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英语已经成为优秀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能,英语教师需改?M和优化教学方法,促使英语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文章对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方法;学以致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62-01
英语学习无论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是对其未来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英语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既能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又能够将所学内容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和形成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贴近生活,还原英语学习的本真。要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掌握技能。
一、创设生活化的英语学习环境
要想让英语教学生活化成为常态,就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养成正确使用英语的习惯,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英语,又能将英语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可以对校园环境进行一定的改造,营造出“生活中处处有英语”的氛围。例如,可以在走廊或校园显眼的位置张贴英汉双语的名人名言,并配上相应的图片,这样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再如,教室墙上张贴的班规以及课程表可以采用英汉双语的方式,长此以往,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英语的熟悉程度,为学生创造更加切合实际的英语学习环境。除此之外,学校也可采取更具有创意的形式,可将每周的星期三定为“校园英语日”,鼓励学生在这一天尽可能地使用英语交流。尤其是在课余时间,教师要鼓励同学之间运用英语聊天、玩乐等。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既能增加校园生活的乐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学校在举办英语角、英语诗歌比赛等活动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让学生能够踊跃参加,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要想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下学习英语,教师教学过程生活化必不可少。从当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有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较为传统,即以课本为主,教授学生课本中的知识,往往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非常不利于英语教学。因此,教师需优化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例如,在教授“Happy New Year”这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开始时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家在过年时都会做什么事情,倘若有学生说出“拜年”这一活动时,就可顺势引出“Happy New Year”这一内容,然后再循序渐进,讲解其他关于新年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过年时最爱吃的食物,然后再教会学生相对应的英语单词及表达方法,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学会各种食物的英语表达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英语语感,促进其英语学习更加顺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采用多种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如让学生模拟购买商品、医院就医、外出旅行等多种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在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中,作业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师为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激发潜能。在英语生活化教学中,学生的作业设计也需要贴近生活,这样才能使教学环环相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What time is it”一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家庭作业:记录自己一周的作息时间,然后用英语表示并制作成表格。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又能反映学生的生活情况,对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及时给予指正和提出建议,促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向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具有趣味性的英语读物或动画片,让学生阅读和观看后,进行讨论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生活化是连接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和不断改进,为学生营造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联系生活、感知生活,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培养能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晶晶.让教学更生活: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2]黄焱.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3]吴海霞.浅谈语境理论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6(07).
第二篇: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007-10-01 12:23:54)转载 标签: 分类: 作文研究
我记录 职场故事 教育杂谈 瑞安教师 谢尚江 课题研究 作文研究 作文生活化 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谢尚江 执笔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具体,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益于读写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之想。”又说“须以学生自求得之”。日本倡导“生活作文”的思想:“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的写作,在培养谚语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典型成主体性的人格”。
2、《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的基础,也为作文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政策背景。
3、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也是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作文教学游离于生活,学生作文兴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灵性与创新,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我们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活化习作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学习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习作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因此,教学过程必将涉及多个智力领域,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涉及多个智力领域的教学活动必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潜能,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此外,生活化习作教学消除了传统习作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使多元智能都有了充分发展的机会,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综合的发展。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和语文老师开始重视类似课题的研究。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学生素质,使得我们的研究大有可为。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研究:影响作文教学生活化客观因素分析;作文教学“以生为本”概念与内涵的发展等。
2、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依据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要求,对部分语文作文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补充和改造;拓展作文空间,开发社区、家庭和社会活动资源。
3、学生发展的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在哪些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4、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包括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
五、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力克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使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能力能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2、寓作文于育人之中,寓育人于作文之中。指导学生审视学校、家庭、社会所包含的内容与展示的形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与辨别。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与判断,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与呼唤,嗅出时代的气息、窥测崭新的世界,品味特有的情趣,展示出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思想追求,从而培养学生求真、善、美的良好品德。
3、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
4、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作文教学方式得到重大改变,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六、研究原则
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以生为本”作文教学,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的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体验,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学习和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习作中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重视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同时,教师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策划,合理组织,根据本课题的目标和特点选择教学内容,自创组织形式或教学方法
2、实践性原则。当今作文教学中产生的大量问题是与传统教学的言传口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的,这种作文教学侧重单纯的知识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性活动,不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的发展存在偏差。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及人的发展。
3、科学性原则。科学的安排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都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活动。
4、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在开展作文生活化策略研究的时候,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在教育中,要处好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关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课外阅读和语文能力的关系,生活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力的关系,以求整体的合力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个力量来促进人的发展。
5、创新性原则。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前进,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发展,有发展就有创新,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与时代俱进。本课题的研究要努力创造出适合时代生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七、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和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和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它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
(2)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3)调查法:通过问卷、谈话等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教育研对象材料,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获得研究成果;
(4)个案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建立完备的课题研究机制。
机制的完善是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
1、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此项课题由中学高级教师包建明校长及小学高级教师王毕业副校长担任顾问,优秀年轻教师谢尚江主持研究。参与研究的有镇语文教研组长王瑞秉,优秀语文教师王金花、戴少霄等。
2、建立了教科研制度。我校先后出台了《瑞安市平阳坑镇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以及《瑞安市平阳坑镇学校教科研奖励办法》,为课题研究提供经费来源,专款专用,以此来规范和激励教科研行为。
3、课题研究直接纳入年终考核。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直接纳入年终考核,年终按各自的研究成效分配酬劳。当然,在发挥教师间相互竞争、自主研究功能的同时,我们又通过专设的集体成果奖,激发教师的团队精神,发挥他们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
(二)加大专题理论学习的力度。
1、倡导自学。教师工作是一项个体性很强的工作。各个人工作的时间和重心都不相同。因此,自学永远是教师汲取理论营养的最佳方式。我校的教师阅览室全天候对外开放,教师可以自主学习;学期中我们不定期进行生活化课题研究碰头会,理论知识更新交流会,实现教师间理论资源的共享;学期末,还通过理论学习积极分子的评选来奖励典型。每位教师每学期少则摘抄10000余字,多则30000余字。
2、组织进修。课题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安排20次的时间单位组织成员进行学习,形式有教科研网上搜索、名家思想荟萃、教科研问题会诊、生活化理论讲座、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示范课观摩等,以此来进一步保证教师理论学习的时间,拓展教师理论学习的空间。当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也大大地激发了教师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这方面的进修还有学历进修,专业技术进修以及参加各级骨干教师的培训等。
(三)营造校园生活的良好环境。
1、创设课堂练笔的良好氛围。将阅读与练笔紧密结合,实现“读中悟写,以写促读”。通过阅读,让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通过自主练笔。使学生养成自主表达的良好习惯。
2、创设大阅读的良好氛围。学校长期开放图书室、阅览室,班级成立小图书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览资源。语文教师精简学生作业,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大阅读。
3、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读与写”、“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学生乐说愿写。
4、搞好校刊《桂花雨》的建设。选好苗子,教师精心辅导。
(四)利用开发社会资源
1、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大课堂,积极参与社会有益的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进行交往,提高认识,发展语言。让学生在多渠道多样性的学习活动体系中自主练笔。
2、营造家庭良好的文化环境。利用家长学校,宣传大语文思想,引导家长为子女开辟小书房,使学生在家拥有良好的读书环境。定期向家长展示研究情况,争取家长进一步的配合。
(五)构建开放式的习作教学模式。
习作教学并非局限于每学期六至八次的习作指导。它以大阅读为基础,平时练笔(包括日记、周记、课堂练笔)为面,大作文为点,是一个开放立体的教学体系。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启动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2月
启动、筹备、学习理论、设计方案、申报课题,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及做好前测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6年1月——2007年6月
按照研究目标,实施方案,边实践边收集资料,边总结经验,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方法。
(三)总结阶段:2007年7月——2007年10月
全面整理资料,进行经验总结和理性提炼及做好后测工作,写好课题结题报告。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和推广。
九、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顾问:包建明
平阳坑镇学校校长 中学高级
王毕业
平阳坑镇学校副校长 小学高级
组长:谢尚江
平阳坑镇学校语文教师 小学一级 全面负责 组员:
王瑞秉
平阳坑镇学校语文教研组长
小学高级
主要负责调查研究工作
谢王梅
平阳坑镇学校语文教师
小学一级
主要负责调查研究工作
王金花
平阳坑镇学校语文教师
小学高级
主要负责资料的整理
戴少霄
平阳坑镇学校语文教师
小学一级
主要负责资料的整理
王海燕
平阳坑镇学校语文教师
小学一级
主要负责阶段性计划与总结的撰写
岑天矛
平阳坑镇学校语文教师
小学一级
主要负责阶段性计划与总结的撰写 胡荣
平阳坑镇学校语文教师
小学高级
主要负责研究成果提炼
林大斌
平阳坑镇学校语文教师
小学一级
主要负责研究成果提炼
占秀兰
平阳坑镇学校语文教师
小学高级
主要负责成果推广应用
十、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顾问包建明校长系中学高级教师,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及教学实践经验,王毕业副校长从教二十余年,对小学作文教学颇有研究;课题负责人谢尚江系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及市语文学会理事,科研能力强,曾在国家级、省级正式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获奖十多篇;成员王瑞秉为温州市级农村骨干教师,曾指导培养多名教师,从教十多来年成绩斐然,作文教学上更是独树一帜;王金花老师为温州市级研修班学员,在瑞安市的案例、论文、说课等比赛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教学能力突出,科研功底深厚;胡荣老师为温州市优秀班主任,多次荣获“瑞安市山区骨干教师”之称,从教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戴少霄、王海燕、林大斌、占秀兰、谢王梅、岑天矛等老师涉猎广泛,阅读了大量有关教学的名家名作,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
由组长谢尚江与其他组员合作撰写的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生活,写作的源泉》收入《语文教学新思维》一书,《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刊于《考试报》2004年第15期,《应试作文四注意》、《应试作文“五忌”》分别刊于《语文学习报〃小学教师版》2005年第11期与12期,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十一、预期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教师研究论文汇编
3、学生优秀习作汇编
4、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案例集
瑞安市平阳坑镇学校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十日
第三篇: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唐桂银
摘要:作文教学必须依托大语文教育环境,把习作与生活链接起来,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各种环境中,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童身去体验生活,增强积累,丰富体验,为习作开渠导源。
【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教学 生活化 引导学生 语文教师 感受生活 针对性 体验生活
教学方法 自然
大多数语文教师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学生,他们不但觉得作文难写,而且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无从着手写。为此,我校提出了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力克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今年,我校的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的热点就是“生活化作文”。因此,我在教学中就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将收获总结如下:适用范围:小学三、四、五年级
理论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我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操作要点: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特别是教学策略研究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优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学习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先要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丰富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途径,学生亲自实践,耳闻目睹感受大自然奇妙无穷的美及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心;另一条是间接的途径,是通过阅读书籍、听广播、看电视等来感受作品的意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想写。
透视小学生作文的现状,我们在反思作文教学的困惑之余,不难捕捉到问题的实质:小学生封闭机械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屏闭了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关注,剥夺了他们扩展生活外延、品味生活内涵的权力——生活底蕴的丧失,自然成了写作灵感枯竭的根本理由。小学生作文的悲剧实际上就是传统作文教学的悲剧。近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正是由于忽视了以真实为原始生态的生活作为学生写作的逻辑始点,才走进了一条令人悲哀的死胡同。因此,进行小学作文教学中以交流促写作的策略研究,改变小学生作文的现状,革除学生作文“假”、“空”、“套”的弊病,为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带来活力。首先,我们应让学生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2)体验生活的快乐,写出生活的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比如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他们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作文小组、“小荷尖尖”班报等,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把结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生命的律动。
二、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刚开始写作时,有些学生常常叼着笔杆发椤,觉得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就是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这主要是同学们还没有学会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观察社会,了解历史,感受人生,丰富生活经历,丰富人生体验,就能更好地感知作品形象。这种人生体验可以来自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来自他人的生活经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这种体验就能丰富起来。在写《我学会了------》这一文前,我先让学生参加一次洗手帕劳动,鼓励学生只有在亲身的实践中进行观察和体会,才能把本次作文写好。要写作文,不仅要认真仔细看,还要用心记。
1、记洗的过程是分几步进行的。
2、记这几步的顺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3、记每一步是怎样进行,要用哪些东西,有哪些动作,只有记得准确,才能写得通顺、具体。通过洗手帕的劳动,再让学生到家里去亲自实践洗衣服一次,记住洗衣服的过程要领,在写作前还要同学们把每一步说清楚,再连起来完整地说一遍,这样通过亲身实践,观察体会,学生就能有条理地把《我学会了------》这篇作文写好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只要被一双充满兴趣的眼睛捕捉到,就可能成为美妙故事的开端。生活是无边无际的,学生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都能成为作文中鲜活的材料,教师要给他们一个充分自由的取材空间,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进行作文训练,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如我指导《智慧》这一主题的作文时,我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让他们分成小组自己批来柑橘十斤,然后在街上叫卖,看谁的办法多、方法巧,能使自己的柑橘在最短时间内卖完。学生们对这一活动感到特别新鲜有趣。因此,特别投入。有的学生卖了一上午,只卖了一斤,赚了一元伍角钱,而有的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一下就把柑橘卖完了。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受益非浅,他们总结了许多经验,如:要善于吆喝,要找准目标……他们的感受也非常多,有第一声吆喝的艰难,卖出第一次的惊喜;也有赚钱的艰难,从而更加体会到父母的不易;还有的从卖报这次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再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学生怎能不文思泉涌呢?看来,只有把学生融入到社会 之中,融入到生活当中,让他们自己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他们 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
三、作文内容生活化让学生乐写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的,我们在研究作文生活化策略时,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内容系列。提高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我们要从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观赏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作文经历了一个“物”(客观事物)——“情”、“识”(观念情感、认识水平)——“辞”(语言文字)的双重转化过程,因此,丰富学生生活、提高认识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育中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从文中见“人”。
学校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作文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其生活方式能反映其它生活的内容。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强调使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内容,要以自我表现、生活写照、应用、议论文字、说明文字等作文内容将生活的一切作为作文内容的一切,使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
活化生活积累,促使学生“一写为快”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脑中沉睡着的生活积累,一旦被激活,情感的大海就有壮丽的浪涛。这样火热的情感与内部语言有机融合,所写之作才有血有肉。因此,平时应抓拄契机,活化学生丰富的积累,让学生有强烈的写作冲动,促使学生“一写为快”。
活跃思维,给学生以自由命题的空间,我经常选取报刊上的短文和电视上的一些热点新闻作为作文材料。选取的材料短小精悍,情节性强,贴近生活。学生思维活跃,视觉敏锐,能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作文,自由命题空间大,真正做到了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然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
优化习作方法指导,让学生能写 在实践中,笔者初步探索出一种“以学定教,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互改→誊写→再改……”,学生完全不受时空限制完成习作,最大限度张扬其个性。教师在了解了最真实具体的学情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师生互动点评,学生很容易接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秘诀。
其次,“小学作文教学中以交流促写作的策略研究”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具体体现。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四、博览群书,让学生胸有成竹
阅读是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中积累词汇,锻炼语言,还可以提高审美水平。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注意了课文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新增了不少传世名篇,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文中去寻找语言营养,对其中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精读,更要深读、体会、感受。不仅如此,还要有选择有目的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阅读促积淀,以积淀带提高。
另外,语文教师应该有较强的包容性,允许学生写出风格各异的文章。有的学生善于写“大江东去”,就没必要硬要他去使棒棍;有的学生偏爱风花雪月,也就不要强迫他写金戈铁马。对学生作文中的个性表现,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教师均应尊重,并进行引导,让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话会说,使学生在自己个性的引导下养成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走向作文的成功。以上是我对生活化作文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如有不当之处,请专家们予以指导和帮助。
第四篇: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地选题立意,鼓励学生自由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学生通过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想认识来捕捉习作素材。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又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动地做到“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从而促使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地提高。
生活作文意味着将学习的形式化为生命的活动,作文的过程也就自然演变为心灵体验生活的成长历程。当体验的痛苦和欢乐倾注笔下进,作文不再仅是运用语言的学习过程,更是审视生活,反思自己的心灵思辨过程。我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国内:
1.意识不强,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的陈旧作文观。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
2.观念落后,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陈旧教师角色观一直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成为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在人们的观念中,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教育的主宰者,学生是待教育、待发展的,而教师就仅仅是使学生进步、发展的实施者,自身的人格水平、知识水平不值得重视,忽视了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也就忽视了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的熏陶感染。
3.无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陈旧作文训练。近年来,人们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构建了“乐于写(1~2年级)→自由写(3~4年级)→学会写(5~6年级)→独立写(7~9年级)”的训练序列。这种训练把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乐于表达自己真实需要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以往教材相比,这种训练序列确实更科学。但是,新课标仅仅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至于具体如何操作依然是未知数。于是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中,出现了教师人为地拔高习作目标、片面追求习作数量等现象。二十多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大城市的作文教学改革,虽然在研究角度和层面上有迥然的差异,但他们的研究有个共同之处:都让作文训练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接近,使他们的生活积累成为作文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达到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的。近年来,就生活作文这个话题,已经有不少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研究,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学生素质,使得我们的研究大有可为。
2、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3、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
4、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如开学初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的变化;春,秋之时;领着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地的变化;组织孩子走进工厂参观,了解工人;了解企业;引导孩子走进家庭,观察爷爷奶奶的勤俭,爸爸妈妈的关系;看看身边的人,听听周围的事„„.通过观察与系列的活动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广泛阅读.积累语言。首先是从阅读教学中吸取。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知识、感情,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断记在读写笔记上,并熟读成诵,融合贯通。其次是从课余生活中获取。鼓励学生平时多看一些课外书刊,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新鲜语汇。
3.留心生活,乐于表达。及时利用早会、班队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从生活、电视、报纸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如介绍家乡特产、名胜古迹、每日新闻、讲故事、路上见闻„„促进信息的广泛收集,并处理信息,提高表达能力。
4.体验生活,运用语言。实践出真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参加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和游戏,参与墙报、办展览、编报刊,进行调查、采访,开展环境保护,科普宣传、举办讲故事比赛、写字比赛、画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文娱表演活动、主题中队会、猜字游戏活动„„如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创造幸福;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留意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生活,就能使他们的思维丰富鲜活,文章情感飞扬灵动。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叶圣陶 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着眼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为了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过程,往往只停留在课堂上,即课文教学。这就难免出现沉闷、枯燥的教学模式。语文课成了并不怎么受欢迎的课。许多学生语文素质很低,说话不敢登台,怕写作文,写文章错别字连篇,更谈不上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学。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叶圣陶 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五篇: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有更多对生活的观察机会。学习生物知识技能可以让学生们积累更多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式,提升自我生活状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生活化教学,扩展学生们的学习领域,让其对多姿多彩的生物知识有更大的学习兴趣。
一、生物教学生活化应用问题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生活化教学这项创新教学策略的好处,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这项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一些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应用过程中教师却很难让教学内容和生活化合理的联系在一起,而且教学方式很难被学生们接受,教学设计没有让学生们觉得眼前一亮,不符合学生们的需求。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基本的自然条件以及和生活化是否真的有联系,这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僵硬的进行联系是很难让教学效率得到提升的,这种形式只存在于表面,没有深入到教学内部,教学效果也就自然会适得其反。
二、提升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融合度的注意事项
(一)构建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
对于学生们来说课堂环境是很重要的,诸多教育专家也表示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状态很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教师使用创新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也是让学
生们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效果。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特点来
制定教学方案,旨在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在这样特定的教学环
境中提升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动性。例如,在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
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现实生活中观察植物的经历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根据这样的例子来进行课程导入。平时学生们对植物只有一个简单的外在了解,对于内在的激素调节学生们很难理解,教师可以从植物特性开始讲起,和生活中一些植物的反应进行结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植物上,教学情境创设也就基本完成。
(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学生们生活经验可能不是很丰富,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们进入到课堂情境中。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们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具体的作用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引导学生们从生活中提炼知识,分析总结之后可以在生活中应用。例如,在学习“基因本质”这一单元的知识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总结一下人类生命最基本的单位是什么,让小组之间可以适当进行交流活动,研究不同的案例。很多医院在进行基因鉴定的时候,为什么可以判定孩子是父母亲生的呢?这种判定基于什么样的知识,遗传物质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都是可以引起学生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生活化教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适当引导学生们在正确的方向中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挖掘出生活和生物知识之间密切锻炼联系。这种引导过程也是增强学生们积累知识以及灵活运用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学生们在课堂中主动思考也是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的表现。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本身是比较枯燥的,结合生活化的趣闻或者知识就可以让生物知识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三)加强课外实践的效果
对于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延伸到课外活动中,课外活动本身也是高中生物课堂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让学生们有一个自由支配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能扩展学习领域,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可爱活动增添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环节。例如,在学习“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这一课的时候,学生们会对一些杂交物种进行观摩,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讲解一些本课涉及到的知识。适当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实验,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接触生物实验的过程,及时记录和总结可以加深学生们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多多发言,大胆表达自己对结果的看法,如果有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教师可以让二者进行对比,带着疑问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不光可以让学生
们多多巩固学习的知识还能在实验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学习方面的不足,对这些问题处以更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对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种完善和提升。
(四)让作业和生活紧密结合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学习任务是比较繁重的,教师想要让学生们有一个更好的机会了解生物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可以在作业布置环节进行二者结合。例如,在学习“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家观察一下家里养的动植物,适当可以取一些样本进行观察,在学校实验课堂中观察出细胞具体的结构,再查询一些细胞生活环境的资料。这样的环节对学生们理解生物知识是很有帮助的,家中环境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场所,教师让学生们从这样的环境中取样可以让学生们探究的过程中更容易结合生活常识进行思考。生活化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们提升自身的能力,这种作业布置就可以加强学生们的联系能力还能活跃其思维。
三、结合合作模式,加强创新思维扩展
生活化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们了解生物知识趣味性的一面,和生活有更多的关联可以激发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具体生活中可以联想到生物知识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这也代表学生们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越来越明显。活跃思维的状态下学生们可以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促进合作模式的运用。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主动联想这单元的知识和生活中哪部分可以联系起来,小组内讨论出一个具体的课题之后就可以进行思维扩展讨论,课堂气氛可以被很好的烘托。
四、结束语
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对学生们实践能力的一种锻炼,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基础在生活中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可以给学生们带来很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自信,这也是最被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方案也要结合学生们的具体特点,针对性教学才能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综合性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