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专题
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
自2000年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持续上升,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
【1】口比例将增加至29.9%的高水平。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寿命的延长以及老年人个体技能因年龄增长而衰退,健康问题逐渐成为老年人和社会面临的主要威胁。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比例持续增加,导致需要照顾的老年群体规模不断增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居民养老现状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养老方式有社会化、多样化的倾向,养老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第一,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由于“四二一”型家庭的增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利益,并且家庭提供的照料服务专业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与他们或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现阶段,居家养老仍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第二,机构养老。老年人进住养老机构,接受养老机构提供专门照料和服务的方式。第三,社区养老。如托老所、老年医院、老年康复中心及其它多种助老机构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临时的或定期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养老服务。
实际上,我们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养老方式还将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其他方式补充的基本格局,这主要是因为:一是传统思想的影响,绝大部分家庭对养老院还是较难接受。二是所谓老年人,根据个人是否需要“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很大部分身体尚好,甚至一部分人还在工作岗位上,并没有到需要人照顾的地步;第二类是虽然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但基本还能生活自理;第三类是不能生活自理的需要别人照护的人。而根据老年人家庭情况来看,又分为夫妻共同生活阶段和一个人的寡居阶段,夫妻共同生活时,互相照顾占有更多的晚年时间,也是老年人最幸福的晚年生活。三是经济原因,进养老机构还需要相当的费用,这对像农村或城市低收入人群还是无法承受。当然,由于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也却有少部分人群有各种较高的养老需求,这部分人的绝对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并且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会有稳定的增长。
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我国学者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的养老方式,这一方式在家庭和社会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将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却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院式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养老体系,也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社区“居家养老”这一养老模式的优势有:①社区居家养老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家庭物质资源;②可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安排生活,节省开支;③可以较好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④符合我国多数老年人的传统观念;⑤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⑥能够促进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进而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老有所医”是老年人一个较普遍的需求,老年人对于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当前的社区医疗服务并不能很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很多老年人不得不到大医院看病。而到大医院就医又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医院看病手续繁琐,需要排队等候,老年人又行动不便,医疗费用也相对较高,给老年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诸多不便,所以社区医疗服务的建设应摆在社区“居家养老”的首位。
社区除了加大对基本医疗服务的建设投入外,居家养老服务的配套设施建设也十分重要。老年人认为最有必要设立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前三名分别是户外场地、医务室、应急维修,其次是健身室、阅览室、棋牌室、老年浴室及老年人食堂。由此可见,老年人对于户外活动场地的要求十分高,这也体现出老年人热爱休闲健身。针对这方面的需求,社区还应加大对“精神文化类”项目的投入,建设多种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多举办一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活动。
【2】
四、开办社区“居家养老”护理培训
针对老年人对于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培养专业养老护理人员迫在眉睫,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从健康状况到生活自理能力,均非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专业护理。在实际情况中,无专业技术素养的护工只能进行基本的生活护理,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理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推动养老护理进入专业化、社会化的时代,社区要提供专业的入户料理服务,不仅仅是让护理员为老年人打扫屋子、洗衣服这么简单,养老护理必须改变旧观念,重新开拓养老护理新思路。
1、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作老年人的心理医生。
老年人也有各自的未来,作为养老的专业护理人员,首先应倾听其对未来的追求,即给自己的晚年画上个圆满的句号。他们不企图轰轰烈烈,不追求一鸣惊人,其目标是实际又实在的。比如有的老年人在寿享期颐之年时,盼望着能多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家人安康,子孙幸福;有的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参加书画、音乐等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等。作为专业养老护理人员,首先应是老年人需要而受欢迎的心理医师,针对其未来和目标给予热情的关怀和支持,以增强其生活的自信心,激发其勤奋追求现实的愿望。
2、启动养老护理员的培训。
“养老护理员”是个新的职业名称,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新的职业培训项目,也是国家老龄化现实的需要。如:山西中医学院在2001年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课程,在全国老年护理专业中起步较早,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又如黑龙江省在2000年有40人已拿到了首批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2007年北京海淀某地区办起了“钟点托老所”。2008年太原市首批4个社区启动了“虚拟养老院”,进行中国式的养老新尝试,这些新的养老模式是需要
【3】 大批培训后上岗的技术人员去支撑的。建议培训的时间设置在3-6个月,其中2/3的时间设置为理论课,1/3的时间设置为见习课。将培训课程安排重点放在“老年生理、老年心理、老年常见病、老年肿瘤、老年康复、老年膳食”等方面,培养对象为初中毕业生、企业下岗人员、年轻退休人员、社会青年等。
3、鼓励老年人“勤奋”、“戒松”,培养“趣多”寿自长。
老年人退休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力争养成勤奋的良好习惯。俗语有云:“心懒生百病”,要使生命之树常绿,就应不断进取,创造思想上的阳光和雨露。美国的心理教授费里德曼说:“经常勤奋自律的人,比感情用事散漫的人多生存4年”。人人都希望拥有健康,老年人更是迫切的向往健康,许多学者倡议向“年轻10岁”靠拢的养生方法,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境,获得鼓舞和安慰,遏制各种老年病的发生。另外,还要有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的精神,加以俏趣、情趣、风趣、童趣及谐趣等心态,可以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调节剂,达到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使老年人愉悦身心,延年益寿。良好的心态胜于保健品、营养剂,是养老护理员应掌握的,同时热情、耐心还有爱心也是专业护理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要求。
五、社区“居家养老”对策
1、创建“居家养老”示范社区,带动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应不断探索“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立足家庭、依托社区,借助养老服务组织专业化服务,在全区建立起若干个“居家养老”示范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以助医、助行、助餐、助洁、助急、助浴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带动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2、构建居家养老和政府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
应逐步建立起以家庭为基层、社区为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载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补贴,社区居家养老补贴经费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起与社区就业服务相联系、政府购买服务的补贴制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区范围铺开,并为经济和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提供服务补贴资金。
3、成立专门机构培养“居家养老”从业人员。
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区居家养老的质量,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重视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对从业人员实施考试与进修制度,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后才可以从业。
4、积极发动社会组织、个人投资“居家养老”服务。
在短时间内完善全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单靠政府的经费是有限的,必须打破政府行政单一管理的做法,形成政府、社会组织、民间组织以及公民共同参与和承担社会事物的格局。发动社会组织、个人投资“居家养老”服务,才能使我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迅速发展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主要职责是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补贴培育,引导民间组织发展,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监管作用。
5、鼓励和奖励家庭养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庭小型化日益发展,致使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家庭养老正面临极大的挑战。政府应当从政策上鼓励家庭养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子女在家中赡养老人,对于赡养老人的家庭在经济上减免一定的税收、在住房分配或购买商品房时给予一定政策优惠等,以帮助子女尽心赡养老人。同时,要加强宣传,加强尊老、爱老、养老的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赡养老人氛围;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为居家养老保驾护航。
6、借鉴外国经验,建立新型退休养老社区。
在美国有专门的老年人退休养老社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以“提供医疗服务为目的”的退休养老社区,另一类主要以“提供休闲生活为目的”的退休养老社区。“提供医疗服务为目的”退休养老社区有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系统和护理机构,这类社区主要适合那些高龄老人和身体状况不好的老人;“提供休闲生活为目的”的退休养老社区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经济水平,有选择的挑选自己后半生的生
【3】 活环境。我区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尝试建立新型退休养老社区。
六、居家养老社会化的意义
南开大学发展研究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大城市中心区老年人生活需求现状与对策的调查显示,54%的老年人表示“想利用”来自社区的老年人服务项目,25%的表示“不想利用”。且不想利用社区服务的老人是因为“不了解服务内容”,这个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希望通过社【4】区来实现养老。在未来城乡老人的家庭中,老人的子女一般大都是双职工,对老人难以照料。因此,搞好对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是一项非办不可的公益事业。
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坚持就近原则,建立一些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等,完善社区福利设施,组织家庭服务队、包户组、医疗护理服务队等,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对于有经济支付能力的老人进行有偿服务,对于经济能力差或没有经济支付能力的老年人,动员社会及慈善机构给予无偿服务或者帮助,并组织发动青年志愿服务队及低龄老人和身体健壮的老年人,为那些弱残老人和高龄老人服务。开展亲邻互帮互助活动,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对老年人的住宅设施,尽可能方便他们的饮食起居,帮助克服各种生活方面的不便。这样做,可以让老年人感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减少精神疾患的发生。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检查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保持人体代谢平衡,防止器官发生废用性萎缩,控制或推迟致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延长健康期望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亦能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开展老年人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健全社区医疗和家庭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体系。加强社区服务职能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尊老、敬老和养老的社会风尚,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祥和、安宁的社会生活氛围,让他们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徐勤,汤哲.我国长期护理的现状与趋势[J].人口与经济,2007,(2):2-12.[2]鞠秋锦,邓卫华.浅析中国的居家养老[J].热点透视,2004,(1):64-7.[3]邓颖,李宁秀,刘朝杰,等.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6):52-4.[4]党俊武.中国城镇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7.
第二篇:居家养老和社会化服务
居家养老和社会化服务
吴国卿
2012-11-15 15:29:58 来源:《社会》(沪)2000年12期
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以居家养老为核心辅以社会化养老服务,这是我国新型的养老模式。应以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社会养老服务,并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一
上海市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整整二十年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的发展,现本市人口的期望寿命已高达77.03岁,其中男性为75.06岁,女性为79.02岁,比解放前的35岁提高了一倍以上。老年人口趋向高龄化,1998年全市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全部老年人口11.3%,而到2010年将达到16.3%。城镇退休人员退休后的平均期望寿命男性为18年,女性为28年,职工退休后在人生途中还有1/3—1/4的生命历程。
现退休的人员大多是建国前后参加工作的,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蕴含着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凝结着他们的辛勤汗水。提倡全社会尊重老年人,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服务,提高他们晚年生活的质量,让他们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对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西方国家“接力式”的代际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无赡养父母的责任)不同,我国无论是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人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家庭成员有“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大量资料调查证明,需要生活上照料的老人95%以上住在家庭,他们主要靠配偶和子女照料,即使不居家而入住敬老院、护理院,仍离不开家庭,也需要家庭成员在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安慰。
分门独居、孤居或同居分灶、相邻而居的低龄或健康老人,始终保持着家庭亲缘关系,在患病或遇有生活困难时依旧得到子女、孙辈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关怀和照顾。
在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同时,又得到了社会各方面提供的各项养老服务,既保持家庭养老的传统和优点,又能弥补其不足,也适应了家庭小型化、核心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要,改善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二
社会化养老服务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主要是通过社区服务而实施的,是社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重要支柱。这种服务是办在家门口,就近就地,离不开故土、熟人,能满足老年人地缘心态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既能补充家庭养老不足,又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和减少家庭成员的负担,是将传统的家庭照料部分向社会转移。
本市开展社区服务已有十余年历史,主要是以便民、利民为宗旨的社区服务事业。社会化养老服务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所指社区管理(主要是现属街道管辖范围内的社区)是近几年正在积极探索、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目前社区开展为老服务主要有:
1.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是涉及面广、受益人数最多、需用资金最多的一个项目。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650多万职工,其中退休职工220多万人。实行退休费统筹后,原来对企业按差额结算的模式改为全额结算、全额拨付的结算模式,实行收支两条线,并建立养老金增长机制,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机关事业单位30 万人2000年也已实行,他们都可按居住地点去就近银行或邮局领取养老金,逐步形成社区服务网络。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改变了一些企业因经济效益不好而拖欠、不足额发放或企业破产、裁并改合而难以发放养老金的现象,维护了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在职人员流动。
2.医疗保险。近几年结合医疗制度改革,对退休人员实行了住院、部分门急诊和大病重病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初步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根据三级医疗制度,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企业和个人按比例各自负担,使退休人员医疗保障由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迈出了一大步。目前正在进一步探索医疗制度改革,建立个人帐户、实行属地医疗、推行家庭病床。现全市已建立家庭病床日平均有1.5万张,送医上门、方便病人。全市还开设了29所护理院,收治病瘫病人,减轻了家庭生活照顾和经济负担。
3.社会救助。结合本市调整居民生活保障标准,对退休(职)人员在领取养老金、生活费后,其家庭成员生活低于城镇居民生活标准的,如1999年7月1日起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280元,经向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申请批准后,由社会救助部门补足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发给粮油帮困供应卡。
4.老年福利设施。目前,全市已有养老机构391家,床位20203张,为2000余名孤老建立了家庭敬老室。全市120个街道、乡镇已有115个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兴办了老年食堂,解决了5000名老人的吃饭,开设了3271个老年活动中心(室),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场地。
5.老年科学健身和文化教育。在文化、教育、体协、民政和园林部门支持指导下,全市兴办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和老年分校及教育点301所(点),入学的老人已达22.85万人次,占老年人口9%。近两年又发展了社区群众性科学健身活动,已建立48个社区健身苑和907 个居委健身点。体委组织的各种老年群众健身活动,已普及到各公园、社区绿化场地。
6.便民利民。各社区建立的服务中心开设法律及医疗咨询、家政服务、钟点工、护理工、全天工、保姆介绍以及各种小修小补等百余个项目,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
7.志愿者服务。提倡发扬邻里互助,帮助和关心生活上有困难的老人,帮助家庭清扫卫生、义务理发、陪送病人等。全市已有80余万人参与组成的2853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活跃在各社区。
8.企业为老服务。企业参与社会化养老服务,这是为老服务一个重要方面。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一直由其所在单位负责,企业退管工作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老年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系统内生活有特殊困难的退休人员进行了定人、定时、定额补助。同时,各企业还承担了大量社会保障职能,如烈属的补助、精神病住院补贴、孤老住敬老院补贴、征地农民的养老费用、60年代精简回乡老职工的医疗费用等。
除了政府主办老年福利事业外,还积极鼓励单位、个人兴办,或与境内外人士合办。在帮困对象中,发动单位和个人进行赞助、结对帮困,建立帮困基金、救急救难互助基金等。以上各项措施都为社区为老服务、补充居家养老不足和对加强退休人员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
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由企业转向社区,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发展方向,但在现阶段又有一定难度。
1.社区服务一时难以到位,其服务功能尚需逐步完善。需要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把这一件事做好,将减轻企业一大块社会事务负担。近几年,不少社区在为老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笔者感到开展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缺乏人力和经费,也缺乏场地,仅一名干部兼职此事,也没有经常活动经费。一个社区退休人员多者上万名,少者也有五六千人,若退休人员转入社区服务管理,迫切需要解决定位、定编、定经费,管什么、怎样管,需要有一个机制转换过程,否则负担太重。组织各项活动,资金、场地、配套设施都要逐步完善。
2.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职能尚未分离出去。退休人员报销医疗费用、申领各项补助仍离不开企业,而不会去找社区,在企业改革和调整过程中的困难面有所扩大。各级企业和工会都要出钱出力,开展帮困和送温暖活动。一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中退休人员更担心转到社区后取消原有的福利待遇;即使是困难企业中的退休人员也多少得到社区所不能提供的福利待遇,因此,普遍不愿与企业割断联系,社区也难于保障退休人员福利待遇。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难于一下子转换。
四
21世纪,人口老龄化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给养老观念、养老模式带来深刻的变化,必须加强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尊老美德。根据老年人增加和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状况,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地发展社会保险和老年事业。
1.拓展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社会保险基金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问题,也是居家养老的经济基础问题。
本市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险费收缴率的情况是好的,已有一定的基金积累,但也应该看到,随着退休人员增加,单纯依赖社会保险部门加大保险费征缴力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也将很难保证养老金直接发放后会发生不拖欠的现象。1999年本市已出现支不抵收、出现缺口、动用积累的情况,因此,解决养老基金积累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要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支付外,还应开拓社会保险新的筹资渠道。
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把外地劳动力纳入保险范围。养老保险基金财政收入中应有一定比例的投入,并且根据财政收入情况逐年有所增加。开辟专门的税源。在开征的个人利息所得税和将开征的遗产税中应有部分进入养老保险基金,还可对高档消费开征社会保险税,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或以商业保险投资股权的办法,配售一部分国有企业股权,在股市筹集资金。对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加强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增值。
2.积极拓展和兴办老年事业。为适应退休人员划转社区,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活动场地,建立必要的老年福利设施。目前可先按1997 年3月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置规定》条文,对规划居住五万人左右的居住区应建立一个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建一个设有床位30—40张、面积1000平方米的敬老院,200平方米的康复室和600平方米的托老所,对居住2500人左右的小区,要设置各为90平方米的服务站、文化活动室、老年康复室,根据规划标准,需要有关部门抓紧检查,具体落实措施。如市政府规划在2005年要求所有居委、村委建有托老所、老年活动室、老年分校,要求有15%的老年人入学,逐步完善老年福利设施,以满足老年人需要。
目前由于场地设置不完善,或者原有设施条件较差,场地狭小或被占用办三产,老年人难于开展活动,社区也难于应付,需要规划改造,对已被占用的应予收回,对新建居住区应按规定达到标准才予交房验收。
3.大力发展老年公寓,建立适合老年人生活和活动、有配套设施的老年公寓。目前低龄老人或健康老人,老年夫妇分门独居、单身独居要占本市家庭户30%左右,到下世纪前二十年,自实行计划生育后大批独生子女父母都将进入老年。1979 —1997 年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夫妻共有231.9万对,预计2010年前后有60万人进入退休年龄,其中将有50 %即30万人为独生子女父母,两人户和单身户比重还将进一步增长,他们的子女结婚后,即使都能与老人住在一起,仍还有一半老人身边没有子女。要大力建设和发展适合老年夫妇或单身居住的老年公寓。居家养老就必须让老年人有一个温馨、安全和起居方便的家,并由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否则居家养老就无从谈起。老年公寓既能让老年人有一个家庭环境,又不脱离社会,与周围老人、社区居民融洽相处。如何能使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可在全市近千万平方米的空置房屋中,根据条件较好的地段和环境,改建为老年公寓。目前更需要发展适合中、低收入的老年公寓。考虑到老人收入有限,购房无条件,可采取将老人原居住的房子进行置换、出租、代售,减轻老人负担,或以租代售、子女为父母购房、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
4.企业职能转换要逐步摆脱社会事务。
企业和社区两头都要搞好对退休人员的服务,逐步由企业服务为主转向以社区服务为主,在分离社会职能以后,企业对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将大为减轻。但不能认为企业在这方面可以无所作为了,退休人员既是地区的老居民,又是单位的老职工,我们提倡全社会都要关心和帮助老年人,当然也包括由企业举办的补充保险和企业福利。把一部分事情下放给社区之后,社区对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将会加强,但这并不排斥企业继续对退休人员给予关心照顾。社区服务更贴近退休人员,可以利用社区范围内的各种资源;企业服务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物质条件,双方各具优势,要实行社企结合,优势互补,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关心和照顾退休人员。
退休人员转入社区管理服务,应按不同类型企业区别对待。国有大中型企业退休人员较多,社会稳定任务重,退管工作基础较好,应坚持机构不撤、工作不停,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转向社区不宜操之过急。那些已经破产、关停的企业,企业想管也管不了,或者单纯只发放养老金而别无其他牵连的如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可抓紧与社区联手,适时过渡。有些企业退休人员集中居住在厂区附近的(如闵行、宝山、金山石化地区大型企业),可由企业和社区联合兴办老年服务设施,开展各项活动。对改革后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企业的退休人员可率先由社区为主服务管理,同时为有利于退休人员与企业分离,应着手研究逐步将企业负担的社会职能进行分解或转向社区服务管理。
第三篇:完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方式
完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方式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科学发展
—吴中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建议
吴中区民政局陆丽娜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时代,而苏州市吴中区同样面临这一现实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渐弱化,建立完善新形势下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已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通过对吴中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从而促进我区养老事业不断发展。
一、吴中区老龄人口情况
吴中区下辖7个镇、8个街道,81个社区、84个村,地域面积2229平方公里,总人口577001人。全区城乡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共10.1万。其中,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65813人,70―79岁之间的老年人30640人,80―89岁之间的老年人11060人,90―99岁之间的老年人1257人,100岁以上的老年人14人。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7.5%。其中农村老龄
人口占全区老龄人口的71.5%。
二、当前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的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服务内容比较单一。目前,我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较多,但实际上真正提供给老年人的往往比较单一,由此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与老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另外,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不高,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二是宣传工作不够到位。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个别部门对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在居家养老组织体系中有关部门之间还缺乏有效配合,各涉老部门之间缺少足够的协调沟通,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
三是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开辟政府、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筹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力度还不够。
四是专业人才比较缺乏。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项
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我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
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鉴于此,在今后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面,我们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广泛宣传,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首先,应当紧密结合贯彻以德治区战略,在全区上下广泛开展系统、持久、深入的有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社会各界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形成共识,进一步提升为老服务的社会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营造一个社会关心支持,个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其次,做好向居家老人的宣传教育,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极的消费理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消除顾虑和偏见,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再次,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尊老爱老教育,教育他们从身边做起,从家庭做起。学校、共青团组织要鼓励、动员、组织青少年参加一些援助困难老人的活动;要支持并推动社会志愿者义务为老年人服务,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进而在全区逐步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2、建设一支热心于居家养老的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工作队伍。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人才培养,重视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培训,适时引入社会工作职
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认证制度,民政、劳动等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充分调动和发挥发挥团区委、区妇联、区老龄办、区残联等部门在养老工作中积极性,通过岗前培训与在岗轮训等方式,分期分批地对管理人员和服务员进行培训。同时,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动员、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广大居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积极倡导低龄健康老年人参与为老志愿服务。要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和管理,在充分尊重志愿者意愿的基础上,对志愿者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进一步调动和发挥社会志愿者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3、鼓励和创建多元投资的养老服务机制,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益补充。居家养老服务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和社会公益事业,要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居家老人的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和完善市场化运作养老机构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和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机构事业,并给予政策扶持,提高政策吸引力。对社会兴办的养老机构,建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在用地、税收和公建配套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以调动其积极性。要大力拓宽养老工作的融资渠道,引导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和慈善机构资助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4、建立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一方面,在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管理上,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通过建立质量标准,实行评估审核,并对实施过程及结果加以监督,从而确保此项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建立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的有效机制。建议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予以科学量化,确保评估的公正、公平。根据评估结果,奖励符合质量标准的机构,监督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机构改进工作,对最终不能达到质量标准的机构取消资格或吊销执照。
5、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展空间。充分挖掘、有效整合和利用社区现有的可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资源,不仅可大大节省政府的支出,而且又可提高社区资源的利用率。区政府应重视社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努力做好可以利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资源拥有者和经营者的沟通、说服、教育、协调工作,使其当好牵头人。要协调各方利益,把我区现有的社区养老文化娱乐、卫生医疗保健、日常生活照料、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服务资源项目综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卫生、教育、文体、司法、心理干预等社会生活和精神慰籍层面的帮扶和服务,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居家养老工作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
第四篇:郴州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
郴州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研究
服务业科课题组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老有所养,乃至家庭安定、社会稳定,而且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郴州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不断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郴州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现状
目前,郴州市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子女、后代居家瞻养老人;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镇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三是福利机构的自费代养;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近年来,面对社会老人日益提高的养老服务需求,郴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逐步转变服务方式,从传统的救济型、补缺型的养老服务向服务于大众的普惠型方向转化,取得了明显成绩。
1、集中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①实施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程,每年将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列入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2011-2014年累计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9538.45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敬老院91所,新增床位4590张,新增入住五保老人4272人,基本实现了“县县有福利院,乡乡有敬老院”的目标,全市农村集中养老服务设施大为改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提升到29.2%。农村敬老院的工作经费由地方财政予以保障,全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5012元/年人,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2640元/年人。②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以行政村为单位,立足于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它的服务对象是农村中的高龄独居、空巢、五保、优抚、特困老人,具有“村级主办、政府扶持、群众参与、老人互助”等特点,是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方向。农村幸福院优先保障有需求的特别是因子女长期外出务工经商或外迁,身边无人照顾的留守、独居老人和散居的五保老人。以满足文化娱乐活动等基本需求为阶段性目标,逐步向老年人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等需求发展延伸。2013年全市投入福彩公益金474万元,建成158个农村幸福院。2014年投入600多万元福彩公益金,将建成202个农村幸福院。2014年省里下达我市福彩公益金项目资金1800多万元,养老服务业项目比重达到60%左右。
2、城市集中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 社会福利院都得到新建和改扩建,新建了福利中心,资兴、永兴、嘉禾福利中心已经完工,汝城、宜章主体已完成80%,每所增加床位均接近千张,扩建了郴州市北湖区等社会福利中心,使区级社会福利中心规模扩大,住养条件改善,较好满足城市”三无”和社会托寄养老人入住需要。与此同时,近期,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本级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工作,计划投资1.3亿元,规划占地100亩,建设一所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1000张,其中养老床位700张,将力争今年启动项目。此外,政府引导下,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来,先后有十多家企业和个人联系筹办老年公寓、托老中心,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我市城区启动了三个老年公寓的建设项目。北湖区老年公寓(梨树山老年公寓)。总用地面积为4.7公顷,规划拟容纳老年人数约为810床,该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年底即可完工投入使用;太阳城健康养老社区项目。选址在坳上镇田家湾村,总面积154公顷,总投资60亿元,包含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配建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服务站、托老所、养老院等项目,计划打造成中国养老社区示范基地和湖南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标杆,目前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上报市政府,近期即可批准实施。太阳城项目中由市政府和苏仙区政府建设的社会福利中心,总投资4900万元,设床位1100张,整体规 划已经完成,已筹集资金1500万元(中央财政750万元﹑地方财政750万元),进入该项目的主要道路建设已经完成了60%;“福地仙都老年公寓”,选址苏仙区坳上镇梅山水库边,总用地面积约为8.9公顷。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启动,总用地面积约3.8公顷,老年人床位数约180床。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已有4家正式运营,分别是福城老年公寓、飞天山老年公寓、资兴市湘煤集团老年公寓、北湖区颐心老年人护理照顾中心,共设床位400余张。十八泉老年公寓、郴州康乐福老年服务有限公司、鸣九等老年公寓征地、立项、报审各项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
截止2014年12月,全市巳建成乡镇敬老院204所,床位9949张;公办福利机构10所,床位1440张。民办养老机构4所,床位400张。农村幸福院359所,床位1220 张。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3所,床位220 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8个,床位552 张,医疗护理床位719张,共计14500张。
3、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十二五”期间,全市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政府投入1856.93万元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政府购买服务,建成了9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市老龄办向省老龄办争取到项目资金89万元,建成了5个省级乡镇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示范点,5个省级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16个省级农村村级养老服务示范点。①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郴州建立了民 政福彩资金扶持、财政投入、社会捐赠“三位一体”的资金投入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截至去年底,建成的9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城乡老年人约6万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贫困老年人4692人。2014年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增加到138个。其中北湖区的振兴社区、苏仙区的青年路社区、桂阳的宝山社区、资兴市的永丰路社区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树立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设施齐全、活动经常、服务到位的典型,老年人反响良好。②依托信息化系统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更好地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郴州市各地积极探索,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资兴市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苏仙区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试点,通过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和市、区财政投入,建立完善了信息化服务平台,对本区内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进行统一管理,通过 “2812349”服务热线,采集老年人信息,采取与社会企业合作的形式,组建专业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企业加盟服务队相结合的上门服务队伍。目前,该信息平台采集了老年人信息11505条,发展各类加盟企业147家,组建了专业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企业加盟服务队相结合的上门服务队伍,为全区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咨询服务3528次、生活关照1032次、送餐服务443次、家电维修657次、配送服务283次、家政服务378次等。2014年,市级财政已将市中心城区已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70个社区按2万 元/所年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据实核拨。③依托农村老年协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抓好了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管理在养老社会服务工作中的杠杆作用,目前,全市各县市区都制定了老年协会发展规划,城镇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90%以上,农村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到60%,建成了22个标准化老年协会示范点,并逐步推广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桂阳县、临武县、汝城县充分利用村闲置学校、礼堂、宗祠等建设老年协会活动场所,注重从五老(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工人、老模范)中选配老年协会领导班子,联合村委开办食堂、祠堂进行创收,保障协会日常经费,完善各项制度,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积极为老年人服务,树立了我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的典型。
二、郴州市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郴州市人口老龄化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人均寿命的延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使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得以提高。2014年全市人均寿命为76.4岁,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2、计划生育政策。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全市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导致少儿人口及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3、人口的流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口老化。
三、郴州市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1、消费结构面临转变。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群体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2、科技创新遭遇浅滩。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的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的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3、劳动力比例下降。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 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4、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1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2:5:1.老年人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5、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大。庞大的老年人口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很高,这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全国几次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养老护理需求越高,但是目前我国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年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四、发展养老服务的紧迫性
从大的方面来说,养老服务业是社会发展事业和社会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兴和新型的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是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还是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政领导应从发展养老服务业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和谐郴州建设的重大举措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对各级各类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整个服务业的发展,解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
从小的方面来说,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郴州也不例外。目前,郴州市现有总人口466.5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已达74.9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6.0%,65岁以上人口已达 52.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1.3 %,已高于全国老龄化的平均水平(13.2%和8.8%),且老年人口的数量正以4.0%的速度递增。同时,郴州市人口高龄化,家庭空巢化和生活失能化问题日渐突出。①高龄化:2014年全市8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0.6万人,约占老年人口14.1%,并以每年 1万人速度递增。②空巢化:2014年,全市城市空巢老人已经超过全市老年人总数的 27.0 %,未来五年,全市空巢化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城市新增空巢老人将以独生子女老人为主,农村空巢老人将随着剩余劳动力持续转移而愈发严重。③失能化:目前,我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多数已逐渐步入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据统计,2014年,全市有失能半失能11.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 14.7 %,他们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凸显。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全市人民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养老事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了解郴州市社会化养老事业现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郴州市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郴州市政府不断加大建设和改造养老福利机构的投入,但是郴州市在养老服务社会化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投入不足,发展滞后。郴州作为老龄问题较突出的城市,养老服务业建设任务繁重。由于我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任务重,投入相对不足,使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跟不上形势,全市集中养老床位占有率和五保集中供养率不高。
2、养老供需矛盾突出且管理模式陈旧。我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718所,总床位14550张,床位总数仅为老龄人口总数的1.1﹪。较之国际通行的5﹪-7﹪的比率,差距很大;而与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比率6﹪-8﹪相比,差距更大。而且存在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民办养老机构却尚 有空床的问题。目前,公办养老机构仅仅是将“三无”老人、优抚老人等七种对象供养起来,大部分老人还是未能享受到养老服务。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设施简陋、护理条件差,与国家规定对养老机构的要求和老年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老年人在这里只能维持一般生活,根本无法享受到健身、娱乐、康复锻炼、精神慰藉等服务。在管理模式上,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作用,致使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不到位问题较为突出。
3、城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市内养老机构只有一家市区共建北湖区福利中心,苏仙区没有一所区级社会福利中心,郴州市本级是全省市州中唯一一个没有市级社会福利中心,城镇集中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4、养老福利机构资金缺乏,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低。由于政府对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投入较少,服务功能不配套,不能发挥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中的示范、辐射作用;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前期投入较大,又得不到政府的有效补贴和银行的贷款支持,导致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迟缓,数量少,积极性不高。特别是民办福利机构、可以说是举步为艰。据调查了解,在城区创办的几家福利机构中60%微利,10%盈利,30%亏损。目前公办福利机构护理员月工资平均为1400多元,乡镇敬老院的护理员月工资平均为1000多元。纵观国内养老服务业发展较快、较好的省市,都在用 好用活相关政策,调动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建议我市按照《意见》中相关政策保障,出台相应政策,来鼓励民间资本来参与养老机构投入。
5、缺少专业服务人员,且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养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养老服务机构对照料护理的专业化服务需求与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养老服务机构虽然已经建起,但是缺少工作人员,主要是没有财力保障,大部分由社区干部兼任,限制了养老服务的发展。而国办的养老机构由于管理体制问题,工作人员出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护理人员素质较差等现象。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来源主要是从下岗女工和农民工。更缺乏医疗、康复、服务等专业技术人才,总体上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使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
6、参加社会化养老有一定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市城区部分老人,对于参加社会化养老有较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在精神上,难以转变传统的旧观念,认为自己有儿有女不是孤老,到福利机构养老怕别人说子女不孝,或者街坊邻居看不起自己;或者认为自己到福利院享福去了,丢下子女不管,良心上过不去,待有病了,不能动了再到福利院去。在经济上,部分老人的子女下岗无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有部分老人的子女拿着低保,全家人的生活还靠老人自己的工资给以补贴,如果自己入住福利院,便要花去 一部分工资,不仅不合算,还感到对不起子女。
六、对策建议
(一)贯彻落实好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文件精神。要认贯彻落实好郴政办发【2015】4号文件,《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便促进全市养老服务业的有效发展。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4]22)号等文件精神,真正发挥各部门和民营资本作用。按照国家提出的30%集中养老床位发展目标,全市在未来五年中至少需要新增1000万张以上床位,这是一笔巨大投入,完全依靠政府是不现实的,必须抓紧制订和出台“民办公助”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并尽快落实。民办养老机构实质上是为政府为社会分忧解难,“老有所养”是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有内涵,因而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因此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民办养老机构,少设置障碍,多给予方便。不但要逐年加大各级财政对民营养老机构基本建设性补贴份额,而且要对已经开展业务且社会认可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适当的运行经费补贴。
(二)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属于社会福利事业范畴,是一项公益性较强的特殊行业。郴州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 任,而加大投入是政府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纵观国内发展较好的省市,政府都给予了大量公共财政投入。建议我市在未来五年内,市中心城区建成1所10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性公办养老服务示范机构。北湖、苏仙两区各有一所面向社会普通老年人的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总床位达到600张以上,其它县市区各有1至2所服务社会普通老年人的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床位达到200张以上。
(三)完善行业管理体系,健全监督机制。逐步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接收入住老人的合同管理,健全行政监督机制,引入管理中介组织,建立养老服务监督检查行政执法队伍,确保养老服务管理质量。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包括建筑设施、卫生条件、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在内的质量检查标准,建立经营管理人资质评估认证制度,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福利协会等行业协会作用,在服务方面,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协调作用;在沟通方面,开展信息交流及对外交流活动,组织学术讲座,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监督方面,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开展行业检查及评比活动,进行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监督。
(四)注重媒体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老年人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要积极开办栏目,全方位宣传报道我市老龄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老年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情况。进一步加强《老年法》的宣 传,要突出颂扬参与、支持、赞助老年人事业的单位、个人及各类好人好事。要动员全社会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大家了解当前社会的人口结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模式带来的危机。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城市交通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要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免费的优质服务。同时要倡导现代养老理念,改变传统养老观念。要以“老人节”宣传月等节庆活动为抓手,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人人关心老年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五)重视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对管理部门的领导。对部分涉老管理和服务机构编制不够、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加以配备和完善。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利用高校、技校等教育资源,进行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有条件的院校应设立养老服务专业。有关机构经劳动部门批准,可以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服务培训。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劳动部门应对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发给资格证书并严格实行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要规范从业人员队伍。经过认定的养老服务机构,从开业之日起,两年内持证上岗率应达到100%。由政府免费提供养老服务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至少要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5年。四是要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按公益岗位对待,享受公益岗位从业人员待遇;对临终关怀型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在享受上述待遇的 基础上,由政府给与岗位补贴。五是要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奉献意识和公民意识,使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长效机制。
课 题 组长:王署利课题组成员:周炳盛执 笔:旷晓耘
郭呈利 16
旷晓耘
第五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市民政局 市委党校 市政府研究室
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关心和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就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服务。近年来,长沙市在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今年6月,我们就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到市内五区和浏阳市的部分街道、社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供决策参考。
一、长沙市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
2006年,天心区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老人受益”的服务机制,基本形成了由政府、民间组织、社区、社会和老年人自助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惠及10多万老人,取得了老人满意、子女减负、促进就业、社会和谐等多赢的效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坚持部门主导与试点推行并进,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扶持的具体方式。市民政局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试点区、县(市)民政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试点单位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高度重视,统筹安排,不断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一是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助措施。天心区、雨花区财政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专项经费,实行社区、街道、区三级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分级申报审核公示认定制度,把重点服务、特殊老人分为自理、介助、介护三种类型,每月分别给予100元、200元、300元的服务补贴,由区政府按季下拨服务补助经费整体买单,组织专业服务人员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确保困难老人社会救助的全覆盖。二是加大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建设力度。天心区从场地建设、服务网点建设、工作经费等方面明确了补贴标准,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扶助,全区共建成6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各中心、服务站设施齐全。三是研发“长沙市居家养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含全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介组织的基本信息,具备居家养老网上申报、审批、服务、结算等功能。已于今年4月全面投入使用,初步实现我市居家养老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二)坚持整合资源和市场运作并重,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轩辕殿、留芳岭等街道通过盘活闲臵房产及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解决了养老服务中心的专门活动场地问题。全市有900多个服务店加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成为居家养老服 务蓬勃发展的载体和助力器。引导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与各区、街道和社区进行全面合作,连锁经营,连片辐射,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市场化的路子。重点引进和培育万众和、康乐、新康、夕贝等养老服务机构6家。中介组织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发挥其运作机制活、运行成本低、专业水平高的优势,开展贴近老年人需求的各类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称赞。
(三)坚持创新创造与规范管理并举,提高老人和社会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率。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形式,规范管理,努力营造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养老氛围,逐步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项目多样化、服务标准规范化。养老服务的社会认同率越来越高,90%的老人表示乐意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96%的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对服务表示满意。一是提供多种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为老人提供医疗、保洁、餐饮、家电维修、法律援助、图书阅览、娱乐休闲、精神慰籍、安全保障等近20个项目服务。部分社区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深受群众欢迎。如路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义工俱乐部,引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让老人在自我管理、互助服务中体会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天心区大托镇一力社区开办居家养老服务生态园,建立老年人花卉苗圃奇树异草基地;雨花区、开福区一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创建了各种形式的老年人业余爱好工作室,既发挥老人特长,又达到了老年人休闲、养身、静心的目的。二是创新养老服务科技 手段。很多社区对如何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有益探索,效果很好。如坡子街社区建立心理咨询站,新天社区与单位合作共同开发“亲情呼叫系统”、“一卡通服务”,开福区开办了“爱心门铃”等。三是为老服务工作管理逐步规范。建立养老服务分类管理制度,对各服务点进行动态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建立服务评价反馈制度,采取服务对象评、社区评、服务网点自评的方式,评定“明星服务网点”、“合格服务网点”和“最差服务网点”,各网点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制约因素
市内五区和浏阳市特别是天心区、雨花区创造了符合当地实际、各具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走在了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前列。但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整体上仍处于较低层次,发展不平衡,在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上还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政策扶持体系。“银发浪潮”扑面而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仍然停留在“会上很重视,会后都没事”的多,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市里刚刚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但在统筹城乡养老服务方面相关政策措施亟待健全明晰,尤其对农村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政策。政府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相关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安排社会公益性岗位时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考虑不足;还需在宏观政策层面加大对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在税收、水电、煤气等相关方面出台具体的优 惠政策,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和市场主体的发育。
二是没有形成浓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氛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在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核心化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大环境下,我市社区养老服务总体需求日益旺盛,但目前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全面敬老、护老、爱老的风尚,很大程度抑制着养老服务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大量社会资金唯利是图,对涉及公益的养老事业漠不关心,关爱老人的事业却显得十分冷清。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经济条件有限,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只有依靠子女来购买社区养老服务。大部分家庭对子女成长十分关心,对老人的需求却没有过多的关注,如果子女不孝就只好自我封闭,无法享受服务。老人“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和消费习惯没有普遍形成。同时,由于社会上“欺老诈老”现象经常发生,有的老人对社会不信任,从而拒绝接受居家养老服务。
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受场地和经费制约严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还不适应工作需要。特别是二环以内的老城区,大都为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由于早期规划不到位,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服务设施原先没有列入社区规划,社区办公场地本来就很紧张,没有足够的场地开展居家养老照护服务。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和企业改制等过程中,也大都没有规划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没有预留老年人活动场地。而新建、租用场地费用过高,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站)往往无力承担。全市188个试点社区,场地存在困难的达122个,占试点总数的65%。开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保证,但目前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一些试点社区开展服务所需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区办公经费的占用和募集,大部分试点社区成立的服务机构在“贴钱”。如岳麓区石岭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区民政局和街道各拨了3万元,全部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平台建设,只得从社区紧张的经费中投入2万元用于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
四是没有形成规范的养老服务市场。目前,长沙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形式是政府为特殊对象购买或提供公益性服务,市场运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首先,整个为老服务市场还不成熟,缺乏有资质、有诚信、有品牌的为老服务企业和中介组织,无力大量承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其次,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且欠缺规范。服务内容大多以家政服务项目为主,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居家照护服务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同时,在服务内容和行为上还欠缺相应的规范,服务供求双方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第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待遇都不高,不利于专业化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同时,具有专业素养的养老服务业经营管理人员比较短缺,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三、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长沙市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思路建议为:按照“社会养老居家化,居家养老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原则,以家庭为基础、以 社区为依托、以高素质的服务队伍为主体、以各项扶持政策为保障,加快推进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以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体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体工作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高度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首先,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浪潮破解养老难题的必然选择。长沙市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化城市的行列,比全国平均水平提早了14年。到2008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8.3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5.3%,比2004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其中,城区老年人27.06万,占城区总人口的12.61%。据预测,到2012年我市老年人将达120万左右。面对老龄化浪潮,特别是家庭“四二一”(四个老人、两个年轻人、一个小孩)人口结构不断增多,年轻人照顾老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机构养老更难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我市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但现有各类型养老机构只有125家、1万余张床位,仅占全市老年人总数的1%。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老龄化快速发展,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渠道。其次,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密切关注民生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有效途径。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必须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贴得近、跟得紧,把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惠及绝大多数人的民心工程。我们只要做好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就解决了全市10%的民生问题,并能减轻子女压力,使子女既能尽孝,又可以腾出精力干事业。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把发展整个养老事业,尤其是“社区居家养老”作为长沙加快科学发展、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重要内容来全面推进和加快实施。第三,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建设幸福家园的客观需要。2008年,全国老龄委等十个部门联合行文,对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划。先进国家经验也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必然成为养老的主流。据有关资料表明,美国95%的老人享受社会居家养老服务,荷兰为91.4%,日本为96.9%。同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及时便捷优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开展社区老年服务工作,还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我们在大力倡导孝道文化、弘扬敬老风尚的同时,要广泛宣传社区居家养老的优越性和典型事例,开导老年人解放思想,主动接受和配合做好居家养老服务,把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全面推进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二)完善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套政策。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把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把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城市社区全面铺开的基础上,逐步向城镇、乡村延伸。建议各区、县(市)根据市里《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各地实际,尽快出台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配套政策。加大试点推介力度,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 务由试点型向普惠型转变,变试验区的优惠扶持政策为全市的普惠扶持政策。二是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费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设立居家养老专项资金,经费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设臵科目,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资金主要用于为困难老人购买服务、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人员培训补贴等。挖掘潜在投资,广泛吸纳社会投入。鼓励社会团体、慈善机构、民营、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或投资养老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模式。三是落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坚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税费优惠政策,如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老年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的价格,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使用电话及办理其他有关电信业务执行住宅电话资费标准。
(三)加强基础建设。一是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加强服务中心、站建设。每个街道(乡镇)、社区(村)都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依托街道(乡镇)、核心社区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为居家老年人直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站可依托社区居委会组建,接受服务申请、咨询、质量反馈等,组织管理社区内相应的服务网点和人员,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就近服务。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式。上海市徐汇区通过公建民办、民建公助、民建民办等多种方式建立各式为老服务中心的做法值得借鉴。同时,搭建各区县以及社区之间的交流平台,加强合作。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把老年福利设施纳入整个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建设。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场所与小区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造和同步投入使用。统筹社区资源,积极利用社区用房以及社区内企、事业单位闲臵房改建成老年中心等活动居家养老的服务设施。农村社区依托乡镇敬老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资源,建立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把各类医院作为本地区老年医疗保健工作的指导中心和医疗保健基地。抢抓学校教育教学空隙,错时为老人开放本地中、小学校的体育、图书、文化等设施。加强社区之间的合作互用。整合各社区资源,通过加强规划、合理布局,互通有无、互相补充,运用市场经营机制,联合利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探索建立可流动的服务设施,提高利用效率和服务效益,避免重复建设,以最低的成本让老人享受最好的服务。三是加强基本队伍建设。配臵必要的专职人员。按照实行以费养事的原则,每个社区设臵居家养老服务2-5个社会公益性岗位。从社会、高等院校等公开招聘一些懂管理的社会工作专职人才,提高管理层次。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养老服务方面知识学习,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对服务人员实行考评定级,建立服务资格证制度,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广泛建立老年人互助服务组织。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的各种资源,由老年人自己组织成立老年人协会和互助中心,开展各种活动,相互服务。可以借鉴无锡市滨湖区的做法,以“时间银行”储蓄劳动时间的形式,让低 龄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义工服务。健全“义工”服务制度。从大中学生每人每年志愿服务至少48小时做起,建立有权威机构制定的登记认可手册,将服务情况纳入个人档案,作为升学、用工、晋升、评选的依据之一。结合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准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接受低收入救助金,重点为居家老人服务。
(四)提升服务水平。一是丰富服务内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全方位的服务。要突出家政型服务和护理型服务,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托老所”照料服务为辅。要把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强化精神慰藉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与交流,创办老年活动中心、社区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文体组合和举办各种活动等,充实老年人生活。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因地、因人制宜,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使所有的老人都能接受服务。对一般老年人根据实际承受能力,实行以有偿服务为主,合理收费、低偿收费;对特殊困难等对象要推行“居家养老、政府埋单”的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大力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推广“一键通”呼叫系统,提高服务效能,将各种养老服务信息联网,实现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市场在配臵福利资源中的主导作用,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大力扶持发展中介组织,鼓励大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创业。三是强化服务管理。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制定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督促各类服务机构切实降低成本,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强化公益性质,切 实减轻老人负担。要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与推进社区物业化管理相结合,把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规范社区物业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规范社区物业化管理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课题组组长:贺国谦课题组副组长:曹再兴课题组成员:黄文湘
王启贤范伯力 符花兰 罗拾平
唐曙光 侯求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