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的语用学研究
教学的语用学研究
【摘要】:语用学是一门独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崭新学科。它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掀起了一场哲学的革命,使“现今的哲学无不带有语用学的特征”,而且也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持。本文就是尝试性地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观照、考察、研究教学问题的初步成果。首先,本文批判性地分析了有关语用学的诸多定义,进而提出语用学是一门研究在特定语境中如何使用语言、如何理解语言的学问。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这一定义,本文探讨了语用学的分类问题、辨析了与语用学相关的几组概念,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语用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继而,进一步分析了教学语用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从历时性的维度考察了教学语用思想形成、发展的基本脉络。由此,人们也许不难看出本研究提出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具体说来,教学语用思想的形成、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其中古代是教学语用思想的孕育和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学语用思想研究的主要问题域的雏形已基本形成。近代是教学语用思想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已开始重视对教学话语的分析、关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以及师生语用能力的培养等问题。现代是教学语用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一时期不仅继续强调师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尤其注重教学话语的语用分析以及师生的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等问题。再次,本文从共时性的维度撷取了教学研究中的五个主要范畴来进行分析。其一,教学语境是教学活动赖以存在、呈现、进行的物质基础与活力源泉。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语境是指一切对学校教学活动产生影响的主客观条件和力量的总和,包括社会制度、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水平、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家庭条件、话语的上下文等因素。狭义的教学语境主要指学校内部的语言环境与非语言环境,具体包括硬语境和软语境两个部分(本文主要基于狭义的教学语境展开讨论)。研究教学语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教学语境、利用教学语境、创设教学语境,使教学话语和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二,教学话语的涵义可以从使用和理解两个向度来分析。从使用向度看,教学话语是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品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时所使用的语言。从理解角度论,教学话语既是师生理解的对象,也是沟通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语境,达成师生相互理解、自我理解的中介、桥梁和纽带。它包括有声的教学话语和无声的教学话语两大类型,具有语境性、感情性、流动性、可理解性、得体性、有效性、职业性、口语性等特征,行使传信、教育、交际等功能。设计和优化教学话语,必须遵守和利用规范原则、顺应原则、合作原则以及礼貌原则等语用规则。其三,教学话语意义是指教师或学生在具体的教学交往中使用语言时所生成的、与当时具体语境相联系的特定意义。具有生成性、依附性、多元性等特点,可划分为会话含义、言外之义、指示意义、预设意义、语用歧义等多种类型。违反合作原则或在言语行为中均可生成教学话语意义。其四,教学话语理解主要包括教学话语意义理解和师生精神理解两个方面的内涵,具有创新性、语言性、实践性、语
境性、道德性、普遍性等特点。国内外有关教学话语理解的模型主要有编码—译码模型、新格赖斯推理模型、理解教育模型等。实现教学话语理解的策略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了叙事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实读—创读策略、实践解题策略、讨论策略、分析综合策略以及反思性教学策略等几种。其五,教学话语主体是教学话语使用主体与理解主体的统一,是潜在主体与确证主体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主体间性、反思性、动态性等特点。确证教学话语主体的路径很多,本文主要论述了其中的两条,即在理解中确证教学话语主体、在交往中确证教学话语主体。【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424.4 【目录】:中文摘要5-6英文摘要6-8第一章绪论8-23第一节语用学概说8-17第二节语用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17-19第三节研究的现状19-21第四节研究的意义21第五节研究的理路21-23第二章教学语用学研究的理论基础23-35第一节语言游戏理论23第二节言语行为理论23-26第三节理解理论26-30第四节交往理论30-35第三章教学语用思想的历史考察35-52第一节古代的教学语用思想35-38第二节近代的教学语用思想38-46第三节现代的教学语用思想46-52第四章教学语境52-80第一节教学语境的内涵52-57第二节教学语境的结构57-61第三节教学语境的功能61-67第四节教学语境的建构67-80
第五章教学话语80-101第一节教学话语的内涵与特征80-83第二节教学话语的结构与功能83-89第三节教学话语的设计与优化89-101第六章教学话语意义101-116第一节教学话语意义的内涵101-102第二节教学话语意义的分类102-110第三节教学话语意义的生成110-116第七章教学话语理解116-133第一节教学话语理解的内涵116-121第二节教学话语理解的模型121-127第三节教学话语理解的实现127-133第八章教学话语主体133-155第一节教学话语主体的内涵133-136第二节教学话语主体的确证136-155主要参考文献155-15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二篇:《对外汉语语用教学及研究》教学大
《对外汉语语用教学及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语用教学及研究
英文名称:On Pragmatic Teach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课程代码:013088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学时数:2学分36学时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修订人:刘惠 修订日期:2007年3月10日 审核人:韩明 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 审订人:莫其逊 审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对外汉语语用教学及研究》是面向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它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选修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语用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学术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对外汉语语用教学及研究》这门课程将给学生以更多教学和科研的启示。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现象的观察,逐渐掌握语用分析的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正确、适度地进行语用教学。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1章 语用学与语用教学概说(理论讲授4学时)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语用学在学术领域的研究现状,明确语用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
讲授内容:
1.语用学的研究现状。2.汉语语用学的研究现状。
3.语用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特点、意义与地位。重点:汉语语用研究与教学的概况。难点: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用教学的特点分析。第2章 语用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微观考察(理论讲授24学时)
通过对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汉语语用教学的具体实施手段与策略,并着重分析语用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讲授内容:
1.汉语语法中的语用研究。2.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语用分析在初、中、高级汉语教学中的不同运用。4.语用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重点:常见语用问题及其教学策略。难点:语用分析在教学中具体实践。
第3章 语用教学个案研究及论文撰写(理论讲授6学时)
通过对该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此类研究论文的写作要求与规范。讲授内容:
1.语用教学的个案研究。2.如何搜集语料。3.论文写作的要求与规范。重点:语用教学的个案研究。难点:如何撰写相关论文。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教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并提供机会给学生积极阐发个人独到的见解。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3.对外语的要求
在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的专有名词及术语给出英文译法,并要求学生准确掌握。4.教学辅助资料 CAI教学课件等。
(二)作业、答疑和质疑
1.课外作业:在授课结束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份指定的语料搜集。
2.答疑和质疑:向学生公布教师的电子邮箱,欢迎学生随时与老师探讨和交流。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现代汉语。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自编讲义(目前该课程尚无可直接使用的教材)
(二)教学参考书
1.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运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徐盛桓.语用问题研究.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第三篇:语用教学
一个人说的话恰当得体与否,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怎样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应当首先和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语用交流之上。要想方设法紧紧依托文本所提供的“想象世界”和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语用兴趣,各显神通地进行语用尝试,是语文课堂训练的第一要务。
一、“广积粮”——为语用打基础
积累词语,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表达词汇。语文课文中不乏许多好文,美文,词语追求的是量的累积。懂不懂没关系,只要对这个词语有新鲜感,先将其储存起来。词语作为语言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词语进行积累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是追求词语理解的深入还是注重词语累积的数量,虽然需要综合多个因素来考虑,但是没有量的积累肯定是不行的,同时,积累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意义认识。
1、立足课本
书本是学生主要的“语言积累”来源,特别是语文教科书,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是进行语言积累的绝好材料。在一节课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呈现新词,好词,不要贪多,以一两个词作为重点进行了解词义,了解词语使用的语境,通过反复练说,达到学生对词语的内化,积累,日复一日,积累的词语量是相当丰富的。比如:《台湾的蝴蝶谷》,本篇课文就含有很多好词,令人难忘,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翩翩起舞等等,课堂中我抓住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反复练说,我相信这些词能存进学生的脑中。
学习写字时,用字组词也是一个很好积累词语的机会,在组词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词语,让学生们互相见识,互相学习。
2、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一二年级集中识字,基本扫除文字障碍,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就是识字教学,集中认字的目的是让小学生尽快掌握文字(含语言)这个工具,从而自如地进入阅读领域。拓展阅读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渗透。首先要取的家长的配合,因为学生识字量还是有限的,亲子阅读绘本可以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到一年级下学期,根据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我设计了“我爱看书”家庭阅读表,引导学生每天从故事书中选一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家长签上名字,用累计红花的方式奖励,提高学生积极性。在学校,学生每天下午来校后到第一节上课前,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故事书,目前已经试行一年多了,学生在进行组词的时候,就会说出:扫荡、高贵、万里无云、无精打采„„,都是他们在讲故事的时候耳濡目染的,虽然有的意思不太明白,但是词语已在心中了,了解其义,也是即将的事情了。
3、生活积累
教学中最大的障碍还是生活体验问题,学生每天在与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接触,接收到许多的语言信息,让其久而久之就内化成学生的语言。比如一年级下册《识字3》中对子的认识,跟学生举例子说,春联就是对子,学生马上就反映出我家春联是迎春——接福,以后学生自然会关注春联的内容。
二、“授以渔”——为语用架桥梁
学生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如果不能使用,那就形同虚设。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把这些内储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该怎么用?教师就需要沉下心来教书,先必须“啃教材”,潜心钻研教材,咀嚼教材,只有洞悉教材意图,熟悉教材体系,明确教材重点难点,还必须在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创造性使用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把课程资源的开发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一课一得”即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单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利用这篇课文来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某一篇课文后,能得到一两个方面知识的学习、训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即以课内为主,课内以突出段的精读,课外突出篇的训练,课内以名段为主,课外以精品为宜。比如:《沉香救母》这一课中“沉香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引导学生先弄清“一„„就„„”的意思后,学着联系生活再说。在学到我会写的字“更”的时候,学生组了个词“更帅”,我就顺势问:“xx同学很帅,谁比他更帅?”有一个男生就回答:“我比他更帅”。学生发言热情顿时高涨,请了一位女同学和我站在一起,引导学生用“更”说话:“xx同学很高,老师比她更高。老师头发很长,xx同学头发比老师更长。”学生在说话中,明白了“更”的使用。
三、“磨铁杵”——为语用创情境
学,是为了用,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功能。引导学生把语言置于特定的语境中用恰当,用合适,学以致,以用促学,当然运用训练必须坚持不懈,多法并举,才能真正内化语用。
1、当堂的词语运用操练,还势必促使课堂教学充满无穷的生命活力。老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引导学生大胆,大声,大方的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形成自由有序的语言运用情景。这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老师生硬的上课,严肃的批评都导致课堂的冷却,无法形成语用环境,那就只是老师讲,学生听了。
2、通过设计出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较具生活性,形象性、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的教学,创设的情景越活泼、生动、准确,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这样就越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目的。
3、重视日常交流语用的渗透。跟学生聊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比如:看到学生打扮特别漂亮,老师夸一夸他,下次他也懂得夸老师,夸别人了。开假时都跟学生聊聊爸爸妈妈带你去哪玩了,玩的怎么样呀?明天就要春游了,大家心情怎么样?等等。
我非常赞赏刘仁增老师据此提出的“语用型教学”的一串响亮口号:生命,因语用而绽放;理性,因语用而温润;意蕴,因语用而开掘;语技,因语用而提升。在语用实践的过程中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进行,我将学生引向语言应用、言语提升的学习之途,从而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的课。
第四篇:落实语用教学
落实语用教学
一、在言语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语文学习就是言语活动的实践,语文学习的目标也就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语用能力。
1、错读的资源:读书中的语用 对于学生的出错,教师要善于归因,分析其潜在的认知结构上的不足与错误,让学习主体得到体面的言语实践机遇,帮助其建构合理的图式。(帮助学生纠错的过程就像是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学生出现错误,说明在认知上出现问题,无法自行建构,教师此时不能简单粗暴的纠错,而是要善于在言语实践中帮助学生自己建构。)
2、倾听的忽视:交流中的语用 倾听是尊重学生的体现,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中的倾听更是理解的一种方式,是对话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语文能力。教师倾听学生发言,悉心引导每一次思维的转换,耐心等待每一回思想的升华,把课堂的空间尽量打开,让学生尽情地舒展自己、释放自己、提升自己。模糊的诘问:表达中的语用 质疑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发端。在课堂师生、文本的多方语言交汇过程中,在开放和真诚的倾听和倾吐循环互动中,必然会激发意义的生成、思想的升华、智慧的迸发。人文的分离:写作中的语用一旦学生的书面“倾吐”不是尊重自己内心的深切感受,而是为了适应既定读者(例如语文教师)之要求,那么这种“倾吐”就会走味,或者是“吐”而未“倾”也。此乃当前习作教学之弊。倾吐的过程应该成为表现自我的过程,写作与自我之间应该完全同步。
二、抓住“语言”这个牛鼻子
1、思考着读 思考着读的核心是学生在任务引领下的自学、先学,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充分的语文实践中领会、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
2、比较着学 要真正把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落实到实处,必须完成语文课堂的转型,既关注写什么,又关注怎么写,既教言语内容,又教言语形式,让教学过程得意、得言、得思。比较着学,不失为一种选择。
3、拓展着写写是语言的一种编码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表达,课堂就有了学生自主语言实践的时空,避免了在内容繁复分析上的消耗。
三、“泉”眼无声,“趣”味盎然写景类文章独立阅读的方法:先读出景是怎样的探究作者是如何写景的追问作者的情意是如何表达的读写结合阅读过程: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运用语言
四、让词语在交际中活起来
1、结合课文情境,第一次点击词语
2、结合练笔语境,第二次点击词语以文本中的重点词语为目标,把重点词语、短语复现,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练笔,让这些词语成为积极语汇。
五、语用,从正确理解词句的本义起步教师的提问,要涉及语言文字的学习,要有关联性和层次性,不要个个孤立,更不要没有思维的质量。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现象,然后根据这些语言现象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来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秘密。语用的意义有两层:首先是正确的理解词句的本义,其次是在运用过程中体悟作者的言外之意。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得从正确理解词句的本义起步。
六、让“词语盘点”教学“实”起来一词一世界。词语教学是平时教学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元素,是散落在单元中的珍珠。
1、分一分,看谁分得最正确
2、比一比,看谁积累得最多
3、找一找,看谁找得最正确
4、填一填,看谁填得最恰当
5、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形象
6、写一写,看谁写得最连贯
1、画面相辅,让“日积月累”鲜活起来
2、拍客寻美,让“日积月累”生活起来
3、照片注释,让“日积月累”活用起来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载体,同一篇课文,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截然不同。哪怕文本中同一个语言点,不同年级的教学定位也是不同的。找准不同年级学生语文知识、经验的起点研制阅读教学内容,举要删芜,才能让不同年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应有的发展。看似寻常最奇崛,阅读教学要提升学生阅读欣赏的眼力,教师须慧眼识珠,看到学生看不到的语言风景,引导学生在疏忽处驻足欣赏,平中见奇,体味语言魅力,发现阅读乐趣,提升阅读能力。管建刚《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自然段摆出观点,是“起”;第三自然段顺着观点,举出正面例子,是“承”;第四自然段举出反面例子,是“转”;最后总结,是“合”。如此梳理点拨,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式样,也开始关注揣摩篇章结构特点。
第五篇:双关语语用翻译策略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分析公共标识翻译 从Salsa舞解析墨西哥人的性格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及对策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爱玛》女主角爱玛伍德豪斯人物分析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体现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激发策略的调查分析—以屏边高级中学为例 归化与异化在《老友记》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以《热血强人》为例分析美国黑白种族的融合 从文化角度谈商标的中英互译
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的手段的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语音歧义和语义歧义的语言学分析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n Wallace Stevens’ Poems 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中国式英语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纠错”
会计文本语言特色分析——以《国际收支手册》为例 On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Type of J.M.Coetzee’s Disgrace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 汉语流行语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探微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从毛姆《刀锋》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知识分子形象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lemma of Colonized Afro-Americans: the Study of The Bluest Eye 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失误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对学习的启示 A Study of Cultural Presupposition in Idioms 中英文求职信中言语行为对比分析 英汉爱情隐喻比较研究
中美穿越剧中文化构架差异研究——以《步步惊心》和《回到未来》为例 英语国家国歌中爱国主义的话语建构
人性的堕落——解析《蝇王》人性恶的主题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财富对婚姻观的影响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美家庭观差异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American Marital Status on the Christian Views of Marriage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
历史与个人叙事:拉什迪《午夜之子》的后殖民解读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研究
从英汉“狗”的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跨文化角度试评央视国际版的语言现象 论《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悲剧成因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看身份的寻求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商务英语的语用特点及翻译
A Study of the Causes of Tess's Tragedy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中美文化交际中的礼仪文化差异研究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 英汉动物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意义及翻译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 受超验主义影响的具有美国精神的作家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
《简爱》中罗切斯特性格与命运研究
A Feminist Reading of A.S.Byatt’s Possession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谈旅游翻译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通过象征主义、梭罗的自然思想和梭罗的个人主义析《瓦尔登湖》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浅谈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 弗兰肯斯坦中怪人命运研究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
废墟之花--年代摇滚乐对美国社会的意义 从文化角度简要分析词语的意义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适者生存—对《飘》中生存意识的探究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
The Seven-Eighth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n analysis of “Iceberg Theory” 英汉亲属称呼语与中西家庭教育模式差异
《绝望的主妇》中的中产阶级女性独立意识的研究 交际教学法在当前高中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 86 87 88 89 外贸函电写作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爱国主义的升华—《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90 广告翻译
The Impact of High and Low Context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92 改革开放后的中美女性形象对比
灵魂救赎者—《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菲比的人物分析 94 合作原则在动画中的应用 95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 96 目的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爱丽丝梦游仙境》译本对比 97 《蝇王》主题之原型解读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
完美管家还是他者—浅析《长日留痕》中的管家形象(开题报告+论)100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美国动画电影的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系列为例 101 浅析电影《风雨哈佛路》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0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3 源于真爱的结合:简爱的婚姻对当代人的启示 104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英文电影欣赏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xx学院案例 106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 107 论《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主义 109 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0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11 谈成长中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感波折 112 中文被动句的英译
从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探讨PPT使用的利弊 114 中西戏剧发展快慢对比及其原因
“拂过水仙的蕙风”——华兹华斯与汪静之作品浅析 116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杀死一只反舌鸟》文本和电影的比较研究 118 浅析英语歧义句的成因及消除 119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 120 浅议英语广告的翻译
中西方餐具文化对比研究—以筷子和刀叉为例 122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123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试析译者主体性在《到灯塔去》两个汉译本中的体现 126 《哈姆雷特》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同一性危机”——浅析汉娜的悲剧人生
从《简爱》和《藻海无边》看罗切斯特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变化 129 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130 The Influence of Bob Dylan and His Works on American Social Movements 131 浅谈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 132 《圣经<箴言>》的修辞分析 133 《芭芭拉少校》中的现实主义 134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
从英式桌球斯诺克看英国的绅士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36 黑人性的遗失与保存从黑人文化传统看《日用家当》
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的创造性背叛的研究——以《冷山》和《红字》为例 138 滑稽背后的严肃--浅析王尔德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人物话语特征 13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0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分析
美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所隐含的美国社会文化 142 麦克•莫波格《柑橘与柠檬啊》的叙事艺术 143 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 144 分析露丝的觉醒《接骨师之女》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性格形成过程分析 146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自然主义特色 148 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分析习语的翻译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英之辅EF语言培训为例 150 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151 情景教学法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152 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53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 154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155 英语谚语重复修辞格的翻译
156 Roberta’s Rol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157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158 佩克拉的忧伤--解读《最蓝的眼睛》 159 从黑人女性主义解读《宠儿》中塞丝的觉醒 160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
161 超验主义思想在惠特曼诗歌中的体现 162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163 意识流与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以詹姆斯•科尔曼的《莫说她很怪》为例 164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165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166 A Study of Self-Other Relation in The Painted Veil 167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 16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重生
169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 170 《呼啸山庄》叙事视角多元性研究 171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 172 《吉檀迦利》中的泛神论思想
173 An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74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英幽默
175 《夜色温柔》男主人公迪克的精神变化研究
176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 177 论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
178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 179 论《汤姆琼斯》中流浪汉模式的继承与创新 180 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 181 汉语歇后语之英译
182 剖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复杂个性 183 中英寒暄语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对比
184 “本我,自我,超我”—《飘》中玫兰妮性格分析
185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186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 18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
188 A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189 《老友记》中幽默的翻译
190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191 从“米兰达”的人物形象看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观 192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 19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 194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
195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196 基于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分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性格 197 礼貌原则与中西文化的差异
198 影视剧字幕汉译探究---以《吸血鬼日记》的字幕汉译为例
199 解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商业社会——对《巴比特》的人物性格及讽刺手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