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社会化运作的思考
关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社会化运作的思考
当前我国老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2%,老龄化速度在世界上属于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据湖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统计,湖北省2015年将步入老龄化社会;从我街民政部门的调查情况来看,我街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早于全省,并日趋增强,家庭结构产生变化,空巢老人家庭增多,家庭养老照料成本上涨状
况也已经出现,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而老年人养老的需求,将是一个长时期的需求,养老服务社会化已成为我街当前老龄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目前我街老龄人口状况及养老服务的基本做法
我街辖区现有总人口72182人,辖区内有60岁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数的13.3%,其中95岁以上老人8人,80岁至90岁的老龄人600余人,80岁以下老人有9022人,其中社会社区的老人6868人,人户分离老人2300人,空巢老人51人,享受低保求助的老人97人,孤寡老人14人,三无老人2人,享受政府买单服务的有22人,辖区内有社会养老机构2个,床位约80余张。
面对汹涌澎湃的银发浪潮,街党政班子非常重视老龄工作,成立街老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机构,由街社会事务科牵头,街妇联、工会等组织参加,社区居委会大力操办。以街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老年活动室为基本阵地;以专业服务队、社会养老机构为主导,社区工作者和社区自愿者协会为骨干;以居家养老为主体,针对老龄人的不同需求开展了有偿、低偿、无偿的初级社会化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序幕已经展开,服务模式已成雏型。但与目前社会上银发浪潮的趋势及老龄人养老多样化的需求还差距甚远。
二、社区养老社会化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街社区养老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受着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和老龄人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很多困难和问题。
㈠有偿服务推动困难
1、社会养老组织明显不足。有偿养老服务需要社会养老服务组织和参与养老的社会群体。只有两者存在着互动的可能时,政府加以推动就可以形成事实。而当前由于养老服务组织短缺导致服务质量不高,社会信誉也不够好,一些进入社会养老服务组织中的群体,大多是迫于生活无助才被迫而至的,真正志愿入居者少。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才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社会老龄人养老的需求。
2、服务方式单一。目前已经开办的社会养老机构,只局限于老龄的生存照料,对其多样化的需求还不能周全,特别是文化和享乐方面的需求的满足差距甚远,生活单一,缺乏生机,有固定收入来源的老人比较注重追求老年生活质量,认为进了养老机构生活过得很郁闷,不愿意进去。
3、服务收费价格还比较高。全托服务的老龄人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每月需交纳600-800元的生活及管理费,无自理能力的老人每月需交1000-1300元的生活及护理费,这样一些无固定收入的老人负担不起这些费用,又被拒之于门外。
㈡低偿服务缺乏保障
近几年由政府出钱给低收入家庭中的高龄老人按订单式形式实施的定时服务,虽然解决了一部分社会老人的实际生活问题,但由于政府资金的有限和社会老人的实际多样需求相比,存在着杯水车薪的问题,服务时段和普及人群面也十分有限。
政府开办的社会福利组织与社会老龄人的需要有很大差距,一些空巢老人想进福利院申报审批艰难,就连孤寡老人申请入住,也要排长队等待,有的老人未等到进社会福利院的门就先去世了。
社会慈善机构无力奉养老人。武昌区的慈善总会和各分会组织,对困难人群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生活帮助,但真正奉养老人还无能为力。
㈢无偿服务组织后继无人
1、具有民族特色和革命传统风格的由老党员、老骨干为孤寡老人提供无偿服务的社会关爱组织渐少,过去这些人对孤寡老人的服务比亲人还要亲,社会上称他们是活雷锋“老佛爷”等。现在这些不图名利,甘心为社会老人奉献热血和年华的无名英雄,有的已经年迈体弱无力照顾他人,有的已经去世了,新培养的一些“接班人”大多在市场经济的冲刷下换了“向钱看”的脑子,走向了有偿家政服务或转向当旅店老板等。
2、社区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虽然接过老一辈居委会“老妈们”的优良传统,能够坚持走家串户地上门服务,但毕竟又承担着繁重的社会事务和政府工作的转移职能。使他们自顾不暇,很难脱身于助老服务。
3、社区自愿者虽然各社区都有这样的组织,这些人除了社区工作者、老骨干外,还有一批低保户,他们拿着政府的微薄津贴,为了应付生活照顾自己的服务对象,多出于政府对他享受低保必须尽个人社会义务的强制规定的要求而为之,尽心尽力者少。
㈣ 经费投入不足,措施严重
滞后
1、资金严重不足。每年区老龄委重阳节给每个街办事处拨4000元,街办事处每年拨5000元,共计年工作经费约万余元,政府买单服务的只有22人,其它万余老年人的服务没有工作经费投入,可想其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何其艰难。
2、服务措施严重滞后。除了22人享受政府买单服务者外,其余人员绝大多数仍在家庭
中养老,由于社区志愿者是纯义务的,服务质量无法保证,管理上也没有硬性措施,基本上处于半自由状态,老年人享有的社会服务名有实无。
三、关于强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的几点建议
社会化养老服务是指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形式向社会老年人提供的满足老年人物质、精神和文化等方面需求的活动。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身体康复等简单的社会服务工作。通过社会成员的互动过程,使原来由政府及其福利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过渡到为面向全社会和面向所有老人,并提供多种养老服务项目的现代社会服务活动。
强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具体说来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工作。
1、政府主导,多方配合。养老社会化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政府应根据本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制定老年工作发展规划,其工作应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并要求规划、房地产、民政、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能范围给予全力支持,在场地、住所、办证、安全、就医等方面给予优先与照顾。
2、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共同参与,投资兴办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改变过去由政府和福利机构包办养老事业的格局。
3、运营模式多样化。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可聘用专业人员管理,雇佣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对社会孤寡老人实行无偿服务;对社会组织投资建设,政府资助的养老机构,可以由主体投资者经营,政府派人监管,实行低偿服务经营;对民间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按市场化运营模式经营,但要督导其保证服务质量,并给予每一个进入该服务机构的老龄人视其困难情况,给予不同标准的补贴,对由老龄人相约互助、利用自己的空余住房联合兴办的自治型养老机构,民政部门经审核后可优先发证,并给予资金扶持,以解决他们交不起养老服务费的困难。
4、享受服务的对象公众化。凡愿意享受养老服务的老龄人口均可进入自己所需的服务机构养老,不同养老机构和不同参养对象,可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实行有偿、低偿、无偿多种服务模式,彻底改变以往养老对象只限于“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群的“花盆”模式,面向全社会老人服务,使养老工作真正走向社会化。
5、服务形式多样化。通过拓展养老机构,扩大服务项目,使养老服务由单一的生存服务,向舒适、享乐型服务方向发展。由基本保障型向舒乐宽松型养老模式发展,使老龄人在养老机构中能根据各自的不同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场所和服务项目,生活得安逸、舒宜、欢乐,进而使养老服务机构有增加凝聚力和生命力。
第二篇:社区养老社会化实施方案
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实施方案
为了推进我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根据街道办事处《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街建设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努力构建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我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促进我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健康发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重点保障社区“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高龄老人,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
二、主要目标
通过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工作,逐步实现由传统救济对象向服务全体老人转变,由单一服务方式向多样化服务方式转变,由物质供给型向精神关注型转变,由政府投入为主向社会广泛参与转变的目标。
(一)完善养老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与扶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机制。在保障老人基本养老生活的基础上,对户籍、居住均在我区的60 1
周岁以上“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高龄老人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从2010年元月起,提供养老服务。具体补贴标准: 60至79岁的困难老人,由区民政部门负责给予适当补贴;80至89岁老人,每年春节和重阳节各发放价值50元的现金或物资,资金由所在乡镇场街开发区负担;90至99岁老人,由区老龄办每年每人补贴300元,资金由区财政部门统筹解决;百岁老人,每月发放200元津贴,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
(二)丰富社会养老形式。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一是按照《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发展高、中、低档搭配合理的社会养老机构,切实满足不同经济收入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二是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全面构筑区、街、社三级网络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积极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入户养老服务。三是充分发挥“星光老年之家”、社区图书室、老年健身场地等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作用,积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服务、文化娱乐、日托服务、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使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95%以上,老年人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三)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坚持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的有机结合,大力倡导社会互动,邻居互助,发展和
2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实现志愿者服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培育和发展社会服务团体和社会性中介组织,积极发挥其为老年人服务的作用。组织老年人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和支持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良好氛围。对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养老机构,优先安排用地、减免相关收费、落实税收优惠等政策,达到合格等级以上标准且经营正常,按照连续入住6个月以上的托养人员实际使用床位数,每床每月50元标准给予补贴。
(四)建立专业养老服务队伍。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完善护理人员培训机制,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不断加强养老服务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建立一只具有奉献精神和专业水平较高的养老服务管理人员队伍和服务人员队伍。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5月—6月)。成立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我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目标。社区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实施计划,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
(二)、实施阶段(7月—11月)。一是对社区的老年人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摸清养老服务老年人家庭的底数和真实需求,建立老年人数据库。二是组建养老服务专业机构,做好居家
3养老服务中心专职服务员、护理员的录用工作,对服务对象身体状况、居家环境进行再调查,确定老人需要服务的项目,在社区建立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档案。三是确定日常管理方式,护理员实行合同制管理。具体操作办法:城区老年人由其本人或委托其亲友,到户籍所在地社区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及复印件。社区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后,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对申请人的服务需求进行确认,并完成对服务项目、时间、护理员的确定工作。街道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复审后,于每月的25—30日报送区民政局审批。然后由申请人与服务中心、护理员三方签订《孝南区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书》一式四份,其中报民政局一份存底;对不符合政府购买服务的申请人,说明理由,建议其采取自费购买服务,由申请人与服务中心、护理员三方签订《孝南区居家养老自费购买服务协议书》一式四份。
(三)、总结阶段(12月)。总结养老社会化工作经验,为全面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提供依据。
第三篇:居家养老和社会化服务
居家养老和社会化服务
吴国卿
2012-11-15 15:29:58 来源:《社会》(沪)2000年12期
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以居家养老为核心辅以社会化养老服务,这是我国新型的养老模式。应以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社会养老服务,并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一
上海市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整整二十年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的发展,现本市人口的期望寿命已高达77.03岁,其中男性为75.06岁,女性为79.02岁,比解放前的35岁提高了一倍以上。老年人口趋向高龄化,1998年全市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全部老年人口11.3%,而到2010年将达到16.3%。城镇退休人员退休后的平均期望寿命男性为18年,女性为28年,职工退休后在人生途中还有1/3—1/4的生命历程。
现退休的人员大多是建国前后参加工作的,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蕴含着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凝结着他们的辛勤汗水。提倡全社会尊重老年人,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服务,提高他们晚年生活的质量,让他们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对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西方国家“接力式”的代际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无赡养父母的责任)不同,我国无论是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人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家庭成员有“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大量资料调查证明,需要生活上照料的老人95%以上住在家庭,他们主要靠配偶和子女照料,即使不居家而入住敬老院、护理院,仍离不开家庭,也需要家庭成员在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安慰。
分门独居、孤居或同居分灶、相邻而居的低龄或健康老人,始终保持着家庭亲缘关系,在患病或遇有生活困难时依旧得到子女、孙辈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关怀和照顾。
在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同时,又得到了社会各方面提供的各项养老服务,既保持家庭养老的传统和优点,又能弥补其不足,也适应了家庭小型化、核心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要,改善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二
社会化养老服务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主要是通过社区服务而实施的,是社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重要支柱。这种服务是办在家门口,就近就地,离不开故土、熟人,能满足老年人地缘心态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既能补充家庭养老不足,又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和减少家庭成员的负担,是将传统的家庭照料部分向社会转移。
本市开展社区服务已有十余年历史,主要是以便民、利民为宗旨的社区服务事业。社会化养老服务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所指社区管理(主要是现属街道管辖范围内的社区)是近几年正在积极探索、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目前社区开展为老服务主要有:
1.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是涉及面广、受益人数最多、需用资金最多的一个项目。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650多万职工,其中退休职工220多万人。实行退休费统筹后,原来对企业按差额结算的模式改为全额结算、全额拨付的结算模式,实行收支两条线,并建立养老金增长机制,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机关事业单位30 万人2000年也已实行,他们都可按居住地点去就近银行或邮局领取养老金,逐步形成社区服务网络。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改变了一些企业因经济效益不好而拖欠、不足额发放或企业破产、裁并改合而难以发放养老金的现象,维护了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在职人员流动。
2.医疗保险。近几年结合医疗制度改革,对退休人员实行了住院、部分门急诊和大病重病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初步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根据三级医疗制度,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企业和个人按比例各自负担,使退休人员医疗保障由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迈出了一大步。目前正在进一步探索医疗制度改革,建立个人帐户、实行属地医疗、推行家庭病床。现全市已建立家庭病床日平均有1.5万张,送医上门、方便病人。全市还开设了29所护理院,收治病瘫病人,减轻了家庭生活照顾和经济负担。
3.社会救助。结合本市调整居民生活保障标准,对退休(职)人员在领取养老金、生活费后,其家庭成员生活低于城镇居民生活标准的,如1999年7月1日起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280元,经向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申请批准后,由社会救助部门补足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发给粮油帮困供应卡。
4.老年福利设施。目前,全市已有养老机构391家,床位20203张,为2000余名孤老建立了家庭敬老室。全市120个街道、乡镇已有115个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兴办了老年食堂,解决了5000名老人的吃饭,开设了3271个老年活动中心(室),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场地。
5.老年科学健身和文化教育。在文化、教育、体协、民政和园林部门支持指导下,全市兴办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和老年分校及教育点301所(点),入学的老人已达22.85万人次,占老年人口9%。近两年又发展了社区群众性科学健身活动,已建立48个社区健身苑和907 个居委健身点。体委组织的各种老年群众健身活动,已普及到各公园、社区绿化场地。
6.便民利民。各社区建立的服务中心开设法律及医疗咨询、家政服务、钟点工、护理工、全天工、保姆介绍以及各种小修小补等百余个项目,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
7.志愿者服务。提倡发扬邻里互助,帮助和关心生活上有困难的老人,帮助家庭清扫卫生、义务理发、陪送病人等。全市已有80余万人参与组成的2853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活跃在各社区。
8.企业为老服务。企业参与社会化养老服务,这是为老服务一个重要方面。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一直由其所在单位负责,企业退管工作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老年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系统内生活有特殊困难的退休人员进行了定人、定时、定额补助。同时,各企业还承担了大量社会保障职能,如烈属的补助、精神病住院补贴、孤老住敬老院补贴、征地农民的养老费用、60年代精简回乡老职工的医疗费用等。
除了政府主办老年福利事业外,还积极鼓励单位、个人兴办,或与境内外人士合办。在帮困对象中,发动单位和个人进行赞助、结对帮困,建立帮困基金、救急救难互助基金等。以上各项措施都为社区为老服务、补充居家养老不足和对加强退休人员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
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由企业转向社区,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发展方向,但在现阶段又有一定难度。
1.社区服务一时难以到位,其服务功能尚需逐步完善。需要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把这一件事做好,将减轻企业一大块社会事务负担。近几年,不少社区在为老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笔者感到开展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缺乏人力和经费,也缺乏场地,仅一名干部兼职此事,也没有经常活动经费。一个社区退休人员多者上万名,少者也有五六千人,若退休人员转入社区服务管理,迫切需要解决定位、定编、定经费,管什么、怎样管,需要有一个机制转换过程,否则负担太重。组织各项活动,资金、场地、配套设施都要逐步完善。
2.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尚未分离出去。退休人员报销医疗费用、申领各项补助仍离不开企业,而不会去找社区,在企业改革和调整过程中的困难面有所扩大。各级企业和工会都要出钱出力,开展帮困和送温暖活动。一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中退休人员更担心转到社区后取消原有的福利待遇;即使是困难企业中的退休人员也多少得到社区所不能提供的福利待遇,因此,普遍不愿与企业割断联系,社区也难于保障退休人员福利待遇。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难于一下子转换。
四
21世纪,人口老龄化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给养老观念、养老模式带来深刻的变化,必须加强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尊老美德。根据老年人增加和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地发展社会保险和老年事业。
1.拓展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社会保险基金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问题,也是居家养老的经济基础问题。
本市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险费收缴率的情况是好的,已有一定的基金积累,但也应该看到,随着退休人员增加,单纯依赖社会保险部门加大保险费征缴力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也将很难保证养老金直接发放后会发生不拖欠的现象。1999年本市已出现支不抵收、出现缺口、动用积累的情况,因此,解决养老基金积累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要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支付外,还应开拓社会保险新的筹资渠道。
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把外地劳动力纳入保险范围。养老保险基金财政收入中应有一定比例的投入,并且根据财政收入情况逐年有所增加。开辟专门的税源。在开征的个人利息所得税和将开征的遗产税中应有部分进入养老保险基金,还可对高档消费开征社会保险税,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或以商业保险投资股权的办法,配售一部分国有企业股权,在股市筹集资金。对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加强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增值。
2.积极拓展和兴办老年事业。为适应退休人员划转社区,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活动场地,建立必要的老年福利设施。目前可先按1997 年3月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置规定》条文,对规划居住五万人左右的居住区应建立一个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建一个设有床位30—40张、面积1000平方米的敬老院,200平方米的康复室和600平方米的托老所,对居住2500人左右的小区,要设置各为90平方米的服务站、文化活动室、老年康复室,根据规划标准,需要有关部门抓紧检查,具体落实措施。如市政府规划在2005年要求所有居委、村委建有托老所、老年活动室、老年分校,要求有15%的老年人入学,逐步完善老年福利设施,以满足老年人需要。
目前由于场地设置不完善,或者原有设施条件较差,场地狭小或被占用办三产,老年人难于开展活动,社区也难于应付,需要规划改造,对已被占用的应予收回,对新建居住区应按规定达到标准才予交房验收。
3.大力发展老年公寓,建立适合老年人生活和活动、有配套设施的老年公寓。目前低龄老人或健康老人,老年夫妇分门独居、单身独居要占本市家庭户30%左右,到下世纪前二十年,自实行计划生育后大批独生子女父母都将进入老年。1979 —1997 年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夫妻共有231.9万对,预计2010年前后有60万人进入退休年龄,其中将有50 %即30万人为独生子女父母,两人户和单身户比重还将进一步增长,他们的子女结婚后,即使都能与老人住在一起,仍还有一半老人身边没有子女。要大力建设和发展适合老年夫妇或单身居住的老年公寓。居家养老就必须让老年人有一个温馨、安全和起居方便的家,并由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否则居家养老就无从谈起。老年公寓既能让老年人有一个家庭环境,又不脱离社会,与周围老人、社区居民融洽相处。如何能使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可在全市近千万平方米的空置房屋中,根据条件较好的地段和环境,改建为老年公寓。目前更需要发展适合中、低收入的老年公寓。考虑到老人收入有限,购房无条件,可采取将老人原居住的房子进行置换、出租、代售,减轻老人负担,或以租代售、子女为父母购房、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
4.企业职能转换要逐步摆脱社会事务。
企业和社区两头都要搞好对退休人员的服务,逐步由企业服务为主转向以社区服务为主,在分离社会职能以后,企业对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将大为减轻。但不能认为企业在这方面可以无所作为了,退休人员既是地区的老居民,又是单位的老职工,我们提倡全社会都要关心和帮助老年人,当然也包括由企业举办的补充保险和企业福利。把一部分事情下放给社区之后,社区对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将会加强,但这并不排斥企业继续对退休人员给予关心照顾。社区服务更贴近退休人员,可以利用社区范围内的各种资源;企业服务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物质条件,双方各具优势,要实行社企结合,优势互补,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关心和照顾退休人员。
退休人员转入社区管理服务,应按不同类型企业区别对待。国有大中型企业退休人员较多,社会稳定任务重,退管工作基础较好,应坚持机构不撤、工作不停,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转向社区不宜操之过急。那些已经破产、关停的企业,企业想管也管不了,或者单纯只发放养老金而别无其他牵连的如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可抓紧与社区联手,适时过渡。有些企业退休人员集中居住在厂区附近的(如闵行、宝山、金山石化地区大型企业),可由企业和社区联合兴办老年服务设施,开展各项活动。对改革后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企业的退休人员可率先由社区为主服务管理,同时为有利于退休人员与企业分离,应着手研究逐步将企业负担的社会职能进行分解或转向社区服务管理。
第四篇:关于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建议
关于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建议
2012年05月22日
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弥补现代社会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空巢和独居老人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以解决子女对老年人生活照顾的困难。同时社区养老既能使老年人享受社会服务, 又不脱离温馨的家庭环境、熟悉的社区环境,是一种人性化的养老方式。社区养老还可以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政府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对下岗职工进行一定的培训,同时达到再就业与社区养老双重目标。因此,社区养老服务需要得到重点发展。
现就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营造市场运作机制,开拓资金保障渠道。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积极培育民间组织,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走向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在税收、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引导、培育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文体设施健康发展,鼓励社会捐赠资助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超市、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为养老市场的发展搭建社会平台。第二,严格规范健全体制,构建服务评估体系。在社区内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社区养老服务管理,综合协调社区与各部门的关系,明确责任,让信誉好、能力强的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和管理,努力形成社区养老服务的强大合力。政府部门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设施管理、服务资金、从业队伍等诸方面,逐步形成多方参与兴办,运作机制完善,政策扶持到位,管理规范有序的专业化程度高的社区养老服务评估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社区养老服务机制健康运行,并在社区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
第三,建立专业服务队伍,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专业服务人员培养,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进行老年人生理学、心理学和护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取得上岗服务资格。可以结合“4050”人员开辟就业渠道,并进行专业培训,逐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推进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专业社工人才的培训、评估及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社工队伍,为持续、稳步、创造性地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提供高素质人才。
第四,积极鼓励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参与程度。鼓励和支持社区单位、居民、大专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为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加强舆论宣传,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为老年人提供义工服务,鼓励社区居民和中老年人参与自愿助老服务,增强老年人自助能力和代际间的互助意识。推动社会多种力量以志愿者的形式发挥合力,加入到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中来。根据实际,逐步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社会志愿者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
第五,着力建设养老服务项目,惠及特困老人群体。对社区老年人特困群体进行疏理,配置一对一服务,体现人道关怀。在社区服务中探索与实施三个服务项目。即:
(1)助餐点:鼓励餐饮业关注养老服务市场,积极发挥品牌餐饮企业的行业优势,选择可行的集中就餐点,提供配送服务;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选择社区附近信誉良好的餐饮企业,由政府购买服务,为社区特困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做好助餐点后勤保障服务。
(2)助医点:为特困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为特困老人提供体检、医疗就诊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3)紧急救助点:为特困老人提供绿色生命通道,建立社区特困老人紧急救助电话热线,配置值班人员,畅通紧急救助的信息渠道,消除特困老人的后顾之忧。彰显服务政府与责任政府的宗旨。政府部门在服务项目建设中,要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及时巩固成果,根据区级财力,逐步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投入,逐步扩大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惠及面。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除了各项制度建设外,我们应推进社区养
老服务信息化网络建设,构建社区老年人信息档案,建立养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数字网络系统等多种硬件设施,以提升社区服务能级。积极探索面向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等领域,围绕社区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不断开拓社区服务新领域。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生活状态、条件和需求,合理分配资源,规划设施,择取方式,由纯福利、公益性等传统型服务向方便老人现代型服务转变,形成具备物质养老和精神养老的区域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第五篇:郴州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
郴州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
服务业科课题组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老有所养,乃至家庭安定、社会稳定,而且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郴州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不断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郴州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现状
目前,郴州市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子女、后代居家瞻养老人;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镇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三是福利机构的自费代养;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近年来,面对社会老人日益提高的养老服务需求,郴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逐步转变服务方式,从传统的救济型、补缺型的养老服务向服务于大众的普惠型方向转化,取得了明显成绩。
1、集中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①实施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程,每年将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列入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2011-2014年累计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9538.45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91所,新增床位4590张,新增入住五保老人4272人,基本实现了“县县有福利院,乡乡有敬老院”的目标,全市农村集中养老服务设施大为改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提升到29.2%。农村敬老院的工作经费由地方财政予以保障,全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5012元/年人,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2640元/年人。②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以行政村为单位,立足于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它的服务对象是农村中的高龄独居、空巢、五保、优抚、特困老人,具有“村级主办、政府扶持、群众参与、老人互助”等特点,是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方向。农村幸福院优先保障有需求的特别是因子女长期外出务工经商或外迁,身边无人照顾的留守、独居老人和散居的五保老人。以满足文化娱乐活动等基本需求为阶段性目标,逐步向老年人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等需求发展延伸。2013年全市投入福彩公益金474万元,建成158个农村幸福院。2014年投入600多万元福彩公益金,将建成202个农村幸福院。2014年省里下达我市福彩公益金项目资金1800多万元,养老服务业项目比重达到60%左右。
2、城市集中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 社会福利院都得到新建和改扩建,新建了福利中心,资兴、永兴、嘉禾福利中心已经完工,汝城、宜章主体已完成80%,每所增加床位均接近千张,扩建了郴州市北湖区等社会福利中心,使区级社会福利中心规模扩大,住养条件改善,较好满足城市”三无”和社会托寄养老人入住需要。与此同时,近期,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本级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工作,计划投资1.3亿元,规划占地100亩,建设一所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1000张,其中养老床位700张,将力争今年启动项目。此外,政府引导下,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来,先后有十多家企业和个人联系筹办老年公寓、托老中心,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我市城区启动了三个老年公寓的建设项目。北湖区老年公寓(梨树山老年公寓)。总用地面积为4.7公顷,规划拟容纳老年人数约为810床,该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年底即可完工投入使用;太阳城健康养老社区项目。选址在坳上镇田家湾村,总面积154公顷,总投资60亿元,包含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配建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服务站、托老所、养老院等项目,计划打造成中国养老社区示范基地和湖南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标杆,目前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上报市政府,近期即可批准实施。太阳城项目中由市政府和苏仙区政府建设的社会福利中心,总投资4900万元,设床位1100张,整体规 划已经完成,已筹集资金1500万元(中央财政750万元﹑地方财政750万元),进入该项目的主要道路建设已经完成了60%;“福地仙都老年公寓”,选址苏仙区坳上镇梅山水库边,总用地面积约为8.9公顷。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启动,总用地面积约3.8公顷,老年人床位数约180床。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已有4家正式运营,分别是福城老年公寓、飞天山老年公寓、资兴市湘煤集团老年公寓、北湖区颐心老年人护理照顾中心,共设床位400余张。十八泉老年公寓、郴州康乐福老年服务有限公司、鸣九等老年公寓征地、立项、报审各项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
截止2014年12月,全市巳建成乡镇敬老院204所,床位9949张;公办福利机构10所,床位1440张。民办养老机构4所,床位400张。农村幸福院359所,床位1220 张。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3所,床位220 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8个,床位552 张,医疗护理床位719张,共计14500张。
3、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十二五”期间,全市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政府投入1856.93万元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政府购买服务,建成了9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市老龄办向省老龄办争取到项目资金89万元,建成了5个省级乡镇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示范点,5个省级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16个省级农村村级养老服务示范点。①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郴州建立了民 政福彩资金扶持、财政投入、社会捐赠“三位一体”的资金投入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截至去年底,建成的9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城乡老年人约6万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贫困老年人4692人。2014年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增加到138个。其中北湖区的振兴社区、苏仙区的青年路社区、桂阳的宝山社区、资兴市的永丰路社区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树立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设施齐全、活动经常、服务到位的典型,老年人反响良好。②依托信息化系统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更好地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郴州市各地积极探索,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资兴市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苏仙区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试点,通过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和市、区财政投入,建立完善了信息化服务平台,对本区内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进行统一管理,通过 “2812349”服务热线,采集老年人信息,采取与社会企业合作的形式,组建专业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企业加盟服务队相结合的上门服务队伍。目前,该信息平台采集了老年人信息11505条,发展各类加盟企业147家,组建了专业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企业加盟服务队相结合的上门服务队伍,为全区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咨询服务3528次、生活关照1032次、送餐服务443次、家电维修657次、配送服务283次、家政服务378次等。2014年,市级财政已将市中心城区已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70个社区按2万 元/所年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据实核拨。③依托农村老年协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抓好了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管理在养老社会服务工作中的杠杆作用,目前,全市各县市区都制定了老年协会发展规划,城镇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90%以上,农村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到60%,建成了22个标准化老年协会示范点,并逐步推广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桂阳县、临武县、汝城县充分利用村闲置学校、礼堂、宗祠等建设老年协会活动场所,注重从五老(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工人、老模范)中选配老年协会领导班子,联合村委开办食堂、祠堂进行创收,保障协会日常经费,完善各项制度,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积极为老年人服务,树立了我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的典型。
二、郴州市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郴州市人口老龄化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人均寿命的延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使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得以提高。2014年全市人均寿命为76.4岁,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2、计划生育政策。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全市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导致少儿人口及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3、人口的流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口老化。
三、郴州市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1、消费结构面临转变。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群体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2、科技创新遭遇浅滩。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的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的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3、劳动力比例下降。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 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4、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1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2:5:1.老年人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5、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大。庞大的老年人口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很高,这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全国几次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养老护理需求越高,但是目前我国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年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四、发展养老服务的紧迫性
从大的方面来说,养老服务业是社会发展事业和社会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兴和新型的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是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还是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政领导应从发展养老服务业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和谐郴州建设的重大举措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对各级各类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整个服务业的发展,解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
从小的方面来说,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郴州也不例外。目前,郴州市现有总人口466.5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已达74.9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6.0%,65岁以上人口已达 52.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1.3 %,已高于全国老龄化的平均水平(13.2%和8.8%),且老年人口的数量正以4.0%的速度递增。同时,郴州市人口高龄化,家庭空巢化和生活失能化问题日渐突出。①高龄化:2014年全市8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0.6万人,约占老年人口14.1%,并以每年 1万人速度递增。②空巢化:2014年,全市城市空巢老人已经超过全市老年人总数的 27.0 %,未来五年,全市空巢化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城市新增空巢老人将以独生子女老人为主,农村空巢老人将随着剩余劳动力持续转移而愈发严重。③失能化:目前,我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多数已逐渐步入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据统计,2014年,全市有失能半失能11.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 14.7 %,他们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凸显。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全市人民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养老事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了解郴州市社会化养老事业现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郴州市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郴州市政府不断加大建设和改造养老福利机构的投入,但是郴州市在养老服务社会化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投入不足,发展滞后。郴州作为老龄问题较突出的城市,养老服务业建设任务繁重。由于我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任务重,投入相对不足,使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跟不上形势,全市集中养老床位占有率和五保集中供养率不高。
2、养老供需矛盾突出且管理模式陈旧。我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718所,总床位14550张,床位总数仅为老龄人口总数的1.1﹪。较之国际通行的5﹪-7﹪的比率,差距很大;而与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比率6﹪-8﹪相比,差距更大。而且存在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民办养老机构却尚 有空床的问题。目前,公办养老机构仅仅是将“三无”老人、优抚老人等七种对象供养起来,大部分老人还是未能享受到养老服务。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设施简陋、护理条件差,与国家规定对养老机构的要求和老年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老年人在这里只能维持一般生活,根本无法享受到健身、娱乐、康复锻炼、精神慰藉等服务。在管理模式上,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作用,致使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不到位问题较为突出。
3、城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市内养老机构只有一家市区共建北湖区福利中心,苏仙区没有一所区级社会福利中心,郴州市本级是全省市州中唯一一个没有市级社会福利中心,城镇集中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4、养老福利机构资金缺乏,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低。由于政府对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投入较少,服务功能不配套,不能发挥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中的示范、辐射作用;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前期投入较大,又得不到政府的有效补贴和银行的贷款支持,导致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迟缓,数量少,积极性不高。特别是民办福利机构、可以说是举步为艰。据调查了解,在城区创办的几家福利机构中60%微利,10%盈利,30%亏损。目前公办福利机构护理员月工资平均为1400多元,乡镇敬老院的护理员月工资平均为1000多元。纵观国内养老服务业发展较快、较好的省市,都在用 好用活相关政策,调动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建议我市按照《意见》中相关政策保障,出台相应政策,来鼓励民间资本来参与养老机构投入。
5、缺少专业服务人员,且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养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养老服务机构对照料护理的专业化服务需求与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养老服务机构虽然已经建起,但是缺少工作人员,主要是没有财力保障,大部分由社区干部兼任,限制了养老服务的发展。而国办的养老机构由于管理体制问题,工作人员出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护理人员素质较差等现象。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来源主要是从下岗女工和农民工。更缺乏医疗、康复、服务等专业技术人才,总体上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使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
6、参加社会化养老有一定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市城区部分老人,对于参加社会化养老有较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在精神上,难以转变传统的旧观念,认为自己有儿有女不是孤老,到福利机构养老怕别人说子女不孝,或者街坊邻居看不起自己;或者认为自己到福利院享福去了,丢下子女不管,良心上过不去,待有病了,不能动了再到福利院去。在经济上,部分老人的子女下岗无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有部分老人的子女拿着低保,全家人的生活还靠老人自己的工资给以补贴,如果自己入住福利院,便要花去 一部分工资,不仅不合算,还感到对不起子女。
六、对策建议
(一)贯彻落实好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文件精神。要认贯彻落实好郴政办发【2015】4号文件,《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便促进全市养老服务业的有效发展。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4]22)号等文件精神,真正发挥各部门和民营资本作用。按照国家提出的30%集中养老床位发展目标,全市在未来五年中至少需要新增1000万张以上床位,这是一笔巨大投入,完全依靠政府是不现实的,必须抓紧制订和出台“民办公助”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并尽快落实。民办养老机构实质上是为政府为社会分忧解难,“老有所养”是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有内涵,因而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因此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民办养老机构,少设置障碍,多给予方便。不但要逐年加大各级财政对民营养老机构基本建设性补贴份额,而且要对已经开展业务且社会认可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适当的运行经费补贴。
(二)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属于社会福利事业范畴,是一项公益性较强的特殊行业。郴州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 任,而加大投入是政府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纵观国内发展较好的省市,政府都给予了大量公共财政投入。建议我市在未来五年内,市中心城区建成1所10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性公办养老服务示范机构。北湖、苏仙两区各有一所面向社会普通老年人的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总床位达到600张以上,其它县市区各有1至2所服务社会普通老年人的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床位达到200张以上。
(三)完善行业管理体系,健全监督机制。逐步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接收入住老人的合同管理,健全行政监督机制,引入管理中介组织,建立养老服务监督检查行政执法队伍,确保养老服务管理质量。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包括建筑设施、卫生条件、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在内的质量检查标准,建立经营管理人资质评估认证制度,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福利协会等行业协会作用,在服务方面,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协调作用;在沟通方面,开展信息交流及对外交流活动,组织学术讲座,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监督方面,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开展行业检查及评比活动,进行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监督。
(四)注重媒体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老年人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要积极开办栏目,全方位宣传报道我市老龄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老年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情况。进一步加强《老年法》的宣 传,要突出颂扬参与、支持、赞助老年人事业的单位、个人及各类好人好事。要动员全社会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大家了解当前社会的人口结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模式带来的危机。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城市交通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要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免费的优质服务。同时要倡导现代养老理念,改变传统养老观念。要以“老人节”宣传月等节庆活动为抓手,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人人关心老年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五)重视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对管理部门的领导。对部分涉老管理和服务机构编制不够、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加以配备和完善。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利用高校、技校等教育资源,进行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有条件的院校应设立养老服务专业。有关机构经劳动部门批准,可以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服务培训。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劳动部门应对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发给资格证书并严格实行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要规范从业人员队伍。经过认定的养老服务机构,从开业之日起,两年内持证上岗率应达到100%。由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服务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至少要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5年。四是要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按公益岗位对待,享受公益岗位从业人员待遇;对临终关怀型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在享受上述待遇的 基础上,由政府给与岗位补贴。五是要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奉献意识和公民意识,使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长效机制。
课 题 组长:王署利课题组成员:周炳盛执 笔:旷晓耘
郭呈利 16
旷晓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