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
单元整组主题教学
1.是以教材单元主题作为统整教学的一种形式。
2.整合教学内容,融课内与课外,阅读与写作于一体。
3.整合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积累语言,掌握方法,学习实践。4.突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主要操作板块 第一个版块:
单元导读课,整体感知。由单元导语入手,了解单元主题,把握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词语盘点,扫清词语障碍,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初步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填好预习学习单;结合资料袋,指导资料搜集。
不同年级的要求
• 低年级:读懂导语,整体感知单元内容;自读单元课文,画出生字词;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 中年级:读懂导语,整体感知单元内容;结合词语盘点,解决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供阅读预习卡,提供同一主题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 高年级:读懂导语,整体感知单元内容;结合词语盘点,解决生字词;速读浏览课文,提供或提倡自己制作阅读预习卡,能够多角度提出问题,如主题的角度,体裁的角度,表达的角度等。第二个板块
• 理解内容课(精读、略读课),局部体验。由精读课文入手,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略读课文,进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学习方法。不同年级的要求
• 低年级:主要是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单篇讲读为主)
• 中年级:要清楚主要内容,并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句段,领悟文章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三上以单篇讲读为主,四下可以尝试整合两篇课文讲读。)• 高年级:概括主要内容,整合课文,揣摩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含义,领悟文章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由两篇课文整合,到四篇课文整合)
第三个板块
• 回顾总结课,领悟表达。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的人物,体会人物描写如何更为生动形象,整理本单元好词好句好段,领悟表达方法。
不同年级的要求 • 低年级:主要是从词语和基本句式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词组结构、积极修辞)
• 中年级:从课题、词语、句子、段落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能够辨析一些常用表达的方法。(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
• 高年级:从体裁特点、课题、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结构的角度领悟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能够评价理解文章的表达。第四个板块
•习作训练课,先说后写,先写后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整合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从口语交际向习作自然过渡。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练习写作,互相评价,并在习作后进行点评。不同年级的要求
• 低年级:以口语交际训练为主。
• 中年级:保证同一主题下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一致性,在总结课的练习表达,进行写作。
• 高年级:保证同一主题的连续性,先说后写,先写后评。第五个板块
• 课外阅读指导课。结合绘本、名著等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结合报刊、电影、网络资料等指导学生报刊阅读、影像阅读和网络阅读,结合经典名篇指导诵读。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学会鉴赏评价名著。在课外阅读的训练中指导学生掌握诵读、选读、猜读、速读等阅读技能。不同年级的要求
• 低年级:指导阅读绘本、儿童报刊,能概括出文章(文本)的主要内容(谁,干什么),概括全文懂得的知识和道理,初步养成读书习惯。选取经典名句进行诵读,形成诵读的习惯。
• 中年级:指导阅读绘本、整本书、儿童报刊,训练指导培养学生选读、猜读、速读的能力。选取经典名篇进行诵读,训练指导培养诵读的能力。
• 高年级: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加大整本书阅读指导,进行网络阅读、电影阅读的指导,诵读名篇的训练。第六个板块
• 学习成果展示课,展示交流。结合学生整理的学习笔记、手抄报,进行学习成果展览;结合整本书创编课本剧,进行表演,结合阅读和写作实践进行读写辩论。
不同年级的要求
• 低年级:进行笔记和手抄报展览,儿童剧表演等。
• 中年级:读书笔记、手抄报、习作展览;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诵读展示等。• 高年级:读书笔记、手抄报、习作展览;辩论赛、知识竞赛、速读比赛等;课本剧表演、诵读展示等;读书经验交流会。
第二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
单元整组主题教学
廊坊市开发区麻营小学——张春侠
教材说明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诃夫„„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来安排内容,“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组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是梗概加精彩片段应该如何教学,估计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本组教材,应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教学本组教材,如按教参可用14-15课时,经过单元整组教学后用9-10课时,可利用其余时间让孩子去读外国名著,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外国文学名著的魅力。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策略为指导,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本单元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和思”贯穿教学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习本单元,要加强对学生默读、速读的训练,学生能准确筛选主要信息,概括出内容要点,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细节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尽量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语言。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课文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并了解更多的外国作家和作品。教学重点
1.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2.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
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4.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教学难点:把握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内心。教学流程: 单元导读课1课时 设计意图
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预设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作一通览,并对接下来的分课学习做一规划。“单元整体导读”从教材的单元导语引出阅读外国文学的意义和要求,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交流快速浏览四篇课文的感受,从而确定学生的阅读起点,增强学生后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整体把握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交流阅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产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初步浏览本组课文,了解本组学习内容的主题以及学习本组课文的基本要求。
能按照已有的阅读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制订学习规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以旧引新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组课文“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大家一定还记得吧?(课件出示“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字样、课文题目、中国古典名著的封面)在世界文学宝库里,除了中国的这些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这是课本里曾经向我们推荐过的外国名著,还记得吗?{课件出示封面)同学们在课外也一定读过一些外国名著,能说说你读过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吗?
二、浏览课文,引出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在一篇一篇课文学习之前,我们可以先做些什么?(学生回忆交流)浏览目录(出示目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在随机交流中揭示单元主题“外国名篇名著”,理解“名著”。
预设2:从四篇课文的不同之处引出“梗概”的含义、位置;短篇作品和长篇作品。
预设3:从四篇课文的题目中可以知道这组课文都是以人名做题目。
大致浏览课文,谈谈又知道了什么?
预设:知道作家、国籍、译者、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作者的画像)阅读导语(出示导语),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预设1:阅读外国名篇名著的意义。
预设2:出示学习名篇名著的基本要求。
分析:以目录、单元开头的“导语”和整组课文为切入点,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形成单元主旋律,并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的意义所在,孕育求知欲望。
三、明确要求,选择策略
单元导语还给我们做了哪些提示?你读懂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仔细读读导语的第二段。
由读读导语,说说有哪些要求?用笔画一画。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表格中学习名篇名著的基本要求。除此以外,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前、之后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小组讨论汇报,全班交流补充。
根据回答板书整理“之前、之后”要求,梳理学习名篇名著的策略。
四、联系课文,尝试实践 运用学习规划表,对本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做一个具体学习规划。学生填表,个别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小结:有了这次实践,课后再去规划其他几篇名著的学习。让我们带着这些规划,走进外国名著,你一定会有更多发现、更大收获。
单元部分体验,理解内容4课时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2课时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感受两位小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谁来说说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故事?(悲惨的故事)
(2)谁来讲讲这个故事?(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买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冻死了。)
《凡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1)默读课文,画出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名字。
(2)读好外国名著中的人名,了解人物之间的身份和关系。
(3)再次默读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凡卡给爷爷写的书信内容。(4)凡卡信中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感情的读一读。请同学把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互相评价。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 冻死
〉 命运悲惨
凡 卡 圣诞节前夜 写求救信
(二):《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2课时
设计意图:两篇文章体裁形式相同以读来感受鲁滨孙和汤姆的英勇无畏的精神。1.《鲁滨孙漂流记》
(1)自由阅读《鲁滨孙漂流记》。
回忆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鲁滨孙是怎么流落荒岛的?他遇到些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通过读课文来说一说鲁滨孙是怎样解决这些困难的。
(2)说一说鲁滨孙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汤姆.索亚历险记》(1)揭示课题,引入阅读。
同学们,你认识汤姆.索亚吗?你读过关于他的故事吗?谈谈你对汤姆的了解。
(2)初知大意,阅读“梗概”(3)运用方法,阅读精彩片段
说一说在汤姆冒险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把这些最惊险的经历读给大家听 板书: 鲁滨孙 汤姆
《口语交际·习作四》2课时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 喜欢冒险 聪明 勇敢
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第2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
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
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⑴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
⑵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是否恰当。
⑶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回顾·拓展四》2课时 [设计意图]
运用“单元整合教学”的设计思路,通过回顾单元学习历程,梳理学习收获,初步掌握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一些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篇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通过回顾本组课文的学习历程,梳理外国名篇名著的基本学习方法。
通过交流一些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收获和学习方法,提高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阅读视野。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名句,培养善于积累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组课文学习历程,梳理学习方法
调动情感,整体回顾
同学们,第四组课文我们全部学完了,你们还记得有哪些课文吗?再回忆一下,我们这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外国名篇名著:《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凭借导读课的学习规划表,回顾单元学习历程。
同学们,这组课文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呢?随着学生的回顾,分步出示表格:
教师小结:看来这些学习方法已经深深地印在你们心中,希望你们今后阅读时多运用这些方法,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回忆课文经典片段,重温人物形象
《卖火柴的小女孩》:聚焦学生摘录本上摘录频率最高的两句。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有感情地朗读,想一想,此时你有什么话要对小女孩说? 2 《凡卡》:学生自由交流摘录。
教师根据学生摘录的句子,总结摘录句子的不同角度:可以是写景的,可以是人物描写的,还可以是细节描写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摘录精彩语句。
《鲁滨孙漂流记》:交流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与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教师小结:是啊,就是这句话给了鲁宾逊活下去的勇气。怪不得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这段时间下来有多少同学已经阅读过了。随机请几个孩子读读阅读漂流卡上的阅读感言。《汤姆·索亚历险记》:同桌交流精彩片段,说说摘录的理由,教师巡视了解。
三、推荐外国文学作品,交流阅读方法 学生互相推荐本阶段所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交流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困难及克服办法。
同学们在阅读这些外国文学作品时最困难的是什么?有哪些克服困难的好办法?
预设1:人物的名字太长,国名、地名生涩,记不住——记简称。
预设2:人物的想法做法很难理解——结合作者及人物的时代背景资料。(学习课文之前策略)
预设3:有些长篇没有耐心着下去——从扉页的故事梗概了解大意,再选择感兴趣的片段阅读。
四、依托“日积月累”板块,积累作品中的经典名句
同学们,尽管阅读外国文学有许多困难,但我们都会想办法克服,因为名著带给我们的快乐很多,给予我们的启发更多,尤其是作品中的经典语句。这一组的“日积月累”中就选了一些来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名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出示:“日积月累”中摘录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经典语句)自由读读,想一想:给你启发最大的是哪一句话? 请把启发最大的句子抄在文摘卡片上,并试着把它背下来。
背诵交流展示,互赠文摘卡片。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交流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1、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
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汤姆·索亚、鲁滨孙 3、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4、讨论在本组中学到的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1)要比较快速地默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 ⑵了解作家和作品产生的影响。⑶读中可以摘录精彩句段,读后写一写心得体会。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1.了解课外阅读情况:
⑴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⑵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⑴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遇到的困难。⑵讨论阅读方法:
①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进行综合反映。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1.②小组讨论:
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③全班交流: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2、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王子》《老人与海》《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王子与贫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简介: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文学院下属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进行评比和遴选的一项文学大奖,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该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作家。自1901年在斯德哥尔摩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迄今已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百名作家获得过这一殊荣(其间曾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有七年未授奖)。在全世界名目繁多的文学奖项中,该奖项由于遴选制度的严格,奖金数额的巨大(约100万美元),涉及地区的广泛,而确立了相当的权威性,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学事件。
2、浏览隽语集萃,看这八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哪个国家的,获奖作品是什么;你熟悉哪一位作家或哪部作品? 3、自读他们作品中的名句,并思考含义。
4、交流: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或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5、背诵并抄录这些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
6、说说你课外准备阅读哪部作品。
二、趣味语文
1、自读三个趣味语文故事,说说你对这些著名的文学家有了怎样的印象。2、全班交流:
“于细微处见性情”,说说他们给你的印象:
如《巧问巧答》中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与编辑间的通信仅用一个标点符号来传情答意,一方面说明他们间的了解与默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雨果的自信与《悲剧世界》的伟大;《一个逗号》中的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大半天做了一个重大的工作,就是删去一个逗号后又加入了。充分反映了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反复修改;《文豪与蚊子》中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以蚊子“聪明”预先来看房间号码,以备饱餐,来与服务员趣谈,结果使自己享受了一晚好的睡眠。则表现了作家一贯的幽默风格。3、阅读下面几位著名文学家的趣闻轶事,看自己又什么感受:
4、建议课外更多地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来走近这些伟大的作家。
趣味语文
一、读几则小故事,想想趣在哪里
二、分别就三则小故事交流 1、《巧问巧答》巧在什么地方?你能把问号和感叹号变成语言吗? 2、《一个逗号》说明了(作家创作的严肃和认真。)3、《文豪和蚊子》马克·吐温的话巧妙在哪?
第三篇:单元整组教学
单元整组教学
一、整体感知─用好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从低年级的一两句成为中年级的一段话,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整体感知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具体模式: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单元目标)——相机指导资料的搜集
在单元导读课中,“导”要达到四个要求:
一导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重点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二导学,渗透目标。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
三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如:教师让学生选一段你喜欢的练习读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篇课文虽然内容不同,但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同一个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题材来表达。”引导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形成整个单元的主旋律。这里要注意把握好导读的度,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避免把好滋味都先尝了,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
四导行,全面铺垫。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应进行指导,可分组进行,增强针对性),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做阅读铺垫,习作铺垫。
“整体感知”主要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是单元整体感知,时间一般设置在20到30分钟。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
二、部分感悟──上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部分感悟”指分课或分块学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阅读课文教学。“单元整体感知”已经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把握,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或疏或密,有张有弛。
对于精读课文,我们就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上。虽然学生已经对整单元的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但在课堂上还是要留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另外,还可以抓住学生在感知时候的兴趣点与疑惑点,以这个点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略读课文疏要疏在略读浏览处,在单元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无须面面俱到,篇篇细嚼。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领会编者的意图,惟恐学生不会读,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孩子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致使略读不“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单元整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不要把各课又各自孤立开来,“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把握,一切都围绕单元人文内涵目标及知识能力目标展开。教材每一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我们在关照单元整体目标的同时,提出单元核心话题,继而寻找各篇的研读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最后统整到单元目标上来。也就是要注重整体目标对各篇的辐射,注重各篇课文对整体目标的回应。
三、整体回顾──上好“语文园地”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
“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它为学生展示学习整单元后的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语文园地为依托,探求学习规律,提升表达水平,丰厚学生积累,综合展现学习成果,同时也要对整单元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它是一个小结、提炼、上升的过程。
单元总结课教学模式: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
如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读读背背这个栏目,就系统的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其实我们不必在学完了整单元的课文后,再去读背这些语文园地中的诗句等。我们可以边学习课文,边引导学生搜集此类资料。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我们不能直到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单元整组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悄然酝酿了。单元整体回顾阶段,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表达的情趣,提升表达的质量。有“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更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展示台”或“宽带网”的栏目,运用不同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通过单元整体回顾,就能使学生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第四篇:单元整组教学范文
重视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
常山县实验小学 陈正
说明:本文是我的一个资料整理,不是个人创造,重点参考了怀慈小学徐玉华老师的《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水牛bb的日志《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和liuxuejun的blog中《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探索》,同时参考了其他教师和专家的论述。一并表示感谢。
2009年12月16日到17日上午在富阳市永兴学校小学部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讨活动,第一次接触到“单元整组教学”这个概念,细听了主办方展示的“初识鲁迅”单元整组教学展示课和“父母之爱” 单元整组教学展示课共六节课,聆听了两位专家的主题报告,对“单元整组教学”教学有了一定的感受。回学校以后,通过学习本次培训会提供的材料和整理网络资料,自己感觉对“单元整组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于是有了下面的学习心得。
1、“单元整组教学”的理论依据
实施“单元整组教学”的可行性,主要从教材的编排特点来分析。“新课标”人教版的教材都是以专题组织教材,这些专题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以文化性或人文性为线索。每册八个单元,每组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单元专题,阅读课、语文园地都围绕本组专题合理安排,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单元整组教学由此应运而生。
2、“单元整组教学”的概念界定。
那什么是单元整组教学呢?单元整组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和意识,即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
3、“单元整组教学”的一般操作流程: 整体感知(整体观照,确定目标)→ 部分感悟(关照整体目标,发挥整体效应)→ 整体回顾(把握规律,整体提升)有关各个课型的基本要求是: 整体感知—————— 依单元提示,上好单元导读课
部分感悟—————— 依单元课文,上好精讲课、略读课(单元课文教学)整体回顾—————— 回顾单元内容,上好单元总结课
4、各个课型的主要操作策略 A、整体感知─用好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从低年级的一两句成为中年级的一段话,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整体感知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具体模式: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明确单元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单元目标)——相机指导资料的搜集
在单元导读课中,“导”要达到四个要求:
一导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重点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二导学,渗透目标。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
三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如:教师让学生选一段你喜欢的练习读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篇课文虽然内容不同,但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同一个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题材来表达。”引导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形成整个单元的主旋律。这里要注意把握好导读的度,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避免把好滋味都先尝了,后面的十几个课时岂不是味同嚼蜡吗?
四导行,全面铺垫。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应进行指导,可分组进行,增强针对性),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做阅读铺垫,习作铺垫。
从本次观摩课来看,“整体感知”主要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是单元整体感知,时间一般设置在20到30分钟。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从整体入手感知单元,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疑惑点在哪里。
B、部分感悟──上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部分感悟”指分课或分块学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阅读课文教学。“单元整体感知”已经让学生对整个单元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把握,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或疏或密,有张有弛。
对于精读课文,我们就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凸显语言文字的学习,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上。虽然学生已经对整单元的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但在课堂上还是要留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另外,还可以抓住学生在感知时候的兴趣点与疑惑点,以这个点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略读课文疏要疏在略读浏览处,在单元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无须面面俱到,篇篇细嚼。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领会编者的意图,惟恐学生不会读,陪读到底,讲问到底,剥夺孩子应有的学习自主权,致使略读不“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单元整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不要把各课又各自孤立开来,“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单元整体把握,一切都围绕单元人文内涵目标及知识能力目标展开。教材每一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我们在关照单元整体目标的同时,提出单元核心话题,继而寻找各篇的研读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最后统整到单元目标上来。也就是要注重整体目标对各篇的辐射,注重各篇课文对整体目标的回应。
C、整体回顾──上好“语文园地” 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到了尾声,就等于接近了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综观全局,发现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思维训练的力度,实现一些置身山上或登山过程中所无法企及的学习目标。“整体回顾”,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它为学生展示学习整单元后的成果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语文园地为依托,探求学习规律,提升表达水平,丰厚学生积累,综合展现学习成果,同时也要对整单元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它是一个小结、提炼、上升的过程。
单元总结课教学模式: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掌握的知识和本领——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体会。
如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读读背背这个栏目,就系统的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其实我们不必在学完了整单元的课文后,再去读背这些语文园地中的诗句等。我们可以边学习课文,边引导学生搜集此类资料。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我们不能直到教学完一单元的课文,才去涉及语文园地里的“口语训练”和“习作”,那是一种为交际而交际,为习作而习作的应命行为。”单元整组教学,旨在打通生活、阅读、习作的通道。事实上,“单元整体感知”的第一个环节,当师生开始围绕单元主题聊谈的时候,口语交际就已经开始了,习作训练也悄然酝酿了。单元整体回顾阶段,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表达的情趣,提升表达的质量。
有“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更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展示台”或“宽带网”的栏目,运用不同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通过单元整体回顾,就能使学生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5、“单元整组教学”的优势
“单元整组教学”与依课次逐一平力教学活动相比,有如下优势: A、有利于培养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单元整组教学”便于从整体入手,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初级求知欲望(这个单元内容怎么都讲这个呀?一定还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吧?),促其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在“部分体验”学习活动之后,再回到“整体”上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把握。长期如此循环渐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会不断提高,良好的语感也将随....之逐渐形成。
B、有利于开发课程资源,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单元整组教学”,可依据儿童认知能力和获知范围,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依单元专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学习收集有助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料。让孩子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如图片、文字、他人语言、环境等)直接接触,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
C、有利于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培养恒久的学习兴趣。
“单元整组教学”可有效调剂孩子的学习“胃口”,有效“刺激”孩子的求知欲望。如“部分体验”课,可尊重孩子意愿,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内容学起,若在选择上有分歧,可乘机开展学习竞赛;“整体回顾”课,为他们搭起“成果展示台”,进行擂台赛,让孩子们不断播种“兴趣”,不断收获“喜悦”,不断滋长“自信”。
总之,“单元整组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的余地和空间,为他们从模仿着学到创造性地学、从单一认知到多元思维创造了更多更有利的条件。
6、“单元整组教学”的困惑
单元整组教学,当然有其先进性,更具欣赏魅力,凸现人文性。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高扬人文性是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传统的单元教学大多是以写作方法组块的,层层渗透。而新课程的单元整组教学写作方法的指导是掩含于教学之中,教师能适应吗?有几个人能够挖掘出人文性背后的工具性?特别偏远地区和农村小学的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就很重了,培训机会又少,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意识到了,是否有能力适应?有能力适应,又是否有时间去克服?
A、它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单元整组教学”的主要思想注重整组教材内容的纵、横向联系,教师随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活动需要将学习内容有机整合,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时空、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的全方位开放,来自学生方面的许多知识信息、方式方法,随时会涌进课堂。教师必须做到对整组教材心中一盘棋,对孩子的意见要能虚心采纳,而且要灵巧地选用。教师的关注点就必须从以前的单篇课文教学转移到单元、整册甚至整个小学阶段。
B、它更需要重视家庭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农村孩子的家庭条件较差,但是城镇孩子的家庭条件也参差不齐,学生不会主动的去搜集资料。但语文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若能积极....开发、充分利用,学生的语文学习将获益匪浅。教师应高度重视这块资源地,共同帮助孩子走上自主获取知识的坦途。
C、它更需要潜心“因材施教”的研究。
“单元整组教学”注重整体感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巩固知识,注重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天资有差距、家庭条件在短时间难以得到改善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挑战。如果把握不好,良莠距..离会越来越大。其次如果每个单元甚至整个小学阶段都进行这样的教学,学生是否会感到厌烦。这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爱心一致,要求不一,方法有别。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将本组教材当作一个整体,深入研读,从而对本组教材的在整体上和细节上都有深入了解后,进行创造地处理教材,盘活语文资源,设计整合的教学活动,从而优化教学内容和时间,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效率。
D、它更要求处理好扎实基础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单元整组教学”,注重语言形象的整体把握,易使词句理解过于淡化;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易在学习时间分配上本末倒置„„时间一长,有可能使部分学生或养成惰性,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或只追求思维猎奇,对语文基础知识、语言基本功则不屑一顾。这需要教师始终不忘“语文教育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的,注意在打好语言基本功的起始年段,力避“揠苗助长”和“南辕北辙”现象的发生。
第五篇:单元整组教学
单元整组教学,我们实践着
武安市南关小学 郝东平
经过几年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单元整组教学”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部分语文教师正在积极地尝试这种整合,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单元整组教学”仍然是老师们不敢轻易尝试的教学模式,因为它的确需要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审视教材,整合教材、甚至重组教材,这对于教师无异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学校也是首次掀起了“单元整组教学”的盖头,亲历了这样一个充满挑战、极富研究价值的实践过程。在实践研讨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得有惑,但同时也更进一步激发了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单元整组教学”研究的信心与决心。
1、有效预习,夯实交流基础
到了小学高年级,预习应当已经成为学生自觉的一种语文学习习惯。但对于单元整组教学,教师所提的预习要求应当有别与平时的预习。平时的预习,学生都是单篇课文进行,而现在则要求学生进行整组课文的充分预习。这里的充分预习是指指导学生不仅要用“审题、读文、写批注、质疑解难、查阅、摘抄相关知识”的方法来预习课文,还要弄明白整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编者从那几个方面来选编教材,自己能从中感悟到些什么。还要通过预习初步思考整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在导读课之前,让学生充分地预习整组课文,除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增强,从而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为导读课各板块紧凑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
2、寻求方法,把握文章主干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也是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的一项语文基本能力。可是如果初读课文后就让学生自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在每组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入手,说说自己的发现,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提示语,采用“我从《 》中了解到了()。”的句式来尝试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比较轻松而充满兴趣地去完成对整组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
3、点击精彩,推动学习情绪
单元整体感知中,教师还应当强调学生学习中的“经验穿透”。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采取点击文章中最为精彩的片段,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积极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和田的维吾尔》一文精彩点击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和田及维吾尔的感受,随之引入维吾尔人的具体特点,作者是如何介绍清楚的,并体会作者的情感。随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了解描述性语言对介绍起到的作用,激起对民俗风情的了解的兴趣。又如在引导学生感悟《藏戏》一文的特点时,截取关于介绍藏戏的记录片的片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求藏戏历史的欲望。这些精彩点击,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不知不觉间给学生拓宽了更多的学习途径,为深入品读语言文字做了良好的情绪铺垫和方法铺垫。
4、确立目标,拓展学习途径
有了积极的情绪铺垫,接下来就要进入学习方法的指导,单元导语中的文字优美,语言涵盖力强。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主人翁的意识也随之大大增强。如每组课文,学生通过单元导语明确了本单元的的学习目标是具体到某一篇文章的学习方法时,教师又引导学生归纳出了“解读(写什么)——细读(如何表达)——品读(品评,感悟到了什么?)——赏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的读)”的学习方法。
通过在这一次“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单元整组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整合学习内容,让学生整体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减少重复劳动时间,充分利用节省下的时间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内,课内引导课外,相得益彰。
但进行“单元整组教学”,构建有效的课堂,任重而道远,这片芳草地等待更多的老师来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