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实验简介
大家知道,中学写作教学的目的非常名确,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呢?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从九九年开始,我们试着指导学生写起了“循环日记”。“循环日记”即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组轮流写作,循序渐进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训练两年多来,效果很好,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启发了学生感应生活信息,领悟生活哲理的能力。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阅读鉴赏能力。一“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的理论依据。1.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长期以来,作文训练的主渠道一直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而许多老师的命题,又往往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和写作热情。因此,尽管师生双方都花了很大力气,但终究收效不大;相反,还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造成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障碍,如他们或就好文章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畏难心理,或持草草了事的应付心理。凡此种种,怎能写出情文并茂的佳作,写作教学又怎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另僻佳径,这便有了“循环日记”。对这种新的形式,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加上教师事先积极组织发动,所以学生都跃跃欲试,真正踏上了“吾手写吾心”的道路。2.真情是生活的结晶“循环日记”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帜,少讲规矩要求,让学生尽情发挥,没有了顾虑,他们就会重新审视身边的人和事,审视自己的心灵,他们总有那么多的秘密要倾诉,总有那么多的心曲迸发出来,文思泉涌。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实感,并让这一切在笔端自然流露出来,他们的写作便有了源头活水。3.竞争是激励的手段“循环日记”诞生后,由于每一天的日记都要与大家见面,还要接受同学的批评,优劣高下便显而易见,同学的中肯评价又很快反馈给本人,这样,每一个轮到的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去写,去改,力争写出最高水平,竞争中,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写作能力便也不断提高,这恐怕是“循环日记”能循环下去长盛不衰的主要因素。二.“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的实验程序。〔一〕建立组织1.全班分若干组,明确组长及组员顺序,可定期调整。2.推选若干学生任评委,语文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二〕明确要求1.一组一本日记,各组内组员依次轮流写作,每天一篇,内容、体裁不限。后一名学生要先做读者,评前一名学生的日记,并定下评语,然后在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供交流。2.一轮回一评比,评委在教师指导下公开公正操作。3.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表达是否顺达。4.评比项目是全班最佳小组若干个,最佳作者若干名,最佳读者若干名。〔三〕若干组学生同时创作〔四〕评委记录1.总体创作情况评价。2.最佳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名单及中选的理由简述。3.合理化建议。〔五〕奖励措施1.课堂表扬,公开朗读。2.校刊登载或县、市文学刊物推荐。三“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的实验效果。1.一石激起千层浪活动伊始,学生热情高涨,群情振奋。两年多来,大家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写作欲望,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学生由此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写作当成一种需要,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成了一种自觉意识。“循环日记”如一股清新的风,在学生心潮上吹起了波澜,更吹出了写作教学的一片生机,实现了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化。2.小荷已露尖尖角学生习作内容和形式可谓百花齐放:写人、叙事、状物、绘景;小说、诗歌、散文、杂感……这里给他们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文章在校刊《蓝天》,县办文学刊物《蒲园》上多次发表,尝到了成功喜悦的他们,更是信心十足,热心倍增。读他们的文章,我们总惊讶于他们对事物的敏感,以及判断的准确和爱憎的分明。3.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对他人写出的文章评析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或是选材立意,或是布局谋篇,或是谴词造句----可谓全面、细致,结果是既提高了写作能力、鉴赏水平,更对大家的写作热情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对于批改者而言,同学作文的优点,能加以吸收;缺点,则加以摈弃,对被批改者来说,因意见中肯,也常常成为“美芹”。总之,受益是双方的,更是大家的。“循环日记”使学生养成了随时随地观察生活的习惯,使自己的眼睛和大脑不断敏锐起来。可以说,“循环日记”使学生健步踏入了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它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了写作的乐趣。这一做法,不仅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失为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转化传统写作观念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实验简介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第二篇:循环日记
小学中年级学生班级循环日记提高作文能力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为此需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让学生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是达成此阶段写作目标的重要途径。
多年的实践表明,日记可成为学生心灵的写照,成为“想说就说”的舞台,更能让学生通过经常的练笔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作文的写作仓库。但是由于小学生个体的认识能力毕竟有限,观察能力不够细致,对写作的兴趣还在培养中,如果让学生天天写日记,常常会苦于“无米下锅”,或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而敷衍了事,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致使学生从起步阶段就讨厌习作,反而得不偿失。对于教师来说,每天都要批阅一大堆学生的日记或是练笔也是一种很繁重的任务,篇篇精批的可能性不大,有时难免会顾此失彼,草草了事,甚至不了了之,诚如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唐纳德·格雷夫斯指出的:“学生最好在一种有组织的、且能起到互相激励和支持作用的专门专业气氛中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训练才是真正有效的。”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引进“循环日记”的写作训练方法,这是在教师组织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轮流写作,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它结合了合作教学模式的一些特点,是一种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分享,在合作中评价,在合作中提高的写作训练。它的出现契合了学生写作的心理需要,是教师提高写作指导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同时因为合作学习的探究和培养又恰恰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循环中合作作文,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研究的背景
近几年来,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文内容也逐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家庭、社会,从而也使学生的思维深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更悠久的历史年代,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更加关注生活,更加关注自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在一次访谈中直言:“从语文教材来看,绝大多数版本的教材,习作比较弱,一个单元一个习作,安排学生练笔的地方比较少 很多老师尝试通过让小学生课外练笔来弥补写作训练在量上的严重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为了增加学生的写作训练量,老师会要求学生每周进行好几次练笔不少学生都把课外练笔当作了一种负担,老师每次要批阅每个学生的练笔,也是一种费时费力的负担,这种写作训练纯粹成了为练笔而写练笔,虽有量的增加,却无质的转变。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这种练笔缺乏必要的指导,其次,这种练笔完全是学生个人的封闭式训练里,小学生个体在这种孤独的训练中缺乏竞争的动力、合作的力量等。可见这种为增加写作训练量而进行的课外练笔活动从质上来说没有什么效果。这是造成小学生作文“没办法写”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我们设想率先在我校小学中年级选择几个班级进行“班级循环日记”进行课题研究,探索如何将课堂作文教学与训练学生课外写日记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把在课堂作文教学中学到的写作技能运用到课外日记写作当中去,养成课内打基础,课外下功夫的良好写作习惯。
三、课题的界定
“班级循环日记”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轮流循环,每天课余时间利用日记的形式练习写作的一种课外写作训练模式。是学生每天课外自主写作、合作探究、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的纸质平台。是学生每天针对校内校外亲密接触到的人、事、景、物以及自己的感想等用心编织的原生态作文成长记录册。是学生课堂写作取之不尽的公用素材仓库。
班级循环日记以学生在课外写作训练过程中的原生态日记为样本,能清晰地展示每个学生习作上的进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和他人在写作方面的发展轨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它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作文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很好的给予指导和帮助。它能让教师及时客观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上的独特发展过程,了解他们在练习写作的每一阶段都掌握了什么,从而使自己的习作教学富有目的性、针对性、阶段性和层次性。它能有效促使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养成认真观察、勤于练笔、合作探究、竞争创新的良好习惯。
四、研究的价值
班级循环日记具有下述突出优势:
1.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班级循环日记的主人是学生。学生自主写日记,小组成员共同批改日记,评价也是小组成员交流意见后的汇集。
2.便于学生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班级循环日记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轮流循环,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训练。小组成员每天在学校里都能看到其中一位组员头天写的日记,通过共同评议、交流、撰写评价,能有效地实现相互学习、合作探究、共同提高的目的。
3.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竞争的纸质平台。班级循环日记轮流循环,各组每天由一位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撰写,并由全体组员共同阅读、交流评议,自然会激起每位组员的好胜心,彼此都会想到在组员面前展示自己,从而建立起组内平等竞争的良好氛围。
4.易于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各组的循环日记每天由一位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撰写,并由全体组员共同阅读、交流评议。这样的评议体现了学生对习作的自改和互改的精神。多种评价方式的实施中,每组的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针对性极强的启发,从而获得真正的进步。
5.便于老师集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各组在评价好日记后,由组长上交给老师,老师根据日记的具体情况、小组成员的共同评价,展开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的评
价,对小组全体成员都有着针对性极强的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老师每天通过对各组日记的批阅评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每个阶段在习作方面的真实状况,便于在课堂上抽出一定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6.实现了课内指导和课外训练密切有效的联系。班级循环日记在老师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的指导下,由学生利用课外充裕的时间展开循环训练,将课内有效的指导和课外写作训练密切联系了起来,既弥补了课堂习作训练在量上的严重不足,又使小学生的课外写作训练在质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们依据网络等途径调查发现,小学中年级学生班级循环日记的研究,目前处于领先地位,苏州平江实验学校、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和江阴市环南路小学在“日记教育”实验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学校把目光锁定于“日记教育”,并以此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培养精神生活丰富,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素养的创造型人才。苏州市平直中心小学进行了“循环日记”的实践研究,通过实践,努力使教师做到每日与学生心灵沟通;通过实践,努力让学生从小热爱生活,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浙江省教科院开展的”心理日记课题研究”,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健康发展创设了一个理解、激励、民主、温馨的氛围,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和友谊。而在我市尚无学校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们研究的是中年级学生在起步作文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增强修改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意识,在同伴互助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个个愿写、爱写作文,并且能够写好作文。就这方面来讲,本课题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六、研究假设
每个人都有交流与表达的动机与需求,小学生也是如此。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同学之间更是如此。“循环日记” 是有“读者”的日记,是有“交流”的日记,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发表欲”,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有较高的积极性。轮到自己时,往往是把自己几天来的见闻和感受浓缩在一则日记里,无形中经历了一个精心构思的过程,从而写的更精、更有深度。
循环日记内容来自于学习、生活,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和同学分享喜悦,也把自己袒露出来,期待同情和理解。一篇篇日记,其实就是一颗颗心在交流、在碰撞。
循环日记是一个小组按时间分工的“合作事业”类似田径场上的接力赛,这就必然要求他们密切合作,既要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及时交接,为此,每人都要明确自己在这条流水线上的位置和职责。
七、研究对象、目标、内容、原则及思路
1.研究对象:
学校三、四年级学生,其中三年级四班和四年级三班作为课题研究的实验班。
2.研究目标 :
(1)养成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好习惯。
(2)养成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
(3)养成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能力。
3.研究内容 :
(1)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发其参与写作训练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写作训练中掌握写作技能,发展写作。
(2)给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平等竞争的意识和习惯。
(3)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日记写作训练并力求让日记服务于生活,服务于每个学生。
(4)探索“班级循环日记”写作训练和课堂阅读教学、课堂写作教学乃至课外阅读的有机联系,积极探索“班级循环日记”的原则、规律、经验和程式,为进一步研究推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夯实基础。
4.实施原则 :
(1)强调全体参与
“班级循环日记”写作训练面向全班学生,要求全体参与,循环,力图促使每个学生尽心尽力写日记,力求让日记服务于每个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鼓励自主写作
在“班级循环日记”写作训练中鼓励自主写作,减少束缚,解放学生,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努力消除小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倡导合作探究
“班级循环日记”积极倡导合作探究。在对写作技巧和方法的合作探究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激励平等竞争
“班级循环日记”写作训练注重激励学生在组内和组间平等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日记,及时借鉴他人日记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尽最大可能写好自己的日记,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5)注重融入生活
“班级循环日记”注重促使学生融入生活,它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学生每天的实际生活,它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用心灵捕捉素材,用笔随时记录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点点滴滴,使日记成为生活的原生态记录。
(6)重视教师指导
“班级循环日记”的主人虽然是学生,但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时时需要积极参与进来,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给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目标不断前进。
5.研究思路 :
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把全班学生以每组7-8名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学生应注意优劣。这样既有利于组内的互助合作,又可以使小组间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进行组织管理,组长要根据表现不定期地进行调整。由于每一组的成员是共用一个日记本,为了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要求每一组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有本组特色的名字,给日记本设计有创意的封面,并且制定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每个小组共用一本日记本,由小组长负责组织管理,经过平等协商,安排每人每天轮流写日记,内容、体裁均不限,但要求日记必须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以及自己的感想等,必须是真实的。每个成员写日记前可以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如何写作。
另外,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观察、个案分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学生在本课题中个性的和谐发展,交际意识的增强和习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验证本课题的有效性。
八、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找与“循环日记”相关的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并为今后和各项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2.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从自身的研究出发进行总结,以期获得促进学生发展的有益经验。
3.实验法:设立实验班,探索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和具体策略。
4.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的兴趣、需要,观察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积累研究的具体资料,形成课题方案,并在实旌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
九、实施步骤与阶段安排 :
1.第一阶段: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
主要进行理论学习、现状调查,理解“班级循环日记”的实质,并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志”初步实践尝试。
主要任务:完成研究方案、计划的写作,进行开题论证。
2.第二阶段: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
主要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志”实践研究。
主要任务:完成小学“班级循环日记”原则、规律、经验和程式的总结,编辑相关的集子《2009级四班学生循环日记集——小苗》(暂定)
3.第三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
进一步进行小学“班级循环日记”实践研究,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主要任务: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和写出研究报告。
十、预期的成果
1.“小学中年级学生班级循环日记提高作文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与课题相关的学习活动、活动方案资料、论文、总结、案例等。
3.与课题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的汇编集子。
4.《2009级四班学生循环日记集——小苗》
第三篇:循环日记
“循环日记”提升学生作文能力
“循环日记”是建立在小组合作基础上的一种作文训练形式。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从周一到周四,一个小组中的四位学生每人轮流写一篇日记。日记内容由组内成员自由商定,校园生活、家庭小事、时事新闻,小说连载等都可以,但每周每个小组必须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材,每篇日记都必须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每天早晨语文课代表将各小组的循环日记本收起来,交给老师批阅。教师可以在日记本上进行书面点评,也可与学生口头交流写作心得。
循环日记本一般会在学生写作的第二天下午返回到学生手中。该生会按照老师的点评或者当面交流的情况,利用其他同学写作的时间,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当然,学生的这种自我评价和修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两天能提高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教师就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主评价和修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从不会、不愿修改作文到最后有意识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学生的考场作文大多四平八稳,内容枯燥,缺乏活力。“循环日记”中,学生所写内容贴近自己的生活,文字真实可感。教师在点评学生的日记之时,不必拘泥于平时那些八股式的点评语言,要更多地融入学生的生活,想他们之所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日记中存在的亮点要多加鼓励。这种激励性评价能满足学生对自我肯定的渴望,帮助他们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以欣赏的目光看他们的习作。在充当读者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孩子的朋友和知音,热情而又富有同情心地细读孩子的作品,尊重他们的劳动,照顾他们的感受,及时发现习作中的亮点。无论思想、取材、布局、表达、情感还是态度,只要有一处值得肯定的地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达到激励的目的。
作文互评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评价方式。在小组合作管理中,每个小组刚好四个人,每周小组内循环日记的题材也大致相同,这样更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点评,取长补短。完成循环日记之后,可让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围坐在一起,由作者朗读作文,其他三位同学认真倾听,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互评时,往往能站在同一高度看问题,这样更容易被同伴接受。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会加深认识,对问题的理解会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他们的比较分析能力。在对同学进行评价时,学生自身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新课标强调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过程性评价。教师对作文的评价不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习作写评语,更重要的是要找出习作存在的问题,给学生反馈信息,使他们在修改中提高,并养成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改变过去一次性评定的做法,让学生在获得第一次习作评定后可以通过一次或几次的修改获得进一步成功。经过认真修改,得到更高的评价,特别是对写作态度的高度评价,培养了学生追求成功的心理和良好的修改习惯。
过去学生的作文一直只由教师评价,很少有学生本人或同学参与到作文评价当中来。现在我们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改为多元化评价,既让学生参与对自己文章的评价,也让他们参与同学作文的评价。我们通常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拟定评价标准,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进行自评和互评训练。在学生的日记本中可设置“我的设想”、“同学互评”、“家长参与”、“老师点评”、“我的反思”等小的评语框,每次不一定完成这么多项目,可以根据作文情况设置相应评语框。学生在完成习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激励和更多的建议,大大增强了他们完成习作的信心和动力,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体验,使他们更多地与他人分享写作的乐趣。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作者 韩宗秀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初中)
第四篇:班级循环日记
循环小组的日记我要求写在同一个本子上(便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每个小组都给日记本取名,自行设计扉页,这就给了学生展示艺术才华的绝好机会。小组长带领大家给自己的的日记本取名字:《小脚丫》、《蒲公英》、《蓓蕾》、《印痕》、《江花》、《小闹钟》、《雨点儿》、《星语》、《梦之声》、《萤火虫》、《远航》„„一个个鲜活的名字让我深感:后生可畏!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一般的硬面抄都有些许的花纹,但学生不满足,总要想办法在某处添些草啊、花呀,甚至还会粘贴一些自己心中的偶像:姚明、周杰伦„„扉页上更是激情飞扬,总有本组写字最优秀的同学的笔墨:
笔迹将记录我们的成长。——《小脚丫》 写下心灵的足迹和梦的去处。——《蒲公英》
小小日记/里面秘密/谁要偷看/我就生气。——《小闹钟》 嘿,你写日记吗?用眼泪还是蜂蜜?用钢笔还是打字机?——《星语》
不识路,却留下成长的足迹,童年的天真,少年的梦幻,还有秋天的成熟。——《梦之声》……
“循环日记”循环法
今天,我与大家重点交流“循环日记”操作方法,这其中一定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循环日记”的操作模式
循环日记,顾名思义,就是小组成员之间轮流写日记。写循环日记有什么要求?很简单,它要求每个小组成员人数在3~5人之间,好、中、差搭配,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轮流写作,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醒、监督、学习、提高。
1、“循环日记”撰写前的准备工作
★分组:
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如当时我们的六三班全班共60人,每组4名成员,那就分成15组,竞选产生出15位组长,进行组织管理。(最好是四人一个组,因为学生在校每周学习时间是五天,每天安排一个人写,最后一天要将小组循环日记交给老师计算总分;对于小组人员组合,可以是前后桌,也可以是自由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有意搭配。但教师一定要本着互相促进、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进行编排。)。
成员的搭配遵循好、中、差相结合的原则(设定他们分别是 A、B、C、D),假设周一由A同学写日记。第二天周二,A将日记本传到B的手中,B对A的日记进行评改,这是AB两位同学的第一次交流。交流时先要真诚地肯定习作者的优点;然后用商量的口吻指出存在的小毛病,如错别字、病句等,或与他商讨怎样修改会更好。评点时一定记住必须从帮助对方进步角度出发,第二次交流是在教师复批之后,不过这次在一起交流的人员是教师、A和B,交流以教师为主,教师对A写的情况进行评讲,再对B的“小老师”角色扮演进行评价。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在规定时间内,教师将每天批改过的近15篇日记总体情况进行小结,并将日记中写的好的方面加以表扬,实际上是给全班学生一个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机会。教师点评完毕,将日记返回给B写日记,第三天周三,B将写好的日记传到C手中,C对B的日记进行修改,并且写出评语,再上交给教师批阅。以此类推,到第五天周五,小组中最后一位同学D正好完成一轮日记的写作,一轮回一评比,周五下午教师对各组进行一周作文内容、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语等各项分数的累加,而后根据分数高低进行奖励。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表达是否顺达。评比的项目是全班最佳小组若干个,最佳作者若干名,最佳读者若干名。
★
给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由于每一组几个成员共用一个日记本,为了更好的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可以要求每一组为自己小组起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日记本的选择和扉页设计:
我认为循环日记本的选择及扉页设计很重要。对于日记本的选择我作了统一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出资购买物美价廉两元钱一本的梅兰竹菊系列封面的日记本,循环日记本经手人多,为了做好循环日记的保管,一定要让孩子们用透明胶带处理好封面和封底。
接下来就要对日记本的扉页进行设计,每个小组要对扉页进行一番创意的设计,可以制定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写上积极向上的口号,也可以写一写激励自己小组前进的前言。然后把自己的组名用彩笔写在扉页上。通过这样的运作,一本本花花绿绿的循环日记本也在孩子们的心中诞生了。淡雅的的封面、漂亮的扉页,充满着诗意、童趣,蕴含着孩子们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更体现着一种合作精神。
2、“循环日记”的运作模式
“循环日记”遵循的是“自主习作——评议修改——家长参与——教师评价——习作展示”的运作模式,注重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循环日记”的习作指导
解决问题
(一):帮助学生“找米下锅”
人,只有在最想表达的时候,语言才最流畅。要想让学生有话可写,就要让学生时时处于最想表达的状态。因此,教师要揣摩学生的心理需求,抓住情感主线,因势利导。
首先,教师在引导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用真情打动学生。如,课前三分钟,教师就要观察每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运用描绘的语言表达自己特别欣赏哪些同学的举动,理由何在;对那些不合规范的言行举止,真切地表达出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用幽默的语言点出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只有全身心的进入学习状态,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后,让学生抓住这三分钟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把刚才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感触,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下来,以培养学生处处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其次,让学生说说最近自己对班级、学校、家庭、社会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并学会陈述理由;还可以让学生口述某些细节,看看谁说的最精彩,利用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时时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再是,让学生学会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如,上学路上,看到哪些值得关注的人、事、物;在课堂上,注意观察老师是如何教,自己是如何学,同学的哪些举动或学习态度值得借鉴;课间,同学们喜欢参加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对身心健康有多大益处;放学后,同学们又是怎样安排写作业和兴趣爱好的,等等,值得探索,值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
这样,学生的思维常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对身边的事物越来越有兴趣,自然笔下就有话可写,习作素材也就源源不断。
解决问题
(二):循环日记的批改评价方式
“循环日记”倡导师生共改、生生互评互改的评价方式。要把“改”和“评”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从批改别人的日记中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互批,重在教给学生批改方法。
1.看卷面是否整洁,字体是否工整,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
3、用﹏画出日记中的优美语句或语段,说说好在哪里。
4、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然后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句,怎么修改。
5、找出标点符号的使用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6、评价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感受,如内容叙述是否具体详细,层次是否清晰,写得最好的地方在哪里。
7、总结评价同学的日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批改重在发现学生的童真童趣。
我在批改中积极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童真童趣”上,多发现其情感和态度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句话,也给予肯定和鼓励。
“循环日记”交上来,一天只有15本,我就有时间细致批改。如遇到错别字,就用红笔圈画出来,错字改正确,别字在本子的下边写上区别字加以组词辨别。对于病句,一般采用画横线提示,让学生自己改的处理方式。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将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闪光点。例如用得好的一个词,写得好的一句话,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们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对学生语言方面的缺陷,只作渗透性、点拨式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已寄予很大的期望,从而激起学习作文的积极性。
★循环日记的批改,还有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1、反馈要及时,才能达到效果。
2、新课标提倡教师要有资源的开发意识,作文评价也一样,要将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尽量挖掘家庭教育的评价资源,努力使家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快乐作文的另一种动力。一般来说,家长都比较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容易看到别人孩子的优点,而对自己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总是揪着不放,让被评价的孩子很没面子。这是对孩子进行评价时最大的忌讳。因此,让家长了解体会孩子为完成这项任务所付出的努力,所花费的心血。写下瞬间,感动自己,也感动孩子。真正达到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所说的“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境界。
3、教师还要在这赏析课中,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性练习。如,当发现他们语言比较罗嗦时,就要摘取相关的语言片段,进行语言精练训练;当发现重点内容写不具体时,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利用众人之智慧,弄清写作策略与表达方法;当发现文章结构比较凌乱时,就要引导他们学会选择一个重点来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循环日记”的习作展示
★每天诵读学生的精彩句段。
每一天,我都会挑选15篇日记中精彩的句段,在语文课上诵读。
★
每周一次优秀日记展评。
★
循环日记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每周一次精彩日记本展示就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我觉得“循环日记”这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值得提倡,它打开了孩子一扇扇心灵之窗,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在孩子的心潮上吹起波澜,吹出了写作教学的一片生机,也为孩子构建了一个“心灵的家园”。众里寻它千百度,它就是我一直追寻的作文教学模式
第五篇:循环日记教学方法
一本日记一座桥 润物无声多渠道
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 邵迪青
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日趋丰富,本来天真、幼稚的一颗童心变得成熟多虑,有的甚至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呢?我采用写循环日记的方法,搭建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沟通、心灵交流的桥梁。
在日记中我们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激励表扬,鼓励学生讲真话、讲实话,鼓励学生向老师倾述自己的欢乐、烦恼与生活中的难题。生拿起手中的笔,轮流把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受到的委屈,或是复杂的同学关系,只要愿意,甚至连家庭问题等所谓的个人隐私都可以通过循环日记倾诉出来。一句话,在循环日记中,学生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采用什么形式就什么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因为同一小组的同学,把日记写在同一本子上,不仅老师可以看到,学生可以相互看到其他同学的日记,带回家去,家长也可以看到其他孩子的日记。因此,循环日记,不仅仅成为语文写作题材积累、书面表达训练的途径,更是班主任进行心灵沟通,心理辅导,思想教育的很好抓手,也还是家长进行亲子沟通,促进家庭教育的很好的窗口。
所以,第一,通过循环日记,老师可以倾听他们的心情诉说,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疏导、亲切安慰,从而让学生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循环日记,成为很好的教育切口。
更重要的是,循环日记成为学生同伴间进行自我教育、增进了解的极佳途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对班级、同学的各种现象、行为的评价,认识不当的,老师适当个别引导,或在晨会课上交由学生进行评议,引导正确认识。更多时候,学生的日记可以直接代替老师的教育,比如针对班中有学生完水晶泥、玩自制弹弓的现象,学生既叙述事实,也发表一二三的看法,根据现象的个别或普遍情况,老师让个别看看循环日记,或全班读读循环日记即可,省去了老师的唠唠叨叨。有同学因为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议论,认为不恰当,写日记进行有理有据的解释,另一当事人,则在日记中同样进行有理有据的辩驳,很多时候,孩子说的都没错,是因为角度不一样,看法、认识就一样,学生通过这样的日记,就消除了误会,增进了解,更是学到了与人交往的经验。
第三,班主任语文老师还可以通过循环日记,搭建学生与任课老师交流的平台。对于有孩子写到个别学生在其他课上没有像语文数学课一样严守纪律的现象,老师一方面给学生解释澄清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认识,把日记本给任课老师去看,让任课老师了解孩子的认识,给予改错的机会,共同督促孩子改正。班主任通过循环日记,加强了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共同配合,共同教育,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第四,循环日记还是家校配合、沟通共育的很好平台。日记本中,家长们不仅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的习作情况,还可以了解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做到知己知彼。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行为状态,思想动态,还可以了解每天和孩子相伴的小伙伴们行为表现的思想认识。多了这样一个平台,家长就对自己孩子多了一点了解与认识,也获得了家庭教育的另一种动力与资源。在这种无声的沟通中,家校联系更加紧密,亲子沟通更加和谐,家校的合力更强大了。
循环日记构架起师生、亲子、生生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某些问题,为我们的教育增添了一个更润物无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