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与研究开题报告[小编推荐]
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与研究开题报告
一.指导思想
本研究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着重研究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背景
语文写作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能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指导学生有序地进行写作的训练,相对语文写作而言,英语写作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中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项目,不少教师只是在黑板上写出作文的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就了事,没有方法的指导或是提示,学生即便有许多话要说,却因为不知该如何遣词造句,词汇量不足等问题只能干巴巴写几句,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学生害怕写作,不喜欢写作的现象。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教师们通过对过去教学的反思,一致认为我们在英语写作教学这一领域需要更多,更深的实践与研究,而从学生的问卷中反映不少学生觉得较好地独立完成写作有一定困难,在写作前需要老师提供具体的帮助。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自如地将所学知识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表达,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写作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更为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摆在所有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们课题组就希望通过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梳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也希望将这项活动与校本研训工作有机结合,更好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研究的意义
学好英语,离不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四项能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学家的研究证明:写作教学有助于词汇、语法、句型、课文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并能够促进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潜在性发展,同时,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写的能力的培养。写作教学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思维的方式,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大有益处。同时,通过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能更好地推进校本研训,促使教师进行更多教学理论的学习,用更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参考文献
1.(美)威廉·W.韦斯特著;章熊,章学淳译《提高写作能力》
2.傅瑞屏,“评上节英语优质写作课”,《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4期
3.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张瑾华,“词、句、篇三部曲写作方法实验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7期
5.Arthur Brookes & Peter Grundy 《英语写作教学》
6.Wilga M.Rivers《交互性语言教学》
7.Paul Davies with Eric Pearse, 2002,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8.葛传规 1998《英语写作》.上海译文出版社.9.程晓堂、郑敏2002《英语学习策略》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0.朱浦 《与英语新课程同行丛书》之 《教学专题透析》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寻求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发展学生从口头表达转向书面表达的能力
4、让学生逐步学会整合所学的语法、句型等知识点,把它们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研究内容
1.解决学生语法知识薄弱,自身缺乏对语法知识的总结问题。
2.解决对写作缺乏兴趣,作文空洞的问题。
3.解决写作时不进行构思,作文缺乏条理性的问题。
4.前后不一致。
5.解决易受母语干扰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1.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地兴趣趋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增长点,同时了解学生在写作中的困难之处。
2.运用实验法尝试多种写作指导模式,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地写作训练指导。
3.运用案例法对学生的指导及收获做具体分析,同时运用总结法总结罗列有效的可操作的写作指导方法。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11.9~2011.12)
1.问卷调查教师:反思以往写作教学的方式方法
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看法
2.学习相关写作理论
二.实施阶段(20012.1~2013)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
1.制定分年段写作目标
七年级: 模仿范文,有序描写
八年级: 尝试运用多种句式,通过段的形式将人,事或物写具体
九年级: 综合运用所学句型,通过篇的形式将人,事或物写具体
2.结合教学内容的梳理对写作主题进行划分
3.写作指导方法
1)填空2)仿写3)续写4)扩写5)看图写话
6)命题式写话7)写信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6~2013.9)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五)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完成研究的条件
1.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2.教师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有效的作文指导模式
1.我校英语组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匹配的阅读材料,形成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和适度拓展。这也对学生习作中能正确地遣词造句,语言的运用更为丰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2.每个学期的年级组研究课,年级组通常选择的都是对写作教学的研究,可见教师们都已意识到写作在学生英语学习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同时也在积极寻求较好的指导方法,教师们良好的意识和努力也是促使本次研究收效的重要条件。
3.学校领导一直以来都非常支持我们教育教学的工作,购买各种书籍和光碟,鼓励我们开展各项英语活动,为老师的培训积极搭建舞台,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已完成)
第二阶段:学习相关教学理论(已完成)
第三阶段:制定初中新目标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对于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写作手段和相关技能的策略研究。(进行中)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和实践的经验,撰写论文。
第五阶段:完成写作教学指导讲座
最终完成时间:2013.9
成果展示形式:1.“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教学案例集
2.“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教学论文集
3.“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教学反思集
4.“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的结题报告
第二篇:层次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对课堂教学中层次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分组分层教学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到底按照优等生的认知水平上课,还是中等生、学困生?又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而在现实中这种现象处处可见,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打算在班级教学中实施分组分层教学,研究分组分层教学法,通过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组合,实施不同的授课、备课、评价等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达到全部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升学高低衡量办学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而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生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往往只顾及一小部分 “尖子生””使大多数“陪读生”“劳而无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不改变原有班级体系的情况下,打算摸索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自古以来,就提倡“因材施教”,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原有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层、备课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等内容,争取使教学质量最优化,最具效率化,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五、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本校共有18个教学班,每级选择(1)(3)(5)做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作为对比班。并把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
实施分组分层递进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
1、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学生分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学生分成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3、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一般是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能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
按教学内容,提问分层,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练习、作业分层、辅导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分类辅导。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4、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5、分层评估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第一步(准备阶段2009年1月):根据立项申请的批复,撰写开题报告,完成课题开题工作。
(1)、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准备有关资料,制定实验研究总体方案,准备数学课题研究活动管理表册;
(3)、建立学生课题研究小组,每班4-6人分一组,并选举组长;
(4)、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对班内数学课题研究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和协调管理。
2、第二步(探索阶段2009年2月-2011年5月)
(1)、按计划实施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在实施过程中随时对数学小课题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观察、调控;
(3)、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
3、第三步(总结阶段2011年6月)
(1)、撰写研究总报告
(2)、整理资料:论文,课题总结等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人员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的指导、组织)负责人:
张富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专业: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法,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
朱涛、赵金利——主要负责协调分层备课、授课、分层作业时,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应补充、拓展哪些内容,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严孝顺——主要负责学生分组、分层评价,负责收集一些实验数据,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李晓春、王龙成——负责收集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把本班实验情况及时向上汇总。负责在各实验班、对比班搞一些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
八、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1、研究总报告
2、论文或发表的著作
3、分层备课优秀教案集
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学组织形式——分层异步目标教学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鸡西市滴道区天华高中胡井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的提出
由于遗传、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所以课堂上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会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方式有其优越性的一面,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了“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无疑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而采用个别教学虽然可以因材施教,但其效率较低,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讲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全国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当前以班级教学模式为主的实际,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面向全体学生,让这些存在个性差异、学习基础不同、家庭教育和影响迥异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个别化”教学的要求,实施“准个别化”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现在的高中学校除了少数学校是择优招生,学生素质相对较好之外,其余的学校一般都是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这就决定了大多数学校的生源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一方面体现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体现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目前的高中的数学、英语教学呈现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这无疑影响了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克服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大面积提高这两科的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类推进”的分层教学思路,实行走班子授课。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技能。开展分层教学,构建全方位的分层教学模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更加深入的实施素质教育及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都有很强的意义,也是大面积提高高中数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和必由之路。因此,在新形式、新课改、新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分层教学的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层教学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有很多专家曾经对此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并对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提出了一定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具体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还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的措施。现在之所以选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出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编写出能鲜明的体现出分层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现在各个学科都在开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题研究。但是,在开展这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素质差异很大,因此,这些课题的研究往往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开展分层教学的研究,探索出实施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3.目的、意义通过对分层教学的全方位的课题研究,不仅能解决课堂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问题,而且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还将构建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编写出能指导不同类别的学校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问题,可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这对减轻教师的过重的备课负担,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基础性和全面性,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依据
1.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多数学生和少数学生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地对待好、中、差三类学生的问题。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认真培养,严格要求,打破常规,采取特殊措施,促使其迅速成长;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要耐心帮助,促使他们尽可能跟上去;对于中等生,则要鼓励引导,让他们跳一跳,以取得较大的进步。实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中既有统一的要求与标准,又要针对不同
水平的学生实行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措施,达到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
2.符合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个别差异是绝对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区别,而且还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有区别。因而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也有区别。也就是说,对于同一知识,不同的学生掌握起来,有快有慢,有好有差。同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我们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95%的学生能够掌握我们所讲授的事物。实施分层教学就是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差异,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教学情境,克服在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的水平,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获得成功。
3.符合智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的智力的差异是很大的,智力不仅在个体间有巨大差异,而且在个体内智力的不同组成部分也有较大的差异。长期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有些学生许多学科都学得很好,但就是某一学科学得不好,甚至只是某一学科的某个部分学不好。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把学生之间的不同层次分清,而且要求我们要对同一个学生在学习不同的知识时呈现的不同层次要分清。
三、研究内容
构建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编写出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一套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案集,具体总结出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1)如何搞好对学生的分层和分组(2)如何搞好对教学目标的分层(3)备课如何分层(4)教师的授课如何分层(5)课堂练习的设置如何分层(6)作业布置如何分层(7)作业的批改如何分层(8)阶段测试题的编写如何分层(9)课后辅导如何分层(10)教学评价如何分层,这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基础性和全面性,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方法和研究对象研究的基本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现有《分层教学模式》的有关资料,了解目前各地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
2.调查法
(1)深入课堂教学调查并分析有关该课题实施现状及与教师座谈。
(2)对学生在该课题实施中进行问卷调查。
3.实验法采取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校与对照校的对比研究。
4.分析法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的现状、学习结果、总结取得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为下一阶段的实验方案提供信息和方法。研究对象:我校高一学生。
五、研究步骤
1.探索验证 2004年9月--2005年3月,此阶段主要是学习有关分层教学的经验,借鉴分层教学的一些成功做法,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分层教学的经验并进行初步的经验总结。
2.总结逐步推广 2005年4月--2005年9月,进一步总结有关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组织全校数学英语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各校的教研组长,深入学习有关分层教学的理论和一些成功的经验,使教师明确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和具体的研究内容。拟通过组织教师编写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为突破口,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分层教学,具体研究分层教学中的每一步应该如何具体操作,初步建立具有分层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集,同时通过举办研究课的形式进一步推动分层教学在各类不同课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3.全面推广实施 2005年10月--2006年7月,在我校全面推广分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使用,使分层教学的实施系统化,贯穿到高中数学英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各种不同的课型,并通过全校数学英语教师的具体实践,进一步修订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集,真正形成一套适合不同学校教师使用的具有分层教学特色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4.课题实验报告的总结 2006年7月--9月,完成分层教学的课题实验报告,做好更大范围的推广工作。
六、成果形式 :
1、2004年9月-2005年3月 分层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论文胡井辉2、2005年4月-2005年9月 分层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方案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集(内部交流)学校数学英语教师、2005年10月-2006年7月 分层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方案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集(修订,推广使用)学校数学英语教师、2006年7月-9月 分层教学课题实验报告 课题实验报告胡井辉
5、最 终 研 究 成 果1、2006年7月 分层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方案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方案集 胡井辉 2、2006年9月 分层教学课题实验报告 阶段性总结材料总结材料结题报告胡井辉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刘忠臣:主要负责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高振民:如何搞好对学生的分层和分组,主要研究阶段测试题的编写如何分层 郭慧鹏:主要负责如何对备课进行分层。王绍会:主要负责对教学评价如何进行分层
周俊秋:主要研究在作业的批改中如何进行分层
李永久:主要研究如何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进行分层
尚培德:主要负责在课堂练习的设置中如何进行分层
季淑英:主要进行在作业的布置中如何进行分层
王臣相:主要进行在课后辅导中如何进行分层
第三篇:《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刘风老师)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
小学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训练,也是书法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抓好写字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提高书面作业的质量,而且受到美的陶冶,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因如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都有明确要求,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把“写字”教学列为语文教学的五大任务之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写字学习中,大都能够用铅笔把字写到田字格或方格的中间,然而,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开始用钢笔在横格中书写,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不明确在横格中写字的要求,把字写在了横格的底线上,没有达到“方格留四边,横格留上下”的要求。大部分学生书写字体欠端正,结构不均,笔画松散,无章法可循。
调查得知: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偏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只求完成的速度而无暇顾及书写的质量,教师批改也只注重字写得对错,忽视对字写得是否美观、规范的评价。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写字教学是语文学
科的任务,对于学生的书写情况关注得就更少了。致使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滥用不规范的简化字或繁体字,写错别字等现象相当常见。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小学生怎样在横格中写好钢笔字。具体地说,就是解决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使其做到:在横格中写字“留上下”,并且书写字体端正,结构匀称,笔画松驰有度,有章可循。
1、课题界定
本课题定位于小学生在横格中写好钢笔字,重点研究三年级学生怎样在横格中写好钢笔字,研究过程中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小学写字教学为研究对象,以“三维”目标为操作要求,在实践中对影响写字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思考谋划,努力减少无效教学行为,采取有效教学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力争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的写字能力获得较大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提高和发展。
2、研究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理论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人本需要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主动行为,都有其积极的基本心理需要为依据。
(3)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
内容,对于正处在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重要时期的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与写字教学尤为紧密,而且写字以其独特的优势显现出重要的作用。
3、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让小学生明确在横格中写字的具体要求,掌握在横格中写好字的方式方法.使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写字习惯,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真正做到练好字、做好人,从而让他们掌握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
4、研究内容
(1)我校小学生写字现状及原有写字教学活动评价状况的调查分析;
(2)研究如何让学生按照书写要求规范地在横格中写字,将写字姿势,书写习惯与写字技能三者都作为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3)以写字课为主,午间和大课间活动为辅.指导三年级学生按照在横格中写字的要求,认真写字,形成一整套指导学生规范写字的做法,并进行科学地归纳整理,为写字教学提供参考;
(4)研究如何实现小学写字教学活动评价环境的整体化,使得小学写字教学活动评价与各学科书面作业质量两者之间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构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的评价大环境。5.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激励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实践,教
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评价。本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的评价上。从理论层面考虑,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多样,又是随教学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教学理念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范围限定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上。评价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程度。从实践层面考虑,各种教学实践在操作上往往不在一个水平上,大到选择教学方法,小到对某个知识点过程的讲授,因此本课题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范围限定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过程上。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协调应用。
第四篇: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2011年,我校由语文教研组余桂彬等同志申报的语文课题《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经省专家评审,顺利立项;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普通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在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效率不高、少慢差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培养学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此,我受课题組的委托,作开题报告。敬请专家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可是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 ’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学文言文方法单一,缺乏教学策略,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课题组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 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即‚学生理解的少,学生掌握得慢,占用的课时多(费时),效果比较差。‛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实施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选修课本中文言文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学生三年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课题组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以期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2、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
英国学者荷礼柯夫 在《学校的有效教学》一书中指出:‚有效教学主要关心某种教学活动怎样促成了理想的学生学习。‛ 虽然长期以来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备受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也在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但真正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将有效教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在 20 世纪才开始的。时至今日,对有效教学的追求成为世界范围内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国内学者虽然对有效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不很深入、不够系统。对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也是如此,长期以来,人们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是有的仅仅从自身感性经验出发,缺乏科学分析和理论支持;有的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有的过于微观,局限于具体做法,缺乏对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把握。
3、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研 究过程,既是一个不断深化对课堂教学特点、本质和规律认识的过程,也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更新过程。本研究有助于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文教师,在充分理解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理解和实践正确的语文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教学观、教育评价观、教育管理观,引导社会、家长正确评价课堂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
(2)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研究,构建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师生关系的改进入手,并通过有效的机制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引导教师诊断、反思教学行为,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教学工作宗旨,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增强教学的应变能力,形成不断更新和不断完善的机制,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课题的界定
普通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指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下,针对我校文言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为学校、教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改进语文文言文教学提供帮助。
(1)普通高中文言文:普通高中,主要指农村一般市级示范性及以下普通高中。文言文,是在占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其语言或简洁深刻,或工整华丽,且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结构跳跃,所表达的感情凝练、意境深邃,是最易于且适于诵读的文体。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范围包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文言文的课堂教学。
(2)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效课堂教学‛并不限于简单的教师行为或教师课堂上的表现,它包括了有效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的管理和组织等方面。我参照(英)阿尔玛·哈里斯的观点,把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分为这样几类:有效教师的个性品质,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技能,有效教学风格,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师的艺术。当然这种分类是很粗浅的,实际上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是相互融合的。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依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对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进行相对最优化的选择、一体化组合和应用。制定的教学策略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组合性,即针对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灵活地适用于各类学生的教与学的可行性,通过教与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等的有机组合,实现优化和整体功能的系统性。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来自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识记原理。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识记的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在识记的过程中,如果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读、听、写结合起来,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
2、心理语言学原理。在心理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是严格区别的,语文教学也不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言语的教学。文言文教学中如果‚重言轻文‛、‚有言无文‛、‚重文轻言‛、‚有文无言‛,那么学生积累就少,使学生失去对文言文的兴趣,造成文化底蕴的流失和对文化的割裂。2003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作了这样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上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强调的语文不仅仅单指平面、静态的语言文字,更包括由这些的材料组合成的立体、动态、生生不息的言语流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由于人对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与情景交往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只是引导帮助者,其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德国教育家狄斯多维认为,一个教师教会了学生知识他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教会学生发现知识,他才是好教师,叶圣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威廉•亚瑟•伍德认为:平庸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以此来看,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正切建构主义理论的题中之义。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困惑和难点作为研究对象,以高中语文教学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整体规划,以及具体方法为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探讨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
②、制定有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课堂方案、形成序列性。③、归纳适用于常见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方法。如:课前预习法、语境猜读法、新旧知识联系法、落实主干法、工具书辅助法、知识涵养法、诵读法、寓学于练法,比较归纳法等等。
以期我们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成为这样的课堂: ①、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②、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适合于普通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教学。
为达此目标,我们设定的研究内容如下: ①、研究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应坚持怎样的原则,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②、探讨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制定的依据,重点突出对教师文言文课堂教学行为科学、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有效性的研究。
③、探讨适用于常见文言文文体教学的方法,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有效性。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①、有关理论依据的研讨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研讨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②、进行测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时,运用教育统计分析法。③、方案及模式等的制定和完善及是否和实际相吻合,主要用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和研讨,了解本校教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理念、具体做法以及效果,找出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④、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验课,探究‚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可行性。预设一些教学策略,‚文‛‚言‛并重,溯本求源、夯实基础的同时适当引导学生含英咀华、学会欣赏,找到其教学的契合点,在教学中的适用程度。
⑤、经验总结法,及时反思、总结文言文教学策略,找出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改进,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
⑥案例研究法。案例可以取之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
六、研究步骤与措施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根据本研究所确定的内容,以及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客观需要,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①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主要完成课题的申报和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包括教材、教师、教学)调查研究,努力探求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阶段实证研究打好基础。组织好研究队伍,了解准确的现状,明确研究的目标,确定研究的内容,分解落实研究任务。
②实证阶段(2011年5月~2013年8月):针对课程改革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按照科学的路径,合理分解研究的任务,按照影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教学内容、条件、形式、方法、标准开展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方法得当,完成研究任务。为逐步建立完备的教学规程和管理机制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果和经验。
③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主要任务是将实证研究所形成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得出的数据和结论,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形成比较完整的、较为科学的、符合高中语文文言课堂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体系,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提供可操作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案。
为了顺利完成这一研究工作,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①学习理论,加强培训。学习和理解先进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加强培训,保证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能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②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重视研究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不断总结和完善我校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的经 验,把握研究目标与方向。
③注重过程,强化管理。合理划分研究步骤,加强过程监管,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和长期不参加本课题研讨活动的参与人员,视作自行退出研究工作,④加强协作,定期交流。建立动态交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组织现场观摩,论文、课例、教学软件等成果评比,推广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在研究方法、进度、科学性等方面符合整个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要求。
⑤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本研究在我校52个班中同时进行,实行点面结合、‚条‛‚块‛并举的工作方式,选择理论上和已有实践经验比较成熟的做法,进行尝试验证;针对实践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实现重点突破。
⑥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根据课题需要安排打印经费5000元。设备添置3000元,切实保证教师培训、会务、活动的展开及其他经费15000元等。
七、预期成果
1、论文荟萃。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分内容、有计划的形成系列论文,最终编辑成论文荟萃。
2、调查报告。研究初对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3、总结报告。研究最后阶段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形成总结性报告。
4、案例分析。对研究过程中课例、课程内容、学生学习情况、考试评价等方方面面的个案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案例集。
5、其他成果。包括课件、比武课视频等。
八、有利条件和困惑 有利条件:
1、有精干的研究队伍。有专业课教师38人,其中高级职称 10人,中级职称18人,本科毕业生38人。所有研究组人员均属学校语文骨干教师,有长期从事教学教研工作的经验。
2、围绕课题开展了教学教研活动,开展了比武课。对教师进行了前期培训,研究人员对文言文课堂教学认识普遍提高,使课题研究正按预定计划有序运作。课题组评选出有关课题的优秀论文、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后记、个案分析等。深信,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在上级教研部门和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全体研究人员共同努力,本课题研究一定会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3、有学校行政的领导和支持。
4、全体研究具有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5、学校有计算机等,为材料收集、统计提供了保障。
6、设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研究工作,保障基本物质供应。
由此,坚定了本课题研究的信心。
尚缺少的条件和困惑:
1、研究队伍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急需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指导。
2、资金缺乏,培训教师,开展活动运转不灵。
3、研究教师课业负担较重,从事科研的精力有限。
主要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法》(张行清);
2、《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3、《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名大学复印资料中心,2008年第2、5、7、8、10、12期,2009年第1、3、5、7、9、11期,2010年第1、3、4、6、8、11、12期等有关文章。
4、英国学者荷礼柯夫《学校的有效教学》
5、(英)阿尔玛·哈里斯《组织效能与教育改进 》
桃源九中语文课题组
2011.11.18 9
第五篇:促进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负责人:王长林
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校《农村学校转化学困生策略的研究》课题,是松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经本课题小组研究决定,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的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
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5.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世纪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其他如“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观点,学生是学习主
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成就巨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落实,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教育公平已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石,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义务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学困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在农村学校,由于教学环境条件、教师素质、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再有大部分的家长文化低下,对孩子的教育少之又少,所以某些学生在某一学科或某几科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学习障碍或困难。当前新课程改革成就颇丰,对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学困生的存在,依然是困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当努力追求的,因而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显得更为迫切。
所以,我们开展探究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工作,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探索价值的。本课题从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希望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内因方面找到一些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发展的方法,为教育者提供一点改善学生学习困难的对策,使学生健康茁壮成长。这不仅体现了以人
措。
(三)课题的界定
1.“学生学习困难”的涵义
所谓学生学习困难是指目前一些智力正常或超常儿童在某个科目或某类科目(如文化基础课)方面获得或应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上,有一个甚至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或困难,未能达到国家规定学业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仅靠自己一时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指导,给予补充和矫治的学生。
2.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学分析
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在这里我们仅从学生的心理方面来探究其原因。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是在气质、创造力、观察力、意志力、处理难题能力、考试焦虑度和心理健康等个性因素上有较大缺陷。他们或个性抑郁、学习时观察不够全面仔细;或意志力薄弱、仅忙于应付作业,无法处理难题,惧怕考试;或更无创新意识,心理健康欠佳,情绪不稳定,自卑、缺乏自信心,遇事易冲动,情绪的迁移,有的厌世、行为古怪、早恋等,或兼而有之。我们主要是从调查学生学习现状入手,然后通过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数据整理,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归纳出学困生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内外作
特点。
3.“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内因,寻找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目前,在国内有许多心理学家涉足这一领域,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理论,比如我了解到的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主要分析了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和违反纪律的心理原因。学困生造成学习不良的原因有:对待学习的不良态度;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在心智活动或认识活动有缺点;个别的学生是由于某些缺陷或只能落后。造成学困生违反纪律的原因有:不能正确理解纪律要求;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或有不良习惯;意志、性格上有缺点;精力旺盛没有发挥而违反纪律;少数学生有“对抗”的态度。针对病因,作者并指出了相应的转化措施。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主要通过把优等生和学困生进行比较,从认知因素、人格因素分析了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并指出了
育、成功教育、合作教学等。他们对造成学困生的原因主要看到了主观因素,而忽略了造成学困生的客观因素;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也往往忽视了外力的作用。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帮助学困生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研究要解决的具体任务是:
1.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因素; 2.改变学生学习困难的教育策略。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出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
2.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作业等方面来进行观察、访谈、跟踪、辅导,以求得转化这类学生的有效教育教学策略,使这类学生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
(二)研究内容:
1.学生学习困难现状的调查;
2.对学困生特点、类型进行心理学分析、探讨; 3.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
4.对学困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培养;
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对策的研究;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1.撰写开题报告。
2.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
3.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制定相关调查问卷。4.调查问卷分析,形成课题调查报告。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准备以本校一—九级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借鉴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并辅之以下研究方法:综合调查法、心理观察法、榜样示范法、测查法、层次教学法、经验提炼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谈话法、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等。
1.综合调查法。
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可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有关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2.文献研究法。
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
力的指导。我们知道,这对于我们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缩短研究周期非常重要。
3.比较分析法。
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并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4.个案研究法。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以更有效地调
5.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组织主研和协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
七.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从调查学生学习现状入手,来掌握研究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通过心理学分析对数据整理、事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学困生所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某些共同特点作为研究重点,最后从中探究解决学
学习,已达到课堂的优化。
具体思路是:
1.我们通过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进程。
2.建立实施组织,明确分工职责。
3.对全校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建立学困生档案。
4.对学困生特点、类型进行心理学分析、探讨;总结出学困生成因。
5.对学困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培养; 6.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对策的研究;
7.经验交流,撰写实验研究解题报告,等待有关单位验收、结题。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1.对课题进行全程总体分析与策划,通过查阅资料、实际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村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的已有研究成果及现状。
2.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就后进生现状进行全面调查,3.撰写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
1.制定开展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培训部分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作好前期资料和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
2.做好课题研究准备,协助实验教师确定研究与实验对象,做好学生的前期测试及个案访谈,了解后进生学习现状,指导实验教师学习科研和搜集、统计数据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教师科研的能力。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1.根据前期测试结果的启示,针对后进生学习的现状,分析成因,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后进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跟踪调查。
3.做好后期测试,比较分析。4.随时做好案例的分析与积累。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
整理研究资料,分析、提炼、总结,形成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预期成果
通过“对后进生转化”的实践研究,转变教师的育人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观念。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后进生的综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激发后进生树立自信。
(2)激发后进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5)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探索出一些转化后进生、指导后进生学习的有效策略。
最终成果:《促进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