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时间:2019-05-12 18:3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第一篇: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形成。为了确保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门制定了实施的计划,虽然2012年该体系只是由境内外上市公司扩大到了上海和深圳的主板上市公司,还没有到各个企业进行实施,但我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国家发布的文件进行了深入学习,通过学习我认为,虽然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各种政策法规等等,但是却不是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只有内部环境是企业自身的原动力,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下面我就谈谈自己为什么认为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基础的认识。

首先,我认为要想正确认识内部环境的内部控制的基础,就要弄清楚内部控制是做什么的,最终的目标的什么。什么是内部控制呢,它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级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所构成的有机总体。

内部控制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中,它不仅包括企业管理当局授权管理者对采购货物、销售货物、生产产品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查、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评价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环节和经营活动要想顺利实现,都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内部环境,否则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纸空文,各种基本规范也就成了摆设。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归纳了五大要素,将内部环境放在了第一位,也说明了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中最基本的因素,内部环境主 1

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显而易见,这几方面涵盖了一个企业建立、持续经营所应该具备的方方面面,如果这几方面没有真正的设置好并且予以实施,那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动力就会失去,就不会取得较好的内部控制效果。现在我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内部环境在内部控制中最为基础的作用:世通是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曾在美国《财富》500强中排名前100位。然而就在2002年其财务造假行为被发现,世通利用把营运性开支反映为资本性开支等弄虚作假的方法,在1998~2002年期间虚报利润110亿元。事发后,世通的股价从最高的96美元暴跌至90美分。世通于2002年年末申请破产保护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个案,该公司于2003年年末完成重组。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个案,美国证交会和法院在调查报告中发现,世通的董事会持续赋予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伯纳德·埃伯斯绝对的权利,让他一人独揽大权,而伯纳德·埃伯斯却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领导世通。,美国证监会的调查报告指出,世通并非制衡机制薄弱,而是完全没有制衡机制。由于世通为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提供的丰厚薪酬和奖金远多于他们对公司的贡献,这使得他们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的小圈子。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世通倒闭。

世通公司倒闭的案例说明:世通公司的治理结构不恰当,内部控制职责执行力度不够,内部控制的制衡机制形同虚设。而这几方面也恰恰就是一个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环境的一个要素,也就是一个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因素,这个因素在一个企业发展中是必须设计好的,而且还要加大力度的去执行,才能显现效果的。

那么,所谓的治理结构设置又有什么含义呢,治理结构设置就是应该区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各自职责权限,实现互相牵制、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世通的首席执行官埃伯斯权利过大,造成对他的监督失效,导致决策失误。董事会负责监督管理层,监事会监督董事会,适当监督机制的建立是保证避免发生决策失误和舞弊发生的必要措施,但是世通的董事会并没有承担其监督的职责,下设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应包括审查内部控制的设计、监督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单位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及其他相关事宜等。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规定在具体执行中形同虚设,审计委员会既没有认真研究公司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也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造成实体店内部控制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更多期刊职称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及发表联系Q331072414

第二篇:内部控制材料

内部控制规范

第一章 总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学校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学校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四条:学校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学校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学校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学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到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学校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学校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建立学校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为切实做好我校内部控制工作,我校成立内部控制工作领导组,统筹、协调本校内部控制工作。

第七条:学校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学校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章

学校层面内部控制

第八条:综合办公室为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九条:学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学校建立健全集体研究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由学校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条:学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第十一条: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十二条: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第三章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一节

预算业务控制

第十三条: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十四条:学校的预算编制应当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

(一)正确把握预算编制有关政策,确保预算编制相关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

(二)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第十五条:根据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学校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第十六条: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第十七条: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

第十八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第二节

收支业务控制

第十九条: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条:学校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第二十一条: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二条: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

(一)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二)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三)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

(四)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由财会部门根据支出凭证及 时准确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等材料应当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第四节

资产控制

第二十三条:学校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第二十四条: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一)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二)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三)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应当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第二十五条: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

第二十六条: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银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

(一)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

(二)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三)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四)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 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第五节

建设项目控制

第二十八条: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九条: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决策过程及各方面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与相关资料一同妥善归档保管。

第三十条: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预算、竣工决算报告等应当由学校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

第三十一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采取签订保密协议、限制接触等必要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标等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第三十二条: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

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财会部门加强与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建设进度,加强价款支付审核,按照规定办理价款结算。

第三十三条: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第三十四条: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如有调 整,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单位建设项目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第三十五条:建设项目竣工后,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并根据批复的竣工决算和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档案和资产移交等工作。建设项目已实际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暂估入账,转作相关资产管理。

第六节

合同控制

第三十六条:建立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学校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

第三十七条: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

第三十八条: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对方或单位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按时履行的,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对合同履行中签订补充合同,或变更、解除合同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第三十九条:财会部门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办理价款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未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财会部门应当在付款之前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四十条: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加强对合同登记的管理,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情况,实行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与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合同应当同时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单位应当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商业秘密。

第四十一条:加强对合同纠纷的管理。合同发生纠纷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谈判。合同纠纷协商一致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经办人员应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并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第四章

评价与监督

第四十二条: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牵制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牵制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内部监督牵制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

第四十三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

第四十四条:学校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第三篇:事业单位论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浅析

事业单位论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浅析 [摘要] 事业单位为保证国家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必须建立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本文主要分析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

一、前言

2010年年末,在财政部的财政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和成熟,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相对薄弱,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是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为保证国家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必须建立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营造理性、严谨、务实的控制环境。一个单位有了良好的控制环境,管理层就能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行政管理职能,有效控制经费的增长和铺张浪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和谐良好的组织文化。任何一个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如国家政策调整、行业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内部舞弊等。事业单位的目标

是履行国家赋予的公共管理职能,发挥经费的最大效应。内部控制是为保证组织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达到提高管理效率、防止管理层的逾越和串通舞弊、控制风险的效果。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国有资产,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内部控制应当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全员参与,全面控制,不存在空白点。重点关注主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依据所处的行业环境和经营特点,根据职业判断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通过优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个要素。内部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规定单位的纪律和架构,影响管理目标的制定,营造单位的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是企业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构成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氛围,反映单位内部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所有控制方式和方法赖以存在和运行的环境。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5个方面。

一、治理结构

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质,只对政府和上级部门负责,单位治理结构不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所以单位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将发挥关键作用。如果管理层只受一个人或几个人支配,单位经营风险、管理目标以及对公共管理职责的落实,都难以保证。单位的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引起思想上的重视,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提高内部控制要求,单位负责人对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有效负主要责任。要真正树立起单位负责人为财务工作和内部控制建设第一主体的意识,加强对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相关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职业素养。财政部门、人事部门和审计部门联合对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管理层相关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知识培训,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单位管理层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诚信和道德观念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保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管理层通过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营造和保持诚信的环境,使员工在一般和特定情况下能保持正确的判断和操守。管理层分为决策、监督、管理3个层次,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活动承担决策、监督和执

行的职能。

二、机构设置与权责分工

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简单,机构设置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和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本单位的业务性质、管理要求、文化理念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责任权利,避免职能交叉、缺失和权力过于集中,形成责权一致、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工作机制。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抓住关键点,根据业务流程和经济活动中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事业单位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设置内部机构,权利责任落实到各相关单位,体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每笔业务要经过两个或两上以上的部门和人员处理,使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和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关联,相互监督和制约。所采用的组织结构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信息沟通。

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岗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落实,确定各职能部门或业务单元对于内部控制的权利义务并进行整合,向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建设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即专门负责内部控制在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和日常事务工作。

单位要赋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确保其独立履行审计职责,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对管理

层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有对异常情况进行追查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力。

财会部门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单位的各项业务都要经过财务部门的审核登记入账。财务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保障会计信息处理程序和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完整。应赋予财务部门负责人相应决策权力,在经营策略、风险评估和决策等环节发挥关键助手和参谋作用。

三、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过程中提出建议,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帮助单位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事业单位为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应设置单独的机构,配备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人员,保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是促进组织提高经济效益,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改进意见,对内部控制体系运用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进行公正的分析判断和监督评价。内部审计职责包括审计会计账目,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审核内部控制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向上级管理层报告,保证内部控制制

度更加完善。要注重事前审计,对于计划和预算的内容进行分析论证,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利因素,事前提出纠正和修改的建议,供管理层决策参考,避免决策失误。在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把实施情况与计划和预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失误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使计划更加符合实际。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分析评价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从实际出发,履行经济监督职能,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内部审计包括事前计划和方案,事中对审计程序的选择和应用、工作底稿、记录和复核、报告编制与审批,事后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中强调,“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这是内部审计机构最重要的原则,保持独立性,才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

四、人力资源政策

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性,人员比较稳定。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帮助。单位内部

控制的成败取决于职工素质的高低。保证单位所有成员都具有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职业能力的人力资源政策,是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单位应根据业务活动的需要,按照人力资源的框架要求,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权限、任职条件、工作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对选聘人员实行试用期和岗前培训相结合制度,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合格,正式上岗;考核不合格,应及时解除劳动关系。

单位应制订长期培训计划,提高职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培训要结合业务特点,因材施教,合理规划,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关心职工自身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强后备人才建设,促进全体职工的知识技能持续更新,不断提高职工的服务效能。

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考核体系,对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进行考核和评价。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切实做到薪酬安排与职工贡献相协调。对各级管理关键岗位职工实行定期轮岗制度,明确轮岗范围、方式等,形成员工的有序流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根据法律健全职工退出机制,明确退出条件和程序,确保单位和职工的利益不受损害。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职工,先暂停工作进行培训或调整

工作岗位,安排转岗培训,仍不能满足岗位职责要求的,按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关键岗位人员离职前应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进行工作交接或离任审计。定期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总结,分析问题和不足,完善相关政策,使单位整体团队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事业单位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具有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企业文化。管理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整个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引导和规范职工的行为,对职工的精神风貌、仪容仪表、工作纪律、待人接物、环境卫生、组织管理等做出规定,培育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职工的价值在单位得到充分体现。对不同级别的职工要一视同仁,建立融洽的组织环境。事业单位要建立丰富多彩、积极正面的企业文化。

第四篇:内部控制测试是现代审计工作的基础

内部控制测试是现代审计工作的基础

中国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的出现,标志着审计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审计不再局限于各种形式和类别的财务审计,而将经过长期实践,已经日臻成熟的审计方法,应用于财务以外的其他领域,进一步发挥其管理经济的作用。这正是现代审计与传统审计有所区别的地方。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在于促进被审单位的经济工作,帮助它在经济过程中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个目的应当指导经济效益审计各个阶段的工作,贯穿审计的全过程。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务求在审计终了时,以提出积极的建议作为审计报告的中心内容,具体指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所在。———摘自《审计通讯》《试论经济效益审计》娄尔行汤云为上海财经学院经济效益审计是挖掘潜力的建设性审计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曾采用大量抽查的审核方法来代替详细审计。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所抽查的业务量还是很大,而且抽查的资料是由审计人员主观选取的,难免以偏概全。近半个世纪来,由于现代化企业广泛推行内部控制制度,因而审计工作也逐步由详细审计和大量抽样审核转向以内部控制测试作为审计的基础。

内部控制审计测试着重审核各项数据所据以产生的制度是否合理、严密,以及是否认真执行这些制度,从中了解内部控制中的缺点或薄弱环节,再有的放矢地制订进一步的审计计划。实行内部控制的审计测试,可促使企业注意防微杜渐,及早防止贪污、盗窃和非法活动,而不是单纯的事后揭露问题。这种由事后揭露转变为事前防止,是现代审计的一项重要发展。———摘自《审计通讯》《内部控http:///制的审计测试》内部控制测试是现代审计工作的基础徐政旦上海财经学院审计要进行会计审查,在形式上,它与会计检查似乎相似,但实际上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会计检查是会计人员的自查,它主要根据一定的会计原则,由会计人员对会计资料进行检查,以确认会计核算资料的精确无误和是否合乎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是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一种专业监督形式。与此不同,审计中的会计审查是由独立于会计人员之外的第三者进行的,是他查。这种审查不仅要依据会计原则,而且要依据审计原则或其他方面的要求,对会计资料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合法性进行全面的审查,用以对受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第五篇:第三讲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第三讲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一、内部控制环境概述

(一)控制环境的内涵和界定

控制环境规定单位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单位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从广义角度来看,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如图3-1)。

(二)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

分析影响控制环境的具体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一方面是“人”的因素。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设置了合理的组织机构,建立了有效的控制政策和程序,从表面看内部控制存在,但由于管理者疏忽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职能越权,对控制指令随意性居多,就会造成控制失效;或是执行人员相互勾结,串通舞弊,也会造成无效控制。

此外,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内部控制大多针对日常经常性的经济业务,当内部环境发生突然变化,对个别、偶然发生的业务或者情形,较少建立相应控制,一旦发生这种业务,就不存在相应的适当控制,原有的内部控制也无能为力。

(三)控制环境中人与制度的关系

现代内部控制理论认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人。

“人”才是内部控制中的根本和核心因素,人的素质、品行与能力是决定控制制度作用发挥的根本因素。

内部控制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又是一个“人”与“制度”不断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日趋复杂,其内部控制愈显重要,“人”与“制度”的互动关系也越来越受重视。

[案例分析] 高校己不是一片净土!

本市高校违纪违法案件:

1997年~2004年207件,其中大案要案57.3%,经济类案件占各种案件的首位占47.7%;

2003年涉案金额是1998年的36.8倍。

1997年~2004年涉案院校44所占北京高校总数的75.86%;

涉案领域广:办班、考试、招生、财务、校产、后勤、基建、科研、教学等各部门。

以高校职务犯罪-----进行剖析

(1)高校职务犯罪的现状

2(2)高校职务犯罪的特征

三大病症:招生病、采购病、基建病

两大趋势:年轻化、高学历、高层次 集体腐败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主要内容

借鉴COSO 报告,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环境一般也包括:

诚信和道德观、单位的治理结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单位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一)诚信和道德观

1、单位负责人的诚实性和道德观

2、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道德宣传与指导

4、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

5、激励机制与道德约束结合

(二)经营管理理念和风格

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理念和风格包括了他们对待经营风险的态度和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对财务和管理的重视程度、对法规的反映以及对人力资源的政策及看法等,这些态度和看法无不深深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执行与成效。

1、管理者的素质

2、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

3、管理者对风险的接受程度

4、管理者对信息处理以及会计控制系统所持的态度

5、对于重大内部控制事项的态度

(四)组织机构设置

组织机构是单位进行计划、执行、控制、协调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一个单位的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能的划分。

2、内部机构主管人员的配备与能力。

3、组织机构的应变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组织机构,明确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部门。

虽然各个组织所处的环境、采用的技术、制定的战略等有所不同,但是任何组织在进行机构设置时均需要遵守下列原则:

① 目标原则; ② 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③ 分工协作原则; ④ 权责原则; ⑤ 便于操作原则; ⑥ 动态适应性原则。

组织机构设置还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① 确定组织设计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② 进行职能分析和职能设计; ③ 设计组织结构的框架; ④ 管理规范的设计; ⑤ 人员配备和训练管理; ⑥ 反馈和修正。

在考虑组织机构设置时,单位的不同部分组合起来的方式有多种,具体应采取下列策略:

(一)确保组织结构的适当性及其提供管理单位所需信息的沟通能力

(二)按照管理人员所担负的责任,判断其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三)保证各管理人员所负责任的适当性

(四)单位应根据环境的改变相应调整其组织结构

(五)注意员工尤其是负责管理及监督职能的员工人数是否充足

(五)权力和责任的分配

组织机构的设置只是给单位的管理运行与控制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框架,真正进行这些工作的主要还是企业员工。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权责分配。

管理者要明确权力和责任的分配方法,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明确划分各岗位、各环节的权力和责任,确保各职责权限在严格控制下履行。

组织结构合理,权利责任分配适当,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行政事业单位职责分配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1)在单位内部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将业务授权、业务记录、资产保管和维护以及业务执行的责任尽可能地分离;

(2)数据的所有权划分是否合理;

(3)是否已针对授权交易建立适当的政策和程序。

(六)单位文化

单位文化建设是构建有效控制环境的必然要求。从影响控制环境的要素来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人的因素。

另一方面则属于组织、政策、措施方面的问题。

单位文化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文化,它渗透于内部控制活动之中,又流溢于内部控制活动之上,是无形的、内隐的,而且不能借助物质形态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和操纵。

因此,内控文化的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1)管理者要身体力行。(2)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3)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4)要有物质保证。

单位文化建设,还要特别重视三点: 一是要注重引导。二是要长期坚持实行。三是要防止片面性。

单位文化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

(七)人力资源政策

从内部控制的对象看,无论是对财的内部控制,还是对物的内部控制,其基准点都在于对人的内部控制。

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关注在员工录用、培训、提升及报酬方面政策和实务的合理性。(2)使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及管理者对他们的期望。(3)了解员工工作绩效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4)针对偏离既定政策和程序的问题,建立适当的补救措施。(5)制定恰当的职业标准和道德标准并作为员工业绩考核的依据。(6)合理的员工候选人背景审查制度。

(7)制定详细、明确的职务晋升和工资晋级标准。具体的操作:(1)招聘和雇用。(2)培训。

(3)评估、晋升和赔偿。(4)惩戒措施。

(七)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单位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范围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检查。内部审计主要具有: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4种职能。其作用主要是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按照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要求,主要履行的职责包括:

(1)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含占主导地位的单位,下同)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2)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3)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4)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

(5)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6)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

(7)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

内部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以及后续审计4个环节,应根据管理层确定的职责范围和委托的工作任务对审计项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三、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环境特点及影响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监管部门)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1.在组织结构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层次和结构相对简单,难以发挥有效牵制约束作用。

2.在监管部门(治理层)制衡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监管部门大多实行事后监管,因此单位日常监督力度较弱。

3.在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内控意识薄弱,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4.在对职位胜任能力的重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职位胜任能力重视明显不足,不利于单位控制环境建设。

5.在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万面,行政事业单位有完善控制环境的优势,但也有不足。6.在诚信和道德价值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职员有着良好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有助于单位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四、内部控制环境实务案例

案例 从报销舞弊案件看内部控制环境 [案例启示]

从本案例中可得到的以下启示:(1)内部控制的建立往往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2)内部控制本身就是对个体行为的制度限制。(3)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案例 报账员九年吞千万,贪污奇迹怎样炼成

下载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6-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控制环境-2

    单位内部控制环境(2) 四、权力和责任的分配 组织机构的设置只是给单位的管理运行与控制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框架,真正进行这些工作的主要还是企业员工。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司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安全、有效、稳健运行,切实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内部控制是一种自......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13 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

    内部控制自查报告

    内部控制自查报告按照市局下发的关于《三门峡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检查评估方案》的要求,我中心在7月21日至8月10日期间,对失业保险制度建设、业务规程、基金财务、信息......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范文大全)

    内部控制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内部权力制约,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和行政风险,根据上级财政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制定......

    内部控制调查报告

    扬州鸿信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本调查以扬州鸿信线路器材有限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会计制度,合起来即是内部控制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公司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安全、有效、稳健运行,切实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公司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是......

    内部控制案例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