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单元整组 落实语用教学
加强单元整组 落实语用教学
【摘 要】语文的学习是要教会学生得体的说话,写出有水平的文章,促进人与人的沟通,让人们可以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语文是一个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落实语用教学,培养学生语用的能力。而加强单元整组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语用教学的效率,为学生开启语用之门,让其顺利的走进知识的殿堂,不断地进行充实、提高。
【关键词】语文;思想;单元整组
一、整合教学资源――打开语用之门
笔者在片区教研听课中不难发现,执教者往往是胸怀“语用”走老路:单篇文本教学,执教者往往凭借教参或教学习惯,信手拈来:在一篇文章中,一会儿词语理解,一会儿比喻拟人,一会儿反问句,一会儿过渡句,生怕哪儿没讲到,结果学生脑子里成了浆糊,什么也没学到。单元整组教学,依据各单元的文本内容与文本表达方式的特点,根据年段目标,参照课后习题,结合学情及全本教材,拟定各单元的单元目标,找准语用教学之点,打开语用之门。
【案例1】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编排了精读文《1你好!新年》《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3我家的园子》《4校园交响乐》和《积累运用》,积累运用里的《温故知新》涉及的就是排比句,此外还有口语交际――《应聘班级服务员》,以及以口语交际为题材的习作百花园。在单元整组教学设计中,根据第1、3、4课在文本表达方式上大量采用排比句的特点,积累运用《温故知新》的知识点,根据年段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学资源,拟定以下单元目标:
1.学会生字20个。在阅读中学习用换词法、联系上下文、拆字法等理解词语,并相机积累运用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有感情朗读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3.结合单元主题认识排比句,了解它的特征和作用。
4.练习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二、优化学习过程――实施语用之地
平常的单篇文本教学,走进了“悟”与“误”混淆的怪圈,教师往往是先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接着让学生默读勾画,写批注;然后分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交流大多围绕文本内容打转转,“得意”而“忘形”。单元整组教学,以单元目标贯穿整个单元,主要采取“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主题实践――整体回顾”板块式教学,将单元目标中的1至2个目标有效落实到具体的板块中,搭建实施听说读写训练的平台,不仅得意,而且得言,得法。
【案例2】在案例1的单元整组教学中,为达成单元目标“结合单元主题认识排比句,了解它的特征和作用。”执教者采取了如下的导学设计:
(一)引入《你好!新年》:
春雪初融,燕子归来,杨柳新枝,鲜花满园,让我们感受新年到来时的喜悦。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新年已经到来的。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答案。
1.交流感受。
2.随机出示重点句子讨论:
“她带来新叶,给每一片林子,”
“她带来叶笛,给每一个村庄,”
“她带来鲜花,给每一座城市,”
“她带来鸽哨,给每一片广场……”
A这小节共有几行?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排比句。
B采用了排比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呢?男女轮读,师生范读,齐读等方式感悟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C春天还带来了什么呢?仿照文中的句式说一说。
她带来_______,给_______,她带来_______,给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走进《我家的园子》
排比的手法,不仅在诗歌中,作家萧红在《我家的园子》一文中,也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她采用排比要表达什么意思?表现什么情感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我家的园子》。
1.学生找出来你文中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在批注喜欢的原因。
例句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抓住颜色、声音和形态来朗读。)
例句2: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前一句是排比句,后一句赋予了大树、土墙以生命,可联系下文的“一切都活了!”来理解作者对园子里的一切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例句3: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采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抓住“活了”、“自由”来谈自己的体会。)
2.交流体会,朗读感受园子的自由与美好。
(三)自学《校园交响乐》
1.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朗读,并背诵。
2.仿写: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汲取,在各科的书籍里寻觅。
A天空中的云彩变化莫测,时而_______,时而_______,时而_______,时而_______,让我眼睛都看花了。
B小弟弟可真淘气:时而_______,时而_______,时而_______,时而_______,简直拿他没办法。
三、强化言语实践――丰实语用之得
单元整组教学,突出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尤其是在单元整组教学的主题实践板块,紧扣单元目标,紧密联系在部分体验板块中的语用之得,让学生在听说写得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案例】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组教学中,在执教本单元的主题实践板块――写想象作文时,大胆采用了素写的方式,开课后引导给孩子“哪些内容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写。接下来的评改环节,始终紧扣本单元的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4篇课文的阅读实践,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引导学生添加修改,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最后学生再运用老师指导的习作方法修改自己的片段,最后班级反馈。
总之,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既然我们已认识到――“死教”语文书没有用,那就拿出我们为人师的胆识与勇气,点击单元整组教学,走进语用教学,教语文。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第二篇:加强单元整组落实语用教学
文/张劲
【关键词】语文;思想;单元整组
一、整合教学资源——打开语用之门
笔者在片区教研听课中不难发现,执教者往往是胸怀“语用”走老路:单篇文本教学,执教者往往凭借教参或教学习惯,信手拈来:在一篇文章中,一会儿词语理解,一会儿比喻拟人,一会儿反问句,一会儿过渡句,生怕哪儿没讲到,结果学生脑子里成了浆糊,什么也没学到。单元整组教学,依据各单元的文本内容与文本表达方式的特点,根据年段目标,参照课后习题,结合学情及全本教材,拟定各单元的单元目标,找准语用教学之点,打开语用之门。【案例1】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编排了精读文《1你好!新年》《2爱因斯坦和小女孩》《3我家的园子》《4校园交响乐》和《积累运用》,积累运用里的《温故知新》涉及的就是排比句,此外还有口语交际——《应聘班级服务员》,以及以口语交际为题材的习作百花园。在单元整组教学设计中,根据第1、3、4课在文本表达方式上大量采用排比句的特点,积累运用《温故知新》的知识点,根据年段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学资源,拟定以下单元目标:
1.学会生字20个。在阅读中学习用换词法、联系上下文、拆字法等理解词语,并相机积累运用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有感情朗读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3.结合单元主题认识排比句,了解它的特征和作用。
4.练习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二、优化学习过程——实施语用之地
平常的单篇文本教学,走进了“悟”与“误”混淆的怪圈,教师往往是先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接着让学生默读勾画,写批注;然后分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交流大多围绕文本内容打转转,“得意”而“忘形”。单元整组教学,以单元目标贯穿整个单元,主要采取“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主题实践——整体回顾”板块式教学,将单元目标中的1至2个目标有效落实到具体的板块中,搭建实施听说读写训练的平台,不仅得意,而且得言,得法。
【案例2】在案例1的单元整组教学中,为达成单元目标“结合单元主题认识排比句,了解它的特征和作用。”执教者采取了如下的导学设计:
(一)引入《你好!新年》:
春雪初融,燕子归来,杨柳新枝,鲜花满园,让我们感受新年到来时的喜悦。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新年已经到来的。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答案。1.交流感受。
2.随机出示重点句子讨论: “她带来新叶,给每一片林子,” “她带来叶笛,给每一个村庄,” “她带来鲜花,给每一座城市,” “她带来鸽哨,给每一片广场„„”
A这小节共有几行?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排比句。
B采用了排比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呢?男女轮读,师生范读,齐读等方式感悟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C春天还带来了什么呢?仿照文中的句式说一说。她带来__________,给__________,她带来__________,给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走进《我家的园子》
排比的手法,不仅在诗歌中,作家萧红在《我家的园子》一文中,也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她采用排比要表达什么意思?表现什么情感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我家的园子》。1.学生找出来你文中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在批注喜欢的原因。例句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抓住颜色、声音和形态来朗读。)例句2: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前一句是排比句,后一句赋予了大树、土墙以生命,可联系下文的“一切都活了!”来理解作者对园子里的一切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例句3: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采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抓住“活了”、“自由”来谈自己的体会。)
2.交流体会,朗读感受园子的自由与美好。
(三)自学《校园交响乐》
1.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朗读,并背诵。
2.仿写: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汲取,在各科的书籍里寻觅。
A天空中的云彩变化莫测,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让我眼睛都看花了。B小弟弟可真淘气:时而,时而,时而,时而,简直拿他没办法。
三、强化言语实践——丰实语用之得 单元整组教学,突出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尤其是在单元整组教学的主题实践板块,紧扣单元目标,紧密联系在部分体验板块中的语用之得,让学生在听说写得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案例】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组教学中,在执教本单元的主题实践板块——写想象作文时,大胆采用了素写的方式,开课后引导给孩子“哪些内容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写。接下来的评改环节,始终紧扣本单元的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4篇课文的阅读实践,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引导学生添加修改,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最后学生再运用老师指导的习作方法修改自己的片段,最后班级反馈。
总之,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既然我们已认识到——“死教”语文书没有用,那就拿出我们为人师的胆识与勇气,点击单元整组教学,走进语用教学,教语文。
第三篇:落实语用教学
落实语用教学
一、在言语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语文学习就是言语活动的实践,语文学习的目标也就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语用能力。
1、错读的资源:读书中的语用 对于学生的出错,教师要善于归因,分析其潜在的认知结构上的不足与错误,让学习主体得到体面的言语实践机遇,帮助其建构合理的图式。(帮助学生纠错的过程就像是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学生出现错误,说明在认知上出现问题,无法自行建构,教师此时不能简单粗暴的纠错,而是要善于在言语实践中帮助学生自己建构。)
2、倾听的忽视:交流中的语用 倾听是尊重学生的体现,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中的倾听更是理解的一种方式,是对话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语文能力。教师倾听学生发言,悉心引导每一次思维的转换,耐心等待每一回思想的升华,把课堂的空间尽量打开,让学生尽情地舒展自己、释放自己、提升自己。模糊的诘问:表达中的语用 质疑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发端。在课堂师生、文本的多方语言交汇过程中,在开放和真诚的倾听和倾吐循环互动中,必然会激发意义的生成、思想的升华、智慧的迸发。人文的分离:写作中的语用一旦学生的书面“倾吐”不是尊重自己内心的深切感受,而是为了适应既定读者(例如语文教师)之要求,那么这种“倾吐”就会走味,或者是“吐”而未“倾”也。此乃当前习作教学之弊。倾吐的过程应该成为表现自我的过程,写作与自我之间应该完全同步。
二、抓住“语言”这个牛鼻子
1、思考着读 思考着读的核心是学生在任务引领下的自学、先学,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充分的语文实践中领会、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
2、比较着学 要真正把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落实到实处,必须完成语文课堂的转型,既关注写什么,又关注怎么写,既教言语内容,又教言语形式,让教学过程得意、得言、得思。比较着学,不失为一种选择。
3、拓展着写写是语言的一种编码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表达,课堂就有了学生自主语言实践的时空,避免了在内容繁复分析上的消耗。
三、“泉”眼无声,“趣”味盎然写景类文章独立阅读的方法:先读出景是怎样的探究作者是如何写景的追问作者的情意是如何表达的读写结合阅读过程: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运用语言
四、让词语在交际中活起来
1、结合课文情境,第一次点击词语
2、结合练笔语境,第二次点击词语以文本中的重点词语为目标,把重点词语、短语复现,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练笔,让这些词语成为积极语汇。
五、语用,从正确理解词句的本义起步教师的提问,要涉及语言文字的学习,要有关联性和层次性,不要个个孤立,更不要没有思维的质量。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现象,然后根据这些语言现象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来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秘密。语用的意义有两层:首先是正确的理解词句的本义,其次是在运用过程中体悟作者的言外之意。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得从正确理解词句的本义起步。
六、让“词语盘点”教学“实”起来一词一世界。词语教学是平时教学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元素,是散落在单元中的珍珠。
1、分一分,看谁分得最正确
2、比一比,看谁积累得最多
3、找一找,看谁找得最正确
4、填一填,看谁填得最恰当
5、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形象
6、写一写,看谁写得最连贯
1、画面相辅,让“日积月累”鲜活起来
2、拍客寻美,让“日积月累”生活起来
3、照片注释,让“日积月累”活用起来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载体,同一篇课文,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截然不同。哪怕文本中同一个语言点,不同年级的教学定位也是不同的。找准不同年级学生语文知识、经验的起点研制阅读教学内容,举要删芜,才能让不同年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应有的发展。看似寻常最奇崛,阅读教学要提升学生阅读欣赏的眼力,教师须慧眼识珠,看到学生看不到的语言风景,引导学生在疏忽处驻足欣赏,平中见奇,体味语言魅力,发现阅读乐趣,提升阅读能力。管建刚《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自然段摆出观点,是“起”;第三自然段顺着观点,举出正面例子,是“承”;第四自然段举出反面例子,是“转”;最后总结,是“合”。如此梳理点拨,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式样,也开始关注揣摩篇章结构特点。
第四篇:单元整组教学
单元整组教学
一、整体感知─用好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从低年级的一两句成为中年级的一段话,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整体感知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具体模式: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单元目标)——相机指导资料的搜集
在单元导读课中,“导”要达到四个要求:
一导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重点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二导学,渗透目标。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
三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如:教师让学生选一段你喜欢的练习读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篇课文虽然内容不同,但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同一个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题材来表达。”引导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形成整个单元的主旋律。这里要注意把握好导读的度,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避免把好滋味都先尝了,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
四导行,全面铺垫。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应进行指导,可分组进行,增强针对性),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做阅读铺垫,习作铺垫。
“整体感知”主要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是单元整体感知,时间一般设置在20到30分钟。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
二、部分感悟──上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部分感悟”指分课或分块学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阅读课文教学。“单元整体感知”已经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把握,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或疏或密,有张有弛。
对于精读课文,我们就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上。虽然学生已经对整单元的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但在课堂上还是要留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另外,还可以抓住学生在感知时候的兴趣点与疑惑点,以这个点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略读课文疏要疏在略读浏览处,在单元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无须面面俱到,篇篇细嚼。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领会编者的意图,惟恐学生不会读,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孩子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致使略读不“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单元整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不要把各课又各自孤立开来,“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把握,一切都围绕单元人文内涵目标及知识能力目标展开。教材每一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我们在关照单元整体目标的同时,提出单元核心话题,继而寻找各篇的研读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最后统整到单元目标上来。也就是要注重整体目标对各篇的辐射,注重各篇课文对整体目标的回应。
三、整体回顾──上好“语文园地”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
“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它为学生展示学习整单元后的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语文园地为依托,探求学习规律,提升表达水平,丰厚学生积累,综合展现学习成果,同时也要对整单元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它是一个小结、提炼、上升的过程。
单元总结课教学模式: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
如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读读背背这个栏目,就系统的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其实我们不必在学完了整单元的课文后,再去读背这些语文园地中的诗句等。我们可以边学习课文,边引导学生搜集此类资料。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我们不能直到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单元整组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悄然酝酿了。单元整体回顾阶段,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表达的情趣,提升表达的质量。有“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更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展示台”或“宽带网”的栏目,运用不同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通过单元整体回顾,就能使学生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第五篇:单元整组教学范文
重视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
常山县实验小学 陈正
说明:本文是我的一个资料整理,不是个人创造,重点参考了怀慈小学徐玉华老师的《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水牛bb的日志《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和liuxuejun的blog中《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索》,同时参考了其他教师和专家的论述。一并表示感谢。
2009年12月16日到17日上午在富阳市永兴学校小学部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讨活动,第一次接触到“单元整组教学”这个概念,细听了主办方展示的“初识鲁迅”单元整组教学展示课和“父母之爱” 单元整组教学展示课共六节课,聆听了两位专家的主题报告,对“单元整组教学”教学有了一定的感受。回学校以后,通过学习本次培训会提供的材料和整理网络资料,自己感觉对“单元整组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于是有了下面的学习心得。
1、“单元整组教学”的理论依据
实施“单元整组教学”的可行性,主要从教材的编排特点来分析。“新课标”人教版的教材都是以专题组织教材,这些专题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以文化性或人文性为线索。每册八个单元,每组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单元专题,阅读课、语文园地都围绕本组专题合理安排,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单元整组教学由此应运而生。
2、“单元整组教学”的概念界定。
那什么是单元整组教学呢?单元整组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
3、“单元整组教学”的一般操作流程: 整体感知(整体观照,确定目标)→ 部分感悟(关照整体目标,发挥整体效应)→ 整体回顾(把握规律,整体提升)有关各个课型的基本要求是: 整体感知—————— 依单元提示,上好单元导读课
部分感悟—————— 依单元课文,上好精讲课、略读课(单元课文教学)整体回顾—————— 回顾单元内容,上好单元总结课
4、各个课型的主要操作策略 A、整体感知─用好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从低年级的一两句成为中年级的一段话,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整体感知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具体模式: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单元目标)——相机指导资料的搜集
在单元导读课中,“导”要达到四个要求:
一导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重点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二导学,渗透目标。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
三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如:教师让学生选一段你喜欢的练习读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篇课文虽然内容不同,但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同一个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题材来表达。”引导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形成整个单元的主旋律。这里要注意把握好导读的度,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避免把好滋味都先尝了,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
四导行,全面铺垫。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应进行指导,可分组进行,增强针对性),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做阅读铺垫,习作铺垫。
从本次观摩课来看,“整体感知”主要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是单元整体感知,时间一般设置在20到30分钟。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
B、部分感悟──上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部分感悟”指分课或分块学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阅读课文教学。“单元整体感知”已经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把握,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或疏或密,有张有弛。
对于精读课文,我们就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上。虽然学生已经对整单元的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但在课堂上还是要留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另外,还可以抓住学生在感知时候的兴趣点与疑惑点,以这个点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略读课文疏要疏在略读浏览处,在单元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无须面面俱到,篇篇细嚼。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领会编者的意图,惟恐学生不会读,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孩子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致使略读不“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单元整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不要把各课又各自孤立开来,“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把握,一切都围绕单元人文内涵目标及知识能力目标展开。教材每一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我们在关照单元整体目标的同时,提出单元核心话题,继而寻找各篇的研读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最后统整到单元目标上来。也就是要注重整体目标对各篇的辐射,注重各篇课文对整体目标的回应。
C、整体回顾──上好“语文园地”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它为学生展示学习整单元后的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语文园地为依托,探求学习规律,提升表达水平,丰厚学生积累,综合展现学习成果,同时也要对整单元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它是一个小结、提炼、上升的过程。
单元总结课教学模式: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
如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读读背背这个栏目,就系统的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其实我们不必在学完了整单元的课文后,再去读背这些语文园地中的诗句等。我们可以边学习课文,边引导学生搜集此类资料。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我们不能直到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单元整组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悄然酝酿了。单元整体回顾阶段,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表达的情趣,提升表达的质量。
有“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更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展示台”或“宽带网”的栏目,运用不同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通过单元整体回顾,就能使学生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5、“单元整组教学”的优势
“单元整组教学”与依课次逐一平力教学活动相比,有如下优势: A、有利于培养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单元整组教学”便于从整体入手,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初级求知欲望(这个单元内容怎么都讲这个呀?一定还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吧?),促其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在“部分体验”学习活动之后,再回到“整体”上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把握。长期如此循环渐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会不断提高,良好的语感也将随....之逐渐形成。
B、有利于开发课程资源,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单元整组教学”,可依据儿童认知能力和获知范围,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依单元专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学习收集有助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料。让孩子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如图片、文字、他人语言、环境等)直接接触,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
C、有利于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培养恒久的学习兴趣。
“单元整组教学”可有效调剂孩子的学习“胃口”,有效“刺激”孩子的求知欲望。如“部分体验”课,可尊重孩子意愿,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内容学起,若在选择上有分歧,可乘机开展学习竞赛;“整体回顾”课,为他们搭起“成果展示台”,进行擂台赛,让孩子们不断播种“兴趣”,不断收获“喜悦”,不断滋长“自信”。
总之,“单元整组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的余地和空间,为他们从模仿着学到创造性地学、从单一认知到多元思维创造了更多更有利的条件。
6、“单元整组教学”的困惑
单元整组教学,当然有其先进性,更具欣赏魅力,凸现人文性。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高扬人文性是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传统的单元教学大多是以写作方法组块的,层层渗透。而新课程的单元整组教学写作方法的指导是掩含于教学之中,教师能适应吗?有几个人能够挖掘出人文性背后的工具性?特别偏远地区和农村小学的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就很重了,培训机会又少,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意识到了,是否有能力适应?有能力适应,又是否有时间去克服?
A、它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单元整组教学”的主要思想注重整组教材内容的纵、横向联系,教师随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活动需要将学习内容有机整合,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时空、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的全方位开放,来自学生方面的许多知识信息、方式方法,随时会涌进课堂。教师必须做到对整组教材心中一盘棋,对孩子的意见要能虚心采纳,而且要灵巧地选用。教师的关注点就必须从以前的单篇课文教学转移到单元、整册甚至整个小学阶段。
B、它更需要重视家庭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农村孩子的家庭条件较差,但是城镇孩子的家庭条件也参差不齐,学生不会主动的去搜集资料。但语文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若能积极....开发、充分利用,学生的语文学习将获益匪浅。教师应高度重视这块资源地,共同帮助孩子走上自主获取知识的坦途。
C、它更需要潜心“因材施教”的研究。
“单元整组教学”注重整体感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巩固知识,注重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天资有差距、家庭条件在短时间难以得到改善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挑战。如果把握不好,良莠距..离会越来越大。其次如果每个单元甚至整个小学阶段都进行这样的教学,学生是否会感到厌烦。这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爱心一致,要求不一,方法有别。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将本组教材当作一个整体,深入研读,从而对本组教材的在整体上和细节上都有深入了解后,进行创造地处理教材,盘活语文资源,设计整合的教学活动,从而优化教学内容和时间,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效率。
D、它更要求处理好扎实基础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单元整组教学”,注重语言形象的整体把握,易使词句理解过于淡化;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易在学习时间分配上本末倒置„„时间一长,有可能使部分学生或养成惰性,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或只追求思维猎奇,对语文基础知识、语言基本功则不屑一顾。这需要教师始终不忘“语文教育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的,注意在打好语言基本功的起始年段,力避“揠苗助长”和“南辕北辙”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