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阅读教学中“语用”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阅读教学中“语用”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时间:2017年9月
开题地点:平潭综合实验区教师进修校 主讲人:张文彬
参加人员:陈为芳、王 芳、林海英、林彩琴、杨 惠
高娟娟、刘必杰、陈明明、游丽霞
一、选题缘由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的核心概念:
(1)语用。本课题所研究的“语用”,是指学生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即: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恰当地进行表达,并将以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它主要包括词汇、书面语、口语、篇章结构、文章体裁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2.课题的界定:
“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是以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言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以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利用的进行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选择和确定的策略。
(二)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语用的主渠道,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主体性程度,促进学生主动地、自主地学习探究,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发展性教育培养目标,推动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与发展。科学的策略和方法,能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从而不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学习品质,而且能使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课堂教学入手,探索、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力图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不同学段语用教学提出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为教学提供多元选择。
2、创新之处:
“语用”教学并不是为语言而语言的纯技术性的语言训练,而是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虽然“语用型”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重点,但并不是摒弃人文,将工具与人文割离开去,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融入言语的理解与表达之中,从而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及“三维目标”有机统合。使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校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语用型教学”策略。
本研究并非一味移植“语用学”理论,仅仅注重“语用”教学的“语境性”“实践性”特征,还与研究新课程理念及落实各学段相关目标要求结合起来,体现“语用”教学的“课程化”,并以是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作为不同文本“语用”教学内容取舍的依据,使“语用”教学内容真正具有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并真正为学生所接受。
二、文献综述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C.W.莫里斯(1901-1979)和R.卡纳普(1891-1970)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提出的。60年代,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1912-}-1960)和J.塞尔勒(1932-)先后发表了“语言行为”的理论;美国语用学家P.格赖斯提出了“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以上三个学者的贡献使语用学从概念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语用学侧重于语言的实用,以语言为基本的要素,注重语言本身的使用,讲究语言的组织与驾驭,特别是语言在特殊环境里的特殊表意效果。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如果要用一种语言学理论为语文教学作出指导,那么语用学是再合适不过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在语用学理论引进中国不久的1993年王建华写出了“汉语语用学的拓荒之作”--《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之后,不断有语文教师和语言学者提出努力构建“语用”语文课堂,建立起语用学的语文教学体系,对于教学中的语用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王建华的《语用学与语文教学》(2000)和刘仁增的《让语文回家:刘仁增语用教学新思路》(2009),他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讨论了语用学指导下的语文教学问题,提出了语用型语文教学的观念。
三、研究的理念基础
本课题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进行细致调查,搜集整理有关数据作为课题研究依据,学习了有关的参考文献。
国外相关文献:伊利《走向教学技术哲学》,惴思克《教育心理学和课堂实践》、《对于教学的学习本质》,加涅《学习心理学》、《教学设计》、《学习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基础》等专著。
国内相关文献:陆俭明《语文教学之症结与出路》,王元华《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用教学》,刘仁增《语用 开启语文教学的新门》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构建训练目标体系,明晰“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的问题。(2)深入研读教材文本,挖掘其核心“语用”价值,形成教学策略。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更新教与学的观念与做法,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性活动,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习得语言文字能力的场所,同时检验、总结,得出一些教与学的新策略。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语用”理念下教学策略建构的研究。其中包括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利用的进行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选择和确定的研究。在“语用”理念的指导下,明晰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本质联系。在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学习目的阐明、学习策略的制定、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方面掌握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形成有别于传统课堂、常规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并可供推广的语文教学新方法及新策略。
五、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语用”的学习规律,科学、系统、深入地研究入地研究阅读教学中提高语用教学 效益的基本策略和有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用用能力用能力和全 面、系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同时,通过研究,不断拓展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使更多的教 师成为科研型、专家型、学术型教师。
六、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自2017年5月起,实验周期为二年,实验研究基本上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2017年5月-2017年6月),主要是分析现状,收集资料,拟定计划,申报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9年4月),主要是根据计划开展相应的研究,构建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总结阶段(2019年4月——2019年6月),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和资料,总结研究成果并形成研究报告。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准备阶段运用文献法,结题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测试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常态下,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个研究过程。
(1)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在本课题中,将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研究适合“语用型教学”的策略。
(2)理论研究法:搜集、查阅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学习、挖掘、分析相关的理论书籍。特别注重对课标的研读,为科学制定小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目标做准备。(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提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 定进行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语用型教学”策略的方法。
为了确保课题顺利开展根据课题组成员任教年级分块实施研究: 低段:杨 惠、高娟娟、游丽霞 中段:林彩琴、刘必杰、陈明明 高段:陈为芳、王 芳、林海英
七、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5月-2017年6月
(1)对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进行细致调查,搜集整理有关数据。
(2)学习语用教学的有关文献,为教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拟定课题名称:小学阅读教学中“语用”教学策略研究。(4)完成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申报工作,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并进行整理分析,拟定课题研究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9年4月
(1)根据计划进行研究,开展相应的教学、研讨工作。(2)构建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3)进行阶段性总结反思。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4月——2019年6月
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及积累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课题成员撰写论文、调查报告、展示典型课例。
第二篇:《小学写字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刘风老师)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
小学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训练,也是书法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抓好写字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提高书面作业的质量,而且受到美的陶冶,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因如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都有明确要求,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把“写字”教学列为语文教学的五大任务之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写字学习中,大都能够用铅笔把字写到田字格或方格的中间,然而,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开始用钢笔在横格中书写,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不明确在横格中写字的要求,把字写在了横格的底线上,没有达到“方格留四边,横格留上下”的要求。大部分学生书写字体欠端正,结构不均,笔画松散,无章法可循。
调查得知: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偏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只求完成的速度而无暇顾及书写的质量,教师批改也只注重字写得对错,忽视对字写得是否美观、规范的评价。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写字教学是语文学
科的任务,对于学生的书写情况关注得就更少了。致使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滥用不规范的简化字或繁体字,写错别字等现象相当常见。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小学生怎样在横格中写好钢笔字。具体地说,就是解决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使其做到:在横格中写字“留上下”,并且书写字体端正,结构匀称,笔画松驰有度,有章可循。
1、课题界定
本课题定位于小学生在横格中写好钢笔字,重点研究三年级学生怎样在横格中写好钢笔字,研究过程中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小学写字教学为研究对象,以“三维”目标为操作要求,在实践中对影响写字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思考谋划,努力减少无效教学行为,采取有效教学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力争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的写字能力获得较大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提高和发展。
2、研究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理论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人本需要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主动行为,都有其积极的基本心理需要为依据。
(3)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
内容,对于正处在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重要时期的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与写字教学尤为紧密,而且写字以其独特的优势显现出重要的作用。
3、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让小学生明确在横格中写字的具体要求,掌握在横格中写好字的方式方法.使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写字习惯,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真正做到练好字、做好人,从而让他们掌握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
4、研究内容
(1)我校小学生写字现状及原有写字教学活动评价状况的调查分析;
(2)研究如何让学生按照书写要求规范地在横格中写字,将写字姿势,书写习惯与写字技能三者都作为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3)以写字课为主,午间和大课间活动为辅.指导三年级学生按照在横格中写字的要求,认真写字,形成一整套指导学生规范写字的做法,并进行科学地归纳整理,为写字教学提供参考;
(4)研究如何实现小学写字教学活动评价环境的整体化,使得小学写字教学活动评价与各学科书面作业质量两者之间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构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的评价大环境。5.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激励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实践,教
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评价。本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的评价上。从理论层面考虑,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多样,又是随教学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教学理念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范围限定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上。评价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程度。从实践层面考虑,各种教学实践在操作上往往不在一个水平上,大到选择教学方法,小到对某个知识点过程的讲授,因此本课题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范围限定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过程上。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协调应用。
第三篇:语用学开题报告
1、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
2、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32. [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1:96. [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 [5]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80. [6]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 ”[d] .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3.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12. [8]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9. [9]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01.
2、理论观点综述: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是现代汉语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具有和其他领域的流行语一样的基本属性,又具有独特语言学领域的特色。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界定标准。比如有的学者所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都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 是社会集体意志的产物”,这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论述的;还有研究者从语言中的修辞角度进行解释,网络流行语的各级语言单位在修辞手段应用上呈现出许多独到的修辞特点:有的则是从审美观点出发,指出网络流行语适应时代发展,更加迫求文明、美感和高雅。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和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引起学者的重视。
本文主要是从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和发展入手,借鉴先前研究学者的经验,在语言学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的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
五.论文的进度安排:
1.2012年3月围绕选题收集材料。2.2012年4月撰写初稿。3.2012年5月修改完成。
主要研究内容: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述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
(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
二、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一)语言的合作原则
(二)语言的经济原则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
三、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
(一)语音手段
1、出现大量的谐音词
2、同音法
(二)词汇手段
1、词语的缩略法
2、旧词新用
3、借词的大量增加
(1)音译词
(2)意译词
(3)音译兼意译
4、数字或字母代替汉语词语
5、方言词的运用
(三)语法手段
1、词序的变化
2、词类的发展
3、语法中的类推作用
(四)修辞手段
1、隐喻的大量使用
2、借代的运用
3、仿词的出现
四、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一)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
(二)来源于网民自创
(三)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
(四)来源于春晚经典台词
五、网络流行语的 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条件:借助学校图书馆查阅一些与论文相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的大量信息作为参考;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方法及措施:首先,掌握大量与网络流行语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第二,通过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相关文献,并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做好相关笔记;第三,在不同年龄段网民中间做一系列问卷调查,用来掌握网络流行语的实际使用情况,用以支撑论文观点;第四,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其在理论及应用上更加严谨;最后,整理归纳所有的资料及调查数据,经指导老师的审核后完成论文,然后将资料进行保存,作为以后学习和工作的资料。
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省略篇二:开题报告语言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篇三:语言学开题报告
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j.l.austin最早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他主要针对20世纪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关于语言意义“真值”观,认为语言的意义不在于能否被验证,而在于言语交际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brown和levinson从语用使用中的一些普通原则:礼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基于社会学家goffman的面子行为理论,b&l建立了自己的“面子理论”来解释交际中的礼貌现象。leech 从礼貌原则方面进行研究,因为礼貌原则能成功地解释人们说话时的间接性,用礼貌原则补救合作原则。顾曰国从多方面对礼貌原则进行研究分析,不仅从礼貌,语用与文化方面进行分析,而且对现代汉语中的礼貌现象也做了研究。
礼貌是人们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一种现象,礼貌现象是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诸多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对社会交际中的礼貌现象做了大量的实地研究和理论探讨,但很少有人就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进行语用学分析。故本论文试通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来说明礼貌策略是极其实用的,它对我们学习运用语言、有效地提高言语行为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首先进行礼貌策略的理论综述,其次分析言语行为的类别与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及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境恰当性,再次分析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选择与使用及其产生的交际意义,最后分析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用效果。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是在不同语境条件下,如何正确选择与使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及其产生的交际意义,从而分析礼貌策略的实用性,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学习运用语言、有效的提高言语行为能力。
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theoretical review 第一章:引言(introduction)第二章:现代学习的理论框架(modern learning theory framework)2.1理论综述theoretical review 2.1.1leech的礼貌原则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2.2.2brown&levinson的礼貌理论与策略brown & levinsons politeness theory and strategy 2.2现代学习的建议性框架proposed framework of modern learning 第三章:言语行为的类别与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与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境
恰当性contextual appropriateness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the categories of speech acts and speech act polite strategies and speech act 3.1言语行为的类别speech act category 3.1.1传统的句法分类traditional syntactic classification 3.1.2言语行为三分说tripartite mode of speech act 3.1.3以言行事行为类型type of illocutionary acts 3.2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the speech act 3.3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境恰当性contextual appropriateness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peech act 第四章: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选择与使用及其产生的交际 4.1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选择与使用under the different contextual conditions, the speech act polite selection and use of the strategy 4.1.1对语境条件的分析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xtual conditions 4.1.2根据特定语境,选择与使用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a specific context,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speech acts 第五章: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用效果pragmatic effect of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peech act 第六章:结论conclusion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
研究,1999.(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和参考书、完成任务所具备的条件等)leech,g..n.principle of pragmatics.london: longman, 1983 gu,yueguo.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0, 14(2): 237-257 yule, george.pragmatic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严辰松,高航,《语用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张庆翔,刘炎,《现代汉语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完成任务所具备的条件: 1.本学期学习《语言学》,通过语言学课上老师认真的讲解,对语言学类论文的 框架和基本的语言学理论有了掌握。2.指导老师指导并提供相关的书目 3.学校图书馆和资料室有相关的书目 4.中国期刊网也有相应的文献资料篇四:语言学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用学分析 学院:
外国语
系:
外语
专业:
英语 学生姓名: 朱伊琪 学号: 050912 指导教师: ____
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j.l.austin最早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他主要针对20世纪30年代逻辑实证
主义关于语言意义“真值”观,认为语言的意义不在于能否被验证,而在于言语交际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brown和levinson从语用使用中的一些普通原则:礼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基于社会学家goffman的面子行为理论,b&l建立了自己的“面子理论”来解释交际中的礼貌现象。leech 从礼貌原则方面进行研究,因为礼貌原则能成功地解释人们说话时的间接性,用礼貌原则补救合作原则。顾曰国从多方面对礼貌原则进行研究分析,不仅从礼貌,语用与文化方面进行分析,而且对现代汉语中的礼貌现象也做了研究。礼貌是人们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一种现象,礼貌现象是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诸多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对社会交际中的礼貌现象做了大量的实地研究和理论探讨,但很少有人就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进行语用学分析。故本论文试通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来说明礼貌策略是极其实用的,它对我们学习运用语言、有效地提高言语行为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首先进行礼貌策略的理论综
述,其次分析言语行为的类别与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及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境恰当性,再次分析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选择与使用及
其产生的交际意义,最后分析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用效果。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是在不同语境条件下,如何正确选择与使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及其产
生的交际意义,从而分析礼貌策略的实用性,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学习运用语言、有效的提高言语行为能力。
3、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现代学习的理论框架 2.1理论综述
2.2.1leech的礼貌原则
2.2.2brown&levinson的礼貌理论与策略 2.2现代学习的建议性框架
第三章:言语行为的类别与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与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境
恰当性
3.1言语行为的类别 3.1.1传统的句法分类 3.1.2言语行为三分说
3.1.3以言行事行为类型 3.2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
3.3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意境恰当性
第四章: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选择与使用及其产生的交际
意义
4.1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选择与使用 4.1.1对语境条件的分析
4.1.2根据特定语境,选择与使用言语行为中的 4.2在不同语境中,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产生的交际意义
第五章:言语行为中礼貌策略的语用效果
第六章:结论
4、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1年
9月10日 学生开始查找资料 9月23日 学生确定写作方向 9月30日 学生和指导教师联系,确定选题 11月12日 学生提交第一稿开题报告 11月15日 全体指导老师和部分学生代表召开开题报告审题会 11月22日 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定稿
注: 学生须在完成开题报告定稿后方可离校 2012年
3月20日 学生上交: 1.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2.师生联系表
3.文献综述定稿(3000字)4月20日 学生上交毕业论文初稿(占分60%)5月10日 学生返校修改论文 5月20日 学生上交毕业论文二稿 5月30日 学生上交: 1.毕业论文定稿(占分40%); 2.《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手册》(在教师指导下统一填写); 3.实习日记(24篇); 4.实习报告(3000字);
5.实习鉴定表(实习单位填写相应评语并加盖红色公章)6月5日 毕业论文第一次答辩
(具体时间以教务处统一安排为准)6月20日 毕业论文第二次答辩
(具体时间以教务处统一安排为准)
5、课题研究准备情况(主要参考文献、资料和参考书、完成任务所具备的条件
等)leech,g..n.principle of pragmatics.london: longman, 1983 gu,yueguo.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0, 14(2): 237-257 yule, george.pragmatic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严辰松,高航,《语用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张庆翔,刘炎,《现代汉语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完成任务所具备的条件: 1.本学期学习《语言学》,通过语言学课上卢老师认真的讲解,对语言学类论文的框架和基本的语言学理论有了掌握。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带动了教育观念、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以及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语文课堂,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才能真正落实课堂的高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变革语文课堂,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是必须进行的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语文教师深刻理解有效性课堂的实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探索语文识字写字和阅读课堂教学的规律,走出教学改革的误区,构建语文识字写字和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实质上把握课程,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让语文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本课题研究以辩证的思想看问题,要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基础性、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实质上把握小学语文识字、阅读的教学规律,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构建生命课堂,走向对话的语文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㈠、研究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进行全新的变革,走向对话的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新的评价标准。因此,还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学论教。
㈡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相关的理论研究,从理论上深入地阐释语文课堂教学的现象,从而从实质上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摒弃表面上的模仿及形式主义。
2、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课堂重新建构的思路与途径:开展研究;加强反思;注重培训。尤其是要从寻找问题出发,从总结经验出发,从教育理念出发,重视案例教学研究。
3、探索新课程小学语文两种课型: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
4、研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语文课堂教学新的评价标准,以学论教,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性、实证性、探索性研究。
①以现代学习论、课程论、教学论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规律。目的是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认识,解决教学观念滞后的认识问题。
②努力探索一条扎实、有效,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新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和原则的要求,开展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的实证性研究与实验。
③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摸索以学校为基地的,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的行之有效、且能广泛推广的促进专业化研究型教师发展之路。
研究方法以校本教研为主,并根据研究内容采取有效的科研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及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学习、反思、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步骤、预期成果
本课题为期半年。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方式;集体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不同时期重点突破。具体步骤如下: 1、2011年9月10日—2011年9月15日,课题立项与启动阶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分任务落实理论研究与各项专题研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与指导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必要的理论,转变教学观念。2、2011年9月15日—2011年11月15日,课题具体实施阶段。
①、加强学习,建立课题学习研究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组织教师学习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及多元智能理论,再次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实质,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
②、认真做好搜集、积累、整理和提升资料工作。要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的积累资料,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搜集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教学设计等,开展案例研究。
③、学校将依据条件,重点研究识字写字和阅读两项内容,不同时期不同突破。第一年,重点进行理论研究,以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构建识字写字与阅读的教学模式。第二年重点探讨语文识字及阅读教学规律的研究。每年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在区片进行研讨,并在校内教师间交流经验。
④、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校的优质课评比和交流活动,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等,提高科研水平。
⑥、建立课题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一是不断吸收当代教育理论及实践成果,使课题研究和实验得到修正和完善;二是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参与人员教育观念的转变。把课题实施的过程看成是参与人员转变教育观念、接受培训的过程。3、2011年11月15日—2011年12月15日,课题总结、验收、结题阶段。做好课题总结与材料归档工作,并接受专家组的验收,开好总结、结题会,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的预期成果为:研究报告、经验(案例)集、典型课例光盘等。
六、课题管理与保障
第五篇: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定稿]
《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瓜州县渊泉小学课题组
课题类别:瓜州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课题批准号:
负责人:李会英
开题时间:2011年6月2日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选题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但纵观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只有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直接交往,而无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自由的直接交往,更无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直接交往。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时,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对象看待,恰恰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蕴藏着巨大的学习资源。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识结构得到发展。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从外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互动主义教育观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人际互动产生的。由此可见,充分的有效的互动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心理学家约翰逊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更强有力。” 现代合作教学理论也非常重视课堂学习中的生生互动状态,主张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沟通,从而起到一种“共振”作用,这就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温伯特所谓学习中的“共生效应”,这种效应能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仿效和矫正,共同发展。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互动式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佳教学方式。首
先,互动式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主体性有着必然要求的教学方式,没有学生的主
体性就没有互动式教学。其次,只有在师生、生生的情感的、智力的互动中,师
生、生生才会真正的了解对方或其他人。最后,互动式教学还会引领学生主体性的方向,学生的疑问、教师的启示、师生的辩论、同学间的研讨,这些都会引领
学生的主体性向着纵深的方向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故
提出本课题。
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⑴互动式教学是课堂教学赖以进行的动力。学生在表述、讨论、评议过程
中,可影响彼此的推理和结论,生与生之间语言和非语言的反应,可以对学生彼
此的学习表现提供反馈,更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形成,进而敦促学生,特别是为
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进行学习提供机会,利于转化“学困生”,从而取得大面积
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⑵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互动教学”便
于直接从同伴那里获得行为的方式和思想上的交流,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
解、信任,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从而突破自我中心的小圈子,这
既满足了学生与他人平等交往的心理需要,又使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这对于培养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⑶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综合素质。互动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给善于思考问题、勤于发表意见、敢于提出疑难的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⑷互动式教学使学生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思维能力。通过与同伴的相互作用,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而不是仅仅用自己的眼光,从自己的观点出
发,认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懂得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观察数学问题和数学
现象。这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3.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
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
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
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来说,现在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些研究特点是:①倡导改变
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②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③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未
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校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
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课堂观察、案
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的行动研究,来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构建小学数学实施互
动式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点和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⑴互动式教学情境创设。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
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
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实践中主动探索,提出问题,发现
问题,及时共同讨论,从而实现教学的互动效果。
⑵互动式教学的讨论互辨。展开小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激发互动,大家
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见解,进行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启发性,在讨论过程中,为寻找最佳的答案,必须通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力争压倒群芳,在各种思想和知识的阐述中,迸发出许多创造性的火花。
⑶互动式教学的评价。评价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
言看似零星散落,却是不可或缺,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进步就要予以鼓励和表扬,人性最深层次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评价是对学生的责任感、协作精神、自信心、毅力、个性、人格的肯定,组与组之间的不平衡总是存在,重视合作精神的培养,防止狭隘的竞争心理的产生。
⑷互动式教学的合作与竞争。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
胜过个人努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适时适度的竞争能激发个人的学习积极性,解
决发言不积极问题,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不足,自觉克服缺点,解决学习不平衡、不主动问题。
重点:互动式教学模式。
难点:互动式教学的评价。
2.课题研究的目标
⑴通过“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学会倾听同伴发言,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善
于发表意见,交流思想,阐明观点,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学习的能力。
⑵通过“互动式教学”促使数学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活力,促使学
生之间团结合作、和睦相处,使他们学会宽容、接纳和辨析。
⑶通过“互动式教学”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学会利用资源学习,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在心
理上减轻学生的负担1.积极探索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应的教
学策略,初步构建互动式教学的一般操作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⑷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
活中学习的素质,为他们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3.本课题研究的工作任务是:
⑴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课题研究的案例探讨,得出一些
互动式教学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
⑵通过研究,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课例,进一步促进学校资源库的建设,为实现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⑶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
4.研究的要点
⑴领会课标,尊重教材,尊重编者意图。
⑵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教师资源与教材资源有机结合。抓住重点,分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⑶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交流中发现知识。
5.课题研究的方法
总体上以行动研究为主,并辅之以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对比实验法。
前期工作:采取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对比实验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及人员分工
1.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任务分工。
2.课题组成员根据本研究方案及各自承担的子课题研究在相关的实验班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分四个阶段展开研究,并做好各阶段研究的分析、总结和反馈工作。
3.研究计划(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准备阶段 主要开展: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尝试研究;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等研究活动。
第二阶段(2011年8月-2012年3月)全面实施阶段课题研究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研究教法、课堂的组织形式、师生关系、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模式的运用,同时进行多方面进行探索。
第三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总结结题阶段:
①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②聘请专家进行研讨、论证。
③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总结报告。
④成果选编。
(2)课题组负责人简介及成员
课题负责人:李会英。小学一级教师。工作中,敬业奉献,勤勤恳恳,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努力实践,勇于探索,具有较强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教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全面负责,把握课题研究方向与思路,全程指导管理,主持课题的总体性研究。
成员:郑晓霞谢建花
具体负责课题实施,课题材料的收集和归类,负责课题的阶段性推进。
四、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与表达。
1.实验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形成优秀教学个案集;
3.探索有效促进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数学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4.完成课件集光盘1个;
5.发表市级论文2篇;
6.典型案例集。
7.学习资料集
2011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