监局局长的新《安全生产法》署名宣贯文章、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致全国企业负责人公开信、新《安全生产法》十大亮点等重点宣贯内容,内江新闻网及时转载内江日报新《安全生产法》宣贯内容,利用城区主要路口、地段交通信号LED电子显示屏连续两个月播放新《安全生产法》宣传标语,利用公交车车载电视连续播放新《安全生产法》公益短片;组织分期举办新《安全生产法》学习宣贯专题培训班,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在市安监局网站开设新《安全生产法》宣贯专栏,全面发布新《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

(四)成效显著,氛围浓厚。

为扩大安全生产宣传辐射宽度,邀请省级主流媒体、依托本市《内江日报》、《内江晚报》、内江电视台、内江广播电台、内江新闻网“两报两台一网”,及时全面报道安全生产月活动及安全监管工作措施、成效,大力营造安全发展氛围。6月10日,四川日报对我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和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进行了随行报道。市本级“两报两台一网”通过开设“记者来信”、“安全生产进行时”、“安全大家谈”、“新闻追踪”、“曝光台”、“确保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等专栏,对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宣传咨询日活动、习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演练等主题活动进行了及时跟踪报道,做到天天有宣传、期期有报道。参加第363期《阳光政务》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通过接听热线电话进行政策宣传、问题解答。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分别《资中新闻》、《船城视点》等当地电视台滚动播放安全宣传标语、开辟安全专栏、开展安全专访,切实做到了电视有影像宣传、电台有播音宣传、报纸有文字宣传。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全市共投入各项资金160多万元,设立宣传展板580多幅,发放宣传资料和用品18.2万份,送出安全书籍2.3万本,开展总书记讲话精神宣讲活动15场,开展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活动39次,开展应急预案演练28次,组建各级暗访督查组36个,开展暗访督查70余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674项,打击非法违法、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570多起。2014年全年内江日报、内江晚报、内江电视台、内江广播电台、内江新闻网共刊发安全生产稿件1173篇、文字100余万字、图片510幅、视频50余条;全年编写安全生产简报77期,先后向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报送信息6786条,省政府网站采用736条,省局网站采用736条,省政府安办安全生产简报综合4条。

二、2015年工作计划

回顾2014年我市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氛围日益浓厚,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比如,个别地区和部门对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安全生产宣传方式方法不够创新等。2015年,我们将坚持以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为目标,加强安全生产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抓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决策部署宣传。以新《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大力宣传新《安全生产法》及配套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同时,进一步大力宣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努力营造安全生产法治环境和氛围,为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依法治安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抓好“安全生产月”集中宣传。围绕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认真筹划,通过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6.16”宣传咨询日、安全文化“五进”、送安全知识到操作手、“现身说法”安全警示教育、落实“党政同责”县(区)委书记访谈等专题活动,推动“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取得实效,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和知识水平。

(三)抓好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宣传。围绕道路交通综合整治、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切实加强工作措施、成效等宣传报道,认真做好春节、两会、五一、十一等重要时期、重点时段的安全宣传,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为全市深入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四)抓好社会公益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按照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群众乐于接受的原则,认真抓好外来务工人员、青少年、驾驶员、留守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内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5年1月26日

第三篇:内江市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总结

内江市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总结

内江市农业局(2005.12.15)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统一安排部署,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市组织实施了“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的近一年的共同努力,“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今年持续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基本情况

1、“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含义。在全市农业系统筛选50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由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指导2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辐射20户农户。即500名技术指导员、指导1万户示范户、带动20万户农民的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简称“512”工程。

2、工程实施的主要目标。通过工程的实施,使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示范户年户均增粮150公斤,增收2000元;辐射带动户户均增粮50公斤,增收400元;整个工程促进农民年增收1亿元。

3、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我市实施的“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覆盖全市所有的5个县(区)和114个乡镇,涉及1000行政村,10000户示范户,其中,市中区1000户、东兴区2000户、资中县3000户、隆昌县2000户、威远县2000户;示范户户均耕地2.86亩,示范户面积28600亩;辐射带动户20万户,辐射面积518760亩。

4、实施内容。实施内容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5大粮食物和柠檬、水果、油菜、花生、蔬菜等5大经济作物。确定粮经作物主导品种100个,其中,水稻10个、玉米7个、小麦6个、红苕4个、洋芋3个、柠檬3个、水果18个,蔬菜40个、油菜6个、花生4个。主推技术共确定30项,其中粮食作物14项,经济作物16项。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一是市、县(区)农业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行动方案(实施方案)、制定考核及奖惩办法、审核技术方案、检查督促及验收、协调处理相关重大事宜等。二是市、县(区)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市、县(区)农业科教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科技入户的日常事物。三是市、县(区)都组建了专家组。市级专家组主要负责拟定全市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审核县(区)技术实施方案,指导、检查、督促县(区)专家组的工作;县(区)专家组,负责拟定县(区)科技入户工程技术实施方案,协助遴选示范户,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指导、检查、督促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 开展技术入户工作。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争取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有关部门对科技入户工作的支持,为让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科技入户工作,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宣传“521”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隆重举行科技入户启动仪式。为在社会各界引起轰动效应,市农业局于1月26日在隆昌县龙市镇隆重举行了全市“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启动仪式。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分管领导以及市委农办等10余个市级部门领导和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市、县(区)农业局全体领导、市农业局全体中层干部、市农科所主要领导、市、县(区)专家组全体成员,部分科技示范户代表、技术指导员代表、涉农企业代表等近15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市电视台、内江日报、内江电台等主流媒体都到会进行了专题报道。仪式后还进行了现场技术咨询活动。同时,各县(区)在2月20日前,也分别隆重举行了启动仪式。二是在电视台、报纸、互联网上开辟专栏节目,随时跟踪报道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有关典型事迹。据不完全统计,在市、县电视台共报道65期,在内江日报报导32期,在内江市党政网报道12期,在内江农业信息网报道38期。三是利用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我们先后利用市、(县)人代会、政协会、农村(农业)工作会以及大小春培训会等进行广泛地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还写进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主体报告,并多次受到市委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报表彰。

3、狠抓培训和入户指导。为提高技术指导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入户指导技能和示范户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市、县共举办了7期技术指导员培训班,对500名技术指导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县(区)农业局举办骨干示范户培训班150期,培训示范户农民12565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85.7万份、科技入户手册10000份。技术指导员根据技术指导方案和农民的需求,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多发期、收获期等)到每个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是提高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关键。为此,我们把科技人员到户指导作为“512”科技入户工程的核心环节,明确规定每个技术指导员累计到户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00天,并要与联系户建立电话、信函等联系渠道,确保技术和信息服务通畅。据抽查统计,技术指导员的平均到户工作时间为103天,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

4、整体推进,综合实施。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实施的科技入户工程是针对单一农作物进行的,加之试点县偏少,我市只有资中县被列为省级试点县。我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0.8亩,如果仅仅针对单一农作物进行入户技术指导,对农户的增产增收作用不大,经济社会效益不是十分明显。为此,我市决定组织实施全市整体全面推进、粮经作物综合实施的“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践证明,整体推进、综合实施的举措是正确的,深受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欢迎。

5、建章立制,奖惩兑现。为规范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加强对技 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示范户的管理,我们先后制定了《“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工作制度》《“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员管理办法》《“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户档案制度》《“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检查验收办法》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施行,对“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规范有序地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总结经验、奖励表彰在科技入户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为明年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早作准备,经请示市政府同意,我市拟于12月上中旬以市政府的名义召开“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奖励表彰大会,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个别表现差的县区(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6、“农科教”结合,市县乡联动。在实施“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过程中,我市采取农业推广部门、农业科研单位、农业教育培训单位共同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科研、推广、教育培训各自的优势,整合资源,共同为科技入户工作服务。市农科所、市农广校的主要领导是市“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的成员,部分知名专家和教师是市级专家组的成员,还有30名科研人员和5名骨干教师被聘为技术指导员。同时,为确保工程实施整体效果,充分发挥市、县、乡各级的优势和作用,形成市、县、乡齐抓共管的格局,全市在确定技术指导员人选时,采取市、县、乡按一定比例选配,其中,市级人员50人,县级250人,乡级200人。

三、主要成效

1、新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机制初步建立。通过 “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全市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推广的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科技入户这一快速通道直接走向田间地头,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和效率。据调查,今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的普及率达到93%,较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实用技术的入户率达91%,较去年提高近10百分点。

2、增产增收和辐射带动效果显著。据调查,全市10000户示范户粮食平均单产较前三年平均单产增25.4%,比今年非示范户平均单产增11.5%,户平年增粮165公斤,节本增效(种植成本节约、粮经作物增产增效、培训后转移就业增收等)户平实现增收2080元;20万户辐射带动户,户平年增粮75公斤,增收485元;整个工程实现增粮1.665万吨,增收1.178亿元。

3、促进了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作风转变。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明确了科技人员工作职责和目标要求,科技人员有事可做,有事要做,职责更清了,责任心更强了。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各级财政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弥补了部分工作经费的不足,下乡经费基本有保障,重新凝聚了各级农业技术人员的人心,特别是使乡镇农技干部从不得已的经营创收中解脱了出来,立足本职,服务于农民。同时,通过工程实施,建立科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强化监管,有效保证了科技人员入户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农技人员重经营轻服务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性改变。

4、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得到普及,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为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水稻抛秧技术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我市推广多年,但速度相当缓慢,技术入户率不高。在今年的“512”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中,技术人员不仅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对一些接受慢的示范户,技术指导员还亲自操作,手把手地教,后期又进行效果对比调查,使示范户心服口服。今年,全市推广水稻抛秧12万亩,较去年增加4.8万亩,地膜玉米推广33万亩,较去年增加10万亩。据市科技局调查分析,今年我市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较去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5、订单农业迅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实现双蠃。今年,我们在实施“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时,围绕提升和壮大优质粮油、柠檬、蚕桑、水果、茶叶、蔬菜等六大产业化工程,着力推广了一批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和无害化栽培技术,并促成汇元集团、威宝公司、威远茶叶公司、汉丰米业、飞龙米业、一品粮油等1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户及辐射带动户对接,实行订单种植。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市订单生产优质稻40万亩,“双低”油菜10.5万亩,茶叶2.5万亩,蔬菜18万亩,这不仅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充足的原料,同时也为科技示范户、辐射示范户以及周边农户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6、树立了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的良好形象。通过“512”工程的实施,全市粮食增产1.665万吨,促进全市农民增收1亿多元,人均增收25元。由此可见,科技推广的重要性和助农增收的突出作用。同时,也在各级领导部门和广大群众中树立了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的良好形象,彰显了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四、问题和建议

(一)主要问题

1、经费偏少,物化补贴实施难度大。今年实施的省级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项目资金17万元,建设示范户400户,辐射带动8000户,要求资金主要用于

物化补贴、技术培训、印发资料、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有关费用。通过一年的施行,基层普遍感觉到经费太少,除去培训、资料、下乡补贴(差旅费)等费用后所剩无几,根本无法有效开展物化补贴,严重影响科技入户工作的整体效果。我市实施的“512”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经费更少,基本没有进行物化补贴,只是对部份核心示范户和困难示范户赠送了一定数量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

2、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技术指导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不够。按照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科技入户项目,首先应由项目县采取招标的方式确定若干个技术指导单位,再由技术指导单位按要求聘用技术指导员,并按照任务完成情况给予报酬。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多劳多得的机制在农业 部门没能充分形成,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的遴选仍采取的行政手段,技术指导员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工作没有获得与其所付出应有的报酬,因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影响了科技入户的效果。

3、地方党政争取项目积极,支持项目实施的实际行动少。当前,各地普遍存在着重项目争取,轻项目实施的现象。在项目争取时,向上级承诺要对项目给予政策、资金、物资等等配套支持,但项目一旦拿到手,就把承诺抛到九霄云外,反而以种种借口为地方开脱,致使许多很好的项目实施效果不佳。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也同样存在上述现象。

4、项目覆盖面太窄,实施内容太单一。今年,各市州一般只有一个项目县,项目县也只有400户示范农户直接受益,且实施内容为单一作物。项目实施县的各级干部以及农民群众都普遍反映项目覆盖面太窄,项目实施的内容太单一,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为争当示范户而引发纠纷的现象。

(二)建议

1、增加项目数量,扩大受益面。建议上级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项目实施县的数量,力争使每个县(区)都能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同时,建议将示范户由400户扩大到1000户的规模,辐射带动户相应扩大到达20000户。

2、增加经费投入,确保项目效果。为确保项目能发挥最佳效益,建议每个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的经费总额由今年的17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其中,对示范户物化补贴户均600元,对辐射带动户科技资料(书刊)补贴20元。

3、加大督查力度,规范项目实施。由于科技入户工程项目没有要求地方财政配套,地方在项目实施时责任感不强。因此,建议今后在项目下达时增加市、县(区)财政配套解决工作经费的内容,配套比例按市配套10%、县(区)20%的标准执行,同时要与市、县(区)政府签订责任书,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奖惩兑现,切实规范项目的实施。

4、明确实施时限,打消群众顾虑。今年,很多示范户反映:“科技入户好倒是好,就不知政府今后还搞不搞”。因此,建议上级借鉴如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的经验,做一个规划,明确项目实施的起止年限,让基层和群众吃个定心丸,消除他们的顾虑。

第四篇:内江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内江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内江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目录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内江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拟在内江市城区东部,沱江、清流河、小青龙河交界处建设内江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19987.2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5万m3/d)和厂外截污干管(接纳能力10万m3/d)。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项目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动力设备噪声以及固体废物等。

1、废水:主要是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D型滤池产生的反冲洗废水、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间产生的脱水滤液和脱臭装置排水。

2、地下水:本项目用水由市政自来水系统供给,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管道排入沱江,故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地下水水位造成明显影响。本项目的建设仅有可能对地下水的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3、废气:主要包括食堂油烟和污水处理厂恶臭等。恶臭主要为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产生,恶臭气体成分复杂,主要污染物为氨、硫化氢及甲硫醚等,在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改良A2/O、二沉池、D型滤池等)、污泥存储及处理构筑物(包括贮泥池、脱水机房等)均有产生。

4、噪声:本项目产噪设备主要是污水提升泵站、曝气沉砂池、改良A2/O、D型滤池、紫外线消毒渠、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机房中水泵、鼓风机、板框压滤机等设备。

5、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栅渣、砂粒、脱水污泥和生活垃圾,均为一般固体废物。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为了预防和减轻本项目建成投产后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对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拟分别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废水处理措施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D型滤池产生的反 冲洗废水、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间产生的脱水滤液和脱臭装置排水,均排入本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标准A标准。本项目污水处理厂接纳内江城区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避免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沱江,对环境影响呈正效应。

2、地下水防渗措施

本项目发生泄漏可能造成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项目采取分区防渗的措施。将全厂按物料或者污染物泄漏的途径和生产功能单元所处的位置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

一、对重点污染防治区防渗措施:

① 所有废水、污泥处理构筑物池体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抗冻性能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底板混凝土高程和坡度要满足设计要求;池壁要垂直、表面平整,相临湿接缝部位的混凝土应紧密,保护层厚度符合规定;浇注池壁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应凿毛产冲洗干净,混凝土要衔接紧密不得渗漏;预埋管件、止水带和填缝板要安装牢固,位置准确;每座水池必须做满水实验,确保质量合格。

② 废水、污泥输送全部采用管道输送。

a.排水管道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外部荷载和内部水压,外部荷载包括土压力形成的静荷载和由车辆运行所造成的动荷载。重力流排水管道在发生淤塞,也会形成内部水压,因此重力流排水管道也需适当考虑承受内压力。

b.排水管渠除具有抗废水中杂质的冲刷和磨损的作用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抗腐蚀的性能,以免受废水或地下水的侵蚀作用而损坏。

c.排水管道应具有良好的防渗漏性能,以防止废水渗出或地下水渗入。废水从管道渗出,不仅会污染地下水或水体,还可能导致破坏管道及附近建筑物的基础;而地下水渗入污水管道,将降低管道的排水能力,增大污水泵站及处理构筑物的水力负荷。

d.排水管渠的内壁应光滑,以尽量减小管道输水的阻力损失。e.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对管道和施工技术质量要求进行严格控制。③ 污泥脱水机房/加药间应按照要求进行“防风、防雨、防渗”处理。

二、对一般污染区防渗措施:

对紫外消毒配电间、仪表房、机修仓库、鼓风机房、厂区内道路采取水泥进 3 行硬化。

3、废气处理措施

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食堂油烟和污水处理厂恶臭。食堂油烟采用油烟净化器进行处理,处理后可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相关要求,由屋顶排放;恶臭采用生物滤池进行处理,处理后可达到《恶臭污染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要求。

4、噪声防治措施

项目产噪设备主要为污水提升泵站、曝气沉砂池、改良A2/O、D型滤池、紫外线消毒渠、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机房中水泵、鼓风机、板框压滤机等。厂区内拟对现有噪声源采取以下减噪措施:

(1)选择低噪声机型,厂内污水提升、混合液和污泥回流均采用潜水泵,降低噪声源强;

(2)将单级高速离心风机设置于鼓风机房内,板框压滤机设置于污泥脱水机房内,罗茨鼓风机设置于滤池反冲洗泵房内,污泥脱水机房、鼓风机房和滤池反冲洗泵房内均采用建筑吸声材料进行降噪;

(3)风机均设置减震垫;罗茨风机(曝气沉砂池)和离心风机(除臭装置)均设置隔声罩;

(4)除臭排风装置主排风管和通风机的进出风管均安装消声器;管道进出口加柔性软接。

在采取了上述措施的基础上,项目噪声于厂界处可实现达标排放。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栅渣、砂粒、脱水污泥和生活垃圾,均为一般固体废物,均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各类固体废物均能得到妥善处置,去向明确。

6、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使用为了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干管运行的管理,规范管理工作,为应付紧急意外事件,采取有效处置措施,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主要有:

(1)进水水质污染事故防治措施;(2)洪水冲刷工程预防措施;(3)项目事故应急预案等。

针对项目存在的风险,项目通过采取上述工程控制措施及风险管理措施后,可把本项目的风险降至最低。

综合上述,本项目的建设,充分考虑了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制定了废水、地下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措施,明确了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所选择的治理方案和处置方案都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技术成熟的方法。本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将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工程同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整体来看,项目投产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1、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项目为新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第21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本项目属于“第一类 鼓励类 三十八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16 “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

2、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符合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3、清洁生产

污水处理厂本身就是一个减污工程,未经处理的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有益于环境保护,因此从项目本身而言就体现了清洁生产原则。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选用高效节能型设备,并对管道的布置进行合理规划,以减少管道的阻力损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本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4、总量控制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建议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如下:

COD:912.5t/a;氨氮:91.25t/a;

5、污染物达标排放

本项目废水经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项目产生的废气中各污染物经处理后,均能达到《恶臭污染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要求。

本项目噪声通过优化设备选型,采取隔声、减振、消声等措施,厂界噪声可做到达标排放。

固体废物经分类收集处置,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二次污染。

6、环境影响分析、风险及环保措施分析结论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废水主要为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D型滤池产生的反冲洗废水、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间产生的脱水滤液和脱臭装置排水,均排入本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本项目污水处理厂接纳内江城区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避免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沱江,对环境影响呈正效应。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用水采用园区自来水管网供给,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尾水排入沱江,本项目给、排水均不会与地下水直接发生联系,故本项目的建设基本不会对地下水水位造成明显影响。同时,本项目拟采取分区防渗的措施,对重点污染防治区(污水污泥处理设施、污水及污泥输送管道等)和一般污染防治区(配电间、仪表房、机修仓库、鼓风机房、厂区内道路等)采取相应的防渗、防腐处理后,项目对地下水基本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废气主要为食堂油烟和污水处理厂恶臭。食堂油烟采用油烟净化器进行处理后由屋顶排放,处理后可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相关要求;恶臭采用生物滤池进行处理后无组织排放,处理后可达到《恶臭污染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要求,对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影响甚微;

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于污水提升泵站、曝气沉砂池、改良A2/O、D型滤池、紫外线消毒渠、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机房中水泵、鼓风机、板框压滤机等设备运行。通过优化设备选型,采取相应的隔声、减振、消声等治理 措施后,厂界噪声可做到达标排放,对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影响甚微。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对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采取了分类处理、处置固体废物的措施,安全有效,去向明确,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风险分析:公司对于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干管非正常运行可能造成的污染事故,拟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污染的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其使用风险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分析:工程的废水处理方案合理、技术先进、处理效率高、系统稳定;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所选择的治理方案和处置方案都是一些通用的、技术成熟的方法,公司所选的环保治理措施切实可行。

7、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

综上所述,内江市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内江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总投资19987.24万元。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位于内江市城区东部,沱江、清流河、小青龙河交界处,符合内江市总体规划。项目贯彻了“清洁生产、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的原则,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经济可行,技术可靠,项目总图布置合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对策措施,保证环境保护设施的有效运行,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从环境角度而言,本项目在所选场地内建设是可行的。

第五篇:内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内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散装白酒在广大农村和城镇低收入阶层拥有较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在农村集贸市场、城乡小食杂店,散装白酒销售异常活跃。然而,散装白酒在生产、运输、贮存和销售环节中恰恰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部分不法商贩使用工业酒精或非食用酒精勾兑,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食品药品监督机关对散装白酒的准入特别谨慎,许多地方把散装白酒作为高风险食品列入特别监管。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来限制散装白酒经营,这给食品药品监督机关监管造成极大的隐患。如何规范散装白酒经营,保障食品消费安全,无疑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应当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市场上散装酒的主要种类

散装食品是相对预包装食品而言的,即没有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而是通过现场简易包装销售的食品,散装酒就是散装食品的一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散装白酒主要有四类。

一是有包装和标识的散装酒。这类散装酒一般都是知名酒类企业兼营或专营的,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经营此类散装酒的经营户,经营过程规范,所售散装酒有统一装潢、包装和标识等等;酒的品质从低到中、高档不等,由生产企业直接配送销售经营,深受部分城乡消费者青睐。

二是无包装和标识的散装酒。这类散装酒属土灶酿制散装白酒,是经营户用几口大缸和土制烧酒设备,现酿现卖,多为各地具有祖传特色工艺的散装白酒,无包装和标识,口感有些特色,价钱便宜,深受农村消费者喜欢。

三是声称有保健功能的散装酒。俗称保健药酒,用名贵中药材泡制。经营者宣称此类散装酒有种种保健、养身功能,但又拿不出相关合格证书和证明文件。往往现场用大玻璃缸泡制,对中老年消费者具有一定的诱惑力。

四是经营者自行勾兑的散装酒。经营者从外地购进白酒,有的甚至用工业酒精或非食用酒精,通过自行勾兑、添加特殊香精制成散装白酒。此类散装酒,价格特别便宜,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乐于消费。

二、市场上散装酒的安全隐患

知名连锁企业销售的散装白酒由于企业重视品牌效应,经营规模大,内部管理规范,所属门店经营条件较好,所售散装白酒来源清楚、质量安全有保障。但是,农村小食杂店销售的无包装和标识的散装酒,或自行酿造、泡制、勾兑销售的散装酒,就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一是货源安全没有保证。一些没有包装和标识的散装酒,大多是由一些小作坊或不知名的厂家送货上门,供货商只提供简单的进货单据,无法提供许可证、合格证等质量安全证明文件,而且销售门店也从不查验供货商的许可证和合格证。所以,这些门市销售的散装酒,就是无质量安全保证的三无产品,一旦发生食用散装酒安全事故,无法及时溯源溯责,无法及时控制事故的蔓延。有的供货商将散装白酒放在食杂店代售,待售出后才收钱,容易给地下白酒黑作坊有机可乘。

二是消费安全没有保证。一些白酒加工小作坊,规模较小,生产工艺落后、卫生条件较差,有时加工和生活场所混在一起,有的与家养动物同处,没有什么防“四害”设施;特别是一些私自用酒精加香精勾兑假冒伪劣的散装白酒,不仅经营场所设施简陋,卫生状况差,还存在随意添加非法添加物等问题。放任这些劣质、不卫生甚至有毒的散装酒进入消费者餐桌,是对消费者消费安全的漠视。

三是消费维权难以实现。《食品安全法》要求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散装白酒有的是用大缸储存,有的用大玻璃瓶储存,还有的用木桶储存,食品贮存容器外部没有标识,或只写明食品名称,标签信息不清晰、不完整。由于单个交易量小、金额小,销售时一般都不出具销售凭证,加上残缺不全的食品身份信息给食品安全监管、消费纠纷处理等带来很大不便。特别是这些经营户都是小本经营,承担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能力很弱。一旦消费者因食用散装酒而导致质量安全事故,需要经营者依法赔偿时,大多数经营者都无力承担赔偿责任,导致消费维权难以实现。

三、市场上散装酒的监管难点

既然市场上销售的散装酒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为何市场上劣、差散装酒禁而不止呢?这是由于目前的监管手段有限,难以对散装酒销售做到有效监管。

一是对销售行为定性难。由于一些经营户以销售散装食品的名义,从事散装酒经营。目前,国家没有对散装酒经营出台专门规定,所以对这些打擦边球的行为,无法定性为违法违规。

二是对质量状况控制难。一些生产散装酒的小作坊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随意加大添加剂的使用量,生产者和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对从事散装白酒经营食品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熟悉,食品安全意识很弱,对自己生产、加工、销售的散装酒质量状况没有能力把握,难以保证散装酒的质量。而且市场上大都数散装酒的储存条件简陋,容易导致散装酒变质。

三是违法行为遏制难。目前,市场上加工、经营散装酒的,大都是一些小、零、散的日杂店经营户。这些经营户店面内存放的散装酒的数量较少,食品药品监督机关组织质量抽检,如发现有质量问题,也是只能现场销售情况依法进行处理,销售者所要支付的违法成本很低,起不到有效的威慑和遏制作用。

四、市场上散装酒的监管途径

依据《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食品药品监督机关对散装酒监管,不能抱有等靠思想,应立足法定职能,把好散装酒的监管关。

一是加强证照监管,把好主体准入关。加强对散装白酒经营户主体资格的清理和规范,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无证经营散装白酒的经营户,一律立案查处,并责令其限期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对经营范围核定为预包装食品销售的经营户一律不得销售散装白酒,一经发现限期整改;对证照齐全,符合规定销售散装白酒的经营户,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一律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履行备案登记手续。

二是严格索证索票,把好商品质量关。基层监管人员落实网格化监管责任,把散装白酒列入高风险食品行列予以特别监管,要求经营户一律建立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账登记制度。巡查中,要求经营者提供与白酒生产商之间的供货合同、白酒生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有效证照复印件,一律按批次索取散装白酒有效的检验报告、合格证书等资料。

三是细查包装标识,把好经营规范关。《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同时,应使用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的容器盛装,开启后标明有效销售期,在包装容器上粘贴符合国家饮料酒标签标准的标识。对散装食品要求进行逐类标示,做到“一货一牌、货牌对应”。

四是加强经营指导,把好放心消费关。通常情况下,农村消费者在购买散装白酒时会自带容器,经营者不提供任何商标标签。为避免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因商品质量等因素发生消费纠纷时,经营者难以证明商品的去向,消费者也难以证明商品的来源等问题。食品监管部门可以引导经营者在销售散装白酒时,使用统一监制的商品标签并粘贴在消费者提供的容器上,明确标注商品的相关信息,同时经营者必须出具统一监制的销货凭证,让经营者诚信经营、透明经营,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消费。五是注重宣传执法,把好依法维权关。采取座谈会、培训班、行政约谈、行政告知等形式,向经营者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使经营者熟练掌握必须履行的进货查验等自律制度,强化经营者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教育引导经营者将法律知识转化为依法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行业,主动规范经营行为,自觉防范商品质量风险,做到诚信守法经营。同时,定期向经营户介绍一些重要食品案件的案情和查处情况,提示经营者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所需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以此进一步强化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对申请从事散装白酒经营者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强化经营者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加强对散装白酒的质量监管力度,对经营伪劣散装白酒、仿冒品牌的散装白酒的经营户加大打击力度,从严查处,确保酒类市场安全。对检查不合格的散装白酒,一经确认,立即退市并严厉查处。开展投诉举报的作用,及时受理、调处散装白酒申投诉、举报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继续深入开展投诉举报网络进镇、进乡、进村、进市场活动,形成信息采集、受理投诉、纠纷调解、跟踪督办和案件查处相结合的行政执法网络。

下载2014年内江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内江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业病信息统计及网络直报实施方案为贯彻《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报告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399号)以及2007年3月召开的四川省职业病统计......

    内江市中考满分作文-内江市中考满分作文

    诚信的背囊 四川内江一考生 天使的翅膀碎了,散落人间,成为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落到世上,成为撒旦的魔杖。 “人无信而不立。”这是我过去听到的一句话,可在当时,我并没有真......

    2009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数学试卷

    请访问 http://www.xiexiebang.com 北京中考网 更多更全的权威试卷 请访问 http://www.xiexiebang.com 北京中考网 请访问 http://www.xiexiebang.com 北京中考网 更多......

    内江市第十小学校幼儿班自查报告

    内江市第十小学校幼儿班自查报告 XX市第十小学校幼儿班自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幼儿班内部管理,提高保教工......

    内江市中考满分作文-路上

    路上在哭声中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来到了这条路上,然后一直走着、跑着,或者爬着,或喜或忧,但永远不会停止。就是,永远在路上„„ 在路上,是一种状态,生命存在的状态。“君不见,黄河之......

    内江市环境优美示范校申报(5篇)

    内江市环境优美示范学校评比标准申报单位:隆昌县响石镇中心学校内江市环境优美示范学校申报表注:申报学校应在《申报表》后附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学校工作总结,按照《评比标准》打......

    内江市房屋中介机构市场调查报告

    内江市东兴区旧城区范围中介机构市场调查报告 一.目前内江市房屋中介的现状 我们对东兴旧城区共计家中介机构做了一个全面的调查,目前内江市东兴区旧城区范围内中介机构大概有......

    内江市建成区绿化道路绿化概述(精选合集)

    内江市建成区绿化道路绿化概述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城市各功能 区的纽带,体现出城市的景观风貌与文明程度,也标志着城市绿化水 平的高低。 我市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