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1~4单元练习[岳麓版][试题6]

时间:2019-05-12 18:0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1~4单元练习[岳麓版][试题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1~4单元练习[岳麓版][试题6]》。

第一篇: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1~4单元练习[岳麓版][试题6]

历史必修1 第一至第四单元练习

大连四十八中学历史教研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A.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B.内服与外服制度C.嫡长子继承制D.禅让制

2.商王通过占卜敬酬鬼神的实质目的是

A.强化王权B.震慑各附属国C.垄断神权D.笼络各附属国

3.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4.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大宗小宗制C.礼乐制D.世卿世禄制

5.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分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

A.中央与地方地位趋于平等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

C.地方对中央的干预能力大大加强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6.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质上是

A.为了满足贵族掠夺土地和人口财富的私欲B.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C.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D.是周王室地位衰微的表现

7.关于郡县制度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④

8.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A.壮大皇族力量B.保证列侯利益C.加强中央集权D.笼络王侯人心

9.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B.防止宰相权重难制C.扩大民主权利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0.《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B.反映了地方分裂势力攻击中央政府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1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A.唐末以来地方势力过于强大B.采纳了宰相赵普的建议

C.皇帝的绝对权威必须维护D.国家面临周边少数民族的压力

12.从总体上看,北宋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要解决的根本矛盾是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13.“军国大计,周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描述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

14.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军机大臣地位提高,有决策权D.加强了专制皇权 15.外戚和宦官能够掌握中央政权的根源是

A.皇帝年幼B.官僚腐败C.皇权专制D.地方割据

16.古希腊人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原因是: ①农耕土地较多 ②优越的地理位置 ③航海业的发展④地少人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

17.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就其民主的范围,指:①城邦公民 ②外邦移民③奴隶 ④他国公民

A.①B.①②C.①④D.①②④

18.”陶片放逐法”实施的作用在于

A.确定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B.使平民成为司法主人 C.控制以富人为主的反民主势力D.对行政官员进行监督

19.以下哪些机构的设置能体现雅典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的思想:①公民大会 ②五百人议事会 ③民众法庭 ④保民官的设置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0.罗马共和制的实质是

A.君主专制B.人民主权C.贵族共和制D.个人独裁21.罗马元首制实质上是

A.贵族共和制B.君主专制C.首席元老D.历史的倒退 22.罗马共和国转变为元首制的客观原因是

A.共和国的原则缺乏科学性B.人民的反抗 C.屋大维的权欲膨胀D.扩张后疆域辽阔 23.古罗马与古希腊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最大贡献在A.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体B.创立了“轮番而治”的民主运作方式 C.实现了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D.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24.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

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B.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D.《权利法案》的通过 25.《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B.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

C.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D.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2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B.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27.美国建国之初面临的两大问题的A.建立民主制,确保共和制B.加强中央集权,确保共和制C.实行地方分权,建立民主制D.加强中央集权,废除黑人奴隶制 28.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与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的评价是因为林肯政府

A.满足了人们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D.巩固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29.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从宪法的内容上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三权分立B.允许奴隶制存在C.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D.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30.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两党选举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其主要原因是A.两党的根本利益一致B.进行文官制度的改变。C.两党相互牵制D.民主制度充分发展 31.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重要影响在于

A.强化了封建君主制。B.以武力和法典推广法国大革命的观念。C.恢复了封建帝国制度。D.扩大了法国的疆域。32.下列关于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过程,最准确的是

A.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B.君主专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C.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33.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A.行政权由总统掌握B.行政权由总理掌握C.行政权由内阁掌握D.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3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B.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C.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和礼仪性的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35.德意志统一后继承了普鲁士许多旧制度和旧传统,此后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封建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C.共和制度D.军国主义传统

36.在早期代议制民主制中,西方国家的政治权力重心在议会。西方国家议会的首要权力是 A.弹劾权B.财政权C.立法权D.行政权 37.鸦片战争前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的目的是 A.削弱清军的战斗力B.扭转对外贸易的逆差C.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D.为战争寻找借口 38.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39.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朝野的态度是A.波澜不惊B.清政府没有进行改革 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0.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①建立了革命政权 ②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

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④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所联合绞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两小题,41题8分,42题12分,共20分)41.阅读并回答问题: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卫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请回答: 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为了防止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方式和结果如何? 42.问答题:

17~19世纪,英、美、法、德等国先后建立起近代资本主义政体,走上了资本主义民主道路。请回答:(1)上述四国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4分)

(2)上述四国分别建立了哪一种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8分)(3)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答题纸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两小题,41题8分,42题12分,共20分)41.阅读并回答问题:42.(1)

(2)

(3)

历史必修1 第一至第四单元练习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两小题,41题8分,42题12分,共20分)

41.措施:①唐朝采取三省的分工和品级比较低的官员任三省的长官的办法。

②北宋采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③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使其直接对皇帝负责。方式:分割相权,权力中枢机构的转移,加强皇权。

结果:相权、皇权合二为一,逐步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42.(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德意志的统一。

(2)英国:君主立宪制,通过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议会明确的限制。美国:联邦制共和制,通过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德国:君主立宪制,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

(3)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繁荣。

第二篇:岳麓版必修一第1课巩固练习

岳麓版必修一巩固提升练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选择题

1.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

C.商朝人崇信鬼神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解析】B。干是树木的干,代表王权。干又与天相联系,体现了王权的神化。

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B.封建社会C.宗法制D.禅让制

【解析】A。这里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是西周的分封制。

3.《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土,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子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武王这样做主要为了()

A.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C.奖赏先代贵族和功臣 D.彻底废除王位世袭制

【解析】B。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实行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4.《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解析】A。材料反映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义务。根据材料可知,B、D两项的现象并不能体现,排除B、D;从“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一句来看,此时周天子能够节制诸侯。这也是材料要表达的重点。体现西周初年周天具有至尊权威,故排除C选项。正确选项是A。

5.2009年10月在山东省召开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其宣传口号有“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齐鲁齐 心,全民全运”等。用“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A。西周为维护统治,实行分封制,主要分封有鲁、齐、燕、卫、宋、晋。在今山东省境内分封有齐国和鲁国。

6.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

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C。第一和第三项分封的均是王室贵族,属同类。

7.《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解析】A。从材料看,天有十日,人有十等,表明西周等级制度森严。

8.《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

A.宗法制B.分封制

C.禅让制D.礼乐制度

【解析】A。祭祀祖先,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9.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百家姓》版本中却排序第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顺序家喻户晓。由此可推断出该版本的《百家姓》成书于哪一朝代()

A.西周B.唐朝C.北宋D.明朝

【解析】C。北宋政权是赵匡胤建立的,因此“赵”姓排序第一。西周是姬姓政权,唐朝是李姓,明朝是朱姓。

10.《吕氏春秋·当务》:“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太史据法而争的理由是基于()

A.分封制B.宗法原则C.世袭制D.礼乐制度

【解析】B。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1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解析】D。材料反映了古代实行分封制,为保证分封的顺利实施,实行宗法制。因此,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12.《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解析】B。材料反映古代社会的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公关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世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史料一般分成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先代贵族;功臣;王族。

(2)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

第一层:说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层:简要说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作用。

第三层:说出周幽王行为的危害,得出结论。

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分封制,动摇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二手史料;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

第三篇:历史 政治文明历程(必修一)

历史 政治文明历程(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至上的公共权力。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建立商王朝。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 政治制度的特点:(1)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2)商王对附属国的权力是有限的(3)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2)目的:拱卫王室巩固统治(3)核心内容:分封土地(4)分封国:鲁齐燕魏宋晋(5)分封主体:同性亲族 古老附属国 功臣 姻亲 殷商降族

(6)影响:积极影响(1)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统治地位使统治效果得到加强。(3)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消极影响:随着周王室衰微和诸侯国势力的加强,导致了春秋战国群雄争霸的局面。

(与郡县制相比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统一,如汉初的七国之乱。)宗法制:(1)核心/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2)原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宗族之间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性质: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和政治制度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4)大宗小宗的关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既使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5)意义:a宗法分封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其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制度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B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国家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4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基础、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而礼乐制度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一种工具。

第四篇: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世袭制。

二、商朝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它还是一个 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授民授疆土于诸侯,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效忠朝见、纳贡、随同周王作战等义务。

③层层分封,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4、分封制的影响:

① 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

位。

② 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

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

(二)宗法制

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

合起来的为了解决继承问题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的作用:

① 保障各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 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把“国”与“家”亲切的结合在一

起,对以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礼乐制

即“周礼”,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总结:中国早期(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深厚的专制色彩。

(2)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第2、3、4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秦朝(确立):

内容:中央:①建立皇帝制度;②建立三公九卿制;③制定严酷的《秦律》

地方:④建立郡县制。

影响:

积极:①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②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的发展。

消极:皇帝权力过大,容易形成暴政。

2、汉(巩固):

内容:①建立“中朝”为决策机构;②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③设置刺史监察地方。

3、隋唐(完善):

内容:①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起草、门下审核、尚书执行)。①开设科举制度,广罗人才,从而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唐朝政治制度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

4、北宋(加强):

内容:最大限度的集中军权、政权、财权于中央。

① 军权: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军)与调

兵权的枢密院互相牵制;

② 政权:中央:削弱相权,实行“二府三司制”

地方:派文臣到各地作知州,管理地方政务,设通判起监察作用;

③ 财权:把地方税收的大部分收归中央,使地方失去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强干弱枝,守内虚外;②从权、兵、财三方面削弱地方权力。北宋政治制度的结果:积极方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皇权,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消极方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局面。

5、元(新发展):

内容:中央实行一省制,建立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相权有所加强。

6、明清(强化)

内容: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后来,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

监察制度的演变

秦朝:御史大夫

汉:中央御史府,地方刺史

唐:门下省

宋:谏院(独立谏议机构的出现)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影响: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现象,但是,它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 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本单元的总提纲:

一、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城邦制度:时间:前8---6世纪

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

二、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确立:①前594年梭伦改革走向民主

②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制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影响:①积极:促进雅典繁荣、影响后世

②消极: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实质:城邦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三、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政体演变: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

法律:①《十二铜表法》 内容:基本是习惯法的汇编

作用:罗马的基本法

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②查士丁法典:包含四部著作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建立

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2.罗马法的历史影响

(1)地位: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2)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成为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对后的影响:

①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②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

③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

④罗马法影响亚洲:19末20初,日本、清末和民国的民法,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借鉴。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本单元总提纲: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

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责任内阁制:形成: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

发展:两党制形成,首相及内阁从多数中选出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的弊端

内容:实行联邦制政体

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人民主权)

实行总统制

影响:确立美国的共和制政体

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南北战争

两党制:美国分权与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法、德的政体改革

1、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大革命爆发---法国政体的曲折反复---共和制最终确立(1875年宪法)

意义: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2、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1871宪法,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半专制,军国主义深厚)

评价:①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一大进步;②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③但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本单元总提纲:

一、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背景:虎门销烟结果: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经过:1856---1860年,英法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外国侵略加深,清朝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二、太平天国运动

经过:①兴起:金田起义。②全盛:定都天京;文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北伐西征。③转衰:天京事变。④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意义:农民反封建反侵略:动摇清统治基础;学习西方。

三、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中日甲午战争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八国联军侵华结果:剿杀义和团运动,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辛亥革命

背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同盟会成立;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革命党人起义。爆发: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

高潮: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五、五四爱国运动

背景:日本加快侵华;北洋军阀卖国;中国外交失败。

概况: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三罢”。

结果: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五四精神:爱国是主旋律;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第五篇:岳麓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训练

高一寒假生活指导(36)历史3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完成时间:正月初八家长签字:

【单元重点回顾】

1、列举1840年至1901年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重要侵华战争及强迫中国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2、太平天国运动有何时代特点?它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辛亥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4、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五四运动有何伟大意义?

【基能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东南沿海B.目的是抢夺中国市场和原料

C.推进到清朝统治心脏地区D.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2.“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这次战争”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李大钊说:“太平天国运动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太平天国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4.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 1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

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海国图志》D.《应诏统筹全局折》

5.太平天国运动体现出的新的时代特征是

①反侵略②进行武装斗争③建立革命政权④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

6.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议论,其中不正

确的是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还不够还啊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7.“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此告示出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8.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

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地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维新派B.洋务派C.太平军D.义和团

9.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所说的孙中山的思想是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10.“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者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

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A.中国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

11.曾以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

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

13.“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14.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

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之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表明,在五四运动中

①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②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③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作

用 ④革命者的斗争比较坚决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15.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种“姿态”主要指

A.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1)请按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

示例:建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

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2)据以上材料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

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

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

界大战前的100 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 年9 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积极传播者。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

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

原始,不过由于之一二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

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

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

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

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与毛泽东观点的不同之处。

材料四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1919年5月,而是贯穿在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五四运动和由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的中国共产党

成立后,才使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综合新华网信息

(3)据材料四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文明演进历程中的历史作用。

下载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1~4单元练习[岳麓版][试题6]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1~4单元练习[岳麓版][试题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14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教案第23课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岳麓版教案2009版 点击数: 178 【字体:小 大】 【收藏】 【查看评论】 接收回传 [课标导航]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9课教案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重点: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原则。 难点:三权分立的体制、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导入:美国,是一个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家,但它却是当今世界财富与权力的中心,......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22课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教案2009版 点击数: 228 【字体:小 大】 【收藏】 【查看评论】 接收回传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教案

    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秦朝政权机构和统一措施,记忆主要官职名称和通行文字,理解秦代政治体制的权力格局。二、能力与方法1、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掌握史实依据......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4课教案范文合集

    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 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出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 清朝的军机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了解古......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教案第25课(精选)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岳麓版教案2009版 点击数: 276 【字体:小 大】 【收藏】 【查看评论】 接收回传 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知识目标: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关系及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