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城公路养护现状分析材料
历城公路养护现状分析材料
一、基本情况济南市历城区公路管理局现管养里程89.2公里。其中国道14.7公里(属代管,未列入考核里程),省道74.5公里。现有养护职工25人(包括内退人员2名),其性别结构为:男职工20人,女职工5人。在年龄构成方面,以中老年结构为主,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老职工为14人,所占结构比例为52.2%。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为7人,所占结构比例为30.4%。职工在政治面貌方面现有中国共产党党员8人,所占比重为34.7%。总体来说,这是一个以中老职工为主体,老中青职工相结合,文化程度偏低,职工工龄层次较高的养护群体。
二、养护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据调查分析发现,养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养护资金不足,养护机械化程度低,养护生产落后,养护职工思想观念滞后;种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护工作的难度,影响到了养护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一、市局划拨养护经费不足,导致日常养护费超支现象严重。依照2004年为例,全年市局划拨日常养护经费为104.4万元,而实际计划总支出为124.58万元,该年度养护资金超支20.18万元。归结起来,原因主要有5点:(资金计划详见附表)
1、市局划拨养护经费不足是导致养护费超支的主要原因。历城局地属城乡结合部,养护职工工资标准相对较高,年人均工资额3.5万元/年,高于市局按各县区平均工资水平划拨的工资标准2.6万元/年。因此,直接导致为保证职工工资而不得以挤占日常养护费用的现象。
2、我局承担的养护任务重,然而,养护员工资标准却相对较低。与同行业其他单位比较而言,我局养护员所养护路段比济南城建和济南管理处的里程都多,而且标准比他们都高,但工资却比他们都要低。现在养护员工资水平200元/月,低于济南市最低生活保障线208元/月。劳动报酬远远低于正常劳动者劳动所得报酬。
3、我局现在养护国、省道随着区划、改建等原因逐年减少,养护资金也随之减少。
4、历城局境内所养护国、省道穿村路段较多,如省道102线韩仓街、五里堂路段;省道103窝铺街;省道327西营、刘家等穿村路段。由于沿线居民住户较为集中,向道路倾倒生活垃圾现象严重,养护生产必须额外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治理,清运,从而加大了养护成本。该项治理资金年超支额为3.38万元。
5、养护人员编制存在超编现象.目前从养护科发放工资的人员既包括在编养护人员,也包括内退养护职工.按照局规定,内退养护职工工资从养护科支出,内退职工年工资额为8万元.综合上述原因,二00四年养护资金超支24.71万元,加上二00三年养护费超支65.56万元,共有90.27万元养护资金无来源。
二、养护小修保养工程工艺落后,科学化程度不高,工程施工大多还采用以前的工艺,很大程度上以人工操作为主,导致工程效率低,工程质量缺乏保证。
三、养护机械配备不健全,使用年限较长,经济性差。现在所使用的养护工程机械基本上都是十年前配置的机械,都已经到了报废的年限。一方面导致机械化程度落后,难以达到现在的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另一方面,机械折旧维修费用较高,增加了工程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施工进度。
四、养护改革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给现有的养护机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全国公路系统养护改革的逐步推进,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养护工作以公司化运营这一新思路,新模式给养护职工老龄化,观念落后的养护群体造成了多方面压力,养护职工在思想上的不稳定情绪比较明显,甚至产生了迷惘,夹杂有抵触的情绪,看不到改革的曙光。所有这些都需要实践的验证,需要以有效的改革成果来摧枯拉朽,以逐步实现养护职工在思想观念上的开放,从而能够接受养护改革中出现的新思路与新事物。
三、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目前的养护现状以及养护运行机制决定了养护工作的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经调查发现,职工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
1、由于资金短缺,导致正常养护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养护员因无工资而无法正常上路生产,养路员工也因工资无法保证而情绪不稳定。
2、养护资金不足导致养护机械落后,养护生产科学化程度不高,养护质量得不到保障。
3、公路养护新旧体制的更替给现有的养护机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旧观念的冲突必然会引起养护职工思想上的波动起伏,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等消极因素的存在可能会阻碍养护改革的进程。
4、现有养护职工的老龄化以及受教育程度低的现状必然会给养护生产技术的革新,养护生产工艺的改进等方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需采取的措施以及合理化建议现实情况表明,养护职工的生活工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公路交通部门以及广大的养护工作者积极调整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以促使养护工作早日步入正常化的轨道。
1、公路管理及决策机构要改变过去重建轻养的传统观念,尽量做到不以任何理由占用挪用公路养护资金,保障公路养护的资金来源,改善基层养护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2、在加大公路养护机制改革步伐的同时,完善各方面的保障措施,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疏导工作。争取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完备的组织协调工作使养护职工能够顺利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来迎接公路养护改革的潮流逐步加大对公路养护的资金投入。
3、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养护职工对单位企业的归属感,引导职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养护职工的理论认知水平,增强养护职工的业素质务;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养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篇:历城公路养护现状分析材料
历城公路养护现状分析材料
一、基本情况
济南市历城区公路管理局现管养里程89.2公里。其中国道14.7公里(属代管,未列入考核里程),省道74.5公里。现有养护职工25人(包括内退人员2名),其性别结构为:男职工20人,女职工5人。在年龄构成方面,以中老年结构为主,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老职工为14人,所占结构比例为52.2%。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为7人,所占结构比例为30.4%。职工在政治面貌方面现有中共党员8人,所占比重为34.7%。总体来说,这是一个以中老职工为主体,老中青职工相结合,文化程度偏低,职工工龄层次较高的养护群体。
二、养护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分析发现,养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养护资金不足,养护机械化程度低,养护生产落后,养护职工思想观念滞后;种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护工作的难度,影响到了养护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一、市局划拨养护经费不足,导致日常养护费超支现象严重。依照2004年为例,全年市局划拨日常养护经费为104.4万元,而实际计划总支出为124.58万元,该养护资金超支20.18万元。归结起来,原因主要有5点:(资金计划详见附表)
1、市局划拨养护经费不足是导致养护费超支的主要原因。
历城局地属城乡结合部,养护职工工资标准相对较高,年人均工资额3.5万元/年,高于市局按各县区平均工资水平划拨的工资标准2.6万元/年。因此,直接导致为保证职工工资而不得以挤占日常养护费用的现象。
2、我局承担的养护任务重,然而,养护员工资标准却相对较低。与同行业其他单位比较而言,我局养护员所养护路段比济南城建和济南管理处的里程都多,而且标准比他们都高,但工资却比他们都要低。现在养护员工资水平200元/月,低于济南市最低生活保障线208元/月。劳动报酬远远低于正常劳动者劳动所得报酬。
3、我局现在养护国、省道随着区划、改建等原因逐年减少,养护资金也随之减少。
4、历城局境内所养护国、省道穿村路段较多,如省道102线韩仓街、五里堂路段;省道103窝铺街;省道327西营、刘家等穿村路段。由于沿线居民住户较为集中,向道路倾倒生活垃圾现象严重,养护生产必须额外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治理,清运,从而加大了养护成本。该项治理资金年超支额为3.38万元。
5、养护人员编制存在超编现象.目前从养护科发放工资的人员既包括在编养护人员,也包括内退养护职工.按照局规定,内退养护职工工资从养护科支出,内退职工年工资额为8万元.综合上述原因,二00四年养护资金超支24.71万元,加上二00三年养护费超支65.56万元,共有90.27万元养护资金无来源。
二、养护小修保养工程工艺落后,科学化程度不高,工程施工大多还采用以前的工艺,很大程度上以人工操作为主,导致工程效率低,工程质量缺乏保证。
三、养护机械配备不健全,使用年限较长,经济性差。现在所使用的养护工程机械基本上都是十年前配置的机械,都已经到了报废的年限。一方面导致机械化程度落后,难以达到现在的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另一方面,机械折旧维修费用较高,增加了工程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施工进度。
第三篇:现代公路养护机械现状分析范文
公路养路机械是对已有公路进行公路的维护、大中修及技术改造等工程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公路建设的实践已证明,先进的路面施工和养护机械是公路施工和养护工程的质量保证。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公路养路机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我国公路养路机械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至2011年底我国的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10.6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8.5万公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的负荷加重、公路养护任务日趋繁重。如何管好、用好公路养护机械,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公路养路机械按养路工程性质区分有:小修机械、中修机械、大修及技术改造机械。按工程项目区分有:路基养护机械、路面养护机械、桥涵养护机械、路容管理养护机械、再生机械等。根据作业对象、工程规模、养护性质不同,养护机械可以分成:公路经常性养护机械、路面修复机械、其它机械等三大类。我国公路养护机械的发展较迟后,适应不了公路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迅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养护机械实现公路养护机械化已迫在眉睫。
一、我国公路养护机械的概况
回顾我国公路的发展,50-60年代是砂石路面时代,以后逐渐发展渣油路面、沥青路面到今天的高速公路,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至今公路工程基本上已实现了机械化施工,但公路的养护特别是普通公路的养护仍是以人力为主的养护作业方式。在公路发展过程中,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不利于公路养护机械化,目前机械的配置也重于大中修用工程机械,真正用于日常养护者实为少数,因而形成公路养护设备不配套、产品质量差、技术水平低,从而阻碍了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发展。我国自行开发高等级公路养护机械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外也引进了不少公路建设技术与机械设备,促进了我国养护机械的发展。到了80年代以后公路养护机械才有较快的发展。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公路技术等级不断提高,交通量日益增加,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其养护机械化问题普遍较重视,国外的多用底盘、清扫车、清障车、铣刨机、修路王等养护机已在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得到应用,国内民营养护机械制造企业也逐渐在增加,总之我国公路养护机械的发展已出现了好的势头,但与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相比,公路养护机械的发展严重迟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机械类型陈旧,设备规划落后
目前,公路部门的大部份养护机械均购置于80年代中期,压路机、摊铺机等机型落后,按照使用年限均已达到或接近报废年限,难以适应大中修养护工程施工要求。基层道班配备的洒水车、铲草机、沥青洒布机、小型拖拉机等机械大部份是工程施工机械的淘汰产品或半淘汰产品,类型陈旧,操作复杂,维护保养与操作使用脱节,实际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长期以来,公路部门忽视养护机械设备规划,机械设备配置不合理,运输机械和工程机械居中占多数,养护机械却严重短缺。养护机械类型又集中在大中修改建施工和路面维修保养上,路基、构造物、排水系统等公路设施养护缺乏相应的养护机械,公路绿化整枝、割草、喷洒农药等养护作业也缺少合适的机械。管理方式落后,系统协调不力
各地养护机械一般由基层养护工区使用管理。由于基层养护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作业流动分散,机务管理部门难以及时掌握养护机械的运行状况及分布动态,对机械维修、保养、使用、核算、管理等各个环节难于形成一体化管理,只得听任于基层养护部门自行维护,使操作与管理脱节,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机械的系统性和相互协调性。如近年来国外出现的就地再生沥青混凝土工艺机械就需要沥青加热机、旧沥青混凝土破除机、加热造型机、四组加热整修机等系列养护机械,才能完成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工艺。目前,公
路养护部门对养护机械的分散管理,很不适应机械化、系列化的需要。人员素质偏低,操作水平不高
公路养护机械操作手原先一般是拖拉机驾驶员,大部份道工对现代化养护机械设备操作知识掌握很少,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忽视机械性能、专用功能等技术要求,一昧只追求速度快,数量多,不具备科学操作的能力和资格。据不完全统计,如皋市公路养护部门中高级工仅占养护职工总人数45%,而这部份技术工人在岗位技能培训中基本上没有学习养护机械设备的有关知识,养护机械专兼职人员65%以上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岗位培训,仅凭借长期实践经验和片面的机械设备理论进行驾驶、操作、维修、管理,使一些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都较低,影响了机械使用性能的发挥。
二、公路养护机械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强化养护机械管理,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加大养护机械投入力度
科学的设备规划是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前提。养护机械装备的具体种类、规格和数量取决于管养道路的里程、等级、路基和路面结构、道路服务期限和磨损程度、气候条件、交通量、作业方式等不同因素。应按照装备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功率装备和动力装备标准。养护机械功率装备由养护机械每公里装备值乘以养护里程数可得;动力装备则以中、小型柴油机为主,适当配备60kW以上大型动力设备;运输机械装备一般50km以上运距考虑货自卸汽车,50km以下运距则考虑中小吨位载货汽车或拖挂汽车,短距离运输一般采取机动翻斗车或农用运输车。
基层养护大道班目前基本以100km左右公路里程作为最佳经济里程,在大道班养护机械装备上则应体现经济性和系统性。养护里程为100km左右的大道班应配备4~7座巡路车、2~5T载货汽车、4T洒水车,0.3~0.5m3小型装载机、路面清扫车、小型压路机(<4t)、除雪机、小型或中型带斗拖拉机、挖坑机、整枝台、割草机、铺砂器、刮平器等设备。如系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还应装备水泥混凝土拌和机、卷扬机、发电动、空压机、刻纹机、清缝机、切割机、砂浆喷射机等;沥青混凝土路面则应装备沥青洒布车、小型油车、油包烘热机等机械。国外每个养护站机械设备价值达300~400万美元。国内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养护机械,推动技术升级,使之能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改进组织,强化管理,大胆引入新的管理手段
近年来,南通地区各公路站均实行事企分离性质改革。养护机械组织管理形式也必须适应整体改革的需要,从效益和质量第一的原则出发,合理设置机械组织管理机构,充分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各公路站养护公司可单独设立养护机械租赁经营处,把所有养护机械实行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租赁使用、经费承包、配备精通机械、善于管理、能合理组织应用机械的人员,实行有计划的调用、维修和管理。各基层养护部门根据施工和养护实际需要上报机械使用计划,办理租赁调拨手续,向公司交纳费用,以便于集中资金,加快更新,并避免盲目配置机械。
养护机械设备管理工程包括规划决策、造型采型、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保养、报废处理、改造更新等众多环节。应在建立健全机械管理制度的同时,狠抓过程管理的系统性,特别应注意使用上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性,严格按照机械技术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机械,科学调配机械,充分发挥机械效能,严格控制消耗材料(如燃润料、动力、能源、配件等)和替换部件(如轮胎、蓄电池、钢丝绳等)的管理,加强经济核算,不断降低运行成本。应积极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快开发和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步伐,完善数据库功能,并逐步向动态管理体系方向发展,建立有效的动态评价体系,开展有效和及时服务。3 加快开发,更新技术,积极提高职工技术水平
目前,大部份养护机械使用年限为10~16年,使用周期为3~4年。随着养护机械的更
新换代和技术升级,应加快开
加快开发,更新技术,积极提高职工技术水平目前,大部份养护机械使用年限为10~16年,使用周期为3~4年。随着养护机械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应加快开发一机多挂、一机多用的养护机械,例如用于公路绿化的药粉喷洒机、整枝台、除草机应向多功能绿化专用机型发展;铺砂器、加匀砂器、刮平器也应加快研究多功能机型。
在养护机械开发中,应重点开发一些养护作业强度大、安全系数小的工序应用机械,如植树 挖坑的专用挖土机、清理涵洞边沟的挖掘装置,处理拥包的红外线烤热器等养护机械。所有 养护机械都应向小型化、标准化、配套化方向开发,适应不同地理位置和自然因素的需求。
培养一支能操作、会修理、善保养的养护职工队伍是推进养护机械化进程的根本。当前,应 在养护高、中、初级技术工人培训课程中增加养护机械应知、应会课程,由职教部门加强对道工机械操作能力的考核,亦可经常根据养护机械发展变化情况,举办实用性养护机械操作岗位 培训,使一批养护机械操作骨干做到一专多能,满足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多个岗位工作需 要。对于专职养护机械操作人员应落实经济责任制,把工作质量、数量与个人经济收入挂钩。亦可采取内部承包方式进一步落实经济责任,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机械使用效能。
第四篇:310国道巩义段公路养护现状分析
310国道巩义段养护现状与分析
一.公路概况
巩义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平原丘陵地带、中岳嵩山北麓,东距郑州市 82 公里,西距洛阳 76 公里,陇海铁路、310 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横穿东西。310国道自进入巩义境内起,先后经过新中镇,竹林镇,大峪沟镇,市区,芝田镇,回郭镇,最后进入洛阳地区,全长约40公里。310国道为二级公路,巩义段内由水泥混凝土砌筑而成,由于年久失修,雨水侵蚀和渗透,加上车辆常年碾压,道路状况十分糟糕。沿线的百姓,更是图自家方便,把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临时打谷晒场的大好场所,经常把各种堆积物都堆在路边,有的更是占道堆放,致使路面裂缝、麻面、坑槽等公路病害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尤其在回郭镇段310国道常年积水,道路严重破坏,行驶车道变窄,排水系统不畅,给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310国道巩义段产生的病害及其原因
1、裂缝
(1)、横向裂缝。沿着与公路中线大致相垂直的方向产生的有规则的裂缝称为横向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导致水泥混凝土产生横向裂缝的原因大致分干缩裂缝、冷缩裂缝和切缝不及时引起裂缝三类。切缝深度过浅,横断面没有明显削弱,应力没有释放,会在临近缩缝处产生新的缩缝;若混凝土板厚度与强度不足,在荷载和温度应力作用下也会产生强度裂缝。此外,在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时,也会导致板底脱空而断裂。
(2)、纵向裂缝。沿行车方向出现的裂缝称为纵向裂缝。原因大约有三类:一是基础不稳定,在行车荷载和水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或因基层材料安全性不好产生膨胀导致开裂;二是混凝土板厚度与基础强度不足产生荷载性裂缝。
(3)交叉裂缝。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称为交叉裂缝。公路运输超载严重,路面板厚度不足或强度偏低,板底脱空基层松散等都可能会导致路面板出现交叉裂缝。另外,当路面出现纵向横、斜向等各种裂缝时,如果养护不及时,路表水沿缝隙进入基层或路基,导致基层和路基浸水软化,在重载反复作用下,裂缝会进一步扩展,如此循环,久而久之,路面就会产生交叉裂缝,甚至出现破碎现象。
2、唧泥和板底脱空
唧泥和板底脱空病害是指板接裂缝或边缘下的基层细料被渗入并滞在板底的有压水从缝中或边缘处唧出,并由此造成板底面与基层顶面出现局部范围脱空。国道排水系统不完善,路基、路面被水浸泡时会使路面产生唧泥现象,进而出现板底脱空。
3、拱起
拱起是指横缝两侧板体发生明显抬高的现象,通常多由接缝被硬物阻塞或胀缝构造设置不当致使板体在气温升高时不能自由胀伸引起。据调查,春秋两季,气温较低时施工的混凝土路面,因胀量较大,更容易出现拱起现象。
三.病害的处治方法
1、裂缝的养护与维修
对宽度在0.5mm以下的非扩展裂缝,可用低粘性沥青或环氧树脂等材料灌注;扩展性裂缝,则沿裂缝凿槽,注入灌缝材料;因混凝土板下有构造物、埋设硬物而产生的裂缝,则沿裂缝开凿后填注灌缝料。若裂缝较宽,应先顺着裂缝把缝两边松散部分凿除,吹扫干净,然后再干燥的情况下,用稀释的沥青在缝边涂刷一遍,再用沥青混合料、沥青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满夯实,表面用烙铁烙平,最后撒盖一层薄的中砂。若裂缝较多,可先把裂缝集中划为一块,把这一块所有裂缝四周松动部分凿成一块凹面然后将尘土吹刷干净并晾干,再用沥青炒砂在上面铺盖成一层厚1—1.6cm的保护层,最后在上面撒铺一薄层中砂。
2、表面的养护与维修
路面表面出现局部性龟裂、剥落、磨光、脱皮等破损时,可在路面板表面破损部位凿除至一定深度,而后在上面做薄层表面处治。采用水泥类材料做表面处理,注重新旧混凝土的结合。
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罩面
当混凝土路面板裂缝很多,有全面破损的可能,或表面磨损严重,开始剥落,应采用罩面层法,延长混凝土路面板的使用年限。罩面层一般采用沥青混合料,也可用水泥混凝土罩面。水泥混凝土罩面必须把路面板表面打毛,凿除松动发裂部分,形成一个粗糙的新面,然后再按施工程序进行。
4、整块混凝土板的翻修
当路面出现严重破板、沉陷、板角断裂等病害,应及时对其进行翻修。翻修的施工要求及操作方法为:凿除破碎板块并清理干净,检查基层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出现基层软弹、松散、不板结现象,则要求全部挖除直至稳定层,然后采用C15贫混凝土补强调平,其他施工工序按水泥路面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铺筑。混凝土配合比及所选用的材料,可根据路面通车时间的要求选用快速修补材料。
四.道路破坏的原因分析
1.养护灌缝不及时,水泥混凝土板缩缝、胀缝、施工缝,施工时均是采用沥青灌缝,使用年限一般2~3年,应进行更换。接缝养护不及时,大量的地表水极易通过接缝下渗,基层顶层积水、浸泡、软化造成板底淘空,产生断板、破碎板。
2.路面早期一些病害处理方法不当不及时,如混凝土板断裂,板角断裂等病害就没处理及时,而当时只侧重处理严重病害而忽视对板裂缝的灌缝封水处理,这使地表水渗入,加剧其它病害的产生。
3.对路面中、晚期严重病害投入资金和力量不够,前几年路面养护中是停留在日常养护,小面积人工修补,而对一些板底脱空、错台严重破碎的养护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也是导致各种病害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4.水的防治不及时,是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经过多年的行车作用,路面板块间相互挤压,原路面横缝的填缝料已剥落破损。路面的地表水通过裂缝接缝渗入基层,由于渗水无法从路肩渗出,造成基层软化。在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下,产生唧泥现象将基层细料冲走导致板端脱空、路面板块松动、错台、板角冒浆,最后开裂断板破碎。
五.对310国道巩义段养护的一些建议
1.必须做好预防性和经常性养护工作,做好“防水、治水”工作,做到“四见”即见水必排,见缝必补,见空必灌,见碎必补,不仅要排路面上的水,也要处理路面下的水。
2.加大对混凝土路面养护资金的投入,每年都要对混凝土路面那些靠日常养护无法恢复路面使用权功能的严重病害的处治,巩固和提高路况,确保行车安全、交通畅通。
3.加大对超限超载车辆的稽查力度,从避免路面受超荷超载作用方面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
六.结语
310国道巩义段路面养护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应根据路面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以及巩义地区的水文、地质、气候、交通和公路等级等情况,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相应修补,对于较大范围路面修理,应安排大、中修或专项工程,使路面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只有勤于养护才能保证国道的正常使用,希望巩义市政府和相关的交通部门能尽快解决310国道多年来的病害问题。
公 路 养 护 管 理 课 程 论 文
专业:土木工程学号:080905238姓名:张龙飞指导老师:谷洪亮
第五篇:资阳市公路养护现状与养护管理体制调研
资阳市公路养护现状与养护管理体制调研
摘要 针对公路的使用情况和目前养护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提出了适应市场运行规律的管理机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和权利,以尽可能少的养护资源和资金,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公路通行能力及服务质量的需求,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公路 养护 体改 调研
一、公路的分类及在社会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1、公路的分类及特点
公路总体分为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农村公路包括县道(通乡及乡际公路)、乡道(通乡及村际公路)和村道(通村、村际公路)。纳入专业化统一管理的一般是国省道和农村公路中的重要县、乡道。村道基本未列入养护管理范畴。农村公路具有线形较差,路面等级相对较低,且农用车及农用机具多、轴载较轻、车速慢等特点。农村公路在使用中存在着行车严重不规范的现象,乱停车的机率相当高;普遍缺乏有组织的管养,或者基本无人管理,处于无序使用状态。另外,农村公路特别是通村公路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如:相当一部分道路沿线无排水设施,有的路段边沟都不具备,这就造成了大气降水极易渗入路面、甚至路基工作区,降低道路的承载能力,使路面出现各种因强度降低而导致的病害。
2、公路在社会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在交通运输业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方便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解决农村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目前,农村公路的重要性已经被我国各级政府所认识,并且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农村公路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里程增加,技术等级日趋提高,路面状况极大改善,农村公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农村公路的使用极不规范,以及县际和农村公路的养护项目分散,涉及面广,基层和一线技术力量、管理力量都比较薄弱,在养护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资金投入也受到限制;再加上养护管理部门的设置还不完善,乡镇又没有养护机构,致使乡镇道路养护管理脱节,导致大量道路毁坏,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阻碍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建立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积极筹集乡村道路养护资金,加强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领导,对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市公路分布及行业现状
1、公路分布及行业职工现状
我市现有公路里程9428.9公里。其中国省道418.25公里,县道1234.65公里,乡道1839公里,村道5937公里。现有养护里程3491.9,现有职工 1918人(其中在职职工1094人,离退休人员824人)。在职工年龄构成方面,年龄在34-45岁之间的职工为537人,所占在职人员的49.1%。在文化程度方面,大专及以上的为129人,所占在职人员的11.8%。在职职工人员中从事养护生产岗位的仅811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74.13%。总体来说,这是一个以中老中年职工为主体,文化程度偏低,非生产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较多的职工群体。
2、养护管理现状
据调查分析发现,养护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养护资金不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不健全,养护机械化程度低,养护生产落后,养护职工思想观念滞后等,种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护工作的难度,影响到了养护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1)计划养护经费不足,导致日常养护费超支现象严重。由于养护经费总投入不足,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没有稳定的投资渠道,加上现行事企不分的管养体制,造成人多,费用开支大,养路与养人的矛盾十分突出。
(2)村级道路的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基本上没有落实,重建轻养的现象十分突出。
(3)养护小修保养工程工艺落后,科学化程度不高,工程施工大多还采用以前的工艺,很大程度上以人工操作为主,导致工程效率低,工程质量缺乏保证。
(4)养护机械配备不健全,使用年限较长,经济性差。现在所使用的养护工程机械基本上都是十几年前配置的机械,都已经到了报废的年限。一方面导致机械化程度落后,难以达到现在的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另一方面,机械折旧维修费用较高,增加了工程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施工进度。
(5)养护改革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给现有的养护机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全国公路系统养护改革的逐步推进,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养护工作以公司化运营这一新思路、新模式给养护职工老龄化,观念落后的养护群体造成了多方面压力,养护职工在思想上的不稳定情绪比较明显,甚至产生了迷惘,夹杂有抵触的情绪,看不到改革的曙光。所有这些都需要实践的验证,需要以有效的改革成果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实现养护职工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的改变。
三、现行养护管理体制的弊端
从总体上看,当前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事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具体表现在:目前,我国的公路管理机构,既代表政府担负着公路管理的行政职能,同时又承担着公路养护、施工、设计等生产任务,是政、事、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是生产按计划安排,经费按人头划拨,大锅饭、铁饭碗、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十分严重,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种厂、站、库和设计、施工、养护等生产性单位,都依附于各级公路管理机构,长期依靠吃养路费过日子。这不仅影响了公路的管理,也影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1、人浮于事,效益低下
近年来,各地由于重复设置机构,扩充人员,特别是由于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工资福利基本有保障,加之大锅饭的体制,使公路系统的人员急剧增加。且有工不出或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较普遍,生产效率低下,再加上农村公路项目分散,不受重视,因此,长期处于无人养护状态,服务质量低下。
2、公路养护部门即道班形同虚设
农村道路中的乡道处于一种无人管养状态,再加之路政管理不到位,“超载”车辆较多,造成了农村公路的提前破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及当地农民修路的积极性,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3、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队伍及高效率的机械养护设施
基层养护部门没有相应的高素质的养护技术人员,道班工人仅仅了解砂石路面的养护,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的常见病害不能处治,甚至连养护材料也不具备。这种情况与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的需求极不相称。近年来,农村公路的路面等级在逐步提高,油路、水泥路越来越多,急需与之相匹配的养护技术人才及设施。
四、养护体制改革的对策及研究
要解决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把公路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职责,纳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合理划分国省道及农村公路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建立适宜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同时,要建立由车辆养路费与地方各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共同组成的多渠道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公路特点的养护新机制,提高养护水平。
1、公路养护应走市场化道路
我国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多年来,这种体制较好地发挥了中央和地方投资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在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愈来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经对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撤消现有的县道公路养护道班,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推向市场。改变目前公路养护生
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对公路改善、大中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实行招投标,以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建立健全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并落实责任
各县(市、区)成立办事高效,人员精干、面向社会的新型公路管理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编制农村公路养护性计划、筹集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提出养护项目,面向市场进行招标;制定政策、提供服务、对养护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业务上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对村级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并组织村民委员会实施本行政村的村道日常养护工作,健立全健全管理养护责任制,落实日常养护人员并协助做好上级补助项目的实施,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解决村道养护资金。
3、农村公路养护及养护大中修费用来源及保障
公路养护大中修的资金要按照国务院国办发[2005]49号文的要求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省交通厅每年在统筹安排养路费时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农村公路养护费用按以下方式解决:
(1)各县(市、区)征收的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原则上全部用于本地农村公路养护。
(2)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正常养护,加大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
(3)村道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筹集日常养护经费,由村民监督使用。
4、人员分流及解决方案
养护体制改革后的人员,建议市委、市政府行文明确按以下方案分流人员解决养路职工的后顾之优:按照一部分特殊的养路工人可按一年折算一点二年的工龄计算连续工龄,连续工龄满三十年的可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对于体弱多病的人员可以办理病退手续;另一部分身强力状的年轻职工可进入新建的养护公司,不原意进入公司的人员可直接转入社保,另谋职业。
五、结束语
道路的使用只有同科学的管理与及时、专业的养护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农村公路最突出的问题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问题。农村公路本来等级就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养护,路况必然会下降,用不了几年,好路就变成坏路了,政府的投资和老百姓的辛勤劳动就会付诸东流。从建养并重的角度,公路养护特别是农村公路养护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无人管养或不科学管养,都会造成农村公路的路况质量
下降,服务水平降低,无法达到应有的技术状况和使用功能,使农村公路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也势必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公路管理及养护体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