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县乡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和建议
调研报告
*县乡村公路建设存在问题和建议
改革开放使得农民在致富路上明白许多道理,要致富、先修路。可见乡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强化农村公路管理,改善交通运输环境,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商品流通铺平道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县乡村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县坚持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程,竭力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截至2012年底,我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515公里,全县28个乡镇通畅率、319个行政村通达率和通畅率分别达到100%、100%和65%。目前,我县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乡镇1小时到县城、行政村30分钟到乡镇”目标,农村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得到明显缓解。
二、*县乡村公路存在的问题
1.起初部分乡村道路规划建设不当,质量较差。一是2010年前部分乡镇村道受地形环境限制,规划技术性差,又受贫穷的经济条件制约,基本上都在原有老路上改建。二是农村公路建设没有考虑整个公路网络协调,农民想修路,但未能达到公路通行设计要求。
1三是施工队伍不顾质量,为此村道公路的建设,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为满足农村分散居住条件下的交通需求,造成部分地段乡村公路路况较差,乡镇自为“阵”,各村为线,未能起到为农民提供交通服务的作用。导致形成了水泥路建成后并不能做到真正通畅。
2.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短缺。我县农村公路建设采取“县政府财政补助一部分,社会捐一部分,一事一议筹一部分”等行之有效的筹资办法进行建设。由于乡村公路的建设主体是当地乡镇,一般情况下,县政府投入资金较少,投资分散;受“一事一议”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村民自筹资金难度加大;乡镇政府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公提留和义务工全部取消,已经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乡村道路建设。另外随着建筑市场材料价格和人工工资上涨,按照现行忠县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公路建设成本与以前相比是大大提高。因此,在本就资金不足情况下出现资金缺口更大。
3.*县乡村公路安保设施严重缺失。近期在我县乡村道上出现的两次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就折射出了我县乡村公路安保设施严重缺失。由于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加之我县地形以山岭为主,农村公路多分布在山区,路线等级以四级及等外公路为主,路窄、坡陡、弯急、横坡陡峭路段较多。占大部分乡村公路只是“裸路”,没有任何的安保设施,已建的安保设施,主要是交通安全标志和护墩,且有的安保设施不规范或已破损毁坏。就以东溪镇为例,目前8个村,只有钟溪村的村道完善了安保设施,而其余的村只是在进口处设臵了一块简易的注意安全的提示牌。
4.养护管理难度大。乡村道路养护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自行养护,没有专业的养护队伍。县以上才设有专门养护机构,养护资金、技术、物质、人员缺少,乡镇和村未成立公路养护单位。有些乡村道路建成后根本就没有养护过,凡归乡镇或村养护的公路难以按常规养护。“重建轻养”情况相当普遍,乡村道路完好率很难保障。按公路“分级管理”原则,乡村公路两边的违章建(构)筑物较多,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乡村公路受益区域情况复杂。管护责权不清,致使乡村公路缺管失修、有名无实,任务不明,经常出现“晴通雨不通,通车路难行”的现象,导致乡镇、村和群众在实际管护中互相依赖。
三、加快乡村公路建设的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乡村公路建设中,充分发挥好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履行好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职责。一是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坚持做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结合,及时研究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以乡镇为主体,村居要参与,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资源开发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多元投入、共同建设的乡村道路建设机制。三是区别对待,要对以前建设后达不到通畅的村道要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改造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四是对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重要性的认识和筹
资建设养护上加大宣传力度,要传递“正能量”,营造乡村公路建设的良好氛围。2.增加投入,完善安保设施。按照量力而行,建一条真正通畅一条的原则,严格按市级补助标准不打折兑现给乡镇,同时在新建农村公路中严格实行安全设施与道路修建“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特别要重视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的安保设施建设,提高安全保障水平,严防农村公路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3.认真落实《*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一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建立项目管理机构,制定工程质量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资金拨付审核制度,督促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认真履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切实履行项目法人管理职责,同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监督。二是加强工程质量评定,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和渝路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所要认真履行职责,在加强日常质量监督的同时,对乡镇申请质评的项目应尽快进行质量评定,以一个项目为单位,出具真实的公路工程质量签定和检测报告,完善质量监督手续。三是强化工程监理和技术指导,各乡镇新开工建设的农村公路项目,应向县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指导组(设在县公路局)申请质量监理。县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指导组要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指导和监督的力度,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特别是要强化路面混凝土浇筑前的路基验收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四是强化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监理单位不认真履职、施工单位不按图施工、县交通质监站违反规定出具质量合格文件、忠县渝
路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所出具不真实的试验检测数据的,将按相关办法追究责任。同时县监察局、县督查室等部门将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管力度,强化对以上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造成渎职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4.探索乡村公路养护筹资与养护方式。一是积极探索逐步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不断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财政资金要逐步增加。二是要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引导沿线村民投工投劳养护农村公路。同时积极鼓励包括受益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捐赠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三是在农村公路普查时,要统一统计标准与口径,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四是要努力降低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中人员经费的支出比例。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可以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鼓励通过竞争方式,将小型养护工程捆绑承包给专业化养护队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
第二篇:乡村振兴存在问题建议
乡村振兴存在问题建议
党的*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点,严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信息、金融、公交等公共服务体系在农村覆盖面不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农村社会事业明显落后于城市,城乡公共服务严重不均衡。二是乡村发展不充分。
农产品供需不均衡,造成生产者收入越来越低,农民弃农进城,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二、三产业发育缓慢,乡村和小城镇产业空心、人员减少。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只增不减,在家留守的老人孩子居多,青壮年外出较多,加上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农村的土地、房屋、旅游、文化等资源大多闲置,乡村发展后劲不足。三是乡村治理短板突出。
*主要问题是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各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补贴,自身收入无法维持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乡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普遍存在重视体育娱乐而忽视文化道德建设的问题。农村征地、产权纠纷等问题比较突出,法律服务缺乏,农民缺少有效的维权方式,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如何制胜。
主要是依靠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党政领导的保驾护航、绿色发展的经济基础。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年代,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把人组织起来,把人调动起来,才能创造出人间奇迹。要建立一支领导班子过硬、动员能力强大、传承红色精神的基层党组织,使之成为引领新农村建设、创新创业、农民致富的战斗堡垒。按照全市基层党建“先锋领航
全域提升”工作总要求,一是推进“书记头雁培育”工程,有针对性地通过培训,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带动示范作用。
二是打通党群关系最后一公里,针对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走访受时间地域限制的情况,基层党建与“互联网+”结合起来,通过姜城党旗红、微信公众号、QQ群等网络平台,方便群众快速直接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
党政领导的保驾护航。振兴乡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现有的内在动力难以推进,必须依靠强大的外在推动力才能加快发展。三是丰富党员组织活动,除了规定动作“三会一课”、固定党日、远程教育之外,要积极开展专题学习、谈心谈话、志愿服务等活动,依托*灾后重建党性教育基地等,扩大党员组织生活平台。
坚持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为乡村建设提供坚强后盾。一是加大政策帮扶,积极争取实市县和部门的帮扶,让给更多的帮扶政策成为*镇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加强统筹谋划,在规划引领方面,把扶持经济发展滞后的村跨越式发展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任务,建立乡镇抓落实,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将农业产业做到等建设做到全覆盖。
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发展了,农民富了,政府财力充足了,环境更优美了,才有更大的话语权。依托红色和绿色资源,发展绿色经济。一是发展红色旅游,通过修缮革命旧址、新建游客中心、建设配套设施、开展红色主题教育,不断古城村红三十军部旧址和红星村旧址的影响力,发展壮大红色旅游。二是发展生态农业,目前*产业基础较好,猕猴桃、花生等产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在产业创牌和包装创新,打出*品牌。三是抓好景区管理提升,依托*古镇AAAA景区的优势,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进一步吸引人气、商机。
第三篇: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村医以及村卫生室在健康脱贫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从健康脱贫和签约服务上看,要求为贫困人口和签约对象进行上门服务,村医承担着很大工作量。而且山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抽调县、镇医疗力量,无形中增加了工作成本,也只有当地村医最适合,在没有村医的村,贫困人口就很难享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贫困户因病致贫人员中有近70%为慢性病患者,村医可以及时掌握患病人员患病现状,及时给于健康指导,避免延误病情。同时村医通过健康知识宣传,积极引导老百姓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提高防病抗病知识知晓率,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但是,关于乡村医生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乡村医生没有编制
乡村医生的身份是农民,处于半医半农,平时在开展广大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工作的同时,辅以务农或零工维持生活。即医改后,乡村医生还是游离于卫生体制之外,没有工资、编制和养老保险,没能做到像乡村教师一样,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
2.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普遍低下
乡村医生学历总体偏低,虽然大多数村医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护师的比例偏少,直接制约着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抵御医疗风险能力的提高。
3.整体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
由于条件差、待遇低,人员补充困难,特别是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乡村行医,造成村医队伍年龄老化,缺乏年轻人,目前在岗村医年龄普遍偏大,导致很多村的村卫生室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不利于医学知识的更新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实施推广。
4.知识更新慢,工作能力不强
现在医药卫生知识更新较快,而乡村医生普遍缺乏系统的业务学习与知识更新,基础理论薄弱,工作方法老化、单一,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新需求。尤其体现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乡村医生对农村常见慢性病的治疗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方法,工作显得被动,缺乏发实际效果。
二、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实现乡村医生职业化
建议有关部门参照民办教师转制的成功经验,整合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将乡村医生列入编制,实现乡村医生职业化。可先实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政府制定政策,将个人综合考核及取得临床医职业资格证书定向培养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再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编制内。
2.建立激励高水平医生下基层的长效机制
一是医学从业者在升职称时明确要求至少有几年的基层医疗经验;二是对于在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村医将在晋升、身份和工资待遇等多方面给与关爱;三是定向招录培养,参照大学生村官的做法,每年确定一定比例的乡镇卫生院聘用编制,面向医学毕业生进行公开招录,作为乡镇卫生院驻村医生。
3.培养新一批人才
针对乡村医生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可采取“村来村去”的定向培养方式,委托医学院校,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高中毕业生进行免费培养,毕业后经考试合格,发给《乡村医生资格证书》,按规定程序注册上岗;也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医学专业大学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的优惠政策,吸引专科以上医学生扎根基层,为乡村医生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添队伍新的活力。
第四篇:乡村人才振兴存在问题及建议
乡村人才振兴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载体设计还不够科学,对接基层需求还不够精确。
虽然每年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都依据职能,对县区、乡镇进行相应的指导、培训活动。但是在培训“供需对接”方面不够精准,有时存在“有人唱戏,没人听戏”的情况。比如:是否能及时针对林果种植户提供相应的林果种植技术。二是基层农村在引才、留才服务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农村基层在引才方面有时存在“抓大放小”的情况,眼睛都盯着“大专家”“大项目”,从而忽略了周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微创项目”。又或者受到基层配套设施环境制约,引来的人才留不住。因时因地因势引才,加强人才引进后的配套服务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是职能部门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
通过调研发现,各县区、乡镇存在人才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人才工作开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职能部门对于人才工作职能不清,“各唱各戏”。个别部门对人才工作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头绪,经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有力抓手。甚至个别职能部门,不重视人才工作,缺少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的意识。三、对策建议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理顺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关系,做好任务分配,相互支持和配合各级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促进人才工作同分工、同部署、同推进,压实责任,形成“全方位”工作合力。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既要“分”得清,又要“合”得来。市委组织部正在积极筹备《全市人才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积极引导鼓励相关部门,在挖掘人才信息、引荐人才落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形成合力,多做贡献。二是强化担当作为,鼓励奋发有为。
以我市开展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乡村基础产业、资源优势,搭建切合实际的创业平台,促进人才理论优势与本土农民实践能力相结合,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带动本土人才培育,建立起人才“活水源”,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在农村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乡村人才的基础生活保障,提升人才的农村归属感,着力解除后顾之忧。让愿意留在乡村、振兴乡村的人更安心,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三是精准对接需求,务求工作实效。
以满足农村发展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专家人才信息库”,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由乡、村“点单”,市、县“接单”,基层村、农户和相关专家人才进行双向选择,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按需“引、选、派、送”,努力做到相关项目与所需人才、技术形成无缝对接的良性互动,真正让农村基层群众享受到各级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红利。第五篇:区县乡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办法和出路
乐山市五通桥区乡村公路建设
问题、办法和出路
乡村公路能有效解决农村出行难、生产和生活资料调入难以及农产品运出难等问题,是农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重要体现。如何加快全区乡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已成为五通桥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现状
近年来,五通桥区切实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2000年以来全区新建乡村公路356公里,平均每年按71.2公里的速度递增;完成乡村道路改造水泥路(油路)337.26公里,平均每年改造67.5公里。目前,全区乡村公路通车里程达877.6公里,占全区公路里程的89.1%。其中乡道168.6公里,已改造建成水泥路(油路)141.96公里,占乡道的84.2%;村道已达709公里,已改造建成水泥路(油路)195.3公里,占村道的27.5%。全区12个镇(乡)已实现乡乡通水泥路(油路),151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其中120个村通水泥路,个别村组已实现户户通水泥路。
虽然五通桥区乡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比仍显滞后,主要体现在:一是覆盖面不够,农村公路网络结构未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形成。目前全区还有31个村未通水泥路,相邻镇(乡)之间不通水泥路、相邻村之间不通公路等情况依然存在,同时也存在一些断头路和单路。二是通行能力不高。全区乡村公路等级水平较低,等级最高的仅为四级公路,而且只有45.5公里,仅占乡村公路通车里程的5%;等外公路达832.15公里,占95%;乡村公路硬化率只有38.4%。许多乡村公路弯急坡陡,路面坑坑洼洼,缺桥少涵,车辆行驶不畅,整体通行能力较差。三是发展不平衡。硬化率差异较大,各镇(乡)乡村道路硬化率最高的蔡金镇达90%,比最低的镇(乡)高出60多个百分点;新建乡村公路不均衡,金山镇仅2004年就新修乡村道路44公里,而有的镇(乡)连续2年都没有进行乡村公路改造建设。
二、面临的困难
(一)建设资金筹措困难。按全区交通建设规划,2005—2007年全区要完成通乡通村公路水泥路(油路)改造160公里,约需资金4000多万元,只靠目前的乡村公路资金筹集机制,很难筹集到这笔资金。乡村公路的建设主体是当地镇(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上政府投入资金很少,只是实行“以奖代补”,奖励少量资金。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公提留和义务工全部取消,今年又全面取消农业税,镇(乡)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乡村道路建设。受“一事一议”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村民自筹资金难度加大。
(二)建设管理不规范。由于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公路建设点多面广,缺乏有力的管理手段和相关的技术支持等问题,造成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比较混乱,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能完全获得群众信任,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投资积极性。
(三)养护管理难度很大。乡村道路养护应由镇(乡)政府和村委会自行养护,没有专业的养护队伍,养护资金、技术、物质、人员缺少。有些乡村道路建成后根本就没有养护过,“重建轻养”情况相当普遍,乡村道路完好率很难保障。乡村公路两边的违章建(构)筑物较多,致使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三、对策
五通桥区乡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工作,要按照“一年一变、三年大变、五年巨变”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通达、通畅、通村工程,用3年时间,完成通乡通村公路改造;用5—7年时间全面完成乡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全面打造农村公路网络。
(一)切实加强对乡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好区交通建设领导小组作用,认真履行好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职责,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以镇(乡)政府、村民委员会为主体,多元投入、共同建设的乡村道路建设机制。重点发挥好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好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总结提炼乡村公路建设“七仙精神”和“金山经验”,强化宣传学习,营造乡村公路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发挥好财政资金的作用,区财政每年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公路建设,兑现“以奖代补”的资金,提高村民修路的积极性。三是发挥好目标管理的作用,将乡村公路建设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进行考核,对乡村公路建设实施重点督查,定期通报情况,确保每月有进度、每季度有进展。
(二)多渠道、全方位筹集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三力并举”(即用足公共财力、聚集民力、广借外力)和“七个一点”(即向省市要一点、区财政补一点、对口单位帮扶一点、镇〈乡〉政府筹一点、村民自己集一点、社会各界人士捐一点,一年筹一点,一年修一点)的办法,共同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资金难题。一是争取国家、省、市公路建设各种补助、上级政府财政拨款、企业和个人捐款等直接投资,重点是编制好项目,加大同省市联系,积极争取资金以及项目的支持,同时通过资源开发等协助企业和个人投资乡村公路建设。二是加大以工代赈,减免各种税费等间接投入力度,将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列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乡村公路建设。三是进一步发动群众,重点发挥好村民委员会、农村专合组织的带动作用,加大“一事一议”筹资力度,促进乡村公路建设。四是由区级领导牵头分片包干,区级各部门分别联系12个镇(乡),对乡村公路建设实施“联帮扶”,帮助解决镇(乡)乡村公
路建设的资金困难等问题。
(三)严格乡村公路建设管理。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和公路质量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如果资金管理不规范,公路质量不过关,将极大挫伤农民集资修建公路的积极性。要切实加强对乡村公路建设的管理,有效保护群众投资修路的积极性。一是依托全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区国、省、县主干道,按照干支合理原则,对全区乡村公路进行整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提升乡村公路路网等级。二是根据五通桥区实际,制定出台《五通桥区乡村公路建设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处罚措施》等,认真进行贯彻实施,确保乡村公路规范、健康发展。三是针对公路建设工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管理者专业素质不高等具体实际,加强培训和指导,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到各镇乡、村组,对乡村公路设计、施工预算等进行指导。四是认真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依法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科学、有序、高效的监督管理。五是设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财务小组,负责修建乡村公路资金的管理使用,并定期公布帐务,消除群众疑虑。
(四)探索建立新型乡村公路管养体制。建养并重是乡村公路得以巩固、改善和提高的基本保证,要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进一步认识养护管理工作在乡村公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三分筑路、七分养护”的思想,提高乡村公路养护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二是责任到位。实行乡村公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路养护“三挂勾”,与村组目标管理挂勾;与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终考核奖惩挂勾;与村组负责人工作成绩挂钩。通过协议、承包、委托养护等办法使公路养护责任到乡村、到组、到人。三是制度到位。建立乡村公路养护目标责任制、村级领导负责制、损坏公路赔偿制、养护公路奖罚制等规章制度,并把乡村公路养护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使乡村公路养护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四是措施到位。制定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标准,坚持全面养护、经常养护和预防性养护相结合,提高养护质量。坚持“谁受益、谁管养”的原则,采取由镇(乡)财政补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培育养护市场,推行养护“专业队”、“专业户”、“路长”负责制等养护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乡村公路养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