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对当前农村养老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县日前就此作了专题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基本情况
目前,**县有60岁以上老人15.57万人,占总人口的14.92%;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11.62万人,占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总人口的11.13%,按国际通行标准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对该县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希望入住老年公寓的人数占老年人总数的10.4%左右,迫切需求的有5%左右,按此测算,全县约需1.6万个养老床位。
**县现有养老机构21家,共有床位1000个,床位数占老年人口的0.64%左右。21家养老机构均为公办,其中农村敬老院20家,有床位930个;县城老年公寓1家,有床位70个。养老机构共有工作人员103人,其中农村敬老院 91人,县城老年公寓12人。乡镇敬老院、县城老年公寓入住分别达到86%、100 %,县城老年公寓床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养老机构收费一般不高,县城老年公寓对生活能够自理的每月收取420元,生活不能自理的收取670元;农村敬老院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由县财政统一拨付。这些收费标准,均由该县物价部门核定。
二、面临问题
一是硬件条件急需改善。以**县为例,该县农村敬老院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不少附属用房严重损坏,许多设施年久失修。自2005年省“关爱工程”实施以来,该县农村敬老院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基数较大,急需改造的房屋仍有500多间。同时,养老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影响了“自我造血”和做大做强。
二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养老机构的单位性质和经费来源不够明确,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所以难以吸引有专业管理和护理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在**县农村敬老院91名工作人员中,真正从事服务工作的50人左右,入住老人与工作人员比例为16:1,且这些工作人员大都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存在管理不规范、服务粗放的问题。
三是服务内容明显滞后。多数养老机构服务项目少,一般只能满足老人吃、住、照料的生存需要,不能满足老人们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方面需要,难以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对老人缺少吸引力。
四是政策扶持难以落实。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比如《关于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策扶持的意见》(苏政发[2002]96号)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落实到位,比如民办养老机构很难获得划拨用地、地价优惠,而且无法享受低息、无息贷款,甚至商业贷款,严重影响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1、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政府义不容辞。建议将各级政府发展养老等社会福利事业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增加刚性指标。同时,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坚决消除“中梗阻”现象。
2、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建议明确农村养老机构事业单位性质,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待遇,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吸引高层次管理、护理人才,扩大养老产业从业人员队伍。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
3、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议进一步细化优惠政策,在建设用地、财政、税费、金融、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民办公助等形式创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等形式参与公有养老机构的改建和扩建。
4、构建经费保障体系。建议将养老服务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财力支撑,并随财政增长作相应调整。
5、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建议整合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相关资源,将农村养老机构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农村医疗大病救助体系,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设立养老管理与服务、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学和老年产品开发等专业,为养老事业培养专业人才。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关于完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调研报告
关于完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既是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适应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也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需要建设的既具体又很多,就目前而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与愿望是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因此解决农民基本生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这次调研的情况,就如何建立完善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沿革
我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于1992年启动实施,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一个以坚持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保障相结合,坚持群众自愿为原则,资金筹集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个人账户储蓄积累模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框架。
尽管我市旧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现行制度已在保障农村居民年老后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该制度 在政策设计与安排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1.“实行自愿参保”形式,这在目前农村养儿防老、依靠家庭保障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注重眼前收益而对社会养老保险认识还不足的情况下,较难确保农民,尤其是家境不甚宽裕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2.资金筹集模式中“集体补助为辅”的部分,由于缺少量化尺度和督促措施,特别是随着当前农村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深化,集体经济相对萎缩,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补助为辅”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3.缴费标准随意且偏低,难以切实保障农民老年生活的基本水平;
4.“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实质内容(如养老待遇终身享受、政府在基金制度中起兜底作用等)不直观,这些不足都制约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为了进一步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村居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依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台了《胶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胶南市被征地农民和城建制转非村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试行办法》的基本思路是,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方向,以保障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为主要目标,坚持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合理 确定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在基金筹集渠道上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坚持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保证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同时,规定领取待遇上包括个人账户与基础养老金。
制度规定以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男45周岁以上,女40周岁以上的被征地农民,以及各成建制转非村中男45周岁以上,女40周岁以上的居民为参保对象。
对被征地农民而言,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上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当年缴费基数,参保人员按6%的比例缴纳,村集体补助6%的比例缴纳,市镇两级财政分别按照当年缴费基数5%的比例补助。其中个人缴费与村(居)集体补助进入个人账户积累,市镇两级补助进入社会统筹账户;在补缴规定上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者一次性补缴180个月,以此为基准,每增加一岁递减12个月,但至少补缴60个月,不愿补缴的可一次领取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领取待遇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储额/指数(男满60女满55岁者指数为120,缴费年限每递减12个月,指数递减8),基础养老金=领取时的缴费基数÷12*10%。低于80元的按80元计发。
对成建制转非村参保人员而言,以上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当年缴费基数,参保人员按6%的比例缴纳,村集体补助费标准按照6%的比例确定,市镇两级财政分别按照当年缴费基数7%的比例补助。其中个人缴费与集体补助进入 个人账户,市镇两级补助进入社会统筹账户;在补缴规定上,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者一次性补缴180个月,以此为基准,每增加一岁递减12个月,但至少补缴60个月,不愿补缴的可一次领取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储额/指数(男满60女满55岁者指数为120,缴费年限每递减12个月,指数递减8),基础养老金=领取时的缴费基数÷12*14%。低于110元的按110元计发。
被征地农民领取待遇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储额/指数(男满60女满55岁者指数为120,缴费年限每递减12个月,指数递减8),基础养老金=领取时的缴费基数÷12*10%。低于80元的按80元计发。对成建制转非村参保人员而言,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存储额/指数(男满60女满55岁者指数为120,缴费年限每递减12个月,指数递减8),基础养老金=领取时的缴费基数÷12*14%。低于110元的按110元计发。
我市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优势所在
1.将参保范围要求由原来的完全以群众自愿原则调整为政策推动和利益引导。
在政策上要求符合条件的4045以上人员全部纳入参保范围,这样既可以实现应保尽保,又能充分地利用社会保险大数法则,实现风险分担,互助互济,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的规模。
2.以较明确的量化要求,提出了集体经济补助为辅和地方财政适当补贴扶持,主要是通过资金补助予以利益引导。一是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应给予补助的量化尺度,并对五保户、低保户等特定人员予以适当照顾;二是明确财政对养老待遇享受承担基金支付的兜底作用。
3.明确了个人账户建立的规模,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有利于逐步建立起养老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
个人账户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个人缴费的积极性,促使集体经济做一定的投入,同时也有利于确保养老保险待遇保持一定水平,不低于现行办法的保障水平。统筹基金的建立,有利于逐步建立起养老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这既能确保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同样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又能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保意识。
4.对享受养老待遇的条件进行调整,对养老金待遇的计发方式进行改进,使之更科学合理。
在享受养老待遇的条件上增加了缴费年限需满15年的要求,既培养了农民的参保意识,又积累了一定量的基金,为日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接打下良好基础。养老金待遇的计发方式借鉴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思路,使政策依据清晰明了。
全市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总体运行情况
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被征地农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长效机制,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指挥下,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各部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了《试行办法》的贯彻实施工作,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思路,2006年以来先后在10个镇(街道办事处)的98个村(居)中全面推行了被征地农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被征地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对促进农村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普遍重大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被征地村农民人口情况
全市目前共有符合条件的被征地村(以户为单位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3亩)81个,被征地农民总人数109653人。其中17周岁以下的26594人,占总人数的24%;男18至44周岁、女18至39周岁的46430人,占42%;男45至59周岁、女40至54周岁的21862人,占20%;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的14767人,占13%。
(二)成建制转非村居民人口情况 据统计,珠山街道办事处、珠海街道办事处、大珠山镇共有17个成建制转非村,总人口为10926人。其中17周岁以下的2090人,占总人口的19%;男18至44周岁、女18至39周岁的4200人,占38%;男45至59周岁、女40至54周岁的2620人,占24%;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的2016人,占18%。
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情况
全市已有10处镇(街道办事处)98个村(居)的36977人参加了被征地农民和城建制转非村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累计征收养老保险基金 19583万元,其中个人缴纳6617万元,村(居)集体补助4519万元,镇(街道办事处)补助3265 万元,市财政补助5182 万元。累计有15444 人已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5704万元。
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完善的方面和应对措施
一、制定完善被征地农民调查和参保方案
根据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6‟99号)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发„2007‟30号)精神,国土资源部门在开展征地调查时,应会同劳动保障部门做好被征地农民相关情况的调查工作。劳动保障部门根据调查摸底情况,按照《胶南市被征地农民和成建制转非村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南政发„2005‟156号)和《胶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胶南市被征地农民和成建制转非村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南政办发„2007‟12号)文件规定,安排并协助被征地镇(办事处)制定被征地农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即征即保方案,经国土资源部门、财政部门确认后,报政府审批。
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和村集体缴纳的资金,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足额缴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专户”;市、镇两级财政补助资金,由两级财政分别同时划入。资金全部到位后,由劳动保障部门按规定记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统筹帐户,并办理参保手续。被征地农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方案和资金不落实,未按规定履行征地报批前有关程序的,一律不予供地。
二、努力争取青岛市级财政对我市基金的支撑和扶持 我市确定以上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当年缴费基数,2006和2007年的缴费基数分别为5013元和5734元。养老保险费由市、镇(办事处)、村集体和个人四方共同承担。青岛市人民政府青政字[2005]119号文件规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缴费总比例不低于缴费基数的16%。其中,个人和村集体的缴费比例分别不低于6%,双方合计缴费比例占总缴费比例的75%;市镇两级财政补助的比例之和不低于4%,双方合计缴费比例占总缴费比例的25%。在我市的《试行办法》中,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总缴费比例为22%,市、镇(办事处)、村集体和个人四方缴费比例分别是5%、5%、6%、6%。其村集体和个人缴纳保险费的比例按青岛119号文件的规定分别是6%,双方合计缴费比例占总缴费比例的55%,市、镇两级财政合计缴费比例为10%,占总缴费比例的45%,远远高于青岛市119号文25%的标准。个人和村集体的负担较轻,市、镇两级相对较重。两年来市镇(办事处)两级财政已累计补助5182万元和 3265 万元,在政府财政投入上,两级财政承担着相当大的压力,但体现了政府在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上的责任,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在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的制度设计以及法规建设上,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措施。首先,政府应稳定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政策,减少相关政策之间的摩擦成本;其次,加强管理,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机构的组织和制度效率。
为充实基金、保值增值和确保发放,在财政投入方面要努力争取青岛市级财政的支持,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新型社会保险基金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适时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青政办发„2007‟30号文件提出,在“确保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的同时,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将城市规划范围内村庄、全国重点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 经济条件好的村纳入保障范围”。根据我市实际,在被征地农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并顺利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以后,最需要保障的是海岛渔民和库区移民等弱势群体,因此,我们认为在保持政策统一的前提下,集中财力,首先研究解决海岛渔民和库区移民等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参照被征地农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规定,在条件成熟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延伸公共财政对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制度人员的扶持,按照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财政适当补贴的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补助的覆盖面,最终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制度与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对于城市规划范围内村庄、全国重点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经济条件好的村,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通过调整缴费比例和各方负担比例的方式,逐步纳入保险范围,使全市参加各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财政的帮助。
四、积极处理好深化认识和大力提高宣传力度的关系。一是从多角度进行宣传,使农民逐步认识到社会保险不是社会福利,农民养老不再仅仅依赖子女和“一亩三分地”,养老的社会化是必然发展趋势。
二是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使更多的农民真正认识农保,认识个人、集体以及国家在农村养老保险中的角色定位,才能自觉自愿的参加农保。
三、妥善处理好新制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加强农村社会保 障基金的监管。
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一项从不完善逐步走向完善的过程,制度在改革与具体推行中将面临各种现实操作层面的考验,比如计算机支撑系统、操作流程、财务管理制度、基金运营制度等方方面面,这些都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努力与配合。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基金的监管,坚决杜绝挤占、挪用的现象,防止贪污腐败行为,实现专款专用,从而保障基金的长远发展,也可以增强政府的公信度。因此建议设置由政府、村集体以及参保人共同参与的三方监管机制,有效保障基金安全。
总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建立应坚持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相结合。勿庸置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将逐步取代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的部分功能,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家庭与土地的所有保障作用,国家法律也明确规定了公民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在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家庭养老与土地保障的作用,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八日
第三篇:关于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此次平山县南街村调研情况,得出如下数据及存在问题:
(一)老年人身体状况及医疗情况
1.在访问调查的老人中有93.9%的老人认为自身健康,能够自理,6.1%的老人部分或不能自理。其中经常体检(一年一次以上)的老人占三分之一,而其余的老人很少或从未体检。
2.在医疗保障方面,80.3%的老人参加了新农合,12.1%的老人选择了商业保险或其他医疗保障,但仍存在7.5%的老人没有选择任何医疗保障。
3.在就医的问题上,98.5%的老人选择“大病去医院,小病在家吃药”,而
1.5%的老人生病立即就医。不就医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过高和手续繁琐。
(二)农村养老的现状与特点
1.在访问的老人中,87.9%以上的老人依托家庭养老,入院养老及居住社区养老占6%左右。老人大部分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相当多的老人单独居住,而他们感情与生活上和子女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半数老人希望可有子女照顾日常生活,另有很大比重的老人能够自己料理,请家政保姆及住养老院者只占很少比例。
有以上数据分析,农村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形式,以社会养老为补充养老形式。
(三)关于农村养老院的情况
农村中只有很少的养老院,而且有部分老人并不知晓养老院的具体位置。此外,养老院的环境较差与收费超出部分老人所能承受的费用,是老人不愿进入养老院的原因是之一。
另外,有部分老人不愿去养老院是因为担心周围邻居的评论,担心邻居认为子女不孝。
(四)农村老人的生活情况
农村老人,21.2%左右老人有退休工资或养老金,36.3%老人靠子女提供和生活费用,10%左右老人办有养老保险,20%左右只依靠务农获得生活费用。目前,多数老人的工作是帮子女带孩子,另外,务农、家务、个体经商的老人也占一定比例。绝大部分老人不担心子女不会履行赡养义务,一部分老人担心没钱治病及年老孤独寂寞。在“子女不孝,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假设下,多数老人会向村委会或组织反应,让其出面说服教育,而少数老人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谋生路。
生活中,老人经常倾诉的对象是老伴、子女及周围的邻居亲友,也不乏老人会向孙子女和村干部倾诉心声。老人的娱乐活动多为打牌、麻将、下棋以及跳老年健身操,几乎所有老人都会选择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
总体看来,该村多数老年人很少有孤独感,也有个别老人认为自己孤独寂寞。
(五)老年人对国家养老政策的了解
只有略微超过三分之一的老人对国家养老政策有所了解,很多老人并不清楚国家的养老政策。
综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虽然农村养老事业得到一定发展,但农村老人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阶段。
(2)对农村老人的医疗保障、社会福利落实力度不够,并不能使所有的老人生活受到保障。
(3)社会养老体系不够完善,养老院环境差及宣传力度不够,让很多
老人放弃去养老院养老。
在农村养老情况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孝老爱青”模范——李志凤,她的孝老事迹也体现完善农村养老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
由此次调查可以得出中国农村以家庭养老最为普遍。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难以安度晚;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当然,现代社会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很多挑战
(一)由于计划生育的贯彻,使得老年人子女减少,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子女的养老压力增大,社会负担加重,使得养老问题日益尖锐。
(二)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各种挑战因素的结合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和分化,这就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相分离的态势,而且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象过去传统模式下那么密集和经常了。这是传统家庭养老制度在现代化冲击下的一种变革。导致这种变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以下两个因素在农村正在逐渐突出:第一,两代人的居住偏好。喜欢分开过,是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时尚,也可以说是人的现代性的一种表现。有
其他组织,对我国多个省市的一项调查表明,2/3的农村青年婚后一二年都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在老人那一端,也有个图清静、少麻烦的想法。第二,家庭人口外流或外迁因素。子女不在身边,在外地学习或工作,条件不成熟,两代人只好分居两地。显然,作为家庭养老,无论是传统模式抑或现代模式,有二个基本因素决定家庭养老的质量,一是子女的支持和关照程度,二是自身的一些因素,如经济实力、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在农村,传统孝道观念的淡薄和老人自身经济实力的弱小,决定了农村养老质量的下降,也决定了养老社会化在农村存在的空间正在形成。
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方式选择及立法的价值取向
根据当前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模式、社会化服务状况以及养老的实际情况,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农村中的主要养老方式,只不过这种家庭养老已不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作为养老的载体辅助于多种养老方式的农村养老模式。可以这样说,不管今后农村养老如何改革,家庭作为养老载体的地位是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替代的。因此对于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我们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切不可以偏概全,随意放弃对家庭养老的研究和规范,更不可武断地认为社会养老保险能够完全替代家庭养老。
之所以说家庭作为养老载体的地位是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替代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家庭养老的成本较低。同居一室,家庭成员更便于照顾老人,无需由专人脱离生产而专职对老人进行看管,既不影响生产,又不影响养老。第二,我国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由于诸多的原因,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的全面推广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还很低的情况下,家庭养老这种古老的养老方式不能随便地减弱或放弃。第三,家庭服务业不甚发达。即使人人都参加了社会养老,年老时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但由于农村家庭服务业刚刚起步,从事家庭服务的人员十分有限,因而,如果没有家庭这个养老载体,老人们即使手中握着钱也仍然无法安度晚年。第四,思想观念、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对老人养老载体选择的影响。传统的“子孙满堂”观念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年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家庭的依赖性、对子孙理解的渴望会进一步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拿到保险金的老人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人而与他人生活在一起吗?很显然,家庭永远都是最理想的养老载体。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的观念更新以及人口的流动对家庭养老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单靠原有的道德、法律法规对家庭养老进行规范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制度,必须将家庭养老放在重要的位置。
养老的载体与养老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家庭愿意承担养老责任,但没有物质上的支持,老年人的生活仍然无法得到保障;或者相反,老年人仅有资金上的保证,但无人对其进行照顾,其生活也是难以得到满足。所以,在巩固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前提下,必须在农村强制推广社会养老保险,使农民建立防患意识,在其年轻力壮、创造力最强时,能有少部分的储蓄,以备年老、多病没有生活能力时所用。
鉴于上述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立法的价值目标应该定位于: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第四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养老问题既是一个重要民生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发展问题,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未来时期我国基本的国情特征,“人口红利”将转变为“人口债务”,XX年底,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3.91万人,占总人口的12.4%;80岁以上老人有3910人,占总人数的1.24%;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3.13万人,占老年人口80%。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速,更多的中青年人离开农村、离开父母外出务工,使农村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到XX年底,我县将有空巢老人1.4万左右,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5.8%,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必将给我县养老事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一、我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近年来,我县在合市镇大耿村、左坊镇清江村、陆坊乡陆坊村、秀谷镇徐坊村等村开展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一方面,一些行动方便的老年人可以走出家门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享受娱乐、健身等服务,消除了孤独感;另一方面,为有些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进行上门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中享受到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出台、制度建 立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一是在政策扶持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在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要充分利用农村大院、依托村委会等,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并制定了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奖补政策,对按规划和标准新建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补10万元左右。而我县还没出台相应配套的政策性文件,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致使我县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发展不够快、规模不够大。
二是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我县居家养老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尤其在管理制度、服务对象建档制度、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考评制度和调研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影响了全县居家养老服务业的管理,目前,我县居家养老服务行业还没有真正地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
三是在服务水平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县共有居家养老中心4个,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日常养老服务,但在服务水平方面参差不齐,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基本上靠政府行政手段和志愿者“雷锋”式服务开展工作。而居家养老作为目前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日间照料、精神慰籍、中午配餐等养老服务的项目,不能更好地满足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家庭亟需的家政服务需求。
四是在关爱空巢老人方面有待新探索。我县在关爱空巢老人方面历来重视,如:空巢老人可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需要吃中饭的,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2元的餐费补贴、为空巢老人开展义诊、为空巢老人每月无偿理发、不定期为空巢老人免费维修水、电、气灶、家用电器等,但还不能满足空巢老人需求,目前,我县在关爱空巢老人一块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文件,空巢老人作为新时期农村老人的主体部分,应该得到更加有效的重视,在关爱空巢老人方面还有待探索和创新。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制定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明确服务项目;制定各项具体服务项目的内容和标准,做到服务行为规范化;制定社会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办法,全面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登记评定、标准引导和信息化管理等,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使老年人享受到更规范、更有效的服务。
二是夯实基础,抓好新一批居家养老点建设。进一步发展好一批新的农村居家养老村,目前,琅琚镇厚山村、XX乡靖思村、浒湾镇彭家村、合市镇田南村、对桥镇旸田村、黄 通乡前门村等村现都在建设当中。
三是加大投入,壮大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队伍。鼓励和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农村居家养老资金筹资能力,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金,接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爱心捐助为居家养老服务筹集更多的资金,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四是拓宽思维,深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转换思维模式,改变居家养老的观念,增强社会主体感和责任感,努力扩大服务覆盖面,依托现有的各类资源,以服务站为基础,以结对服务为主流,搞好居家养老服务。
三、相关意见建议:
1、进一步细化农村居家养老的扶持政策,把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列入财政的经常性预算项目,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基金,鼓励企业、社会贤达捐助养老事业,形成“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慈善捐助资金”的养老资金筹措机制;根据服务容量、服务质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将从事相关服务的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从而促进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的相关政策和资源,加大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力度,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3、进一步科学谋划养老事业,整合各种养老资源。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培育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科学谋划为老服务。
XX年11月8日
第五篇: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郑思宇
简介:
课题研究背景: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面积587平方千米,人口18万。下辖7个街道、3个乡。乡:红旗乡、民主乡、柳毛乡。1992年,恒山区 鸡西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东南部,东、南与鸡东县接壤,西与梨树区毗邻,西北与滴道区分界,北与鸡冠区相连。区政府驻地距市中心鸡冠区11公里。全区共辖大恒山、小恒山、二道河子、桦木林、张新、奋斗、柳毛等7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乡。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万人;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朝鲜族主要居住在红旗乡张鲜村。区政府驻地中心路。材化学院20111011班已经与恒山区取得很好的联系,已经多次组织“三下乡”队伍前往调研。
关键词:恒山区三下乡 农村养老问题调研
1.课题研究背景: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2.课题研究目的:
农村养老问题已经引起政府与人民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学者对这个问题作很多研究,这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有很多研究对于农村老人的心里问题、年龄比例、农村老人的性别比例以及农村老人的幸福快乐指数的问题,而今天我们组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影响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因素是什么。在这个这么严峻的问题上,我们的研究着重实地考察,实地地发问卷作调查。进一步更详细地了解影响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把农村老人养老方面特征与城市里老人养老方面特征的差异的对比,找出两者的独特气质,我们还尝试着去结合真实情况,规划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办法。积极鼓励和带动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好五四精神,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了解我国国情,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3.课题研究意义:
3.1了解国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的首要内涵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当前农村由于老人养老问题引发的矛盾则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极不和谐的一幕。目前中国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令人堪忧,能否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可行的措施,切实保障广大农村老人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社会的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90后额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了解国情,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3.2锻炼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为大学生,我们希望能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走进社会,了解我国的农村老人的情况,增长知识。走进真实。况且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能为我国研究农村老人养老的问题作一分贡献,能为推动创造和谐社会而出一份力,我也觉得我已经尽了自己的责任,起码能为推动和谐社会尽了一份绵力。
3.3了解真实问题,积极规划解决问题的办法
农村养老问题已经引起政府与人民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学者对这个问题作很多研究,这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我们的研究应着重实地考察,实地的发问卷作调查,进一步地了解影响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我们还将尝试去结合真实情况,规划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农村养老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农村老人对当前国家政策的不了解。我们大学生是当代最有活力的一个大集体,我们有义务去让农村老人知道社会是关注他们的,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服务农村,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4.调研概况:
4.1课题调研时间:7月16号至8月5日
4.2课题调研地点: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
4.3课题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两个方法进行。2012年7月16日至8月5日,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1011班队员分别对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的几个村进行了问卷发放,共分发调查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24%。回收问卷后,我小组将所得调查统计如下统计情况。
4.4优势和特点:我组的研究具有真实性,实地考察;我们的研究在结合真实情况下,在综合多种情况之后才开始下结论,不会只着重于单方面,而是综合分析;我们采用了很有权威性的调查问卷,所以这个问卷的结果很可信,由这个问卷结果得来的结论是很可靠的;我们的研究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这样会比较多变通性,会更有创新性。
综上所述,我们会坚持真实性,创新性,变通性,完整性,能更真实地反映结论
5.课题调研数据统计及调研结果分析:
我小组在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一共发放105份,回收105份,有效问卷100份,回收问卷后,我小组将所得调查统计如下:
1. 对养农村养老问题的了解程度: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知道52%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C项(不清楚),3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B项(一般),仅有1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A项(了解),可见人们对于农村的养老问题及养老政策不是特别了解,关于养老问题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普及。
2. 您或您家人的养老方式是:
有44%的人们选择了A项(与子女同居),46%的人们选择了B项(与老伴同居或独居),有10%的人们选择了C项(敬老院),D项无人选择,由此可见空巢老人占了大多数,那样的话,我们不帮助他们,他们能否生活下去?
3.您认为农村养老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有34%的人选择了A项(社会关注度不够),11%的人选择了B项(政府关注不够),12%的人选择了C项(物质生活缺乏),43%的人选择了D项(精神生活缺乏),那么这样可以看出,虽然政府关注,但是宣传的程度还是不够,导致社会关注的程度不够,而大多数人们只是注重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但是却极大程度的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并且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才能从根本提高人们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4.一般情况下农村人民会选择什么养老方式?
从调查结果来看47%的人们选择A项(家庭养老),42%的人们会选择B项(社会养老),11%的人们选择了C项(土地养老),可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占了绝大多数,家庭养老比社会养老更为普遍些。
5.目前农村人民均收入
有21%的人们选择了A项(好),有37%的人们选择了B项(一般),42%的人选择了C项(差),可见,有将近一半的人拿不到认为满意的收入,更何况这么低的养老金,农村的老人们要怎么生活那?
6.您了解在农村有()人交养老保险?
A项没有人选择,有27%的人们选择了B项(50%)左右,而剩下的人都选了C项,根据询问调查,我们还了解到,大多数的人们工资较少,有的家庭三代人同居,还有大部分的教育支出,没有空余的钱去交养老保险,导致大多数的人到老没有自己的养老保险,只能靠政府和家庭的救济勉强生活。
7.您认为应重点关注农村长者晚年生活的哪个方面?
有84%的人选择了A项(饮食及医疗),有14的人选择了B项(休闲与娱乐),有2%的人选择了C项(家庭生活),D项无人选择,虽然国内已经很注重农村人民的饮食与医疗,但是从调查数据看来,吃饭难,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8.是否愿意让您或您亲人到养老院接受基本养老保障?(忽略经济成本,如果你要工作„„)
选择A项(愿意)的人数占23%,剩余的人都选择了B项,可见,中国的亲老子养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没有多少人愿意让自己或者亲人去养老院接受基本的养老保险,根据询问调查,原因有二:1.认为父母养自己一辈子,照顾父母是自己的义务所在。2.认为将自己的父母送到养老院会让邻居好友瞧不起。
9.您对现在农村养老问题做一个总评
7%的人选择了A项(非常糟糕),29%的人选择了B项(比较糟糕),64%的人选择了C项(一般),可见我们国家的农村养老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社会能更多的关注农村的养老问题,那么前景是非常好的。
10.您认为农村养老保险对缓解养老压力的作用如何?
根据调查数据看,12%的人选择了A项(帮助不大),83%的人选择了B项(有一定帮助),5%的人选择了C项(帮助很大),这样看来,农村的养老政策还没有得到农村大部分人们的认可,我们的任务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得到社会上更多人们的关注,使得这些政策能够真正的为农村人们谋福利。
6.解决办法:
第一,充分发挥家庭养老模式的作用。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模式,在农村养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让有子女的老人在经济赡养、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等方面能够得到基本满足。“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力不住”《新约.马可福音》如此告戒人们。我们就要营造一种“父慈子孝、婆惠媳顺”的和睦家庭氛围。即使有个别问题发生,也能及时调解、帮助、教育,使之得到圆满解决,使“老无所养”、老人状告儿媳要求履行赡养等现象不再发生。
第二,充分发挥我国法律机构的作用
1、尽快制订农村养老基本法——《农村养老保障法》,农村养老保障法可以作为我们正在制订中的《社会保障法》的部门法。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农村养老的原则、农村养老的形式、农村养老的种类、农村集体养老机构及其性质、家庭养老的内容、集体养老的内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容、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及其性质、农村社会养老基金的筹集管理发放、法律责任等等。
2、根据《农村养老保障法》的基本原则制订如下部门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法》、《农村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农村家庭养老示范法》等等。
3、制订农村养老的行政法规。这一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法律规范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方面,在整个农村养老保障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应该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农村家庭养老条例》、《农村集体养老条例》、《农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办法》、《农村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条例》、《农村养老基金管理条例》、《农村养老基金管理机构税收减免办法》。