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元整组教学
单元整组主题教学主要操作板块
第一个版块:单元导读课,整体感知。
由单元导语入手,了解单元主题,把握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词语盘点,扫清词语障碍,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初步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填好预习学习单;结合资料袋,指导资料搜集。低年级:读懂导语,整体感知单元内容;自读单元课文,画出生字词;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中年级:读懂导语,整体感知单元内容;结合词语盘点,解决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供阅读预习卡,提供同一主题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高年级:读懂导语,整体感知单元内容;结合词语盘点,解决生字词;速读浏览课文,提供或提倡自己制作阅读预习卡,能够多角度提出问题,如主题的角度,体裁的角度,表达的角度等。第二个板块:理解内容课(精读、略读课),局部体验。
由精读课文入手,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略读课文,进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学习方法。
低年级:主要是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单篇讲读为主)
中年级:要清楚主要内容,并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句段,领悟文章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三上以单篇讲读为主,四下可以尝试整合两
篇课文讲读。)
高年级:概括主要内容,整合课文,揣摩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含义,领悟文章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由两篇课文整合,到四篇课文整合)
第三个板块:回顾总结课,领悟表达。
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的人物,体会人物描写如何更为生动形象,整理本单元好词好句好段,总结归纳课文中在选材、组材、写作顺序等方面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不同年级的要求
低年级:主要是从词语和基本句式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词组结构、积极修辞)
中年级:从课题、词语、句子、段落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能够辨析一些常用表达的方法。(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
高年级:从体裁特点、课题、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结构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能够评价理解文章的表达。第四个板块:读写结合,读说结合。低年级:以口语交际训练为主。
中年级:保证同一主题下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一致性,在总结课的练习表达,进行写作。
高年级:保证同一主题的连续性,先说后写,先写后评。第五个板块:课内外结合,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指导课。结合绘本、名著等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结合报刊、电影、网络资料等指导学生报刊阅读、影像阅读和网络阅读,结合经典名篇指导诵读。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学会鉴赏评价名著。在课外阅读的训练中指导学生掌握诵读、选读、猜读、速读等阅读技能。
低年级:指导阅读绘本、儿童报刊,能概括出文章(文本)的主要内容(谁,干什么),概括全文懂得的知识和道理,初步养成读书习惯。选取经典名句进行诵读,形成诵读的习惯。
中年级:指导阅读绘本、整本书、儿童报刊,训练指导培养学生选读、猜读、速读的能力。选取经典名篇进行诵读,训练指导培养诵读的能力。
高年级: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加大整本书阅读指导,进行网络阅读、电影阅读的指导,诵读名篇的训练。
第六个板块:集中展示成果,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成果展示课,展示交流。结合学生整理的学习笔记、手抄报,进行学习成果展览;结合整本书创编课本剧,进行表演,结合阅读和写作实践进行读写辩论。
低年级:进行笔记和手抄报展览,儿童剧表演等。
中年级:读书笔记、手抄报、习作展览;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诵读展示等。
高年级:读书笔记、手抄报、习作展览;辩论赛、知识竞赛、速读比赛等;课本剧表演、诵读展示等;读书经验交流会。第七个板块:自我反馈,综合评价。
第二篇:单元整组教学
单元整组教学
一、整体感知─用好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从低年级的一两句成为中年级的一段话,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整体感知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具体模式: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单元目标)——相机指导资料的搜集
在单元导读课中,“导”要达到四个要求:
一导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重点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二导学,渗透目标。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
三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如:教师让学生选一段你喜欢的练习读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篇课文虽然内容不同,但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同一个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题材来表达。”引导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形成整个单元的主旋律。这里要注意把握好导读的度,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避免把好滋味都先尝了,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
四导行,全面铺垫。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应进行指导,可分组进行,增强针对性),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做阅读铺垫,习作铺垫。
“整体感知”主要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是单元整体感知,时间一般设置在20到30分钟。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
二、部分感悟──上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部分感悟”指分课或分块学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阅读课文教学。“单元整体感知”已经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把握,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或疏或密,有张有弛。
对于精读课文,我们就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上。虽然学生已经对整单元的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但在课堂上还是要留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另外,还可以抓住学生在感知时候的兴趣点与疑惑点,以这个点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略读课文疏要疏在略读浏览处,在单元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无须面面俱到,篇篇细嚼。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领会编者的意图,惟恐学生不会读,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孩子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致使略读不“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单元整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不要把各课又各自孤立开来,“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把握,一切都围绕单元人文内涵目标及知识能力目标展开。教材每一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我们在关照单元整体目标的同时,提出单元核心话题,继而寻找各篇的研读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最后统整到单元目标上来。也就是要注重整体目标对各篇的辐射,注重各篇课文对整体目标的回应。
三、整体回顾──上好“语文园地”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
“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它为学生展示学习整单元后的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语文园地为依托,探求学习规律,提升表达水平,丰厚学生积累,综合展现学习成果,同时也要对整单元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它是一个小结、提炼、上升的过程。
单元总结课教学模式: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
如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读读背背这个栏目,就系统的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其实我们不必在学完了整单元的课文后,再去读背这些语文园地中的诗句等。我们可以边学习课文,边引导学生搜集此类资料。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我们不能直到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单元整组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悄然酝酿了。单元整体回顾阶段,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表达的情趣,提升表达的质量。有“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更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展示台”或“宽带网”的栏目,运用不同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通过单元整体回顾,就能使学生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第三篇:单元整组教学范文
重视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
常山县实验小学 陈正
说明:本文是我的一个资料整理,不是个人创造,重点参考了怀慈小学徐玉华老师的《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水牛bb的日志《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和liuxuejun的blog中《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索》,同时参考了其他教师和专家的论述。一并表示感谢。
2009年12月16日到17日上午在富阳市永兴学校小学部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讨活动,第一次接触到“单元整组教学”这个概念,细听了主办方展示的“初识鲁迅”单元整组教学展示课和“父母之爱” 单元整组教学展示课共六节课,聆听了两位专家的主题报告,对“单元整组教学”教学有了一定的感受。回学校以后,通过学习本次培训会提供的材料和整理网络资料,自己感觉对“单元整组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于是有了下面的学习心得。
1、“单元整组教学”的理论依据
实施“单元整组教学”的可行性,主要从教材的编排特点来分析。“新课标”人教版的教材都是以专题组织教材,这些专题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以文化性或人文性为线索。每册八个单元,每组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单元专题,阅读课、语文园地都围绕本组专题合理安排,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单元整组教学由此应运而生。
2、“单元整组教学”的概念界定。
那什么是单元整组教学呢?单元整组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
3、“单元整组教学”的一般操作流程: 整体感知(整体观照,确定目标)→ 部分感悟(关照整体目标,发挥整体效应)→ 整体回顾(把握规律,整体提升)有关各个课型的基本要求是: 整体感知—————— 依单元提示,上好单元导读课
部分感悟—————— 依单元课文,上好精讲课、略读课(单元课文教学)整体回顾—————— 回顾单元内容,上好单元总结课
4、各个课型的主要操作策略 A、整体感知─用好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从低年级的一两句成为中年级的一段话,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整体感知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具体模式: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单元目标)——相机指导资料的搜集
在单元导读课中,“导”要达到四个要求:
一导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重点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二导学,渗透目标。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
三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如:教师让学生选一段你喜欢的练习读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篇课文虽然内容不同,但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同一个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题材来表达。”引导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形成整个单元的主旋律。这里要注意把握好导读的度,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避免把好滋味都先尝了,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
四导行,全面铺垫。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应进行指导,可分组进行,增强针对性),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做阅读铺垫,习作铺垫。
从本次观摩课来看,“整体感知”主要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是单元整体感知,时间一般设置在20到30分钟。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
B、部分感悟──上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部分感悟”指分课或分块学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阅读课文教学。“单元整体感知”已经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把握,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或疏或密,有张有弛。
对于精读课文,我们就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上。虽然学生已经对整单元的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但在课堂上还是要留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另外,还可以抓住学生在感知时候的兴趣点与疑惑点,以这个点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略读课文疏要疏在略读浏览处,在单元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无须面面俱到,篇篇细嚼。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领会编者的意图,惟恐学生不会读,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孩子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致使略读不“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单元整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不要把各课又各自孤立开来,“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把握,一切都围绕单元人文内涵目标及知识能力目标展开。教材每一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我们在关照单元整体目标的同时,提出单元核心话题,继而寻找各篇的研读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最后统整到单元目标上来。也就是要注重整体目标对各篇的辐射,注重各篇课文对整体目标的回应。
C、整体回顾──上好“语文园地”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它为学生展示学习整单元后的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语文园地为依托,探求学习规律,提升表达水平,丰厚学生积累,综合展现学习成果,同时也要对整单元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它是一个小结、提炼、上升的过程。
单元总结课教学模式: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
如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读读背背这个栏目,就系统的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其实我们不必在学完了整单元的课文后,再去读背这些语文园地中的诗句等。我们可以边学习课文,边引导学生搜集此类资料。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我们不能直到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单元整组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悄然酝酿了。单元整体回顾阶段,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表达的情趣,提升表达的质量。
有“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更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展示台”或“宽带网”的栏目,运用不同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通过单元整体回顾,就能使学生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5、“单元整组教学”的优势
“单元整组教学”与依课次逐一平力教学活动相比,有如下优势: A、有利于培养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单元整组教学”便于从整体入手,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初级求知欲望(这个单元内容怎么都讲这个呀?一定还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吧?),促其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在“部分体验”学习活动之后,再回到“整体”上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把握。长期如此循环渐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会不断提高,良好的语感也将随....之逐渐形成。
B、有利于开发课程资源,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单元整组教学”,可依据儿童认知能力和获知范围,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依单元专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学习收集有助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料。让孩子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如图片、文字、他人语言、环境等)直接接触,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
C、有利于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培养恒久的学习兴趣。
“单元整组教学”可有效调剂孩子的学习“胃口”,有效“刺激”孩子的求知欲望。如“部分体验”课,可尊重孩子意愿,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内容学起,若在选择上有分歧,可乘机开展学习竞赛;“整体回顾”课,为他们搭起“成果展示台”,进行擂台赛,让孩子们不断播种“兴趣”,不断收获“喜悦”,不断滋长“自信”。
总之,“单元整组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的余地和空间,为他们从模仿着学到创造性地学、从单一认知到多元思维创造了更多更有利的条件。
6、“单元整组教学”的困惑
单元整组教学,当然有其先进性,更具欣赏魅力,凸现人文性。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高扬人文性是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传统的单元教学大多是以写作方法组块的,层层渗透。而新课程的单元整组教学写作方法的指导是掩含于教学之中,教师能适应吗?有几个人能够挖掘出人文性背后的工具性?特别偏远地区和农村小学的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就很重了,培训机会又少,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意识到了,是否有能力适应?有能力适应,又是否有时间去克服?
A、它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单元整组教学”的主要思想注重整组教材内容的纵、横向联系,教师随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活动需要将学习内容有机整合,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时空、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的全方位开放,来自学生方面的许多知识信息、方式方法,随时会涌进课堂。教师必须做到对整组教材心中一盘棋,对孩子的意见要能虚心采纳,而且要灵巧地选用。教师的关注点就必须从以前的单篇课文教学转移到单元、整册甚至整个小学阶段。
B、它更需要重视家庭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农村孩子的家庭条件较差,但是城镇孩子的家庭条件也参差不齐,学生不会主动的去搜集资料。但语文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若能积极....开发、充分利用,学生的语文学习将获益匪浅。教师应高度重视这块资源地,共同帮助孩子走上自主获取知识的坦途。
C、它更需要潜心“因材施教”的研究。
“单元整组教学”注重整体感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巩固知识,注重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天资有差距、家庭条件在短时间难以得到改善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挑战。如果把握不好,良莠距..离会越来越大。其次如果每个单元甚至整个小学阶段都进行这样的教学,学生是否会感到厌烦。这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爱心一致,要求不一,方法有别。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将本组教材当作一个整体,深入研读,从而对本组教材的在整体上和细节上都有深入了解后,进行创造地处理教材,盘活语文资源,设计整合的教学活动,从而优化教学内容和时间,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效率。
D、它更要求处理好扎实基础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单元整组教学”,注重语言形象的整体把握,易使词句理解过于淡化;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易在学习时间分配上本末倒置„„时间一长,有可能使部分学生或养成惰性,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或只追求思维猎奇,对语文基础知识、语言基本功则不屑一顾。这需要教师始终不忘“语文教育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的,注意在打好语言基本功的起始年段,力避“揠苗助长”和“南辕北辙”现象的发生。
第四篇:单元整组教学
单元整组教学,我们实践着
武安市南关小学 郝东平
经过几年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单元整组教学”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部分语文教师正在积极地尝试这种整合,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单元整组教学”仍然是老师们不敢轻易尝试的教学模式,因为它的确需要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审视教材,整合教材、甚至重组教材,这对于教师无异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学校也是首次掀起了“单元整组教学”的盖头,亲历了这样一个充满挑战、极富研究价值的实践过程。在实践研讨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得有惑,但同时也更进一步激发了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单元整组教学”研究的信心与决心。
1、有效预习,夯实交流基础
到了小学高年级,预习应当已经成为学生自觉的一种语文学习习惯。但对于单元整组教学,教师所提的预习要求应当有别与平时的预习。平时的预习,学生都是单篇课文进行,而现在则要求学生进行整组课文的充分预习。这里的充分预习是指指导学生不仅要用“审题、读文、写批注、质疑解难、查阅、摘抄相关知识”的方法来预习课文,还要弄明白整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编者从那几个方面来选编教材,自己能从中感悟到些什么。还要通过预习初步思考整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在导读课之前,让学生充分地预习整组课文,除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增强,从而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为导读课各板块紧凑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
2、寻求方法,把握文章主干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也是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的一项语文基本能力。可是如果初读课文后就让学生自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在每组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入手,说说自己的发现,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提示语,采用“我从《 》中了解到了()。”的句式来尝试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比较轻松而充满兴趣地去完成对整组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
3、点击精彩,推动学习情绪
单元整体感知中,教师还应当强调学生学习中的“经验穿透”。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采取点击文章中最为精彩的片段,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积极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和田的维吾尔》一文精彩点击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和田及维吾尔的感受,随之引入维吾尔人的具体特点,作者是如何介绍清楚的,并体会作者的情感。随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了解描述性语言对介绍起到的作用,激起对民俗风情的了解的兴趣。又如在引导学生感悟《藏戏》一文的特点时,截取关于介绍藏戏的记录片的片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求藏戏历史的欲望。这些精彩点击,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不知不觉间给学生拓宽了更多的学习途径,为深入品读语言文字做了良好的情绪铺垫和方法铺垫。
4、确立目标,拓展学习途径
有了积极的情绪铺垫,接下来就要进入学习方法的指导,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主人翁的意识也随之大大增强。如每组课文,学生通过单元导语明确了本单元的的学习目标是具体到某一篇文章的学习方法时,教师又引导学生归纳出了“解读(写什么)——细读(如何表达)——品读(品评,感悟到了什么?)——赏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的读)”的学习方法。
通过在这一次“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单元整组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整合学习内容,让学生整体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减少重复劳动时间,充分利用节省下的时间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内,课内引导课外,相得益彰。
但进行“单元整组教学”,构建有效的课堂,任重而道远,这片芳草地等待更多的老师来开辟!
第五篇: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
摘要:【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天地。
《触摸春天》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了盲童安静丰富的、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也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童女孩感人形象。
“阅读链接”择取了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段内心独白。这段文字主要讲海伦•凯勒是怎样的用手来感受现实生活的细微变化,从而在内心描绘出大自然的神奇、可爱。
《永生的眼睛》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了自己的遗体器官──角膜的故事。作者通过“‘我’对捐献母亲遗体的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爸的言行感动教育‘我’,‘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美好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所有的读者,宣扬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的美好,还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花的勇气》细致描写了“阳光下藏在花丛里的花”和“凉风细雨中一下子全冒出来的花”的变化过程,感悟到:“花朵也有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勇气”,借此表了自己对生命的意味的理解:“勇气”。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花”和它的周围环境,在对比中,引领读者感悟到“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有勇气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对生命的珍爱”。
主体课文后面是“词语盘点”,然后是《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中,编者安排了如下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
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是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和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写下来。然后,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活动:把习作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办一期墙报。教材为学生给出了“非典期间,白衣战士用自己生命换来他人生命”、“花草树木顽强生长实现生命”的资料提示。其用意在于为学生的资料搜集、观察调研开拓思路。我的发现
通过同学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来体会“读书要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生活经验来仔细思考含义较深刻句子的意思”的方法 日积月累
为学生介绍了三句“实现生命价值”的格言,一方面作为对象,引导学生阅读背诵,再一方面为学生拓展积累提供了范例。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安排了“手不释卷”的故事。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究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特征──好多成语都有典故的,本文除了题目“手不释卷”是成语以外,里面的“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相看”是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解释,激发学生探究汉语言奥秘的兴趣;另一方面,本文也作为“热爱生命”阅读主题的丰富与拓展──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首先是要多读书学习。
整个单元的教材各个版块被“热爱生命”这一生命文化主题给密切联系在一起。“导语”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揭示了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四篇主体课文和一个阅读链接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美好的生活、在内心创造着缤纷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延续生命、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应有的努力的义务”、“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需要顽强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的角度,使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实现生命意义和价值。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综合活动,从实践与表达的层面,来促进学生把“认知”转化为内心深刻的体验。“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是对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所得到认识和体验”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词语盘点”是常规性的积累练习,“我的发现”是为学生更好地进行本单元学习而安排的方法的归纳性练习。
【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掌握“径、畅”等17个生字,认识“袅、滥”等12个字;练习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其中的三十一个词,认识、记忆25个。2.了解盲人是怎样来了解世界的;了解人体器官移植的知识;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生命现象。
3.练习积累关于“热爱生命”的哲言名句。
4.学习结合上下文、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5.继续练习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6.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回顾”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和比较中阅读,运用资料阅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2.在大量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来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教学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用综合实践活动贯穿这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天地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生命教育融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本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感知(1-2课时)
本环节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把握单元的主题内容;对整组课文进行总体感知;布置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综合时间的总体思路:
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关于生命,我知道了„„”
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我想知道(结合整体感知,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确定实践探究的主题)、我去探究(通过阅读和实践探究活动,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去寻找资料和答案)、我做整理(对获得的各种资料、实践探究的经历、体验进行整理)、我好感动(表达自己了解道德和自己的感受,包括口语交际和表达、办主题墙报)
教学流程
一、谈话倒入,引起学生对“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关注。
教师介绍“2004年11月11日,两名14岁少年在昆明机场,偷偷爬上了一架客机起落架舱上,该飞机起飞时一名当场摔死,另一名随飞机抵达重庆江北机场。”的消息,引发出讨论:读了这个消息,你们想到了什么?
在学生讨论、发表自己对这则消息看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谈到的“应该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出“要热爱生命”的主题,引出课文中的导语。
二、回忆,实现新旧知识衔接。
引导学生回忆四年级上学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过的“美丽的生命”,交流: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我们了解了哪些关于生命的知识?我们懂得了什么?
(要点:生命是美丽的、美丽的世界石油美丽的生命组成的、我们的生命是在长辈们的呵护下成长的、生命只有一次应该珍惜、健康地生活、要为他人更好地生活做出努力、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的生命等等。)
三、浏览整组课文。
思考:这一组课文,主要谈了哪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哪些内容写出了我们过去不曾知道的事情?你喜欢哪一篇,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关于谁的生命故事?
交流介绍。
总结归纳:整组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些生命现象和人们热爱生命的故事。
四、进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我想知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刚才读过的哪些内容你很感兴趣?想更多地知道什么?为自己确定一个主题。结合学生讨论,教师帮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了解的主题。
主题及探究方式参考:
动植物和人类生命现象探秘──我的新发现:资料搜集、选一种喜欢的动植物,实践考察;
怎样做才算热爱生命:通过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品德与社会第一、二单元内容,阅读本组教材、课外阅读;
热爱生命的好榜样:读书、查找资料、身边人物调观察、调查、访谈。
五、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以后的课文学习和实践活动。提示学生准备好主题学习卡片,做好资料积累工作。
单元部分体验──主体综合实践活动第二阶段
部分体验一(6课时)
《触摸春天》+阅读链接+《永生的眼睛》+《语文天地》“日积月累”“习作参考资料
(一)”
主题意义的建立:认识生命权利的意义、生命的美好,认识到盲人也在为自己创造着缤纷美丽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义务为他人延续生命、美好生活做出能做的一切。
一、《触摸春天》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不懂得词语,读通课文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个谁的怎样的故事,能够讲下这个故事。
2.从文中的盲童女孩引出《阅读链接》的学习,了解,在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看来,盲人是怎么了解这个世界的?在盲人看来,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勾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全班汇报交流。
3.回读《触摸春天》,想一想:本文的盲童女孩安静与海伦.凯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引出安静怎么用手来感受美好生活的)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勾画出来,认真读一读(学生勾画出安静用手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语句)。读了这些内容,哪里是你受到了感动?(结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流畅、磕磕绊绊、慢慢、极其准确、悄然合拢、惊讶、张开、仰头张望等词语,体会小安静虽然是盲人,但是她通过触觉特别是手感受生活的感人情景。)
4.再读课文,看一看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抓住“真是一个奇迹”、“画出一条弧线、极其优美的曲线、飞翔的概念”、“谁都有生存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等语句,引导学生结合小盲童安静的故事和海伦.凯勒内心独白、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语句的意思)。
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5.体会,在文章当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小安静怎样的态度?指导朗读课文。
6.自我回顾:回想你要探究的“主题”:从上面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把有关的内容及在自己的主题学习卡片上。
7.《语文天地》“我发现了”部分内容的教学:回忆:在本课学习中,我们提出了那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们是怎么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来归纳总结一般性策略。
8.指导书写生字词。在词语积累本上抄写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9.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二、《永生的眼睛》
1.围绕如下四个方面来展开学习本课。
(1)在解决了字词问题的基础上,自己读这篇文章,了解把握这篇文章写了怎样的故事。(要求学生做到比较细致的叙述)弄懂与前面一篇文章有什么联系。
(2)这篇文章中父亲母亲的做法,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找出相关的语句(包括父亲对“我”的教育和孩子的话、我的感受。)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我真正领悟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结尾一段孩子的话。课题──“永生的眼睛”。可以采用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方法,抓住这些语句,然后运用前面学习归纳出的方法来进行理解,深化对本文情感和思想的体会。)
(4)找出课文中自己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练习朗读。
2.讨论:学了本文以后,你对热爱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写在自己的主题学习卡上。
3.拓展阅读: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献出爱心,延续生命》(P10),阅读后讨论:这些白衣天使跟《永生的眼睛》有什么相似点,有什么不同点?
4.阅读“日积月累”,用前面学到的内容来具体解释一下这些名人哲言。要求课下进一步搜集积累更多的类似名人哲言。
5.小组检查、汇报前段实践探究进展。选代表汇报进展情况,提出遇到的问题。
6.结合你确定的探究主题想一想:前面这些课文的学习对完成你的探究主题有什么启示、帮助?参照学习的内容,继续进行主题实践探究。(此环节可以针对学生的讨论,结合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对实践活动给以进一步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7.勾画、抄写自己认为好的语句和词语。
部分体验二(4课时)
《生命生命》+《花的勇气》+《语文天地》“手不释卷”、“参考资料二”
一、预习《生命生命》、《花的勇气》,解决字词,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所写的对象与前面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二、《生命生命》
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对字词的学习情况。读通课文。
2.读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求学生作比较细致的叙述)
(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文主要写了飞蛾奋力逃生、小瓜苗顽强从墙缝中长出、静听自己心跳等内容)。
3.想一想,文中对“飞蛾、小瓜苗”的介绍中,哪些句子是你产生了关于生命的感悟?勾画出来,想一想,他们使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为什么?
(结合学生的自读、勾画、交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翅膀,我感到了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那小小的种子里饱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的意思,体会到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力,都有顽强的生命力,任何生命现象都对人有很深的启示。理解句子的教学,要提示学生联系前面课文的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此刻飞蛾、小瓜苗“如果是人会怎样想?”,在课文情境中体会他们顽强的生命欲望和活力。)
讨论理解后,练习朗读,读出对飞蛾、小瓜苗的敬佩。
(朗读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句子中的关键词句,从体会它们的求生欲望和顽强生命力的角度给与必要的指导。)
4.读“我”的思考,提出读不懂得句子。结合以前学过的文章、联系上面的“飞蛾、小瓜苗”、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作者说这些话主要想强调什么?
联系“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哲言,想一想: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练习朗读。
5.阅读《手不释卷》,说说本文讲了怎样的故事。说说题目的意思。针对文中的“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相看”找到相应的成语。
结合前面的学习,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探究热爱生命这个主题,有什么启示?
6.进一步指导实践探究:从本文的学习,你了解了那些生命现象?对你进行主题探究有什么启示和帮助?(针对实际,给与必要的指导)
7.指导书写生字词。
8.尝试着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在词语积累本上抄写好的语句和词语。
二、《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的教学主要采用自读交流的方式。
1.检查对生字认读和读书情况。
2.读书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要求学生能够做比较细致的叙述)
3.通过让学生提出不懂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我惊奇地想:花他们为什么不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讨论,探索生命的意味。
(首先,让学生回读课文,勾画出写花“藏在草丛底下”和“全冒出来”的句子,一遍读一边想:读了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可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来思考。
然后,分析作者这段话中,哪些地方你不懂?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住“为什么不在„偏偏在”、“勇气”来进行探究。
“不在„„偏偏在”一句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得出两种答案:一种是实践的问题,还没到冒出来的时候,这是从自然的角度来理解,也是比较合理的一种理解,再一种是这种话就是这个特点,不遇到冷天就不会冒出来,不很喜欢阳光,很喜欢挑战困难。
这些理解都可以。教师不必作出统一的规定,可以作为资料查阅任务,布置给学生──作者写的是维也纳的什么花?这种花有什么特点?
关于“勇气”的理解,可引导学生结合上文“冷风冷雨、全冒出来”以及前面学到的“小瓜苗”等,来体会勇气是什么意思。
最后,练习朗读,读出对小花的敬佩。)
4.朗读课文中描写小花的部分,读出喜爱和对小花的敬佩之情。
5.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整体回顾──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四阶段
(4-5课时)
一、单元课堂学习汇报。
1.通过这一组学习,你对“热爱生命”这个主题,有了怎样的理解?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归纳。
2.我会背诵了。学生背诵自己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中所背诵下来的好的句段和名人哲言。
3.这些词语你积累了吗?(词语盘点)对照学生的词语积累本,看哪些词语自己抄写了,哪些没抄写,想一想为什么没抄写。
读词语盘点,想一想,“读读写写”的词语,自己都会写吗?小组内考一考。“读读记记”的词语,自己都知道意思吗?小组内比一比。
4.学了这么多文章,在写作方法上自己认为有什么收获?(学生随意谈,老师相机指导)
二、综合实践活动第三阶段:资料整理。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先分一下类,把同类的材料归并到一起;然后,想一想:口语交际课上向大家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什么?自己准备一个发言提纲。
三、综合实践活动第四阶段:我好感动。
口语交际
1.老师了解学生对资料整理和发言提纲的准备情况。
2.按照单元教学初确立的主题,学生了解到内容的类型,请学生代表发言。每一名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认真听,针对发言中存在的“内容不够具体、介绍不够清楚、真实”等问题,进行提问、补答,或者提出改进意见,请发言的同学改进。讨论之后,教师针对同类主题或者同类型内容的表达,组织学生进行一般性策略方法的归纳。然后,学生自己练习说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内同学在评议,提出意见,自己修正。
习作
利用课上剩余的时间和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发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写下来。写的过程中注意提示学生要写的具体、真实,必要时,可以参考一下别人怎么写的。作文的题目可以是“热爱生命,我知道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容,自己确定题目。
写完以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传看,互相写评语,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老师收上来看一看,针对学生的批阅情况,在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发还学生再次修改。修改完毕,自己反复朗读,看看字、词语和句子,有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进行再次修改。
墙报展评
以小组为单位,把同学们的习作和自己搜集到地认为有价值的材料收集到一起,精选内容,办一张大一些的墙报。办墙报的时候,请美术老师、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帮忙,设计一下报头、花边,如果能够通过计算机来设计更好。
各小组把墙报贴在制定的位置,班内举行墙报展览。墙报下面,设计一个投票表格。表格上可以设计对整张报纸和报上各篇文章的投票格,全班同学都进行投票,看看那个小组的报纸、哪位同学的文章的得票多。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高启山(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